贸易经济学(5.4.2)--服务贸易

合集下载

《贸易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贸易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贸易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59英文名:Trading Economics课程类别:必修课前置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后置课:批发管理学、零售管理学等学分:2学分总课时:49课时网络面授课时:38课时主讲教师:选定教材:---课程概述:本教学大纲专为全日制贸易经济本科专业及相关经济管理类(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等专业等)本科专业的学生设立。

本课程为贸易经济专业的主干课,可以成为上述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也适用于从事有关从事贸易经济管理实际工作人员的理论培训等。

本教学大纲可以成为贸易经济专业教师的教学参考。

贸易经济学研究商品交易活动中的流通组织过程和利益实现过程,通过运用经济学方法,揭示其规律性。

本课程以社会分工深化为主线,研究贸易产生与发展、贸易组织、贸易行为与方式,研究贸易体制下的政策与规制。

其中,第一模块(第一章、第二章)为“贸易发生论”。

讲述分工深化下贸易产生与发展、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中介地位与桥梁和纽带作用;第二模块(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为“贸易存在形式论”。

讲述贸易的空间存在、贸易分类与贸易渠道的存在形式;第三模块(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为“贸易行为论”。

讲述贸易的企业组织、贸易方式及其运行效率;第四模块(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为“贸易政策论”。

讲述贸易体制下的贸易政策制定,以及一定政策下的规制方式。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1、掌握有关贸易经济的前沿理论和知识;2、加强对贸易的整体认识,特别是对分工与贸易的关系、贸易产生与发展、贸易运行的空间与渠道、贸易组织、贸易类型及批发与零售贸易、贸易方式及其运行效率、贸易体制下的政策与规制方式等内容的理解;3、能结合我国贸易领域改革实际,认真分析贸易领域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我国贸易运作模式、增长方式及提高我国流通效率的途径。

教学方法:在资源共享的教学过,首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国际服务贸易 第二讲--国贸大三专业课 - 讲义

国际服务贸易 第二讲--国贸大三专业课 - 讲义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第二节

传统经济理论及其对服务贸易指导性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一)一般原理 斯密将其分工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认为优越的自然禀 赋和生产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各国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 势的那些产品,然后在各国之间交换。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使 自然条件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四)要素禀赋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要素禀赋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于解释国际服务贸易领 域的一些现象,上述模型构建者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对此 已进行了论证。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依然是构成服 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基本来源。 1,要素禀赋论中要素的短暂性和移动性特点对于服务 贸易而言有适用的局限性; 2,知识、技术和管理是现代服务生产与销售的必要因素, 知识密集型服务日益起着把技术进步转化为生产力和国际 竞争优势的作用,并推动着一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不断 发生转移。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一般原理指导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1)各国对服务贸易领域大多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 不符合(绝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假设; (2)(绝对)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分析商品,但是许多 服务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密切相关,许多国家对服务领域 的国外直接投资的各种担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服务领 域的限制政策也会影响到一般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领 域的适用性; (3)在确定(绝对)比较优势时,对服务生产率的计 量很困难;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二)服务贸易的要素禀赋论
1,要素禀赋论对服务贸易的指导性 在不考虑技术因素的条件下,服务的成本取决于 生产所需的要素密集程度和要素价格。劳动密集型服务的 相对价格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较低,在劳动力稀缺的国家 较高;资本密集型的服务相对价格在资本丰富的国家较低, 在资本贫乏的国家较高。 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国家的比较服务优势,表 现为密集使用其禀赋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服务,通过出 口密集使用其禀赋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服务和进口密集 使用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服务,各国可以从服务贸易 中获益。

国际贸易教程-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贸易教程-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
若RRCACA世某>界国1该某,种种则产产意品品的的味出出着口口额额该//该国世国界以全全出部部产产口品品该的的出种出口口产额额品= XX为wjj //主XXWD。
RCA指数可以将一国在世界服务出口中所占比重与 其全部商品和私人服务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重联系 起来,其高低说明一国在某些服务方面实际的对外 贸易地位或竞争地位。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教育部推荐教材 《国际贸易教程》(第四版)
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
第第三一章节 国国际际服务服贸务易的贸概易念
第二节 服务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 服务贸易理论模型
第四节 世界服务贸易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第五节 世界服务贸易的特点
第六节 WTO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
3.含有缺席要素的服务贸易
假设:(1)A和B两国(2)生产两种产品 (3)两国对两种 产品的需求一致(4)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需两种要素
在封闭条件下,A国的服务价格低于B国的服务价格, 而诱发价格差异的情形可能有三种:第一,两国的要 素禀赋不同,A国的M丰富,且S属于M密集型服务部 门的产品;第二,A国的L充裕,且恰好S属于L密集型 服务部门的产品;第三,A国在S的生产中具有希克斯 中性技术优势,即在L和M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使产 出倍增,从而产生技术差异。
1979年,R.迪克(R Dick)和H.迪克(H Dicke)最早尝试对服务贸 易进行实证研究。他们运用“显性比较优势”(RCA)来验证知识密 集型服务贸易的现实格局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原理。
1982年,萨皮尔(A Sapir)通过一系列实例研究后,验证了比较 优势对于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并描绘了由比较优势决定的现实服 务贸易格局。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主要服务外包输出 地,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服务外包业务承 接地。

国际经济法学(20)--国际服务贸易法

国际经济法学(20)--国际服务贸易法

的服务。如出国旅游、境外教育培训、境外医疗服务、船舶和飞机的境外维修等等。 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是指一国服务提供者通过在另一国境内设立商业
实体、附属企业、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而在该国提供服务。如一国的商人或企业到另一国境内 开办独资或合资的酒店、餐馆;一国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到另一国境内开办分支机 构等等。这是目前国际服务贸易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国际服务贸易定义时确定的四种提供方式:
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是指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在这种提
供方式中跨越国境的只是服务本身,而非服务的提供者。该种服务是通过电讯、邮电、计算机
网络等方式来实现的,如国际电讯服务、卫星电视服务、国际资金划拨等等。
境外消费(umption Abroad),是指一国消费者到另一国接受服务提供者所提供
试卷
一、选择题: 1. 在 WTO 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成员方的国民待遇义务和市场准入义务是通过下列哪 种方式列明的?( ) A. 正面清单 B. 反列清单 C。水平承诺 D. 例外方法 答案:A 2. 在乙国设立的甲国保险公司向乙国的消费者出售保险,这种服务贸易是通过下述哪种方 式提供的?( ) A. 境外消费 B. 自然人移动 C. 跨境提供 D. 商业存在 答案:D 3. 《服务贸易总协定》适用于成员国影响服务贸易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包括以非政府机构的形式采取的措施 B. 不包括不在商业基础上提供、不与任何服务提供者竞争的服务 C. 不包括地方政府机构的措施 D.不包括普遍向公众提供的服务 答案:B 4. 《服务贸易总协定》适用于成员国影响服务贸易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 A. 接受政府授权的非政府机构采取的措施 B. 服务的购买和使用 C. 成员地方政府采取的措施 D. 成员政府行使政府职能提供的服务 答案:ABC 5. 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在成员的具体承诺减让表中,应列明的内容有( ) A. 透明度 B. 最惠国待遇 C. 国民待遇 D. 市场准入 答案:CD

国际服务贸易-服务业与外包关系的经济学分析要点

国际服务贸易-服务业与外包关系的经济学分析要点

服务业与外包关系的经济学分析服务业与外包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1)1引言 (1)1.1选题意义与背景 (1)2文献综述 (2)2服务外包的经济学理论综述 (2)2.1交易费用理论 (2)2.2社会分工理论 (2)2.3核心竞争力 (2)3服务业与外包的关系 (3)3.1服务外包定义 (3)3.2服务业与外包的利益关系 (3)3.2.1比较优势效应 (3)3.2.2规模经济效应 (3)3.2.3结构“瘦身”效应 (4)3.3服务业与外包的成本关系 (4)3.3.1商务运输成本 (4)3.3.2交流成本 (4)3.3.3潜在风险成本 (4)3.4服务外包动因分析 (5)3.4.1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5)3.4.2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6)4改变利益和成本平衡的因素 (6)4.1技术革命作用 (6)4.2制度演变和政策调整推动作用 (7)4.3市场竞争环境演变作用 (7)5结论 (7)1引言1.1选题意义与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高端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产业正急速膨胀,成为当前国际分工协作和国际产业转移的一种新形式。

服务外包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缓解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潜力无限。

本文通过比较优势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来阐述服务外包产生的动因,服务业与外包见利益、成本以及二者均衡的因素2文献综述2服务外包的经济学理论综述2.1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

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2.2社会分工理论斯密提出了社会分工的理论,他认为分工使不同的人专注于某项土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节约劳动时间,还有助于改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目的。

2024版年度国际服务贸易ppt课件

2024版年度国际服务贸易ppt课件

政策工具
包括市场准入、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等,通过法律 法规、行政措施等手段实施。
政策分类
根据政策目标和手段不同,可分为自由化政策 和保护政策。
12
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
减少贸易壁垒
通过降低关税、取消数量限制等措施,减少服务贸易 壁垒,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
开放市场
积极开放本国服务市场,吸引外资进入,提高本国服 务业水平。
2024/2/2
维护国家安全与文化独立
对涉及国家安全、文化独立等领域的服务贸易进行限制或禁止。
14
服务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
2024/2/2
多边贸易体制
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各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 政策协调与合作。
双边与区域合作
通过双边贸易谈判、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手段,加强各国在服务贸 易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绿色环保成为新趋势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低碳、环保的服务贸易 逐渐成为新趋势。
2024/2/2
18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美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在 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其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 务等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欧洲
欧洲国家注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和便利化,积极推动区域内服务 贸易的发展,同时加强与世界其 他地区的经贸合作。
2024/2/2
26
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2024/2/2
完善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专业 化的服务贸易人才。
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训
开展服务贸易人才培训项目,提高服务贸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 技能水平。
引进海外服务贸易人才

国际合作论述题-服务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合作论述题-服务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1)由于外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市场,中国的企业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质优价廉的服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中国能够进口经济发展急需,而本国又不能满足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从而有利于解决生产发展与服务贸易落后的矛盾。

(3)外国企业的竞争将迫使中国的服务企业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吸收国外先进服务技术与经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竞争能力,走向世界市场。

(4)有利于中国发展自己具有优势的服务贸易,进口不具有相对优势的服务,从而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中国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创造更多的机会。

2.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中国可以利用自由化的国际环境设法扩大自己的服务出口。

由于能够采用优质价廉的进口服务,中国有可能降低其物质产品的成本,提高质量,增强货物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增加收入。

同时,适度开放金融服务市场还将有利于外资的流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3.对技术进步的影响(1)服务贸易本身可以成为技术转让的渠道。

由于技术进步往往首先发生在服务领域,这样就可以使中国通过技术引进、咨询、培训及其他技术服务形式获得先进技术和其他信息。

同时,服务贸易的外国直接技术投资也往往伴随着某些技术转让。

(2)国际竞争的压力会迫使中国的服务贸易加快技术进步,以提高竞争力,并由此带动其他部门的技术进步。

当然服务贸易自由化也可能对技术进步产生消极影响,例如,一国过分依赖于外国的高技术服务就可能抑制本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但一般来说,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技术进步影响是积极的。

4.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中国服务贸易劳动生产率较低,劳动密集程度高,劳动力素质差,向其他部门转移较困难。

因此,服务贸易自由化可能使本国服务贸易和与之相关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就业状况恶化,而且对中国尚未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服务部门,如远程通信服务、法律专业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等可能造成损害,从而影响这些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国内就业。

但是随着服务进口与出口的扩大也可能增加一部分就业,特别是通过扩大劳务出口,能够缓解国内就业的一些压力。

高教社贸易经济学(第四版)教学课件08

高教社贸易经济学(第四版)教学课件08

商人
商帮
商业
三、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资本流通
商业流通 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这种转移包括了一 系列的商品所有权让渡与商品实体的空间位移运动。
商品流通将交换过程分解为两个独立的阶段: 售卖过程(W—G)和购买过程(G—W)
由于买卖的顺序与目的不同,商品流通又分为简单商品流通和发达商品流通,简单商品 流通是指生产者之间以货币为媒介的为买而卖、先卖后买的流通形式;发达商品流通是 指商人所从事的为卖而买、先买后卖的流通形式。从简单商品流通转变为发达商品流通, 表明商品交换的目的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追求具体的使用价值转为追求价值的增值。
马克思揭示了商品流通有两种形式,一是简单商品流通,其公式是W-G-W,也可称 为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即生产者之间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二是发达商品流通,其 公式是G-W-G/,也称为商品流通的发达形式,其中的G/=G+△G, △G是流通终点的货币 增值额,这是以中间商转手的商品流通,是贸易的典型形式,马克思强调指出:“商品交 换的发达形式即贸易”。
二、是从空间维度看,社会分工不断从近地分工向区域分工、国内市场分工和国际分工、世界分 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发展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同时,产 业分工、产品分工、要素分工和区域分工、国内市场分工、国际分工的发展又是交叉并存的。
二、交易、贸易、商业
交易是商品交换的具体形式,是买卖双方对有价物品及服务进行互通有无的 行为,是卖者交货与买者付款两个对立流程的统一。它可以是以货币为交易 媒介的一种过程,也可以是以物易物。
三、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资本流通
资本流通 是资本所有者用自己手中的货币投资购买生产资料并雇用劳动力 进行生产,并将生产出来的商品出售换回更多的货币的过程。

《国际服务贸易》PPT课件

《国际服务贸易》PPT课件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2、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1〕国际服务贸易中大多数服务具有无形性 〔2〕国际服务贸易中部分服务具有不可贮存性 〔3〕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生产要素跨国界的移动 〔4〕国际服务贸易涉及法律的复杂性 〔5〕服务产品的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
杂性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演变 与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2、服务贸易壁垒 由于服务的无形性,服务贸易保护政策更多采用
非关税措施.基于国际服务贸易与要素流动的不 可分性,管理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与有关服务业 和要素跨国流动的政策结合在一起,甚至国内的 政策法规也成为限制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障 碍.因此,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的隐蔽性、保 护性、灵活性和互动性都很强.国际服务贸易壁 垒可以划分为四种形式:产品移动壁垒、资本 移动壁垒、人员移动壁垒、商业存在壁垒.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2、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1〕强劲增长的世界服务贸易 〔2〕脱颖而出的新兴服务贸易 〔3〕发达国家的领先与发展中国家的追
赶 〔4〕服务外包发展迅速 〔5〕商业存在成为主要方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 〔1〕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向服务业偏移,经济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服务贸易谈判从1986年9月乌拉圭回 合谈判开始,到1994年底乌拉圭回合谈判 结束,历时8年,经历1986年9月的埃斯特角 部长会议、1988年12月蒙特利尔中期评审 会议、1990年7月布鲁塞尔部长会议以及 1991年12月邓克尔方案的出台四个阶段, 于1994年4月15日在马拉喀什由111个国家 和地区代表正式签署.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1971-2000年间世界三次产业增加值结 构变动趋势(%)

[经济学]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_OK

[经济学]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_OK

2021/8/27
4
二、三派观点
(一)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 1.1979年,R.迪克和H.迪克 要素禀赋在服务贸易中没有重要影响。 2.1985年,桑普森和斯内普 H-O理论假设要素不能跨国移动。 3.1988年,G·菲科特克蒂(美国经济学家) 同商品贸易相比,服务贸易有不同特点。
2021/8/27
2021/8/27
30
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服务贸易的生产中包含的三种要素:体力要素、 人力资本要素、实物资本。这三种要素决定了 服务价值的大小,从而也决定了某个国家在这 种服务项目上的有无优势。
2021/8/27
31
第三节 国际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理论
一、国际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论 二、结论
2021/8/27
较低廉的服务意味着服务密集型部门相对于 其他部门而言将会扩张规模,同时意味着大量 使用服务部门的那些密集使用要素的部门也将 扩大规模。
2021/8/27
28
具有服务技术优势的国家,服务技术优势将 增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如果相对要素存量差别是比较优势和服务贸易 的决定因素,且服务技术优势可无偿转让给外 国,则外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将会增加, 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将会减少。
其二,将传统的的商品贸易理论和服务贸易理 论对接。(现实选择)
2021/8/27
2
第一节 传统比较优势说适用性的争论
一、争论原因 二、三派观点 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检验 四、影响比较优势理论适用性的因素
2021/8/27
3
一、争论原因
比较优势理论自身的缺陷;
该理论在西方国家居主导地位,而在发展中国 家难以获得支持。
5
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贸易概论》复习题库-备用

《国际贸易概论》复习题库-备用

国际贸易概论复习题库一、单选题1、货物贸易又称为( B )。

A. 服务贸易B. 有形贸易C. 无形贸易D. 过境贸易2、服务贸易一般又称为( C )。

A. 货物贸易B. 有形贸易C. 无形贸易D. 过境贸易3、当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 A )。

A. 贸易顺差B. 贸易逆差C. 贸易平衡D. 贸易差额4、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 B )。

A. 贸易顺差B. 贸易逆差C. 贸易平衡D. 贸易差额5、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 C )。

A.技术分工 B.服务分工C.劳动分工 D.生产分工6、 ( A )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A.国际分工 B.社会分工C.劳动分工 D.生产分工7、 ( D )是世界各地或地区进行商品、服务、科技交易的场所。

A.国内市场 B.国外市场C.海外市场 D.世界市场8、国际价值是商品( B )的决定因素。

A.国内价格 B.国际价格C.成交价格 D.自由市场价格9、 ( C )是指国际垄断组织利用某种经济力量和市场控制力量决定的价格。

A.调拨价格 B.协定价格C.垄断价格 D.自由市场价格10、绝对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俄林D. 里昂惕夫11、比较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俄林D. 里昂惕夫1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俄林D. 里昂惕夫13、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A )提出的。

A. 弗农B. 俄林C. 里昂惕夫D. 亚当•斯密14、( B )解决了规模经济和竞争性间的矛盾。

A. 战争B. 贸易C. 和平D. 政策15、在国际贸易中,要出口本国( B )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A. 稀少B. 丰富C. 低价D. 高价16、在国际贸易中,要进口本国( A )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福建省服务贸易

福建省服务贸易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世界服务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各国特别是大国竞争的焦点。

我国于2006年底明确未来对外贸易发展方向将从偏重货物贸易转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

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我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为加快推进我省服务贸易发展,本文在分析全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竞争力的同时,对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和方向进行探讨。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和发展特征(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界定,各国的统计和经济贸易文献并无统一的、公认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有两种:1、国民经济核算和国际收支统计的定义(简称BOP定义)按照SNA的观点,对外贸易是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交易,因此服务贸易就是发生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的服务产品的交易。

其中,服务的出口由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进行服务的销售、易货交易或赠与所组成,而服务的进口则由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那里进行服务的购买、易货交易或赠与的接受所组成。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五版的《国际收支手册》中,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定义一致,称为BOP定义,即国际服务贸易是国家间的服务输入或服务输出的一种贸易形式,是指跨国界进行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

2、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简称GATS定义):1994年签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把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四种方式提供的服务:①跨境提供服务,指从一成员国境内向另一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②国外消费,指在一成员国境内向另一成员国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③通过商业存在,即直接投资企业,提供服务;这是目前国际服务贸易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即允许外国企业和经济实体到本国开业,提供服务,如在各国境内的服务业外资公司;④通过自然人移动提供服务,指一成员国的自然人暂时移动到另一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该自然人并不取得法人资格。

04-第四章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

04-第四章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
特定要素模型与李嘉图模型不同的是该模型中存在劳 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劳动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是 一种流动要素,其他要素则是特定的,只能被用于生 产某些特定产品,同时为了简化模型,我们分析时用 劳动力在不同产业的分布作为测度产业发展情况的唯 一衡量标准。
本模型仅以一国为例,不涉及其他国家。
基本假定:
而曾丰富和发展了发动机学说的纳克斯本人后来也改变了看 法,他认为“经济发动机”观点只适用于19世纪英国与新殖 民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
(二)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外资引进 服务贸易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 服务贸易有利于各国对等地互设服务机构 服务贸易有利于带动货物出口
假设本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或初级产品产业中具有比较优 势,而在服务贸易中不具有比较优势,本国服务业的提供价格Ps 高于同期国际市场价格Psˊ,在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后,将以较低的 国际价格Psˊ进口服务。
服务提供价格的下降将使服务部门的劳动供给曲线以相同的比例 向下移动。因此服务部门的工资率也要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小于 价格下降幅度,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将转向商品生产部门。
这种挑战和竞争会大大压缩国内产业的市场空 间,阻碍国内产业的发展和扩张。
下面我们将运用特定要素模型来分析服务贸易在产业 结构升级中的作用。
特定要素模型由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 德·琼斯创建发展。特定要素是指专用于某种特定产 品的生产而不能用于其他商品生产的生产要素。与商 品贸易相比,服务贸易的覆盖范围更为广泛,其自身 特性决定了服务贸易特定要素的形成。
1. 加快一国资本积累的速度 2. 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和优势资源的效益 3. 由于有效市场规模的扩大而提供了较大的规模经
济 4. 一国的生产能力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5. 加快了技术进步的步伐。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一、国际贸易的概念和主体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

它是不同国家之间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国际分工和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国际贸易的主体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其中以企业为主要参与者。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1. 自由贸易原则:国家在贸易中应尽量避免限制和干预,鼓励自由贸易,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

2. 互惠原则:各国在进行贸易时应相互平等、互惠互利,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3. 最惠国待遇原则:各国之间应平等地对待对方,不得给予某一国家特殊待遇。

4. 国民待遇原则:各国在处理外国商品和服务时,应给予与本国商品和服务相同的待遇。

三、国际贸易的形式和方式1. 商品贸易:包括货物出口和进口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2. 服务贸易:包括旅游、金融、咨询、教育等服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 直接投资:指企业或个人在海外投资设立子公司或参股企业。

4. 间接投资:通过购买国际证券、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等方式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5. 外商直接投资:指国外企业在本国境内进行的投资活动。

6. 对外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物资等援助。

四、国际贸易的政策与制度1. 关税:是国家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费,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

2. 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进出口许可证和技术壁垒等,限制了贸易的自由流动。

3. 汇率政策:国家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出口和进口的比例,调整国际收支平衡。

4. 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中常常出现的争端和冲突,各国常常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来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5. 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公司的运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全球化布局。

五、国际贸易的风险与保护1. 市场风险:包括需求波动、市场萎缩和价格变动等,可能导致企业损失。

2. 汇率风险:由于汇率的波动,企业可能面临汇兑损失。

3. 政策风险:包括国家政策的变动、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贸易经济学(5.1.5)--商品类型与贸易分类

贸易经济学(5.1.5)--商品类型与贸易分类

第四章 贸易分类第1节商品类型与贸易分类贸易的基本功能表现为不断推进和促成产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成为商品的运动,商品作为贸易运行客体,是贸易活动的重要要素之一。

贸易中的商品数量大、品种多、性能各异,不同类型的商品贸易有着不同特点,并且随着商品的内涵与外延的变化而变化,有着特定的规律性。

科学地对商品进行分类,有利于根据不同商品类型的特点进行商品生产的组织、商品服务的提供以及商品贸易的经营活动。

一、商品的基本类型(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按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分工进行分类,商品可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生产资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

生产资料按照在社会生产中的用途又可分为农业生产资料和工业生产资料。

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部门使用的各种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具体而言,农作物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种畜禽、牧草种子、食用菌菌种、兽药、农机及零配件、水产苗种、渔药、渔机渔具等,都是农业生产资料。

工业生产资料是工业企业生产使用的各种物质资料,包括各种原材料和生产工具。

原材料可以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如地下矿石,也可以是加工过的中间产品如钢材等,生产工具一般可包括厂房、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等。

生活资料是直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最终产品。

生活资料的供给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

生活资料可进一步按照不同的标准细分。

根据生活资料的实际用途,可分为食品、服装、日用品、住房、交通工具等。

根据生活资料满足人们需求层次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如衣、食、住、用方面的基本消费品)、发展资料(如用于发展体力、智力的体育、文化用品等)、享受资料(如高级营养品、华丽服饰、艺术珍藏品等)。

(二)农产品和工业品按商品的生产来源,商品可分为农产品和工业品。

农产品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产业的产品。

它们既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也为部分工业生产的提供原材料,还曾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贸易经济学(3.3.3)--贸易活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贸易经济学(3.3.3)--贸易活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三节 贸易活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一、商业劳动及其创造财富的性质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离不开以从事商品流通的专业的贸易活动,那就决定了贸易中的劳动必定是社会总劳动有机构成的重要成分。

现代商业劳动是专指流通领域(或部门)内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的脑力、体力等全要素(或综合要素)支出。

(一)商业劳动的基本属性1.商业劳动存在无形产品的服务性劳动贸易活动是以服务为载体进行的。

因此,贸易活动的组织者就是服务者。

服务也是劳动,它本身是一种用来交换的非实物劳动产品,与商品实体一样,都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商品。

贸易活动的组织者提供的是商业劳动。

作为组织贸易过程的服务劳动生产了什么?这种劳动的成果如何体现?商业提供的服务产品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不少这种服务劳动发生的同时即被消费了,但它仍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第一,从服务劳动的投人看,有投人就必有产出,就必然生产出服务产品;第二,服务产品具有满足人的某种物质或精神需要的功能,是构成社会财富的重要内容,财富是与使用价值相等同的;第三,从消费者的消费后果看,有消费后果必有消费对象,既然有消费对象存在并被消费,就必然有这种对象被生产出来。

那么,服务业的产出是什么呢?服务业的产出就是服务这种无形产品,在它生产出来的同时就被消费了。

2.商业劳动是复杂性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复杂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

” 作为中介的贸易活动,其复杂性既取决于生产过程、品种繁多和等级系列的复杂性,更取决于消费主体(所有的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团体、企业都是消费主体)、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方式的复杂性,所以,从事贸易活动的组织者必须掌握生产知识、消费心理和社会风俗等社会知识,还要拥有适应市场不断变化需要的能力,根据不同环节、不同商品、不同消费主体,实行差别的劳动形式和服务方式。

商业服务之所以是复杂劳动,是因为其劳动力形成至少有两个途径:一是正规教育,二是边干边学。

《贸易经济学》教学大纲 CTBU.doc

《贸易经济学》教学大纲  CTBU.doc

《贸易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况(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 Economics of Trade(三)课程管理院、系(教研室)经济学院贸易经济系(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类、营销管理类本科学生2.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贸经及相关专业学生了解贸易的重要性,掌握贸易流程及贸易相关专业知识,比较全面知晓贸易经济的基本理论与贸易经济的运行实践。

3.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贸易经济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属于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刚进入贸经等专业学习的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入门教育,让学生学习了解贸易的概念、范畴、贸易的行业特征、贸易发展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了解贸易主体、客体、形式、贸易渠道、贸易效益等内容,对国内外贸易发展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贸易活动过程有一个概括和总体的学习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经济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5.先修、后续课程先行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后续课程:零售学、市场营销等。

(五)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考试考核方式占比(%)平时成绩(含作业、考勤、课堂讨论、学习态度等)30期末考试(闭卷考试)70二、教学内容纲目第一章贸易经济学导论(3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贸易的形成与发展,贸易理论的演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贸易经济学研究对象,难点是贸易经济学研究范畴[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多媒体手段第一节贸易经济学发展概述一、我国贸易经济学发展沿革二、贸易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贸易经济学研究对象四、贸易经济学的基本范畴1、商品交换2、市场3、商品供求4、价格5、货币6、流通规律7、再生产8、所有制五、贸易经济学研究方法第二节贸易理论的演进一、马克思的交换与贸易理论二、西方传统的贸易理论(一)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二)斯密的分工与贸易理论(三)李嘉图的贸易理论(四)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三、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一)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二)产业内贸易理论(三)交易费用理论(四)竞争优势理论第二章贸易的产生与发展(3学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正确理解贸易在不同时期特点、贸易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重点难点]贸易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贸易作用[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与案例讨论、课件教学第一节贸易活动的产生及条件一、贸易活动的产生二、贸易活动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分工与贸易2、所有权归属差异与贸易第二节贸易活动的发展一、古代贸易特点(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1. 贸易和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较低和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服务贸易当前世界经济与贸易出现了向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倾斜发展的趋势。

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是一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必然结果。

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使得服务贸易、商品贸易、经济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从国际贸易来看,服务贸易亦成为国际经济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不断提高。

“入世”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参见阅读材料5—2)。

一、服务贸易的界定与特征(一)服务、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从物质形态角度划分的商品基本类型来看,服务属于无形商品范畴。

马克思关于服务的观点表明,服务是以活动的形式提供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而这些劳动不能形成独立于劳动者之外的产品;服务只是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的表现,因为服务不是作为物而有用而是作为活动而有用。

服务作为商品,有不同划分方法,与之相应,服务业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服务业分为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

传统服务业是指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如商贸业、餐饮业、住宿业、旅游业;而现代服务业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中基于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体现为整个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就业人口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服务业的高度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发展上呈现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三新”态势,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优点,是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另一种是将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那些为进一步生产或者最终消费而提供服务的中间投入,一般包括对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金融、物流、会展、中介咨询、信息服务、软件外包、科技研发、创意、教育培训等服务行业;生活性服务业主要是指直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服务行业,主要包括商贸、旅游、房地产、社区养老服务、就业服务、家政、物业管理服务、医疗、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服务等。

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服务贸易泛指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而不是提供实物商品形式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而取得报酬的活动。

作为商品提供的这些服务,既有生产性服务,也有生活性服务;既有与人们物质需要相关的服务,也有与人们精神需要相关的服务。

这个意义上的服务贸易伴随商品贸易的需求而产生,如商品运输、储存的服务,满足人们说活需要的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

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存在于国内贸易中,也发生在国际贸易中。

狭义的服务贸易特指国际贸易中与货物贸易相对应的概念。

“服务贸易”一词最早出现于1971年经济合作组织的工作报告中。

随后美国在《1974年贸易法》中首次使用了“国际服务贸易”这一概念。

1994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最后达成《服务贸易总协定》并为世贸组织所继承,其中对服务贸易进行了特别规定:(a)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b)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c)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d)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的存在提供服务。

 (二)服务贸易的特征1.服务贸易的无形性作为服务贸易标的的服务本身在空间形态上不固定,不直接可视,这相应决定了服务贸易的无形性,即服务贸易几乎不存在可观测的有形的商品货物流入或流出,而更多地反映为服务提供者、服务消费者或其他服务贸易要素的跨境流动。

由于服务贸易的无形性,消费者购买服务前,往往难以了解服务的质量,服务具有不稳定型和潜在可变性,其质量难以标准化。

2.服务贸易过程与服务生产、消费的同步性服务价值的形成和使用价值的创造过程,与服务价值的实现和使用价值的让渡过程,以及服务使用价值的消费过程往往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完成的。

服务贸易的这一特性决定了服务贸易的发生必须具备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物理接近的条件,这与货物贸易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一般相分离的特点明显不同。

3.服务贸易过程中的服务不可贮存性货物贸易中的商品从生产过程到消费领域,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分离,一般都有一个储存过程。

但由于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以及服务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使得服务产品不可能像有形产品那样被贮存和运输,不能被包装和多次转让。

服务的生产者、消费者对于服务产品来说,如果不是同时进行,那么,服务产品就会受到损失,而这种损失就是机会损失或价值的贬值。

4.服务贸易过程中的服务产品质量的差异性差异性表现为服务的生产者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的质量水平不同。

同样是一种服务,由于其生产者的不同,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也就可能不同。

即使是同一个服务的生产者,由于其不同的服务产品生产周期,也表现出不同质量水平的产品。

而且这种服务产品的质量很难像有形产品一样用其质量标准进行规范,所以很难统一界定。

国际上至今没有对服务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检验的统一标准,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服务生产者的自身因素(如心理状态)的影响,比如,医疗服务人员面对不同职业的人员或者是自己的亲属,往往表现出与看待其他普通患者不同的医疗质量水准;二是服务产品的消费者,由于其不同的个人偏好,也会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与效果,比如,由于患者对医疗人员的偏见或不信任感,往往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等。

所以,服务质量和效果产生不同的结果,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

5.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高度垄断性国际服务贸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较为严重的不平衡性,这主要因为服务市场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受各个国家的历史特点、区域位置及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医疗工程、网络服务、航空运输及教育等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安全和伦理道德等敏感领域,也许就会受到一国政府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影响。

因此,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垄断性较强,表现为少数发达国家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垄断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相对劣势。

比如,从国际服务贸易总额来看,发达国家一般是发展中国家的3到4倍。

另外,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各种壁垒也比商品贸易多达2000多种,从而严重阻碍了国际服务商品进行正常地交易。

二、服务贸易类型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涉及的服务产品范围比较广,其存在方式和组织形式相对复杂,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国际组织对服务贸易的分类都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代表性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以商品存在形态和属性为标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期间,1988年6月谈判小组曾经提出依据服务在商品中的属性进行服务贸易分类,据此服务贸易分为:(1)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服务。

这类服务以商品或实物形式体现,例如:电影、电视、音响、书籍、计算机及专用数据处理与传输装置等。

(2)对商品实物具有补充作用的服务。

这类服务对商品价值的实现具有补充、辅助功能,例如:商品储运、财务管理、广告传等。

(3)对商品实物形态具有替代功能的服务。

这类服务伴随有形商品的移动,但又不是一般的商品贸易,不像商品贸易实现了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只是向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例如技术贸易中的特许经营、设备和金融租赁及设备的维修等。

(4)具有商品属性却与其它商品无关联的服务。

这类服务具有商品属性,其销售并不需要其他商品补充才能实现,例如通讯、数据处理、旅游、旅馆和饭店服务等。

这种分类将服务与商品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从理论上承认“服务”与“商品”一样,既存在使用价值,也存在价值,与商品同样能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作出贡献。

服务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有不同于实物商品的“无形性”,但是,这种“无形性”也可以在一定形式下以商品形式体现。

(二)世贸组织的产业分类方法世贸组织继承了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的最终成果,在以商品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贸易统计和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的要求,在征求各谈判方的提案和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贸易的产业分类方法,将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

分别如下:(1)商业性服务。

指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服务贸易谈判小组列出的6类这种服务,其中既包括个人消费的服务,也包括企业和政府消费的服务。

分别是专业性(包括咨询)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不动产服务、设备租赁服务和其他服务。

(2)通讯服务。

主要指所有有关信息产品、操作、储存设备和软件功能等服务。

主要包括邮政服务、速递服务、电信服务、视听服务和其他电信服务。

(3)建筑服务。

主要指工程建筑从设计、选址到施工的整个服务过程。

具体包括:选址服务,涉及建筑物的选址;国内工程建筑项目,如桥梁,港口、公路等的地址选择等;建筑物的安装及装配工程;工程项目施工建筑;固定建筑物的维修服务;其他服务。

(4)销售服务。

指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服务交换。

主要包括:商业销售,主要指批发业务;零售服务;与销售有关的代理费用及佣金等;特许经营服务;其他销售服务。

(5)教育服务。

指各国间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和其他教育中的服务交往。

如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等。

(6)环境服务。

指污水处理服务;废物处理服务;卫生及相似服务等。

(7)金融服务主要指银行和保险业及相关的金融服务活动。

(8)健康及社会服务主要指医疗服务、其他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服务;社会服务等。

(9)旅游及相关服务指旅馆、饭店提供的住宿、餐饮服务、膳食服务及相关的服务;旅行社及导游服务。

(10)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指不包括广播、电影、电视在内的一切文化、娱乐、新闻、图书馆、体育服务,如文化交流、文艺演出等。

(11)交通运输服务主要包括:货物运输服务,如航空运输、海洋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内河和沿海运输、公路运输服务,也包括航天发射以及运输服务,如卫星发射等;客运服务;船舶服务(包括船员雇用);附属于交通运输的服务,主要指报关行、货物装卸、仓储、港口服务、起航前查验服务等。

(12)其他服务(三)按服务提供方式分类按照世贸组织继承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果《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相关内容,国际服务贸易有四种提供方式。

(1)跨境交付: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方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在中国境内通过电信、邮政、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实现对境外的外国消费者的服务;(2)境外消费:指服务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中国公民在其他国家短期居留期间,享受国外的医疗服务;(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在后者领土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外国服务类企业在中国设立公司为中国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4)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进入另一成员方的领土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某外国律师作为外国律师事务所的驻华代表到中国境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四) 以要素密集度为标准沿袭商品贸易中所密集使用某种生产要素的特点,有的经济学家按照服务贸易中对资本、技术、劳动力投人要求的密集程度,将服务贸易分为:(l)资本密集型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