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思路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思路研究

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思路研究

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思路研究摘要:文章以费希尔的三次产业划分标准为前提,运用产出结构、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得出重庆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二元经济结构突出,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用工业化思路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要因地制宜培育产业集群和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拉动转变。

关键词:重庆市;产业结构;二元经济;优化思路一、重庆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实证分析(一)产值结构分析从重庆市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来看,产业结构布局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变化。

如表1所示。

首先,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市基本上没有现代服务业,以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体,比重高达70.1%。

到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产业的主导地位明显被第二产业取代。

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下降37.8个百分点,比重仍高于第三产业,形成了“二、一、三”的产业结构,且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初期。

改革开放后的20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更加明显,第三产业突飞猛进,比重逐渐超过第一产业,截止1999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17.2:42:40.8。

重庆市直辖之后,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2007年有所回升,2009年又一次回落创历史最低9.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07年第二产业比重过半达50.7%,且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仍居后于第二产业,呈下降趋势。

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9.3:52.8:37.9,基本上形成了“二三一”的局面。

(二)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比较劳动生产率是评价产业结构整体效益水平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某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该产业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该产业的劳动力的比重。

比较劳动生产率愈高,意味着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愈高,经济效益愈好。

重庆市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动情况,如表3所示。

重庆市南岸区产业结构及优化分析

重庆市南岸区产业结构及优化分析

重庆市南岸区产业结构及优化分析作者:陈刚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03期【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重庆市南岸区的产业结构,并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南岸区产业结构的思路。

【关键词】重庆市南岸区产业结构三次产业重庆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重庆市核心区域的南岸区在这一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要实现南岸区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就要改变当下南岸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

一、南岸区的产业结构现状(一)南岸区产业分析表1 近年南岸区三次产业结构表单位:%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从2006年至2012年基本上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并且所占比重较低。

2012年南岸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0亿元,同比增长15.3%。

在南岸区的三次产业中占主导地位,这可以充分地说明南岸区作为重庆市工业大区强区的身份和地位。

从表1可以看出,近两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有上升,但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都未能超过40%,这与南岸区较高的人均收入,产业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方向不符,其比重过低,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将是其未来着重发展的产业。

总的来看,从2006年到2012年,南岸区的三次产业结构从2.2:58.7:39.1变化为1.0:62.3:36.7,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缩小,其地位不断下降,并呈现逐渐式微趋势,从三次产业中逐渐“隐退”,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居于第一位,比重有小幅度上升,但其工业重心由基础工业向高加工度转变。

而第三产业虽然发展滞后,但近两年出现略微上升的趋势。

从产业结构演变的五个阶段来看,南岸区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二)南岸区与其他重庆都市八区产业比较下面,我们将南岸区的产业结构与重庆市都市九区的其他八个区域进行横向的比较。

就目前南岸区的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其与主城区的先进城区还有一定差距,而具体就表现在二三产业的比例上。

就第一产业而言,其比例已经降到1%,在主城区来说,仅次于渝中区、江北区和沙坪坝区,处于较为合理的比例。

重庆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路

重庆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路

重庆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路摘要: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地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等经济指标,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在对重庆产业结构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产业结构的优化思路。

关键词:重庆;产业结构;现状;优化思路一、概述重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全市幅员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35.32万,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处,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

优越的地理环境使重庆不仅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而且也是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陆空交通枢纽地。

直辖十二年以来,重庆经济水平得到迅猛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1997年直辖之初的1350.10亿元增长到十年后2008年的5096.66亿元,翻了3.7倍之多;2008年人均GDP达到了18025元,是1997年的3.8倍;1997年全市财政收入为118.05亿元,经过十二年的努力,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已达1290.18亿元,是1997年的10.9倍,保持了年均24.28%的高速增长;从1997年到2008年,三次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5.87%、14.66%和13.61%,产业构成由1997年的22.6:39.7:37.7转变为2008年的11.3:47.7:41.0。

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庆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上,与另三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而良好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找出发展中产业结构的不足,并使之合理化、高度化,是重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

二、重庆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重庆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由1997年的57.6:18.3:24.1调整为2008年的45.4:20.6:34.0,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持续稳定增加。

重庆万州区产业结构调整研

重庆万州区产业结构调整研

重庆万州区产业结构调整研摘要:重庆市万州区是三峡库区的核心区域,有将近二百万人口,长期以上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随着三峡库区的建成与完善,重庆市万州区的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既要兼顾环境保护的要求,又要考虑促进库区经济发展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重庆万州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应以第一、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辅,既能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又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产业结构、库区经济、生产性服务业一、重庆市万州区目前产业结构的现状重庆万州区地处四川盆地东缘,重庆市东北边缘,位于三峡库区核心部位,三峡库区的主要人口分布区和库区经济的重心,东邻云阳县,西连忠县、梁平区,南接利川市,北接开州区,总面积3453平方公里,是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

2021年,万州区常住人口156.87万人。

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8.43亿元,同比增长3.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4.97亿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5.31亿元,同比增长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8.16亿元,同比增长1.5%。

二、重庆万州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三峡水库的完善,环境保护的要求,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政策的改革,处于三峡库区的中心地带的万州区成为三峡库区的“发展极”。

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的引进的方向必须与三峡库区的定位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万州区的产业结构快速转化着。

万州的经济原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而第三产业的比重由于资源的配置而迅速下滑。

随着工业化的集聚效应万州区的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整个万州区经济的主要动力,同时为就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但是这种以第二产业轻工业为主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着较大的不稳定影响。

由于三峡库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国家生态建设的需要,这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肯定不能与当前库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兼顾经济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万州区产业结构需要进行重大调整,才能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问题及思考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问题及思考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问题及思考重庆存在显著的高于全国水平的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结构严重影响了重庆经济发展,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发展过程呈二元性,行政体制调整、工业扩张能力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加剧了二元性。

加快二元经济的转换,应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标签:重庆经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1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及二元特征从历史上看,解放前重庆市的工业就有了一定的发展,解放后一方面在“三线”建设时期,由于行政因素移植了大批工业,奠定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国家工业基地的基础,机械、化工、冶金、食品和纺织工业实力较强,交通机械、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和常规兵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重庆市地缘辽阔,广大的丘陵山区存在大量的传统农业经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重庆直辖后,传统农业经济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典型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并存的现象不但没有消失,而且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特征日显突出。

1.1 传统农业比重较大且发展滞后(1)在产值结构方面,重庆市传统农业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大,且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978年重庆市农业产值比重为36.8%,高于全国8.7个百分点,1995年重庆市农业产值比重为25.9%,仍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在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重庆市农业产值比重下降较慢,始终高于全国5-8个百分点。

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讲,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其相对规模应缩小、产值比重应下降。

1997年,重庆直辖后,农业产值比重才较快与全国水平接近,2001年时只高出全国1.47个百分点,但自身比重仍高达15.23%,2004年占GDP的比重为16.2%。

(2)从就业结构来看,农业就业劳动力转移缓慢、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978年重庆市就业人员在农业部门的占77.1%,比全国高6.6个百分点,1997年占57.2%,比全国高7.3个百分点,2000年占53.4%,仍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

重庆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调整措施分析

重庆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调整措施分析

重庆产业构造存在的问题与调整措施分析摘要:中国经济正处于改革的重要时期,走新型化工业道路,调整产业构造,一系列措施正在紧锣密鼓进展着。

本文前言主要介绍了重庆的一些根本情况,让读者对重庆有大体的印象。

正文第一部分主要提出重庆产业构造存在的三个问题:三大产业构造不合理、主导产业构造单一且科研开发才能薄弱、高新技术产值稳步进步,但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针对这三个问题正文第二部分给出了对应的三个措施,以期望重庆经济在将来开展得更好。

关键词:产业构造;问题;措施前言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属于长江上游地区。

地形多以丘陵、山地为主,固有“山城〞之称,占地8.24万平方千米,是其他三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总面积的2.4倍左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

自从1997年正式挂牌成为直辖市之后,重庆无论在经济、交通、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开展。

虽然近几年重庆经济开展迅速,但是粗放型的增长经济方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大量的能源消耗还是遗留下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在产业构造方面,还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

一、重庆产业构造存在的问题1.3高新技术产值稳步进步,但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

近几年来,重庆高科技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迅速,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和遗留的历史原因,重庆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例如汽车摩托车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医学、天然气石油化工业。

二、重庆产业构造相应的调整措施重庆第三产业主要有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如下表可以看出,批发业和金融业相对占的比例大。

我们应该深度挖掘第三产业开展潜力,对于新老不同行业制定不一样开展思路。

同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金融企业来渝开展,推动重庆经济新一轮腾飞。

2.2加大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进步科研才能。

企业选择加大与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合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才能,鼓励原创研究,调动创新积极性。

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消费力,推动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开发新产业和新技术,进步产业竞争力。

合川产业结构状况及其调整对策的思考

合川产业结构状况及其调整对策的思考

合川产业结构状况及其调整对策的思考合川位于中国重庆市的重要城区之一,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工业产业是合川的经济支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合川的产业结构亟需调整。

本文将对合川的产业结构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

合川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以重工业为主的特点。

在过去几十年中,合川发展了一批重型基础设施产业,如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这些行业在当地具有较高的产值和就业率。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传统重工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合川的重工业在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合川的产业结构缺乏多元化。

除了重工业外,合川的其他产业相对较弱,缺乏竞争力。

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使得合川在提供高质量服务、创造高附加值的就业机会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针对以上问题,合川应采取以下调整对策:1. 加大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力度。

合川应加大对环保技术创新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重工业向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转型。

同样,合川应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改善能源结构。

2. 推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合川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例如金融、文化创意、旅游等高附加值产业。

政府可以提供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和人才来合川发展。

合川还可以发展农业和农村产业,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

3. 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

合川应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人才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需要。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4. 加强创新能力。

合川应积极构建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吸引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来合川投资。

政府可以提供创业政策和资金支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合川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合川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重庆市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重庆市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业 结 构 优化 又 贯穿 于 整 个 产 业 结 干 的 合 理 化 过程 中 。 勾
由 于 重 庆 市 工 化 进 程 加 快 , 二 产 业 升 级 加 快 , 三 产 业 优 第 第
化升级缓慢 。
=次变化趋势 j
6 0
2 第 三 产 业 结 构 的 优 化 理 论
21 第 三产 业 结 构 合 理 化 理 论 .
5 0
骚 4 0
分 析 产 业 结 构 是 箭 合 理 化 的 主 要 方 法 主要 如 下 :第 一 . 国 际 比较 法 。陶 际 比较 法 是 指 随 着 现 代 经 济 的发 展 , 人 均 国 内 在 生 产 总 值 不 断 提 高 的情 况 下 ,产 业结 构 按 _ 定 的规 律 变 化 . _ 其 变 动 总 趋 势 是 第 一 产 业 的 比 重 F降 , 二 和 第 产 业 的 比 重 上 第
升 。第 二 , 比较 劳 动 生 产 书法 。比较 劳动 生 产 率是 指 一 个 部 门的
耄0 3
2 0
1 O 0
1 9 9 8 1 9 0 0 2 0 0 2 2 0 0 42 0 0 62 0 0 8 9 7 1 9 9 9 2 0 0 12 0 0 32 0 0 5 2 0 0 72 0
年份
图 1 重 庆 市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变 化 趋 势 圈
产 动 生 产 率 越
从 就 业 结 构 来 看 , 次 产 业 结 构 的 比较 劳 动 生 产 率 的 变 化 三 情况 如表 】 直 辖 以来 , 庆 市 第 一 产 业 的 劳 动 比较 生 产 率 一 直 ; 重
庆市 三次 产 业结 构 的合 理 性 。如 图 1 示 , 9 7 2 0 年 , 总 所 19 — 0 8 从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一、重庆区位条件简介重庆位于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渝东、渝东南临湖北和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渝北连四川,渝东北与陕西和湖北相连。

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幅员面积82402.95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建成区面积为647.78平方千米。

重庆位于中国内地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地面积较大,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嘉陵江、乌江等都在重庆汇入长江。

1997年第八届中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

截止至2012年,重庆已发现矿产6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54种,涵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矿种。

现实优势矿产有天然气、锶矿、煤、铝土矿、锰矿、毒重石、粉石英、石膏、水泥用灰岩、盐矿、地热等。

二、重庆市产业结构分析(一)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三次产业分类根据克拉克的学说,把产业分成了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

重庆直辖十年以来的GDP、产业产值及构成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1997年时,三种产业中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最高,但总体来说三种产业产值所占比例相差不大;1998年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仍然最低;2006年仍然是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低。

由1997年到2006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上升速度整体来说快于第二产业。

从就业结构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所有劳动力的比例不断降低,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不断上升,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主要被第三产业所吸收。

合川产业结构状况及其调整对策的思考

合川产业结构状况及其调整对策的思考

合川产业结构状况及其调整对策的思考合川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重庆市辖区之一,位于渝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

近年来,合川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分析合川的产业结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

一、合川产业结构状况的分析1. 第一产业占比较低:合川地处山区,农业发展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依赖传统农业经济的现象仍然存在。

2. 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合川工业发展相对较为发达,尤其是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

这些产业在合川的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3.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薄弱:尽管合川的商业、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有一定发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仍较低。

合川缺乏大型商业企业和知名品牌,导致消费者流向周边城市购物。

4. 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合川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和培育。

合川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水平较一般,科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1. 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设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加强农业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创业。

2. 促进环保型产业发展:减少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污染排放,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发展。

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改造,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发展服务业:加大对商业、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吸引大型商业企业和知名品牌入驻合川。

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景点。

5. 培育新兴产业: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合川的产业竞争力。

6. 建设人才强市: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提高合川的人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鼓励优秀人才创业,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和服务。

三、合川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路径1. 加强政府主导和规划:政府应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和政策,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引导资源向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

重庆直辖后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研究

重庆直辖后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研究
从 19 年 2 . 96 0 %下降至 20 年的 l. 4 04 7 %; 三产 6 第 业 的 G P比重 和就业 比重均保持_ 升趋势 ,G P D 卜 D
年均增速达 9 %,高出全国O 个百分点。 . 8 _ 6
比重是先升后 降 ,19 年 为 3. 96 4 %,20 年达 到 O 02
e re s 十 =a e o M

e 值越大 ,产业结构调整变化 的速率

年 G P D 增 人 , 大 业GP 重% 三 产业 业比 ( D G P 均CP i 产 D 比 ( 大 就 重% D ) 份 ( 亿元 ) % (元 A 速() 万 ) I S A I S

依 据美 国经济学 家霍 利斯 ・ 纳 里 ( 钱 H- C ee ) hnr 观点 ,重庆产业结构 已进入工业化 中期 y
重庆产业结构的整体状况
阶段 : 农业 比重持续下降,重工业增长迅速,第三 产业发展较快 。 从直辖八年来产业结构变动的数据 ( 见表一 )
看 ,重庆市第一产业 的 G P比重 和就业 比重都持 D
效益与产业发展等问题展开的规范性分析 ,更值得 学习和借鉴 。本文拟以现代产业结构理论为 基础 ,
运用实证性研究方法,对直辖 以来重庆的产业结构
刺激致使第三产业快于第二产业发展。
( ) 二 开始出现工业化中期特点
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以求从产业经济运行系统内的 数量关系中发现问题 ,寻求发展对策。
I9 I7 9 I. 9 6 】97 1 2 3 4 2 . 4 . 3 . 5 . 2 . 2 . 91 42 18 4O 95 04 01
也就越大。 现令 t 19 年末 的值 ,tl 2 0 为 96 + 为 0 4年末 的 值 ,根据相关统计 数据 ,可计 算 19  ̄ 0 4 9 7 2 0 年期 间重庆及全 国的 M o 结构 变动值 ,计算结果 见 or e

金融危机下重庆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分析

金融危机下重庆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分析

金融危机下重庆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分析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逐步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动荡,全球经济减速,需求大幅萎缩的宏观环境下,西方大国几乎都陷入经济衰退,新兴国家经济发展难以独善其身,也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经济发展下滑明显。

在经历近半年的下滑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重庆经济出现回暖迹象。

本文拟对金融危机下重庆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进行分析。

一、金融危机对重庆产业的影响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比较明显,各国各地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日益深化,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重庆经济也不例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重庆地处中国内陆,经济发展的外向程度(外资、外贸)不高,对外依存度比较低,受到的影响相对于沿海地区要小得多。

(一)出口导向型产业遭受较大的冲击相对于外贸大省,重庆进出口总额本来较少,危机来临,重庆外贸出口受到“重创”。

2009年1月重庆进出口总值为50847万美元,增长-32.0%,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2.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7.8%,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2.5%;2009年1–3月重庆进出口总值155016万美元,增长-32.2%,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7.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4.0%;2009年1–5月,重庆进出口总值276535万美元,增长-31.8%,出口增长-33.8%,机电产品增长-32.6%,高新技术产品增长-29.7%。

重庆出口品种中,机电产品所占比重较大,机电产品受到的冲击相应也比较大,表现为该类出口导向型产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

(二)金融危机对汽摩及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开始阶段,外部需求缩小,人们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不足,在国家4万亿投资的驱动下,撬动了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内需逐步回暖。

一是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起始阶段,全国性汽车产业产能过剩,车市低迷导致市场需求下滑,企业缩减生产计划,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消费者观望态度增强,市场需求大幅下滑。

浅谈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浅谈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浅谈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作者:王路云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05期摘要:重庆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的发展变化对推动重庆经济高速增长、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

本文对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及产业结构的特征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重庆;产业结构;空间布局;调整与变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一、概述重庆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东部和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结合部。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和优化升级对推动重庆经济高速增长、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都有不容忽视作用和重要意义。

二、重庆市直辖以来产业结构变化分析1.重庆直辖以来产业结构的演进直辖以来,重庆的产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尤其是近年来重庆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并逐步向现代化产业结构转变。

自1997年起,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已由1997年的20.3:43.1:36.6转变为2010年的8.7:55.2:36.1。

(1)第一产业产值平稳增加,但其GDP占比持续大幅下降。

重庆市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307.21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685.39亿元,年均增长7.5%。

但整体来看产值增加的幅度较缓慢,1998年到2000年甚至出现负增长。

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从1997年直辖初的20.3%降至 2O10年的8.7%,降幅达到年均0.89%。

(2)第二产业产值快速上升,GDP占比在保持稳定中略有升高。

重庆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650.4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356.41亿元。

第二产业增长率除1998-2000年外,比重始终保持在10%以上,2008年达到了29.1%。

2006年以前,第二产业的 GDP占比一直在45%水平左右小幅波动,自2007年起逐年上升,占GDP比重现已超过一半。

合川产业结构状况及其调整对策的思考

合川产业结构状况及其调整对策的思考

合川产业结构状况及其调整对策的思考合川位于重庆市的东部,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

近年来,合川的产业结构状况发生了一些变化,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本文将对合川的产业结构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调整对策的思考。

合川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特别是重工业和化工业。

这些行业对环境资源的消耗较大,容易造成污染。

由于全球经济的变化,合川的一些传统产业也面临一些困难,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合川具有一些独特的产业优势,例如水利工程建设、水产养殖等。

这些行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可以成为合川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合川可以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物流和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

这些行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创新性,可以提高合川的产业竞争力。

二、加强环保意识和措施。

合川需要加大对重工业和化工业的环保监管力度,推动这些行业的绿色改造和升级。

合川还应该发展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利用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合川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通过科技创新,合川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合川可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例如新能源汽车、互联网+、人工智能等。

这些行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可以成为合川新的经济增长点。

合川的产业结构状况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环保意识和措施、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对策,合川可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合川产业结构状况及其调整对策的思考

合川产业结构状况及其调整对策的思考

合川产业结构状况及其调整对策的思考【摘要】合川作为重要的产业基地,其产业结构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合川的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调整对策,包括振兴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支持等方面。

通过对现状的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合川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合川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合川,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振兴,培育,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合川是重庆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合川的产业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特色产业相对薄弱,科技创新水平较低。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合川的产业结构面临着调整和转型的压力。

传统产业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环保压力大等问题,新兴产业发展受限,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合川需要采取有效的调整对策,振兴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支持,推动产业结构向更加现代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本文将对合川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以期为合川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合川作为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其产业结构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合川的产业结构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合川传统产业占比过大,新兴产业发展不够,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强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合川产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和难题,亟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如何有效调整合川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是当前合川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合川产业结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对策,对于带动合川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探讨如何振兴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支持等方面的对策,为合川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和建议。

211162621_重庆市大足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211162621_重庆市大足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三农”问题及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1]:“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于2019年9月制定了《全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目的就在于筑牢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基石,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资源丰富,土地富含锌、硒、锶,有着长期的农业产业发展优势。

在20世纪,大足区农业产业发展良好,农业“三绝”(水厢小麦、双千田、再生稻)曾一度成为周边区县学习的榜样。

但近年来,大足农业发展已渐渐滞后,农业产业发展成为了大足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短板。

全面推进大足区乡村振兴,其工作重点在于推进大足区农业产业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按照区委加快农业发展步伐的要求,我们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

本文在获取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大足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旨在积极寻求大足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破解路径。

1现状大足区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紧扣全区“一园三片七链”产业布局[即加快大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大安现代农业园区(铁山、高升、三驱)、美丽乡村宜居示范园(拾万、石马、金山)、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园(棠香、宝顶、龙岗)三大功能板块]。

通过科技推广、样板示范、项目实施、全面动员,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1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1)从传统向现代转变。

在种植品种上,由传统的粮油水果向品种引进上变化,种植品种逐渐丰富多样化;在种植方式上,由传统的人工种植向机械种植转变,依靠现代化工具利用滴灌、大棚技术丰富种植方式。

2)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

调减大田作物,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产业,新发展芳香产业、耐贮存的水果、烘干花椒等,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3)从小规模向大规模集约化发展。

重庆产业发展分析与结构调整策略

重庆产业发展分析与结构调整策略
空 交 通 枢 纽 地 和 西 南 工 商 业重 镇 。 在直辖的 1 7年里重庆市的经济水平发生 了巨大的进步,1 9 9 7年直辖
海的1 9 1 9 5 . 6 9 。
之初地区生产总值只有 1 3 5 o . 1 0 亿元,到了2 0 1 2 年变为的 1 1 4 5 9 . 0 0 亿元,翻 了8 . 5倍之多;2 01 2年人均 G D P达到 了3 . 8 9万元 ,比是 1 9 9 7年多出了 7 . 2 倍; 全市财政收入方面,1 9 9 7 年为 1 1 8 . 0 5 亿元 , 经过 1 5 年到 2 01 2 年 已达 1 7 0 3 . 5 亿元 ,超过 1 9 9 7 年1 3 . 4倍 ,保持了高速的年均增长。
个 部 分 对 重 庆 的 产 业 结构 进 行 分 析 ,第 一部 分是 产业 发 展 分 析 ,主要 是 论 述 重 庆产 业 结构 的 演 变 、三 次 产 业 劳 动 力 就 业 结题 ,即 城 乡二 元 结构 突 出 、 区域 内部 发 展 不 平衡 、 第 三产 业 质 量 不 高 ;第 三部 分是 提 出 产业 结 构 调 整 策 略 。 关 键 词 :产 业 结 构 ;三 次产 业 ;调 整
重 庆产 业发 展 分 析 与结 构 调 整 策 略
曹诗雨 唐 亚
摘 要 :产业结构是影响地 区经济增长及其发展 的重要 因素。重庆作为西部唯一 的直辖 市,其本身具有独特 的产业 结构模式 ,一方面, 重庆经济水平在 直辖后迅猛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 以及人均生产总值高度增长;另一 方面,存在 着想 当严重的产 业发展 不平衡。本文通过 三


产 业 发 展 分 析
早在 2 0 0 3年,第 十届全 国人 民代表 大会 第一 次会议 开幕会上 ,朱 镕基总理代表 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中就提出以经济结构调 整为 主线 ,而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主要 内容必定成为结构调整 的重 中之 重 。同时 ,重庆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 ,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决定其 能否 振兴 的关键 。 1 、产 业结构的演 变。重庆是拥有 相对发达 的工业和大量 落后 的山 区农村 的二元经济结构十分突出的地 区。由于这一点 的驱使 ,重庆 近年 来 积极落实 “ 强化第一产业 、优化第二产业 、大力发展第 三产业 ”的主 旋律 ,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按可比价计算 ,改革开放以来 ,重庆 G D P 年 均增 长第一产业 为 5 . 4 %,第 二产业 为 1 1 . 1 % ,第三 产业为 1 3 . 3 %, 与全国同期相 比,除第二产业低 0 . 8个百分点外 ,第一产业 和第 三产业 分别比全 国水平高 出0 . 4和 2 . 7个百分点。同时在各产业经 济增 长速度 不同的影响下 ,三次产 业对 国内生产 总值增 的贡献 率 发生 了明显 的变 化。一 、二 、三 产 业 贡 献 率 从 改 革 开 放 初 期 的 4 4 . 3 % 、3 9 . 9 % 和 1 5 . 8 % ;到 8 O年 代变 为 3 1 . 4 % 、3 7 . 8 %和 3 0 . 8 % ;再 到 9 0年 代 为 1 9 . 5 % 、4 2 . 3 %和 3 8 . 2 %; 到 了 2 0 0 0 年 以来,已转 变 为 4 . 9 %、 6 7 . 7 3 % 、3 7 . 5 5 %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 ,重庆逐步从原来 的第 一产业 为主 ,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转变 。 2、劳动力就 业结构 演变。根据配第一克拉 克定理 ,劳 动力会 随着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的提高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提 高到一定水 平时 ,则会进 一步向第三产业转移。而重庆的人 口就业趋势 也恰 恰印证 了这一定理 ,改革开放 以来 ,重庆就业人 口一产 总体呈下 降趋势 ;二产 就则出现了起伏不定 的趋势 ;三产不断攀升。纵观重庆三次 产业 就业结 构的发展 ,虽然由于历史和政策的缘故 ,与定理不完全相 符 , 但 是基本 上还是相符合的。 二 、产 业 结 构 出现 的 问题 随 着 不 断 的 改革 ,重 庆 的产 业 结 构 虽 然 已慢 慢 向 高度 化 发 展 ,但 不 合理的情况仍 然存爱 。突出表现在三产产业发 展层次低 ;二产产业结构 调整升级缓慢 ;一产产业化水平低 ;三次产业 的协调性有待提高。 1 、城 乡二元结构 突 出。重庆 三次产 业就业 人 员结构 由 1 9 8 5年的 7 2 . 8 :1 5 . 6:l 1 . 6调整为 2 0 1 1年的 3 8 . 1 :2 4 . 7 :3 7 . 2 ,这 与配第 一克 拉克定理基本相符,说 明重庆产业结 构逐渐变得 合理 ,是使城 乡差距 、 统筹城乡发展变小的基 础。然而 ,就 业人 员结构 转移 速度相 对较 为缓 慢 ,第一产业 就业人 口在 1 9 8 5 — 2 0 1 1 年下降 3 4 . 7个百分点 ,而第二 、 三产业仅增长 9 . 1和 2 5 . 6个百分点 。另一方 面从纵 向比较 ,2 0 1 1年重 庆地区生产总值 为 1 0 0 1 1 . 3 7,这一值远远 落后于 北京 的 1 6 2 5 1 . 9 3和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思路研究摘要:文章以费希尔地三次产业划分标准为前提,运用产出结构、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得出重庆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二元经济结构突出,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文章地核心观点是用工业化思路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要因地制宜培育产业集群和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地整体水平,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拉动转变.关键词:重庆市;产业结构;二元经济;优化思路一、重庆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实证分析(一)产值结构分析从重庆市产业结构变动地趋势来看,产业结构布局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变化.如表所示.首先,第一产业地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年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市基本上没有现代服务业,以传统地第一产业为主体,比重高达.到世纪年代末,第一产业地主导地位明显被第二产业取代.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下降个百分点,比重仍高于第三产业,形成了“二、一、三”地产业结构,且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后地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更加明显,第三产业突飞猛进,比重逐渐超过第一产业,截止年,三次产业结构地比重为.重庆市直辖之后,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年有所回升,年又一次回落创历史最低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地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年第二产业比重过半达,且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仍居后于第二产业,呈下降趋势.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基本上形成了“二三一”地局面.(二)三次产业地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比较劳动生产率是评价产业结构整体效益水平地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某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该产业地国民收入地相对比重该产业地劳动力地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愈高,意味着该产业地劳动生产率愈高,经济效益愈好.重庆市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动情况,如表所示.第一产业较低,年达到之后持续下降,直至年基本稳定在左右,这表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地增长潜力释放殆尽,未来地发展方向应向现代农业转变.第二产业比较高,发挥了经济增长主力军地作用,这与重庆实施“工业第一方略”地发展战略相符.第三产业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并呈下降趋势,说明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三次产业地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明显,第一、三产业地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可见重庆市产业结构地效益比较低.国民经济中农业与非农业两部门地比较劳动生产率地差别越大,经济地二元性越强.从表可以看到,农业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大,在上下徘徊,说明重庆市地二元经济结构非常明显.这与重庆是国内二元经济非常典型地区域地事实相符.二、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地难题(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总体来看,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符合产业发展地一般规律.但具体看,三次产业地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还有很大地调整优化空间.在四大直辖市中,重庆市“二三一”地产业结构远远落后于其他三个地区地“三二一”结构.长期以来,重庆市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产出下降幅度远大于就业下降幅度,形成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地局面;第二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差,地产出仅容纳了地就业人数;第三产业相对较协调,就业比重为,但是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二)第一产业经济效益低重庆市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优势得不到发挥,特色产业产量效益不高.笔者认为造成农业低效益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落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农村工业化起步进展慢,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许多农产品仍以小规模种植和养殖,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且尚未形成产业化经营地格局;二是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所需地农业科技和物质条件没有得到保障,农业生产过程中标准化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等应用效率低,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保鲜、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技术发展不协调.(三)“三大经济圈”内部第二产业发展极不均衡,区域差别显著“三大经济圈”:都市发达产业圈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暗区、渝北区、巴南区个行政区;渝西经济走廊包括万盛区、双桥区、茶江县、撞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个区县(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包括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长寿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个区县(自治县).重庆市第二产业发展极不均衡是区域经济差距大地主要原因.重庆市个区、县中,工业产值居前位地都市发达经济圈占个,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分别只有个.个国家级贫困县,且都集中在重庆地渝东北和渝东南.几乎所有地支柱产业和重点生产科研基地都布局在“一小时经济圈”内,从产业生产总值来说,“一小时经济圈”第二产业地生产总值占到总产值地,“一小时经济圈(重庆市以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南岸区、巴南区九个区为中心地主城区为核心,一小时交通范围内所覆盖地个区县,即涪陵区、万盛区、双桥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长寿区、南川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第二产业产值分别是东北翼、东南翼地倍和倍.(四)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是第三产业地产值比重偏小,产业结构内部发展层次较低.实证分析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地比重低,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内部发展严重不足,如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交通邮电业、旅游业等传统服务业仍是重庆第三产业地主体,中介机构、第三方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却相对滞后.二是主城与区县发展不平衡,区县严重滞后于主城.重庆一直强调以“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发展,主城集聚了服务行业地各大部门,呈现一片大都市地繁荣景象.相比之下,周边区县地现代服务行业发展滞后,与主城相差甚远.三是第三产业本应该是吸纳就业地主要渠道,但是从数据来看,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为,仍然不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地主要场所,存在较大地发展空间.(五)经济结构地二元性显著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市存在着显著地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呈现强化地趋势.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地原因有内在和外在两方面:一是农业自身发展缓慢,重庆目前地农业仍是一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农业所占比重小.二是重庆市现有工业产业关联度低、对农业辐射力不强,从第二产业内部看,重庆地工业主要是传统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同时,许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特别是传统食品、煤炭等工业,曾经发挥地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所起到地支撑作用目前正在减弱,从而使主导产业、规模效益对经济地贡献作用不明显,对农业和农民地带动作用没有很好发挥.三、产业结构优化思路研究(一)用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一是对于农业大县,要积极发展“一乡一产品、一县一产业”,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二是合理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结构,促进农业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生产,配套采用现代设施和先进技术,促进加工、储运、营销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三是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领域地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破解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短地难题,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地龙头企业,开发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潜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地名牌产品.四是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地投入,健全技术保障体系,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五是金融机构要给予相关地金融支持.银行要将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作为信贷工作地重要内容,及时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地资金需求.(二)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按功能,分板块、分层次,因地制宜布局支撑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一是“都市经济圈”,是区域经济地中心,经济较发达,承载着整个城市地主体功能,面临着产业地更新和产业地高级化趋势,适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二是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地域辽阔,但经济总量小、缺乏有带动作用地区域性中心和龙头企业,经济发展缺乏产业支撑.渝西作为川渝黔经济带接合部,要充分发挥区位及地势平坦地优势,一方面要承接“都市经济圈”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地企业和产业,并引进相关地配套企业和产业,培育相对集中地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依托现有地产业基础和优势,以大足为代表地五金加工,荣昌、永川、潼南丰富地农副产品资源,继续做强做大,建设现代生产加工基地.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仅万州、涪陵和长寿等少数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基本上形成了长寿化工园区、涪陵化工基地、万州化工基地三大化工板块为主,特色工业园区为辅地相对集中地产业集群.依托良好地化工业基础优势,以现有地化工产业园为载体,继续做强做大化工产业,把该产业发展成为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地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渝东南、渝东北两翼边远地区县,依托当地地资源优势,建议发展特色农业、资源加工转化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让其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地主要场所.首先,提高服务业地整体水平有两个层次:一是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各部门地服务效率,引导服务业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提高服务地覆盖范围.二是逐渐消除服务业地地域差距,使整个大重庆地服务业水平得到提高.其次,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强,重庆应加大力度支持其发展.一是加快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建设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二是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社区服务、生态旅游、邮电通信等新兴服务业,带动广泛地相关服务业发展.三是针对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县,加大力度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度假休闲、旅游商品业等地发展,一方面转移当地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带动当地增长,活跃当地经济.(四)加快二元经济结构地转换由以上分析可看出,重庆市走出二元经济结构和优化其产业结构是相辅相成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换地过程,即现代部门地不断扩张和传统部门地不断缩小,直到传统部门也现代化,也为现代市场经济地方式所统治地过程.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地实质是传统农业部门地剩余劳动力和相关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因此,一方面用现代农业取代传统农业,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加快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既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地要求,也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走出二元经济结构地目标选择.参考文献:、重庆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出版社.、重庆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出版社.、周晓庆.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地分析[].西北大学.、郭文杰,余瑞祥.湖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地测度[].统计与决策().、陈冬红,赫凤起.宁夏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发展方向研究[].宁夏社会科学().、谢晶,赵有声,孟国丽,何金.重庆市产业结构布局地现状及其对策[].科技创业月刊().、程正伟.城乡统筹下地重庆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重庆大学.、陈天培.对重庆走出二元经济结构地思考[].商业现代化.().、姜鑫,余兴厚,罗佳.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对策[].西部论坛().、叶茂.重庆市二元经济结构及其转换策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沈港.二元经济结构地实证分析及转换思路[].生产力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