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思路分析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思路研究
摘要:文章以费希尔地三次产业划分标准为前提,运用产出结构、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得出重庆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二元经济结构突出,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文章地核心观点是用工业化思路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要因地制宜培育产业集群和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地整体水平,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拉动转变.
关键词:重庆市;产业结构;二元经济;优化思路
一、重庆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实证分析
(一)产值结构分析
从重庆市产业结构变动地趋势来看,产业结构布局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变化.如表所示.首先,第一产业地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年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市基本上没有现代服务业,以传统地第一产业为主体,比重高达.到世纪年代末,第一产业地主导地位明显被第二产业取代.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下降个百分点,比重仍高于第三产业,形成了“二、一、三”地产业结构,且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后地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更加明显,第三产业突飞猛进,比重逐渐超过第一产业,截止年,三次产业结构地比重为.重庆市直辖之后,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年有所回升,年又一次回落创历史最低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地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年第二产业比重过半达,且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仍居后于第二产业,呈下降趋势.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基本上形成了“二三一”地局面.
(二)三次产业地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评价产业结构整体效益水平地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某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该产业地国民收入地相对比重该产业地劳动力地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愈高,意味着该产业地劳动生产率愈高,经济效益愈好.重庆市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动情况,如表所示.第一产业较低,年达到之后持续下降,直至年基本稳定在左右,这表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地增长潜力释放殆尽,未来地发展方向应向现代农业转变.第二产业比较高,发挥了经济增长主力军地作用,这与重庆实施“工业第一方略”地发展战略相符.第三产业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并呈下降趋势,说明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三次产业地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明显,第一、三产业地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可见重庆市产业结构地效益比较低.
国民经济中农业与非农业两部门地比较劳动生产率地差别越大,经济地二元性越强.从表可以看到,农业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大,在上下徘徊,说明重庆市地二元经济结构非常明显.这与重庆是国内二元经济非常典型地区域地事实相符.
二、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地难题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总体来看,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符合产业发展地一般规律.但具体看,三次产业地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还有很大地调整优化空间.在四大直辖市中,重庆市“二三一”地产业结构远远落后于其他三个地区地“三二一”结构.长期以来,重庆市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产出下降幅度远大于就业下降幅度,形成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地局面;第二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差,地产出仅容纳了地就业人数;第三产业相对较协调,就业比重为,但是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二)第一产业经济效益低
重庆市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优势得不到发挥,特色产业产量效益不高.笔者认为造成农业低效益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落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农村工业化起步进展慢,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许多农产品仍以小规模种植和养殖,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且尚未形成产业化经营地格局;二是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所需地农业科技和物质条件没有得到保障,农业生产过程中标准化技术和可持续发
展技术等应用效率低,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保鲜、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技术发展不协调.
(三)“三大经济圈”内部第二产业发展极不均衡,区域差别显著
“三大经济圈”:都市发达产业圈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暗区、渝北区、巴南区个行政区;渝西经济走廊包括万盛区、双桥区、茶江县、撞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个区县(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包括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长寿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个区县(自治县).
重庆市第二产业发展极不均衡是区域经济差距大地主要原因.重庆市个区、县中,工业产值居前位地都市发达经济圈占个,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分别只有个.个国家级贫困县,且都集中在重庆地渝东北和渝东南.几乎所有地支柱产业和重点生产科研基地都布局在“一小时经济圈”内,从产业生产总值来说,“一小时经济圈”第二产业地生产总值占到总产值地,“一小时经济圈(重庆市以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南岸区、巴南区九个区为中心地主城区为核心,一小时交通范围内所覆盖地个区县,即涪陵区、万盛区、双桥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长寿区、南川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第二产业产值分别是东北翼、东南翼地倍和倍.
(四)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一是第三产业地产值比重偏小,产业结构内部发展层次较低.实证分析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地比重低,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内部发展严重不足,如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交通邮电业、旅游业等传统服务业仍是重庆第三产业地主体,中介机构、第三方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却相对滞后.二是主城与区县发展不平衡,区县严重滞后于主城.重庆一直强调以“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发展,主城集聚了服务行业地各大部门,呈现一片大都市地繁荣景象.相比之下,周边区县地现代服务行业发展滞后,与主城相差甚远.三是第三产业本应该是吸纳就业地主要渠道,但是从数据来看,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为,仍然不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地主要场所,存在较大地发展空间.
(五)经济结构地二元性显著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市存在着显著地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呈现强化地趋势.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地原因有内在和外在两方面:一是农业自身发展缓慢,重庆目前地农业仍是一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农业所占比重小.二是重庆市现有工业产业关联度低、对农业辐射力不强,从第二产业内部看,重庆地工业主要是传统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同时,许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特别是传统食品、煤炭等工业,曾经发挥地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所起到地支撑作用目前正在减弱,从而使主导产业、规模效益对经济地贡献作用不明显,对农业和农民地带动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三、产业结构优化思路研究
(一)用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
一是对于农业大县,要积极发展“一乡一产品、一县一产业”,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二是合理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结构,促进农业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生产,配套采用现代设施和先进技术,促进加工、储运、营销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三是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领域地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破解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短地难题,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地龙头企业,开发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潜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地名牌产品.四是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地投入,健全技术保障体系,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五是金融机构要给予相关地金融支持.银行要将支持农产品加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