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结业论文: - 广州中
浅谈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
浅谈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摘要本文主要选取《名老中医之路续篇》[1]收录的36位名老中医中的三位,简述他们的成才之路及总结他们的临床经验,启示我们后辈中医学习之路。
关键词《名老中医之路续篇》,成才之路,临证经验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医也是人才辈出,如战国时期的扁鹊,东汉末年华佗、张仲景,唐朝孙思邈,宋朝的钱乙,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明朝张景岳、吴又可,清朝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中华民国第一位中西汇通张锡纯等,而且他们每一位都对中医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在中医学中都有他们自己的学术特点。
下面主要介绍这三位中医大家的成才之路与经验总结:继承求创新治学须勤奋——吕景山吕景山(1934~ ),河南偃师市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吕老于1956年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进入毕业实习阶段时祝谌予先生担任吕老的老师,祝老是施今墨先生的高徒,通过祝老的引荐,吕老有幸到施府聆听教诲。
毕业实习结束后,提交了《论中介药物在中药处方中的中介作用》的论文。
论文完成后,又着手整理施门“对药”,在施、祝二位老师的指导下,增加“对药”百余对。
对药的学术渊源,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
上溯至《神农本草经》之“七睛和合”论,始见于《内经》中的半夏秫米汤。
据统计,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载有对药147对。
药对专著相传有《雷公药对》、《徐之才雷公药对》、《新广药对》等,惜已亡佚。
施老临床经验核心就是对药,有源于经方者,有来自时方者,有施氏独创者。
其组成法则即“一阴一阳”、“一脏一腑”、“一气一血”、“一寒一热”、“一升一降”、“表里兼顾”、“虚实合参”······配伍巧妙,疗效卓著,体现了开阖相济、动静相随、升降相乘、正反相佐的用药艺术。
对药配伍分类:1相辅相成类:(1)同类相从:如麻黄配桂枝(2)异类相使:如黄柏与苍术(3)和解表里:如柴胡与黄芩2相反相成类:(1)寒热并用:如黄连与吴茱萸(2)补泻兼施:如枳实与白术(3)开合相济:如五味子与细辛(4)动静相随:如滑石与甘草(5)升降相因:如益元散与鲜荷叶(6)同气相求:如升麻与柴胡3刚柔相济类:如鸦胆子与龙眼肉对药的功效主治:“施今墨对药”的功效,有以下三个方面:1协同为用,增强疗效2互制其短,在发挥药效的同时,减少毒、副作用,以收治疗之良效3相互为用,产生特殊治疗效果吕老在施今墨药对的启迪下,应用于针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03.02.28•【文号】国中医药发[2003]9号•【施行日期】2003.02.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局各直属单位:为加快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我局组织制订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本项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
各地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可直接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取得联系。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东里13号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办公室邮政编码:100026联系电话:************6591496965063322转6702或6701传真:************联系人:张为佳陈梦生附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实施方案二00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实施方案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医药继承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人才是基础,一支高水平的中医临床队伍,特别是一大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是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的保障。
为了加快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十五”期间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拟在全国选拔200名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较高临床水平和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着力提高其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使他们成长为新一代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整个中医临床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和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的提高,扩大中医药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声誉。
学术继承人个人总结
学术继承人个人总结学术继承人个人总结本文是关于中医学术继承工作计划的个人总结。
为了做好本年度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这次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将采取跟师研究、独立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形式进行。
完成继承任务后,我们将进行结业考核,包括实绩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结业论文考核。
理论研究我们将以精读古典医籍为主,拓展继承人的知识领域,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培育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提高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的水平,提升继承、整理和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能力。
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书目,并制定研究计划。
在继承研究期间,我们将要求研究医古文,精读四大经典,以及一部与学员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著作。
我们将采用跟师抄方和自身实践相结合为主,集中授课辅导为辅。
具体计划如下:1.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将深入研究钻研,领悟和发掘古典文献精华,做好读书笔记,并写出研究体会。
2.在继承工作研究期间,各省中医药管理部门将集中安排医古文、中医经典理论研究讲座和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
每年我们还将组织一次中医理论研究交流会议,以便继承人交流研究体会。
考核指标:1.我们需要有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读书笔记。
2.我们需要提交一篇2000字以上的、较高质量的研究经典的读书报告作为理论研究的考核成绩。
3.我们需要参加集中培训研究或交流会议,并达到出勤合格的标准。
跟师研究我们的目标是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等,提高继承人的临床诊疗水平。
我们要求跟师时间每周不少于1个工作日。
在跟师研究期间,我们需要做好跟师笔记、随诊医案或操作记录,并细心揣摩、仔细领会,撰写心得体会、月工作记录。
指导老师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向继承人传授个人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并对所带继承人心得体会、月工作记录、医案或操作记录进行及时检查、批注,并将意见反馈给继承人。
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制度
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制度坚持中医临证,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做好传承工作,继承整理教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从而得到广泛地应用和传播;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兼备、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中医顶尖人才;造就一支名老中医学术和临床经验采集保存,挖掘研究,交流推广的中医科研队伍;开展中医诊疗技术及文化宣传推广工作,弘扬中医药学术和文化。
1、设立专人负责,负责名医工作室坐诊、学员跟师带教的安排和考勤等日常工作。
2、名中医工作室有建设目标、工作制度和考核要求。
名中医工作诊室建立门诊日志、学术研讨或讲座记录本。
3、有计划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和继承工作。
总结研究教授擅治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形成系统的诊疗方案,并推广运用于临床。
4、参与临床疑难病例的中医诊断与治疗,开展中医会诊工作,形成特色鲜明,疗效确切的相关病种的中医诊疗常规或体系。
5、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宣传推广工作,提高中医治疗水平,促进中医专科(专病)做强做大。
6、开展师承带徒工作。
名医工作室有一整套进修及考核考评制度,使得中医传承得以顺利实施。
同时名医工作室还接受和安排研究生的临床实习。
7、将教授学术经验、学术理论推广应用于中医药理论研究、教材建设及教学之中。
8、研究教授的临证医案,整理其临床资料研究并出版专著。
工作室学习跟师制度一、跟师要求继承学习时间,连续3年,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医药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
中医师承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特点与理论内涵探讨
学习与继承教学 相关 结 合 , 注重 临床 理论 与实践 应用 的讲
授 。每年召集学员集 中授课 1 , 次 每次 23周 , 实以《 — 切 黄帝
、
主 要 内容 与 特 点
作为一种 高层 次 中医临床人才 培养 的新模式 、 新途径 , 师承制专业学位培养模 式开辟 了一条 高层次人 才培养 的新 途径 , 初步显示 出其特点与优 势。但 要完成人 才培养 , 就必 须有 明确 的培养要求 、 过程与环节界定。 ( 要 以师承教育继承教 学为培 养过程主体。 一) 培养过程的确立是 整个培养模式 的核心 。按照 《 四批 第
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 略》 温病学 》 中医经典学习为 与《 等
主, 完成学位课 程的理论学 习部分 , 并部 署相关 作业要求 学
员在实 际中完成。对外地学 生 , 习期间提供导 师指导 、 学 师
生 互动 的平 台 , 推进学 员的培养 进程。I 临床轮训 上, 以跟 师 学 习与本职临床实践为主 , 与医院科教科 、 事科 紧密配合 , 人 加强监管 ; 同时制定相关 的能力 考核办 法和标 准 , 考察 继承
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 式要 以师承 教育继 承教学过 程为培养
过程主体 , 在此基础上 , 设计学位教育 内容 与环 节 , 如课程安 排、 临床轮训 、 导师聘任 、 位论 文选题 、 学 科研实施等 , 尽而实 现继 承教学与学位工作紧密结合。 ( ) 二 以在职攻读临床 医学专业学位 为主要培养形式。 在培养过程的 明确 之后 , 如何 开展培养 工作 , 即培养形 式 的确定即成为左右 培养工作 完成好 坏 的重 要因素 。学位 申请者主要是在中医 、 中西医结合 、 民族 医医疗 机构 , 综合 医 院以及医药企业从 事 中医、 中药、 中西 医结 合和 民族 医药工 作的临床骨干 , 围绕这 一点 , 我们可 以明确受 教育人 的几个 特点 : 在职 、 非全 日制 、 高年资专业骨干 、 异地学习 ; 由此 我们 可能确定该模式 的培养形 式应 以非全 日制 的以同等学力在 职申请博硕士学位形式进行 。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6篇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6篇中医药学学习心得篇一试谈中医学专业的生理学教学摘要:在医学课程中,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根据教学要求,中医学专业学生也要学习生理学。
针对该层次学生,我们认为采取“中西医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生理学中西医融合作为一名生理学教师,面对中医学专业同学,如何能够既突出中医学的特点,又讲好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中医学专业的重点。
在中医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医融合”。
1对教师的要求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好西医的基础。
但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生理学之前,往往先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中医学基础的“脏象学”部分,相当于中医的“人体生理学”。
中医学对生理过程的认识自成一套体系,当学生接触到西医生理学时,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会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造成困难。
因此,作为西医院校毕业的教师,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以及中医诊断学等内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探讨[1]。
另外,教师还需正视一个新问题:如何应对已从网络获得大量信息的学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师不断补充学术养份、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理念,以保持对学术新知的热情,从而主动及时地给自己的学术生命输入新鲜血液[2]。
本教研室要求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关注前沿学术动态,了解学术热点,参加科研活动,撰写科研文章。
2理论教学中要做到“中西医融合”中西医都是科学,只是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发展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3]。
在理论教学中,尽力寻找到一些生理学与中医学的共通点,在讲授的时候加以结合,以此构建中西医理论体系之间的沟通平台[4]。
第一,我们对中医学和西医学中内涵一致,仅仅是提法不同的内容进行整合。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结业考核实施办法为明确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以下简称第六批继承工作)结业考核内容、程序、方法及标准,切实做好结业考核工作,根据《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规定(试行)》(国人部发〔2008〕32号)和《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7〕125号)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申请条件申请参加结业考核的继承人须同时满足以下6项条件:(一)进岗后跟师学习满3年;(二)跟师期间每周跟师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累计不少于180个工作日;独立临床实践时间每周不少于2个工作日,累计不少于250个工作日,其中在病房的临床实践累计不少于40个工作日;(三)跟师期间累计参加不少于80个工作日的集中理论学习并考核合格;(四)提交1篇结业论文;(五)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合格;(六)经指导老师、带教单位及继承人所在单位审核同意。
二、考核内容与程序结业考核主要包括继承人日常继承表现考核、继承实绩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结业论文考核4项内容。
考核程序如下:(一)继承人填写《继承人结业考核资格审核表》(表1,见附1结业考核手册,下同),经指导老师、带教单位及继承人所在单位审核同意;(二)带教单位及继承人所在单位按照《继承人日常继承表现考核表》(表2)要求,对继承人的日常继承表现进行考核;(三)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有关单位组织考核专家组,依据本办法对继承人的继承实绩(表3)、临床(实践)技能(表4—6)、结业论文(表7—8)进行考核,形成《继承人结业考核综合评分表》(表9);(四)按程序公布结业考核合格者名单。
结业考核合格者,将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发的出师证书。
指导老师同时获得相应证书。
三、考核方法结业考核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实行积分制,总分100分。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暂行规定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暂行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事部(已撤销),卫生部(已撤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02.06.04•【文号】人发[2002]44号•【施行日期】2002.07.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暂行规定(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发[2002]4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管理,培养高层次中医临床和中药技术人才,推进中医药学术的研究、继承与发展,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以下简称“继承工作”)是指,遴选有丰富、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为指导教师,选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为他们的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进行培养。
第三条继承工作的任务是: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研究、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
第四条具备相应条件的老中医药专家或中青年业务骨干,经遴选,方可承担继承教学任务或接受继承学习培养。
继承教学和接受继承学习培养工作周期为3年。
第二章遴选条件第五条指导老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受聘担任主任医师、主任药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老中医药(含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专家。
(二)从事中医药专业工作累计满30年。
(三)有丰富、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是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或专科专病的知名专家,医德高尚,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得到同行公认。
(四)身体健康,能够坚持临床或专业实践,完成继承带教任务。
第六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可作为指导老师的遴选对象。
(一)少数评聘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老中药、老民族医药专家,并具备指导老师的其他各项条件的。
(二)符合指导老师的各项遴选条件,虽已办理离退休手续,但具备带教条件的。
第七条继承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以及医药企业从事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或民族医药工作,受聘担任主治医师、主管药师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
学术传承工作总结
学术传承工作总结学术传承工作总结学术传承工作总结2022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有幸成为师傅的徒弟,向李师傅学习无损检测的各项专业技能,我的师傅工作态度认真严谨,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在恩师的指导下,这一年来可谓收获满满,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切身体会:一、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无损检测的知识很丰富,包括有多种检测方法,想要在一年的时间里学习磁粉、渗透、射线及超声波检测四种常规检测方法,对我是一个新的挑战,李师傅针对我的学习情况,专门制订了相应的学习计划,并且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要积极的投入到现场的检测工作中去,不要怕干不好,一定要敢于动手参与各种检测方法,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的工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在一年的工作中,我参加了去新疆、呼和浩特重轨质量异议的磁粉表面探伤,燃气厂汽轮机组的叶片磁粉检测;热电厂鼓风机叶片的磁粉检测,汽轮机阀门的渗透检测,压力管道焊缝的射线检测;氧气厂汽轮机叶轮的磁粉检测,空分机管道焊缝的渗透检测;炼钢厂重轨坯的超声波检测;炼铁厂轨道运输车专用轨道的超声波检测;焦化厂风机叶片磁粉检测,吊车销轴超声波检测;鑫型轧钢厂轧机的磁粉及超声波检测;中心内部炼钢所钢板的超声波检测,板所试样的超声波及射线检测。
在实际工作中我牢记李师傅对我的教导,积极地参与到各项工作中去,动手装设备、对工件进行各种检测。
在工作中,李师傅会根据实际检测情况,教导我相应的检测原理,在什么情况下用那种检测方法,如何更好的应用检测技术,并且将自己的专业书籍借给我学习,大大的开阔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使得我快速掌握了无损检测的常规检测方法。
二、认真学习标准,准确及时签发报告通过实际操作,对被检工件会取得相应的检测数据,而所得数据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这就要求我必须认真学习标准,标准上规定了各种检测方法的相应评级标准,根据相应的评级标准,签发检测报告。
在工作中,李师傅让我仔细的做好数据记录工作,这将成为签发报告的重要依据,李师傅还下载了最新的锻件及钢管检测标准让我学习,并且在学后进行了考试,针对我学习标准的漏洞和不理解的问题专门做了指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表彰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表彰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的决定【法规类别】卫生机构与人员【发文字号】国中医药人教发[2013]2号【发布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日期】2013.01.07【实施日期】2013.01.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表彰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的决定(国中医药人教发〔201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进一步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十一五”期间,我局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组织实施了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以下简称“第四批继承工作”),开展了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以下简称“第二批研修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医德高尚、言传身教的指导老师;秉承师训、学有成效的继承人和研修学员以及精心组织、热忱服务的管理单位和管理干部;同时产生了一批优秀结业论文、优秀策论、优秀中医临床医案和优秀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方案的获奖者。
通过两个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探索了中医药人才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表彰在第四批继承工作和第二批研修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经过各地评选推荐、公示等程序,确定:郭维琴等62人为第四批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王亚红等105人为第四批继承工作优秀继承人;刘文华等30人为第二批研修项目优秀学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等33个单位为第四批继承工作先进管理单位;中日友好医院等31个单位为第二批研修项目先进管理单位;刘娟等55人为第四批继承工作优秀管理干部;李占平等31人为第二批研修项目优秀管理干部;朱培一等105人为第四批继承工作优秀结业论文获奖者;李浩等30人为第二批研修项目优秀策论获奖者;冯学功等30人为第二批研修项目优秀中医临床医案获奖者;白彦萍等30人为第二批研修项目优秀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方案获奖者;冯兴中等35人为第二批研修项目优秀结业论文获奖者。
高等院校与政府部门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之模式探讨
1实施的培养措施
“ 秀 中医 临床 人才 研修 项 目” 主 要参 优 照国家 中管局优秀_ 中医临 床人才 研修项 目和 全 国老 中医专家学 术经验继 承工 作的培 养方 式而制定 。培养周期为 3 , 年 研修 内容 主要包
括:
,
1理论学 习 重 点学 习中医古典医籍 , 求在专家指导 要
年 度学 习,0 6 分者 限期补齐未完成的学 高度 , 着共同发展 , 6- 9 本 服务社会 的理念 , 周密准 习内容 , 6 分者予以淘汰。三年期满进行 备 、精 心操 作、全 力以赴做 好研修 项 目。研 不足 O 结业 考试 , 考核合 格者 , 由我 校与广州市 卫生 修对象所在的单位对研修项 目给予大力支持 , 业证书 。 或 联
签 于研修对象大部分是单 位医疗骨干 , 位特 单 意调整研修对象的 医疗 日 , 程 并优先安排研修 2取得 的成果 对 象外 出 进修 学 习 。 2O 年 , 0 8 我校 与广州市卫生 局合作培养的 3 2 组织有力 , . 措施 到位 2 名优秀 中医临床人才 已顺利结业 , 该项 O 现将 为 确保 “ 秀 中医 临床 人才 研修 项 目” 优
在与广 州 市、 中山市合作 培养 中医临床 人才的基础上总结经验 , 努力将高校地方政府 合作培养人才模式推广到 整个珠 三角地 区 , 积 极 探索 高校地方政府双赢的人才培 养模式 , 形 成以高校 和和地 方中医院 为基 点的中 医药事 3主要体会 业发展的榕树效应 , 积极发挥 我校作为广东建 31领导重视。 . 单位支持 设中医药强省排头兵的作用 , 提高 自主创新能 我校领 导和 卫生局 领导 高度重 视 “ 秀 力, 优 扩大 中医药的社会影 响力 , 实现服务社会 , 中医i 床 人才研 修项 目” 多次要 求我们 经办 中 医惠 民 的 目标 。 ¥ l , 人员要站 在贯彻 落实广 东省委 省政府打 造 中 医药 强省 及 《 江三 角洲地 区改革发展 规划 珠 纲要 》 创 新高校 与地 方合作 培养人 才模式 的 ,
关于中药学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中药学的论文范文2篇关于中药学的论文范文一:中药医治包块病例分析盆腔炎性包块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损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西医抗菌素治疗往往不能完全奏效,中医治疗本病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我们自制盆腔炎性包块经验方口服加灌肠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7月—2011年8月年我们病房及门诊病人,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检查,收治了确定为盆腔炎性包块,中医辨证属湿热瘀结证病人64例。
均有性生活史,病程半月~5年,以上64例病人按入组序号随机分位为两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年龄18~53岁,平均(35.40±9.3)岁,b超显示包块(4.5×4.6×3.1)~(11.2×7.0×4.6)cm3,对照组年龄19~52岁,平均(34.43±8.7)岁,b超显示包块(4.4×4.7×3.2)~(10.7×6.8×4.9)cm3。
两组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依据根据《中医妇科学》[1]盆腔炎湿热瘀结证,主要证候: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胀痛,拒按,检查有包块,痛连腰骶,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黏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西医诊断依据[2]:有盆腔炎病史,有急性期表现的病人有使用抗菌素7~14天后,盆腔炎性包块不消改用中药治疗,或有低热,下腹部疼痛坠胀,腰酸,白带多,妇检扪及宫颈举痛,子宫固定压痛,子宫周围扪及边界不清包块,压痛,b 超下子宫上方或后方、左右两侧可见包块囊壁光滑,边界清晰或不清囊性的无回声区,输卵管积水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盆腔有积液。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自拟中药内服方:红藤15g,败酱草15g,紫花地丁15g,赤芍10g,丹皮10g,桃仁10g,皂角刺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2g,三棱10g,莪术10g,地鳖虫10g,生薏苡仁20g,炙没药10g。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总结及措施方案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副主任医师及继承人善国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简介唐伯亮是乐至县人,男,汉族,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80年被省卫生厅聘为中医师, 1987年晋升为中医痔科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为中医痔科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他医道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科及肛肠疾病,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
尤其对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常见肛肠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颇丰,尤其是对高位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嵌顿痔、环状痔等肛肠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
30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并于1998年被江市人民政府授予《江市名中医》称号、2009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先后任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
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有30于年历史,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在本地享有盛誉。
(二)继承人善国医师简介善国,男,汉族,主治医师。
200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肛肠科临床工作,具有多年肛肠科临床经验。
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
从2010年至2012年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
工作期间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
论文:1.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12,第33卷,第12期:1147-1149.善国.2.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0,第3卷,第19期:27-29. 善国.3.肛门直肠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1,第3卷,第21期:33-34. 善国.4.痔术后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医急症》,2012,2,第21卷,第2期:246-247. 善国.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开展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计--跟师笔记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计--跟师笔记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计划跟师笔记继承工作教学单位: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卢桂梅主任医师继承人姓名:秦敏启用日期:2008-09邓奎,男,71岁,因“腰部疼痛1年余,加重伴右下肢牵扯痛6月余”入院,中医诊断“腰痛”。
近日口干口苦,睡眠欠佳,小便色黄,大便难解,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
辩证为肾阴亏虚证。
治则为补肾固本。
桑寄生1包续断1包宽筋藤1包威灵仙1包延胡索1包三七1包乌药1包怀牛膝1包黄柏1包忍冬藤1包连翘1包甘草1包钩藤1包3剂,水冲服,日一剂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精亏虚,腰府失养,经脉淤滞,不通则痛。
腰痛辨证,临床上一般分为四型,即寒湿型、湿热型、瘀血型,肾虚型。
辨治的关键,首先宜分清标本先后缓急,审邪正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以本虚为主者,治宜补虚为先,兼顾祛邪;邪实为主者,治宜祛邪通络为主,兼以补肾固本。
治实不忘其虚,补虚当顾其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骆文明,男性,49岁,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伴行走不稳5月余”入院,中医诊断“中风恢复期”。
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微黄,脉弦细微数。
辩证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证。
治则为养阴通络,活血祛瘀。
地龙1包僵蚕1包钩藤1包赤芍1包丹参1包田七1包沙参1包麦冬1包郁金1包全蝎1包黄芪1包太子参1包甘草1包3剂,水冲服,日一剂记录人:秦敏中风的病机为肝阳暴亢,阴虚风动,风火挟痰上犯脑窍,横窜经络。
缺血性中风为风、火、痰、瘀阻滞脉络瘀塞;出血性中风则为血溢脉外,滞留成瘀。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宛于上,使人薄厥”。
邓伯荣,男,60岁,因“四肢乏力3年余”入院,中医诊断“痿证”。
近日痰多,泡沫样,夜甚,影响睡眠,口干欲饮,汗多,头痒,舌淡红苔白,脉细数。
辩证为气阴两虚证。
治则为补气健脾养阴。
党参1包麦冬1包沙参1包丹参1包钩藤1包地龙1包赤芍1包蒺藜1包黄芩1包枳实1包宽筋藤1包田七1包鸡血藤1包甘草1包3剂,水冲服,日一剂《素问·痿论》篇云:“治痿者独取阳明”。
医院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考核管理办法
专题。5、继承人结业时应提交由本人
5、独立完成的、能反映指导
老师临床阅历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100份。6、结业时须提交2万字以上的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学问进一步加强。把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把握指导老师的学术阅历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3、根据中医药学术进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阅历,对本学科领 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4、学习期间发表2篇以上继承、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 文,其中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上发表1篇。同一指导老师的两名 以上继承人发表的整理或总结指导老师阅历和专长的论文不得为同一
3、立临床(实践)为主,要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阅历或技术专长等临证精华,提高临 床诊疗技术水平。经典理论学习要实行自学研修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位继承人要以精读内经、伤寒论 、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1部与所从事专业亲密相关的专科经典。中药专业继承人应学习神农本草 经、本草纲目、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以及2022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等经典的有关内容,并重点把握1-2项中药技术 。指导老师必需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报医务科审核后由人事科存档备案。继承人必需有具 体的跟师笔记、跟师临诊原始记录,报医务科审核后由人事科存档备案。(二)通过继承工作达到下列要
广东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广东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单位名称:广东省中医院项目负责人:吕玉波项目办公室主任:卢传坚编制单位:单位名称: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项目负责人:张李明总工程师:黄广东总经理:蒋主浮编制日期:二○○九年十月编制人员主要参加人员张李明经济师注册咨询工程师雷建勋建筑师吴小灵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师杨穗洁高级工程师(电气)苏洪高级工程师(给排水)董波高级工程师(智能化)刘崇斌高级工程师注册造价师苏彬工程师郑俊强助理工程师校核彭向辉工程师审核黄广东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蔡毅高级经济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审定蒋主浮高级经济师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1 项目名称 (1)1.1.2 承办单位概况 (1)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1.1.5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 (3)1.1.6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3)1.2 项目概况 (11)1.2.1 项目场址 (11)1.2.2 场址建设条件 (12)1.2.3 项目功能定位及建设目标 (12)1.2.4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4)1.2.5 项目实施进度 (16)1.2.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6)1.2.7 财务评价 (17)1.2.8 社会效益评价 (17)1.2.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7)1.3 问题与建议 (18)第二章需求分析及建设内容 (20)2.1 中医药事业发展形势分析 (20)2.1.1 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形势 (20)2.1.2 广东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22)2.2 我国中医临床研究工作开展现状 (24)2.3 省中医院医疗业务开展情况 (24)2.4 省中医院科研工作开展情况 (27)2.4.1 科研项目及成果、奖励情况 (27)2.4.2 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概况 (29)2.5 省中医院教学工作概况 (31)2.5.1 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31)2.5.2 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情况 (32)2.6 省中医院业务用房建设情况 (34)2.7 省中医院医疗、科研设备配置情况 (36)2.8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功能定位与建设目标 (39)2.8.1 功能定位 (39)2.8.2 建设目标 (40)2.9 慢性肾脏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用房需求分析 (43)2.9.1 基地临床业务用房需求分析 (43)2.9.2 基地科研用房需求分析 (43)2.9.3 教学用房需求 (46)2.10 建设内容及规模 (46)2.10.1 基础条件建设 (46)2.10.2 重点病种建设 (48)2.10.3 能力建设 (48)2.10.4 人才队伍建设 (49)第三章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 (53)3.1 海珠中路场地 (53)3.1.1 地理位置 (53)3.1.2 场址土地权属类别与及占地面积 (53)3.1.3 建设条件 (55)3.2 石井场地 (59)3.2.1 地理位置 (59)3.2.2 场址土地权属类别与及占地面积 (59)3.2.3 建设条件 (60)3.3 大学城场地 (63)3.3.1 地理位置 (63)3.3.2 场址土地权属类别与及占地面积 (63)3.3.3 建设条件 (63)第四章建设方案 (64)4.1 基础条件建设方案 (64)4.1.1 基地用房建设 (64)4.1.2 设备配置方案 (132)4.1.3 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 (134)4.2 重点病种研究方案 (139)4.2.1 重点病种1--慢性肾功能衰竭 (140)4.2.2 重点病种2--绝经综合征 (152)4.2.3 重点病种3--中风病 (163)4.2.4 重点病种4--冠心病 (169)4.3 能力建设方案 (175)4.3.1 临床能力建设 (175)4.3.1.1 重点学科、专科建设方案 (175)4.3.1.2 医学检测中心建设方案 (183)4.3.2 科研能力建设 (184)4.3.2.1 临床研究能力建设 (184)4.3.2.2 基础研究能力建设 (194)4.4 人才队伍建设方案 (204)4.4.1 人才引进(含外聘) (204)4.4.2 人才培养 (206)4.4.3 人才培训 (212)第五章环境保护 (215)5.1 编制依据与标准 (215)5.2 项目场址环境质量现状 (216)5.3 环境影响分析 (217)5.4 环境保护措施 (218)5.5 结论与建议 (221)第六章节能分析 (222)6.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222)6.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222)6.3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223)6.4 水耗指标分析及节水措施 (226)第七章劳动安全与卫生消防 (228)7.1 劳动安全卫生 (228)7.2 消防措施 (229)第八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230)8.1 组织机构 (230)8.2 劳动定员 (230)第九章项目实施的进度安排 (233)9.1 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233)9.2 项目实施阶段 (233)第十章工程招标 (235)10.1 招标内容 (235)10.2 招标范围 (235)10.3 招标的组织形式 (235)10.4 招标方式 (235)10.5 对投标方要求 (235)10.6 招标基本情况 (235)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37)11.1 投资估算 (237)11.1.1 投资估算范围 (237)11.1.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及说明 (237)11.1.3 建设投资估算 (238)11.2 资金筹措 (240)11.2.1 投资计划 (240)11.2.2 资金筹措计划 (240)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255)12.1 财务评价编制说明 (255)12.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255)12.3 财务成本分析 (256)12.4 财务评价结论 (258)第十三章社会评价 (259)13.1 社会影响分析 (259)13.2 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 (262)13.3 社会评价结论 (263)第十四章风险分析 (264)14.1 风险因素分析 (264)14.2 风险程度分析 (265)14.3 防范与降低风险的对策 (266)14.4 风险评价结论 (266)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267)15.1 结论 (267)15.2 建议 (268)附表:附表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基本医疗科研设备明细表附表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专病)临床科研设备明细表附表三重点病种研究经费估算明细表附图: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二临床研究基地及研修院规划总平面图附图三临床研究基地及研修院大楼效果图附图四海珠中路场址交通流线图附图五~十二临床研究基地科研用房各层平面图附图十三拟建综合楼规划总平面图附图十四~二十七拟建综合楼各层平面图附图二十八大学城医院总平面图附图二十九~三十装修大学城住院楼一、三层平面图附件:附件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的公告》(国中医药发[2008]23号)附件二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学科研楼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查意见的函》附件三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建设用地批准书》(穗国土建用字[2007]14号)附件四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广东省中医科学研修院教学科研综合大楼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粤发改社[2009]78号)附件五广州市国土局《建设用地批准书》(穗国土[1994]建用通字第802号)附件六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成立省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工作领导小组的复函》(粤办函[2008]399号)附件七广东省中医院文件《关于成立广东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中医二院[2009]80号)。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工作计划措施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工作计划措施一、名老中医张双彦主任医师及传世大弟子庞敬涛简介(一)名老中医张双彦简介张双彦是泊头人,男,汉族, 泊头市中医内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80年被河北省卫生厅聘为中医师, 1987年晋升为中医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为中医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他医道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疾病,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
中医辨治经验颇丰,30余年来诊治疾病数万例,并于1998年被泊头市人民政府授予《泊头市名中医》称号、2009年被泊头市人民政府授予《泊头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现为《泊头市重点专科》、《泊头市在建重点专科》、《泊头市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在本地享有盛誉。
(二)继承人庞敬涛医师简介庞敬涛,男,汉族,主治医师。
200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工作,具有多年科临床经验。
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泊头中医院学习一年。
从2010年至2012年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
工作期间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
二、论文: 1. 张双彦的经验.《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12,第33卷,第12期:1147-1149.庞敬涛.《中医临床研究》,2011,11,第3卷,第21期:33-34. 庞敬涛.青县中医医院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泊头中医医院开展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继承学术经验工作计划及措施继承学习时间连续3年。
岭南医学流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院扎扎实实、积极而有步骤地开展对岭南名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工作。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第1-4批导师邓铁涛、罗元恺、黄耀燊、刘仕昌、钟耀奎、赵思兢、黎炳南、王德鉴、靳瑞、刘亦选、熊曼琪、陈纪藩、丘和明、彭胜权、许鑫梅、赵立诚、周岱翰、陈镜合、欧阳惠卿、陈基长、王士贞、关国华、崔学教等遴选学术继承人,目前已有三批结业出师。另一方面,也对已故的老一辈名医学术经验进行整理研究,成果收载入良性循环。
(二)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培育新一代名医、名师群体
中医流派是以名医群体及其传承者为主体,以学术主张为内涵,因学术有专攻,治法有特效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流传。因此,流派必有名医,而单一的名医则未必能形成流派。在研究整理名医学术经验的基础上,医院建立了“岭南名医工作站”,继而成立以邓铁涛教授为名誉所长的“岭南医学流派研究所”,构建岭南医学流派研究平台,将系统梳理岭南医学各个专科的学术传承、独门秘笈、专方用药。通过跟师临证,记录医案,编纂专著等方式,培养新一代的各科名医、名师。并通过与其他地域医学流派的学术交流,研讨中医流派的文化与学术特色,推动学术进步,提高临床疗效。
5.岭南医学流派学术的创新性
岭南医学流派具有传承、地域、务实、兼容特色,是学术创新的基础。当代岭南医学学术流派通过学术团队形式来体现。罗元恺教授(1914~1995年)、罗颂平教授(珠江学者)及其团队,学术渊源,本于医经,受陈自明《妇人良方》、张介宾《妇人规》和傅山《傅青主女科》等名家医著的影响,注重脾肾和气血,调理冲任,融合岭南温病学派养阴保津的学术观点,提出妇科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而调理冲任就在于调理肾肝脾,并在长期临证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对月经不调、崩漏、闭经、痛经、滑胎、不孕以及更年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有丰富经验。创制了补肾安胎的“滋肾育胎丸”和活血止痛的“田七痛经胶囊”,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等奖;“月经周期的调节及其与月相的关系”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免疫性自然流产与免疫性不孕的中医治疗”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系列论著有《罗元恺医著选》、《罗元恺论医集》、《罗元恺女科述要》、《中医妇科名家医著医案导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