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农业生产用地规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3 =S2(1+K)
K:饲料地林带、道路等面积与蔬菜轮作净面积之比(3-4%)
第四节 农业生产用地的配置
农业生产用地配置即用地布局,是已经确定的用地结构在土地上的具体落实。 一、农业生产基地的配置要求 1、经济合理 任务:尽可能缩短各生产要素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空间间隔,以取得劳动的节约。 2、土地自然特点与作物的生物学特性 3、居民点与农业生产用地的相互位置 4、机械作业的要求 5、充分利用现状
例如:
某农场有耕地1400亩,粪肥11406车,化肥2250公斤,劳力15000个,现计划种植玉米、小麦、谷子、 大豆、高粱等五种作物,已知各种作物的单产和每亩作物对资源的消耗量,如下表:
应如何安排作物种植计划,才能取得最高产量
土地 粪肥 化肥 劳力 产量
玉米 x1 8 6 16 250
小麦 x2 10 4 4 200
二、农用地结构确定方法
(一)土宜法 (二)模型法 1、线性规划模型的组成 线性规划是一种在具体确定目标,而实现目标的手段和资源又有一定限制的条件下,从所有
可能的供选方案中得出最优方案的数学方法。
具体做法:
用一组线性方程作为一系列约束条件,来反映规划区目前的经济平衡和生态平衡的要求以及人力、 物力、财力的限制,
确定本地区各类饲料作物平均先进单产:
y=(y地区+y先进)/2 确定饲料作物加权平均单产 :Yf =∑ y.f
确定饲料作物种植面积(S1):
S1 = W/Yf.A
A:复种指数
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净面积(S2)
S2 = S1.N /n N:轮作田区总数,n:饲料作物所占田区数
确定饲料作物地轮作毛面积(S3):
确定大田作物加权平均单产(Yf) 确定大田作物的比例
确定本地区各类大田作物平均先进单产:
y=(y地区+y先进)/2 确定大田作物加权平均单产 :
Yf =∑ y.f
确定大田作物种植面积(S1):
S1 = W/Yf.A
A:复种指数
确定大田作物轮作净面积(S2)
S2 = S1.N /n N:轮作田区总数,n:大田作物所占田区数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一)自然情况调查
1、先要确定各种自然因素的分类、分级标准
2、按统一分类、分级标准,调查各自然要素在全区的分布情况
(二)各业生产用地调查 1、农地调查 2、牧草地和林地调查 3、调查资料整理
二、评定土地等级
(一)评定土地等级的依据 (二)制定土地分级标准 1、根据各类土地的产量水平(常年产量)划分土地等级 2、根据对土地质量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确定土地等级
第三节 农业生产用地的组成与比例的确定 所谓用地结构是指一定的用地类型按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集合。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该用地结构由哪些类型用地组成的 二是这些用地类型是按怎样的构成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用地结构是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各类用地的构成情况及其相互关系。
一、确定农业生产用地组成与比例的主要依据 (一)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二)维持生态平衡的要求 (三)社会经济因素 1、国家的计划任务 2、农业企业原有的经营方针 3、农业企业原有农业生产用地组成与比例 (四)、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置在上坡和零星分散的坡地上,把管理精细的果树配置在下坡和集中连片的坡地上。
土壤条件:最好是排水和通风条件良好,有适当保水能力,土层厚度1-1.5m。 地下水:离地表1.5-2.0m 应有良好的水源,以便灌溉和喷洒农药。
平原地区
利用“四旁”和不宜作为种植业用地的地段发展果园。选择在沙土或沙壤土上,地下水位1.5m以下, 地面稍有倾斜,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并靠近居民点
确定蔬菜地轮作毛面积(S3):
S3 =S2(1+K1+K2)
K1:蔬菜地林带、道路等面积与蔬菜轮作净面积之比(5-7%)
K2:温床、温室面积与蔬菜轮作净面积之比( 2-3% )
2、果园面积计算 确定区域内果品的需要量(V) 确定果品的商品率(p) 确定果品总产量 W = V/(1 – P)
3、根据土地最适宜的用途划分土地等级 一级地:土地利用方面,基本没 有限制,广泛适用于农、林、牧 业的利用。 二级地::土地利用方面有某些限制,对作物有选择性,一年熟或二年熟。
三级地:土地利用受较大限制,对作物的选择性较强,一年二熟,二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四级地:对农业有很大的限制 ,要求细致的管理措施,主要适于林业和牧业。
用一函数来表达农业生产用地结构优化的目标,以评价不同结构方案的效益, 由线性方程组和目标函数组成该区域农业生产用地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
用数学语言表示为:
求一组变量xj(j=1,2,3……n),使其满足约束条件 ∑aij.xj≤bi
xj≥0
并且使目标函数
Z =f(x)=∑cj.xj→max 或 min
建立模型需要的资料 规划区域所拥有的土地、资金、劳力等资源量 各种活动方式的投入产出系数 各种活动方式所需的成本 计划单产指标 产品销售预计价格
模型建立
1、确定目标 2、规定变量 3、建立目标函数:单目标、多目标 4、确定约束条件: 土地资源约束、农用地面积约束、基本农田约束、粮食生产约束、林地约束、草地约束、饲料平衡约束、
(3)养禽场 排水良好、地势高燥处 配置在安静的地方 远离交通要道
2、放牧地 一般配置在不适于耕种的土地上 (1)放牧场: 地势高,阳光充足 有良好的水源 尽量靠近养畜场,以缩短牲畜往返距离 (2)割草场 利用一切不宜耕作的土地 凡是可以得到产量高质量好的干草区均可以作为割草地
(四)畜牧业生产基地的配置 1、养畜场场址的选择 (1)养猪场场址的选择 ①地形高燥平坦:猪的躯体矮小,易受地面病原菌的感染。场地尽量平整,以免积水影响生
长。 ②位于饲料地和水源附近 ③靠近大田 ④远离交通要道:
(2)养牛场 ①靠近天然放牧地 ②靠近水源:每饲用1kg干饲料需水2-3 kg ③选择沙性土壤 ④注意防疫卫生方面的要 求
确定蔬菜加权平均单产(Yf) 确定蔬菜的比例 确定本地区各类蔬菜平均先进单产: y=(y地区+y先进)/2 确定蔬菜加权平均单产 :
Yf =∑ y.f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确定蔬菜种植面积(S1):
S1 = W/Yf.A
A:复种指数
确定蔬菜轮作净面积(S2)
S2 = S1.N /n N:轮作田区总数,n:蔬菜所占田区数
根据“深山远山森林地,浅山近山经济林;农田、牧野林网化;水旁、宅旁、村旁、路旁变 园林”的要求进行配置
果园的配置
用工多,需水肥大,产品不耐贮存且运输量大。为便于组织生产和管理,必须考虑运输条件, 同时必须满足地形和土壤条件。
山区果园的配置
以背风向阳为宜,切忌选择风口
坡度以5-10°为宜,最大坡度不超过30°。 在同一坡面上,对耐旱的果树应选择在上坡,不耐旱的配置在下坡,或把管理粗放的果树配
五级地::不适于农业,主要用于牧业和林业。 六级地::只能用于牧业及林业。 七级地::能短期生长野生牧草及放牧,造林困难。 八级地::不适于生产性利用。 (三)全面评定土地等级
三、土地改良和用途的改变 土地改良是指同一种用地利用状况的改良。 土地用途的改变是指各部门用地用途的改变。 土地改良和用途改变的要求: 1、符合农业经营方针和发展多种经营的要求,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 2、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符合改进生态平衡的要求
管理。
5、集中连片,外形规整 6、尽量将蔬菜地配置在畜牧场附近
温室温床的配置
1、配置在居民点周围,如有可能配置在工厂附近,以便利用余热加热。 2、应配置在南坡,以保证有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 3、地势平坦高燥,地下水位距地面1.5m以下。 4、附近应有水量充足和水质良好的水源
(三)林业基地的配置
可作为商品棉基地。
(二)蔬菜地配置 1、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能灌能排的高熟化的沙壤土、中壤土或 富有腐殖质的粘壤土上。 2、地下水位不宜过高,一般在距地面一米半至两米以下。
3、地形:地势平坦,若有坡度,则应配置在向南或向西的缓坡地的下部,或靠近河流、湖泊的滩地上。 4、由于蔬菜是费工作物,同时含水量多,不耐贮存,运输量大,尽量配置在居民点附近,便于运输和
大豆 x3 7 4.5 4 125
谷子 x4 9 7 20 100
高粱
资源限制
x4
1400
8
11406
5.5
2250
16
15000
125
解:设五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别为x1,x2, x3,x4, x5亩,根据条件可得出下列约束条件方程: x1 + x2 + x3 + x4 + x5 = 1400 8x1 +10 x2 + 7 x3 +9 x4 +8 x5 ≤ 11406 6x1 +4 x2 +4.5x3 +7 x4 +5.5x5 ≤ 2250 16x1+4 x2 +4 x3 +20 x4+16 x5 ≤ 15000 并使目标函数(总产量): f = 250x1 +200 x2 +125 x3 +100 x4 +125 x5取得最大值。
二 、农业生产基地的配置
(一)粮、棉、油基地的配置 1、土地条件 (1)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土层深厚。 (2)地形、坡度:便于机械作业,地形平坦,若超过3°的坡耕地应采取保土措施,丘陵区
不应超过25°。 (3)地块集中连片,外形规整,即有利于机械作业,又便于内部规划设计
2、社会经济条件 选在人少地多的地方,若以县为单位,所供商品量应占总产量的25%或超过2500万公斤,棉田15万亩,
3、根据农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客观可能性进行规划,使规划建立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靠 的基础上。
4、对耕地中同一轮作区内,土地质量不一致、地块外形不规整的田区进行改良和调整,力求 质量一致,块块连片,外形规整,利于机械作业。
5、先易后难
规划方案: 不同土地类型土地改良和用途改变的方法和措施 各项土地改良和用途改变措施的工程量及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条件 不同时期应完成的项目及全面实现规划的进度。
人口约束、水资源约束、资金约束等。
5、计算结果与分析
(三)、综合法
以国家、地区和个人对农产品的需要量为依据,结合考虑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土地的自然生 态条件和农作物单产指标,在单项用地计算的基本上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最终达到综合平 衡,借以确定用地结构。
各类用地面积的计算方法 1、蔬菜地面积计算方法 确定区域内蔬菜的需要量(V) 确定蔬菜的商品率(p) 确定蔬菜总产量 W = V/(1 – P)
确定果品加权平均单产(Yf) 确定果品的比例
确定本地区各类果品平均先进单产:
y=(y地区+y先进)/2 确定果品加权平均单产 :
Yf =∑ y.f 确定成年果树种植面积(S1):
S1 = W/Yf.
确定果园面积(S2): S2 =S1/(1-K1-K2) K1:果园内林带、道路等面积与果园总面积之比(10%) K2:幼年果树占果园面积比重(15%) 3、大田作物面积计算 确定区域内大田作物的需要量(V) 确定大田作物的商品率(p) 确定大田作物总产量 W = V/(1 – P)
确定大田作物地轮作毛面积(S3):
S3 =S2(1+K)
K:蔬菜地林带、道路等面积与蔬菜轮作净面积之比(3-4%)
4、饲料地面积计算 确定畜产品总产量,根据各类牲畜平均先进单产确定各类牲畜头数
确定各类畜群结构,并根据其饲料需要量计算饲料总需要量(W) 确定扣除其它饲料来源(秸秆、野生饲料)后人工种植饲料量(W1) 确定饲料作物加权平均单产(Yf) 确定饲料作物的比例
2、间接农业生产用地 (1)、渠道和道路用地 (2)、农村居民点、晒谷场、仓库、电力排灌站等
二、非农业生产用地
第二节 农业生产用地分析
农业生产过程是农、林、牧、渔各生产部门与自然之间,以及各生产部门之间不断进行能力转换和物质 循环的过程。
农业生产用地规划是根据一个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经营方针以及发展农业的长期任务,合理组织农业 各部门的生产用地,以促进农业全面发展的一项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