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书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菲的世界》读书报告

简介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向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了解到希腊自然学派的哲学家很多都关注万事万物是否由一种或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大哲学家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明白了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的差别,了解到在中世纪期间上帝是一切事物的出发点,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以人为出发点,了解到了巴洛克时期,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等等,总之就带我们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尽情的翱翔了一番。

书中的哲学观点

1、自然派哲学家

最早的希腊哲学家被称为自然派哲学家,关心大自然与它的循环和变化。认为世上必定有某种基本物质,万物皆由此衍生,而且最终仍旧回归于此。

米雷特斯的三位哲学家:泰利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安纳克西曼德认为是某种无以名之的物质构成了他所谓的“无限定者”的世界;安纳西梅尼斯认为万物之源是空气。

伊利亚的哲学家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存在的,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已经存在的事物也不会消失于无形,认为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

赫拉克里特斯认为恒常变化才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认为事物的秩序中,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不可缺的,假如善恶两极之间没有不停的交互作用,世界将不复存在。

西西里的哲学家恩培窦里克斯各取其一,认为没有事物会改变,我们的感官认知是可靠的。认为大自然由四个“根”组成,土、气、水、火,大自然的各种变化都是这四种元素的结合分离造成。

雅典的安纳萨格拉斯认为大自然由无数微小粒子组成,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而且在最小的部分里也有其它每种事物的成分存在。

爱琴海北部的德谟克里特斯认为大自然由无数形状各异的“原子”组成,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单位,不可再被分割。他只相信物质的东西。人的灵魂由“灵魂原子”组成,死后灵魂原子四处飞散组成新的灵魂。

2、雅典的哲学

自然派哲学家之后的雅典哲学家关注的是个人本身以及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诡辩学家普罗塔哥拉斯说“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事物的好坏皆以人的需求而定,并且无法确定世上是否有神。

雅典的苏格拉底称自己为“哲学家”,认为自己对生命和世界一无所知,因此致力于孜孜不倦地思考和寻找答案,认为人必须为自己的知识奠定巩固的“理

性”基础,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会不快乐。认为有绝对的是非标准存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柏拉图关心的是永恒不变的事物与“流动”事物之间的关系。认为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所谓“理性原型”。柏拉图把世界分为两个领域,感官世界及理型世界。感官世界的事物都在流动,可以被人的五官认识到;理型世界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包含各种自然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种永恒不变的理型只能用人的理性认识到。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概念,认为这个理想的社会应由哲学家用理性来治理,国家有不同的职务和分工,每人都明白自己在整个国家中扮演的角色。

亚里士多德,希腊最后一位大哲学家,欧洲第一位生物学家,对大自然的循环变化感兴趣。他所持意见与柏拉图相反,认为“理型”存在于实物之中,自然是真实的世界。

3、希腊文化

犬儒学派

由雅典的安提塞尼斯所创。犬儒学派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上,人们毋须担心自己的健康,不应为生老病死而苦恼,也不必费神担心别人的痛苦。

斯多葛学派

由的季诺创立,主张“一元论”,即宇宙间只有一个大自然,每一个人都是宇宙的一个小缩影,宇宙间有公理存在,精神与物质之间不存在任何冲突。斯多葛学派认为,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要性,都不是偶然的。所有的自然现象,如生病和死亡,都是遵循大自然的不变法则而已,因此人要学习接受自己的命运。

伊比鸠鲁学派

由的伊比鸠鲁在雅典创立,主张享乐主义。但同时指出,在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乐趣时,也要考虑到他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快乐并不一定指感官上的,唯有遵守平衡、自律等原则才能获得心境的平和。认为人死以后灵魂原子四处分散,因此死亡不足以影响活着的人。提出了“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的哲学。

新柏拉图派哲学

希腊文化末期的哲学学派主要是受柏拉图的学说启发。普罗丁认为,世界横跨两极,一端是他称为“上帝”的神圣之光,一端是完全的黑暗,但实际上这个黑暗世界并不存在,只是光亮照射较少而已。最接近上帝一端的是人的灵魂,但自然界的万物都微微受到神圣之光的照射。主张“万物一体”。

4、中世纪哲学

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占统治地位。教父哲学吸收了新柏拉图学派和斯多阿学派的哲学思想。新柏拉图学派公开主张有神论,奥古斯丁在其影响下,把哲学与神学结合起来,以神为核心,信仰为前提,系统地论证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他认为,物质世界是暂时的,灵界是永恒的,神是无限而永恒不变的超越存在。在神之中蕴含了万物的原型,灵魂只有与感官分离,才能认识真理,认识真理就是认识神。他的关于人性中的原罪、人的自由意志、神的恩典的理论,是以神与受造之物的关系为中心、以恩典为基督教世

界观的体现。这种思想在此后基督教神学中居于统治地位。

5、文艺复兴

十四世纪末期文化蓬勃发展,于意大利北部开始,向北迅速蔓延。“复兴”指古代艺术与文化的再生,或“人道主义的再生”,因为在中世纪一切都是从神的观点来解释,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切又重新以人为中心。当与中世纪强调人性本恶不同,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影响是改变了大家对人类的看法,使大家对人本身和人的价值重新产生了信心。

6、巴洛克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色是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对比中呈现张力,无论在艺术还是生活上,都可以看到夸张华丽的自我表达形式,但也有退隐避世的潮流兴起。这个时期的哲学也同样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思想模式并存,“理想主义”及“唯物主义”。而受到新科学的影响,唯物主义日益盛行。

7、笛卡尔

笛卡尔宣称宇宙有两种不同的真实世界,“灵魂”及“物质”,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接触影响,物质、身体会老化消损,而灵魂及理性永远不会变化,所谓“二元论”。

8、史兵诺莎

史兵诺莎认为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上帝是独立存在的,是与大自然一体的,上帝透过自然法则来主宰世界,是每一件事发生的“内在因”。

9、经验主义

洛克:洛克认为,我们的思想和观念都反映我们看过,听过的事物,在我们的感官没有察知任何事物之前,我们的心灵是一片空白。洛克同意笛卡尔的观点,认为确实有些感官的性质是人可以用理性来了解,并且人类平理性就可以知道上帝的存在。

休姆:休姆认为人类没有必要去证明灵魂不朽或上帝存在,因为要用人的理性来证明宗教信仰是不可能的,被称为“不可认知者”。休姆只接受他用感官所认知的事物,除此之外,一切事情都有待证实。

柏克莱:他提出世间所存在的只有我们感受到的事情,但我们无法察知我们感受到的事情是否真实存在,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给出证明。我们对时间空间的认知也可能只是我们心灵虚构的产物而已。

10、启蒙运动

反抗权威,法国哲学家受牛顿的宇宙物理学的吸引,受洛克的政治哲学的启发。受笛卡尔的启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自行找寻问题的答案。理性主义,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新兴自然科学证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辖的。大多数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和苏格拉底及斯多格学派这些古代的人文主义者一样,坚决相信人的理性。所以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被称为“理性时代”。哲学家们认为他们有责任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道德、宗教、伦理奠定基础。回归自然,有人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人的理性乃是自然的赐予,而不是宗教或“文明”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