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记承天寺夜游古今异义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笔记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笔记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以下是关于这篇古文的知识点笔记:
- 古今异义: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
- 一词多义:
- 与:相与步于中庭(和,跟,同);念无与为乐者(和,跟,同)。
- 盖:盖竹柏影也(原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
- 特殊句式:
-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即“相与于中庭步”)。
- 文章主旨:
-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的心境。
- 文末“闲人”的含义:
- “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记承天寺夜游学问点及练习一、重点字词欣然:兴奋、开心的样子。
欣,兴奋,开心。
然,……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至:到。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同。
步:闲逛。
中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光明的样子。
交横:交织纵横。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沉着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非常悠然,自称“闲人”。
二、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念无与乐者。
(与,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打洞)《狼》盖:盖竹柏影也。
(原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原来是)《狼》至:遂至承天寺。
(到)寡助之至。
(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张怀民。
(找寻)未果,寻病终。
(不久)《桃花源记》欲:解衣欲睡。
(将要)欲穷其林。
(想《桃花源记》空: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旷清澈)空谷传响。
(空荡荡的)《三峡》三、古今异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沉着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一、苏轼,北宋闻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二、说明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悠然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清澈。
户:门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与柏树的影子)交横。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
至:到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织,纵横。
盖:原来是。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闲逛。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亮,竹子与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织的藻与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文言知识积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
(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
(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
(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
④念无与为乐者
(念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读)
⑤盖竹柏影也
(盖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的盖子)
二、一词多义
①欲
夕日欲颓(副词,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名词,欲望)
解衣欲睡(动词,想要)
②与
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和,跟)
③自
自康乐以来(从,自从)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④书
答谢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答谢中书“书”(书信)
一、词类活用
辉: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颓: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
二、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余)解衣入睡省略主语
念无与(余)为乐者省略主语
②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示判断
③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正常语序:相与于中庭步。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记承天寺夜游-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记承天寺夜游|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语文的学习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我们一定要用心去学好这门母语课。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记承天寺夜游,欢迎大家阅读!ﻪﻭ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ﻭ结构提纲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兴奋喜悦转忧、孤寂宽慰、乐极难言之情ﻪ问题探究ﻪﻭ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ﻭ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ﻪ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ﻭ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ﻪ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ﻪﻭ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ﻪ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ﻪ二人心有灵犀。
ﻭ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ﻪ积水空明比喻月光。
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
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
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ﻪﻭ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ﻭ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ﻪﻭ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
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ﻭ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ﻪ清静、舒适、愉悦。
ﻪﻭ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ﻪ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ﻪ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12.结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一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上)《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一、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二、字词归类1.重点实词(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至:到。
(4)月色人户.户:门。
(5))欣然..起行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6))怀民亦未寝.寝:睡觉。
(7))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8)相与步.于中庭步:散步。
(9)相与步于中庭..中庭:庭院里。
(10)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11)水中藻荇交横..交横:交错,纵横。
(12)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是。
(1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只有。
(1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2.古今异义(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闲人]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无事可做的人。
[耳]古义:助词,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耳朵。
(2)月色人户.[户]古义:门;今义:窗户。
(3)盖.竹柏影也。
[盖]古义:句首语气词,原来是;今义:遮盖。
3.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步:名词作动词,散步。
4.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与“相”连用,共同,一起。
念无与.乐者和,跟。
三、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标一处)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重点句子翻译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念无与为乐者。
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一起游乐的人。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作者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三行对译【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注释】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 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1078-1085)。
②欲:想要,希望。
③户:门。
④欣然:喜悦的样子。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 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此时) 月光(悄然) 照进门里,(我) 高兴地起身走到户外。
【原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注释】①念:考虑、想到。
②与:介词,和、同。
③者:······ 的人。
④遂:于是,就。
⑤至,到。
【译文】想到(身边) 没有(可以) 和(我) 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原文】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注释】①寝:睡觉。
②相与:共同,一起。
③步:走路,特指慢走。
④于:介词,在。
⑤中庭:院子里。
【译文】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两人就) 一起到院子里散步。
【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注释】①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②盖:原来是。
③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④交横:交错。
【译文】庭院地面(上的月光) 如同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原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①何:什么。
②但:只是。
③闲人:清闲的人。
④耳:罢了。
【译文】(试想) 哪一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能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想我们俩这样(赏月) 的闲人罢了。
三、朗读节奏停顿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考点整理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读出,小声说)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一词多义与⎩⎪⎨⎪⎧念无与.为乐者 连词,和、跟相与.步于中庭 与“相”连用,共同、一起 3.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作动词,散步 4.重点实词(1)月色入户.户:门 (2)相与步于中庭..中庭:院子里 (3)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4)水中藻.、荇.交横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5.文言虚词(1)相与步于.中庭 介词,在 (2)欣然.起行 ……的样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二、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三、问题探究1.请品析本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2.作者自称自己为“闲人”,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闲人”,即清闲之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4、文章中心本文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一一、重点字词1月色入户: 门2欣然起行: 高兴地3念无与乐者: 考虑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的人。
4遂至承天寺: 于是5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6庭下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7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8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罢了。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三、结构形式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
2、结构层次: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3、写作技巧: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四、理解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二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023年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清单:20、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呈现】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衫,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到了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一片积水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明月?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文学常识】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词汇积累】1.字音字形寝(qǐn)藻荇(zǎo xìng)2.古今异义:(1)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2)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4)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今义:主要指人家)3.一词多义: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5.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内容理解】1.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句的妙处。
全句没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亮,写出了月色的清澈透明(空明)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作手法,把月色的澄澈透明比作积水空明(静谧之感,正面写),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隐喻,动态之美,侧面写),以水中藻荇侧面烘托月色的清澈透明。
“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一一、重点字词1月色入户: 门2欣然起行: 高兴地3念无与乐者: 考虑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的人。
4遂至承天寺: 于是5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6庭下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7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8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罢了。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三、结构形式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
2、结构层次: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3、写作技巧: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四、理解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二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古诗文必备知识清单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清单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诵读理解1、字音荇(xìng)横(héng)2、字词(1)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3)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4)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5)行:散步。
(6)念:考虑,想到。
(7)者:……的人。
(8)遂:于是,就。
(9)至:到。
(10)寻:寻找。
(11)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12)寝:睡,卧。
(13)相与:共同,一同。
(14)中庭:庭院里。
(1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16)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17)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18)也:是。
(19)但:只是(20)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21)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3、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及练习一、重点字词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至:到。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中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交横:交错纵横。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二、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念无与乐者。
(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打洞)《狼》盖:盖竹柏影也。
(原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原来是)《狼》至:遂至承天寺。
(到)寡助之至。
(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张怀民。
(寻找)未果,寻病终。
(不久)《桃花源记》欲:解衣欲睡。
(将要)欲穷其林。
(想《桃花源记》空: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旷澄澈)空谷传响。
(空荡荡的)《三峡》三、古今异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户:门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
至:到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整理第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整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人物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全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重点注释】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至:到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5、月色入户户:窗户6、欣然起行欣然:高兴地【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
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一起在院里散步。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
【常考点】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答:月光(月色)2、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答:“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3、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全文分三层:答: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大全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大全《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一一、重点字词1月色入户: 门2欣然起行: 高兴地3念无与乐者: 考虑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的人。
4遂至承天寺: 于是5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6庭下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7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8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罢了。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三、结构形式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
2、结构层次: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3、写作技巧: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四、理解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二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要点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1.词语解释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户:门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清澈透明。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交错,纵横。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
至:到2、内容理解:(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写出了月色的清澈透明(空明)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作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空明,突出月色的澄澈。
以水中藻荇侧面烘托月色的清澈透明。
“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
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5)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苏轼和张怀民。
共同点:都是闲人;都被贬了,心情抑郁,但仍思进取;都有豁达的胸襟。
(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作者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答: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密切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起趣相投命运相同(7)如何理解闲人闲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闲人”,即清闲的人。
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指明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
其次,它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情感。
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良辰美景的慨叹。
作用:“闲”是文眼,闲人是点睛之笔,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解析版)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
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二、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户:这里指门窗。
欣然:愉快地)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
于:在。
)4、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5、交横:交错纵横。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二)古今异义1、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3、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4、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今义:主要指人家(三)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四)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3)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五、重点句子翻译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地面犹如一池空灵澄澈的积水,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译: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初中文言文课《记承天寺夜游》基础知识汇总
初中文言文课《记承天寺夜游》基础知识汇总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
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学常识“记”即记述;“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点明游的地点;“夜”点明时间。
题目点明文章的写作内容,简洁明了,概括性强。
二.课文知识过关梳理㈠课下注释①选自《苏轼文集》。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②[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xū)年号(1027-1085)。
③[念]考虑。
④[张怀民]作者的朋友,不旮也贬官在黄州。
⑤[相与]共同,一起。
⑥[中庭]院子里。
⑦[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⑧[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
⑨[盖]大概是。
⑩[但]只是。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户:这里指门窗。
欣然:愉快地)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
于:在。
)4、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5、交横:交错纵横。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㈡字音①遂(suì)②相与(xiāng yǔ)③藻(zǎo)④荇(xìng)竹柏(bǎi)㈢翻译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记承天寺夜游古今异义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记承天寺夜游古今异义
导读: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古今异义
但: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户:古义:多指门;
今义:住户、人家
念: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读
盖: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古义:院子里;
今义:庭子中间。
总结: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之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精品文档】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记承天寺夜游古今异义-精选word文档 (1页)
【精品文档】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记承天寺夜游古今异义-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记承天寺夜游古今异义
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古今异义
但: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户:古义:多指门;
今义:住户、人家
念: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读
盖: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古义:院子里;
今义:庭子中间。
总结: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记承天寺夜游古今异义
本文是关于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记承天寺夜游古今异义,感谢您的阅读!
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古今异义
但: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户:古义:多指门;
今义:住户、人家
念: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读
盖: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古义:院子里;
今义:庭子中间。
总结: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
者自解、自矜、自嘲之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