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艺术特色文学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雷雨》的艺术特色与文学意义摘要:《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同时也是一部人性的悲剧。本文将从《雷雨》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语言及戏剧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远的文学意义。

关键词:雷雨;艺术特色;文学意义;人物形象;戏剧结构;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017-01

一、《雷雨》中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丰满的人物形象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成功的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雷雨》的艺术特色之一就是它塑造了两个真实、鲜明而又矛盾的人物形象——周朴园和繁漪。在《雷雨》中,曹禺将他们复杂的心理、交织着错综矛盾的情感深刻的表达了出来,使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心里深度和生活逼真感,并呈现出一种浮雕般的立体感。

周朴园是摇摆于封建专制家长与资本家之间的人物,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伪善者。曹禺笔下的周朴园是复杂的。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层面分析,这种复杂是来自“超我”与“本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超我”层面,周朴园是一个威严的封建专制家长,对儿子没有太多的交流,也没有父子亲情。对妻子,则像物品一样摆布。在“本我”层面,周朴园是被扭曲的人,是变态的怪物。对

繁漪的专制、对侍萍真实有虚伪的感情,都可以体现出这一点。

繁漪是《雷雨》中塑造最成功的悲剧形象,她是冰中的火焰,是最“雷雨”式的人物。曹禺将繁漪塑造的极其复杂,她阴郁而乖戾,热情又冷漠,任性傲慢而又孤芳自赏,哀怨文弱更阴沉可怖。她的生命中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能忍的恨。

(二)精彩而又朴实的语言

《雷雨》具有一种高度戏剧性的文学语言,而且是具有曹禺创作个性的语言。他的语言来自生活,并经过反复锤炼,表面上是极普通的日常语言,但实际上随处都带着鲜明的性格特征。《雷雨》的语言艺术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语言高度个性化。如在第一幕中,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的台词就一下子体现了周朴园的性格特征,使观众和读者自然地想到他就是封建家长,而且对亲人十分冷淡。这就是语言高度个性化的表现。

第二,语言动作化。如在第二幕中,周朴园四次问侍萍是什么人,刚开始的敷衍,接下来的惊惧,都鲜明的展示了他渐趋紧张的内心世界。这四次问话和人物表情的不同,集中体现了语言的动作性,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三,语言口语化。《雷雨》中的对白大多采用的是当时的口语。每段对话都简练明确,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是对生活中语言的提炼与升华,集中体现了语言的朴实美。

(三)成功的艺术结构

《雷雨》的结构是典型的戏剧“锁闭式”结构,其结构严密紧凑,完整集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戏剧性强且爆发力大。曹禺在创作时大胆吸取了外国优秀剧作的丰富经验,成功创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雷雨》。在剧中,曹禺采用的是在危机上开幕的结构方法,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从而产生了一种扣人心弦的戏剧效果。繁漪、周萍、周朴园、侍萍、鲁大海、四凤之间,这一系列关系与真相的猝然揭露,产生了巨大的爆发力,使剧情跌宕起伏,起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第二,结构严谨且统一。《雷雨》的创作完全且成功的运用了三一律,人物、时间、地点、场景、情节完整统一。这种结构使得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将过去的恩恩怨怨精彩且清晰的演绎出来,不仅将戏剧冲突推向高潮,而且也产生了紧凑、连贯、有机统一的整体效果。剧情发展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逻辑,又合乎人物性格逻辑。

二、《雷雨》的文学意义

(一)《雷雨》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朽与罪恶,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成就。它是现代中国新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为现代文学剧本创作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二)《雷雨》大胆吸取了外国优秀剧作的丰富经验,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性强且爆发力大的剧作。《雷雨》中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朴实的语言、丰满的人物形象,使之成为现代文学的经

典之作,并被译为多种文字,以中国话剧代表的形象进入世界文学之林。

(三)《雷雨》不仅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而且全剧都洋溢着诗意之美,对当时以至后来的文学创作具有多重的标本意义。它是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总结:远看《红楼梦》,近看《雷雨》。《雷雨》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悲剧的结局,一声沉重的叹息,它更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艺术结构和深远的文学意义,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无尽的思索。

参考文献:

[1]仲伟明.试析《雷雨》的成功艺术展现[j].语文学刊,2006,(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