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1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这本书籍是开学初到图书室精心挑选的一本好书籍, 书名是华应龙的《我这样教数学》。
说到书籍我校教科室朱主任每次都在会上说到,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教师们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
我们作为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 只有多读书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 是吸取各种各样知识的经验,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目标。
最近我一直在认真地拜读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的这本书, 从中吸取他课前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整本书来看给我的感觉就是华老师勤奋好学。
找到俗语自己的数学教学方法, 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 有丰富而深层的意蕴。
我认为最成功的就是他把学生真正推到教学的核心地位, “让学生像呼吸一样自由。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 只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
华老师的数学课, 学生兴奋, 有激情, 思维活跃, 有创见。
教学中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 注重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活动设计,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看华老师的教学, 再来对比自己的教学, 觉得自己可以在以下方面来努力:1、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教材。
学生学习知识的难点才是我们解读教材的出发点, 为什么孩子们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怎样解决它?这是我们在解读教材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我在备课《抽屉原理》时就深入思考了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什么, 再借鉴了同行的解决方法, 在实际上课时就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2、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要始终对学生充满诱惑力, 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
充满诱惑力的课堂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的课堂, 每个学生会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而不应该是看客。
这就要求自己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我是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精选多篇)
《我是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我是这样教数学》读后感近日在长沙参加湖南省数学研讨会并拜读了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实录《我是这样教数学》一书。
书中收录了华应龙老师12节教公开教学的课前思考、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和专家的评价细细读来收获颇多。
透过华老师的这些课我看到了他课堂教学中独特的色彩和丰富而深层意蕴。
他把学生真正推到了教学的核心地位把枯燥的数学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
他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
更重要的是他把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因而得心应手驾驭自如期间充满着创造。
他在课堂上就是一个高效的组织者、探究的引领者、谦和的合作者。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课堂教学的特点那就是:智慧的课堂。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教育的智慧是可以学习的。
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语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智慧的小学语课堂教学的探究者。
我和所有读了这本书的老师都是带着诸多的思考与感叹带着对华老师的敬佩走出这本书的。
在老师们的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分别是:“感谢差错、善待差错”、”;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千金难买回头看”、”;圆的认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课前的慎思”、”;课后的反思”“细节成就完美”等等。
很多老师被华老师渊博的知识、巧妙的课堂设计、爱思考爱钻研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所折服更为他高尚的为”;人师”的品质所感动。
有的老师准备再去细细品读这本书;有的老师感叹说当华老师的学生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有的写道:读着他的故事听着他的思考我明白教育没有学科界限只要心在教育坚持学习与反思教育的智慧就会和我们不期而遇;有的年轻老师表示:我将用这篇章鼓励自己用农民种地的精神鞭策自己努力做一个简单平实和勤劳快乐的种地人。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这本书的封面赫然油印着华老师的几张课堂实录照片,看起来并不魁梧还有点消瘦的华应龙老师在课堂上指点江山,那双明亮而深邃的小眼睛仿佛对每一位看到这本书的老师说:“跟我来吧,我传你课堂真经!”这本将近300页的书籍仅仅收纳了华老师12篇课堂实录,量少却精致、却全面,每一篇课堂实录都全面的囊括了“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四大块内容,以至于我在看完第一“如果说华应龙课堂实录在2009年10月就已经出第一版,篇就抑制不住写下了这样的句话:那我深感现在的自己有多么悲哀。
7年前的2009年之前的课堂,无论从教学方法、课堂引导、评价手段等等都超过经过不断听课不断改进的如今的课堂。
我想今后的数学课堂除了做到真实与纯粹,还要注重再生与延伸,更要追求数学求真、求简、求美的发展原则!”这句话不仅讲出了这本书对我的启示,更道出我内心深处这样一种声音:它确实是一本小学数学老师值得细细品读、细细勾勒的实用书籍。
“课前慎思”的教师初衷每一次课前慎思,华老师都力求把课堂设计的让学生的学习如“呼吸”一样自然,让学生在玩中探索知识,这种探索不仅仅是探索书本中的知识,而是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一连串的惊喜,在众多个惊喜中掌握知识,并深深的爱上数学课堂,爱上数学。
如在“莫比乌斯圈”教学中,华老师先从一个长方形直条的边和面入手,能把四条边、两个面的长方形直条变成两条边、两个面的图形,这样成功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做一做的积极性。
接着又可以变出一条边、一个面的图形,引出了这节课要学习的莫比乌斯圈。
接着让学生沿着莫比乌斯圈的一半剪,让学生先猜测剪出的图形,所以学生在操作之后,就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课堂实录”的学生思考细品华老师的每一篇课堂实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习惯,让学生的思考主导整个课堂的持续性发展。
每节课都会有学生小组交流的形式出现,因为思考是需要充分交流的,不同的观点在交流中相互碰撞。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我这样教数学》是华应龙教授编写的一本关于数学教育的著作。
在这本书中,华应龙教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教学经验,分享了他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心得与理念。
通过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探讨数学教学的方法和重要性,华教授倡导了一种全新的数学教育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华教授强调了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他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一概念,强调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起到主导的作用。
他指出,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的独立思考能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华教授提倡“数学会议式教学”,即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决、课堂展示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华教授在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他认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只有兴趣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和动力。
为此,华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和建议。
比如,他鼓励学生多进行数学实践,通过观察、发现和实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他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奥林匹克数学等活动,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程度;他还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
通过这些方法,华教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真正喜欢和热爱数学。
此外,华教授还在书中强调了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他认为,数学思维是学生发展数学能力的关键。
与传统的机械运算不同,数学思维要求学生从更深入的层面去理解数学,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此,华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比如,他提倡数学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他鼓励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精选11篇)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精选11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篇1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详细记载了华老师12节精品课,从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到专家评析,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他的数学课的与众不同,如同在接受专家解析一样,受益颇深。
华老师在教学中展示了独具特点的教学作风。
课堂上把更多的时光留给学生进行探索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重视领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涯教训动身进行思考。
华老师教学构造清楚、语言简洁,天然朴素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教学中时时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加休会,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胜利的快活。
更宝贵的是老师在学生进行探究运动中浸透数学研究的立场和精力,在他的身上我都能感触到他数学这门课程的酷爱,对教材的研究,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育学生的素养而努力着。
这本书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华老师提出的教和学关系的论述,他提出:教和学是一回事,要追问四个问题,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教,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
做为一名教师,如果每节课都能认真思考这四个问题,那么教学就会达到高效,教学质量就会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我的教学反思往往是几句话就了事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往往只停留在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上,无非是针对教学中的困惑,以及自己认为比较满意之处加以描述,再有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略微记录几点。
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作深层次反思。
没有从教学反思中得到收获,获得成长,可以说,那是为了完成任务的。
反观华老师的教学反思,有涉及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方面的再探讨,更有教学中具体环节的再审视,篇篇都可以成为独立的教学随笔,有思想,有见地,有理论,有价值。
2024年《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再次拜读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仍然被华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和幽默生动的语言所吸引。
书中记录了华老师的12 节经典课例“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长方体的认识“孙子定理“圆的认识”等,每节案例都配有课前深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
看完这些课,带给我的思考是: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人常说“教无定法”,对课的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现结合华老师的教学实录及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我认为一节好课应该具备三个要素:有趣、有味、有人。
一、有趣俗话说:“兴趣是第一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无人能抵挡住兴趣所带来的的吸引力。
从华老师的课堂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这与老师的精心设计是分不开的,比如在执教“角的度量”这节课,用三个斜度不同的滑梯带入了有趣的情境,感受角度在生活之中的作用,提出了量角的必要性。
在“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让学生设计旅行箱的密码,即使忘记,也能找出来的“数字黑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学生不断思考。
“审题”一课中,选用一篇小短文“请把试卷认真读完”,20个题限时 3 分钟完成,最后一道题是:如果你已经看完了题目,请只做第 2 题。
(附:第2题:写上自己的名字),当然很多学生都上当了,这种亲身体验比苦口婆心地告知审题的重要性来的更深刻。
通过引入入胜的情境或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这已是好课成功的一半。
二、有味曾记得在某次教研活动中马俊华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出学生喜欢一节体育课?”问题抛出后,大家积极在脑海中搜索答案,最后老师很坦然的说出:学生出汗。
大家恍然大悟,频频点头。
"那么,如何看出学生是否喜欢数学课?"马老师又抛出第二个问题。
过了一会,底下有老师小声说着,“脑瓜疼”,也有人附和着,会心一笑。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我这样教数学》是华应龙老师的一本教育著作,书中介绍了他在数学教学中的经验和理念。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对数学教育的思考有了深入的了解,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体会。
华应龙老师在书中提倡一种全新的数学教学方式,他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相比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化运算,华老师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给出答案。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和探索数学的真谛。
华老师讲述了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他提倡让学生多用心去感受数学,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应用公式和算法。
他用丰富的实例和案例说明了如何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等,这些方法非常实用且易于操作。
此外,华老师也强调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他鼓励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他讲述了一些和学生互动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使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华老师的教学理念很有启发性,他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和技巧。
他强调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我这样教数学》,我对数学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我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也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很重要,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总之,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帮助我认识到数学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这本书不仅适合教师和教育从业者阅读,也适合学生和家长阅读,对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精选7篇)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篇1暑假里,我读的是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
该书详细地记录了华老师的12个精典的课例“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括号”、“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把我们带入了数学的神秘神奇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世界里。
每个例子都配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让人亲历专家的精品课是如何雕琢出来的。
书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
读完后我的内心油然生起一股感慨与敬意之情。
一、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我们平常的评价语言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
在12节课中,华老师的精彩语言随处可见,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呦,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
小伙子,带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
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样的。
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
”“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
那以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有的问题华老师也不怎么清楚。
”“那是怪华老师没有给大家更多的时间。
”二、别致的教学设计在他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
我印象最深的是“角的度量”这节课。
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华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的情境。
2023年我这样教数学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我这样教数学——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近日,我拜读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
书中详细地记录了华老师的12节数学课。
每节课都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四个环节来描述。
华老师的课总给人一份启迪,他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功底成绩了他的智慧课堂,进而让学生进行富有思考的学习。
初探目录,涉及中高年级的案例较多,结合自身教学情况,重点思考了(多位数减法练习课)这一案例。
二年级下册的内容重点涉及“两三位数加减法〞,重在从表内加、减法的口算,类推出整十〔百〕数加〔减〕整十〔百〕数以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鼓舞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在练习过程中逐渐优化。
笔算加法的重点是计算过程中进位的处理,笔算减法的难点是隔位退位,结合加、减法的验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联系现实背景,初步掌握相应的估算方法,恰当把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
对于计算练习课的处理,华老师提出“千金难买回头看〞的设计理念,并通过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觉问题,鼓舞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规律;巧设圈套,引诱学生乐此不疲地投入练习;借助“黑洞〞鼓舞学生再思考。
一、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既要深刻钻研课标,也要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深刻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华老师依据低年级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灵敏运用原教材后的数字游戏,有机地纳入练习课内。
使枯燥的变得不枯燥了,被动的变得生动了,课堂气氛立刻活泼起来。
二、强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练习课的的质量取决于什么?在肯定题量的根底上,关键看思维的含量,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华老师把这种价值取向,用“千金难买回头看〞这句话传达给学生。
“回头看〞的目的是要发觉问题,发觉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习题设计具有趣味性、放开性和针对性过去的练习课是老师出题学生算,现在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做,且各不相同。
这种挑战性的练习,目标明确,形式新颖,空间很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精选3篇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精选3篇第1篇:《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给你一篇《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华应龙的《我这样教数学》吸引了我的眼球,翻阅起来。
再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感受,总感觉自己练习课不是那么会教,因此一开始我就看了其中有关“多位数减法练习课”的.教学实例。
想从华大师那里学到一些有关练习课教学的“功夫”。
在这篇文章里,华大师首先写了课前慎思:练习课的质量取决于什么。
文中是这样说的:练习课的质量取决于在一定的题量的基础上,关键看思维的含量,看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确实,练习课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枯燥的数学练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魅力。
在华大师的《多位数减法练习课》教学实录中,在课开始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明将要参加一个夏令营活动,他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带密码的旅行箱。
他很高兴,但过后他又想:万一我把密码忘了,可怎么办哪?我设什么密码好呢?而后爸爸和儿子就玩起了设密码的游戏。
密码箱上需要设三个不同的数字,开始设密码,一步步引入新课的教学。
学生便饶有兴趣的设起密码,通过想三个不同的数字,再组成最大数,最小数,最大数减最小数;再用减出的得数的三个数字,再组成最大数,最小数,再减——一步步深入教学,学生不但学会了三位数减三位数,还对这样的练习课不是显得那么枯燥,而是兴致勃勃,有一直想算下去的冲动。
看了这篇,我深感佩服,练习课能上的如此精彩,甚至下课了,学生都是恋恋不舍的离开教室。
也开始深思:为什么自己上练习课总是显得那么枯燥乏味呢?总是感觉是为着知识的教授而在教授呢?确实,自己在以后的练习课教学中也要多注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要的是要创设一个比较好的情境,能让学生如走迷宫一样感兴趣的一步步走下去,而不是干巴巴的走着小道,通过情境中的设疑让学生一步步深入,从迷宫中走出,这样学生也会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对数学学习越发感兴趣。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一)王苗读完《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我能感受到华应龙老师对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努力着。
本书收录了华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节都有独特的教学设计,每篇课例都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四个方面。
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
下面来谈谈自己读后的点滴感想:1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教师适时恰当的口头评价是实现“再创造”的催化剂,在华老师的课上,妙语连珠的评价语言比比皆是,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在第一课《角的度量》里“哟,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着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而我的评价语还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厉害”等空乏的定论式语言阶段,只因华老师的评价语言在为教学目标服务,在教学中时刻不忘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并且目标把握得非常准确,到位。
2独特的教学设计在华老师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为例,不仅让练习课生动活泼,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而且充分的让学生练习了多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上课开始并不像往常的教学一样,先回顾所学知识,然后板书习题进行练习,这样的课堂不仅达不到练习的效果,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华应龙老师打破往常教学,以小明带密码箱参加夏令营的画面,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万一我把密码忘了,可怎么办?我设什么样的密码好呢?”小明爸爸说:“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做完游戏你就知道什么密码最好了。
”看到这里,连我对此都感到好奇,就别说孩子了,不管是知识新授还是练习,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是引导儿童教学学习的第一要务。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篇一: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吸引我的是书名――《我这样教数学》!还吸引我的是它的作者――华应龙老师,是我钦慕已久的数学大师。
华老师到底是怎样教数学的呢?他是怎样把数学教得如此智慧的?怎样让孩子们深深留恋于此的?于是,赶紧细细翻阅起来。
这本书是由华老师的12堂课例组成,每课均由“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和“专家评析”四部分组成。
在“课前慎思”中,记录了他对本节课设计前的问题与困惑,钻研与思考;“课堂实录”部分是整节课中师生的详实活动记录;“课后反思”一栏则是华老师对自己课堂中呈现的一些问题或学生的生成所作的再思考;“专家评析”是当下著名学者及专家对华老师所上课的点评与分析。
特别喜欢这种结合课例的文章,读着不觉着枯燥,而是那么形象具体,娓娓道来间顿觉豁然开朗:
喜欢华老师那“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理念,让学生对角的度量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使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与训练,而是成为探索与发现的沃土。
佩服华老师能把意外头部受伤后所戴的帽子与所上“中括号”一课巧妙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科学预设,促进生成,从而在朴实的课。
2023年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
2023年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我这样教数学》是华应龙老师写的一本著名的数学教育类书籍,被广大教育者和学生所推崇和喜爱。
在这本书中,华应龙老师通过讲述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在2023年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数学教育的认识和体会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华应龙老师在书中强调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知识,而华应龙老师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他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在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读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只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并取得好的成绩。
其次,华应龙老师在书中提到了数学思维的训练和锻炼。
他认为数学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这种思维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
华应龙老师介绍了一些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如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策略等。
他还提到,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数学并非只是死记硬背的知识,更是一种灵活思维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要关注解决问题的结果,更要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
此外,华应龙老师在书中还谈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他强调数学是应用广泛的一门学科,能够与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发挥重要的作用。
他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问题,向读者展示了数学在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他的教学方法不仅注重数学的抽象概念和公式,更注重将数学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数学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意识到数学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我对数学教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对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4年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
2024年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我这样教数学》是华应龙先生所著的一本关于数学教育的重要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数学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对该书的读后感与体会。
首先,华应龙先生在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教育理念。
他强调数学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认为老师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种理念让我深受触动。
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强调机械计算和死记硬背,导致学生们对数学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
而华应龙先生的理念却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华应龙先生在书中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技巧。
他提出了“启发性教学法”,即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从问题中发现规律。
他强调了启发性教学法的实践性,主张运用各种教具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我在阅读中深感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老师们应该抛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要通过教学设计、问题设置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此外,我还对华应龙先生在书中强调的数学教学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书中提到“数学思维”对于学生发展数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数学思维不仅是求解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华应龙先生提出的数学思维方式,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思维等,深受启发。
我深深地认识到,数学思维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点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并未得到重视。
此外,华应龙先生还在书中介绍了许多实际的数学教学案例和体验。
这些案例和体验,不仅让我了解到了数学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更重要的是让我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读我是这样教数学体会(推荐阅读)
读我是这样教数学体会(推荐阅读)第一篇:读我是这样教数学体会合上华应龙著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一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初我就是怀着一颗极大的好奇心才借阅这本书的,就是想知道,他的“这样”究竟是“怎样”?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数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看了华老师的这12节精品课,认真拜读每节课都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四个环节,才真切地感到他的数学课的确与众不同。
首先是他超人的做法,.让我耳目一新,他说,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看到这句话,我当时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学习本来是最苦最费劲的事,又怎么能“像呼吸一样自然”呢?我读第一遍时只觉得华老师是一个有心人,是一位非常下功夫的人,可是,我就想体会一下,到底怎么做才是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呢?我又细细的读了前半部分,终于发现了!华老师在学习角的度量时,我终于明白了,孩子们学习真的像呼吸一样自然。
于是我在自己的课堂里进行了实践,.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语言基础并不丰厚,理解能力也有限,对“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不能够正确区分,特别是“少得多”,很多小朋友总是不自觉地说成“少得少”。
因此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很难选择正确的词语表述两数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多些少些》这节课时我努力创设自然的情境引入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了情景一:春天来了(课件展示)师:温暖的春天又来到了,草也绿了,花也开了,燕子也飞回来了。
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小猴、小猫、小熊,小兔也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游戏,还要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呢?小朋友们高不高兴?接着用学生最能理解、最能接受的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我说: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智慧星,专门发给那些纪律最好,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谁得智慧星最多呢?下面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智慧星。
因势利导,同学们开始探究、交流、合作。
孩子们进行数学活动,同学们经过自己操作和活动,学会了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了许多话。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最近,我有幸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这本书。
这本书中一共展示了华应龙老师12节数学课,在华老师的课堂里,学生们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自己的主见,通过一节节的课堂实录,我能感受到学生们都在华老师的课堂中获得了主体性,获得了“智慧”。
这样的课堂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一、快乐课堂,学生顺畅“呼吸”。
华老师的数学课堂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
只有学生主动地去学,积极的去学,只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创造性的去学。
学习才会“像呼吸一样自然”,学生才会享受学习,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
在华老师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意,这和学生获得主体性的真切体验是分不开的。
在“角的度量”这一课例中,“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我对于数学教学产生了一些思考。
当我看到这个标题: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我不禁好奇,这样的课堂是多么轻松自得。
但是,究竟该如何去做,才能实现这般的课堂呢?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发现华老师的学习活动遵循孩子们学习的天性,顺应孩子的思维展开的。
学生先试先量,先想先说,正确的地方充分肯定,存在的问题一起探讨。
而在学生已进入洞口,感觉恍惚若有光的时候,“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一语点破,是可以为学生的量角操作提供表象支持,促进学生更顺畅地“呼吸”的。
但是,究竟该如何去做,才能实现这般的课堂呢?华老师认为教和学是一回事,应当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
顺着学的路径去思考教的路径。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好心地做出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就如很多老师总结概括出“二合一看”等要诀,看似简洁,颇得要领,其实这是成人的偏好,要孩子们想象出这四个字背后的内涵是挺难的。
因为孩子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老师抽象概括出的词语反而增加学习的难度,老师附加的认知负荷挤占和压缩了学生生成的认知负荷,所以说我们原来的教法阻扰了学生自由地“呼吸”。
《我这样教数学》读书心得
《我这样教数学》读书心得假期里,我认真地阅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
此书详细的记录了华老师的课堂教学。
每节课都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四个环节来描述。
我认真阅读后,顿生感慨与敬意之情。
下面说说自己读后的点滴感想:一、华老师课堂语言丰富精彩。
在他的课里,精彩语言随处可见,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
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这样从‘0’开始的。
这一点你做得非常棒!量角的大小,他已经想到角来比,真不简单!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我提议大家再次鼓掌!”“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样的。
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
”“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
那以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有的问题华老师也不怎么清楚。
”“那是怪华老师没有给大家更多的时间。
”……二、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乐观地迎接挑战。
华老师认为:教和学是一回事,设计一节课,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
最根本的是要考虑“教什么”的问题。
内容决定形式,教首先是因为需要教。
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和环节,我们应该多多地追问“为什么”。
比如在角的度量教学中,只是多问了两个为什么,顺着学生的路径去思考教的路径。
华老师备课前的问题与困惑是:1、我们让学生测量了各种各样的角,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了吗?2、“角的度量”一课教学法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点?量角器的结构很复杂,量角之前先要认识量角器,那认识量角器的什么呢?怎么认识量角器?3、我们的教学法有三个层次——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
以前我们只是教量角的知识与技能,这节课可以给学生什么样的方法和思想呢?围绕以上问题,华老师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思考消化,和老师们交流,比较选择等等过程,最后定出了角的度量一课围绕三个主要问题开展教学:华老师是乐观的人,乐观的面对挑战。
我这样教数学体会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书心得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内涵。
书中全部都是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而且每一节课前都有教师的课前慎思、课后反思、以及专家的课后评析。
我津津有味的读着,几乎舍不得放下,因为文章写得特别真实、朴实,仿佛任课教师、专家们就在自己的眼前和自己娓娓道来,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反思、怎样评课,这其中的奥妙跃然纸上,深入浅出,通过研读这4节数学课,使我获益良多。
(一)看了华老师执教的关于“角的度量”一课,激起了我很多的思考,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1、创设情境要别出心裁教材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
而往往我们在教学时创设的情境是不能贯穿整节课堂的,有时甚至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而在本节课中,华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了贯穿全课的生动有趣的“量角”情境。
“三个滑梯的不同之处怎样用数学的眼睛找出来?”这个美妙的问题,首先诱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主动地说出了角度的不同;这里蕴含着华老师对角的概念的清晰把握和深刻理解。
华老师通过形象地“聚点成线”的手法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清晰表象,可谓独具匠心!2、知识建构要融会贯通我们在进行数学的时候,通常是分章节,分知识板块,循序渐进地进行的.有时候教学一个新的知识时,我们常常会从学生熟悉的,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分析与探索.这说明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在教学时只有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和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学生在构建知识时才能做到融为贯通。
“角的度量”这一课所包含的内容有:认识量角器、探究量角的方法、体会量角的方法三个知识点。
但在华老师的课上涵盖的知识面却非常之广(并非只有这三点),但感觉广而不乱,脉络非常清晰,知识建构浑然一体。
全课以问题为切入点,以“量出滑梯的角是多少”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思考、辩论、明晰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读后
感
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读完了特级教师华应龙的一本专着--《我这样教数学》。
华老师在教学中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注
重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
华老师教学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自然朴实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
学中时时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的快乐。
更可贵的是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渗透数学研究的
态度和精神,在他的身上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对数学这门课程的
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时刻在为培养学生的全面
素质而努力着。
从整本书的12节课中我看到了华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
是勤奋。
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
节假日,有的知识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近,常常是和衣而睡。
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完全
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
华老师每一节课的设计,从情境的引入、教具的选择,到新
知的传授方法、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都有谨慎的思考,倾注了
无限的精力
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勤
奋些。
像华老师那样如同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如同农民那样不误
农时,如同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如同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
而是反思自己他更是一位智者。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他让我们顿悟:道,非常道,明,非常明!同样的《那一声谢谢里》,他总能分辨得出,是否是《学生投师所好》!当《遭遇节外生枝》时,作者的从容和淡定,练达和智慧,并非是一朝一夕所形成。
《教学有路曲为径》,原来《老师们都没有注意到》,《一节课,一碗米》,《篮球,我的导师》,又让我们感受一种人生的况味,真是定能生慧。
他的智慧来自理论的引领,书本的启迪,实践的历练,写作的顿悟,反思的
升华。
我最喜欢他《审题》一课的设计,新颖,数学思维含量极高。
最后华老师总结这节课,他要告诉大家的是:要认真审题,还变
成通俗易懂的儿歌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匆动
笔答题空;量量关系要读懂,读完三遍再起动。
另外,我还可以
明显感受到:华老师在课上尊重所有的同学,包容其中所有的事。
尊重孩子们的劳动,鼓励坚持己见的,表扬及时改正的,重要的
是他很有耐心,等得起,让孩子的思考有暴露和转变的过程。
另
外教学内容的安排很有层次:基本题,节奏快,用时短,而难度
大的,就节奏慢一些,时间长一些。
所谓张弛有度。
还有就是关
注学生的特点,要对学生需要什么心中有数,而且对自己的特长
也要清楚,好适时释放,发挥其张力。
那种表面的热闹下传达的
内在思维使得他的数学课显得很是丰满,迷人!
如果说,华老师精彩的课堂让你流连,温暖的故事让你赞叹,真实的感悟让你共鸣或许,只是因为--他为数学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