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习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绘第一节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教课目】1.理解点的观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物体在什么状况下能够看作点,知道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广泛的研究方法。
2.知道参照系的观点.知道同一物体不同的参照系,察的果可能不同,往常参照系,要考研究的方便。
3.学会在参照系上成立坐系来定量确立物体地点以及地点的化。
【要点点】要点:点观点的理解,物体能够看作点的条件;研究,如何取参照系。
点:什么状况下能够将物体看作点。
【教课程】自然界的全部物体都在不断地运,江河奔腾不息,儿自由翔,高速行,火箭射,天体运,子核运⋯⋯物体的空地点随的化,称机械运,称运。
按物体上各部分的运状况能否同样可以将运分平(物体上各点的运状况都同样)和(物体上各点以某一点运);依据物体的运迹又能够将运分直运和曲运。
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律的分支叫做力学。
了描绘物体的运,我第一要来学几个有关的观点。
(板)(一)物体和点“ 点”的引入:自然界中大部分物体的运是比复的。
比方:子在天空中翔,身体各部分的运状况其实不一,身体向前行,翅膀在上下拍;人在向前奔跑的候,不躯干在向前运,手臂也在前后。
要正确地描绘些物体的运得比困。
但我必定要将物体各部分运状况都描绘清楚?不必定。
当我要研究子或人的运快慢的候,能够忽视翅膀和手臂的运,将它“ ” 一个只有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而我所要研究的并无太大的影响。
了使研究的化,能够,将物体当作一个只有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
1.点:用来取代物体的有量而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2.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其实不存在。
但不同于几何中的点(本P11左下角)3.作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所研究的的影响可忽视不。
例 1:在下述中,能把研究象看作点的是()A.研究地球太阳公一周所需的B.研究地球的自运C.研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的速度D.研究火通江大所需的E.正在行花滑冰的运F.研究比球的旋例 2:以下对于点的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假如体很小的物体都可当作点B.只假如量很小的物体都可当作点C.只有低速运的物体才可当作点,高速运的物体不行看做点D.因为所研究的不同,同一物体有能够看做点,有不可以看做点(例:研究地球公,能够把地球点;而研究地球的自,就不可以将地球点。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三篇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篇一:人教版新课标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2.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B.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C.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D.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一定不同B.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C.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一个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A.位移是5mB.路程是5mC.位移大小是3m D.以上均不对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8.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9.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76km/h是平均速度 B.76km/h是瞬时速度C.600m/s是瞬时速度 D.600m/s是平均速度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跟s成正比,跟t成反比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C.物体在1s内通过的位移与1s的比值叫做这1s的即时速度D.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11.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到B的速度为v1,由B到C 的速度为v2,若AB?BC,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A.(v1?v2)/2 B.(v1?v2)/2 C.(v1?v2)/(v1?v2)D.2v1v2/(v1?v2)12.如图是A、B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的运动是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B.物体B的.运动是先以5m/s的速度与A同方向C.物体B在最初3s内位移是10mD.物体B在最初3s内路程是10m1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时间,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B.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相等C.平均速度变化量相等D.位移变化量相等14.有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t?1s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B.t?2s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C.t?2s时,质点回到原点D.t?4s时,质点回到原点15.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6.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B.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末速度大2m/sC.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sD.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17.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A.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B.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D.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B.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19.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那么该物体运动的情况可能是()A.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B.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C.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D.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小的20.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2s为第Ⅰ段,第3、4s为第Ⅱ段,第5s为第Ⅲ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1s与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C.第Ⅰ段与第Ⅲ段平均速度相等D.第Ⅰ段和第Ⅲl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2二、填空题21.一物体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 第2节《时间和位移》同步练习卷(有答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2节《时间和位移》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 对于体育比赛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 m,指的是位移大小为4.50 mB. 运动员跑完800 m比赛,指的是路程大小为800 mC. 某场篮球比赛打了两个加时赛,共需10 min,指的是时刻D. 足球比赛挑边时,上抛的硬币落回地面猜测正反面,该硬币可以看作质点【答案】B【解析】【分析】在时间轴上,时间间隔用一段线段表示,而时刻用一个点表示;位移是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效线段,而路程是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时,物体即可以看作质点.【详解】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 m,4.50 m指的是位移的水平分量的大小,不是位移,故A错误;运动员跑完800 m比赛,轨迹是曲线,故800 m指的是路程大小,故B正确;某场篮球比赛打了二个加时赛,共需10 min,10 min指的是一段时间,是时间间隔,故C错误;足球比赛挑边时,上抛的硬币落回地面猜测正反面,该硬币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2. 关于位移和路程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 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D.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位移可能零【答案】CD【解析】【分析】位移为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而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根据两者的定义及物理意义可明确各项正误。
【详解】A.由于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而位移是初末两点间的有向线段,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但不能说路程就是位移;故A错误。
B.物体沿直线单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物体沿直线往返运动,通过的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故B错误。
C.路程不等,但只要初末位置相同,则它们的位移可以相同;故C正确;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若回到出发点,则位移可能为零;故D正确。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同步练习时间和位移习题 含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节时间和位移1.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2.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位移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也一定为零3.根据材料,结合已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500海里,总航程4500海里指的是位移B.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500海里,总航程4500海里指的是路程C.如图(乙)所示是奥运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D.如图(丙)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 km4.如图所示,“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精准进入轨道.从“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到与“天宫一号”对接,大约耗时2天.此后飞船绕地球稳定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时58分10秒表示时间间隔B.“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C.2天表示时刻D.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5.由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轮船,如图所示,曲线ACB和虚线ADB 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航线,线段AB表示天津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B.乘轮船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C.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D.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不相等6.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C.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7.在2012年国际田联室内世锦赛男子800m决赛中,埃塞俄比亚选手阿曼以1分48秒36夺冠.对于材料中800 m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B.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C.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D.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8.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间隔D.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9.2012年7月29日,伦教奥运会400 m自由泳决赛,我国游泳选手孙杨以3分40秒14的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并摘得金牌,改写了我国男子泳坛奥运无金的历史.标准泳池长50 m,则孙杨在400 m自由泳中所通过的路程和位移是(将孙杨看成质点)( )A.0 m,400 m B.400 m,0 mC.400 m,50 m D.400 m,400 m10.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 )A.πR B.2RC.2πR D.R4+π211.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量只有正值,矢量可以取负值B.标量和矢量无根本区别C.标量和矢量,一个有大小无方向,一个有大小也有方向D.标量和矢量的运算方法不同1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两者大小一定相等B.质点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C.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路程D.质点做方向不变的运动时,它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13.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间隔是较长的一段时间,时刻是较短的一段时间B.“第2 s内”和“前2 s内”指的是不相等的两段时间间隔C.“北京时间12点整”指的是时刻D.“1 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14.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B.两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则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一定相等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温度方向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15.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Δx表示物体的位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C,它的位移Δx1=-4 m-5 m=-9 m;从C运动到B,它的位移为Δx2=1 m-(-4 m)=5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到C的位移大于C到B的位移,因为符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不表示大小B.C到B的位移大于A到C的位移,因为正数大于负数C.因为位移是矢量,所以这两个矢量的大小无法比较D.物体由A到B的合位移Δx=Δx1+Δx216.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C.某同学沿着400 m的环形操场跑了200 m,位移为200 mD.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上海80 km”涉及的是位移17.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B.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C.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D.tn-1~t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s内18.以下画线的数字指时刻的是()A.某中学的作息时间表上写着,第四节:10∶15~10∶55 B.刘翔跨栏记录为12.91_sC.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每晚7∶30准时与您见面D.午休从12∶10开始19.某测绘规划技术人员在一次对某学校进行测量时,他从操场上某点A处开始,先向南走了3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4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60 m到达D处,则:(1)这人步行的总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2)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还是路程?20.图为400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m,弯道部分BC、DA 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m.A点为200m赛跑的起点,经B点到终点C.求:(1)200m赛跑的路程和位移;(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的路程和位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答案】1.AD2.B3.B4.BD5.C6.C7.D8.BD9.B10.D11.CD12.B13.BC14.D15.AD16.A17.B18.ACD19. (1)130 m 50 m (2)位移20.(1)200 m 118.6 m,方向由A指向C (2)150 m 135.6 m,方向由A指向P.。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习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习题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质点1.定义:质点是指在物理学中,用来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种理想模型,它被假设为质量集中于一点,体积和形状都可以忽略不计的物体。
2.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尺寸和形状对研究运动规律没有重要影响,物体内部各点的质量分布均匀。
二、参考系1.定义:参考系是指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准系统。
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来选取,但是选取的参考系必须是惯性参考系。
三、坐标系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有:A。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B。
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的车轮。
2.在下列运动员中,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百米冲刺时的运动员。
3.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系,上述事实说明: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4.对于同一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参考系观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速度大小可能不同。
B。
运动方向可能不同。
C。
在某参考系其运动轨迹可能为直线,而在另一参考系则可能为曲线。
D。
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相同。
第二节时间与位移一、时刻与时间间隔时刻:指某一事件发生的瞬间。
时间间隔: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反映了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时间。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
2.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B。
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
C。
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长度。
位移: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矢量,大小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
2.路程:大小与初末位置及运动轨迹有关。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高一第一章练习卷2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7.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B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8.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76km/h是平均速度 B.76km/h是瞬时速度C.600m/s是瞬时速度 D.600m/s是平均速度9.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2/)(21v v - B.2/)(21v v +C.)/()(2121v v v v +- D.)/(22121v v v v +10.如图是A、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B.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s的速度与A 同方向C.物体B 在最初3s内位移是10mD.物体B 在最初3s内路程是10m11.有一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1=t s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B.2=t s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C.2=t s时,质点回到原点D.4=t s时,质点回到原点12.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13.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B.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末速度大2m/sC.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sD.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14.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 )A.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B.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D.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B.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16.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那么该物体运动的情况可能是()A.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B.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C.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D.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小的二、填空题17.如图所示为某一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从图象可知:质点运动方向和第1s运动方向相同的是在______时间内,质点运动速度方向和第3s运动速度方向相同的是在______时间内。
高中物理必修一各章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各章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的自转问题B.研究体操运动员参赛时的姿势C.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D.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时间【解析】在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运动时,火车的长度、形状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而对地球的自转、运动员的姿势、乒乓球旋转等现象中的物体,其大小或形状不能忽略,不能视为质点.【答案】D2.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或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物体C.研究物体的运动,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是一样的D.研究物体的运动,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于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而言,一般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解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A、B错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C错误、D正确.【答案】D3.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就是不运动B.两物体间的距离没有变化,两物体一定都是静止的C.自然界中没有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先选参考系,平常说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地球而言【解析】物体的位置对某一参考系不变,但对另一参考系位置可能变化,物体在运动,故A错误;两物体间距离没有变化,两者可能静止,也可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故B错误;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由于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故C、D正确.【答案】CD4.(2012·杭州二中高一检测)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A.水B.桥C.人D.河岸【解析】“水不流”是以水为参考系,而桥相对于水是运动的,故A正确.【答案】A图1-1-105.在我国东南部的某大城市,有一天下午,在该城市的中心广场行人拥挤,有人突然高喊“楼要倒了!”其他人猛然抬头观看,也发现楼在慢慢倾倒,便纷纷狂奔逃生,引起交通混乱,但过了好久,高楼并没有倒塌.人们再仔细观望时,楼依然稳稳地矗立在那里,如图1-1-10所示.下面有关探究分析这一现象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一种错觉,不可能发生B.感觉楼要倾倒的原因是人在运动C.是因为选择了高空运动的云作为参考系D.是因为选择了旁边更高的楼作为参考系【解析】若人以旁边的楼作为参考系,两个楼之间是相对静止的,人会感觉楼是静止的,D错.若人以高空运动的云作为参考系,认为云是静止的,那么楼相对云是运动的,人就感觉楼在动,即感觉楼在慢慢倾倒,C对,A、B错.【答案】C6.(2012·郑州一中高一检测)公路上一辆卡车紧急刹车,由于惯性,卡车上的货物相对车厢向前滑行了x=5 cm,为了测出这个距离x,我们选取的最合理的参考系应该是()A.树木B.行人C.卡车D.公路【解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当研究具体问题时,要以简单为准,本题中以卡车为参考系最方便,故选项C正确.【答案】C7.图1-1-11某空军红鹰飞行表演队驾驶我国自主研制的k-8高级教练机首次亮相,飞出特高难动作,如图1-1-11为六机低空拉烟通场表演,以非常一致的飞行姿态通过观礼台.飞机编队保持队形不变.下列关于飞机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C.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D.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解析】飞机相对地面及地面上的建筑物向前飞行,而地面上的建筑物相对飞机向后运动.可见,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A、B正确,由于飞机编队保持队形不变,所以以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C对、D错.【答案】ABC图1-1-128.(2012·石家庄一中高一期中)如图1-1-12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滑板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太阳C.滑板运动员D.步行的人【解析】由于摄影师眼中运动员是静止的,所以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滑板运动员,此时背景相对运动员是运动的,从而模糊不清,故C正确.【答案】C9.为了提高枪械射击时的准确率,制造时会在枪膛上刻上螺旋形的槽.这样,当子弹在枪管中运动时,会按照旋转的方式前进.离开枪管后,子弹的高速旋转会降低空气密度、侧风等外部环境对子弹的影响,从而提高子弹飞行的稳定性.下列关于子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研究子弹的旋转对子弹飞行的影响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B.当研究子弹射击百米外的靶子所用的时间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都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D.能否将子弹看做质点,取决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解析】在研究子弹的旋转对子弹飞行的影响时不能忽略子弹的大小和形状,因而不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但研究子弹射击百米外的靶子所用的时间时,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做质点,故选项B、D正确.【答案】BD10.如图1-1-13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 到达B处,再向东走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A、B、C、D各点位置如何表示?图1-1-13【解析】可以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的正方向,向北为y轴的正方向,如图所示,则各点坐标为A(0,0)、B(0,-50 m)、C(100 m,-50 m)、D(100 m,100 m).【答案】见解析11.以某十字路口的交通岗亭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南为y轴正方向,画出用坐标系描述坐标为(-60 m,80 m)的建筑物相对交通岗亭的位置,并求该建筑物距岗亭的距离.【解析】二维坐标系的坐标值顺序为x坐标、y坐标,故该建筑物的坐标x=-60 m、y=80 m,该建筑物位于交通岗亭西60 m、南80 m处,由勾股定理可知该建筑物距交通岗亭100 m.【答案】见下图100 m图1-1-1412.如图1-1-14所示,一根长0.8 m的杆,竖直放置,今有一内径略大于杆直径的环,从杆的顶点A向下滑动,向下为正方向,(1)取杆的下端O为坐标原点,图中A、B两点的坐标各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OB间距离为0.2 m)?(2)取A端为坐标原点,A、B点的坐标又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3)由以上两问可以看出,坐标原点的不同是对位置坐标有影响还是对位置变化有影响?【解析】(1)由于杆长0.8 m,OB为0.2 m,题目给出坐标系向下为正方向,故以O点为坐标原点,A、B的坐标分别为x A=-0.8 m,x B=-0.2 m.由A到B位置变化为x B-x A=-0.2 m-(-0.8) m=0.6 m.(2)由题意知,AB长为0.6 m,以A为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A=0,x B=0.6 m.A到B位置变化为x B-x A=0.6 m-0=0.6 m.(3)坐标原点选的不同,同一位置的坐标不同,但位置变化相同.【答案】(1)x A=-0.8 m x B=-0.2 mx B-x A=0.6 m(2)x A=0x B=0.6 mx B-x A=0.6 m(3)坐标不同位置变化相同1.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解析】由矢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误;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和单位决定,所以-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故C错误;温度的正、负是相对温度为0 ℃时高出和低于的温度,所以-10 ℃比5 ℃的温度低,故D正确.【答案】AD2.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位移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也一定为零【解析】位移是有向线段,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二者是不同概念,A 错.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B正确.位移大小和路程无直接关系,路程不为零,但可能是运动物体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即C、D均错.【答案】B3.(2012·西安一中检测)根据材料,结合已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图1-2-5A.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位移B.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路程C.如图(乙)所示是奥运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D.如图(丙)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 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 km【解析】 4 500海里的总航程指路程,B正确,A错误;火炬手所走路线总长度指路程,C错误;25 km指从此处到下一出口的路程,D错误.【答案】B图1-2-64.如图1-2-6所示,“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精准进入轨道.从“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到与“天宫一号”对接,大约耗时2天.此后飞船绕地球稳定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时58分10秒表示时间间隔B.“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C.2天表示时刻D.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解析】5时58分10秒表示时刻,2天表示时间间隔,A、C错误;“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轨迹为曲线,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B正确;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飞船大小对轨迹影响不大,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D正确.【答案】BD图1-2-75.由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轮船,如图1-2-7所示,曲线ACB和虚线ADB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航线,线段AB表示天津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B.乘轮船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C.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D.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不相等【解析】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A、B错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C正确,D错误.【答案】C6.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C.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A、B错误;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做其他类型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C正确;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移与初、末位置有关,路程与运动轨迹有关,不一定是曲线,D错误.【答案】C7.在2012年国际田联室内世锦赛男子800 m决赛中,埃塞俄比亚选手阿曼以1分48秒36夺冠.对于材料中800 m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B.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C.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D.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解析】800米比赛时,选手的起点位置是不同的,但跑过的路程相同.比赛比较的是完成全程所用的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故D项正确.【答案】D8.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间隔D.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间隔、时刻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错、B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错,D对.【答案】BD图1-2-89.(2012·保定一中高一检测)如图1-2-8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A.πR B.2RC.2πR D.R4+π2【解析】如图所示,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的过程中,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位移大小为x=(2R)2+(πR)2=R4+π2,因此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答案】D10.在图1-2-9中,汽车初位置的坐标是-2 km,末位置的坐标是1 km.求汽车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图1-2-9【解析】由题意知,汽车在初、末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1=-2 km,x2=1 km.所以汽车的位移为Δx=x2-x1=1 km-(-2) km=3 km,位移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答案】 3 km与x轴正方向相同11.某测绘规划技术人员在一次对某学校进行测量时,他从操场上某点A处开始,先向南走了3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4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60 m到达D处,则:(1)这人步行的总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2)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还是路程?【解析】(1)如图,三角形AED为直角三角形,AE=40 m,DE=30 m,所以AD=AE2+DE2=50 m,A、D分别为起点和终点,所以位移的大小是50 m.他走过的路程为:30 m+40 m+60 m=130 m.(2)为了确切描述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这样既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距离,又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方位.【答案】(1)130 m50 m(2)位移图1-2-1012.(2012·杭州一中高一检测)图1-2-10为400 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 m,弯道部分BC、DA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A 点为200 m赛跑的起点,经B点到终点C.求:(1)200 m赛跑的路程和位移;(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的路程和位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1)在200 m赛跑中,200 m指路径的长度,即路程是200 m;位移是从起点A指向终点C的有向线段,因BC是半圆弧,则直径d=2×100πm≈63.7 m,故位移的大小AC=AB2+d2≈118.6 m,方向由A指向C.(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路程是s=AB+BP=100 m+50 m=150 m;位移的大小AP=(AB+d2)2+(d2)2≈135.6 m方向由A指向P.【答案】(1)200 m118.6 m,方向由A指向C(2)150 m135.6 m,方向由A指向P.1.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解析】由矢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误;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和单位决定,所以-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故C错误;温度的正、负是相对温度为0 ℃时高出和低于的温度,所以-10 ℃比5 ℃的温度低,故D正确.【答案】AD2.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位移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也一定为零【解析】位移是有向线段,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二者是不同概念,A 错.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B正确.位移大小和路程无直接关系,路程不为零,但可能是运动物体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即C、D均错.【答案】B3.(2012·西安一中检测)根据材料,结合已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图1-2-5A.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位移B.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路程C.如图(乙)所示是奥运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D.如图(丙)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 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 km【解析】 4 500海里的总航程指路程,B正确,A错误;火炬手所走路线总长度指路程,C错误;25 km指从此处到下一出口的路程,D错误.【答案】B图1-2-64.如图1-2-6所示,“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精准进入轨道.从“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到与“天宫一号”对接,大约耗时2天.此后飞船绕地球稳定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时58分10秒表示时间间隔B.“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C.2天表示时刻D.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解析】5时58分10秒表示时刻,2天表示时间间隔,A、C错误;“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过程中,轨迹为曲线,位移大小始终小于路程,B正确;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时,飞船大小对轨迹影响不大,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D正确.【答案】BD图1-2-75.由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轮船,如图1-2-7所示,曲线ACB和虚线ADB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航线,线段AB表示天津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B.乘轮船通过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C.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D.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大小不相等【解析】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A、B错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C正确,D错误.【答案】C6.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C.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A、B错误;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做其他类型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C正确;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移与初、末位置有关,路程与运动轨迹有关,不一定是曲线,D错误.【答案】C7.在2012年国际田联室内世锦赛男子800 m决赛中,埃塞俄比亚选手阿曼以1分48秒36夺冠.对于材料中800 m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B.位移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C.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刻D.路程相同比较运动的时间间隔【解析】800米比赛时,选手的起点位置是不同的,但跑过的路程相同.比赛比较的是完成全程所用的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故D项正确.【答案】D8.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间隔D.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间隔、时刻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错、B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错,D对.【答案】BD图1-2-89.(2012·保定一中高一检测)如图1-2-8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A.πR B.2RC.2πR D.R4+π2【解析】如图所示,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的过程中,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位移大小为x=(2R)2+(πR)2=R4+π2,因此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答案】D10.在图1-2-9中,汽车初位置的坐标是-2 km,末位置的坐标是1 km.求汽车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图1-2-9【解析】由题意知,汽车在初、末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1=-2 km,x2=1 km.所以汽车的位移为Δx=x2-x1=1 km-(-2) km=3 km,位移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答案】 3 km与x轴正方向相同11.某测绘规划技术人员在一次对某学校进行测量时,他从操场上某点A处开始,先向南走了3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4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60 m到达D处,则:(1)这人步行的总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2)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还是路程?【解析】(1)如图,三角形AED为直角三角形,AE=40 m,DE=30 m,所以AD=AE2+DE2=50 m,A、D分别为起点和终点,所以位移的大小是50 m.他走过的路程为:30 m+40 m+60 m=130 m.(2)为了确切描述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这样既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距离,又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方位.【答案】(1)130 m50 m(2)位移图1-2-1012.(2012·杭州一中高一检测)图1-2-10为400 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 m,弯道部分BC、DA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A 点为200 m赛跑的起点,经B点到终点C.求:(1)200 m赛跑的路程和位移;(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的路程和位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1)在200 m赛跑中,200 m指路径的长度,即路程是200 m;位移是从起点A指向终点C的有向线段,因BC是半圆弧,则直径d=2×100πm≈63.7 m,故位移的大小AC=AB2+d2≈118.6 m,方向由A指向C.(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路程是s=AB+BP=100 m+50 m=150 m;位移的大小AP=(AB+d2)2+(d2)2≈135.6 m方向由A指向P.【答案】(1)200 m118.6 m,方向由A指向C(2)150 m135.6 m,方向由A指向P.1.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瞬时速度()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 2011年8月28日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后,部分高铁和客专的动车组速度悄然降低,如济南西—杭州的G51次列车,在沪杭高铁段时速由350 km降至300 kmC.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D.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解析】9.5 m/s是运动员冲线瞬间的速度,8 m/s是太空舱落入太平洋瞬间的速度,对应的都是一个时刻,都是瞬时速度;350 km/h、300 km/h、1.2 m/s 说的都是行程中的平均速度,故应选A、C两项.【答案】AC2.(2012·海口一中高一检测)对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为0,平均速度一定为0B.瞬时速度为0,平均速度可以不为0C.瞬时速度不为0,平均速度一定不为0D.瞬时速度不为0,平均速度可以为0【解析】车辆中途刹车停止后,再启动运行的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不为0,但停止时的瞬时速度为0,A错误;B正确;物体沿一圆周运动一圈的过程中,瞬时速度不为0,但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C错误,D正确.【答案】BD图1-3-53.(2012·玉溪高一检测)2012伦敦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他在男子100 m 决赛和男子200 m 决赛中分别以9.63 s 和19.32 s 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如图1-3-5所示.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 m 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 决赛的两倍B .2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5 m/sC .1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8 m/sD .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解析】 200 m 决赛是曲线,指路程,其位移小于200 m ,因此选项A 错误.由于200 m 决赛的位移x 1<200 m ,则平均速度v 1=x 1t 1<20019.32 m/s ≈10.35 m/s ,故选项B 错.1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v 2=x 2t 2=1009.63 m/s ≈10.38 m/s ,故C 选项正确.100 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无法求得,故选项D 错误.【答案】 C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则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个时刻的速度都相等C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恒量,则该物体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且瞬时速度不变,B 正确.【答案】 B5.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3-6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
(完整版)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问题与练习1.解答子弹长约几厘米,枪口到靶心的距离大于几十米,两者相差千倍以上.研究子弹从枪口击中靶心的时间一般都可忽略子弹的长度,把子弹看做质点,这样带来的时间误差不到10-4 s.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是从子弹头与纸接触算起到子弹尾离开纸的一段时间.若把子弹看做质点,则子弹穿过一张薄纸就不需要时间,所以,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不能把子弹看做质点.说明能否把物体看做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选用本题是为了说明一颗小子弹,在前一种情况可看成质点,而在后一种情况就不能看成质点.2.解答“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说明要求学生联系一些常见的运动指认参考系,可加深学生对参考系的理解.这类问题有时也需要仔细、深入地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我们说通信卫星是静止卫星、说静止卫星相对地球静止是模糊的.说静止卫星相对地面(某点)静止是正确的,静止卫星相对地球中心是运动的.3.解答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说明古诗文和现代文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内容与自然科学有关,表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关的.教材选用本诗是为了凸现教材的人文因素.4.解答xA=-0.44 m,xB=0.36 m2 问题与练习1.解答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2.解答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3.解答(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4.解答3 m8 m5 m-8 m-3 m5 m-3 m5 m-8 m-3 m3 问题与练习1.解答(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2)需要时间为=4.2年2.解答(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 ;前2 s平均速度v2=8 m/s;前3 s平均速度v3=7 m/s 前4 s平均速度v4=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2)1 m/s,0说明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平均速度与所选取的一段时间有关,还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3.解答(1)24.9 m/s,(2)36.6 m/s,(3)0说明本题说的是平均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这不是教材说的平均速度,实际是平均速率.应该让学生明确教材说的平均速度是矢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平均速率是标量,日常用语中把平均速率说成平均速度.4 问题与练习1.解答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解答(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0.35 m/s3.解答(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4.解答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5.解答由题意知音叉振动周期为1300s,测量纸上相邻两波峰的距离(或一个完整波形沿纸运动方向的距离)Δx,纸带运动这段距离的时间Δt=1300s,可以认为该处纸与音叉沿纸带方向的相对速度.5 问题与练习1.解答100 km/h=27.8 m/s2.解答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B.列车启动慢慢到达速度50 m/s,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则加速度为0.42 m/s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C、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D.汽车启动加速到达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3.解答A的斜率,加速度.aA=0.63 m/s2,aB=0.083 m/s2,aC=-0.25 m/s2aA、aB与速度方向相同,aC与速度方向相反.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滑块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问题与练习1.解答(1)15,16,18,19,21,23,24;图2-8(2)如图2-8所示;(3)可认为是一条直线.2.解答A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5 m/s;B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9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做初速度为4 m/s,加速度为0.67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6 s时速度为0.图2-93.(1)图2-9,(2)剪下的纸条长度表示0.1 s时间内位移大小,可近似认为速度.v∝Δx,纸条长度可认为表示速度.4.略.2 问题与练习1.解答初速度v0=36 km/h=10 m/s,加速度a=0.2 m/s2,末速度v=54 km/h根据v=v0+at得2.初速度v0=72 km/h=20 m/s,加速度a=-0.1 m/s2,时间t=2 min=120 s根据v=v0+at得v=20 m/s-0.1×120 m/s=8 m/s3.(1)4 s末速度为2 m/s,,7 s末速度为1 m/s,最小.(2)这三个时刻的速度均为正值,速度方向相同.(3)4 s末加速度为零,最小,7 s末加速度为1m/s2、.(4)1 s加速度为正值,7 s末加速度为负值,加速度方向相反.说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比较矢量的大小是按矢量的绝对值判定.图2-104.图2-103 问题与练习1.初速度v0=36 km/h=10 m/s,加速度a=0.2 m/s2,时间t=30 s根据得x=10×30 m+×0.2×302 m=390 m根据v=v0+at得v=10 m/s+0.2×30 m/s=16 m/s2.初速度v0=18 m/s,时间t=3 s,位移x=36 m根据得3.初速度v0=0, 速度v=430 km/h=119 m/s, 时间t=210 s根据v=v0+at列车加速度a=(v-0)/t=119/210 m/s2=0.567 m/s24.初速度v0=10 m/s,末速度v=0, 位移x=1.2 m根据v2-v20=2ax得5.若飞机靠自身发动机起飞,飞机初速度为0,加速度a=5 m/s2,位移x=100 m,末速度vx由v2x=2ax得,所以不行.弹射装置使飞机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50 m/s根据v2-v20=2ax得v20=v2-2ax4 问题与练习1.文具橡皮下落得快.纸片揉成很紧的小纸团后,小纸团下落变快.这是因为空气阻力的作用,纸片受的空气阻力大,小纸团受的空气阻力小.2.根据x=gt2得x= ×10×3.02 m=45 m由于空气阻力,下落加速度小于g,计算结果应小于45 m.3.设井口到水面的距离为x,石块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设石块落到水面的时间为t,则有x=gt2=×10×2.52 m=31 m由于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石块自由下落到水面的时间t<2.5 s,我们估算的x偏大. 4.由频闪照片知小球各个位置的速度为时间t/s速度v/(m·s-1)0.790.041.160.081.560.121.99画出v-t图象,如图2-11所示.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问题与练习图4-101.(1)不能炸中目标.如图4-10所示,因为,炸弹被投下后,由于惯性,仍有与飞机相同的水平速度,如果目标是静止的,炸弹就会落到目标的前方.(2)因为,当你跳起时,由于惯性,你仍有与地球相同的速度,所以还回到原处,而不落在原地的西边.2.如果不系安全带,当紧急刹车时,车虽然停下了,但人因惯性而仍然向前运动,会发生危险.系上安全带后,人虽然因惯性向前运动,但受安全带的约束,不致发生危险.3.物体以一定速度向上抛出,在空中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而继续向上运动,不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力的作用.4.如果选择了相对于静止的大树做加速运动的汽车为参考系,人在车上观察大树,大树做远离汽车的加速运动.大树的运动状态改变不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而是因为惯性定律在选择的参考系中不成立.2 问题与练习1.答:没有矛盾.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中的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我们用力提一个放在地面上的很重的物体时,物体受到的力共有三个:手对物体向上的作用力F1,竖直向下的重力G,以及向上的支持力F2.如果F1F阻.而FAB与FB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二定律:AB-F阻=maFAB=ma+F阻=4.0×103×0.3 N+2.0×103 N=3.2×103 N由牛顿第三定律:FAB与FB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AB=FBA=3.2×103 N5.小强没有注意到,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的,它们不可能是相互平衡的力.5 问题与练习图4-141.如图4-14所示,用作图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F=87 Nv=at=43.5×3 m/s=131 m/sx=at2= ×43.5×32 m=196 m2.电车的加速度为:电车所受阻力为:F=ma=-6.0×103 N,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人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为:滑至底端时的速度为:4.卡车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根据运动学公式:所以:该车超速.6 问题与练习图4-151.取足球作为研究对象,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1和G的合力F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图4-15中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得:2.物体在五个力作用下保持平衡,它们的合力为零.其中任意四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五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依题意,除F1以外的四个力的合力与力F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撤去F1,其余四个力不变,它们的合力大小等于F1,方向与F1相反.3.答:当饮料瓶自由下落时,小孔没有水喷出.因为,瓶和水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瓶中各处的水(包括水孔处的水)的压强都是大气压强,故水不能从瓶中流出.图4-164.(1)如图4-16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F=ma+mg=7mg=70 N 绳子受到的拉力大约为70 N.(2)如图4-16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 F=ma-mg=5mg=50 N 绳子受到的拉力大约为50 N.图4-175.当坐舱离地面50 m的位置时,升降机在做自由落体运动(图4-17),人和人手中的铅球均完全失重,所以,球对手无作用力,人没有受到压力的感觉.坐舱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方向竖直向上所以,人手对铅球的作用力为F:F-mg=ma F=ma+mg=2.7mg=135 N。
2019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时间 位移测试题

2时间位移测试题1.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间隔表示时间较长B.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间隔C.火车站大屏幕上显示的列车时刻表是时刻D.1分钟只能分成60个时刻2.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3 s内表示这段时间间隔是3 s B.前3 s内表示这段时间间隔是1 sC.3 s内表示这段时间间隔是1 s D.3 s末指的是时刻3.(2020·定远育才学校月考)如图1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B.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C.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D.t n-1~t 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 s内4.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其位移是相同的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5.如图2所示,某物体第一次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第二次沿直线由A经B到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图2A.两次物体的位移均等于4R,方向均向东B.第一次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第二次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均向东C.两次物体的路程均等于4R,方向均向东D.第一次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第二次物体的路程等于4R6.下列关于位移(矢量)和温度(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温度的方向D.温度计读数t1=3 ℃,t2=-5 ℃,则t1高于t27.在某次铅球比赛中,某运动员以18.62 m的成绩获得金牌.这里记录的成绩是指()A.比赛中铅球发生的位移大小B.比赛中铅球经过的路程C.既是铅球发生的位移大小,又是铅球经过的路程D.既不是铅球发生的位移大小,也不是铅球经过的路程8.若规定向东方向为位移的正方向,今有一个皮球停在水平面上某处,轻轻踢它一脚,使它向东做直线运动,经5 m时与墙相碰后又向西做直线运动,经7 m后停下.上述过程中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A.12 m,2 m B.12 m,-2 mC.-2 m,2 m D.2 m,2 m9.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向下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A.2 m,-2 m,-1 m B.-2 m,2 m,1 mC.4 m,0 m,1 m D.-4 m,0 m,-1 m10.(多选)如图3所示是一辆电动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AB段表示电动车静止B.BC段发生的位移大于CD段发生的位移C.t=3 s时电动车离出发点最远D.t=5 s时电动车回到出发点11.(多选)如图4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0B.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C .甲、乙两物体同向运动D .甲、乙两物体在t 2时刻相遇12.(2019·朔州市应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如图5所示,某人沿着倾角为45°的楼梯从一楼A 位置走到了二楼B 位置,如果楼梯间的宽度为L ,则人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图5A .2L ,5LB .2L ,(1+22)L C.5L,2LD.5L ,(1+22)L 答案 D13.如图6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圆弧由A 运动到C ,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图6A.5π2R ,方向由A 指向C ;10R B.5π2R ,方向由A 指向C ;5π2R C.10R ,方向由A 指向C ;5π2RD.10R ,方向由C 指向A ;5π2R14.如图7所示,一辆汽车在一条平直的马路上行驶,t =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左侧20 m 处;过了2 s ,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 s ,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 m 处.如果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 轴),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 轴的正方向.图7(1)试将汽车在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坐标填入下表:观测时刻t=0过2 s再过3 s位置坐标x1=x2=x3=(2)说出前2 s内、后3 s内汽车的位移分别为多少?这5 s内汽车的位移又是多少?15.如图8所示是“龟兔赛跑”的位移—时间图像,看图回答:图8(1)哪一条图线表示获胜者乌龟的运动?哪一条图线表示兔子的运动?(2)兔子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睡觉?(3)乌龟何时悄悄地爬过兔子身旁?(4)兔子睡了多长时间?(5)兔子醒来时乌龟在什么地方?(6)谁先到达终点?答案1.C 2.D 3. A 4.BC 5.AD 6.D 7.D 8.B 9.B 10.AC11.ABD 12. D 13.C14.答案(1)-20 m030 m(2)20 m,方向为x轴正方向30 m,方向为x轴正方向50 m,方向为x轴正方向解析(1)把马路抽象为坐标轴,因为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所以,在坐标轴上原点左侧的点的坐标为负值,原点右侧的点的坐标为正值,所以可得:x1=-20 m,x2=0,x3=30 m.(2)前2 s内汽车的位移Δx1=x2-x1=0-(-20 m)=20 m后3 s内汽车的位移Δx2=x3-x2=30 m-0=30 m这5 s内汽车的位移Δx=x3-x1=30 m-(-20 m)=50 m上述位移Δx1、Δx2和Δx都是矢量,大小分别为20 m、30 m和50 m,方向都向右,即方向均为x轴正方向.15.解析(1)由题意可知,图线OBCE表示乌龟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图线OABDF表示兔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2)兔子在t1时刻开始睡觉,位置在距出发点距离为x1处.(3)在t2时刻乌龟悄悄地爬过兔子身旁.(4)兔子从t1时刻开始睡觉,到t3时刻醒来,故兔子睡觉的时间为t3-t1.(5)当兔子醒来时乌龟在距出发点距离为x2的地方.(6)乌龟先到达终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习题.doc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质点B.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B 、在高台跳水的运动员C、马拉松长跑的运动员 D 、表演艺术体操的运动员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4、对于同一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参考系观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速度大小可能不同B. 运动方向可能不同B.某人用15 s 跑完100 m13 h 35 min 从天津西站发车位移:位移:大小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
注意:1.只有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 不管物体的运动轨迹如何D.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2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率、平均速率( =路程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 无方向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 v a t 决定方向(2)v —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 —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3知识改变命运B .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D .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大)D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1、2、3、4 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1 米、 2 米、 3C .第 3 秒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B8、有一质点从 t =0 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 . t 1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t 2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t 2s 时,质点回到原点D . t 4s 时,质点回到原点d =3.0km 处进行一次爆v = km/s 。
新人教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一二节练习题

第一章第1、2节对应训练2011—8—301.关于质点的概念,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细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B.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C。
在研究某一问题是,一个物体可以视为质点,那么在研究另一个问题时,该物体也一定可视为质点.D.一个物体可否视为质点,要看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2.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的自转效应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D.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E.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分析F.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G.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H.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I.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J.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K.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L.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3.地面观察者看雨滴竖直下落时,坐在匀速前进的车厢中的乘客看雨滴是()A.向前运动B.向后运动C.倾斜落向前下方D.倾斜落向后下方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两句诗描述的运动参考系分别是( ) A.竹排,流水 B.流水,青山 C.青山,河岸 D.河岸,竹排5.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向西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
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A。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速度比乙车速度小.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
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但甲车速度比乙车速度大。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一定是体积极小的物体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问题,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被视为质点7.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tx 图像如图所示,那么该质点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 )A.1mB.2mC.3mD.5m8.某人坐在甲船中,他看到乙船在运动,那么相对河岸两船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A.甲船不动,乙船在运动B.甲船运动,乙船不动C.甲、乙两船都在运动D.甲、乙两船运动方向一样,且运动快慢相同9.下列说法中,关于时间的是(),关于时刻的是()A.学校上午8点开始上第一节课,到8点45分下课B.小学每节课只有40分钟C.我走不动了,休息一下吧D.邢慧娜获得雅典奥运会女子10000m冠军,成绩是30分24秒36E.火车在早上6点10分从上海出发F.列车共运行了12小时G.列车在9点45分到达中途的南京站H.列车在南京停了10分钟10.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和路程在大小上总相等,只是位移有方向,是矢量,路程无方向,是标量B.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C.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D.位移和路程是一回事11。
必修一物理第一章练习(含答案)

必修⼀物理第⼀章练习(含答案) 考试是检测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段和⽅法,考前需要做好各⽅⾯的知识储备。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必修⼀物理第⼀章练习习题,请认真学习! ⾼⼀物理第⼀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太阳从东边升起,⻄边落下,是地球上的⾃然景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地区上空⻜⾏的⻜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边升起的微妙现象/但条件是 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机正在由东向⻄⻜⾏,⻜机的速度必须较⼤ 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机正在由⻄向东⻜⾏,⻜机的速度必须较⼤ 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机正在由东向⻄⻜⾏,⻜机的速度必须较⼤ 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机正在由⻄向东⻜⾏,⻜机的速度不能太⼤ C,⻜机的速度必须较⼤就相当于赶上地球⾃转的速度了(因为纬度⾼),傍晚的太阳在⻄边,你向⻄⻜,太阳就相对于你是向后的了,再由于你⾯对⻄⾯,也就是从⻄⽅升起了. 2.河⽔以恒定速率向下游流淌,某时候从⼀逆⽔⽽⾏的游艇上掉下⼀只救⽣圈,经过10min后船公才发现失落了救⽣圈,⻢上调转船头追赶,设调转船头所⽤时间不计,船对⽔的速率始终不变,求从调转船头追赶到追上救⽣圈⽤时多少 10min,以⽔为参考系来⽤多⻓时间,去也⽤多⻓时间 3.为了测定⽓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厘⽶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作⽤下先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个光电⻔的时间为0.3秒,通过第⼆个光电⻔的时间是0.1秒.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个光电⻔到开始遮住第⼆个光电⻔的时间为3秒,试估算. (1)滑块的加速度有多⼤? (2)两个光电⻔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1、通过第⼀个光电⻔的速度V1为0.030/0.3=0.1m/s 通过第⼀个光电⻔的速度V2为0.030/0.1=0.3m/s 滑块的加速度为(0.3-0.1)/3=0.06667m/s^2 光电⻔间距离s=1/2*(v1+v2)*t=0.5* (0.1+0.3)*3=0.6m 4.甲、⼄两名跳伞运动员,从静⽌在空中的直升机上先后跳下,在打开伞前的⼀段时间内,后跳的运动员⼄看到甲的运动情况是 ( ) A.向下匀速运动 B.静⽌不动 C.向下匀加速运动 D.向下变加速运动 解析:甲跳下的速度v甲=gt,经Δt⼄跳下,则v⼄=g(t-Δt),v甲⼄=v甲-v⼄=gΔt,即甲相对⼄匀速下落.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5.某赛⻋⼿在⼀次野外训练中,先利⽤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的地⽤了5分钟,赛⻋上的⾥程表指⽰的⾥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内速度计指⽰的⽰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A.在整个过程中赛⻋⼿的平均速度是108 km/h B.在整个过程中赛⻋⼿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C.在整个过程中赛⻋⼿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 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度是150 km/h 解析:整个过程中赛⻋⼿的平均速度为v=xt=95/60 km/h=108 km/h.A正确,B错误;⽽平均速率v=lt=155/60 km/h=180 km/h,C错误;⻋内速度计指⽰的速度为汽⻋通过某位置的瞬时速度,D正确. 6.关于物体的运动,下⾯说法可能的是( ) A.加速度在减⼩,速度在增⼤B.加速度⽅向始终改变⽽速度不变 C.加速度和速度⼤⼩都在变化,加速度最⼤时速度最⼩,速度最⼤时加速度最⼩ D.加速度⽅向不变⽽速度⽅向变化 解析:对于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减⼩时,速度在增⼤,只不过增⼤变慢,A可能;加速度⽅向发⽣改变,即加速度存在,有加速度存在速度就在改变,B不可能;加速度仅仅反映速度改变的快慢,若加速度⽅向与速度⽅向相反,加速度最⼤时,速度减⼩得最快,当然速度可能最⼩,若加速度⽅向与速度⽅向相同,当加速度最⼩时,速度增⼤得最慢,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可能取最⼤值,C可能;物体做平抛运动,加速度⽅向不变速度⽅向时刻变化.D可能. 答案:ACD 7.⼀辆汽⻋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1⾏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 km/h⾏驶完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 km/h,那么汽⻋在前2/3路程上速度的⼤⼩是( ) A.25 km/h B.34 km/h C.35 km/h D.38 km/h 解析:设全程的路程为x,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汽⻋⾏驶全程和后1/3的路程所⽤时间分别为t=xv,t2=x2v2=13xv2 则⾏驶前2/3路程所⽤时间为t1=t-t2=xv-13xv2=x28-13x20=2x105 ,所以v1=x1t1=23x2x105=35 km/h,选项C正确. 答案:C 8.⼀质点沿直线Ox⽅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3+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 (m/s).则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和t=0 s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A.8 m/s、24 m/s B.24 m/s、8 m/s C.12 m/s、24 m/s D.24 m/s 、12 m/s 解析:由瞬时速度公式可得t=2 s时的速度为:v=6t2 m/s=6×22 m/s=24 m/s;由x与t的关系得出各时刻对应的位移,再利⽤平均速度公式可得t=0 s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为:v=ΔxΔt=x2-x0t2-t0=19-32 m/s=8 m/s.应选B. 答案:B 9.汽⻋从甲地由静⽌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地,经过⼄地时的速度为60 km/h;接着⼜从⼄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20 km/h,求汽⻋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 解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2l,汽⻋通过甲、⼄两地的时间为t1,通过⼄、丙两地的时间为t2. 甲到⼄是匀加速运动,由x=v0+v2·t得t1=l v甲+v⼄ /2=2lv⼄. 从⼄到丙也是匀加速运动,由x=v0+v2·t得t2=l v⼄+v丙 /2=2lv⼄+v丙所以v甲丙=2lt1+t2=v⼄ v⼄+v丙 2v⼄+v丙=45 km/h. 答案:45 km/h 10.⼀辆汽⻋从静⽌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的速度:时刻/s 1.0 2.0 3.0 5.0 7.0 9.5 10.5 速度/m·s-1 3 6 9 12 12 9 3 (1)汽⻋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否为12 m/s?汽⻋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和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否相等? (2)汽⻋从开出到停⽌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3)汽⻋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解析:(1)加速运动从0增到12 m/s;减速运动从12 m/s到0,变化量的⼤⼩⼀样,但所需时间不⼀样. (2)汽⻋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2=vt-v0t=3-91 m/s2=-6 m/s2. 设汽⻋经t′秒停⽌,t′=vt′-v0′a2=0-3-6 s=0.5 s. 总共经历的时间为10.5 s+0.5 s=11 s. (3)汽⻋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1=v2-v1t2-t1=6-32-1 m/s2=3 m/s2, 汽⻋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1=Δva1=12-03 s=4 s, 匀减速的时间t2=Δva2=0-12-6 s=2 s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3=(t-t1-t2)=(11-4-2)s=5 s 则汽⻋总共运动的路程s=v2 t1+vt2+v2t3=(122×4+12×5+122×2) m=96 m. 答案:(1)是不相等 (2)11 s (3)96 m。
(人教版最新)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02-答案

13.【答案】(1)16 km/h
(2) 20 km/h
【解析】(1)汽车在前、后两过程的位移大小分别是
s1
60
1 3
km
20
km,s2
60
2 3
km
40
km
汽车在后 2 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3
v2
s2 t2
40 2.5
km/h
16 km/h 。
时间为: t1 3小时28分≈3.467 h
所以有: v x1 362 km/h≈104.4 km/h 。 t1 3.467
(2)由题表可得,由郑州到岳阳的过程中, 路程为: x2 =1441 km 690 km 751 km
时间为: t2 7小时37分≈7.617 h ,
所以平均速率为: v x2 751 km/h≈98.6 km/h 。 t2 7.617
第一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B
【解析】虽然1秒很短,但指的是时间长度,是时间间隔,故A错误;运动员跑完 800 m 比赛,轨迹是曲线,
故 800 m 指的是路程大小,故B正确;如将花样滑冰运动员看作质点,就无法欣赏其动作,故C错误;参考
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并不是只有地面上的静止物体才可以作为参考系,故D错误。
四种情况,对应的 v t 图如图所示。也就是说,这四种运动都是有可能的。
高中物理 必修第一册 1 / 4
A
B
C
D
8.【答案】ABD
【解析】由图线可知,前 5 s 物体一直向正方向运动,5~6 s 向负方向加速运动,6~8 s 向负方向减速运动,
故选项A正确,C错误;0~2 s 内加速度 a v 1.5 m/s2 ,B正确;0~2 s 内 v>0 ,a>0 ;5~6 s 内 v<0 , t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只有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y
B A
O
x
物体从A运动到B,不管沿着什么轨
迹,它的位移都是一样的。这个位移
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的(箭头)线段
AB表示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C)
是怎么死の?”罔家壹位长老,低沉の声音味道.“罔敏师姐,是被道壹学院壹个叫钱镇の学员杀死の.呐件事,与俺也有壹些关系.钱镇有壹个弟弟叫钱波,呐个钱波在道壹学院外院胡作非为,横行霸道.看俺是刚加入道壹学院の新人,便想讹诈俺の学院积分.俺拒绝给他积分,他动手要杀俺, 不过他实历不如俺,最终被俺所杀.”“钱波の哥哥钱镇,由于弟弟身死震怒,他想找俺报仇,可当事俺正好不在道壹学院内.所以,他就拿罔敏师姐泄愤.”鞠言尽量简单の言语,将整个事件讲述了壹遍.对呐些罔家人,鞠言还是希望能将实情告诉他们,不想欺瞒他们.至于他们会不会因此对 自身怀恨在心,鞠言也顾不了那么多.“呐么说来,罔敏の死,是由于你而起?”那长老看向鞠言の目光,变得凌厉起来.“对,确实与俺有关系.”鞠言点点头,“俺知道呐件事后,也将那钱镇杀了,算是给罔敏师姐报仇.”“哼!人都死了,报仇又有哪个用?”那名长老愤怒の低吼道.“三长 老!”罔壹兵看了壹眼那名冲着鞠言怒吼の长老,“罔敏已经死了,人死不能复生,鞠言小友远来是客,他将罔敏の遗体送回来,还为罔敏报仇.说起来,俺们还得感谢鞠言小友才是.”罔壹兵,倒是很讲理の人.那三罔明又冷哼了壹声,不过倒也没再说话.明事理の人,就算很愤怒,但也知道, 如果鞠言说の是真话,那罔敏の死,确实不能怪鞠言.“罔族长,对于呐件事俺很抱歉.只是,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俺也后悔当事自身没有在道壹学院.”鞠言诚恳の说,“俺知道现在俺说再多,也无法弥补哪个.”“鞠言小友,罔敏不是你杀の.俺们罔家,不能怪你.”罔壹兵摆摆手.“来人!” 旋即,他对外面叫喝了壹声.壹名护卫,快速走了进来.“带鞠言小友去休息.”罔壹兵对护卫道.“鞠言小友,俺和家族长老,要安排罔敏の后事,所以暂事就不能陪着你了.怠慢之处,还请见谅.”罔壹兵又对鞠言道.“无妨の.”鞠言摇头说道.“嗯!如果你想离开浩风城回蓝曲郡城,也随事 都能够走の.你离开之前,请和俺说壹声,你万里迢迢将罔敏遗体送回来,俺罔家应该给你壹些酬劳.”罔壹兵转念又道.“等罔敏师姐の后事料理了,俺再离开吧.”鞠言想了壹下说.对罔壹兵说の酬劳,鞠言自然不会要の.不过在呐种气氛中,鞠言也不太方便对酬劳问题争辩哪个.接下来,鞠 言就跟着护卫,到罔家宅院内の客房,暂住了下来.那护卫离开后,客房内就只剩下鞠言壹个人,周围也是安静の很.鞠言无奈の叹息壹声,摇了摇头.半个多事辰后,壹道人影从外面走了进来.呐进来の人,是壹名看上去拾四伍岁の少女,身着浅绿色长裙.“你是俺姐姐の朋友鞠言吗?”少女看 到鞠言,就立刻问道,目中噙着泪珠,柳眉微蹙.“俺是鞠言.”鞠言壹听对方の话,就猜到,呐名少女,应该是罔敏の妹妹.而且从相貌上看,面前の少女,确实与罔敏很相似.第肆壹壹章呐么多丹药?“杀俺姐姐の那个人,被你杀了吗?”少女目中の泪珠,终于滑落下来.呐少女叫罔玉,是罔敏の 亲妹妹.罔敏比罔玉大拾多岁,在罔敏加入道壹学院之前,罔玉就是罔敏照顾着成长の.姐妹の感情,非常琛厚.所以当罔玉得知自身の姐姐身死后,便迫不及待の来见鞠言.此事她心中の痛苦,或许也只有她自身知道.见罔玉呐种申态,鞠言心中也有些酸涩.“那个人,已经被俺杀了!”鞠言 叠叠の点了点头.“谢谢你为俺姐姐报仇.”罔玉抬起头,雾蒙蒙の眼睛望着鞠言.“俺先走了!”“等你离开罔家の事候,告诉俺,俺送送你吧.”罔玉说着就要离开.“等壹下!”鞠言拦住罔玉.“俺呐里有壹些东西,你以后可能用得着.”鞠言从须弥戒指内,拿出壹小堆资源,其中还有伍 瓶圣灵药剂.当初在西墎城の事候,鞠言和鞠晨月壹共炼制了两百瓶圣灵药剂,并没有用光,还剩余壹些.紫熏花,也剩有几拾株.除了圣灵药剂之外,鞠言拿出の资源,还有多种丹药.归元丹、凝气丹、回春丹等等,就连非常珍贵の灵婴丹,都拿出了几颗.鞠言总觉得对罔敏有些亏欠,毕竟若不 是由于自身,罔敏就不会死.相比壹条性命来说,呐些资源虽然珍贵,但鞠言觉得还是不能与罔敏の性命相比.将呐些资源送给罔玉,也算是壹种弥补吧.他没有办法让罔敏复活,那就送壹些资源给罔敏の妹妹.“呐……”罔玉看到鞠言递送过来の资源,微微の有些愣申.她虽然年纪不大,没见 过哪个世面,但她也知道丹药の珍贵.那伍瓶圣灵药剂她不知道是哪个,可是那些丹药,绝对是无比の珍贵.就是罔家宝库之中,储存の丹药恐怕都没有呐么多.“俺不能要の!你帮俺姐姐报仇,是俺罔家の恩人,俺怎么还能要你の东西?”罔玉坚��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第一章:1.2 时间和位移 试题(含答案)

1.2时间和位移练习题1)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的大小也一定相同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能相同C.一个物体在某一运动中,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D.若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2)如图甲,一根细长的弹簧系着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手握小球把弹簧拉长,放手后小球便左右来回运动,B为小球向右到达的最远位置,小球向右经过中间位置O时开始计时,其经过各点的时刻如图乙所示。
若测得OA=OC=7cm,AB=3cm,则自0时刻开始:( AB CD )A.0.2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7cm,方向向右,经过的路程是7cmB.0.6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7cm,方向向右,经过的路程是13cmC.0.8s 内小球发生的位移是0,经过的路程是20cmD.1.0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7cm,方向向左,经过的路程是27cm3)关于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B.路程就是质点运动时实际轨迹的长度,是标量C.任何质点只要做直线运动,其位移的大小就和路程相等D.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因而位移不可能和路程相等4)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就是路程B.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C.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D.位移是矢量,有大小而无方向,路程是标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5)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B.路程是标量,也是位移的大小C.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D.位移的数值一定不会比路程大6)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和路程的大小总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B.位移描述的是直线运动,路程描述的是曲线运动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径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7)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变的C.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8)关于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线代表质点运动的轨迹 B.图线的长度代表质点的路程C .图象是一条直线,其长度表示质点的位移大小,每一点代表质点的位置D .利用s -t 图象可知质点任意时间内的位移,发生任意位移所用的时间9)如图所示,是A 、B 两质点沿同一条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由图可知()A .质点A 前2s 内的位移是1mB .质点B 第1s 内的位移是2mC .质点A 、B 在8s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D .质点A 、B 在4s 末相遇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作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A .甲、乙两质点在1s 末时相遇B .甲、乙两质点在1s 末时的速度大小相等C .甲、乙两质点在第1s 内反方向运动D .在第1s 内甲质点的速率比乙质点的速率要大11) 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半圆弧由A 点经B 点到达C 点,如图1-10所示,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 2 (R + r ) , π(R + r )B. 2 (R + r ) 向东,2πR 向东C. 2π(R + r ) 向东,2π(R + r )D. 2 (R + r ) 向东,π(R + r )12)一个皮球从5m 高的地方落下,若碰到地面后又反弹起1m 高,则皮球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皮球的位移又是如何?若皮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最终状态下皮球的位移又是多少?13) 一质点在x 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 t /s0 1 2 3 4 5 x /m 0 5 -4 -1 -7 1 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1)几秒内位移最大?(2)几秒内路程最大? .西 东 A B C r R 图1-10 5m1m图1-11位移14) 某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他在一个半径为R 的圆形跑道上跑步,从O 点沿圆形跑道逆时针方向跑了434圈到达A点,过的位移和路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

第一章分层作业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北京丰台高一期中)如图所示,图中汽车的初速度是v1,经过一段时间后速度变为v2,用Δv表示Δt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甲和图乙中v2>v1,两图都可以正确表示汽车做加速运动B.图丙和图丁中v2<v1,两图都可以正确表示汽车做减速运动C.加速度方向应与Δv方向始终相同,图丁可以正确表示汽车做减速运动D.加速度方向应与v2方向始终相同,所以图丁不正确2.(湖北高一月考)以下是几种交通工具在某段时间中的运动记录。
根据表中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飞机飞行200 10 200A.自行车下坡过程速度变化率最大B.飞机飞行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也最大C.火车出站过程速度变化量最大,加速度也最大D.火车出站时的初速度为零,此时的加速度也为零3.(广东深圳高一期中)将拍摄好的视频进行倒放,电影中也常有类似的镜头,例如通过倒放演员从高处跳下的场景能模仿出他们轻松跳上高处的镜头。
在视频倒放过程中,关于速度大小和加速度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处比高处速度快,加速度向下B.高处比低处速度快,加速度向上C.低处比高处速度快,加速度向上D.高处比低处速度快,加速度向下4.(重庆巴蜀中学高一月考)在物理学中,加速度变化的快慢被定义为“jerk”,我国力学界已采用“加加速度”这一中文译名,用j表示。
当某个质点做直线运动时,下面关于该质点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加加速度”的单位是m/s2B.若该质点的j增大,则表明质点的加速度a增大C.如果j与a方向相同,则该质点的加速度a增大D.该质点j的方向可以与Δa的方向一致,也可以与Δa的方向相反5.(湖北武昌高一月考)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 s内,物体速度变化越来越快B.0~2 s内,物体加速度为6 m/s2C.6~7 s内,物体向西做加速运动D.10~12 s内,物体向东做加速运动6.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用脚踢球使球获得30 m/s的速度,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 s,球又在空中飞行1 s(假设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后被守门员挡住,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2 s,且球被挡出后以大小为10 m/s 的速度沿原路弹回,求:(1)球被踢出过程中的加速度;(2)球被守门员挡出过程中的加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描述
第二课时时间和位移
水平测试
1.(双选)关于时刻和时间(时间间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刻表示时间短,时间表示时间长
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
D.1 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答案:BC
2.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其路程
解析:物体从某位置出发,经一段时间又返回到该位置,此过程位移为零,但它运动了,A项错.物体的运动路程为零,说明它未动,反之物体若静止不动,它的运动路程一定为零,B项对.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C项错.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D项错.答案:B
3.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
B.1 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C.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间
D.“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
解析: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的是起床、就餐、上下课的时刻,A项错.1 min能分成无数多个时刻,B项错.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刻,C项错.“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D项对.
答案:D
4.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下列叙述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火车在早晨6点10分从上海站出发
B.火车共运行了12小时
C.火车在9点45分到达中途的南京站
D.火车在19点55分到达北京
解析:时刻对应位置,时间间隔对应过程,出站、进站对应的是时刻,途中历经的是时间间隔,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答案:B
5.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核心部分是使电子加速的环形室.若一电子在环形室里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转了3圈又回到原位置,则电子在此运动过程中位移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为()
A.2πR,2πR B.2R,2R
C.2R,6πR D.2πR,2R
解析:路程是物体实际走过的轨迹长度,3圈为6πR;位移的大小等于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有向线段长度的最大值为环形室的直径长度,即位移的最大值为2R.
答案:C
6.从5 m高的楼上以某一速度竖直向下抛出的篮球,在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竖直弹起,上升到高2 m处被树杈卡住.在这段过程中()
A.篮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
B.篮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 m
C.篮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
D.篮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 m
解析:位移为篮球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而路程为篮球运动轨迹的长度,故A项正确.
答案:A
素能提高
7.如右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
动到B,下列关于它们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Ⅰ较大
B.沿Ⅱ较大
C.沿Ⅲ较大
D.一样大
答案:D
8.一操场跑道全长400 m,如图所示,其中CD和F A为100 m长的直道,弯道ABC和DEF均为半圆形,长度各为100 m,一运动员从A点开始起跑,沿弯道ABC和直线CD跑到D点,求该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的路
程和位移的大小.(计算时位移大小保留两位小数)
解析:运动员从A经B、C至D的路程为:
s=sABC+sCD=100 m+100 m=200 m.
运动员从A经BC至D的位移大小xAD=s2AC+s2CD.
设半圆的直径为D,即sAC=D.
则12D ·π=100 m. 故xAD =⎝ ⎛⎭⎪⎫200π2+1002 m =118.56 m. 答案: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