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1、海国图志创作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战事的失利,魏源悲愤填膺,爱国心切,于1841年3月,愤然弃笔从戎,投入两江总督、抵抗派将领裕谦幕府,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

于1842年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

作者为什么要编撰此书呢?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中,讲得非常清楚:“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这就是说,写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夷情”,帮助人们习其“长技”,以抵御外侮,振奋国威。

这给那些妄自尊大,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盲目排外的顽固派,击一猛掌。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对付外国侵略者,不能“舍其长,甘其害”,而必须“塞其害,师其长”,只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意义:《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海国图志》在《海国图志》中,魏源还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他认为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废除了世袭制和终身制,打破了封建的家天下的局面,议员和总统皆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

这在当时是很有胆识的。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对以后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海国图志》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学术和政治也产生过不小影响。

《海国图志》问世以后,在中国知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书中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实倡日后洋务运动之先声。

书中对英、美议会、民主制度的介绍与赞颂,对日后维新思想的产生,不无启发意义。

近代史名词解释

近代史名词解释

(1)新文化运动: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

(2)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

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

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3)东北易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东北实行易帜;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活动,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

(4)重庆谈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约定》)。

(5)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6)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的—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

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近代史名词解释

近代史名词解释

1.鸦片战争: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英国将大量的鸦片输入到中国,遭到中国人民的抵制。

英国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南京条约》:1840年,中国因鸦片战争失败与英国签订。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又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 《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后果,就是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其主要内容是: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等。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最苛刻的卖国条约。

它不但规定中国割地、赔款、增开商埠,还使中国为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敞开大门。

从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 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河南、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反清组织。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并改称“义和团”,掀起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力量。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1.鸦片战争:事件:“闭关锁国”后的中国落后于世界大潮。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1839年六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并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1. 政治上,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 经济上,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3. 思想文化上,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2.《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1842年由于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而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共13款,主要涉及五口通商、割地赔款、灌水自主权等内容。

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3. 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马关条约》:是1895年由于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而与日本签订的刻毒的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1. 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2.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3.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4.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等。

影响:1.中国主权沦丧,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2.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民发展3.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对江浙两省财富的掠夺。

4.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并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运动过程:扶清灭洋、转入直隶、列强介入、对外宣战、八国联军侵华、东南互保、余部抵抗。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1、虎门销烟:在当地群众和开明官绅的协助下,林则徐采取严厉果断措施,迫使英商陆续交出鸦片2万多箱,共计237万多斤。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2、《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又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北京条约》:《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给俄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4、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

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

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5、辛酉政变:1861年11月慈禧勾结奕訢,在外国公使支持下发动政变,处死载垣、端华、肃顺,史称祺祥政变(又称辛酉政变)。

中国近代史 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 名词解释

第一章1、《辛丑条约》是1901 年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

因为1901 年正好是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

该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后果,就是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其主要内容是: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等。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最苛刻的卖国条约。

它不但规定中国割地、赔款、增开商埠,还使中国为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敞开大门。

从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三元里人民抗战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所到之处无恶不作。

1841年5月29日,一股英军闯到广州北郊三元里一带抢掠,被村民打死数人。

为了对付敌人报复,三元里群众在村北古庙集合,相约以三星旗为指挥令旗,联络附近103乡群众共同对敌。

5月31日,又有400多乡的群众前来支援。

义律也被群众包围,向广州政府求援,奕山派人前往解围。

起领导作用的部分士绅听劝,迫令群众解散,侵略军才得以撤退。

三元里斗争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嚣张气焰,也暴露出清政府的腐败卖国丑恶面目。

第二章1.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后洪秀全颁布了一个以土地和财产分配制度为核心,扩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它是太平天国建设新世界的蓝图,是农民向封建统治全面宣战的总纲领是革命的农民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结晶。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帝国主义:指欧洲列强国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通过殖民、扩张和控制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追求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的行为。

帝国主义导致了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战争。

2. 民族主义:指追求民族独立、民族利益和民族统一的思想和运动。

在近代史上,民族主义兴起于被殖民地或被压迫民族之间,推动了很多国家的独立运动和解放战争。

3. 现代化:指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的现代化转变和发展。

现代化通常涉及工业化、城市化、教育普及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变革。

近代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冲突,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4. 社会主义:是一种追求社会公平、经济公正和消除阶级分化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化、经济计划和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20世纪初,社会主义在俄国革命中得到实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5. 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人所有制、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思想体系。

资本主义鼓励个人创业和追求经济利益,强调市场的自由和自主决策。

资本主义在近代世界中,成为了主要的经济模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6. 世界大战: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这两次称霸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战争。

这两次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并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冷战:指1945年至1991年间,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对抗。

这种对抗导致了世界的两极化和核军备竞赛,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许多地区冲突和局势紧张。

8. 共产主义:是一种追求消除阶级和实现共产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

共产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国家所有制,主张人们分享和平等分配社会资源。

共产主义在20世纪一度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势力。

9. 轴心国与同盟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包括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日本帝国等,他们在战争中结成联盟。

近代史名词解释

近代史名词解释

1.虎门销烟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持查禁和销毁的鸦片的著名事件。

鸦片输入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危机,道光皇帝采取了禁烟派的主张,并于1838年12月31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于3月16日晓谕外国烟贩,限期呈缴所有鸦片。

在禁烟压力下,英国烟贩被迫缴出鸦片2万余箱,美国烟贩也缴出1500箱,共计237万余斤。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子1839年6月3日志25日,将所有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大胜利。

2.《穿鼻草约》鸦片战争终不过,英国代表义律私拟的一份议和草约。

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道光皇帝由主战转向主和,于1840年11月派2钦差大臣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

英国对华全权代表义律拟就此草约,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恢复广州等地的通商,归还定海等。

义律与1841年1月单方面公布了这项草约。

但事实上双方未正式签约。

事后,中英政府都不承认这项草约。

3.《广州合约》鸦片战争中清将奕山与英国代表义律在广州订立的停战协议。

鸦片战争开始后,清政府虽然宣战,但并无真正抗战的决心。

道光皇帝派往广州主持军事的奕山、杨芳等官僚昏庸无能,在对英作战中一触即溃。

1841年5月27日,奕山与义律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合约》,规定清军六天内撤离广州60英里以外的地方;一周内缴纳600万元“赎城费”;赔偿英国商馆损失30万元。

4.《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有:(1)中国将香港一岛割让给英国;(2)开放广州、福建、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为通商口岸;(3)赔偿英国鸦片烟价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军费1200万元,共计2100万元(不包括广州“赎城费”600万元),分四年付清。

《南京条约》条约使中国的独立主权受到严重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司法、关税等主权开始丧。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时间:1915年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阵地:北大
内容:前期:(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和迷信;
(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后期: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评价: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民主与科学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热科学的发展
6、衙前农民运动
1921年9月在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通过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开展反抗地主压迫的斗争。是我党领导的我国最早的农民革命运动。并领导农民进行了减租斗争,运动发展到萧山、绍兴等县八十余村。同年12月被镇压。
7、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党“一大”,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一面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使国民党加强了纪律,完善了领导体制,发展壮大了力量;使国民党开始认识到工农群众的作用,支持和领导工农运动,密切了与工农的联系,为国民党提供了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
在阶级分析的基础上,毛泽东区分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一切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我们真正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还是要提防。
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打击共产党、篡夺领导权的开始。
16、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因惧怕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而发动的反对共产党的政变。12日凌晨,全副武装的青红帮分子,身着蓝色制服,袖带“工”字臂章,向上海总工会纠察队的驻地发起进攻。大批军队随即以调解“工人内杠”为名,全部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武装,打死打伤3000多人,占领上海总工会,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四一二政变。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近代史名词解释

近代史名词解释

1.一二九运动: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2.第一条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在军事战场上进行的殊死搏斗,是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一条战线。

3.第二条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它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故称第二条战线。

4.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

5.八一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为首的兰花革命起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起义的目的是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并不是要通过南昌起义这样的一种起义方式来夺取国民党的政权,共产党的目的是要建立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国民党同样的政权,必须为长远考虑。

6.土地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革命战争,从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结束。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总结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教训,确定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有关近代史的名词解释

有关近代史的名词解释

有关近代史的名词解释【近代史的名词解释】近代史是指人类历史中的一个时期,该时期从16世纪末期起始,至20世纪末期结束。

这一时期,世界上发生了许多深远的变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解释近代史中一些重要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

一、工业化工业化是近代史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

这一转型始于18世纪的英国,随后迅速传播到欧洲和其他地区。

工业化的关键是使用机械化生产方法替代人力驱动的手工艺制造,以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这一转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秩序,其核心是私人所有权、市场竞争和自由交易。

资本主义经济以追求利润为目标,通过市场供需的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提供了商业和投资机会,促进了经济的整体发展。

在资本主义体系下,市场竞争成为主导力量,企业和个人自由选择生产和消费。

三、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扩展和维持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控制权。

帝国主义在近代史中达到了巅峰,主要由欧洲列强和日本展开。

这些国家通过殖民地扩张、贸易控制和领土占领来寻求自身利益增长。

帝国主义的影响长期存在,导致了殖民地统治、资源掠夺和文化冲突,给被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带来了巨大痛苦。

四、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近代史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强调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优先权。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帝国主义形势密切相关,被压迫的民族开始追求独立和民族自决的权利。

民族主义运动在欧洲、亚洲和非洲各地出现,推动了殖民统治的终结和新国家的兴起。

但是,民族主义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民族冲突和战争。

五、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理念,强调社会公平和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社会主义经济强调国有制、计划经济和社会福利,旨在减少贫穷和不平等。

社会主义政治追求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运动和国家控制的机构。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虎门销烟:在当地群众和开明官绅的协助下,林则徐采取严厉果断措施,迫使英商陆续交出鸦片2万多箱,共计237万多斤。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虎门条约:1843年7月,双方达成海关税则,22日,英方在香港首先公布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0月8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各自代表两国政府在广东虎门签订《虎门条约》。

先前公布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作为《虎门条约》的附件,也正式成立。

中国丧失了下列重要权利:1.关税自主权。

2.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

3.片面最惠国待遇。

4.英舰进泊通商口岸。

《虎门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给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海国图志》:清朝后期魏源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祥备的世界史地巨著.书中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战舰和火器生产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辩证关系.是一部研究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路的维新思想的启蒙书.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第二章拜上帝会:中国清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中国近代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历史时期。

该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变革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1.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的战争,由英国对华贸易赤字和中国限制鸦片贸易而引发。

中国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被列强侵略和控制的时代。

2. 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的一系列改革运动,旨在振兴中国,以应对外侮和内乱。

改革的核心是西化思想的引入和行政、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外国压力,变法失败。

3.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的中国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以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为目标。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4.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一场抗议和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运动最初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青年的抗议,后来发展成全国范围的示威活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的中华民国政府,由国共两党合作组建。

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抗战指挥中心,在温州成立初期为各省军事和行政的具体组织。

6. 五卅运动:发生于1925年的工人示威运动,起因于上海大公馆的工人罢工和抗议活动。

这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崛起和中国共产党的提升起点。

7. 抗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的中日战争,历时八年。

这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战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但坚定的抗战精神最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

8. 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时期,为对抗日本侵略军而创建和管理的地区。

这些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农村改革和政府重建,为中共取得中国内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9. 中共七大:指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次重要会议。

近代史名词解释全

近代史名词解释全

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

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

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作霖虎门销烟:道光1839年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共销毁鸦片2376254斤。

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

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平壤之战:发生于1894年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

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

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

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

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是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海面的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西京丸”、“赤城”两舰被拖行后不久后沉没),死伤官兵600余人。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

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武器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皇帝死后,小皇帝同治继位,慈安和慈禧两个皇太后要参于朝政,顾命(辅佐)大巨肃顺等八大臣不答应,于是两个皇太后就同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逮捕了八大臣,夺得了政权,因皇帝登基后拟定年号为祺祥,故称“祺祥政变”;这年为辛酉年,又称“辛酉政变”;因政变发生在北京,又称为“北京政变”。

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1. 近代史:指的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的历史时期,主要涵盖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殖民地割据、民主革命、世界大战、社会主义建设等重要事件和变革。

2. 工业革命:指18世纪中叶开始于英国的一场以机械化为特征的产业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通过机械制造的进步和工厂系统的建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商品交流速度,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3. 资本主义:一种经济体制,基于私人财产权和市场经济原则,在市场供求和竞争的自由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模式。

资本主义的核心是资本和劳动力的私人所有制,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机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4. 殖民地:指一个国家或王国通过政治、军事、经济等手段占领并统治其他地区的领土或人民的行为。

近代史中,欧洲列强通过殖民主义扩张,占领了大部分亚洲和非洲地区,并以殖民地作为经济来源和势力基地。

5. 民主革命: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运动。

近代史中,法国大革命(1789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等被视为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推动了民主政治和权利保障的发展。

6. 世界大战: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

这两场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毁灭,对国际关系、军事技术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7. 社会主义建设: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社会公平和财富公有化的进程。

20世纪初,俄国的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时代,结果出现了苏联、中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以上是近代史纲要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这些名词反映了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对于理解近代世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近代史名词解释

近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三国干涉还辽: 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

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

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黄祸论:19世纪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

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就是其中的一种。

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

三元里抗英:1841年,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并与英军展开激烈战斗,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海国图志:1843年魏源所编,其主要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以及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等;并在此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其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第二章中体西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最早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颁布。

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了农民平分土地的原则;在农村设立兵农合一的乡官制度;废除封建买卖婚姻。

纲领主张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具有推翻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精神,但带有浓厚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资政新编》: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各方面,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近代史名词解释

近代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

由于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并以中国禁烟运动为理由发动的,所以史称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2.《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1842年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边疆危机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企图瓜分中国。

4.《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魏源所著的,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5.《天演论》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理论,阐述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亡国灭种的观点,对国人是振聋发聩的警世钟。

6.《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

7.天京事变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发生的一次严重内讧,它的发生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8.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9.清末新政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为了摆脱困境,维护统治,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学习日本君主立宪的方案,但结果事与愿违。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1. 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10月10日,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事件。

2. 五四运动:指的是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和市民激烈反对巴黎和会讨论中国领土问题的事件。

这一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的高潮,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国共合作:指的是1924年至1927年间,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时期。

两党联合推翻北洋政府,推行“国共合作”的政策。

4. 南京国民政府:指的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国共合作的结果。

1927年至1949年,在南京建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5.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创立的一种政治思想,包含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三个原则。

6. 重庆谈判:指的是1945年至1946年,中国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在重庆进行的政治谈判,旨在解决国共内战后的政治和军事问题。

7. 三反五反:是中共中央在1951年发起的一场打击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倾向的运动。

8. 文化大革命: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于1966年发动的一场运动,旨在推翻党内的官僚主义者阶级,加强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中的领导地位。

这场运动导致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遭受了巨大破坏。

9. 改革开放:指的是中共中央在1978年启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标志着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

10. 四人帮:指的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四名主要领导人,即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和姚文元。

他们被视为文化大革命中的主要推动者,在1976年被党内其他领导人推翻。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些常用名词的解释,仅供参考。

实际上,中国近现代史及其中的名词解释非常广泛,无法一一详尽列举。

中国近代史的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的名词解释

1.虎门销烟由林则徐在广东虎门主持的一次销烟运动,是清政府禁烟运动的高潮。

当鸦片泛滥对清政府造成巨大危害且威胁到上层统治时,在禁烟派努力下,道光帝命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

自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将所缴获英美两国的鸦片当众销毁。

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

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2.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1850年10月于赴广西统辖平叛途中病故。

嘉庆进士。

曾与龚自珍、魏源等提倡经世致用,同属今文学派。

主持编译和审定《四洲志》并积极探求西方知识,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也是禁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839年奉道光帝之命到达广东开展禁烟运动。

林则徐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新思想的先驱,为启示后人向西方寻求真理起了开拓作用。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英国侵略军在三元里遭到中国人民痛击,损失惨重。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4.“亚罗号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之一。

“亚罗号”是一艘走私的中国船只,曾在香港注册,所领执照在1856年9月底已经失效。

10月8日,广东水师搜查停泊在黄埔的“亚罗号”走私船,拘捕了船上12名中国水手。

这本是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

可英国公使包令却指使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诡称“亚罗号”是英国船只,蛮横要求送回拘捕的人,并捏造说中国士兵扯下了挂在船上的英国旗,要向英国公开道歉。

叶名琛对英国的无理要求拒实力驳所,但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将所获疑犯交给英国领事馆。

在事件交涉过程中,英方故意制造事端,激化矛盾。

所谓“亚罗号事件”只不过是英国侵略者为挑起战争而制造的借口。

5.永安建制太平军攻克永安州(今蒙山县)后,进行的一次建制。

近代史名词解释

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大全1.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等十一国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

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有赔款、设使馆、拆炮台、禁止反帝、设外务部等。

该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后果,就是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其主要内容有割地、赔款、通商、设厂、免税等。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最苛刻的卖国条约。

它不但规定中国割地、赔款、增开商埠,还使中国为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敞开大门。

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地加深了,它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3.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

义和团运动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也没有严密的组织,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也具有盲目性,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活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同时它也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4.资政新篇《资政新篇》颁布于1859年,是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主要内容有统一政令、发展工商、兴办学校和平等外教等四个方面。

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

也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2)《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

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

(3)《马关条约》为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

(4)《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

(5)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6)八国联军战争:
(7)百日维新:1898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

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
(8)天朝田亩制度:在反对封建地主所有制,打破封建大地产对农民的桎梏中,它不仅是一面鲜明的旗帜,而且是进步的和革命的,因为它起着推动生产力发展,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作用。

(9)三民主义: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

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

(10)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胜利,以孙中山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

(12)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