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生命的韧性-示范教案
六年级《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85249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d.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命的韧性的含义与价值,掌握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积极态度的重要性。
2.掌握提高生命韧性的方法与技巧,如自我激励、积极思考、有效沟通等。
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自己和他人在面对挫折时的心理反应,提出改进建议。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规划并实施一项增强自己生命韧性的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积极面对挫折的心态。难点在于如何触动学生的内心,使其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典型人物案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韧性,引发学生对生命韧性的关注和思考。
-设计一个“生命故事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面对挫折时的经历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合所学知识,为自己制定一个“增强生命韧性”的行动计划。学生需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具体规划在未来一个月内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韧性,并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调整。
5.每周至少阅读一篇关于生命韧性的人物故事或励志文章,并撰写读后感。学生可以从书籍、网络等渠道获取素材,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心灵,激发提高生命韧性的内在动力。
-设计评价表格,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的故事、案例导入新课,如《小草的故事》、《霍金的人生》等,引发学生对生命韧性的思考。
-通过讲述小草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霍金在面对病痛时坚持科研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增强生命的韧性课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eab0f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16.png)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认识韧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韧性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韧性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介绍韧性的定义和特点分析韧性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举例理解韧性的含义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的韧性经历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第二章:培养韧性的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培养韧性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的意识2.2 教学内容介绍培养韧性的方法和策略分析积极面对困难的重要性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培养韧性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实践培养韧性的策略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实践效果第三章:面对挫折的应对策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面对挫折的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挫折的能力3.2 教学内容介绍面对挫折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分析积极应对挫折的重要性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面对挫折的应对策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践面对挫折的场景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实践效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4.2 教学内容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实践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实践效果第五章:培养积极的心态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培养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能力5.2 教学内容介绍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和技巧分析积极心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培养积极心态的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实践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实践效果第六章:逆境中的自我调适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在逆境中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培养学生逆境中保持冷静和理智的能力6.2 教学内容介绍逆境中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分析保持冷静和理智的重要性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在逆境中如何进行自我调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践在逆境中的自我调适场景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实践效果第七章:学会感恩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感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的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感恩的概念和意义分析学会感恩对个人成长的影响7.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实践感恩和珍惜的行为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实践效果第八章:培养适应变化的能力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培养适应变化的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变化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8.2 教学内容介绍适应变化的方法和技巧分析适应变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适应变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实践适应变化的行为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实践效果第九章:塑造积极的人生观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积极人生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塑造积极人生观的能力9.2 教学内容介绍积极人生观的概念和意义分析积极人生观对个人成长的影响9.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积极人生观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实践积极人生观的行为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实践效果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对增强生命韧性的自我反思能力10.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制定增强生命韧性的计划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认识韧性:引导学生通过举例理解韧性的含义小组讨论分享韧性经历二、培养韧性的方法:小组讨论培养韧性的方法小组活动实践培养韧性的策略三、面对挫折的应对策略:小组讨论面对挫折的应对策略角色扮演模拟实践面对挫折的场景小组讨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小组活动实践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五、培养积极的心态:小组讨论培养积极心态的技巧小组活动实践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六、逆境中的自我调适:小组讨论逆境中自我调适的方法角色扮演模拟实践在逆境中的自我调适场景七、学会感恩:小组讨论分享感恩经历小组活动实践感恩和珍惜的行为八、培养适应变化的能力:小组讨论如何适应变化小组活动实践适应变化的行为九、塑造积极的人生观:小组讨论分享对积极人生观的理解小组活动实践积极人生观的行为。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8f5025941ea76e59fa0451.png)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2)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激励自己。
2.能力目标(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
(2)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3.知识目标(1)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2)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难点: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增强生命的韧性》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本课由“生活难免有挫折”和“发掘生命的力量”两目内容组成。
教材先让学生知道挫折的含义,以及说明人们面对挫折的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的能力。
然后要求学生知道挫折对人的影响,让学生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
最后通过“阅读感悟”让学生明确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要增强生命的韧性,学习面对挫折的正确方法和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材料导入:有一位经营皮鞋生意的大老板,想把公司业务的触角伸向非洲,因此他请了两位年轻人帮忙到非洲做实际的市场调查。
不久之后,甲回来了。
他哭丧着脸向老板说:“老板,这生意没法子做了,非洲根本没有人穿鞋子。
”不久之后,乙也回来了。
《增强生命的韧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a05b0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4.png)
《增强生命的韧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了解挫折的含义,认识到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了解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增强生命的韧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增强生命的韧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的力量。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能采取有效措施发掘自身力量,增强生命韧性。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认识到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了解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认识和看待挫折。
难点:如何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2.这些事件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它们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增强生命的韧性。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人们常说的挫折就是我们遇到的一些__阻碍__、__失利__和__失败__。
2.面对挫折,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__认识__和__态度__不同。
3.面对挫折,产生负面的情绪是很__正常__的,但我们需要及时__调整自己__,__正确__看待挫折。
4.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__生命成长__的一部分。
5.面对挫折,各种损害生命的应对方式都是不明智的。
相反,我们需要发现,挖掘__自己的生命力量__。
6.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__承受__力,__自我调节__和__自我修复__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生活难免有挫折探究一:教材P105探究与分享在上面这些情境中:(1)你认为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挫折?为什么?(2)你认为的挫折,在其他同学眼里也是挫折吗?答案提示:每个人对挫折的认识不同,有些可能对自己来说是挫折,但在别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可让学生据实回答。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59601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0.png)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生命韧性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思考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
2.互动探究,合作交流: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生命的韧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积极心态,勇敢克服。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巩固所学,提高自身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增强生命的韧性”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要求不少于500字。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观察,谈谈对生命韧性的理解和感悟。
4.学习兴趣:学生对生活实例、情境模拟等教学方式感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学习方法: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仍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重点:理解生命韧性的内涵,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素质。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2.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信心,勇于克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遵循社会规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f433eb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1.png)
议学活动三:如何面对挫折?
图片展示林肯遇到的挫折和感悟:
视频播放徐梦桃应对挫折的做法:
材料展示徐梦桃应对挫折的做法:
此前,伤病困扰的她曾萌生退意,但“狠心”的父亲告诉她“不差这一步”,一定要坚持下去。在徐梦桃受伤治疗期间,父母从老家赶来陪伴其左右。
学生思考:从她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议学活动一:什么是挫折?
议学活动二:挫折带给我们只是同一种感受吗?
组织学生开展课内情境模拟活动:期中考试后,数学试卷和考试成绩下发。以下3位同学考试成绩不够理想,遇到了挫折。
学生小组讨论:有理有据地对这两位同学的观点评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徐梦桃多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有些成绩还不够理想,让自己陷入了苦闷和失落。2018年平昌冬奥会,致命的滑雪失误让她在赛后曾萌生退役的想法。
在国家队训练,队员们相互鼓励、支持。在她恢复期间,王心迪等队员主动承担照顾她的任务,帮她打饭,逗她开心,用最大的努力,去鼓舞徐梦桃重拾信心。
徐梦桃的经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挫折?
三、课堂小结
课后实践: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设计调查问卷并开展课后调查活动,了解本班级同学面对挫折的态度和表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学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对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面对挫折,人们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原因。
2.通过开展对挫折影响的课堂辨析教学实践,引领学生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结合北京冬奥会冠军徐梦桃遇到的挫折及其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和问题情境探究,引领学生主动适应校园生活和社会环境,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培育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54e23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5.png)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概念,认识到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积极心态,提高他们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韧性的定义与意义2. 挫折与困难的特点3. 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与技巧4. 案例分析:身边的人物故事5. 小组讨论与分享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出主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韧性,以及为什么需要增强生命韧性。
2. 讲解:详细讲解生命韧性的定义、意义以及挫折与困难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身边的人物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4. 方法与技巧:介绍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与技巧,如积极心态、目标设定、寻求支持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强生命韧性,并分享彼此的看法。
6.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增强生命韧性对自己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积极面对困难的决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生命韧性的理解和认识。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在生活中实践。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生命韧性的定义、意义、案例分析及方法与技巧等内容。
2. 人物故事素材:用于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韧性。
3. 小组讨论指导:提供小组讨论的方向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交流和分享。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开场故事:通过一个关于逆境中展现生命韧性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小组分享:学生分组,每组分享一个他们认为展现生命韧性的个人或社会故事。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如何展现生命韧性。
4. 情感地图:学生绘制情感地图,标记出他们生活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69db6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d.png)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概念,认识到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积极心态,提高他们战胜逆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寻找合适的应对策略,增强心理韧性。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相互支持、鼓励,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韧性:解释生命韧性的概念,举例说明生命韧性的表现。
2. 面对挫折:分析挫折的种类,教授面对挫折的心态调整方法。
3. 增强心理韧性:探讨心理韧性的重要性,教授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
4. 团队合作:讲解团队合作的意义,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实践与反思: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反思。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韧性、挫折、心理韧性等概念,阐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有关生命韧性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4. 实践演练法:安排学生进行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文字、图片、案例等,以便于教学。
2. 团队活动材料:准备相应的材料,以便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
3. 反思表:设计一份反思表,用于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反思报告:查看学生提交的反思报告,评价他们对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分享一个关于生命韧性的短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韧性的兴趣。
2. 讲解生命韧性:详细解释生命韧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3. 分析挫折: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挫折,讨论挫折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34857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9.png)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是由一米范文为您提供的“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相关范文样本,希望可以在您写作“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相关文案时,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篇一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理解挫折对人生的影响的两重性,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活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正确分析自己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难点】挫折对人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心理游戏《蛋的进化》。
导入:游戏体验,感受挫折游戏规则:同学两人一组通过“锤子剪刀布”决定输赢。
输的趴在位上,你的身份还是未孵化的蛋,赢的站起来进化成小鸡,小鸡和小鸡再决输赢。
输的退化为蛋,坐下,赢的进化为小鸟。
小鸟飞到前面来,再决胜负。
依此类推,四局全赢的进化为人。
学生按照规则做游戏谈感受。
教师归纳:我们从游戏中体验到,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
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对待挫折,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增强生命的韧性。
环节一:畅所欲言直面挫折【设问】1、你印象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启发学生谈一谈)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回答。
2、你面对挫折会怎么办?(填写书本106页探究与分享)教师归纳: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有人面对挫折越挫越勇,有人经受不住,意志消沉。
【设问】辩一辩,赛一赛。
“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正方同学:挫折是好事反方同学:挫折是坏事正方同学观点:挫折是好事。
挫折能磨炼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挫折能激发人的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bf2e2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3.png)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一、教学目标(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理性分析成长道路上的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优良品质。
(能力目标)理性看待挫折,正确处理挫折的能力。
(知识目标)1.理解什么是挫折;2.理解挫折的两面性;3.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挫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挫折的两面性;2.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挫折。
(难点)理性对待挫折,正确面对挫折。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商量法、引导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最近比拟烦),并设置问题:歌曲中他们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烦心事,怎么去解决这些烦心事呢进而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生活难免有挫折1.什么是挫折过渡:大家回想一下,自己遇到过哪些“不愉快〞的事情呢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怎么面对它们的呢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答复,考试成绩不及格、数学题不会、英语单词背完了就忘记等等。
解决方法多学习,向老师和同学求助等等。
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面对挫折的不同表现过渡句:既然我们在成长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那么我们对待挫折是否有区别。
大家请看(半杯水的故事)的寓言故事:两个口渴的人找到半杯水。
愉快的人想:“啊,我总算找到水了!虽然眼下只有半杯水,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良好的开端,我肯定还能找到更多的水〞于是他变得愉快起来。
而苦恼的人则想:“怎么就只有这半杯水就这半杯水有什么用〞一气之下他摔掉水杯,然后坐以渴毙。
设置提问:这两个人对半杯水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出现了什么不一样的结果学生答复:乐观的人觉得自己很幸运,而苦恼的人觉得半杯水没用,把杯子摔碎,最后渴死了。
教师总结: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发觉,面对挫折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响,即使遭遇到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响也是不同的。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127c2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4.png)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学会正确面对和应对挫折。
2. 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力和毅力,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从而增强生命的韧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挫折的普遍性,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坚定的意志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挫折和韧性。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共同成长。
3. 情感引导法:教师以自身经历为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准备教学PPT,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韧性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生命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共同成长。
5. 情感引导:教师分享自身经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
六、教学拓展1. 引入相关教育资源,如电影、纪录片等,丰富学生对生命韧性的理解和感受。
2. 组织一次实践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生命韧性。
七、教学评估1. 设计一份评估问卷,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变化。
2.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结合学生的反馈,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教案。
九、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榜样,了解他们在面对挫折时的生命韧性。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fab56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f.png)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概念,认识到韧性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韧性:概念解析、重要性及其与成长的关系。
2. 面对挫折:认识挫折、面对挫折的态度与方法。
3. 情绪管理:情绪类型、情绪调节技巧。
4. 应对机制: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提升应对能力。
5. 实践与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韧性的概念、面对挫折的态度及情绪管理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韧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学习。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教学内容的PPT,以便于讲解和展示。
2. 案例材料:收集与生命韧性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 小组讨论指南:制定讨论话题和问题,引导小组讨论。
4. 实践演练道具:准备相关道具,便于实践演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韧性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生命韧性的概念、重要性及其与成长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享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展现生命韧性,并从中汲取经验。
4. 情绪管理:讲解情绪类型,教授情绪调节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挫折。
5. 应对机制:讲解如何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提升应对能力。
6.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讨论指南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和经验。
7.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8.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生命韧性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10.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生命韧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40c1f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8.png)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学会面对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挫折的普遍性: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挫折,这是人生的一部分。
2. 应对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挫折的策略,如调整心态、寻求帮助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学会积极应对挫折,增强生命韧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挫折的普遍性和应对挫折的方法。
2.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面对挫折时的经验和感悟。
3. 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应对挫折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 准备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3. 准备情境模拟道具和场地,方便进行情境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案例,引发学生对挫折的普遍性的思考,导入新课《增强生命的韧性》。
2.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挫折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现象。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面对挫折时的经验和感悟。
4. 知识讲解:讲解挫折的普遍性,介绍应对挫折的方法和增强生命韧性的途径。
5. 情境模拟: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应对挫折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挫折的普遍性,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增强生命韧性。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应对挫折的文章,分享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感悟和经验。
2. 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同学们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和应对方法,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4c5a5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f.png)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学会正确面对和应对挫折。
2. 培养学生具备坚定的意志力和积极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1. 挫折的普遍性: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遇到挫折,挫折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2. 挫折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从挫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3. 增强韧性:培养学生具备坚定的意志力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时不轻易放弃。
4. 情绪调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的目标。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名人的成功经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挫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克服挫折。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挫折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挫折带来的情绪,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挫折。
4. 心理测试:通过心理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素质,找到提高生命韧性的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挫折的普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挫折的普遍性、作用以及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名人成功经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挫折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挫折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挫折带来的情绪,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挫折。
6. 心理测试:通过心理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素质。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挫折的普遍性和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心理测试结果:分析学生心理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评估教学效果。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8ffd8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2.png)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第一章:认识韧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韧性的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韧性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韧性的定义: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挫折和压力时,能够迅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
讨论韧性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韧性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韧性的理解和经历。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韧性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章:培养韧性的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培养韧性的基础。
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韧性培养方法。
2.2 教学内容:讲解韧性培养方法:例如,培养积极的心态可以通过积极思考、积极表达、积极行动等方式实现。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培养韧性方面的经验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通过积极思考和表达来培养积极的心态。
第三章:面对挫折的韧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面对挫折的韧性。
使学生掌握一些面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3.2 教学内容:介绍面对挫折的韧性:韧性可以帮助人们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讲解面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例如,调整心态、寻求支持、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等。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经历和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韧性来克服挫折。
第四章:提升韧性的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提升韧性的技巧。
使学生掌握一些提升韧性的具体方法。
4.2 教学内容:讲解提升韧性的具体方法:例如,通过锻炼身体来增强体力和耐力,通过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来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提升韧性方面的经验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通过锻炼身体来提升韧性。
第五章:韧性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韧性的应用。
使学生认识到韧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介绍韧性的应用:韧性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48d48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c.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优秀教案增强生命的韧性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应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积极寻求应对挫折的方法,从而战胜挫折,勇往直前.能力目标:增强抗挫能力.知识目标:认识克服挫折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的态度将产生不同的结果.知道并学会运用应对挫折的策略.2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受到过多的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得到太多的帮助。
所以遇到困难很容易产生情绪低落、行为退缩的不良人格。
初中阶段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品质,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当中,对挫折有两种认识上的偏差。
一种认为,挫折是伟大的人物和成功人士所遇到的困难,中学生的人生是平凡的,谈不上挫折;另一种认为,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中的挫折,谁要是遇上了,那就是倒霉而无奈的事情。
针对这两种想法,需要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
通过相关的资料介绍和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明白,挫折是难免的,它与人生相伴相随;面对挫折,要用积极地态度战胜它。
并学会应对挫折的有效策略。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挫折,以有效的策略战胜挫折.教学难点: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增强抗挫能力,以有效的策略战胜挫折.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过渡语:今天老师想向大家介绍一位受大家欢迎的人物,他是谁呢?请看大屏幕。
播放视频:面对面节目采访视频出示课件设问:1、岳云鹏遇到的挫折有哪些?2、从岳云鹏的经历中,可以看出挫折对生命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3、他的故事对你有哪些启示?导语:岳云鹏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
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善于从逆境中找到光明。
那么这节课,让我们深入剖析,直面挫折。
设计意图说明:以岳云鹏的亲身经历导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本课重点部分埋下伏笔。
增强生命的韧性课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5c719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d.png)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概念,认识到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心态,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提升自身的生命韧性。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韧性:让学生了解生命韧性的定义,通过实例感受生命韧性的力量。
2. 挫折与韧性:分析挫折对生命韧性的影响,讨论如何面对挫折。
3. 培养韧性:引导学生认识培养生命韧性的方法,如积极心态、目标设定、自我激励等。
4. 实践与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增强生命韧性的感悟和经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概念,掌握培养生命韧性的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心态,勇于挑战。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生命韧性的力量。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调整心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案例:收集一些关于生命韧性的生动故事。
2. 小组讨论题:准备一些与生命韧性相关的话题,供学生讨论。
3.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4. 纸张、笔等学习用品:为学生提供书写心得体会的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生命韧性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韧性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案例分享:分享一个关于生命韧性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生命韧性的力量。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4. 知识讲解:讲解生命韧性的概念,分析挫折对生命韧性的影响。
5.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培养生命韧性的方法,如积极心态、目标设定、自我激励等。
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运用所学方法,调整心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d3745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f.png)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篇1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
能力目标: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
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重点:发掘生命的力量难点: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使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挫折的影响导入:暑期热播票房超50亿的《战狼2》主演兼导演——吴京,大家喜欢吧?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是成功背后的故事吧?今天带领你们重新认识下他,播放视频《吴京视频我不怕一切重来》:请思考:大家喜爱的著名武打明星兼导演的吴京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什么样阻碍?从中你的感悟到了什么呢?生答: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
正课讲授:环节一:什么是挫折?过渡:生活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证明你挂了!生活难免有挫折!什么是挫折呢?说一说:1、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2、造成这些“不愉快”的原因是什么呢?生答:略出示图片:你的“不愉快”可能是洪水或战争,这些“不愉快”,是外部因素造成的。
出示图片:你的“不愉快”可能是父母态度粗暴或同学老嘲笑我或老师教育方法不当,这些“不愉快”也是外部因素造成的。
出示图片:你的“不愉快”可能是成绩不及格或色盲无法参加招飞或因不诚信档案而面试被拒,这些“不愉快”则是内部因素造成的。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40e24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6.png)
《增强生命的韧性》优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中的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学会面对和应对挫折。
2.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增强对生活挑战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激发自我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存在和影响,学会面对挫折,培养积极的心态。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激发内在的抗压能力和自我成长动力。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人物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面对挫折。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学习和成长。
3. 实践演练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锻炼面对挫折的能力,提升生命的韧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教学内容、案例和活动指导的PPT。
2. 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人物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 活动道具: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图片和问题,引发学生对生命韧性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的人物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面对挫折,从中获得启示。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经历的挫折和如何应对的经历,互相交流和学习。
4. 实践演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逆境体验、心理调适等,锻炼面对挫折的能力。
5. 总结反思: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总结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和技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升生命韧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对生命韧性的理解,并且能够举例说明。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提供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3. 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投入,主动面对挑战,并能够总结经验。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心理健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如何增强生命韧性。
2. 组织学生参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56d23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6.png)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这是增强生命的韧性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1创意说明:本文先写了三种生命现象,每个现象后面都有从中引发的感触,最后用两段文字从总体上抒写对于生命的思考。
全文的结构是由事到理,前面列举那些生命现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别都是由事到理。
这些“理”就相当于全篇或全段的“主题词”。
用片断仿写的方式学习本文,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写作特色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步骤:一、掌握特点。
熟读课文之后,帮助学生发现课文的结构特点:全文的结构是由事到理,前面列举那些生命现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别都是由事到理。
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可分男女生两组进行朗读,女生朗读“事”,男生朗读“理”。
二、发现生命。
口头讲述你身边发现的各种生活现象,谈谈由此引发的你的感受。
三、思考生命。
片断仿写:仿照课文的结构特点(生命现象+ 主题词),由你所发现的几种生命现象抒写你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
3.结合语境,结合生活实际,懂得生命的短暂和珍贵,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回顾本单元关于生命主题的几篇课文学生简单谈收获,列出课题《生命生命》。
二、初读课文1.读发音准确,读课文流利正确。
2、交流预习中的新发现。
3、划出易读错的词。
4、课件出示生字词,正音并理解性读:骚扰、挣扎、欲望、不屈向上、听诊器、糟蹋、价值、茁壮生长三、再读课文1、文中讲了哪三个小故事,试着概括小标题:(边交流边引导学生概括)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2、引出,了解作家杏林子,深入学习课文。
过渡:多么平凡的一个小故事,让我们想当然的事情,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要知道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人生体验,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感受是大相径庭的,让我们走进作家杏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生命的韧性
一、教学目标
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挫折是可以战胜的,提高学生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意识,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念,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使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来战胜挫折。
提高学生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解决挫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
了解生活难免有挫折,要正确认识挫折;懂得及时调整自己,勇于面对挫折;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积极战胜挫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看待和面对挫折。
教学难点: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需要我们培养坚强的意志。
三、教学准备
收集与课时内容贴切的相关新闻热点事件(文本、图片、视频均可)、其他相关图片资源。
四、相关资源
中国女排资料;面对同样的不及格成绩,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感受的漫画案例;动画视频《生活难免有挫折》《爱迪生与电灯》;思维导图。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中国女排的成长历程》:
雅典奥运周期, 洞悉中国女排特点的陈忠和教练, 大量启用新人, 成功组建了中国女排“黄金一代”, 并在2003年世界杯赛中夺冠;
2004年, 中国女排“黄金一代”在雅典奥运会上绝地反击, 逆转俄罗斯女排, 时隔20年奥运赛场再次奏响了雄壮的国歌。
中国女排在沉寂多年后用奥运冠军的荣耀昭示了再次崛起。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对抗巴西女排,获得铜牌;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虽然无缘四强,却最终并列第五名;
2015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赛中以3∶1战胜日本女排,这是自雅典奥运会夺冠时隔11年后,第一次拿到世界排球三大赛的冠军;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连克劲敌,在小组赛不利的情况下不断逆袭,最终在决赛中国女排3∶1胜塞尔维亚女排,摘得金牌,时隔12年再度折桂;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骄人战绩卫冕世界杯的冠军。
历经百年,无数成败悲欢都围绕着这一个小小的排球上演。
多少人来了又去,去而复返,不变的是中国女排永不言败的信念。
所谓信念,就是明知前方满是荆棘,希望渺茫,但仍勇往直前,一如中国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为什么会在绝境中获得如此大的逆转?她们有什么秘密武器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第二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
讲授新课
(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1.挫折的含义
活动一:感受挫折
回顾经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在记忆中的“不愉快”的事件。
交流分享:这些事件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的?
展示动画视频《生活难免有挫折》:
(上图是动画视频“【典型案例】生活难免有挫折”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教师总结: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应该学会直面挫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挫折,认识到生活难免有挫折,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在正确或错误的面对挫折的做法中,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
2.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活动二:认识挫折
《两只驴子》
一天,一头老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
老驴子看着高高的井口,它害怕地闭上了眼睛……小驴子到处找老驴子。
最后,小驴子在枯井前找到了它已经死去的妈妈,悲哀的是,小驴子也没有逃出掉进枯井的厄运。
它拼命哀鸣,喊来了它的主人。
主人想了很多办法,可是也不能将小驴子救出来,只得找了几个人帮忙铲土把驴子埋掉。
终于,小驴子冷静了下来,不再哀号。
令人吃惊的是,每一铲土下去,小驴子就迅速地把它抖掉,并且都垫到了脚下。
很快,小驴子便跑出了枯井。
可见,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
就是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小的时候,我们不小心摔了一跤,并会嚎啕大哭,现在的我们,面对如此挫折,便不会这样反应了。
思考: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对两只驴子的故事进行分析:
老驴子挫折反应:害怕地闭上了眼睛。
挫折认知:一遇到挫折,就放弃目标。
小驴子挫折反应:冷静下来,不再哀号,把土抖掉,并垫到脚下。
挫折认知:勇敢面对挫折,向挫折发出挑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事例告诉人们挫折能激发斗志,我们应积极应对挫折。
进一步展示漫画《面对挫折的态度》,联系学生实际进行讲解。
(上图是漫画资源“【典型案例】面对挫折的态度”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展示。
)教师总结: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对于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相同的。
产生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3.挫折的影响
活动三:面对挫折
阅读教材P106探究与分享。
思考:
请选择你面对挫折时的感受(可以多选)。
面对挫折时,你会采取哪些行动?
展示动画视频《爱迪生与电灯》:
(上图是动画视频“【典型案例】爱迪生与电灯”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展示。
)
教师总结: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
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地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地看待挫折,就可能将挫折变为自己生命成长的又一个机会和动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挫折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正常的,要学会调控情绪,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1.经受挫折的必要性
活动四:直面挑战
梁贵华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轻人,用坚强的内心,开阔的视野和有力的右腿,支撑起他的梦想。
单腿的缺陷没有击倒他,他学会了单腿行走、游泳和骑自行车;身体残疾没有让他对生活形成依赖,父母打工,他为弟弟煮饭,负责接送妹妹上下课;残酷的训练没有让他退却,在训练场地表温度高达48摄氏度的南京,他每一堂训练课都咬紧牙关,坚持骑完全程。
生活让他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笑对人生。
思考:梁贵华是如何战胜挫折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梁贵华充满梦想,自立自强,坚强而顽强,有着笑对人生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在启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掘出自身的潜力,自强不息,积极战胜挫折。
设计意图:通过登山队员的挫折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2.经受挫折的意义
活动五:我的挫折经历
阅读教材P108探究与分享
(1)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挫折经历。
(2)行为反思:自己面对挫折容易产生哪些消极念头?自己是如何调整这些念头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挫折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挫折时各种损害生命的方式都是不明智的,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帮助学生认识到消极念头的危害,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消极念头。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和自身的内部因素来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有些不能改变的因素,自己要采取的积极做法,发掘自己的生命的力量,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3.应对挫折的方法和要求
活动六:增强生命韧劲,我有办法
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做?小组分析、交流,找出战胜这些挫折的方法。
①考试时,分数不理想,心里很烦。
②作业没有做好,受到老师批评。
③体委职务被老师撤掉了。
④英语单词总是记不住。
⑤父母误会我,朋友背叛我,我很烦。
⑥身材被人歧视。
教师总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面对挫折,我们要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增强韧性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力。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华,也曾遇到过一些挫折或者不顺,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用害怕,我们只要善于发掘生命的力量,一定能够直面挫折、战胜挫折!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