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六是注重学生课堂效率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其对知识的记忆,并加强课后辅导
七是以学生为主体,适当安排练习课,让学生多做多说,巩固知识。
-
课时安排
第一.二课时:
《听春声寻美踪》(二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中《春》、语文主题丛书(一)《春之声》、《山雀子噪醒的江南》。
第三.四课时:
主题二:《万水千山总关情》(二课时)
单元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语感。
2.鉴赏性地研讨精彩段落,品味出作品的真味。可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诗句,细细揣摩,看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如此优美动人的。
3.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诗句和段落,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的特点
重点、难点与关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第七课时:
主题五:《明月千里寄我情》(一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外《巴陵送李十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峨眉山月歌》、《夜泊牛渚怀古》。
……
说明
教学内容:教材中《济南的冬天》、语文主题丛书(一)《济南题三:《品雨韵悟雨情》(一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中《雨的四季》、课外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梁遇春的《春雨》和戴望舒的《雨巷》
第六课时:
主题四:《绘壮美之景抒高远之志》(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中《观沧海》、课外《龟虽寿》、《沁园春﹒雪》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朗读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比较阅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一是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
二是养成逐字逐句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
三是养成随堂巩固、随课复习、随单元小结的良好习惯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名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名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名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新闻采访的过程,掌握采访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新闻采访能力。

文章内容丰富,贴近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新闻采访有一定的了解,但采访技巧和实际操作能力仍有待提高。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掌握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新闻采访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掌握采访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运用采访技巧进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新闻采访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新闻采访的过程。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新闻采访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新闻采访的实例材料。

2.准备新闻采访的道具和设备,如录音笔、相机等。

3.划分学习小组,分配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新闻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新闻采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新闻采访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新闻采访的过程。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新闻采访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运用所学的采访技巧。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采访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如何挖掘新闻价值。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一单元《任务二 新闻采访》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一单元《任务二 新闻采访》

《任务二新闻采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采访的概念以及新闻采访的意义。

2.学习拟写采访提纲,掌握拟定采访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3.体会新闻背后的社会意义及影响,培养学生探究社会事件本质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拟写采访提纲,掌握拟定采访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以及采访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对第一单元四则新闻的学习,对于新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新闻采访活动他们具有浓厚的兴趣,跃跃欲试,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新闻采访接触的太少,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先明确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活动,以保证活动的实效。

四、教法学法:活动法,采访法,读写结合法。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活动导入、活动热身、活动过程、活动拓展和采访任务。

七、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一)活动导入顾宪成曾撰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我们日常是通过何种方式得知最及时最准确的国家事、天下事呢?没错,通过看新闻,那么我们看到的新闻其材料又是如何得到的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则新闻,看完后回答老师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视屏播放一则新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看新闻较直观的了解新闻采访的一些活动以及新闻采访的意义所在,而不是直接讲述,这种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活动热身1.(看完视屏后提问)这则新闻的材料是通过哪些方式得到的呢?新闻采访的概念: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

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的交流。

2.这则新闻中的采访对象都有谁呢?为什么要采访他们呢?明确:采访对象:带队警官徐文和升旗手杨博。

采访目的:了解国旗护卫队的日常训练。

采访的意义:采访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事件本身,更加接近事件真相,受到事件意义的感染,引发更深刻的思考......设计意图:通过提问采访对象和目的,一方面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新闻采访的价值(意义),另一方面为后续活动中的采访提纲的拟写做铺垫。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单元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是新闻单元,主题:变化着的社会。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贴近时代脉搏,关心国内外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
单元目标
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特点和相关基础知识。领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把握不同新闻体裁在语言上的特点,并理解新闻语言独有的表现力。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第三课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导入新课,引用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引出课题;二、补充文学常识:诺贝尔奖;三、字词积累;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四课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品读课文;二、精读课文;三、课堂小结
第五课时:《“飞天”凌空》自读课文
学法指导:1、动词的作用:动词的作用可以表达为: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过程……技项+显示了写出了……性格形象)+表现了……心情品质精神感情)2、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3、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等。.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味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引出新闻课题;二、补充资料:1、简介毛泽东2、简介新闻文体知识3、讲解新闻的结构;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四、研读课文;五、课堂小结。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变化着的社会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变化着的社会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设计说明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以较大优势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

在此之后,她又获得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多项世界大赛的女子跳水冠军。

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此文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跳水是一项极富美感的体育项目,它的美既包括人体本身的美,也包括人类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美。

新闻特写以展现形象、刻画瞬间为主的写法,非常符合跳水项目的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2.厘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3.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想象并感受跳水之美。

2.引导学生根据新闻的特点,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并初步了解新闻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影音素材:奥运会、亚运会中跳水比赛的视频。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同学们,你们看了杭州亚运会吗?有没有关注其中的跳水项目?中国在跳水项目上一向表现很出色,作为观众,我们总是为运动健儿们矫健的身姿所倾倒,被他们为国争光的精神所感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1982年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上,中国姑娘吕伟精彩的跳水瞬间。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掠.(lüè)过翘.(qiáo)首kù(酷)似líng(凌)空xiāo(潇)洒慷慨..(kānɡkǎi)轻盈.(yíng)悄.(qiǎo)然由衷.(zhōnɡ)一刹.(chà)那屏.(bǐnɡ)息敛.(liǎn)声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抬起头来:翘首形容寂静无声:悄然暂时抑止呼吸和语声。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屏息敛声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3)一、单元目标 (3)二、单元任务 (3)三、单元教学指导 (4)第1课消息二则 (6)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6)第2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8)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11)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13)第4课一着惊海天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教案 (16)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单元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包括课文、注释、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另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各项学习活动的要求,包括“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依托基本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展开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本单元共选入六篇新闻作品,综合考虑新闻体裁和国别,编为四课。

它们都是典范的新闻作品,都秉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不仅能够体现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在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且自身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鲜明的风格特征。

这些新闻作品的内容涵盖了军事、经济、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体现出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

从整体写法的角度来看,教材所选的新闻作品所采用的多为经典写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一般特点。

除了课文,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料,学生可以利用它们自学课文,学习有关常见新闻体裁的知识、消息的结构特点和写法等。

本单元课文的旁批主要有三种功能:介绍新闻基础知识,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的重要内容和写法特点,提醒学生思考课文作者的主观倾向与表达意图。

补白以对比的方式说明新闻特写的特点,既是知识介绍,也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提示。

技巧点拨突出消息这一学习重点,集中介绍其常见结构、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和总体的语言特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教学
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资源补充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预习:学生朗读,注意下面子词的读音。
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
二、导入:
1、作者介绍。
2、背景介绍。
二、介绍新闻的相关知识:
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 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
新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 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 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 但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 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难点
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教学
方法
情景法、讨论法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资源补充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 莫言获2019年诺贝 尔文学奖
二、预习检测 读准字音 遗嘱(zhu)渗透
(sh en)卓有成效(zhuo)仲裁(zhong) 拨款(bo)逝世(shi)颁发(ban)重点 词语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 式嘱咐身后事应如何处理。颁发授予,分发某 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建树在事业上 有很大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卓有成效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理解新闻体裁的特点。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情感鲜明的特点。
3、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理 解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散文欣赏诗歌:《登高》、《钱塘湖春行》散文:《背影》、《荷塘月色》2. 第二单元:说明文阅读与写作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3. 第三单元: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诗词:《静夜思》、《夜雨寄北》古文:《三峡》、《醉翁亭记》4. 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诗词、散文、说明文、古诗文、现代文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3.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文阅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与写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登高》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描述一次自己登山的经历,从而引出诗人的情感。

2. 新课内容讲解:(1)诗词、散文欣赏: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情感。

(2)说明文阅读与写作: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分析说明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解析古诗文中的难点字词,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4)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进行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针对不同文学体裁,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如下所示:1. 第一单元诗歌:《登高》、《钱塘湖春行》散文:《背影》、《荷塘月色》2. 第二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3. 第三单元诗词:《静夜思》、《夜雨寄北》古文:《三峡》、《醉翁亭记》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选择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篇一】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第1课新闻两那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并掌握新闻的根本要素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二)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三)教育目标: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二、重点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揭题解题(三)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查字典解决)。

识记重点字词:鄂(湖北)豫(湖南)绥靖阻遏锐不可当气势磅礴回肠荡气聿闱乡【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学习字词,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四)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五)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六)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或对照教材也可),请刚刚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那么新闻主体的内容。

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增强学生认识本文内容的条理性。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七)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刚复述的内容?(第1句、第2句)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3、教师讲知识:(1)这那么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散文欣赏第1课:《背影》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3课:《雨的四季》第4课:《昆明的雨》2. 第二单元:诗词欣赏第5课:《登高》第6课:《望岳》第7课:《春望》第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散文和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散文的情感把握。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相关文学技巧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示例:第一单元导入,展示不同季节的雨景图片,让学生感受雨的美丽。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示例:针对《背影》一文,引导学生思考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示例:讲解《登高》一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示例:针对《济南的冬天》一课,设计描述家乡冬天的练笔题。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示例:讨论《春望》一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第1课:《背影》父爱如山第2课:《济南的冬天》描述家乡冬天2. 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意境、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说明喜欢的原因。

2. 答案:作文答案:略。

诗词分析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推荐相关文学名著,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扣教材章节,注重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第1课:《背影》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3课:《长江三峡》第4课:《大自然的语言》2. 第二单元:诗词阅读与鉴赏第5课:《诗词五首》第6课:《诗词三首》第7课:《诗词两首》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第8课:《愚公移山》第9课:《扁鹊见蔡桓公》第10课:《狼》第11课:《为学》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素养。

3.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表达、交流、写作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诗词的鉴赏。

2. 教学重点: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展示不同季节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的自然美。

第二单元:播放古典诗词吟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第三单元:讲述古代文化故事,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课文学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讲解课文难点,指导阅读方法。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以课文为例,讲解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2. 第二单元: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题目:第一单元:描写一个你熟悉的季节,要求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

第二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三单元:翻译一篇文言文,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2. 答案示例:第一单元:例文《秋天的校园》。

第二单元:示例:《静夜思》艺术特色分析及个人感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活动探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活动探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活动探究”教学设计一、单元说明1.单元目标(1)了解新闻内容,把握不同体裁新闻的特点;(2)学习读新闻的方法;(3)养成读新闻的习惯;(4)熟悉新闻采访的方法步骤,进行采访实践;(5)学会撰写新闻作品;(6)通过接触新闻了解世界,关注社会生活。

2.教材简析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任务群由新闻阅读、新闻采访以及新闻写作组成,在“新闻阅读”任务驱动下,教材选了四篇文章,分别是《消息二则》(即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一着惊天海》,这组教材的主题内容是变化着的社会,通过新闻作品呈现社会变化和时代变迁,体现了新闻作品记录社会与时代发展变化的价值。

学生在学习中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通过接触新闻了解世界,关注社会生活。

这组教材的语文素养主题是新闻纪实作品的阅读与写作,教材以新闻文体为线组合,涉及消息、特写、通讯等不同新闻体裁。

要求学生通过活动探究,达成以下学习目标:了解新闻内容,把握不同体裁新闻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熟悉新闻采访的方法步骤,进行采访实践;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二、图书简析本册图书围绕“新闻”文体,从应用型文体的角度着手,按照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与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新闻分单元编写,与教材选文形成体裁呼应,为教材提供大量分体阅读的整合文本。

同时,针对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特点,编写了“新闻采访与写作”单元,为学生开展新闻探究活动提供了脚手架。

整体的选篇意图在于实现学生文本阅读的拓展、新闻文体素养的提升以及新闻实践活动的落实。

本册图书所选篇章基本侧重于语文素养主题,“新闻”的体裁分类及其特征是选篇与教材整合的基本点,具体对本册图书的使用可采用以下策略:1、求同对比阅读,在具体新闻体裁划分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各篇与各单元精读篇目,了解这一文体的结构(比如消息)或者语言特色(比如准确或生动),从而建构出对这一新闻文体的基础性理解;2.拓展训练阅读,针对略读篇目可以采用快速阅读进行文体要素分析的方法,比如可从新闻的六要素和五部分入手,通过拓展训练把握每一结构的训练要点;3.存异对比阅读,每一单元选择一篇精读篇目,对新闻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对比性的区分阅读,从而引导学生明确不同新闻文体的不同;4、活动辅助阅读,对“新闻采访与写作”单元,可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选择合适篇目,在活动过程中作为提供给学生的手脚架和工具箱,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落实具体活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文学活动探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文学活动探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文学活动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文学活动的定义和特点- 能够阅读、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 文学活动的定义和特点2.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了解文学活动的定义和特点1. 导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复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引出文学活动的概念(10分钟)2. 概念解释:讲解文学活动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文学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区别(15分钟)3. 实例分析:给学生分发几个文学活动的例子,让他们分析其特点和意义(20分钟)4. 总结: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文学活动的定义和特点,并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10分钟)第二课时: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1. 导入:复上节课讲解的文学活动的定义和特点,并引出文学作品的概念(10分钟)2. 阅读指导:给学生提供一篇经典文学作品,并讲解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阅读文学作品并进行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20分钟)4. 总结:整合小组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总结文学作品的核心内容和特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15分钟)第三课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1. 导入:复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10分钟)2. 比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知识竞赛,通过题目选择、解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0分钟)3. 表演活动:学生自行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表演,并互相评价,提升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30分钟)4. 总结:鼓励学生总结比赛和表演活动中的收获,并展望今后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途径(10分钟)第四课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1. 导入:复前几节课的内容,并引出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10分钟)2. 写作指导:讲解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如情感描写、人物塑造等,并进行示范(20分钟)3. 写作实践:让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写一篇小作文,注重表达技巧和语言运用(30分钟)4. 互评活动: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用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彼此改进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15分钟)5. 总结:鼓励学生总结写作过程中的体会和进步,并展望今后不断提高的可能性(10分钟)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表演活动和写作实践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观察学生对文学活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教学资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经典文学作品的摘录或书籍- 竞赛题目和评价表- 小组讨论和互评活动的指导材料- 写作指导材料和范文以上是我为您设计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文学活动探究”教学设计》。

2023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写作教案

2023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写作教案

闻写作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闻采访。

通过完成活动任务,同学们感受到了闻采编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但是,只有采访而没有报道,闻活动就没有意义。

所以,我们要学会写作闻。

随着社会生活、信息技术的快速进展和受众需求的日趋多元,闻的写法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今日,我们就运用之前学习的闻学问,写一则消息。

1.在把握闻学问的根底上,学习消息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闻的力量。

2.培育学生宠爱闻及闻工作的感情,鼓励学生擅长觉察社会中有意义的人和事,学会觉察美、传播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消息这种文体的相关学问,以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写标题;通过朗读、沟通实例,让学生体会导语的写法。

教学难点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消息主体的写法,安排好消息正文的构造。

1 课时文题展现必做任务:写一则消息。

每位同学都要依据“任务二”中自己搜集的闻素材,写一则消息。

写完后,组内同学相互沟通,修改完善。

写作指导一、引导学生回忆闻的有关学问。

1.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2.闻构造的五局部: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三者缺一不行)。

3.闻的特点:快速准时、真实准确、简明扼要。

二、引导学生学写标题。

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如何写作标题呢?1.板书展现下面几个消息标题:(1)我三十万大军成功南渡长江(2)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然后归纳标题的特点。

(1)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2)要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三、引导学生就学校发生的事实写作标题,例如:(1)××中学进展首届中学生诗词大赛(2)我校学子全国创客大赛载誉归来(3)初中各年级上好学年开学第一课(4)本校组织开展“小记者·大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四、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消息正文的构造。

消息正文的构造通常是依据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构造”。

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表达最重要的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开放,事实的重要性渐渐减弱;假设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闻事实的后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阅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交流点拨】此句中的“已”和“大约”用词准确。“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交流点拨】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2.小组合作交流: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找一找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浅探独学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学法指导二:
【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
(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讲述(名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讲述(名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讲述(名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讲述》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口语表达清晰、连贯、生动的故事。

教材通过不同类型的故事,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勇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部分学生在表达时仍存在语言混乱、逻辑不清、生动性不足等问题。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害羞、紧张等原因,在口语交际中放不开,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不同的讲述技巧,如悬念、描绘、情感渲染等,使讲述更加生动、有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示范等方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勇于表达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讲述技巧,清晰、连贯、生动地讲述故事。

2.难点: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口语交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学会运用不同的讲述技巧。

2.示范法:教师以示范的方式,展示如何运用讲述技巧,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练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激励评价法: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增强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不同类型的故事,准备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如讲述一个悬念十足的故事开头,让学生猜测故事发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旨在通过任务导向的研究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和表达。

每个单元都会有三个研究任务,包括课文研究、实践活动和写作表达。

这种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它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各种生活信息。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研究新闻的文体特点,如消息、特写和通讯,以及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此外,学生还将研究新闻写作的“六要素”和“倒金塔式”的结构,以提高他们的新闻线索捕捉和策划组织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本单元的教学方式和新闻的基本特征。

通过任务导向的研究方式,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研究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闻,提高他们的新闻写作能力。

2、活动探究单元的研究方式活动探究单元是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

教师不再只是授课,而是全程指导学生自主研究,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和技巧,关注研究过程而不是成果。

3、活动探究单元的主要特点活动探究单元不仅提供教学内容,还将研究方法、活动流程、任务构思、具体要求等隐藏在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研究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材也提供了必要的研究资源,方便教学。

活动探究单元的研究活动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指归,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重视知识研究,强调学生自主研究,让学生能够自己建构知识系统。

二、新闻常识:1.新闻新闻是一种实用性文体,满足人们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需求,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包括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传媒上的各种报道,如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只指消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传递有价值的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从新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二、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三、消息: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四、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投影或板书)芜湖:wú摧枯拉朽:kū荻港:dí2.解释词语(投影或板书)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五、熟读课文(可以全班整体朗读,也可以个别阅读)。

1.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该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⑴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⑵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小结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的最主要文体之一,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的主要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阅读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也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探究”(一)。

2.思考“练习·探究”(二)。

3.阅读“词句品味·积累。

”教学反思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从新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二次备教学过程课一、复习检测1.前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新闻的基本常识和新闻的主要特点,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次。

(“五要素”和一个H、消息的特点、消息的结构等)明确:新闻有五个W(“五要素”),即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何)和一个H,即how(如何)。

消息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

2.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要素”和一个H,并区分出导语、主体和结语。

(该题既检查了学生的复习情况,又检测明确了“练习·探究”(一))明确:⑴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消息,堪称新闻写作的经典之作。

新闻“五个W”(“五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在本文中体现为: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地:芜湖、安庆之间;人:人民解放军;事:渡过长江;故: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How(如何)那就是: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⑵本文的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极为简洁,言简意赅,只有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而且叙述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总体面貌;主体分成三个层次展开: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

同时又不失生动,如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情景。

四字句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

对于这样一件重大的具有历史性的军事行动,本来可以有更为丰富,甚至有更加复杂的情景描述,但是,文章却嘎然而止。

一连串文言色彩很浓的词语的运用,不但符合新闻文体的简短明快的规范,而且便于表达作者高瞻雄视不可一世的气概。

三、作业布置1. 从今天的报纸中挑几则新闻,找出其中的“五要素”和一H,指出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等结构。

教学反思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绥靖、阻遏、锐不可当、安然无恙”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3.知道新闻的历史背景。

4.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教学重难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背景简介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三、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的内容1.了解新闻的结构新闻概念: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记叙文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明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2.新闻要抓住内容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3.把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要内容(1)听录音,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初知文意。

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及词义(多媒体显示)(2)学生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v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

v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v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选两位同学分别指出内容的六要素,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教学反思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二、引导学生理清结构。

1.阅读思考|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2.学生自由阅读,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教师明确:提问: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教师明确:提问: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教师明确:三、深入探究1、分析标题: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征?简洁、概括。

其中“百万”、“横渡”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2、熟悉电头及其作用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斯)3、分析导语4、分析主体部分重点品读找出本文议论句,思考讨论:1、议论句写了什么内容?2、议论句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3、议论句为什么把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官兵区分开?4、为什么用“南京拒绝和平”而不用“蒋介石政府拒绝和平”?“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此种情况”指代什么?)四、分析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品析新闻的特点。

1.要求学生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用“从……我听出了……”的句式说话。

2.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结千里战线,大气磅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

在今天来说,虽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依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威武气势,他们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他们是永远不倒的。

六、布置作业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它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本报北京4月16日讯(记者范绪峰)今天上午,埃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努阿曼·扎拉勒博士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并作题为“中埃文化和面向21世纪的中埃关系”的演讲。

扎拉勒大使在演讲中回顾了中埃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希望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能够代代相传。

大使称中埃两国的璀璨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着重对21世纪中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关系作了展望。

演讲后,大使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张建明共同为在人大展览馆举办的“尼罗河畔——埃及艺术、文化展”揭幕。

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教学反思课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