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分析

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分析

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分析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尽量做到谨慎、保守、稳健,以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公平性。

下面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和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收入的确认:根据谨慎性原则,会计人员在确认收入时应遵循收入实现原则和确定原则。

即收入实际已经实现或很有把握能够实现才能确认为收入,而且还要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和损失,以免夸大收入。

2. 对费用的确认:会计人员在确认费用时应遵循费用发生原则和费用匹配原则。

即费用实际发生或很有把握能够发生才能确认为费用,并且费用要和相应的收入能够匹配,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3. 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会计人员在计量资产和负债时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计,以免高估资产、低估负债。

在计量存货时应选择较低的成本作为计量基础,在计提坏账准备时应根据可疑账户的实际情况进行估计等。

1. 对企业的影响: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决策。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还可以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 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可以对企业的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

通过合理地估计和计量资产和负债,提前预计和计提可能的风险和损失,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从而减少经营风险带来的损失。

适度谨慎性原则的理论研究与经济学思考

适度谨慎性原则的理论研究与经济学思考
适度 谨慎性原 则 的 理 论研 究与经 济 学思考
_ 王韵 智 王琴 丽
会 计 谨 慎 性 原 则 ,又 称 稳 健 性 原 则 ,是 会 计 基 本
以充分 的估 计 、确认 、记录 、报 告或在 附注 中披露 ; 而对有关 可能会 为企业带来 未来收益 的不确定事 项的
处 理 则 一 般 不 予 确 认 、报 告 甚 至 也 不 会 在 附 注 中 披
引进 了短期投 资跌价准 备 、存货跌价 准备 、同定 资产
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 值准备 、长期 投资减值 准备项
日。
t:I F# ,谨 慎 性意 味 着对 损 失 和收 益确 认 的非 对 F-
称 性 ,导 致 企 业 以 选 择 稳 健 为理 由 而 导 致 利 润 虚 减 。 会 计 人 员 应 用 谨 慎 性 原 则 时 ,对 不 确 定 的 、需 要 估 计
露 。因此 ,将照谨 慎性原则运 用于会计 系统 中产 生了 诸多 的矛盾和 冲突 ;面对金 融资产 、商 誉 、或有 事项 等不 确定性会计 问题的 冲击 时 ,传统 的谨慎性原 则显
得 缺 乏 自我 调 节 能 力 。
2 .谨慎性和其他会计 原则 的冲突 本文将 国际会计准则 委员会和 美国财务会计 准则 委员会提 的会计信息 质量特征概 念框架 以及我 国新 会计 准则 的相关规定进 行综合分析 ,并 以此 来说 明谨
认 、计 量 和 报 告 ,如 实 反 映符 合 确 认 和 计 量 要 求 的 各
当前 经济环境 下的存在是必要 的 ,但其也 是一把双刃 剑 ,过度 的谨慎也会给企业 自身的发展带来局 限性 。
项会计要 素和其他 相关信息 。谨慎性原 则要求在 会计 实务 中确认可 能发生 的但 尚未发生 的损 失或 费用 ,这 就 明显地违背 了反映真实性 的要求 。

谨慎性原则浅析

谨慎性原则浅析

浙江万里学院会计学论文班级:姓名:学号: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谨慎性原则浅析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基本原则之一,谨慎性原则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

它要求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才民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谨慎性原则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它在评价会计信息质量时仍然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加强相关的法规,明确滥用谨慎性原则的后果,要加强监督强化约束机制,力求实事求是、诚信为本,避免造成主观随意性。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必要性运用局限性一、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理论的认识1、对谨慎性原则理论的理解谨慎性原则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有利于企业经营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客观环境作出正确判断,从而规避经营风险,稳定盈亏;对于投资者来说,谨慎性原则有利于防止他们产生过于乐观的情绪,规避因虚增利润而导致利润分配侵蚀股本的风险;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谨慎性可以避免因提供盲目乐观的信息给投资者带来损失而招致的索赔风险。

可见,谨慎性作为经济生活中的镇静剂是相当具有现实意义的。

2、谨慎性的必要性首先,谨慎性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其次,谨慎性有利于规范会计信息质量;再次,有利于真实反映资产和利润的价值;最后,谨慎性有利于企业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谨慎性应用的局限性分析谨慎性的应用有利于保护投资人的权利,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来使会计信息失真等负面效应。

探析会计业务中的谨慎性原则会计毕业

探析会计业务中的谨慎性原则会计毕业

探析会计业务中的谨慎性原则会计毕业一、绪论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会计领域的地位勿庸质疑,本文将从其概念、运用、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在我国会计中的正确应用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论述,肯定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理论中的地位无法替代。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概述ﻭ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

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企业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谨慎性原则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谨慎稳健的内容.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3。

1提取坏帐准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赊销行为是企业开展销售业务的主要方式,由此引起的一部份应收帐款无法收回在所难免,客观存在的,于是了坏账.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转销法.另一种是备抵法,虽然考虑应收帐款中可能的坏帐损失风险,通过计损坏帐准备,防止了利润虚增,资产虚增,符合谨慎性原则。

但根据近年的实际情况看,企业按千分之3~5的比率提取坏帐准备,由于准备额过低,坏帐准备金额明显不足,未能达到谨慎核算的目的.因此,新制度规定应收帐款按备抵法取坏帐准备的提取比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自行确定,同时规定对期末应收、预收帐款、其他应收款等都应列入风险管理中,这样使企业更加谨慎地反映其财务状况,不限制估计坏帐损失的方法,让其象成本核算那样自行选择适合的核算方法,固定下来,按提取比例提取,超支者报批或督促企业管理,从根本上减少坏帐的发生。

3.2加速折旧总的来说,我国不少企业的折旧率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不能适应企业技术更新,生产的内在要求,为此现行新会计制度在强调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同时,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

其中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第一、许多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效率高,生产能力大,早期的营业收入大,为做到收入与成本恰当配比,就应让这些资产具有最大经济效用的早期多计提折旧;第二、因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无形损耗,使得固定资产的大部分价值应在短期限内收回等等。

方案-浅析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完善

方案-浅析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完善

浅析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完善'一、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和理解谨慎性原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早是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一种策略,后来被会计入员认同和接受。

(一)研究者对谨慎性原则的起源提出了众多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契约解释。

按照契约理论,企业和各有关当事人之间由于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利益、有限的视野和有限的责任,会产生诸多机会主义行为。

而谨慎性是对契约业绩的理想计量,它对利得有更严格的确认标准,从而可以限制有关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减轻企业和有关当事人之间的代理冲突。

2.诉讼解释。

投资者大多是风险回避者,他们希望能够立即得到有关潜在风险的信息,而对于有关潜在利得的信息却不甚关心。

因此,公司延期潜在的损失比延期报告潜在的利得会面临更大的诉讼威胁,也就是诉讼风险更可能源自于对收入与资产的高估而不是低估,会计入员为了避免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宁可失之低估,而不愿失之高估”,因而股东诉讼成为谨慎性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3.解释。

税收解释认为,纳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使得人员有动机谨慎性原则来递延税收的支付。

谨慎性原则通过推迟收入的确认以及加速费用的确认而延期支付税收,可以减少税收支付的现值,增加公司的价值。

(二)谨慎性原则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第2号中,将谨慎性表述为:“谨慎性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应,以确保商业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被充分考虑。

因此,在未来收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之间有同等的可能性时,谨慎性要求使用比较不乐观的估计数。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1.会计中存在着的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了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必须对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2.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谨慎;3.使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的基础上,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4.可以抵销管理者过于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正确决策。

谨慎性原则理论分析

谨慎性原则理论分析

一谨慎性原则的定义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

也就是说,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披露。

因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

谨慎性原则(Prudence)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谨慎性原则是在保守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于保守主义。

因为保守主义的信条是: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

算足可能的损失,无视可能的收益。

其极端是一贯地、蓄意地、一概地多计费用和损失,少计资产和利润。

甚至建立秘密准备,人为操纵利润。

造成信息误导。

长期以来,会计理论界对谨慎性原则的作用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谨慎性原则的支持者认为谨慎性原则的存在是由于会计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既是会计处理过程的要求,又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因此,美国的斯特林说它是”会计计价最古老的,也许是最深得人心的一项原则”,我国的会计学者阎光华先生认为“它在西方会计学中,是一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的重大会计惯例,是最古老的会计信条之一”。

而谨慎性原则的反对者则认为,谨慎性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相矛盾,而且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因此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企业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集合,其间存在多方面、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往往不一致。

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践中的应用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践中的应用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践中的应用谨慎性原则是会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在企业会计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谨慎性原则的定义、应用价值、应用方法以及谨慎性原则的限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加深人们对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践中的应用理解。

一、谨慎性原则的定义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的一种基本原则,它要求在计算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时,应该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需保守地评估和计量,确保报告真实和客观。

1、保证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谨慎性原则可以保证企业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这样可以为企业的融资、投资、经营等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

2、有效预防财务风险活跃的商业市场存在各种商业险情。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保守地进行资产、负债、收益、费用的估值和计量,从而可以有效地预防财务风险。

3、保护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谨慎性原则为投资人和债权人保护资产和获取利润提供了可靠保障。

企业应该保守地计算资产价值、费用和负债,在公司遭受倒闭或资产出现损失时,投资人和债权人可以获取相应的债权或权益。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方法包括:1、资产预计减值对于已经形成的坏账或商业亏损等,企业应该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预测可能会存在的损失,并及时将资产价值减值。

2、费用及负债计量企业应该在会计核算中按照实际的计量价值计算费用和负债。

在计算利润时须将部分可能实现的损失计入计算,从而保证准确的财务报告。

谨慎性原则应用的过程中也有其限制。

1、会计师的主观判断会计师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

人类作为有限的生物,很难完全避免主观的影响。

因此,在企业会计实践中,要在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增强审计师的专业素养,并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2、保守会计原则的滞后性企业在保守会计原则下计提坏账等费用时,往往在实际情况出现前就完成了计提,从而导致保守会计原则的滞后性。

结论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实践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可以保证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和客观。

浅议谨慎性原则范文

浅议谨慎性原则范文

浅议谨慎性原则范文谨慎性原则是一种规范行为的原则,它要求我们在做出决策和行动之前,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并采取谨慎的态度。

谨慎性原则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个人生活、职业发展、投资决策等,它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风险,提高成功的机会。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理解。

首先,谨慎性原则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在面对各种选择和决策时,我们常常需要慎重地权衡利弊,避免因冲动或盲目造成的后悔。

比如在选择朋友圈子时,我们应该谨慎选择与自己价值观相符合的朋友,避免与不良群体结交,以免受到不良影响。

同样,在购物时,我们也要谨慎判断商品的质量、价格和服务,并做出明智的选择。

谨慎性原则有助于我们避免陷入消费陷阱,并增强对自己财务状况的把控。

其次,谨慎性原则在职业发展中也非常重要。

面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的机会和挑战,我们需要谨慎评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能力,并判断不同选择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机会。

同时,我们还需要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保持警觉,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和个人能力的提升需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场环境。

谨慎性原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盲目跳槽或追逐热门职业,而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做出明智的选择,提高职业成功的机会。

再次,谨慎性原则在投资决策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投资是一项风险较大的行为,谨慎性原则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投资风险,并提高投资回报率。

在做投资决策时,我们应该对投资对象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市场的风险和潜在收益,并根据自身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决策。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分散投资风险,避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防遭受重大损失。

谨慎性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增加投资成功的概率。

总结起来,谨慎性原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原则,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各个领域做出明智的决策和行动。

在个人生活中,谨慎性原则有助于我们避免盲目和冲动,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健康。

在职业发展中,谨慎性原则能够帮助我们做出合适的职业规划和选择,并提高职业成功的机会。

会计论文,谨慎性原则剖析

会计论文,谨慎性原则剖析

重庆市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准考准号:.论文编号指导教师姓名_____职称__________________论文提交日期_________________ 论文答辩日期 ___________ 主考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年月日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明确本声明的法律责任,本人对本论文导致的所有问题承担全部责任。

目录摘要 (4)关键词 (4)一、........................................................... 谨慎性原则的概述 (4)1、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4)2、谨慎性原则的意义 (4)二、..............................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61、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6)2、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8)三、........................................................... 谨慎性原则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9)1、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 (9)2、市场价格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做出不合理的估计与判断影响会计结果 (10)3、税法与谨慎性原则相冲突 (10)4、谨慎性原则变相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1)四、.......................................... 谨慎性原则应用的完善措施111、缓解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的冲突 (11)2、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机制 (12)3、减少谨慎性原则与税收的差异 (12)4、会计人员方面的改善 (13)五、.............................................................. 总结13参考文献 (13)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

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该原则对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会计实务中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标签:谨慎性原则;运用F231谨慎性原则的基本理论知识谨慎性原则又称审慎原则、保守性原则和稳健性原则,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原则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早是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一种策略,后来被会计人员所认同接受,逐渐成为一项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会计核算原则。

我国自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可以说,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风险越复杂,越需要遵循损益确认的谨慎性,谨慎性正是基于提高市场风险防范能力的需要。

当然,谨慎性要求并非意味着企业可以随意、无根据地提高有关各项减值准备,超过合理水平的减值准备就是秘密准备,这将人为过低估计资产或收益,过高估计负债或费用,同样造成会计信息的虚假,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关决策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对增强我国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一些具体应用2.1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其价值大,回收价值(即提折旧)的期限也较长,但由于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即在平常中的贬值往往比其使用年限中的磨损要快得多,常出现只使用到预期年限的一半左右,此固定资产已被淘汰的现象。

为此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或是前几年就收回大部分投资是必然的措施。

谨慎性原则为此提出了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

加速折旧法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把固定资产价值的大部分在其使用初期各年进行摊销,也就是使固定资产价值加速得到补偿的一种折旧方法。

关于谨慎性原则可行性分析

关于谨慎性原则可行性分析

关于谨慎性原则可行性分析谨慎性原则是一种指导行为的原则,强调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时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和行动。

在实践中,谨慎性原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金融、法律、科学等。

本文将围绕谨慎性原则的可行性展开分析,并且将其与其他原则进行对比。

首先,谨慎性原则的可行性在于它强调慎重决策和行动。

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时,人们往往容易冲动和盲目行动,而谨慎性原则提醒我们要考虑可能的后果和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慎重的决策。

这种谨慎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其次,谨慎性原则的可行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行为准则。

谨慎性原则告诉我们应该在做出决策之前收集足够的信息和数据,并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分析。

这种基于事实和理性的决策方式可以减少主观和片面的因素的影响,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谨慎性原则的可行性还体现在其适应性和灵活性上。

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谨慎性原则提醒我们时刻保持警觉和灵活应对。

它不是一种僵化的指导准则,而是一种弹性和适应性的思维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灵活地应用和调整。

这种灵活性使得谨慎性原则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情况下都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与其他原则相比,谨慎性原则的可行性也有一些特殊的优势。

例如,在金融领域,谨慎性原则被视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通常会依据谨慎性原则来评估和管理风险,以防止可能的损失和灾难。

在法律领域,谨慎性原则也被广泛用于证据收集和案件审理中,要求法官和律师在做出决策时要慎重考虑和评估相关的证据和因素。

总结起来,谨慎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其强调慎重决策和行动,提供了一种行为准则,适应性和灵活性较高。

与其他原则相比,谨慎性原则在金融和法律等领域有特殊的优势。

然而,要充分发挥谨慎性原则的作用,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其他原则的权衡和平衡,以实现最优的行为和决策结果。

浅谈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是谨慎性原则产生的基本前提。

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

标签:谨慎性原则会计信息质量应用会计准则谨慎性原则在西方又称稳健性原则,最初产生于会计受托责任盛行的十九世纪,委托人为了防止受托人高估资产和收益,提升自身的经营业绩,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事项采取了保守谨慎的态度。

这种倾向逐渐形成西方国家的一项会计修订性惯例,一直延续至今。

我国在1992年首次发布的会计准则中,体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和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将谨慎性原则规定为十二条会计原则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的深入,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原则做了较大的变动,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称谓(共8条)将谨慎性原则列为其中之一,体现出谨慎性思想在评价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地位,这也是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所谓谨慎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反映了会计人员对其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态度,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当局对企业通常过于乐观的态度可能导致的风险。

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理论依据谨慎性的普遍接受在各国的会计准则中得到了体现。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会计准则中都有所体现,法国、德国由于企业的资本主要是由银行信贷机构提供,更为强调稳健原则的应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第一号国际会计准则中,把稳健性原则作为选择会计政策的三要素之一。

这说明该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会计界的认可。

它的存在有以下理由:1.财务会计所依存的会计环境。

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下的会计环境是动态的市场经济,不确定性时时存在,因而风险无处不在。

谨慎性原则浅析

谨慎性原则浅析

谨慎性原则浅析——原理及应用研究目的通过对会计工作的谨慎性原则的历史起源、具体内涵和实际应用的了解,加深我们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事务中的必要性以及它的利弊的认识。

进而以学习正确地运用谨慎性原则为契机,郑重承诺: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诚实做人、诚信做事!一、谨慎性原则的原理及发展谨慎性原则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早是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一种策略,后来被会计人员所认同接受,逐渐成为一项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会计核算原则。

从中世纪开始的受托观的谨慎性原则是由于9世纪会计受托责任的盛行,会计人员面对着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普遍存在强烈的灾难意识,中世纪财产托管人减轻责任的谨慎方式逐渐为会计界所认同,进而形成了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

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的表述很多,其中最典型定义是不预计利得,但预计一切损失.它意味着会计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以减轻受托责任。

这种观点本身缺乏会计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它只是站在“实用主义”的角度来对谨慎性进行定义,强调蓄意地、一贯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招致了对谨慎性的诸多批评。

谨慎性原则的批评者认为,谨慎性的蓄意低估,会形成大量的“秘密准备”,有违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表达的要求。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由规范研究逐渐向实证研究转移,大量的会计实证研究的文献涌现出来。

作为谨慎性原则的研究也逐渐转向实证研究为主,要对谨慎性原则进行实证分析就必须有相应的定义来界定它、量化它,因此从实证研究中涌现出谨慎性的大量定义。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Feltham和Ohlson 在1995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指出:如果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在时点π+1的期望值与企业股权在时点π+1的账面价值之差在π趋于无穷大时的情况下大于0,则认为企业会计是谨慎的;另一个是Basu在1997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对谨慎性原则的解释是: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利得)的确认比对坏消息(损失)的确认要求有更加严格的证据。

浅析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

浅析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

浅析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二、谨慎性原则的本质企业之所以乐于接受谨慎性原则,是因为它对企业而言是有利的。

谨慎性原则有两个本质:1、以保护企业为主旨。

谨慎的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按谨慎的会计处理可能会与某些企业的厂长经理的短期利益发生冲突。

在实行承包经营和企业中,某些厂长经理总希望在自已的任期内完成承包指标,出现了少计费用,多计利润的现象。

但谨慎性原则是从风险上考虑保护企业的,在时间上尽可能快地将资产转化成费用,从收益中获得补偿。

2、收入和费用的时间性分布。

谨慎性会计处理原则并非从性质上否定某些收入和费用的发生和存在,而是通过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改变这些收入和费用计入各个会计期间的时间金额分布。

例如:在折旧问题上,采用加速折旧法并非是对过去直线折旧法的否定,而是改变了每期折旧的金额分布,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分布以较大的折旧额,后期以较少的折旧额。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从1992年开始运用谨慎性原则至今,我国一直在不断完善和规范有关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制度,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感受较多的是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政策还比较模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谨慎性原则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提供反映经营风险的信息,这样有利于保护投资人的权利,也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使会计信息失真。

因此,有必要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进行严格规定,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作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第 18 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准则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原则,它在会计实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报表编制中,对可能存在的损失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在确定收益时采取保守的态度。

它的存在和运用可以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防止虚假和误导性的信息对企业决策和利益相关方的识别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谨慎性原则的基本理念、运用方法、实际案例等方面,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谨慎性原则的基本理念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准则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核心理念是“预见可能的损失,不预期未来的收益”,即在确定会计报表中各项账目的金额和计提各项准备时,要充分考虑到潜在的损失和风险,而对未来的收益持谨慎态度。

这一理念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能够得到客观、全面的反映,为利益相关方提供真实可信的财务信息。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方法在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见潜在的损失。

在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需要对可能存在的损失进行合理、充分的预见和考虑。

对坏账损失、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进行计提,以保证利润和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

2. 保守估计。

谨慎性原则要求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应当采取保守的态度进行估计。

对于收入的确认、费用的计提、资产减值等问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保守的估计标准,以降低未来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损失。

3. 审慎披露。

在会计报表中,谨慎性原则也要求企业应当对可能存在的损失、风险等情况进行充分的披露。

在财务报告中应当注明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充分的信息,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实际案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具体分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某公司在年末对应收账款进行了坏账准备的计提。

根据谨慎性原则,公司应当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坏账风险,并对可能的坏账损失进行合理的预见和计提。

谨慎性原则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谨慎性原则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实践应用的拓展与创新
谨慎性原 则在会计 领域的应 用
谨慎性原 则在金融 领域的应 用
谨慎性原 则在法律 领域的应 用
谨慎性原 则在环境 保护领域 的应用
谨慎性原 则在公共 政策领域 的应用
谨慎性原 则在风险 管理领域 的应用
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01
谨慎性原则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理论研究的深化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研究 谨慎性原则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 谨慎性原则在法律领域的应用研究 谨慎性原则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
跨学科研究的融合
谨慎性原则与经济学的结合:探讨其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和影响 谨慎性原则与心理学的结合:研究其在风险评估和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与法学的结合:探讨其在法律制定和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研究其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的结果与结论
案例背景:某公司面临财务风险,需要采取谨慎性原则进行决策
案例分析:通过对公司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因素的分析,得出了谨慎性原则的应 用建议
结论:谨慎性原则在决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公司规避风险,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谨慎性原则,以实现最佳的决策效果
添加标题
谨慎性原则的实施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 性。
谨慎性原则的理论背景
谨慎性原则的定义:在会计核算中,对 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 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避免高估资产和 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
理论背景:谨慎性原则起源于19世纪末 的英国,当时会计界开始关注会计估计 和判断的不确定性,并提出了谨慎性原 则。

谨慎性原则的理论与应用

谨慎性原则的理论与应用

谨慎性原则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冯群英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信息质量要求。

本文基于谨慎性原则的相关内容研究,结合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剖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以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资产减值;固定资产折旧一、谨慎性原则的基本概念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结合2006年初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表述,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对其日常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不要过高估计资产或者盈利,也不要过低估计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原则对我国会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会计操作,但由于谨慎性原则带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一度成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粉饰报表的工具。

基于现实存在的会计舞弊案例时有发生,会计界有必要尽快对谨慎性原则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尤其在定性和定量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谨慎性原则是建立会计信息的基础,科学地运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提高企业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方面的抵御能力,有利于企业规避不确定因素,减少经济事项中固有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能够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以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会计实务中应用谨慎性原则存在的误区(一)过度谨慎保守派把谨慎性原则等同于保守主义,认为应该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同时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

谨慎性原则的目的虽然是要求企业谨慎,但并不允许滥用甚至歪曲“谨慎”的含义,否则就会出现一些人为操纵利润等现象,成为信息使用者正确认识信息的障碍。

将谨慎性原则等价于保守主义事实上就是一些学者所谓的“过度谨慎”。

(二)谨慎不足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是现代会计核算中的两大核心理论,但是在会计实务中,两者却形成了明显的矛盾。

我国企业在权衡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时,倾向于优先考虑后者的做法与国际通行的优先考虑前者恰恰相反。

权责发生制原则优先于谨慎性原则的做法实际上就是一些学者所说的“谨慎不足”。

浅议谨慎性原则

浅议谨慎性原则

浅议谨慎性原则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一)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通俗的说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有谨慎态度,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亦即资产计价时从低负债估计时从高,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按照新准则的说法:企业对交易或则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算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则收益,低估负债或则费用。

谨慎性原则实际上是风险意识在财务上的体现,时适当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

(二)谨慎性原则基本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1.谨慎性原则的概念界定谨慎性原则又叫做审慎原则, 是指会计人员在面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应当保持严谨、谨慎、安全的态度, 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 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 以便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 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2谨慎性原则的客观理论依据和必然性谨慎性原则源于会计中的不稳定性并植根于存在风险的经营环境, 有其存在的客观理论依据与必然要求。

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 市场的供求关系, 消费者的喜好等属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而自然环境的变化,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等属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修订、企业内部人士的变动、员工素质的高低等属于内在不确定性。

任何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要与国家、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经济联系, 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企业的经济活动既要面临机遇, 又要经受考验, 从而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对这些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估计和判断。

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稳定性表现在应收帐款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资产的价值确定和减值损失的计提等。

二谨慎性原则应用的现状1谨慎性原则应用的现状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应用十分广泛。

谨慎性原则是为了防止企业高估资产,低估费用。

谨慎性原则——精选推荐

谨慎性原则——精选推荐

摘要]:作为一项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

一方面它能避免虚增资产和夸大利润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性,经常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甚至为粉饰财务报表留不了空间。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依据;缺陷;应用分析谨慎性是会计核算中一项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计量原则。

1993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在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这一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许多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用,它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日渐凸显。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时,会计人员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应低估负债或费用,应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

也就是说,在不影响合理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权益的做法进行会计处理,以使财务报表不会导致其使用者根据不足的乐观,使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更加稳健。

一、谨慎性原则的依据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和应用,其最根本的依据是不确定性。

这里的不确定性,除了企业经济活动具有的内在的不确定性,即各种风险外,还包括会计核算上的不确定性。

会计核算本身的不确定性,首先是源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不确定性。

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以及货币计量,本身就是一种会计假设,虽然这是必需并且合理的,但仍然具有其不确定性。

例如货币计量假设,其隐含了币值恒定这一前提条件,但实际是不可能达到的。

其次,在会计实务中也有不确定性。

在会计核算中,不可避免地要大量运用会计估计,对于这些估计的合理性和未来的预期依据就必须做些假定。

例如,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净残值就有其不确定性,在实务中实际上是假定它是合理而且确定的,并据此计提折旧。

而谨慎性原则,则是处理这些不确定性的一种约束因素。

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第二个依据是,为了抵消企业管理人员和投资者的过分乐观,谨慎的倾向是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谨慎性原则的定义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

也就是说,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披露。

因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

谨慎性原则(Prudence)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谨慎性原则是在保守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于保守主义。

因为保守主义的信条是: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

算足可能的损失,无视可能的收益。

其极端是一贯地、蓄意地、一概地多计费用和损失,少计资产和利润。

甚至建立秘密准备,人为操纵利润。

造成信息误导。

长期以来,会计理论界对谨慎性原则的作用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谨慎性原则的支持者认为谨慎性原则的存在是由于会计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既是会计处理过程的要求,又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因此,美国的斯特林说它是”会计计价最古老的,也许是最深得人心的一项原则”,我国的会计学者阎光华先生认为“它在西方会计学中,是一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的重大会计惯例,是最古老的会计信条之一”。

而谨慎性原则的反对者则认为,谨慎性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相矛盾,而且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因此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企业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集合,其间存在多方面、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往往不一致。

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主要有如下的职能:第一,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第二,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第三,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为各个利益相关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但会计并不是一个硬性的系统,它无处不充满着专业判断。

也就是说,它允许企业在不伤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前提下,选择对企业更加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估计,以达到双赢的局面,甚至是帕雷托最优状态。

笔者正是要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利与弊。

二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影响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实务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法、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发出假设、存货的跌价损失准备、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方法等。

这些谨慎性方法的运用首先影响企业财务报表数字,使企业净资产被低估、正的经济盈余被递延反映,但是有关这种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后果,即投资者能否看出不同方法下盈余计量的谨慎性差异,还存在较多的争议。

〈一〉谨慎性对企业财务报表数字的影响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是对于利得与损失的不对称确认要求,也就是说反映利得比反映损失要求有更严格的可证实性,损失被立即确认,而利得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被确认。

谨慎性的这种非对称确认特征主要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净资产、应计和盈余项目。

1、净资产账面价值持续低于其市场价值。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时刻在发生变化,但是所有的这些变化(增值或贬值)并不会立即、完整地反映在企业会计账户和财务报表中。

在谨慎性原则下,资产价值减少(损失)通常被立即确认,而资产价值的上升(利得)通常被递延到它被出售或它的价值通过收入现金流量实现时才被确认。

例如,在谨慎性原则下,固定资产当期的价值增值,是不允许反映在当期的资产计价上,而只能等到固定资产被出售时才能反映这部分增值。

而固定资产当期的价值贬值,直接通过计提减值准备减少资产账面价值。

另外,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支出、广告支出一般而言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得,具有经济价值,但按照谨慎性原则要求,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直接费用化,而不能资本化反映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它们的价值被递延到以后期间由于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而产生的收入现金流量实现时才被确认。

但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企业通常不会出售它的固定资产,并且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是持续发生的,由此推论,会计上对于资产贬值的反映是及时的、并且数额较大,而对于资产增值的反映是不及时的、并且数额相对较少。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谨慎性原则运用会导致企业净资产被系统低估——其账面价值持续低于其市场价值。

净资产账面价值被低估的程度越大,意味着企业会计越谨慎。

利用谨慎性会计对企业净资产的持续低估特征,Beaver和Ryan提出了对谨慎性的一种实证计量模式: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市价比率计量模式。

这一计量模式评估了净资产被累积低估的程度,通过计算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市价比率的持久偏差成分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的程度。

2、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持续为负。

会计中的应计项目是由于权责发生制而产生的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之间的时间性差异。

从长期来看,如果会计方法是中立的并且企业是稳定的,折旧和摊销之前的累计净收益金额与经营现金流量趋向一致,因为当净收益超过(或低于)经营现金流量时会紧跟有负的(或正的)应计项目发生,正的应计与负的应计项目会随着时间反转,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趋向于零。

但是在谨慎性原则下,应计项目净累计额持续为负,这是由于谨慎性对利得和损失的不对称处理特征所导致。

在谨慎性原则下,损失一旦存在就要求被立即确认,即使与损失有关的现金流出可能还没有实际发生;而利得只有在现金流入实际发生时才能被确认。

因此,在谨慎性原则下,损失趋向于被全部应计而利得不能应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趋向于被低估并且持续为负。

利用谨慎性会导致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持续为负的特征,GiVoly 和Hayn提出了谨慎性的另一种计量模式:应计项目的计量模式。

这一模式认为,企业长期持续显著的负应计是谨慎性的标志。

它通过计算负应计累积的程度和速度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程度.3、盈余反映的及时性和盈余变化的持续性在“利好”与“利差”时期存在差异。

谨慎性原则在确认利得与损失时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企业“利好”时期与“利差”时期的会计盈余必然在及时性和持久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会计盈余的及时性是指当期的会计盈余是否及时地反映了公司经济盈余的变化。

在谨慎性原则下,会计人员反映利得比反映损失要求有更高的可证实性,因此本期的会计盈余会反映本期所有的负的经济盈余变化(损失),而不会反映或只会部分反映本期正的经济盈余变化(利得)。

换句话说,在谨慎性原则下,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比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反映得及时。

会计盈余的持续性是指当期的会计盈余变化能否持续到未来。

持续性和及时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及时性意味着本期信息已经反映在本期的会计盈余中,这样的盈余一般不具有很强的持续性。

持续性则是由于本期会计盈余没有反映本期信息的全部影响,而是将其部分影响递延,这样的盈余一般不具有很强的及时性。

在谨慎性原则下,由于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比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反映得更加及时,因此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相对于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更加持续。

利用谨慎性会计对正负盈余变化反映的及时性和持续性差异特征,Basu提出了另一种谨慎性实证计量模式:每股盈余/每股市价计量模式。

这一计量模式反映了会计收益包括经济收益或利得的速度的差异,通过计算比较会计盈余对“好消息”和“坏消息”敏感性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的程度.<二>.谨慎性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谨慎性原则会低估企业净资产、递延反映正的经济盈余,那么这种低估的净资产和会计盈余是否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股票市场价格的低估呢?在这个问题上还在存在较大的争议。

有效市场假设认为,投资者不会系统地被盈余计量的各种可选择会计方法所误导,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投资者在制定证券价格时应该能够估定不同方法下财务报表的内在谨慎性差异,并且自行对会计报告盈余进行调整,不会由于低估的账面资产和盈余数额而低估企业股票市价。

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实证支持。

例如Beaver和Dukes发现,采用加速折旧法(相对稳健)企业的平均盈余反应系数(ERCs)要比采用直线折旧法(相对激进)企业的平均盈余反应系数(ERCs)显著大.盈余反应系数是指某一证券的超常市场回报相对于该证券发行公司报告的盈利中非预期因素的反映程度。

盈余反应系数越大,说明报告盈余信息含量越高。

他们的证据表明市场在制定证券价格时考虑了盈余计量的内在方法,并且据此对企业报告盈余进行自行调整,支持了有效市场假设。

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观点认为,现实的资本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投资者通常不会区分盈余计量所采用的各种会计方法的谨慎性差异,因此,谨慎性原则对净资产的低估和对正的经济盈余的滞后反映,可能会导致市场对该股票价格的低估。

例如,Salamon和Kopel将企业划分为激进会计组合群(同时运用直线折旧法和F1FO)和谨慎会计组合群(同时运用加速折旧法和LIFO),实证结果表明,这两类企业的盈余反应系数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证据并不支持有效市场假设.总之,在”证券市场是否完全有效”问题上还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因此谨慎性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也是莫衷一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三谨慎性原则的优越性前文所述,会计是一个拥有相对弹性的系统,企业对会计政策是有选择权的。

下面,笔者将从西方及国内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的普遍情况来分析其优越性。

在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私有制下,企业和投资者都很重视资本的保全,因而愿意按照谨慎性原则来谨慎地处理有关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遏制利润的虚假繁荣。

从账面上看,企业似乎赚到了钱,但实际上其原有净资产却受到侵蚀。

企业将虚假的利润当成真实的收益上缴所得税、发奖金、提高职工工资,则必然导致企业经济实力受损。

而实行谨慎性原则,则可适当地保持企业的经济实力,从财力上为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和不测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强竞争力。

在我国,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主要是避免企业虚增利润,使利润更接近真实。

据资料显示,自1992年以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实施,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对于”挤出”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防止其利用四项准备调节利润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由1999年年报中可以看出,计提总数超亿元的不下60家,ST粤金曼、深深房A 分别以9.8亿、9.5亿名列榜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