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皖江学院较早设立的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以来,已经有9个年头。

我们已经培养了600余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其中四分之一以上的同学应届考取全国各地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2012年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开始建设,现在已经顺利结题。

特色专业建设结束之后,我们怎样继续保持该专业的高效运转,为社会输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需要进一步规划。

9年人才培养的探索加上当下社会发展的现实,我们经过仔细梳理,特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如下:一、专业建设基本目标我们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在特色专业建设基础上,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打造成以中小学教师教育为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性与语文教育的实用性充分结合,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全面的基础教育语文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同时又具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强,具有高度的就业竞争力的新型本科专业。

二、专业建设基本思路本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可概括为:“打牢基础,学精技能,错位发展,提升品质”。

打牢基础,即打牢汉语言文学的语言与文学基础,为学生未来从事语文教育或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精技能,就是学好写作、语文教学相关的基本技能,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错位发展,是跟十大汉语言文学专业错位发展,他们主要根据一本的生源,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或语言文学研究者,我们主要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与师大错位发展,也更能发挥我们学生实践性强的优势。

但是,我们时刻注意提升人才的品质。

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弘扬并践行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表现。

我们培养的未来基础教育的语文师资当然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我们在人才培养中重复注重学生古文功底的锤炼,开了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等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开设的课程外,我们还专门开设了诗骚专题、唐宋词审美文化、唐诗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戏剧专题、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让学生一直浸润在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化为学生的血肉,“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的品质自然得到提升,自觉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中等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涉外文秘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自强复兴服务。

2、爱岗敬业,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具有专业方向所要求的专门知识和能力;外语、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4、具有一定的体育、军事和卫生等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和军训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本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观,倡导多科渗透,师范性与非师范性兼容及基础研究与应用拓展并重。

本专业学生在修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应适当选修有利自身发展的相应学科,如理工类、经济类、管理类、新闻类等,以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

三、专业培养方向师范教育、高级涉外文秘四、主要课程文学概论、写作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概论、民间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概论、语文教学论、秘书学概论等等。

五、学制与学位学制:学制四年。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3年毕业,但必须在第二学期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经学院同意最多延长至6年毕业;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六、教学时间安排表内容学期 1 2 3 4 5 6 7 8 合计课堂教学14 18 18 18 18 16 9 6 117 复习考试 1 1 1 1 1 1 1 1 8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 2 2 专业见习 2 2毕业实习9 9毕业论文8 8 毕业论文答辩 1 1 毕业教育及办理毕业手续 2 2 机动 1 1 1 1 1 1 1 1 8寒暑假 4 7 4 7 4 7 4 37总计22 27 24 27 24 27 24 19 194 七、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置计划(2568或2622学时)公共基础课程(826学时)课程性质为必修、选修和自修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实践性教学环节集中安排共19周。

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

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

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优化学科建设途径、拓展思路和加强措施。

结论部分强调了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学科建设的分析和探讨,文章旨在为提高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科实力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和持续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现状分析、问题和挑战、优化途径、拓展思路、加强措施、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需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学科建设还需要关注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需要有全面的思考和规划,不仅要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要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不断创新和进步。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为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学科建设的现状分析当前,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需求增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许多民族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不断拓展学科的研究领域,增加师资力量,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学科建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

学校不仅注重学科的传统教学和研究,还积极拓展新兴学科领域,如汉语国际教育、汉语翻译等,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学科建设还与社会需求密切结合,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科建设中师资队伍不足、课程设置滞后、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还亟待解决。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模板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模板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模板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素养,掌握深厚的汉语言文字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学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跨专业学习、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汉语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汉字文化传播能力,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掌握相关的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应用知识;了解汉字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掌握对中文语言及周边语言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基本的汉字文化教育与研究工作以及语言文字学领域研究、教学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1.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需具备广泛的人文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化、现代文学、语言学、修辞学、辞章学等。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中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2. 熟悉相关研究方法和技能:学生需要熟悉汉字文化研究和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文字考证、语言分析、文献阅读和研究论文写作等。

3. 具备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4. 掌握汉语语言教学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方法、素材准备、授课技巧等,能够胜任基本的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

5. 熟悉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需要熟悉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数理统计等基本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工作和研究中。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汉语音韵学- 汉字文化概论- 修辞学- 文学理论与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化遗产与保护- 汉字文化教育与交流- 汉语教学法- 计算机辅助汉语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2. 选修课程- 中国古代史- 中国现代史- 汉字文化研究方法- 现代修辞学- 语法学- 语义学- 修辞学与写作- 汉字文化创意设计- 汉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汉字文化创意产业开发- 文化管理与市场营销- 数字人文与文化研究四、实践教学环节1. 实习学生将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实习,可以选择参加报纸、杂志、出版社、文化机构等实习,以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Training Program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专业代码:050101执笔人:赵福君审核人:段全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新闻出版、广告传媒、行政和文化管理等领域,以及各类学校及培训机构、科研院所、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文稿写作和编辑、文化宣传、文档管理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掌握汉语与中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受到古今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方面的系统教育;掌握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及新闻出版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熟悉本专业知识的前沿及教育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熟悉文学与应用文体的写作特点。

具有较强的文学鉴赏和文字综合能力;掌握阅读、检索和使用古典及现代文献资料的方法;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档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文档资料的基本能力。

3.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以及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美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写作。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事技能训练,理论课程中实践,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能力拓展训练。

五、学制、授予学位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六、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修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173.5学分(其中:必修143.5学分,选修30学分)方准毕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历史与现状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以汉语言文字、文学、历史等为研究对象,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文学素养的专门人才。

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早在宋朝,就有专门从事文学研究和教育的机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逐渐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目前,许多高校都设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重要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本科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设立,标志着该专业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水平达到了一定标准,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占据更多的话语权;另这也将有利于培养更多高水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方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需要明确合理的发展方向。

在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设方向:1. 课程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需要注重课程建设。

课程设置应该贴近社会需求,结合国际学术前沿,打破学科壁垒,拓展学科边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2. 师资队伍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需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需要通过优化招聘机制,完善培养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

3. 教学条件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需要注重教学条件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目录1. 内容概要 (3)1.1 文档目的 (4)1.2 文档范围与适用对象 (4)2.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与定位 (5)2.1 专业背景 (6)2.2 专业特色 (7)2.3 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 (8)3. 培养目标 (9)3.1 知识能力结构 (10)3.1.1 专业知识掌握 (11)3.1.2 专业能力提升 (12)3.2 素质教育要求 (13)3.2.1 知识与思维能力 (14)3.2.2 实践与创新能力 (15)3.2.3 人文素养与道德责任感 (16)3.3 专业认证与评估 (17)4.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8)4.1 必修课程 (19)4.1.1 基础课程 (20)4.1.2 专业核心课程 (21)4.2 选修课程 (23)4.2.1 专业方向选修 (23)4.2.2 跨学科选修 (24)4.3 实践教学环节 (25)4.3.1 实验实训 (27)4.3.2 实习实训 (28)4.3.3 毕业设计 (29)4.4 教学手段与方法 (30)5.1 教学团队与师资力量 (32)5.2 教学资源配置 (33)5.3 教学过程管理 (34)5.3.1 课程安排 (35)5.3.2 课堂管理 (36)5.3.3 作业与考试 (37)5.4 质量监控与评估 (38)6. 学生学习指导 (39)6.1 学生自主学习 (40)6.2 学生活动 (41)6.3 学术竞赛 (42)6.4 学术交流 (43)6.5 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44)7. 培养方案的实施与调整 (46)7.2 动态调整机制 (48)7.3 专业发展与课程更新 (49)1. 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明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学生将全面掌握汉语言文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注重学科思政建设,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方面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与思想、现代文学与社会、语言文化与文化交流等。

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材编写方面,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选择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实践性的教材,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

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 1 -。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规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规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规划()教务处制二○一二年十月填写说明.本表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各学院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所有申报、建设内容均填入本表,无须另附建设方案。

. 文字部分请用小四或五号宋体,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 表格中蓝字部分为填表说明,填表后请清除。

. 本表请用纸张双面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专业建设现状专业基本信息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代码专业英文名称学位授予门类文学所在院系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修业年限四年专业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设置年度首次招生年度获学士学位授权年度首届毕业生毕业年度招生类别本二☑本三□专转本□对口单招□合作办学□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教育部特色专业□批准文号:专业荣誉江苏省特色专业□批准文号:校级品牌特色专业□批准文号:承担“十二五”专业建设项目情况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项目□核心专业□校“十二五”重点专业(类)项目☑核心专业□教学力量:专业负责人与师资队伍专业负责人姓名王恩建性别男出生年月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电话办公:手机:(短号)电子信箱师资队伍人员总数教授副教授高职比博士硕士硕博比岁以上岁以下男教师比例专任教师实验员兼职及外聘教师专任教师(按教师编制情况填写,不必重复填写)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个人荣誉肖振宇男教授学士市级劳动模范芦海英女教授硕士张景兰女教授博士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安俊丽女副教授博士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伏涤修男教授博士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王恩建男副教授博士姜海涛女讲师硕士刘云汉男教授学士潘繁生男教授硕士王志德男副教授学士吴军英女副教授硕士王正杰男副教授硕士校优秀班主任谢丹女副教授硕士顾晓红女副教授硕士张文成女讲师学士刘守军男讲师硕士徐虹女讲师硕士刘玉玲女讲师硕士“三育人”先进个人郭云女讲师硕士张兴龙男讲师博士实验员系列(按二级学院填写,学院内各专业一致)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个人荣誉兼职教师(校内.含双肩挑)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个人荣誉韩自波男讲师本科孙成广男副教授硕士王东京男讲师本科陶祥亚男副教授本科兼职教师(校外.任课)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工作单位贾晓荣女副教授硕士连云港师专叶川男副教授本科连云港师专令昕珑女讲师硕士连云港师专黄永泰男副教授本科连云港师专教学条件: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实验室(按专业填写,限在本二级学院内)实验室名称(列举个,专业实验室优先)实验室面积资产总值(万元)主要开设课程秘书实务实验室文秘实务总计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清单设备名称价值所属课程实验室对专业建设需求的满足情况文秘实务实验室能部分满足秘书学、秘书实务等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践需要,但设备的数量和门类还不能满足教学基本需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
就业指导服务
提供就业信息、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文化素养培养
通过文学、艺术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沟通能力提升
加强口语表达、写作等沟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际 交往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 。
06
专业发展评估与调整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从事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工作 的人才。
课程目标
01
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语言 学、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02
培养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提高文 学鉴赏和批评的能力。
03
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掌握相关领域 的前沿动态。
实践目标
汉语言文学专业发 展目标和规划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专业发展目标 • 课程规划 • 实践教学规划 • 教师团队建设规划 • 学生发展支持规划 • 专业发展评估与调整
01
专业发展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中学语文教学 和研究的教师。
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能够从事文化传承、文学研究、文 化创意等方面工作的人才。
强化社会服务 根据社会服务评估结果,加强文 化传承、社会教育、文化交流等 方面的工作,提高汉语言文学专 业的社会影响力。
提升教学质量 针对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采取 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包括改进教 学方法、加强课堂互动、提高教 师教学水平等。
加强学术研究 根据学术研究评估结果,加强科 研项目申报、提高学术论文质量 、加强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掌握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文秘工作或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技能,能在中等学校、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热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秘书学和新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从事管理、文秘、新闻、语文教学等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2.具有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

3.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文学写作、公文写作或新闻写作)能力。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6.具有基本的体育、卫生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

三、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四、主要课程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秘书学概论、新闻学概论。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文化考察、社会调查、专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050101专业名程: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受到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文化出版部门从事文学评论、创作、编辑、语言文字应用等工作;适宜在高、中等学校、中学及科研单位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宣传和行政管理工作;可继续攻读文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三、专业培养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高尚的情操。

2、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3、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4、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新闻、文秘、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5、受到科学研究和研究方法的训练,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顺利阅读专业外文书刊;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四、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五、主要课程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民间文学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见学时、学分、教学周安排表。

七、学制与学分要求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提早或推迟毕业。

本专业学生至少应修满170学分方能毕业。

八、授予学位修满学分,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汉语言(师范)培养方案

汉语言(师范)培养方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Training Program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eacher Training)by th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CNU 一、培养目标总体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或者能在其他行业从事汉语文学相关工作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

目标1:培养学生成为具备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较厚实的文化底蕴、并有为发展社会语文事业服务精神的人才。

目标2: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牢固的专业思想,具有较坚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人才。

目标3: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人才。

目标4: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与竞争力的人才。

Training TargetsOverall objective: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who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can be qualified to do work in basic education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teaching, research, and administration, or in other industries o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lated work.Target 1: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come talents who possess noble-minded teacher profession ethics accomplishment and profou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and the spirit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literature.Target 2: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come talents who possess solid professional thoughts, basic theory and basic knowledge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arget 3: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come talents who possess the basic skill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using the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in this major.Target 4: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come talents who possess healthy psychological quality, strong social adaption and competition ability.二、培养要求总体要求:通过本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实训,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得较强的专业技能,具备优良的专业素质。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版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版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版本一、培养目标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备较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研究、创作、批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主要面向高中毕业生,要求学生通过整体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具备独立研究和实践能力,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素养,为汉语言文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

二、培养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2.文化素质和社会科学知识素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国内外文化、艺术以及相关领域的著名作家、作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汉语进行书写和表达的能力,具备阅读、理解、分析和研究文学作品的能力,具备独立创作作品和编辑论文的能力。

4.综合能力:具备较强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素养,能够运用语言文学知识分析、解释和评价相关学科和领域的问题,具备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具备参与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的能力,能够独立或配合他人进行实际工作。

三、培养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等。

2.专业基础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读、中国古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古代修辞学、现代修辞学、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古代戏剧、现代戏剧等。

首批校内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建设任务书(汉语言文学)

首批校内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建设任务书(汉语言文学)

附件
首批校内一流学科专业建设任务书
专业名称及代码:汉语言文学专业
所属一级学科及代码:中国语言文学
所属学科门类及代码:
学科专业带头人:
所属二级学院:文学院
二级学院院长:
建设周期: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
学科建设办公室制表
二〇一六年六月
填表说明
一、首批校内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总体目标,请按照学校文件执行。

年度建设目标请二级学院认真研讨后填写。

二、封面内容相应代码请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填写。

三、请用计算机打印填写内容,并经学科专业带头人、二级学院院长签字后送交学科建设办公室。

四、本表一式二份,学科建设办公室及二级学院各保存一份。

- 2 -
- 3 -
- 4 -
- 5 -
附中文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30万元,具体项目类别如下:
- 7 -
- 9 -。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简洁版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简洁版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简洁版第一学年
- 语文学科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学理论- 实践课程:写作与表达、口语与听力、阅读与理解
- 通识教育:思辨与论文写作、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
- 选修课程:汉字学、修辞学、古代诗词鉴赏
第二学年
- 语文学科基础: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学、修辞学
- 实践课程:写作与文献检索、口语与辩论、阅读与分析
- 通识教育:跨文化交流、创新与创业
- 选修课程:现代诗歌鉴赏、中国戏曲、中国古代散文
第三学年
- 语文学科基础:中国古代戏曲、中国现代戏剧、文化研究、修辞学
- 实践课程:写作与文献研究、口语与演讲、阅读与批评
- 通识教育:领导力与团队合作、社会创新与公益服务
- 选修课程:中国古代散文鉴赏、现代散文鉴赏、中国文化概论
第四学年
- 语文学科基础:中国现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汉字学、修辞学
- 实践课程:论文写作与研究、口语与演讲、阅读与评论
- 通识教育:全球视野与跨文化理解、社会实践与公共服务领导能力
- 选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鉴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备注:
- 本专业培养方案注重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 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规划,在选修课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 学生在第四学年需完成一篇独立完成的毕业论文,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

汉语言文学实验室建设调研方案

汉语言文学实验室建设调研方案

汉语言文学实验室建设调研方案
汉语言文学实验室建设建设规划
一、文秘实验室8万元
主要建设理由:我系培养目标正由主要培养教师向主要培养文秘人员转变,文秘课程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摄影、办公自动化、多媒体制作、新闻采编、中英文打字等课程都需要使用该实验室。

目前该实验室还缺很多设备,致使许多试验无法开设。

主要设备:还需数码摄影机、传真机、数码相机
二、影视鉴赏室12万元
主要建设理由:我系开设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影视鉴赏等课程,需要观看大量的名著改编的影片,这在现在的高节奏社会中,无法一一读遍所有的名著时,因此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古今文学作品的内容尤为重要。

主要设备:1、播放设备2、大量的音像资料3、场地建设
三、教师音像课件制作室8万元
主要建设理由:我系准备动用全系的力量,首先重点建设大学语文、现代文学两门课程,将两门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

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文字、图像、影片、音响、动画融为一体,力争将这两门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

最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研究-精品

最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研究-精品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研究汉语言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更是高等院校专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

汉专业在近现代大学中又称中文系或国文系,近年有些高校称中国语言文学系。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面临着诸多困境,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期望通过对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和改革实践,突破困境,实现办出特色、更好地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愿景。

[关键词]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一、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概况在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众多高校中,民族院校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地位。

民族院校是我国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

我国目前共有本科民族院校13所,其中国家民委直属6所即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各省、区属7所即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

此外还有一些处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主的综合性高校如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西藏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都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

设置较早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如西南民族大学1956年设专科,1957年设本科。

相对于各类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而言,民族院校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既有相似的问题,更面临着各自特殊的难题。

首先,民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诸多方面本来就无法和综合性大学相比;其次,在我们民族院校内部强调突出民族特色因而对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不够,无论是经费还是科研项目等方面都不可能向其倾斜;第三,民族院校内其他专业的同志没有认识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性、应用性地位和作用,一味强调各自专业的应用性、实用性,忽略了汉语言文学对其他那些应用性、实用性专业的支撑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皖江学院较早设立的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以来,已经有9个年头。

我们已经培养了600余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其中四分之一以上的同学应届考取全国各地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2012年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开始建设,现在已经顺利结题。

特色专业建设结束之后,我们怎样继续保持该专业的高效运转,为社会输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需要进一步规划。

9年人才培养的探索加上当下社会发展的现实,我们经过仔细梳理,特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如下:一、专业建设基本目标我们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在特色专业建设基础上,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打造成以中小学教师教育为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性与语文教育的实用性充分结合,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全面的基础教育语文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同时又具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强,具有高度的就业竞争力的新型本科专业。

二、专业建设基本思路本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可概括为:“打牢基础,学精技能,错位发展,提升品质”。

打牢基础,即打牢汉语言文学的语言与文学基础,为学生未来从事语文教育或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精技能,就是学好写作、语文教学相关的基本技能,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错位发展,是跟十大汉语言文学专业错位发展,他们主要根据一本的生源,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或语言文学研究者,我们主要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与师大错位发展,也更能发挥我们学生实践性强的优势。

但是,我们时刻注意提升人才的品质。

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弘扬并践行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表现。

我们培养的未来基础教育的语文师资当然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我们在人才培养中重复注重学生古文功底的锤炼,开了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等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开设的课程外,我们还专门开设了诗骚专题、唐宋词审美文化、唐诗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戏剧专题、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让学生一直浸润在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化为学生的血肉,“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的品质自然得到提升,自觉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以综合素质培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1.在课程体系上,应改变传统的“课程”概念,把一切培养方式、方法和手段都归纳为“课程”,建立课程单元,以强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2.在教学手段上,在注重基础理论和文学教学的同时,突出强调实践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按培养目标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1.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汉语的语言和文学知识、理论知识(包括文学概论和美学、语言学概论等)、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和语文教学的相关知识)、素养提升知识(包括文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延伸研究,以满足部分同学深造的需求)。

2.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该具有以下能力组成的能力结构: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并运用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能力;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的文化视野;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汉语言文学专业素质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构成应该是综合的,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文化(人文)素质、语文教学素质和身心素质。

要求学生达到:思想素“优”、文化素质“硬”、专业素质“精”、身心素质“健”。

(三)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汉语、中国文学及语文教育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较强的中文表达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语文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和语文教育相关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时,突出了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坚持了以扎实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为主同时兼顾语文素养形成和语文教学能力提升,形成了一整套既具特色又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科学而严谨的理论教学体系。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以上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们还制定了理论教学计划的实施细则。

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每门理论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优化和充实理论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2.根据实践需要,及时调整理论教学内容,建立理论教学内容更新机制。

3.改革和探索理论教学方法,突出问题导向,推广普及启发式、参与式及案例式等新型教学模式。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5.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完善教学效果检测机制。

(四)建立与人才培养能力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印证和检验形式,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从培养和提升学生语言、文学素养,培养语文教学能力入手。

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从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外文学史等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提升对文学现象的阐释能力;从一系列的语文教育实践课,比如微格教学、教师口语等,培养和提升学生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能力。

2.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应该是一个体系,所有的课程,一个共同的目标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但不同的课程,不同年级的课程,在提升实践能力上又有不同的要求,为此我们设置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规定每一门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实践教学的目标,以求形成合力。

3.推广仿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拓展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不同于实习、见习,容易纸上谈兵。

为此,我们在课堂推广模拟实战,尽力创设逼真的场景,以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战性和实效性。

三、专业建设内容及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已经建设成功的省级特色专业,如何使该专业的教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办出特色,是我们一直研究的重要问题。

近些年来,我们乘着特色专业建设的东风,从教育育人的本质出发,转变教育观念,重塑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边实践边摸索,边摸索边总结,在专业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在广泛收集信息、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建设方案,其主要内容如下:(一)专业建设规模与层次目前,我校有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在校学生506人。

每年计划招生140人,未来5年,根据社会对人才总量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招生规模可保持不变。

在我系该专业考研率一直领跑全院的基础上,继续鼓励学生深造,提升学历层次。

(二)师资建设规划与要求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符合年龄梯队结构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专业建设未来工作有保障的必要条件。

1.稳定一批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队伍。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依靠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强大的师资资源,优中选优。

今后,将通过我们热情周到的教学服务、一定的激励措施和学生优良的学风与教师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持基本师资队伍的稳定。

2.广为遴选一线中小学教师,充实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课师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师资多是理论研究的大家,但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实践课,还需要遴选芜湖市重点中学、小学的优秀语文教师。

通过这些教师的教学,把目前语文教育最新的教学理念,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保证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

3.鼓励教师进修和培训。

为确保新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今后新补充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都必须通过教师岗前培训统一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申请教师资格。

上课前,必须试讲和说课,专家组五分之四以上多数评为良好,方可上课。

现有的专职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参加国内外各种进修、培训,以扩大视野,提升教学水平。

3.大力支持,严格考核,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以提升教科研水平,进而提升教学水平。

(三)学生培养规划及要求1.学生培养的规划根据独立学院“厚基础、强技能、重应用”的基本原则,设置本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汉语言文学和中小学语文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能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或教育培训机构从事语文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过四年左右时间的建设,毕业生应具有的各种能力及其构成。

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文化(人文)素质、专业(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要求学生达到:思想素质“优”、文化素质“硬”、专业素质“精”、身心素质“健”。

并逐步形成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比较优势。

2.学生培养的要求①以系刊《新晨》和“人文与传播系的小站”微信公众号为主要阵地,鼓励学生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和研究成果。

②加强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争取在安徽师范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评比中获奖。

③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力争未来四年内学生公开发表1-2篇学术论文。

学生公开发表论文除学校报销应付版面费用外,根据刊物级别对学生及指导教师给予各300-1 000元奖励。

3.倡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①该专业学生连续八年参加省教育厅主办的安徽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今后将继续组织学生参加这一赛事,并从班级选拔开始,提高竞赛的参与度,以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并每年给予5000元左右的活动经费,对获奖学生,每人次奖励300元。

②每年举办原创作品大赛和国学经典诵读大会,提升学生古文修养和文字功底,每年项活动系里均给5000元的活动经费支持。

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学院和系内的各种学生活动和各种学术讲座等。

(四)教材建设为了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要求,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分阶段进行教材建设。

1.加强本专业主干课程电子教案建设。

根据现代教育发展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主干课程全部实现教案电子化,大部分课程完成具有知识产权的多媒体课件。

2.资料库建设。

通过主干课程的不断累积,逐步建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资料库,主要内容包括经典案例资料库、视频资料库、学生实践成果资料库等。

(五)实习基地建设对教师教育方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又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搞好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和规划,对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目标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建立稳定关系,服务专业实践教学。

从现在起,配合专业建设方案,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分为两个阶段:1.从现在起到2018年12月,主要是调整在芜湖市的实习教学基地。

过去基地主要集中在芜湖市,在这一阶段要改变这一现状,使实习教学基地在安徽省形成一个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