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皖江学院较早设立的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以来,已经有9个年头。

我们已经培养了600余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其中四分之一以上的同学应届考取全国各地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2012年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开始建设,现在已经顺利结题。

特色专业建设结束之后,我们怎样继续保持该专业的高效运转,为社会输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需要进一步规划。

9年人才培养的探索加上当下社会发展的现实,我们经过仔细梳理,特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如下:
一、专业建设基本目标
我们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是:
在特色专业建设基础上,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打造成以中小学教师教育为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性与语文教育的实用性充分结合,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全面的基础教育语文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同时又具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强,具有高度的就业竞争力的新型本科专业。

二、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本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可概括为:“打牢基础,学精技能,错位发展,提升品质”。

打牢基础,即打牢汉语言文学的语言与文学基础,为学生未来从事语文教育或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精技能,就是学好写作、语文教学相关的基本技能,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错位发展,是跟十大汉语言文学专业错位发展,他们主要根据一本的生源,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或语言文学研究者,我们主要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与师大错位发展,也更能发挥我们学生实践性强的优势。

但是,我们时刻注意提升人才的品质。

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弘扬并践行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表现。

我们培养的未来基础教育的语文师资当然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我们在人才培养中重复注重学生古文功底的锤炼,开了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等传统汉语言文学专
业都开设的课程外,我们还专门开设了诗骚专题、唐宋词审美文化、唐诗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戏剧专题、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让学生一直浸润在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化为学生的血肉,“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的品质自然得到提升,自觉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以综合素质培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
1.在课程体系上,应改变传统的“课程”概念,把一切培养方式、方法和手段都归纳为“课程”,建立课程单元,以强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2.在教学手段上,在注重基础理论和文学教学的同时,突出强调实践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按培养目标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汉语的语言和文学知识、理论知识(包括文学概论和美学、语言学概论等)、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和语文教学的相关知识)、素养提升知识(包括文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延伸研究,以满足部分同学深造的需求)。

2.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该具有以下能力组成的能力结构: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并运用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能力;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的文化视野;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汉语言文学专业素质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构成应该是综合的,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文化(人文)素质、语文教学素质和身心素质。

要求学生达到:思想素“优”、文化素质“硬”、专业素质“精”、身心素质“健”。

(三)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汉语、中国文学及语文教育的基础知识,具有
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较强的中文表达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语文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和语文教育相关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时,突出了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坚持了以扎实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为主同时兼顾语文素养形成和语文教学能力提升,形成了一整套既具特色又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科学而严谨的理论教学体系。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以上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们还制定了理论教学计划的实施细则。

具体要求如下:
1.确定每门理论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优化和充实理论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2.根据实践需要,及时调整理论教学内容,建立理论教学内容更新机制。

3.改革和探索理论教学方法,突出问题导向,推广普及启发式、参与式及案例式等新型教学模式。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5.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完善教学效果检测机制。

(四)建立与人才培养能力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印证和检验形式,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从培养和提升学生语言、文学素养,培养语文教学能力入手。

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从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外文学史等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提升对文学现象的阐释能力;从一系列的语文教育实践课,比如微格教学、教师口语等,培养和提升学生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能力。

2.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应该是一个体系,所有的课程,一个共同的目标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但不同的课程,不同年级的课程,在提升实践能力上又有不同的要求,为此我们设置了各门课程的
教学大纲,规定每一门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实践教学的目标,以求形成合力。

3.推广仿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拓展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不同于实习、见习,容易纸上谈兵。

为此,我们在课堂推广模拟实战,尽力创设逼真的场景,以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战性和实效性。

三、专业建设内容及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已经建设成功的省级特色专业,如何使该专业的教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办出特色,是我们一直研究的重要问题。

近些年来,我们乘着特色专业建设的东风,从教育育人的本质出发,转变教育观念,重塑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边实践边摸索,边摸索边总结,在专业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在广泛收集信息、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建设方案,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专业建设规模与层次
目前,我校有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在校学生506人。

每年计划招生140人,未来5年,根据社会对人才总量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招生规模可保持不变。

在我系该专业考研率一直领跑全院的基础上,继续鼓励学生深造,提升学历层次。

(二)师资建设规划与要求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符合年龄梯队结构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专业建设未来工作有保障的必要条件。

1.稳定一批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队伍。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依靠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强大的师资资源,优中选优。

今后,将通过我们热情周到的教学服务、一定的激励措施和学生优良的学风与教师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持基本师资队伍的稳定。

2.广为遴选一线中小学教师,充实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课师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师资多是理论研究的大家,但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实践课,还需要遴选芜湖市重点中学、小学的
优秀语文教师。

通过这些教师的教学,把目前语文教育最新的教学理念,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保证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

3.鼓励教师进修和培训。

为确保新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今后新补充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都必须通过教师岗前培训统一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申请教师资格。

上课前,必须试讲和说课,专家组五分之四以上多数评为良好,方可上课。

现有的专职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参加国内外各种进修、培训,以扩大视野,提升教学水平。

3.大力支持,严格考核,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以提升教科研水平,进而提升教学水平。

(三)学生培养规划及要求
1.学生培养的规划
根据独立学院“厚基础、强技能、重应用”的基本原则,设置本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汉语言文学和中小学语文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能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或教育培训机构从事语文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过四年左右时间的建设,毕业生应具有的各种能力及其构成。

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文化(人文)素质、专业(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要求学生达到:思想素质“优”、文化素质“硬”、专业素质“精”、身心素质“健”。

并逐步形成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比较优势。

2.学生培养的要求
①以系刊《新晨》和“人文与传播系的小站”微信公众号为主要阵地,鼓励学生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和研究成果。

②加强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争取在安徽师范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评比中获奖。

③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力争未来四年内学生公开发表1-2篇学术论文。

学生公开发表论文除学校报
销应付版面费用外,根据刊物级别对学生及指导教师给予各300-1 000元奖励。

3.倡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①该专业学生连续八年参加省教育厅主办的安徽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今后将继续组织学生参加这一赛事,并从班级选拔开始,提高竞赛的参与度,以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并每年给予5000元左右的活动经费,对获奖学生,每人次奖励300元。

②每年举办原创作品大赛和国学经典诵读大会,提升学生古文修养和文字功底,每年项活动系里均给5000元的活动经费支持。

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学院和系内的各种学生活动和各种学术讲座等。

(四)教材建设
为了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要求,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分阶段进行教材建设。

1.加强本专业主干课程电子教案建设。

根据现代教育发展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主干课程全部实现教案电子化,大部分课程完成具有知识产权的多媒体课件。

2.资料库建设。

通过主干课程的不断累积,逐步建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资料库,主要内容包括经典案例资料库、视频资料库、学生实践成果资料库等。

(五)实习基地建设
对教师教育方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又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搞好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和规划,对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目标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建立稳定关系,服务专业实践教学。

从现在起,配合专业建设方案,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分为两个阶段:
1.从现在起到2018年12月,主要是调整在芜湖市的实习教学基地。

过去基地主要集中在芜湖市,在这一阶段要改变这一现状,使实习教学基地在安徽省形成一个网络。

不只是在中小学,也包括优质的教育培训机构。

2.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调整基地的地区结构。

主要是改变一贯以安徽省为局限的状况,使实习教学基地的地域分布更合理。

这一时期要在江浙沪建立几家基地,使学生能够走出去,见世面,广泛交流。

四、专业建设的实施步骤
本专业建设周期为四年:
第一步:继续搜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适当时候修订人才培养计划。

第二步:根据专业建设规划,落实改革措施,实现各专项改革目标。

第三步:对专业改革与建设情况进行中期检查,时间为2018年3月。

第四步:针对中期检查的情况,调整与修改改革方案,继续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第五步:组织召开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介绍与交流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做法与经验,探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时间为2018年10月。

第六步:总结验收。

时间为2020年10月。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1.人文与传播系成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和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由本专业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

具体组成如下: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鲁华锋
副组长:武道房、方维保
成员:胡成佼、朱菊香、李建栋、夏家顺、叶帮义
下设办公室:
主任:张晓敏(兼)
成员:张晓敏、李秀芳、张文萍、钱全
2.汉语言文学专业依靠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一流的师资,同时聘请芜湖市重点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传授语文教学技能,他们共同组成了一支学历高、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干劲儿足的师资队伍。

3.资金及政策保障。

学院保障特色专业建设完成之后,继续给汉语言文学专业足够的资金支持,确保必要的建设费用和教师进修、学生竞赛等支出。

学院保证在可能情况下,满足该专业建设需求,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

我们已经有了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谋划更深入,落实更具体,争取把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成为学生喜爱,社会欢迎,学院一流,省内有名气的高水平专业。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人文与传播系 2016年11月1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