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附答案)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2)识记、理解中华民族的内涵(3)深刻的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2、能力目标(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树立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联系历史和现实,使是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理性爱国 。
二、重难点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
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开场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中国5000年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就集中表现在民族精神的力量上。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四、新课教学: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播放视频一:温总理与“多难兴邦”2008年5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字:多难兴邦。
总理说,我们要记住这四个字,相信经受过灾难的同学们会更加努力。
有了孩子们,教育在继续,民族就有希望。
总理还说:“现在,我希望大家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气那颗炽热的心,向光明的未来前进。
”多媒体展示材料:汶川地震两周年:民生巨变 灾后重建书写奇迹(图)探究活动一:①:谈谈你对温总理“多难兴邦”这四个字的理解。
②:汶川地震两周年:结合“精神的力量”谈谈,民生巨变 灾后重建书写的奇迹。
探究活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中华民族之魂 (板书)1.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板书)灾难是不幸的,但灾难使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锐气不减——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1)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2)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3)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板书)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拥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大家阅读集中表现植根于P3/72—1/74,看看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那些内容。
京津鲁琼2020年高中政治复习第6讲我们的民族精神学案1含解析必修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标要求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
学习目标1.把握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和力量。
(重点、难点) 3.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重点)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我们的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伟大的民族精神1.创造精神我国产生了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气势恢宏的伟大工程。
2.奋斗精神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开拓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3.团结精神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4.梦想精神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三、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作用: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什么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含义: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 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民族精神渗透到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 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一个民族独有的 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区别的重要特征。
• • • • • •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 坚持不懈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勤俭节约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气节;自强不息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团结统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爱国主义
(2)爱好和平
李肇各方认识到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崇高 使命,在会谈中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相互尊重, 平等对话,充分协商。在巩固过去三轮会谈的成 果的基础上,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求同存异, 凝聚共识,建立符合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推 动会谈取得积极进展。 …… 中国将继续有关各方协调与合作,为实现半 岛无核化,实现地区和平稳定而不懈努力。
中华民族精神的 基本内涵是什么?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核心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十六大报告》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团结统一 土尔扈特东归记
‚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 的地方去!‛1771年8月底,渥巴锡率领的土尔 扈特部众终于渡过伊犁河,到达伊犁附近的卡伦 他木哈,回到祖国怀抱。8个月的残酷战斗、艰 难跋涉,加之饥寒交迫,瘟疫流行,土尔扈特的 牲畜死亡殆尽,人口死伤大半,幸存者仅7万多 人。土尔扈特东归谱写了一部震惊中外的惊天地、 泣鬼神的悲壮史诗。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2)
教师说: 教师说:“通过我
们在座每个同学的 事例, 事例,我们都应该 清楚而且有切身的 体会, 体会,自强不息的 精神在人的一生当 中是多么的重要。 中是多么的重要。”
毕业生说: 毕业生说:“宏志班的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三年学习生活, 三年学习生活,我觉得是我这 一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一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27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2.鲁迅的话主要告诉我们 鲁迅的话主要告诉我们 A.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 B.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C.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间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间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D.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D.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23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讨论: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爱国” 讨论: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爱国”?
24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 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校长说: 校长说:“我们从第
一届开始, 一届开始,就在积攒宏 志班教育的基点, 志班教育的基点,基点 在哪儿? 在哪儿?基点我们首先 要放在贫穷不是耻辱, 要放在贫穷不是耻辱, 贫穷是财富。 贫穷是财富。那么这笔 财富怎么用, 财富怎么用,你只有自 强不息, 强不息,一点一滴地通 过三年的学习, 过三年的学习,让学生 把贫穷最后变成财富。 把贫穷最后变成财富。”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最新)
4.自强不息 ① 表现: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② 地位作用: 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 鞭笞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 的精神力量 ③典型例子: 抗震救灾、灾民自救;屈原放逐而赋 《离骚》;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自古男儿当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 强不息;
自强不息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地位、作用)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会区别)
4.理解爱国主义(地位、作用、特点、主题)
中华民族文化
(1)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地位、作用)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 维系……精神纽带; 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支撑……精神支柱; •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 推动……精神动力, 值追求, 是中华民族之魂。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 炬现: 整体意识、凝聚力、向心力 ③ 作用: 迸发强大的力量,各种企图不能得逞 ④典型例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航天等各项事业大家共同努力取 得成功等
“如果世界上有‘骄傲 2.爱好和平 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 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 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 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 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 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 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 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 ——英国哲学家罗素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范文
【导学案】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预习目标识记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瘭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找出身边的民族精神二、预习内容1、民族精神的含义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身边的民族精神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爱国主义在实际行动中的表现有哪些?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二、学习过程探究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认真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2、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什么?3、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哪里?探究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1、你觉得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应该有哪些基本特征?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探究三、永远高擎爱国主义的旗帜探究以下问题.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2、爱国主义在实际行动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高二政治2013-10-16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呢?三、反思总结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否矛盾。
四、当堂检测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①团结统一②爱好和平③勤劳勇敢④自强不息A.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错误的是()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具体的B.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C.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D.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C.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集体主义B.个人主义C.爱国主义D.民族主义5、10月10日,“弘扬红旗渠精神大型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是近年来继“西柏坡精神”和“延安精神”等展览后,又一次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大型活动。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自学)一、预习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爱国主义内涵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二、预习内容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怎样?2.中华民族精神有何重要作用?3. 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 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 的事业之中。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5.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 。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和爱 本质上是一致的。
发展 ,拥护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6.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 。
7.曾被周恩来赞誉为“三钱”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钱学森和钱伟长,分别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逝世。
有网友作诗《三钱成绝响》。
绝响学森,伟长。
再加上,钱三强。
三钱辞世,已成绝响。
大师有共性,爱国又自强。
弃高薪而回国,以科技强家邦。
......(1)《三钱成绝响》中三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体现了怎样的中华民族精神?(2)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学生,应怎样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爱国主义的主题 ?三 、我的预习疑惑——通过自主学习,提出疑惑点课内探究导学案(群学)1.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③要勇于承担国家与民族的重任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010年10月16日,中国个别城市发生了涉日游行。
在充分肯定大家爱国热情的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指出,“我们主张,应当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
”据此回答9——10题。
3.新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因为爱国主义()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④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A. ①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4.广大群众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第3单元第7课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把握当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难点: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基础·初探]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地位:中华民族之魂。
(2)作用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它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核心:爱国主义。
2.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意义: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作用: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是具体的。
(1)与爱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新时期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预习·提升]1.判断(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3)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之中。
(.)(4)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5)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1)×.(2)×.(3)×.(4)×.(5)√.(6)×2.思考: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提示】.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5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题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在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三)学法指导1.学会搜集资料的方法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这就需要同学们自己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从大量的材料中了解中华民族精神。
如,可以通过查找典故和名句的来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也可以通过收集一些名言警句和历史与现实的故事、事例,说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名言警句历史典故团结统一“和气生财”土尔扈特东归爱好和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张骞出使西域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勤劳勇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屈原放逐而赋《离骚》2.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在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注意“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
既要看到中华文化对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看到民族精神对中华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民族精神的发扬和光大,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正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凝结成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同时,民族精神也在不断丰富着中华传统文化,使其更有生命力。
因此,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2021年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新人
教版
C .①③
D .②④
孔子主张“和而不同”,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他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强调社会的和谐。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就是谋求民族、国家内部的和谐以及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和平相处。
中华民族历来珍视民族团结,尊重中华各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而且主张平等地对待其他民族,尤其是弱小民族,并与之和睦相处。
据此回答2~4题。
2.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中华人民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国家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
总结与升华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弘扬爱国主义。
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高中政治课时作业13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发展,这不仅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
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
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③可转化为物质力量④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发展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解析】选A。
材料中“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入选;材料没有涉及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④不符合题意主旨。
2.微电影《红色气质》,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刻画了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理想和信仰英勇抗争、奋发作为、为民务实的“红色气质”,这种气质,使党以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红色气质”( )A.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B.以改革开放、锐意创新为核心C.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D.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解析】选C。
“红色气质”代表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因此选C。
A错误,民族精神是精神力量。
B、D与题干的指向不符。
【知识拓展】《红色气质》《红色气质》是指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由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微电影形态可视化全媒体产品。
该微电影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3.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19年新年贺词: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追梦人”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 )①伟大团结精神②伟大梦想精神③伟大奋斗精神④伟大创造精神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在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上自觉坚持爱国主义,理性爱国。
【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性。
2.难点:理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课前预习案】1.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__________________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_______________,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____________,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____________为核心,团结统一、___________、勤劳勇敢、__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3.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爱国主义精神的地位和作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___________这个主题。
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______________,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____________。
(2)爱国主义的特点:是________。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_________本质上是一致的。
(3)发展______________,拥护________________,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思考一】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P73)【思考二】结合2017年夏天抗洪救灾图片分析抗洪救灾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结合教材,总结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议题式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特色备课(人教版必修3)
4.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外阅读,列举三个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人物或事件,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事迹和影响。每个列举不少于100字。
5.设计一个以“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等。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议题式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特色备课(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学习中,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特点,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
2.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要素,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
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4.对比分析: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的发展与传承。
5.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应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6.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共同讨论中华民族精神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列举一些家庭实践中华民族精神的例子。由家长签字确认,字数不限。
作业布置说明:
1.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作业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深度。
高二年级的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但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此外,学生在面对现实社会中的民族精神现象时,可能难以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效结合,进行客观评价。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优秀8篇)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优秀8篇)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3)结合自身实际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能力目标(1)列举一些历史事实、名言警句,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进而认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2)列举中国古代与现代的一些典型事例,体会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伟大的民族精神的体会,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在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上,自觉坚持爱国主义。
二、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三、教学难点:(1)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2)如何理解爱国主义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讨论法(3)多媒体演示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课时量: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中国梦》中国梦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呢?我们怎样实现中国梦?生:略师:实现中国梦,需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需要凝聚伟大的民族精神。
讲授新课一、中华民族之魂师:那什么是民族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1—72页的专家点评的内容,并找出什么是民族精神?生:略师: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同学们结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能不能来归纳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生:略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snap1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snap2师: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四大文明古国,其中只有中华文化得到了绵延不断的继承和发展,而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否是一帆风顺的呢?生:略师:在未来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困难,我们中华民族会被这些艰难困难给打垮吗?生:不会师: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分析,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生:略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为什么?)snap3师:虽然我们在前面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都在加强本国民族精神的建设,以此增强本国的综合实力,下面请大家来猜猜这是哪些国家民族精神的内容?生:略师:那中国的呢?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幻灯片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学生活动:合作与分享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对以下四项内容进行探讨,并通过pk方式展示成果内容事例、成语、典故、名人、名言、歌曲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师: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都体现着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3.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奉献的人,他们在为国家人民无私奉献的同 时,个人也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颠峰,实现了个人的光辉前途。
三、愿意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二、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紧急危险关头,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心系百姓,舍小家顾 大家,入危房,救群众……是强烈责任感的体现。除了党员,我 们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行动也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任长霞,登封市公安局局长,2004年4月15日因公去世。 她身上集刑警的威严和女性的温柔于一身。她任公安局局长之 初,果断地 整顿队伍、严肃警风,又集中全部精力破大案、破 积案,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她关心妇女、儿童,为最大 限度地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组织开通了“110”反家庭 暴力服务台、设立了妇女维权示范中队;……
(2)这启示我们,在新时期发扬爱国主 义精神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做到: 建设祖国、繁荣祖国;反对侵略、保卫 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中华民族 之魂 永恒 的中 华民 族精 神 中华民族 精神的基 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大禹治水”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大禹一过家 门而不入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强小息的典范。这说 明 A、自强不息精神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 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梢神 力 B、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C、只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永远 立于不败之地 D、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
砥柱中流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4、自强不息
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 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 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 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 神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型:新授课序号:14学习目标1、识记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涵义。
2、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3、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案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①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是维系。
②支撑。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
④是中华民族之魂。
3、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团结统一:(2)爱好和平:(3)勤劳勇敢:(4)自强不息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地位:2、重要性:3、特点: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也有。
②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
③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2、课堂探究案:(1)20世纪初,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饰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①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②这种精神为什么能称为“中国的脊梁”?(2)今天,我们为神舟九号而激动,很多人更被神舟九号的研制团队所感动。
这支团队,他们同舟共济,统一行动;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条件完成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
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更有发言权,他们“一切为了祖国”的精神永恒地刻在太空。
他们向世人展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相关知识分析:A神舟九号研制团队怎样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请列举出一些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如“抗洪精神”,至少写出三个。
)B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有什么作用?(3)辨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没有关系。
【选择题】1、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团结统一B.爱国主义C.自强不息D.勤劳勇敢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④在当代中国,中华民族精神就是时代精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典故与“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说明了中华民族具有的()精神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奋勇敢D.自强不息4、“我的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传唱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歌曲:A.旋律优美,朗朗上口B.抒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C.讴歌了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品格D.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风貌5、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下列行为符合新时期爱国主义主题的是①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②辛勤劳动,建设祖国③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④维护传统礼仪,热爱大自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下列诗词格言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位卑未敢忘忧国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7、下列成语或典故中能反映中华文化中自强不息精神的是A.同舟共济B.天道酬勤C.舍生取义D.愚公移山8、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
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
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
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
”这表明中华民族是________的民族。
()A.自强不息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团结统一3、课后巩固案1.团结统一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③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产物④是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的强大精神力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明为()A.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力量B.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力量C.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D.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3.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主要表现在()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④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4.“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精神.()A.团结统一B.爱国主义C.勤劳勇敢D.热爱和平5.中华民族素来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说明中华民族具有______________精神。
()A.团结统一B.自强不息C.爱好和平D.爱国主义6.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B.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社会主义就是新时期爱国的具体表现C.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情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内涵,无明确的具体标准D.爱国主义通过实际的言行具体体现出来7.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力量④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翻阅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到岳飞“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到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古往今来,几多中华儿女以悲壮的付出和牺牲延续中华民族命脉,强健中华民族肌体!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课后记:这节课了解和掌握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
7、1永恒的民族精神导学案答案2、课堂探究案:(1)①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奋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干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B、它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它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等,B、“神舟九号”卫星研制团队同舟共济,统—行动,展示了团结统一精神;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更有发言权,壮大了和平的力量,展示了爱好和平精神;他们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展示了勤劳勇敢精神;他们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条件完成使命,展示了自强不息精神;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
(3)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是正确的。
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之一。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题目观点没有看到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因而是不科学的。
选择题:1—8 BADBABDB3、课后巩固案1—7 DCAACCA8、名人名句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②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