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用药指南
抗生素各种感染疾病的西药治疗及用药指南
![抗生素各种感染疾病的西药治疗及用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1d5dd4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a.png)
抗生素各种感染疾病的西药治疗及用药指南抗生素作为一类重要的药物,广泛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感染疾病。
本文将介绍常见感染疾病及其相应的西药治疗方案,以及用药指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抗生素。
一、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疾病之一,包括感冒、鼻炎、咽炎等。
对于轻度的感冒症状,通常建议休息和饮水为主,抗生素的使用并不必要。
而对于咽炎等疾病,如果症状比较严重且有细菌感染的风险,可以考虑使用青霉素类或者红霉素类抗生素。
二、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对于轻度的下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对于重症肺炎或细菌性肺炎,需要使用强效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三、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主要是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常见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生素的磺胺类和喹诺酮类。
对于阴道感染,常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
四、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是常见的肠胃疾病,如细菌性肠炎、痢疾等。
针对细菌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及硝基咪唑类。
五、皮肤感染皮肤感染通常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如脓疱疮、红斑狼疮等。
对于局部轻微感染,可以使用抗菌药膏,如磺胺剂或外用抗生素;对于广泛感染或重度感染,需要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
六、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淋病、梅毒等。
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七、其他感染疾病除了上述常见感染疾病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感染疾病,如骨髓炎、脑膜炎等。
这些疾病通常需要联合使用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并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进行选择。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抗生素,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使用时间。
2.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告知医生。
3.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使用次数和剂量。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指南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f21c0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f.png)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指南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疾病特点和抗生素使用需求也逐渐显现出差异。
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指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耐药性发展。
下面,本文将根据患者年龄段的不同,为您介绍抗生素使用的指南。
1. 婴幼儿期(0-2岁)婴幼儿期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需格外谨慎。
存在以下建议:(1)选择窄谱抗生素:优先选择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
因为窄谱抗生素对常见的细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且可以减少肠道菌群失调的风险。
(2)剂量准确:婴幼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差,需要根据体重和年龄准确计算剂量,确保用药安全。
(3)避免长期使用: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
2. 学龄前儿童(3-6岁)学龄前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强,但仍需谨慎使用抗生素。
以下是建议:(1)注意细菌耐药性:由于学龄前儿童的接触面广,很容易感染耐药性较强的细菌,因此使用抗生素时应仔细选择,并避免滥用。
(2)监测不良反应:学龄前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测患儿的身体状况,并咨询医生及时处理。
3. 小学生和青少年(7-18岁)小学生和青少年的身体逐渐发育成熟,抗生素的使用也有所不同:(1)科学合理使用: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守用药规定,不擅自更改剂量和用药方案,以免引起耐药性问题。
(2)注重教育:针对年龄段的青少年,需要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教育,提高他们对正确用药的认识。
4. 成年人(19-59岁)成年人的免疫系统已经完全发育成熟,但抗生素使用的指南仍需注意以下要点:(1)明确感染类型:在确定抗生素使用前,需明确感染类型,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2)抗生素联合用药:在临床需要时,可根据具体病情考虑抗生素联合用药,但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合并。
5. 老年人(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多重慢性疾病存在等特点,抗生素使用需谨慎:(1)调整用药剂量: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下降,药物代谢速度较慢,因此需要调整用药剂量。
抗生素用药指南百度百科
![抗生素用药指南百度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0913ab0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0.png)
抗生素用药指南一、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它们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抗生素的使用是医生治疗细菌感染时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抗生素的分类常见的抗生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等,它们对细菌产生杀菌作用,适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2.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常用于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
3.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坎南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腹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4. 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氧氟沙星等,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适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三、抗生素的使用注意事项1.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宝贵的药物资源,但滥用和不当使用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合理使用。
2. 遵守使用剂量和时间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进行使用,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中断用药。
3. 注意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某些抗生素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果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4.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会影响抗生素的吸收和代谢,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联合用药。
5. 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抗生素的使用期间,应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四、常见抗生素的副作用抗生素的副作用因药物而异,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药物热等。
•肝肾损害:部分抗生素长期使用或超剂量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损害。
•耐药性: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出现。
•其他:如头晕、乏力等。
五、抗生素的注意事项1. 儿童用药儿童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给儿童使用不适当的抗生素。
抗生素临床使用2023版指引
![抗生素临床使用2023版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999ab71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9.png)
抗生素临床使用2023版指引概述本指引旨在提供抗生素临床使用的最新指导,以帮助医务人员合理、安全地应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风险。
目标- 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
- 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
- 提高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指引内容1.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体特征和药物敏感性,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 遵循抗生素的谱覆盖原则,优先选择窄谱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
- 根据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报告,调整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2. 控制抗生素使用量- 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如对病毒性感染不主动使用抗生素。
-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开具,确保开具合理、准确的抗生素处方。
- 定期审查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避免过长或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3. 优化抗生素使用方式- 遵循抗生素使用的给药原则,如正确选择途径、剂量和用药时间。
- 遵守抗生素使用的时间限制,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抗生素治疗。
- 提供患者关于抗生素使用的正确指导,包括用药时间、剂量和不良反应的预防等。
4. 监测抗生素疗效和不良反应- 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 对于特殊患者群体,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需密切监测抗生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 抗生素耐药性管理- 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耐药病原体的流行情况。
- 推广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和理解。
- 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抗生素使用评估和反馈机制。
结论抗生素临床使用的指引旨在提高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风险。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引的要求进行抗生素的选择、使用和监测,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抗生素用药指南(卫生部2011版)
![抗生素用药指南(卫生部2011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ea23d076eeaeaad1f3301e.png)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的四个部分: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3、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4、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2009年3月25日卫办医发〔2009〕3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医学微生物种类⏹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原虫常见致病菌的分类⏹1、球菌⏹1、1革兰阳性球菌葡萄菌属凝固酶阳性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表皮、腐生、溶血链球菌属(肺炎、化脓、草绿色)⏹1、2革兰阴性球菌奈瑟菌属脑膜炎、淋病莫拉菌属卡他常见致病菌的分类⏹2、杆菌⏹2、1革兰阳性杆菌无芽胞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李斯特、分枝、棒状)厌氧菌(双歧、丙酸)产芽胞杆菌需氧菌(炭疽、腊样)⏹2、2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埃希、志贺、沙门、克雷伯)非发酵菌(铜绿、不动、嗜麦芽窄食)弧菌科细菌(弧菌属、气单胞)其他(军团、嗜血、弯曲、螺旋)常见致病菌的分类⏹3、厌氧菌有芽孢的厌氧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无芽孢的厌氧菌(球菌、杆菌均有)几个概念⏹抗感染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抗菌药物(抗生素+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抗生素⏹抗菌素一、常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根据主要作用靶位不同,作用机制可分为:☐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不能生长繁殖β-内酰胺类、糖肽类、磷霉素☐损伤细菌细胞膜,破坏其屏障作用多粘菌素☐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丧失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30S:氨基糖苷类、四环素50S: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氯霉素☐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阻碍遗传信息的复制,DNA:喹诺酮类、呋喃类、咪唑类RNA:利福平☐其他叶酸二氢叶酸合成酶(磺胺类)二氢叶酸还原酶(甲氧苄啶)一、青霉素类⏹1、青霉素G和青霉素V——用于不产酶的革兰氏阳性菌)⏹2、耐酶青霉素(苯唑、氯唑、双氯、氟氯)——用于产酶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3、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肠球菌所致感染⏹4、广谱青霉素(羧苄、替卡、阿洛、美洛、哌拉)——用于各种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5、美西林——仅对于革兰氏阴性菌有作用青霉素类⏹注意事项:1、无论何种给药途径,用药前均需询问青霉素过敏史并需先做皮试。
常见抗生素的使用指南
![常见抗生素的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fe2cb1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6.png)
常见抗生素的使用指南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抗药性问题的产生。
为了合理、准确地使用抗生素,以下是常见抗生素的使用指南。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如喉炎、皮肤感染等。
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前需了解个体对青霉素的过敏史,如有过敏史或不明原因的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
2. 青霉素类抗生素需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剂量和用药时间的服用。
3. 治疗中应按规定时间间隔服药,避免漏服或过量服用。
4. 青霉素类抗生素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服,如双硫仑、甲磺酸吗啉霉素等,应避免同时使用,如果需要配伍用药,应咨询医生。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疾病。
使用时需注意以下方面:1. 使用前须告知医生是否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2. 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
3.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在空腹或饭后1小时后服用,并饭后再服用保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
4. 使用期间如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就医。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严重感染的治疗,如败血症、骨髓炎等。
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前需进行肝肾功能检查,确保肝肾功能正常。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需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剂量和用药时间的服用。
3. 用药期间应监测肝肾功能和药物血药浓度,以避免药物过量或肝肾损害。
4. 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出现听力变化应及时就医。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孕妇和儿童不宜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以免对胎儿和儿童的骨齿发育产生影响。
2. 不宜空腹服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建议饭后1小时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 避免与乳制品和抗酸药物同服,以减少药效的降低。
青少年常见感染病症的抗生素选择与用药指南
![青少年常见感染病症的抗生素选择与用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0edbf2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a.png)
青少年常见感染病症的抗生素选择与用药指南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感染病症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对于感染疾病的治疗,抗生素是一种常见有效的药物选择。
然而,不正确的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增加和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青少年常见感染病症的抗生素选择与用药指南,帮助提高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率。
一、上呼吸道感染1. 患者的病情分为轻、中、重度,抗生素的选择会有所不同:- 轻度病情:选择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
- 中度病情:可选用氨苄西林青霉素类抗生素、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
- 重度病情:建议住院治疗,选用静脉用药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氨基糖苷类药物等。
2. 抗生素用药时间:- 轻度和中度病情:一般在症状缓解后继续用药2-3天。
- 重度病情:需密切监测感染指标,病情好转后至少使用7-10天。
二、胃肠道感染1. 轻度和中度胃肠道感染:- 若患者有轻微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建议口服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 严重呕吐、腹泻症状时,可以考虑使用静脉抗生素,如头孢唑肟等。
2. 抗生素用药时间:- 一般建议口服抗生素持续使用5-7天,需注意饮食调理和饮水量的增加。
三、尿路感染1. 一般选择的口服抗生素包括:- 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药物,对于常见革兰阴性菌感染,特别是未经治疗过的患者,效果较好。
- 抗生素选择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
2. 用药时间:- 幼儿:7-10天- 成人:常规疗程为3-7天,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四、皮肤和软组织感染1. 轻度病情:可选用口服抗生素:- 常见的选择包括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等。
2. 中度或重度病情、有合并糖尿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建议选用静脉药物,如美洛西林、头孢曲松等。
3. 抗生素用药时间:一般为7-14天,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
五、其他常见感染病症对于其他常见感染病症,如中耳炎、咽炎、肺炎等,选择抗生素的原则与上述类似。
哌拉西林钠常见抗生素的用药指南
![哌拉西林钠常见抗生素的用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e346c7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4.png)
哌拉西林钠常见抗生素的用药指南哌拉西林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本文将为您介绍哌拉西林钠的用药指南,包括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适应症哌拉西林钠适用于敏感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疾病,主要包括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
对于临床表现明显的感染性疾病,哌拉西林钠可以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二、用法用量1. 常用剂型哌拉西林钠目前常见的剂型有片剂、口服混悬液和注射剂。
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剂型进行治疗。
2. 用量哌拉西林钠的用量需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定。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500-1000毫克,每日3-4次;儿童的用量视年龄和体重而定,需医生详细指导。
3. 用药时间根据感染情况和治疗效果,哌拉西林钠的用药时间一般为5-14天。
但对于某些疾病,如骨和关节感染,治疗时间可能会延长。
三、不良反应哌拉西林钠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以及肝功能异常。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四、注意事项1. 过敏史患者在使用哌拉西林钠之前,应告知医生是否对哌拉西林钠或其他抗生素类药物有过敏史。
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物。
2. 肝肾功能患者在使用哌拉西林钠之前,应告知医生是否有肝肾功能异常。
因为哌拉西林钠主要由肝脏和肾脏代谢和排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3.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哌拉西林钠之前,应与医生详细沟通,权衡利弊。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该药物。
4. 药物相互作用哌拉西林钠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相互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告知医生,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83477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9.png)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
一、基本原则
指征明确:仅在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或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依据病原: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二、应用方法
剂量与途径
重症感染或难以到达的感染部位,采用大剂量抗生素。
轻症感染首选口服给药,重症感染则初始使用静脉给药。
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生素,仅在特定情况下作为辅助治疗。
给药次数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药效学,确定给药次数,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疗程
抗生素疗程应足够长,以确保病原体被完全清除,通常为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对于特定疾病(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等),需要长程治疗。
三、注意事项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预防耐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监测不良反应:注意监测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四、联合用药
指征明确:仅在特定情况下(如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使用联合用药。
药物选择:选择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
通过遵循以上指南,可以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肺部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指南
![肺部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a4328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0.png)
肺部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指南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往往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抗生素是治疗肺部感染的关键药物,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本文将为医务人员提供肺部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的指南,以帮助他们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
一、抗生素选择1. 根据肺部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选择包括口服青霉素类、呼吸喷雾/吸入氨基糖苷类或口服嗜肺军团菌专用药物等。
对于院内获得性肺炎,应根据患者的病史和药敏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2. 考虑患者的过敏史。
在给予抗生素治疗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特别是与抗生素相关的过敏反应,以避免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药物相互作用。
应仔细了解患者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特别是与抗生素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
某些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减弱或增强抗生素的效果。
二、用药剂量和疗程1. 保持适当的药物浓度。
抗生素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以确保抗生素在肺部组织中达到有效的浓度。
2. 抗生素疗程的选择。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疗程通常为7-10天,而院内获得性肺炎则可能需要更长的疗程。
对于长期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评估治疗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疗程。
三、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1. 不要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只能对抗细菌感染,对病毒或真菌感染无效。
因此,在确认患者的感染类型后,不应盲目开展广谱抗生素治疗,以免增加耐药性的风险。
2. 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
仅在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进行抗生素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相关的实验室指标,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四、合理使用联合治疗当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或已出现耐药性时,联合使用两种或更多的抗生素可能是必要的。
但在联合治疗中,必须选择具有互补抗菌谱的药物,并避免重复使用。
五、抗生素治疗后的监测对于已完成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以评估症状是否缓解、实验室指标是否正常,并排除复发或耐药性的可能。
阿奇霉素抗生素使用指南
![阿奇霉素抗生素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b08bdf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8.png)
阿奇霉素抗生素使用指南阿奇霉素抗生素使用指南1. 引言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文旨在提供阿奇霉素的使用指南,包括适应症、用药注意事项和常见副作用等内容。
2. 阿奇霉素的适应症阿奇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以下感染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 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 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皮疹等。
- 沙眼衣原体感染:阿奇霉素对沙眼衣原体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 性传播疾病:如淋病和非淋病性尿道炎等。
3. 阿奇霉素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阿奇霉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用药时间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确定阿奇霉素的用药时间和剂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500mg,每日1次,疗程为5-7天。
- 胃肠道不良反应:阿奇霉素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为减轻不良反应,可在饭后服用或同时服用抗酸药物。
- 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阿奇霉素时需调整剂量,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药物相互作用:与某些药物(如华法林)同时使用时,可增加出血风险,应避免联用。
4. 阿奇霉素的副作用阿奇霉素的常见副作用包括:-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 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药疹等。
- 肝功能异常:少数患者在使用阿奇霉素后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肝酶升高等。
- 心律失常:阿奇霉素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患者有心脏相关疾病的应慎用。
5. 阿奇霉素的禁忌症阿奇霉素在以下情况下禁用:- 对阿奇霉素过敏或对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
- 与华法林等存在严重药物相互作用的患者。
-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等。
6. 结论阿奇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中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阿奇霉素时,我们需要注意用药时间和剂量,防止出现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同时,对于禁忌症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奇霉素。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阿奇霉素的正确使用方案,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阿奇霉素抗生素的全面用药指南
![阿奇霉素抗生素的全面用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fd58d2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5.png)
阿奇霉素抗生素的全面用药指南阿奇霉素抗生素的全面用药指南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
它具有疗效好、耐受性高、用药方便等特点,在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帮助使用者正确使用阿奇霉素抗生素,下面将为你提供一份全面的用药指南。
一、适应症阿奇霉素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包括但不限于:1. 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2. 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3. 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组织炎、疖等。
4. 生殖泌尿系统感染:如尿路感染、附件炎等。
5. 胃肠道感染:如胃炎、十二指肠炎等。
二、用药剂型与剂量阿奇霉素可口服或静脉注射,常见的药物剂型有片剂、颗粒剂、注射剂等。
1. 儿童用药剂量:a. 体重低于45公斤的儿童:一般建议每日口服剂量为10mg/kg,分2次服用。
b. 体重高于45公斤的儿童:按成人剂量使用。
2. 成人用药剂量:a. 常见感染病例:每日口服剂量为500-1000mg,分1-2次服用。
b. 重症感染或医院内感染:每日静脉注射剂量为500-2000mg,分2次或作缓慢注射。
三、注意事项1. 药物禁忌:a. 对阿奇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b. 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 不良反应:阿奇霉素一般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个别患者可能出现恶心、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偶尔出现过敏反应。
3. 药物相互作用:a. 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如华法林和西咪替丁等,请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b. 阿奇霉素也可能与其他抗生素发生相互作用,需避免同时使用。
4. 用药注意事项:a. 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准确使用,不得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b. 使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阿奇霉素。
四、用药期限阿奇霉素治疗一般为5-7天,具体用药期限需根据感染病情而定。
尽管症状缓解,也不可擅自停药,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全部疗程。
2023内科院感抗生素使用指南
![2023内科院感抗生素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2dee4c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a.png)
2023内科院感抗生素使用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帮助内科医生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治疗院内感染。
通过提供明确的用药指导,旨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原则1. 合理使用:仅在确诊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包括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3. 确定治疗时限:在开始抗生素治疗时,应设定明确的治疗时限,并重新评估治疗必要性。
用药建议抗生素选择- 轻度感染:选择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药物,对大多数感染病原体有效。
- 重度感染:选择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以覆盖更广泛的致病菌。
- 特殊情况: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多重耐药的患者,需使用特殊抗生素,如利福平、万古霉素等。
用药适应症- 上呼吸道感染:仅在确诊链球菌感染或咳嗽连续超过7天等情况下使用抗生素。
- 下呼吸道感染:根据病情轻重和胸部X光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 尿路感染:临床症状和尿液检查结果符合诊断标准时使用抗生素。
- 血流感染:应选择广谱抗生素,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 其他感染:根据具体病原体和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给药剂量和疗程- 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和年龄确定合适的剂量,尽量避免剂量过低或过高。
- 疗程: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一般治疗时间为7-10天,具体情况应进行个体化评估。
耐药监测和反馈- 定期监测耐药性情况,及时调整用药策略。
- 定期评估抗生素使用情况,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结论通过遵循本指南中的原则和用药建议,内科医生可以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治疗院内感染,从而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儿童抗生素的适应症及用药指南
![儿童抗生素的适应症及用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94f320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3.png)
儿童抗生素的适应症及用药指南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感染疾病的药物,对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儿童对抗生素的耐受性和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在儿童中的抗生素使用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旨在介绍儿童抗生素的适应症及用药指南,以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一、儿童抗生素的适应症当儿童出现感染性疾病时,合适的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感染疾病和相应的抗生素适应症:1. 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一般由病毒引起,但细菌继发感染的情况也存在。
抗生素的使用主要依据是细菌感染的证据,如高热、持续咳嗽、咳痰、咽部有大片白色渗出物等。
2. 肺炎:细菌性肺炎是儿童常见的重要感染疾病之一,婴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更容易受到感染。
抗生素的选用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原体种类及抗药性等因素进行,通常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者广谱抗生素。
3.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到感染。
抗生素治疗必不可少,通常选择对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等。
4. 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脓疱疮、蜂窝状组织炎等。
一般情况下,儿童皮肤软组织感染多由细菌引起,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减轻病情、防止局部感染扩散,常选用青霉素类或者头孢菌素类。
5. 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数是由病毒引起。
抗生素在腹泻治疗中并不是首选,除非出现细菌感染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如血便、高热等。
二、儿童抗生素的用药指南儿童用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儿童抗生素用药的一般指南:1. 确认感染类型: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诊断,确定感染为细菌性,并排除其他病因。
2. 个体化用药:儿童的年龄、身体质量、药物代谢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根据儿童的个体化情况进行用药调整。
3.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细菌的敏感性、特定感染病原体等因素,选择对其具有杀菌作用的合适抗生素。
2023版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
![2023版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00de81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0.png)
2023版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前言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旨在为医生、药师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抗生素治疗的科学依据和实用建议。
本指南基于2023的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强调合理、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抗生素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1. 抗生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1.1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破裂死亡。
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
1.2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
1.3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
1.4 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包括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1.5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
2. 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1 适应症- 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中耳炎等。
- 支原体感染:如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尿路感染等。
- 衣原体感染:如沙眼衣原体尿路感染、性病淋巴肉芽肿等。
2.2 禁忌症- 对抗生素过敏者。
-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
-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 儿童(特别是骨骼发育期儿童)。
3. 抗生素的给药方案3.1 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状况、感染严重程度等因素确定抗生素剂量。
3.2 给药途径- 口服:适用于轻至中度感染,患者不能吞咽或存在吸收障碍时可选用注射给药。
- 注射:适用于严重感染、表浅感染、不能口服或口服吸收不佳的情况。
3.3 给药频率- 每6小时一次:适用于严重感染、细菌对药物耐药性较高的情况。
- 每8小时一次:适用于中度感染、细菌对药物敏感性较高的情况。
- 每日一次:适用于轻度感染、患者不能耐受多次给药的情况。
2024年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
![2024年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6dd29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e.png)
2024年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1. 引言本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关于抗生素治疗的全面指导,以优化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展,并保护患者的健康。
本指南将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指南进行更新,以确保医生能够获得最准确、最可靠的信息。
2. 抗生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抗生素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
每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和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3. 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前,医生应进行详细的诊断,以确保患者的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
此外,部分抗生素对某些患者群体存在禁忌,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医生在选择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4. 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感染类型和病原体敏感性等因素进行调整。
医生应遵循指南推荐的剂量和疗程,以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5.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的发展。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和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联合应用。
然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也可能导致副作用的增加,医生应充分权衡利弊,谨慎决策。
6. 抗生素的副作用和监测抗生素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适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副作用。
此外,医生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以确保抗生素的使用不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7. 抗生素的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是当前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医生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指南推荐的用药原则,以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当发现病原体对某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8. 结语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关于抗生素治疗的全面、权威的参考。
医生应遵循本指南,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的发展,保护患者的健康。
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中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南
![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中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e267d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5.png)
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中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南随着医学的进步,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已经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
为了合理应用抗生素,我们需要了解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南。
一、感染性疾病的适应症1. 呼吸道感染:如细菌性肺炎、细菌性支气管炎等。
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等。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和患者的病情选择。
2. 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致病菌,抗生素的选择应以广谱青霉素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为首选。
3. 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组织炎、烧伤感染等。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其对革兰阳性菌覆盖范围较好的药物。
4. 胃肠道感染:如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胃肠炎等。
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恶心等。
抗生素的使用并不是每个病例都必需的,临床医生应进行准确的病原学检查和临床判断,避免滥用抗生素。
二、抗生素的用药指南1. 抗生素的选择: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病原体的敏感性、药物的实际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患者的药物耐受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医生会从广谱抗生素开始,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调整。
2. 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抗生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肾功能进行调整。
疗程的长短应根据疾病种类、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进行决定。
患者应按时、按量规律服药,避免中途停药或过量用药。
3. 多重耐药(MDR)菌的防治:MDR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受性的细菌。
在治疗MDR菌感染时,应避免使用已常规使用的抗生素。
医生需选择对该菌株敏感的抗生素,并根据病情复杂性和临床响应调整用药方案。
4. 抗生素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副作用。
同时,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机会注意,避免不良的药物反应。
结语: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是重要的药物。
但是为了减少抗生素的耐药性和滥用,我们需要遵循适应症和用药指南,合理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指南适应症与使用说明
![抗生素使用指南适应症与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c8d7af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6.png)
抗生素使用指南适应症与使用说明抗生素使用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药物治疗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正确的使用,导致了一系列抗生素耐药问题的产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文将介绍抗生素使用的指南、适应症以及使用说明,以期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参考。
一、抗生素使用的指南1.抗生素选择在选择抗生素时,医生应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来进行判断。
一般情况下,首选窄谱抗生素,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2.适当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适应症原则,即临床上确实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使用。
医生应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3.合理的用药疗程抗生素的使用疗程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来确定,通常情况下,治疗期应不超过一周。
过长或过短的疗程都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者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二、抗生素的适应症1.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临床情况,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咳痰等。
根据病情轻重,可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的抗生素。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2.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主要包括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等。
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
一般情况下,选用针对常见细菌的窄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氨苄西林等。
3.皮肤软组织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对于轻度感染,可选用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对于严重感染或疑似蜂窝织炎、坏死性筋膜炎等,应及时采用静脉给药的广谱抗生素。
4.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细菌性肠炎等。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等。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注意对病原体的耐药性情况,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
三、抗生素的使用说明1.用药时间和剂量根据医生的指导或药品说明书,患者应准确使用抗生素,并按时完成课程,避免中途停药或过量用药。
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指南和建议
![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指南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b0d8a2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6.png)
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指南和建议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出现了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这给公共健康带来了重大挑战。
为了明确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和方法,以下是针对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指南和建议。
1. 临床指南1.1 适应症掌握: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感染,不适于病毒感染或其他非感染性疾病。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确认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1.2 定量用药:抗生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肝肾功能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医生应根据相关的药物使用指南和临床研究结果,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给药方案。
1.3 确保疗程:患者应按照医生给出的抗生素使用时长完成服药,即使症状缓解或消失也不可中途停药。
未完成的疗程可能导致感染复发或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1.4 多种抗生素的选择:在需要使用抗生素时,医生应优先选择狭谱抗生素,以减少对正常微生物群的干扰。
仅在有必要时,才使用广谱抗生素,但应避免滥用。
2. 建议2.1 预防策略: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努力,采取预防性措施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例如,保持手部卫生、接种疫苗、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等。
2.2 抗生素储备:在医疗机构中,应合理储备一定数量和类型的抗生素,以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临床需要。
2.3 抗生素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基于监测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2.4 促进合作:医生、患者和药剂师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必须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化和优化。
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和临床经验,以提升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结论:抗生素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按照相关指南和建议,合理选择抗生素、正确使用剂量,并完整完成疗程。
同时,患者和医疗机构也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和监控措施,促进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化和优化,以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等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使用指南摘要:1.能用窄谱不用广谱:查明病因(致病菌就是什么)对症施(窄谱)药,查不出再用广谱。
2.能用低级不用高级:参见文中分级管理部分3.能用口服不用输液:口服效果差就是谣言,只就是达峰时间稍多一些。
静脉给药风险大,尤其对于儿童。
只有在昏迷、严重腹泻或其她一些非常情况下才考虑输液、肌肉注射只适用于部分抗生素。
4.能用一种不用换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5.吃药不要见好就收,而就是要斩尽杀绝:避免残留菌反弹并产生抗药性。
但要注意,不要连续使用超过一周。
6.病毒性疾病不要用抗生素:医院里查血,如果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指标都正常,说明不就是细菌感染,不要服用抗生素、7.不要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造成身体紊乱,并有其它副作用。
窄谱&广谱:抗菌范围不同抗生素有窄谱与广谱之分,它们各有长处与短处,所以,使用起来也很有讲究。
抗生素通常就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她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得、能够杀灭或抑制其她微生物得一类物质,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得感染。
在抗生素类药中,又分为窄谱与广谱两种、引起我们人体感染得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有得抗生素就是只针对其中个别得细菌可以产生杀菌或抑制作用,而有得抗生素就是可以针对比较多得病原微生物进行抑制与杀灭。
针对得细菌越少,它得抗菌谱就越窄,反之,针对得细菌越多,抗菌谱就越广。
抗生素能够帮助我们将体内致使我们感染得细菌杀灭,但就是,在消灭危害我们身体得细菌时,我们体内正常得菌群同样也会被抗生素杀灭或抑制。
正常菌群受抗生素影响得大小,与选用抗生素得抗菌谱有关系,也就就是说,与抗菌谱得广与窄有关系。
抗生素得抗菌谱越广,受影响得细菌谱也越广,被杀灭或抑制得正常菌群也就越多。
实例:蔡先生说,老伴8年前因中风引起肺炎,抢救时使用了大量得抗生素。
之后,每次用抗生素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现在她患有尿路感染,一用抗生素就出现肠道紊乱。
蔡先生得问题实际上就是临床中比较常见得问题,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得原因主要有机体内部与外界影响两个方面。
机体内部方面主要有急慢性疾病(如胃酸缺乏症、慢性肾炎、肝硬化等)、手术(如肠切除、吻合等)、应用免疫抑制剂、放化疗等,外界影响主要有外袭菌大量侵入与抗生素得使用。
抗菌药物得使用就是菌群失调得重要诱因之一。
抗菌药物在抑制或杀死致病菌得同时,也常损伤正常得肠道菌群,造成不同程度得菌群失调。
特别要注意,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更易引起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得诱因可以就是单一得,也可以由几个诱因同时作用引起。
像蔡先生这样同时存在中风、肺炎又大量使用抗生素得患者,就很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总得来说,窄谱抗生素针对性强,不容易产生二重感染,但在治疗严重或混合多种细菌感染时,需要联合用药。
而广谱抗生素抗菌谱广,应用范围大,容易产生耐药、二重感染等,针对性也不如窄谱抗生素强。
所以广谱抗生素与窄谱抗生素各有利弊。
窄谱&广谱:首先选择窄谱那孩子感冒、发热、腹泻时,需不需要用抗生素?窄谱抗生素与广谱抗生素又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用呢?下面这几点就是要牢记得。
●感冒绝大多数就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只要没有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窦炎、淋巴结炎等,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腹泻时,如果大便中没有白细胞、红细胞,也不必使用抗生素。
●孩子患了感染性疾病,应首先明确感染得病原体,再选择有针对性得抗生素,也就就是说先选窄谱抗生素。
如引起呼吸道感染得细菌多为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可选择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抗菌谱较窄得抗生素;患腹泻、肠炎时可选择多粘菌素、羟氨苄青霉素等窄谱抗生素。
若以上药物无效时,可选择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头孢克肟等,在使用时一定要控制剂量与疗程,如长期(2周以上)大剂量使用可破坏体内正常细菌,造成继发真菌感染,出现鹅口疮与腹泻。
●只有在对引起感染得病原微生物不太明确得情况下,才选用广谱抗生素。
但就是一旦明确了致病得微生物以后,就应该换成有针对性得窄谱抗生素、儿科医生提醒:●如果孩子感染明确,应首选有针对性得窄谱类抗生素。
●由于孩子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应尽量选择副作用较小得药物,即一线(一级)抗生素,例如,在无特殊情况下应首选青霉素、头孢类。
如果对这两种药物过敏,可改用大环内酯类、●优先选择口服类抗生素,口服抗生素要优于静脉注射。
目前儿科较少使用肌肉注射抗生素,因为疗效不好,还容易损伤坐骨神经,导致臀肌挛缩等严重并发症、如孩子病情逐渐减轻,可以继续治疗;如果用药后病情不见好转,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抗生素服用得误区: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就是针对引起炎症得微生物起到杀灭得作用、消炎药就是针对炎症得,比如常用得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
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得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得炎症无效。
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得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与杀灭人体内有益得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得局部软组织得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得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得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与部分其她微生物引起得炎症,抗生素就是针对引起炎症得微生物,就是杀灭微生物得。
没有预防感染得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得原则就是能用窄谱得不用广谱,能用低级得不用高级得,用一种能解决问题得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得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
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得耐药性、误区4:新得抗生素比老得好,贵得抗生素比便宜得好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得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
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就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与支原体感染得肺炎具有相当好得疗效,而价格非常高得碳青霉烯类得抗生素与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
而且,有得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得抗生素得诞生往往就是因为老得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得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得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得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
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得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得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得种类越多,由此引起得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与毒副作用得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得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
病毒引起得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得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
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
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得药物,只就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
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就是没有用处得,就是浪费也就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与部分其她微生物引起得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此外,就算就是细菌感染引起得发热也有多种不同得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得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
最好还就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素得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得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得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得疗效。
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
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得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得使用有一个周期。
用药时间不足得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得指导下服够必须得周期。
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得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得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得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分类一级抗菌药物二级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V钾、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苄青霉素、卞星青霉素、呋布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萘夫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硫脒(一代)、头孢替安、头孢西丁、头孢克洛、头孢呋辛(二代)、头孢匹胺(三代)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米诺、头孢她啶、头孢地尼、头孢拉氧、头孢替唑、头孢美唑、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孟多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南(全就是四代)其她B—内酰胺类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派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她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她丁帕尼培南倍她米隆氨基糖苷类丁胺卡那、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依替米星、大观霉素、异帕米星酰胺类氯霉素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吉她霉素、乙酰吉她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土霉素米诺环素磺胺类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帕珠沙星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抗真菌药制霉菌素、克霉唑、联苯苄唑、特比奈酚、酮康唑、氟胞嘧啶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硝咪唑类甲硝唑、苯酰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抗生素分级管理原则:(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一级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得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二级药物):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大得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三级药物):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得药物,使用应有严格得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一般来说,老药、便宜药属一级,新药、贵药属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