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研究性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科研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
当前,在中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不少弊端:不少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满堂灌”,教师包办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师生之间缺少互动,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素质能力低下,学习的兴趣不高等,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针对这些,我们必须对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模式。
对于如何推进教学改革,近年来许多的教育专家、教师都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立体教学正是一项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实验,是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师生互相质疑,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探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立体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操作性强,适合在我校开展探索和研究。
二、理论依据
探索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以孙春成同志创立的“立体教学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立体教学是孙老师十几年辛勤汗水的结晶,它借鉴和移植了十多种科学理论,从教学艺术和教学科学两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立体教学观,提出了课堂系统中心论、思维三坐标等新颖独到的见解。它的最大优点是立体化,即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境界化、整体化、形象化、民主化、艺术化、科学化,呈开放性而又综合性强,有时空感,其内涵十分丰富,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诸多方面。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以检测达标情况,便于查漏补缺。训练的形式多样要使学生通过训练迁移,巩固旧知,获得新知。
(一)教学内容设计的立体化
教学内容设计的立体化,是指教学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教学内容拓展到所有对学生有兴趣,有意义的题材中,扩大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1.课前准备
过去,教师们采取的是一种高耗低效的做法,这种做法今天己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当前的课堂要讲究效率,要求有一定的信息量。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善于指
导学生从课外获得资料信息,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师生都为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搜集交流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立体交流信息的过程,学生学习和兴趣有了,思维开始活动了,情感也被启动了。
2.课堂教学
教学要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立体化。
(1)拓宽教学内容,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达到了理解和体会的目的。再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感受。
(2)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
教材中所选的例题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逻辑性性。每个学科与其它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内容立体化就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3)板书再现教学内容
板书是“骨骼”。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堂课的缩影,特别是有立体感的板书,更能凸现课程的结构,体现教学的内容。
(4)多媒体凸现教学内容的立体化。
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保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它提供的材料不受时间、地点
的限制,不仅能呈现事物的形象,还能演示事物的变化过程,不仅能让学生看得明白,还能让学生听得清楚。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必然会通过努力学习课文找出开启疑问的钥匙,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课外实践
只要善于观察勇于实践,这样既有课内学习,又有课外补充,就会像蜜蜂采蜜一样,在采过许多花之后,必能酿出香甜的蜜来。为此,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到社会实践,锤炼自己的能力。
在教学上注意教学内容的立体化,能够把教材里那些抽象的知识化为可视可感的具体形象,打破僵化的思维定势,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方法立体化的探讨。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习惯于采用划一的,齐步走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很少考虑到如何根据班级里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去启发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是教学之所以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课题组通过探索和实践,认为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立体化,还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更应重视教学方法的立体化,才能期盼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就对“教学方法的立体化”这个问题作了探讨。
1.加强教学方法立体化。
打破那种只有老师发问,学生回答或老师问并包办答的旧习惯。
2.以“操作”加强教学方法立体化。
“操作”包括以下方法:
(1)演示——即通过实物、图片、标本、幻灯等媒体的介入,达到对课程的认识、理解、感悟。
(2)实验——采用揭示物理、化学、机械等内在规律的方法来揭示内涵。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学生在课后找更合适的地点,让他们亲手进行试验,通过亲手试验领悟知识。
(3)让学生动手实验,形象直观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3.以“体验”加强教学方法立体化。
采用“体验”的一般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参观——实地看看,加深印象。例如教学月食,,在能观看月食的时间里,安排学生观看月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
(2)调查——亲自查询,证实观点。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立体化,是实行多角度教学法,运用多维型思维,就一个问题多起点、多指向、多思路、多焦点地启发和讲解;实行多向问题教学法,即老师设疑问学
生,学生质疑问老师;实行讨论教学法,把研究引入教学,使教学与教研一体化,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构建立体化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对教学目标立体化、教学内容设计的立体化和教学方法的立体化的研究和探索,我们依据立体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四个步骤组成,即“导读质疑——立体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
第一步骤:导读质疑。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有意识到诱发学生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几个有讨论价值的重点问题,然后开始新课学习和探究,讨论解决学生疑难问题。在这一教学步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侧重培养学生的好疑善问的习惯。
第二步骤:立体探究。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讨论、争辩、探究,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在这一教学步骤里,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的好习惯。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老师,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勇于标新立异,探索未知,大胆地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理越辩越明。要展开争鸣,让学生的思维迸发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