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计划(2016年度-2020年度)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1.12•【字号】湖政发〔2016〕32号•【施行日期】2017.0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湖政发〔2016〕3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湖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州市人民政府2017年1月12日湖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事业,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构建更加完善、惠及全市人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国发〔2016〕37号)和《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浙政发〔2016〕3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以民意为导向、覆盖城乡、功能全面、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保障水平,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民健身普及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体育生活化成为更多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各项基础性指标位居全省中上水平。
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不断提升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建设、体育组织建设、健身活动开展和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实现城乡居民“15分钟健身圈”便民体育设施、乡镇(街道)“1+5”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常态化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行政村(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及乡镇(街道)国民体质监测网点四个全覆盖,基本建成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覆盖、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18.06.06•【文号】•【施行日期】2018.06.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重庆、陕西省体育局:为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社区健身中心的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个性化、多层次需求,体育总局将组织开展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
现将经体育总局领导批准的《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落实。
体育总局办公厅2018年6月6日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强化全民健身科技创新......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体育设施利用率,进行运动健身效果综合评价,提高全民健身指导水平和全民健身设施监管效率”。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体育等领域推进“互联网+”。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要求,探索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社区健身中心建设和管理,更好地满足社区全人群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个性化、多层次需求,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特制定《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探索建立社区健身中心管理服务新模式。
根据社区人口结构,合理规划配置可服务于社区各类人群的智能化、个性化、互联互通的体育器材和设施设备,减少社区健身中心日常管理人员,降低社区健身中心运行成本,提升社区居民运动健身的科学性、便利性与舒适性,增强社区居民的科学健身意识、素养和能力,使社区健身服务更便捷、更高效、更精准。
(二)探索构建社区健身中心管理服务新平台。
各县市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实施效果评估报告(格式)【模板】
各县市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实施效果评估报告(格式)一、前言(基本情况)二、评估方法(对象、范围、方法)三、核心指标完成情况四、实施效果(结合本区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重点工作进行总结)(一)体育健身组织(二)体育健身设施(三)体育健身活动(四)体育健身指导(五)体育健身环境(六)政策和经费保障五、本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特色与经验(一)特色工作(二)基本经验(三)存在不足六、本地“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在总结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对本市“十四五”时期的全民健身工作作背景分析,对目标任务以及完成目标任务的工作和保障措施做出说明。
附件2填写说明核心指标由《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中提取,共有9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含公共调查指标和地方调查指标,统一由市级体育部门填写后盖章确认:1.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各省(区、市)结合第五次全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开展本地区调查获取数据,要求体现科学的抽样方法、样本量以及样本构成。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比例:同指标1。
3.《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以第五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调查数据库中记录的数据为准。
4.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达标率: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出具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为准。
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体育场地普查已并入统计部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以各省(区、市)统计部门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为准。
6. 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已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数量/本地全部行政村数量。
7. 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的覆盖率:已经建成“15分钟健身圈”的城市社区数量/城市社区总数量。
8. 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体经字〔2015〕36号)的要求对外开放,专门用于群众健身活动的场馆设施数量占本地区总数的比例。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6.15•【文号】国发〔2016〕37号•【施行日期】2016.06.1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6月15日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过去五年,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提供更加完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机遇挑战,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
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工作计划: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提高“十三五”期间XX全民健身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XX 省全民健身条例》和《XX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要求,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以建设全民健身公共体系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保障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合法权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激发活力,为实现富民强州新跨越发挥重要作用。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与各项社会事业相互促进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符合州情、特色鲜明、覆盖乡镇、惠及全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
三、主要任务(一)增强群众科学健身意识,扩大体育健身人口,提高健康水平开展科学健身知识“六进”活动,借助全民健身日(月)和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宣传和倡导体育健身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氛围,扩大体育健身人口,全州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100万以上。
群众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到达92%以上,全州人民体质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二)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与管理力度,增加场馆面积和器材数量,方便群众健身科学规划和统筹全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及山野等自然条件,建设室外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和户外运动设施,切实加强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和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居委会)全民健身室外路径和农村行政村(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争取到2020年,州、县市至少拥有一场一馆一中心一户外徒步线路等硬件体育设施。
着力构建县市、乡镇(社区)、行政村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健身圈。
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提高全省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有关要求,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形成全民健身良好社会风尚,使全民健身成为全省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力争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0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700万,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800亿元。
具有四川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主要任务(一)大力弘扬体育文化。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宣传片、宣传画,出版体育健身图书、音像制品,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宣传体育健身文化,弘扬健康新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将体育文化融入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全过程,引导群众践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理念,大力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积极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体育文化。
广泛开展“体育下乡”“结对子、种文化”等主题活动,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增强巴蜀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与作用。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定期举办群众基础好、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重点突出群众体育的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
继续办好广场体育、假日体育等具有四川特色的传统全民健身活动。
进一步完善业余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全民健身赛事体系。
改革和完善办赛模式,举办四川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四川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四川省第九届老年人运动会。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品质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省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
进一步完善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发挥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功能,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一)城乡居民体质普遍增强。
城乡居民普遍形成体育健身意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3%以上。
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素质明显增强,《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测定合格以上人数达到92%以上。
(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量显著增加。
建设以县(市、区)为中心、街道和乡镇为基础、方便社区居民和村民日常体育锻炼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
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
盘活场地设施存量资源,促进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与升级换代,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三)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明显提升。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宣传与指导,建设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坚持开展体质监测和运动能力评估,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服务。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解读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解读新华社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部署。
《计划》指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计划》明确,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计划》提出了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拓展国际大众体育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做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等。
《计划》还围绕目标任务的完成,从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评价激励方式、科技创新引领、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计划》要求,各地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解读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部署。
《计划》指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计划》明确,到2020 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 1 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 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 亿。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 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计划》提出了7 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拓展国际大众体育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做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等。
《计划》还围绕目标任务的完成,从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评价激励方式、科技创新引领、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计划》要求,各地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
娄底市娄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娄星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娄底市娄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娄星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娄底市娄星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2.15•【字号】娄星政发〔2017〕4号•【施行日期】2017.0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娄底市娄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娄星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娄星政发〔2017〕4号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娄星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局办、各直属机构:现将《娄星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娄底市娄星区人民政府2017年2月15日娄星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实现全民健身常态化,建设健康娄星、幸福娄星,根据《湖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湘政发〔2016〕25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坚持依法治体,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大力倡导“人人热爱体育、全民健身强体”理念,以“人文娄底、幸福娄底”为指导,以“健康娄星、幸福娄星”为抓手,发挥全民健身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等方面的多元功能与作用,为助力娄底后发赶超做出体育应有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区人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60%,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趋完善。
(一)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人数比例达到40%。
全区人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为90%,优秀率为20%。
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85%以上,优秀率为18%。
(二)城乡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不断完备。
2016全民健身计划
2016全民健身计划第一、工作目标1. 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全民健身的重要性。
这包括通过媒体宣传、公益活动、线下活动等方式,让公众了解到健身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需要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让全民健身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
2. 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我们需要为公众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选择正确的健身方式,避免健身过程中的伤害。
我们需要建立专业的健身指导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公众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服务。
3. 打造多元化的健身环境我们需要为公众打造多元化的健身环境,让他们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健身方式,无论是在健身房、公园,还是在家庭环境中,都能够方便地进行健身。
我们需要与相关部门合作,增加公共健身设施的投放,提高公共健身设施的使用效率。
第二、工作任务1. 研究并制定健身宣传策略我们需要研究并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健身宣传策略,包括宣传渠道的选择、宣传内容的设计等。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如电视、广播、网络等,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广告、专题片、图文推送等。
我们的目标是让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更多人意识到健身对健康的重要性。
2. 开展健身知识讲座和体验活动我们将定期开展健身知识讲座和体验活动,邀请健身专家和健身教练为大家讲解健身知识和技巧,提供现场指导。
同时,我们还会组织一些趣味性的健身比赛和活动,让参与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提高健身意识。
3. 与健身机构合作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将与各类健身机构,如健身房、健身教练、体育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健身服务。
我们将推出一系列的健身课程和优惠活动,让公众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专业的健身服务。
同时,我们还会定期举办健身论坛和研讨会,分享健身经验和成果,推动健身行业的发展。
第三、任务措施1. 强化全民健身计划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来支持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全民健身计 划纲要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我国政府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动体育事业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
该计划纲要旨在通过全面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促进全民健康,为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为实现这一目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了系列重点行动计划,包括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推广科学健身知识等。
以下是关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详细解读。
一、发展目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6-2020年)实现全民健身参与率和运动员健康素质全面提升,形成全社会健身文化浓厚、生活方式健康、公共健身服务体系完善的现代化大健康产业;第二阶段(2021-2025年)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健身组织覆盖全面,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1. 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体育健身领域,创新体育健身产品和服务,提高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
3. 推广科学健身知识:普及科学健身理念,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提高全民健身科学素养。
4. 提高全民健身参与率:开展丰富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吸引更多人群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全民健身参与率。
5. 促进体育健身与医疗卫生融合:加强体育健身与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推广运动健康理念,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 加强体育健身组织建设:培育和发展各类体育健身组织,提高体育健身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能力。
三、保障措施1. 政策法规保障:加强全民健身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确保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财政投入保障: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顺利实施。
3. 人才培养保障:加强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提高全民健身服务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过去五年,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提供更加完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机遇挑战,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
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支撑国家发展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景德镇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景德镇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计划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景府发[2016]4号【发布部门】景德镇市政府【发布日期】2016.12.23【实施日期】2016.12.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景德镇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景府发〔2016〕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有关单位:《景德镇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2月23日景德镇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健身人群不断扩大,体育场地设施大幅增加,基本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为努力推进我市全民健身事业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根据省政府印发的《江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发展目标(一)到2020年,我市城乡居民的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重视健身?支持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每周参加一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市人口的34%。
参与健身成为全民常态,全民健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彰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各类人群,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全民健身与教育、旅游、健康、养老、文化、互联网等行业不断融合,全民健身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动我市绿色崛起的重要动力。
二、主要任务(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健身氛围。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大政发〔2016〕71号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正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大政发〔2016〕71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现将《大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大连市人民政府2016年11月8日大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国发〔2016〕37号文件印发)以及辽宁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发展战略为引领,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完善符合大连市情、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不断扩大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丰富人民群众体育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建设健康、文明、幸福大连做贡献。
(二)发展目标。
以“科学健身、健体惠民”为我市“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与大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覆盖城乡居民、结构功能完善、服务便捷高效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
步发展全 民健身事业 ,更好满 足全省人 民
全 国前列 ,每周参加 1 次及 以上体育锻炼 的人数达 到 5 3 以上 ,经 常参 加 体 育锻 炼人数 达 到 3 8 以上 。与全 面建 成 小康 社会相适应 的全 民健身公共服务体 系 日 趋
省政 臻 f 义份
山 东 省 人 民 政 府
关于 印发 山东省全 民健 身实施计划 ( 2 0 1 6 -2 0 2 0年 )的 通 知
鲁政 发  ̄ 2 0 1 6 3 2 9号
各 市人 民政府 ,各县 ( 市 、区)人 民政府 ,省政府各部 门、各直属机构 ,各 大企业 ,各
完善 ,全 面建成覆盖城 乡的全 民健 身设施 体 系 、组织体 系和健 身指导体 系 ,全 民健
体 育健身需求 ,助力健康 山东建设 ,根据
国务 院 《 全 民健身 条例 》 ( 国务 院令 5 6 0 号)规定 和 《 全 民健 身计 划 ( 2 0 1 6 —2 0 2 0 年) 》 ( 国发  ̄ 2 0 1 6 ]3 7 号 )要 求 ,结 合
车 、马术 、极 限运 动 、冰雪 、航空 、滑翔
元主体办赛机制 。大力培育专业化体 育赛 事推广和 运 营机构 ,丰 富竞 赛 组织 主体 , 完善社会 承接机制 。发挥 网络等新兴活动
等时 尚体育运动项 目,扶持 推广武术 、太
组织 渠 道 的作 用 ,完 善 业 余 体 育 竞赛 体
活动 。鼓励开发适合不 同人群 、不 同地域 和不 同行业特点 的特色运 动项 目,积极 开 展打造 “ 一市一 品牌 、一县一 特色’ ’全 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健身品牌特色活动 。 2 . 打 造更 多 精 品赛 事 。积 极 承 接 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过去五年,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提供更加完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机遇挑战,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
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支撑国家发展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二、主要任务(三)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体育健身提高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
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
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发挥区域特色文化遗产的作用。
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
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帆船、击剑、赛车、马术、极限运动、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
激发市场活力,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发挥网络等新兴活动组织渠道的作用,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体系。
鼓励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立残疾人组别,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体育运动融合开展。
支持各地、各行业结合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活动。
推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
重视发挥健身骨干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引导、服务、规范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
(五)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
按照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积极发挥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龙头示范作用。
加强各级体育总会作为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加强对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指导服务,重点培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鼓励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登记。
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品牌化发展并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形成架构清晰、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局面。
(六)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
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
有效扩大增量资源,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建设县级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及区域特点,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
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
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乡空间的二次利用,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
利用社会资金,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旅游景区和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合理利用景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广场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
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
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七)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结合“健康中国2030”等总体发展战略,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助残等事业发展,统筹谋划全民健身重大项目工程,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健身消费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和销售等体育产业规模,使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鼓励发展健身信息聚合、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教育等全民健身新业态。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开拓全民健身产品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使体育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八)拓展国际大众体育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拓展全民健身理论、项目、人才、设备等国际交流渠道,推动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
搭建全民健身国际交流平台,加强国际间互动交流。
传播和推广全民健身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理念、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中国标准、中国产品,发出中国声音,提升国际影响力,有效发挥全民健身在推广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九)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
依法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以乡镇、农村社区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场地和锻炼时间,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
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积极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
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健身体育设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提高使用率,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
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全民健身助残工程的支持力度,采取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开展职工、农民、妇女、幼儿体育,推动将外来务工人员公共体育服务纳入属地供给体系。
加大对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使其享受更多社会关爱,在融入社会方面增加获得感和满足感。
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和冰雪运动。
着力加大足球场地供给,把建设足球场地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
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竞赛体系。
积极倡导和组织行业、社区、企业、部队、残疾人、中老年、五人制、沙滩足球等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举办多层级足球赛事,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发展。
大力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利用筹备和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契机,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
支持各地建设和改建多功能冰场和雪场,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冰雪运动领域,推进冰雪运动进景区、进商场、进社区、进学校,扶持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等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冰雪健身休闲项目,打造品牌冰雪运动俱乐部、冰雪运动院校和一系列观赏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品牌赛事活动。
积极培育冰雪设备和运动装备产业,推动其发展壮大。
鼓励各地依托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冰雪运动,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使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