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影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基本特征,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
2.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影子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因,掌握影子的基本特征。
2.活动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方法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三、活动准备1.物品准备: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彩笔、绳子等。
2.环境准备:活动室、户外活动场地。
四、活动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
(2)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各种物品,让幼儿观察物品的影子。
2.基本环节(1)观察影子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影子,让幼儿互相观察对方的影子,发现影子的基本特征。
(2)探索影子①分组讨论:为什么会有影子?②实践操作:让幼儿用白纸代替地面,用手电筒照射物品,观察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3)制作影子①创意设计:让幼儿选择喜欢的物品,用绳子悬挂在空中,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影子的形状。
②动手制作:教师协助幼儿用彩笔在白纸上描绘出自己喜欢的影子形状。
③展示作品: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探索影子的奥秘。
五、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影子的奥秘,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开展“影子表演”活动,让幼儿扮演各种角色,用影子展示故事情节。
六、活动反思1.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探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活动延伸环节,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成长。
重难点补充:一、活动重点补充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手电筒照在物品上会有影子呢?”2.教师通过示范,边操作边讲解:“看,当光照射在不透明的物品上时,光就不能透过物品,影子就出现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定义及形成原理;2. 探究影子与物体的关系;3. 察看和识别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影子;4. 培育察看本领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投影仪、幻灯片;2. 黑色卡纸;3. 玩具、水果等物品。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黑影,引导幼儿猜想这是什么?2. 导入影子的概念,并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二、探究影子的形成原理(10分钟)1. 老师给幼儿呈现一张投影仪的图片,引导幼儿发觉图片中的物体和其对应的影子。
2. 分组让幼儿探究不同光照条件下物体的影子变化,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幼儿尝试用语言描述本身察看到的现象。
三、察看和识别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影子(20分钟)1. 老师供给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品,引导幼儿察看它们在光照条件下的影子。
2. 分组让幼儿制作不同形状的黑色卡纸,在灯光下看卡纸的影子,察看不同形状的卡纸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子。
四、结合绘画活动进展幼儿的细致察看力和感性认得本领(25分钟)1. 老师播放有关影子的图片,引导幼儿察看并表达印象。
2. 让幼儿画出本身喜爱的影子,并通过赏识交流,促进幼儿的感性认得和审美本领。
五、课堂整理(5分钟)1. 老师复述影子的概念及形成原理。
2. 老师询问幼儿今日学到了什么,并引导幼儿总结影子形成的条件。
反思:本次课程中,我发觉幼儿对影子有着深厚的爱好,所以在导入时我选择直接呈现影子,引发幼儿的古怪心和想象力。
在探究影子的形成原理时,我让幼儿进行了分组探究,让幼儿通过察看,解决问题和表达本身的看法。
在唤起幼儿察看和探究精神的同时,我还培育幼儿的团队协作本领。
在察看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影子时,我选择黑色卡纸的方式,让幼儿亲自制作,加强了幼儿的参加感,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体验和认得物体的影子。
此外,绘画活动为幼儿供给了呈现自我、表达本身的机会,促进了幼儿的细致察看力和感性认得本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奇妙的影子》。
该章节主要围绕影子的形成、影子的变化以及影子的应用等方面展开,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使孩子们了解影子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知道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因、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影子的形成和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手电筒、一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影子表演,引导学生关注影子现象。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影子是如何产生的?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影子形成的原理,讲解光线、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是如何变化的?3. 动手实验(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和卡片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影子例题,引导学生解答。
例如:为什么影子有时候在前,有时候在后?为什么影子有时候长,有时候短?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影子相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影子的形成原因、影子与光线的关系、影子实验步骤、影子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一下影子是如何产生的?2. 请解释一下为什么影子有时候在前,有时候在后?3. 请举例说明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使学生了解了影子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影子的形成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3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6篇)
2023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6篇)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篇1活动目标:1.练习画人的影子,发展手的.动作。
2.知道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影子是会变化的。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粉笔,色笔,白纸或报纸。
活动过程:1.玩手影游戏。
做手影给孩子看,如用手影做兔子,做狐狸,做小鸟等,引起幼儿操作的兴趣。
教幼儿做手影游戏,让幼儿试一试,在阳光下有手影,在背阴处没有手影,从而知道太阳发出光亮,光亮被挡住了,就会有影子。
分组玩手影游戏,可进行手影表演,手影编故事等。
2.画影子。
让幼儿站到阳光下看身体的影子,知道身体挡住阳光就有影子。
两个人合作画影子,甲在阳光下映出自己的影子,乙用粉笔沿影子边画下影子。
然后甲再画乙的影子。
也可以把纸铺在影子上,用笔画下影子。
还可以让幼儿画不同时间的影子,同一个人站在同一个地方,画下上午的影子;再画下中午的影子,看看不同时间影子不一样,知道是太阳在不同位置的原因。
活动反思:我带领孩子们进行户外美术活动。
第一次带孩子们进行户外美术活动,带出去之前,我很担心孩子们会因为过于兴奋会场面失控。
所以出发前先在班里面进行了严要求。
要求孩子们在户外要保持安静、听从指挥、服从分配。
一番教育后,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连上课不安稳的孩子也能够很好的融入活动,认真的摆姿势,和小伙伴们认真的画影子。
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我感觉是这种游戏的形式吸引了他们。
整堂课我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组织者和旁观者,孩子们成了课堂的主人。
在游戏中孩子们对人物的动态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人物的比例形成了初步的认识。
在美术课上,我们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课本,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应该更多的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活动体验。
本次的教学活动,我靠着活动内容的本身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感受和理解。
放慢节奏,让我们的课堂和游戏结合,会比单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画得到的多的多。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忧考⼩编整理了中班科学《奇妙的影⼦》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材分析 《纲要》中对科学领域的⽬标中指出:“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和求知欲;能运⽤各种感官,动⼿动脑,探究问题;能⽤适当的⽅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 与我们形影相随的影⼦是⽇常⽣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也是孩⼦们⼀直感兴趣的话题:影⼦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的影⼦有时长、有时短?但对于⼀些影⼦的特征的了解只是⼀些零散的,因此我在我们班组织此活动。
让幼⼉通过活动 了解影⼦的秘密,对影⼦的各种变化感兴趣,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的记录与发现,体验影⼦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标 根据中班幼⼉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定了知识、能⼒和情感的⽬标: 1、引导幼⼉知道有光线的地⽅就有影⼦,光被物体挡住就会出现影⼦,影⼦与运动有关系。
2、启发幼⼉创造性的玩影⼦游戏,通过实验理解影⼦的形成。
学习⽤表格绘画的形式记录⾃⼰的发现,并学会与同伴交流。
3、激发幼⼉对影⼦的各种变化产⽣好奇,愿意探索,⼤胆提问。
三、重难点 重点:有探究影⼦这⼀⾃然现象的欲望,体验影⼦带来的乐趣,能⽤记录绘画、与同伴交流等⽅式表征。
难点:理解影⼦的形成,初步了解影⼦与物体与光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本次活动教师充当幼⼉的合作伙伴,与幼⼉共同探究做中学的乐趣。
因此我采⽤的教法有: 1、游戏法:游戏是幼⼉最喜欢的活动,它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创造性,本活动先以“踩影⼦”的游戏导⼊,增强幼⼉对活动的兴趣。
2、操作法:通过幼⼉动⼿操作,与实验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进⾏探究学习。
这个活动主要是通过幼⼉的操作去观察、发现影⼦的相关问题,在操作中找到答案。
3、演⽰法:教师把实物或教具演⽰给幼⼉看帮助幼⼉理解讲述的内容,这个活动我把影⼦产⽣的原因、⽅向,做成课件让幼⼉直观⽣动的了解,解决活动的重难点。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具: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画笔。
2.环境准备:室内光线充足,便于观察影子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1.引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影子吗?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产生的呢?生:讨论、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影子的知识,一起去探索影子的奥秘。
2.探究(1)观察影子师: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一个手电筒和几个物品。
用手电筒照射物品,观察影子的变化。
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
师:请各组分享你们的观察结果。
生:分享观察到的影子变化。
(2)讨论影子的产生原理师: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影子是怎么产生的?生:讨论、回答。
师:当光线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光线会被物体挡住,物体后面就会产生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3.拓展(1)影子的变化师:我们刚刚观察到了影子的产生,那么影子会发生变化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观察影子在不同光源照射下的变化。
师:请各组分享你们的观察结果。
生:分享观察到的影子变化。
(2)制作影子画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手电筒和物品,在白纸上制作一幅影子画。
生:制作影子画。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也观察到了影子的变化。
影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小朋友们能够用心去观察,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产生原理,掌握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部分环节,孩子们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影子的产生:通过手电筒和玩具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到影子的产生。
2. 影子的变化:让幼儿观察在不同角度和光线条件下,影子的变化。
3. 影子的消失: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影子在光线消失时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3. 帮助幼儿理解影子的产生、变化和消失的原因,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了解影子的产生、变化和消失的原因。
难点:让幼儿理解光线与影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玩具、操作卡片、投影仪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手电筒、一个玩具和一个操作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个简单的影子游戏,让幼儿观察到影子的产生。
2. 观察与实验(10分钟):教师分发手电筒和玩具,让幼儿自行探索并观察影子的产生、变化和消失。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3. 讲解与演示(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操作卡片,讲解光线与影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操作卡片,让幼儿在卡片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影子图案,并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影子、光线、产生、变化、消失等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影子游戏,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
2. 请幼儿尝试用画笔和颜料,绘制出自己喜欢的影子图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产生、变化和消失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讲解光线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时,部分幼儿仍存在理解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直观演示,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光线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和绘制影子。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特点,感受影子与光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
2. 能运用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探索影子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重点:观察、探索影子的特点,感受光与影子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画有动物图案的卡片、透明胶带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影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会出现在地上?”(2)让幼儿相互观察、交流,分享观察到的影子现象。
2. 探索影子特点(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上的动物图案,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与光的距离、角度的关系。
(2)组织幼儿在阳光下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工具,制作自己的影子画。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画有动物图案的卡片,讲解影子形成的原理。
(2)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感受光与影子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在阳光下让自己的影子变大、变小、变长、变短。
(2)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1)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光与影子的关系3. 影子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影子画。
要求: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影子,并用彩笔、剪刀等工具进行装饰。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影子变变变。
要求:在阳光下,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探索如何让自己的影子变大、变小、变长、变短。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了影子的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五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能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影子。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影子的基本特点,如形状、大小和位置。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影子与光的关系,掌握影子的基本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物体(如小兔、小鸟、方形积木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在户外观察阳光下的影子,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与物体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手电筒照射在物体上的现象,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
(2)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
(3)提问幼儿:“影子为什么会动?影子和物体有什么关系?”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画纸和彩笔在光线下画出影子的形状。
(2)组织幼儿用剪刀剪下影子,并与原物体进行比较。
4. 影子游戏(10分钟)(1)教师设置一个光源,让幼儿在光源下模仿各种动物的影子。
(2)让其他幼儿猜测影子属于哪个动物,增加课堂趣味性。
(1)让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影子与光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影子2. 内容:(1)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
(2)影子与物体的关系:形状、大小、位置。
(3)影子游戏:模仿动物影子,增强观察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物体的影子2. 答案:根据自己选择的物体,画出其影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了影子的基本特点。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围绕“奇妙的影子”展开。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知道影子的形成与光有关。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影子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玩具、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玩具,让幼儿观察影子,激发他们对影子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结合实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影子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课堂小结(5分钟)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5. 板书设计(5分钟)在黑板上画出光与影的关系图,标注关键信息。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用画笔表现出来。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影子现象,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出影子,并注明光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影子,感受光与影之间的变化。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影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引导幼儿探索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科学现象,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的观察活动;2. 例题讲解中影子的形成原理;3.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4.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奇妙的影子的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1)
奇妙的影子的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有趣的影子》,主要内容包括:1. 影子的产生;2. 影子的变化;3. 影子的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科技创新意识;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手电筒、玩具、卡纸。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手电筒、一个玩具、一张卡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打开投影仪,播放一段有关影子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影子是如何产生的。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手电筒和玩具的实验,讲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3. 动手操作:教师发放卡纸,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手电筒和玩具,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影子,并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
4. 分享交流:教师邀请几名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引导幼儿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影子的产生和变化1. 影子的产生:手电筒照射玩具,产生影子。
2. 影子的变化:改变手电筒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影子的变化。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们用自己的手电筒和玩具,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影子,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孩子们了解了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课后拓展延伸中,孩子们可以继续用自己的手电筒和玩具,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意识。
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有关影子的故事,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影子。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本节课中,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是重点,而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是难点。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优质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奇妙影子》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奇妙影子》是中班科学领域内容,主要选自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形成、影子与光源关系、影子变化和探索影子游戏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影子现象能力。
3. 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与光源关系,影子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影子形成原理,观察和探索影子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布、投影仪。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在教室里,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观察影子投射在墙上现象。
(2)引导幼儿讨论:影子是怎形成?影子为什会出现在这里?2. 例题讲解(1)讲解影子形成原理。
(2)通过投影仪展示影子变化,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影子与光源关系。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用不透明物体在光源下形成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影子变化,探索影子与光源距离、角度等因素关系。
4. 影子游戏(1)组织幼儿进行“影子猜猜看”游戏,培养幼儿观察力。
(2)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描绘影子轮廓,发展幼儿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图。
2. 影子与光源关系图。
3. 影子变化实例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创意。
请幼儿回家后,用不透明物体在光源下创作一幅影子画,并给画作命名。
答案示例:(1)画作名称:《快乐小鸟》(2)画作内容:一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树干影子投射在草地上。
2. 作业题目:影子故事创编。
请幼儿结合影子画,创编一个关于影子小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表现,解他们在影子探索活动中兴趣点和困难。
2. 拓展延伸: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影子变化,引导幼儿思考影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如:太阳下走路,为什会有影子跟随?如何利用影子来测量物体高度?等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是光和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影子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掌握观察影子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彩笔等。
2.环境准备:确保教室光线充足,便于幼儿观察影子。
四、教学过程1.引导幼儿关注影子(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
(2)教师邀请一名幼儿上台,用手电筒照射幼儿,让幼儿感受光线的照射。
(3)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引导幼儿关注影子。
2.探索影子的产生原理(1)教师将手电筒照射在白纸上,引导幼儿观察白纸上的影子。
(2)教师提问:“影子是怎么产生的?我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产生影子?”3.观察影子的特点(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品在光线下的影子。
(2)教师提问:“你们发现影子的什么特点?”4.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1)教师将手电筒照射在白纸上,移动手电筒,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
(2)教师提问:“你们发现影子在移动过程中有什么变化?”5.合作游戏:影子表演(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个手电筒和一张白纸。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每个小组用影子表演一个故事,故事内容不限。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意,用影子表演出有趣的故事。
(2)教师提问:“你们在活动中收获了什么?有没有什么疑问?”(3)教师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确保幼儿对影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影子的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影子的变化。
2.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探索影子的奥秘,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奇妙的影子中班教案奇妙的影子科学教案
奇妙的影子中班教案奇妙的影子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包括光和影的基本概念、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光和影的基本概念,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简单的影子戏,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影子戏。
教学重点:掌握光和影的基本概念,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画笔、投影仪。
学具:手电筒、白纸、卡片、剪刀、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在白布上形成影子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光和影的基本概念,影子的形成原理,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每组派代表分享。
4. 动手实践(15分钟)学生利用手电筒、白纸、卡片等材料,分组制作简单的影子戏,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光和影的基本概念2. 影子的形成原理3. 生活中的影子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灯光和影子,用画笔记录下来,并简单描述。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画出灯光和影子,并配以简短的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动手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材料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影子主题”的美术活动,让学生创作影子画。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影子游戏,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影子变化。
(3)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影子戏表演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探究光源与物体对影子大小和形状的影响。
3.发现影子的应用。
教学准备1.幻灯片和投影仪。
2.透明塑料袋、铅笔、纸板、闪光灯、手电筒等道具。
3.优质绘本《影子》。
教学流程1. 导入1.向学生展示几张有影子的物体图片,询问他们知道这些是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影子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
3.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一下影子的产生过程。
2. 搭建实验1.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影子。
–将一张纸板放在光源前面,用铅笔勾勒出物体的形状。
–将纸板向光源的方向移动,观察影子的变化。
2.用透明塑料袋制作魔法影子。
–将透明塑料袋放在桌子上,手电筒和闪光灯分别对着塑料袋照一下。
–观察塑料袋所形成的两个影子,手指移动和塑料袋位置的变化会对影子产生什么影响。
3.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如下规律:–光源离物体近,影子变大;–光源离物体远,影子变小;–形状规则的物体所产生的影子形状规则;–非规则形状的物体所产生的影子不规则。
3. 巩固知识1.观看《影子》绘本,学习影子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道练习题,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影子的产生规律。
4. 拓展应用1.介绍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工厂检验产品的尺寸准确性;–古代巨幅壁画/壁龛在阳光下形成三维影像;–医学中用于摄影照相和手术等等。
2.分组讨论影子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发挥使用影子的创意应用,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
–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使用了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包括: PPT讲解、制作影子和魔法影子、绘本故事、实验讨论、思维拓展等等。
整堂课紧密贴合低龄幼儿的学习、认知特点,以趣味性为主线,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他们对影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此次教学,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在实验环节中,我虽然让学生亲手动手,自己亲身体验了制作影子的过程,但同时我没有顾及到每个学生实验的机会所占的时间并且没有很好的掌控了整个实验的时间,导致有一些学生来不及完成实验或者耽误时间。
《奇妙的影子》教案(精选11篇)
《奇妙的影子》教案(精选11篇)《奇妙的影子》篇1活动目标:1.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
2、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并乐于操作、验证。
活动准备:孙悟空手偶人手一个,手电筒人手一个,ppt,不同材质的卡片若干活动内容:一、开始部分:欣赏视频皮影戏《西游记》,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看的是什么吗?”“你们看过皮影戏吗?”“你们知道最后我们在幕布上看到的是什么吗?”二、通过让幼儿大胆猜测,以及实际操作,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知道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会变大或变小。
1、让幼儿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1)通过让幼儿大胆操作以及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怎样能产生影子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操作一下看看到底怎样可以帮孙悟空找到影子。
”小结:当灯光照在物体上的时候是会产生影子的。
(物体将光挡住了,所以产生了影子。
)(2)给幼儿提供不同材质的卡片,让幼儿帮孙悟空的影子找到会发光的眼睛,知道透明材质的物体具有透光性,可以看到淡淡的影子。
“小朋友们大家猜猜看,你认为哪一种材质可以让孙悟空的影子拥有一双会发光的眼睛。
”小结:当物体照在透明的物体上时,可以看到淡淡的影子。
2、通过让幼儿帮孙悟空的影子变大或变小,知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小朋友们,大家想想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孙悟空的影子变大或变小呢。
”小结: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近时,物体的影子就会变大;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远时,物体的影子就会变小。
三、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影子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吗?”四、活动延伸: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方向的不同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计量工具,请小朋友回家后与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一搜,看看到底它的影子都会发生哪些变化。
五、活动结束:请小朋友们回教室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商量如何制作皮影戏。
《奇妙的影子》教案篇2设计意图:玩影子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教师紧紧抓住幼儿这一特征设计了本次活动,以手影游戏为导入,再循序渐进地深入: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变化——进一步探索影子的利用结束本次活动,从而让幼儿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光与影子”的感性经验: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章《光和影》中第二节《奇妙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形成原理、生活中影子现象以及如何制作简单影子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影子形成原理,知道生活中常见影子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
2.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影子现象,解光与影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画有简单图形卡片、投影仪。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名幼儿到台前,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地上影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
2. 例题讲解:讲解影子形成原理,通过投影仪展示生活中影子现象,让幼儿进一步解光与影关系。
3. 随堂练习:分发画纸、画笔、剪刀、胶水,让幼儿动手制作自己影子戏。
a. 影子是如何形成?b. 生活中还有哪些影子现象?c. 如何制作影子戏?5. 小组展示:邀请各小组分享制作影子戏,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奇妙影子2. 内容:a. 影子形成原理b. 光与影关系c. 生活中影子现象d. 制作影子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自己生活中影子现象。
2. 答案示例:a. 早上,太阳升起,我发现地上有我影子。
b. 下午,我走在树荫下,地上也有我影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影子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制作影子戏。
但在讲解影子形成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次教学中用更生动、简单方式进行讲解。
拓展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探索影子现象。
2. 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制作更复杂影子戏,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特别关注幼儿参与度和兴趣激发。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单元《光和影》中的第2节,详细内容围绕“奇妙的影子”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现象,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其变化规律。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布、幻灯片、影子动画。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让幼儿观察物体在白布上的影子。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是如何产生的?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影子的形成过程,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让幼儿观察影子动画,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不透明物体,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2)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摆出不同的姿势,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2)让幼儿发挥想象,用画笔、剪刀、胶水创作影子画。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的变化规律3. 影子画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创作要求: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观察影子,然后用自己的画笔、剪刀、胶水创作一幅影子画。
答案:影子画作品。
2.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影子要求:在家庭、公园等场所,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物体产生的影子。
答案:影子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培养了幼儿的探究精神。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影子》精选一、教学内容《奇妙影子》是中班科学领域一个重要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影子形成、影子特点以及影子与光源关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现象,初步认识影子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激发幼儿探索光与影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品质,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现象。
教学重点:观察、探索影子特点,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布、画笔、纸张。
2.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不透明物体、白布、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幼儿在户外阳光下观察自己影子,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与自己动作同步。
(2)邀请幼儿用手指在阳光下做影子游戏,观察影子变化。
2. 例题讲解(1)通过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实验,让幼儿观察影子形成过程。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不透明物体,观察影子变化。
(2)组织幼儿用画笔在白布上描绘影子轮廓,加深对影子特点理解。
(2)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影子》2. 内容:(1)影子形成: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2)影子特点:形状、大小、方向(3)影子与光源关系:光线越强,影子越清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影子现象记录,如:太阳下影子、夜晚影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解影子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鼓励表达,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影子游戏,如“影子追踪”、“影子猜猜看”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探索影子奥秘。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形成影子的原因;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3.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影子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准备1.投影仪;2.一块白布;3.手电筒;4.小实验工具(如各种小动物玩具)。
教学过程1. 导入上课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教室内的光线变化和影子的形成,询问学生有关影子的认知。
2. 讲解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和形成影子的原因。
让学生知道,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的,如果有物体挡住了它的传播路线,就会产生影子的形成。
3. 小实验教师在教室内设置白布,学生将手电筒放在布的背后,让手电筒的光射在布上,同学可以在白布上放置小动物玩具,观察它们产生的影子。
4. 观察、记录与分析学生观察小动物玩具在白布上产生的影子的变化,记录不同位置和角度的影子变化,并分析影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是否一致。
5. 总结通过实验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影子的特点以及产生影子的条件,例如: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和光源的位置等。
反思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可能由于教材形式的限制,学生对于光的传播方式和影子的形成原因的认知并不完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提问和自主思考,充分挖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在小实验环节,我发现了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稍有急功近利的情况,有的学生没有按照步骤去完成实验,这样会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也会影响其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准确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引导他们牢记步骤,有时间配合学生进行一些小型比赛,以增强课堂互动。
最后,我们应该学习更多关于影子形成和物理实验的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感知影子的颜色、形状,获得有关影生兴趣,提高细致的观察力和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的能力。
1.教师: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呢?
2.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幼儿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观察影子的颜色和形状变化。
3.借助布娃娃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教师:美丽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教师:布娃娃举起双手,她的影子怎么变化了?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教师:你和你的影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一个美丽的布娃娃。
2.幼儿已获初步经验,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3.时间安排:有阳光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兴趣。
1.教师:你们认为人有影子吗?你的影子在哪里?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把它画下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自己动脑解决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是幼儿感知,光线位置变化,影子也随之变化的现象,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从中获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设计玩影子的游戏,并教几种手影,如孔雀、小鸟、狐狸、小狗更手影。(用应集灯放在桌子上,手放在灯光中间,射到墙上的各种形态的影子,让幼儿自由操作感受到乐趣。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激发出来。)向幼儿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通过幼儿自由发言,体现幼儿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则,引出本次课题。)并为他们提供手电筒和一些立体物体,请幼儿用手电筒往物体上照,看看不同角度的光照的方向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关掉手电,观察还有没有影子,并提问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实验观察,在不同角度的光照方向产生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并小结初,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产生了影子,让幼儿发现光照方向与投影的关系。
(四)绘画记录,请幼儿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画下来。
1.教师提醒幼儿思考怎样画出自己的身体和影子。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哪个?
3.教师和幼儿讨论:影子在身体的什么位置?
活动评析:
中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寻找、探索发现影子的奥秘,激发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科学教育活动是在引导幼儿亲自探索和发展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玩影子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教师紧紧抓住幼儿这一特征设计了本次活动,以玩手影为导入,在循序渐进深入,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舞蹈——进一步探索影子舞蹈的奥秘——到户外寻找影子,结束本次活动。从而让幼儿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活动中,教师提供大量的图片等操作材料,并分层次逐步投入,鼓励幼儿想办法,让这些材料跳起舞来,这种与材料互动的学习方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探索式教学法,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