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读书报告
报告文学的范文报告文学经典范文通用 报告文学 优秀5篇
报告文学的范文报告文学经典范文通用报告文学优秀5篇关于报告文学的范文报告文学经典篇一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扎实落实学校创新活动方案,尝试改革小课题研究,立足课堂教学,开展远程研修磨课活动,深入探索创新课堂模式和评价机制,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力求使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做读书型、科研型的教师,能在课堂教学方面和评价方面有所突破,能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能组织有特色的语文综合活动和各种学科竞赛,能使自己的课题成果得到认证和推广,能齐心协力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和教研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一)开展首届读书节活动,进一步提升书香校园的内涵。
1、今学期继续采用教师推荐其他老师浏览发帖评论的方式。
每周由一位教师精选推荐自己近期独到的一本书,或一篇有关语文教学的重点、热点文章,其他老师在周末之前浏览评论完成。
另外,读书活动一直是我校倡导的,本学期咱们想搞读书节活动。
首先我们仍然提倡教师个人多读书。
另外,双周我们还要进行集体教研,集体教研时间除了开展活动外,咱希望老师们能把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或课题研究中的情况及时交流一下,大家集思广益,靠大家的智慧促进我们教研活动的提高。
同时同年组之间的团队学习和师徒结对要有序的进行。
2、从9月中旬开始,首届读书节活动启动。
以读书节活动为契机,引领和推动我校书香校园的创建进程,形成读书氛围,促进校园文化。
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启动准备阶段。
(9月中旬——下旬);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10月——11月);第三阶段,评比展示阶段。
(12月初)。
(二)落实各项语文常规工作,使学校语文教学工作扎实有效。
1、今学期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上网学习德州跃华中学的单元整组教学和齐鲁名师李怀源的工作室,大胆尝试"以生为本、单元主题阅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7种课型可以尝试:单元导读;领悟表达;课外拓展;口语与习作;语文实践活动;单元总结,检测课型。
学术活动心得体会
学术活动心得体会篇一: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入大学以来,我利用课外的时间在学校的报告厅听了五场学术报告。
可以说,每场报告都是非常的精彩,并且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毕竟书本的知识还是有限的。
而学校举办的各类学术报告的演讲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次课外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得以充实与提高。
下面我将结合所听报告的内容,谈谈这五场学术报告给我带来的心得与体会。
第一场和第二场报告是由北京电影学院的朱青君教授演讲的,虽然她已年过花甲,但她的演讲却是那样的幽默风趣,迎来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她所做的第一场演讲是关于人格魅力和人际关系,我觉得这个主题和我们大学生是密切相关。
都说大学相当于半个社会,走上社会难免会要与人打交道,因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显得十分重要。
朱青君教授给我们具体的讲解了人格魅力和人际关系的含义极其重要性,并且分析了人际吸引的种种因素,比如身体魅力、个性魅力、才能魅力等等。
她得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结论:喜欢你的、赞赏你的、帮助你的人,对你最有吸引力,反之亦然。
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思考,那就是我们应该毫不吝啬对于他人的赞美与赏识。
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觅求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朱教授还提到,真诚无私帮助过你的人是和你关系最好、让你最难忘的人。
人们常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确,一个懂得无私帮助别人的人才是最值得相信的人,才是让人最难忘的人。
朱教授做的另一场演讲的主题是体验经济时代的新思维,这个主题的中心思想是体验经济带来快乐,快乐带来财富。
她说,体验是一种感觉,分为四个部分:娱乐,教育,逃避现实,审美。
而且体验经济有区别于服务业,因为体验经济是从服务中分离出来的,是种迄今尚未得到广泛认识的经济提供物。
此外,她还指出,体验是老经济的;“助燃剂”,一方面我们要营造全新的体验经济,另一方面,在传统经济行业中也可以开发出新的“体验经济”。
开题报告【通用5篇】-最新
开题报告【通用5篇】开题报告模板03-1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篇一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珠海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人在参与“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
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
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
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
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
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
教师自我成长报告5篇
教师自我成长报告5篇教师自我成长报告篇1伴随着内心的欣喜和激动,结束了为期三天的新教师入职培训。
作为一名刚刚踏出大学校园的新老师,我对新的校园角色、新的校园活动和新的工作任务无一不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虽然自身在大学里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对课堂的整体部署,教学的有效展开等等问题仍存在很大的困惑。
这次的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我提供了一次全方位的学习机会。
三天里,有讲座、有交流、有讨论......每位老师用自己的切身经验告诉了我们教师的意义。
在每节的培训课上,我都认真聆听,及时做好笔记,深感受益匪浅。
一、把时间和课堂留给学生当代的教育早已不应局限于“授业解惑”,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梁上堤老师在培训中提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自学”,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
我很钦佩梁老师将时间和课堂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梁老师的课堂完美地诠释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美术课作为一门强调学生动手体验的课程,在课堂上更应该将时间和课堂留给学生主动去体验感受,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是去点亮一盏盏灯而非是灌满一杯杯水。
二、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培训期间,我感受到了各位老师不同的风采:刘明华老师的侃侃而谈,有陈俊峰老师的见多识广,高建中老师的因材施教.......能够走进校园成为一名老师,其专业知识应该是非常扎实的,所以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然而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敬爱戴,除了有渊博的学识外,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更是不可少的。
在培训中我深深地被张岚老师和何艳林老师感动。
他们视班上的孩子为己出,用自己爱心、耐心、恒心、细心、责任心去关爱学生。
他们切身践行了“做最有爱的教育”。
然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老师给了学生满满的爱,学生给了老师深深的感动。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美术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德行和是非观更为重要。
写一份感悟加强学习快速提升让自己蜕变升华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
写一份感悟加强学习快速提升让自己蜕变升华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2016年7月22日—29日,随县教育系统40多名中小学校长在教育局XX书记、XX副局长的带领下,前往北师大参加了“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聆听了9位专家的报告,时间虽短,收获颇多,既有观念的洗礼,又有知识的积淀,既有理论的构建,也有实践的收获,让我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拓展了思路。
一、学习、感悟(一)文化建设,学校之魂。
这次学习,我听了XXX教授《学校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报告,收获很大。
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历史积淀而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全校师生员工各种观念、制度与行为方式的总和。
衡量一个学校是否有品位,首先看一看这所学校有没有独特的学校文化。
学校要让全体师生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学校要在文化的引领下,走向特色发展、和谐发展道路。
如何打造学校特色文化,让特色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我以为,就是要建立一种核心办学理念、形成校园精神风范、构建和谐育人氛围,并将育人理念转化为师生的共同行为。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它激励着学校向可持续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高层次方向发展,极大地影响学校每一个成员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道德情操以及行为习惯。
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为核心,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文化产生一种巨大的张力,使其同化为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内化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方能使学校现出独树一帜的魅力,从而最终达到特色办学、和谐发展的目标。
高城中心学校打造的漂水文化,就是要把水的包容、灵活、自由、得万物而不争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形成学生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课程建设,发展之根。
课程建设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课程建设的推进,不仅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最终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当前我们的课程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程开发功利化趋势严重。
《世界形势报告》读后感
《世界形势报告》读后感《世界形势报告》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全球形势的分析和展望,让读者深入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首先,书中对全球经济的分析让我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和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然而,全球经济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贸易摩擦、金融危机等,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应对。
通过深入了解全球经济形势,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书中对全球政治的分析也让我对国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互动愈发复杂,国际关系日益多极化,各种全球性挑战也愈发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需要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
只有通过合作和协调,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另外,书中对全球社会问题的分析也让我深感担忧。
在当今世界,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社会不公平现象愈发严重,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
这些社会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各国的稳定和发展,也影响着全球的和平与繁荣。
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读完《世界形势报告》,让我对当今世界的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我们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只有通过合作和协调,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启示,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愿世界和平,人类共荣。
形势教育论文范文3篇
形势教育论⽂范⽂3篇中学⽣形势教育论⽂⼀、实现由提⾼政治学科考分向提⾼政治思想素养的转变形势教育的主要⽬的是帮助学⽣全⾯正确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认识党和国家⾯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标的信⼼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扩⼤了⼈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和范围,使学⽣的视野更开阔、思想更解放、观念更新异,同时,也给青年学⽣带来了负⾯影响。
因为,在世界经济⼀体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的⽃争形式出现了异化,已由激烈的武⼒对抗逐步转向东西⽅⽂明和价值观的冲突,这对我们开展形势教育是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形势教育的功能,形势教育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不是为了提⾼学⽣的政治学科考试的得分率,⽽是提⾼学⽣的政治素养和对是⾮的判断⼒。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重⼤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开放事业以及全⾯建设⼩康社会⽬标的信念和信⼼。
中学⽣形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有效形式,它不是简单地读读报纸,也不是以纯中⽴的价值取向来讲评国内外某些重⼤事件。
我们不仅需要帮助学⽣全⾯准确地了解这些事件,⽽且对其发⽣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向要有⽐较深⼊的理论思考,这样才能使学⽣更好地理解我们党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和需要来制定正确的政策。
经过形势教育,使学⽣树⽴正确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政治⽅向并规范⾃⼰的⾏为,从⽽提升学⽣的政治理论⽔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形势教育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可以弥补学校思想政治⼯作的不⾜。
现在,有不少学⽣只管读书,不关⼼政治,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意识淡薄,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负⾯影响,也是学校思想政治⼯作薄弱造成的。
⽽加强形势教育,引导学⽣正确地分析与认识形势,帮助学⽣正确理解党的路线、⽅针和政策,增强青年学⽣对实现现代化事业的信⼼,增强学⽣爱党、爱国的信念和对社会的归属感,懂得青年学⽣只有把思想统⼀到党中央的⽅针政策上来,把强烈的爱国⼼、报转化为刻苦学习、全⾯发展的实际⾏动,才不辜负党和⼈民的期望,才能真正实现⼈⽣的价值。
教育理论书籍书目
教育学理论书籍书目经典名著类: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08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斯宾塞著,胡毅译:《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赫•斯宾塞著,胡毅、王承绪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教育漫话》,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伯兰特•罗素著,马元德译:《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6罗素著,靳建国译:《教育论》,东方出版社,1990裴斯泰洛齐著,夏之莲等译:《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杜威著,赵祥磷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1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必读教材类: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袁振国主编:《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07月王道俊、王汉澜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厉以贤主编:《现代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戴本博、张法琨主编:《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陆有铨著:《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王枬主编:《西方现代教育思潮》,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大出版社,2004郑金洲、瞿葆奎著:《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目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扈中平著:《教育目的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单中惠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王坤庆著:《教育学史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钟启泉等主编:《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6.单中惠著:《外国教育思想史》,陕西教育出版社.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10月.译著类:罗伯特•梅逊著,陆有铨译:《西方当代教育理论》,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赵中建选编:《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04月/查尔斯•赫梅尔著,王静等译:《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胡劲松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教育心理学理论书籍书目教材类李伯黍,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01月罗斯特,格伦博著,李晓,缪晶晶编译:现代心理测量学(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05月吴庆麟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03月/胡中锋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03月/顾海根主编:《心理与教育测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01月/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第四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04月/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出版莫雷等编著:《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原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10-1新书:戴海崎,张锋,陈雪枫主编:《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07月/胡永萍主编,汪小琴等副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8-1张伯华等主编:《心理测量与咨询案例教学指导》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09月/徐光兴主编:《学校心理学——教育与辅导的心理(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1伍尔福克著,何先友等译:《教育心理学(第十版)(“教育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指定外版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07月/王晓丽著:《人心可测:心理测量通俗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李培明主编:《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2-1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04月李小融编著:《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1。
经典教育名著选读
经典文献目录教育学原理:1.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页至第16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6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罗素:《西方的智慧》,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6.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
7.《论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高时良:《学记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9.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1.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2.康德:《论教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4.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
15.加德纳:《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16.斯腾伯格:《成功智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版。
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日的教育为了明天的世界》,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教育史:1.《论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大学·中庸》,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版。
3.高时良著:《学记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5.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英语读书报告(5篇)
英语读书报告(5篇)英语读书报告篇一【关键词】高职高专生;课外阅读;阅读材料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日益融入wto体系,国家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阅读能力。
由于受条件和课时的限制,仅靠课堂教学难以实现培养目标。
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扩展和补充,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又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带动听、说、写、译。
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高职高专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欠佳,学习能力有限。
经过对本校百余名高职高专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当中仅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学生会时不时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很少或从未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学生反映,他们的主要困难包括“可找到的适合的英语材料太少,多数阅读材料太难,看不懂”,“对英语阅读没兴趣”,“文章长的,读到后面忘前面”和“没有时间读”。
针对该现象,教师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把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视为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三、具体实施方法(一)注重教师的熏染作用“身教胜过言教”,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底蕴对学生的阅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要带头阅读,才能引导学生阅读;教师要喜爱阅读,才能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因此,教师自身要保持广泛的阅读面和一定的阅读量,以便经常把优秀的书刊文章推荐给学生,并善于抓住时机与学生谈论自己的读书心得,让学生感染课外阅读的乐趣。
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英语阅读的环境。
比如,在教室里放置一个小书架,放上一些英文报刊。
(二)优化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能否取得应有的成效,材料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遵循“内容健康”的原则外,选择材料还应该注意一些其他的问题。
1.材料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习者才会积极投入其中,认真思考,克服困难,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必要的知识。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报告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报告一、综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及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正处于关键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期。
因此本研究报告旨在深入探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都在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学方法单学生个体差异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
因此本报告将综合分析当前的研究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推动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工作。
1. 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每个人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为其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从研究背景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探索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此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
《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报告集》读书报告09级小学教育刘静 2009121031读过《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就报告集》后,我感到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虽然这本报告集是叶澜教授等人在新世纪之初所编纂的,但即便在十几年后的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老师上课时曾把“基础教育改革研究”这门课比作一棵大树,而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就像是这棵树的树根,实施和管理基础教育改革则构成了这棵树的树干,一些改革的热点和案例则构成了这棵树的树叶。
然而这样的分类仅仅是从基础教育本身的逻辑结构进行的划分,没有注意到这棵大树所处的环境——基础教育改革与社会变革的联系。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几次大的教育变革,无不与时代的大主题息息相关。
叶澜教授主编的这本书就站在了时代的前沿,把这棵大树放在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思路有助于我们在这三个层面上更加深刻地理解基础教育改革。
作者把学校变革作为了一个整体性的现象,以社会变革环境中学校和社会的互动为前提,对学校变革进行了有机化、历史性的考察,这本身也是一种方法论的选择。
其实,任何时期、任何地区的学校变革都有方法论问题,但方法论问题的内在性和非显性,又常常使人们忽略它。
这种忽视的后果,常常是使学校变革的意义难以凸显,使学校变革的方式方法以及成效不尽如人意,甚至南辕北辙。
所以,提出学校变革的方法论问题,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范例、作出探讨,这种尝试的本身就富有启发性。
虽然在感性认识上,很多人都可以意识到全球化、信息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十分深刻,但对于这一趋势的实质、价值尚且缺乏深刻、清晰的认识,更谈不上以此为实存背景的中国学校教育改革问题的深入探讨了。
以往的学者主要仅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认识信息化对于教育的影响或意义,是不可能真正认识信息化时代对于教育的全面挑战和教育改革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也不可能认识这一场改革的全面性、复杂性、深刻性和艰巨性。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报告一、标题: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报告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近期我们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这份报告就围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谈谈我们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提出我们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我们注意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普及程度正在逐渐提高,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
孩子们开始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把课余时间投入到阅读中去。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许多孩子的阅读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一些流行的漫画和故事书,缺乏深度和广度。
此外部分孩子阅读的方式也存在问题,如过度依赖电子产品,长时间阅读对眼睛和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觉得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引导孩子们更好地阅读。
首先学校和家长应该为孩子推荐更多不同类型的书籍,鼓励孩子涉猎更多领域的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活动,比如读书比赛、读书分享会等,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同时也能提高阅读能力。
另外我们也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比如定时阅读、保护眼睛等。
二、摘要:简要介绍研究目的、背景、研究方法及主要结论,点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但其现状并不理想,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多方面的,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分析。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了解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虽然大部分小学生都有阅读的习惯,但阅读的质量和数量并不理想。
很多孩子更偏爱娱乐性质的漫画和网络小说,而对于提升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书籍则兴趣不高。
另外家长们对于孩子课外阅读的态度和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的主要结论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阅读内容单阅读质量不高、阅读时间不足等。
学术活动,心得体会
学术活动,心得体会学术活动,心得体会:研究生学术活动心得体会报告研究生学术活动心得体会社会同情与公民形成这次学院请到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石中英教授给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的讲座,报告的主题是社会同情与社会公民。
石中英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部长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基本理论方向学科带头人,故他的讲座对我们教育学原理专业的同学来说绝对是一场受益匪浅的盛宴。
石教授此次报告的主体——社会同情与公民形成,也是他一直以来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在短短的几个小时的讲座已经让我们对这一研究主题有了深刻的印象,更为清楚的认识。
他的此次讲座旨在对社会同情与公民形成之间的关联进行专门的分析,以期丰富目前有关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并有助于开展更加有效的公民教育实践。
社会同情是民主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理解的条件,社会责任的基础,也引导着人们的积极社会行动。
社会同情的培育指向良好公民的形成,有助于防止和消解社会加速分化可能带来的社会冷漠、排斥和不正义。
作为一种比起个体同情来说更加高级和复杂的同情类型,社会同情心的培育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加强人文和艺术教育、社会角色体验或扮演、开展人类基本教育等途径和方法来实施。
社会同情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的共同遭遇或感受在情感上所发生的共鸣,与个体同情或人类同情相区别。
社会同情是民主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理解的条件,社会责任的基础,也引导着人们的积极社会行动。
社会同情的培育指向良好公民的形成,有助于防止和消解社会加速分化可能带来的社会冷漠、排斥和不正义。
作为一种比起个体同情来说更加高级和复杂的同情类型,社会同情心的培育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加强人文和艺术教育、社会角色体验或扮演、开展人类基本教育等途径和方法来实施。
石教授首先向我们讲解了同情与社会同情的基本释义。
基于同情对象的不同类型,同情可区分为“个体的同情”、“社会的同情”和“人类的同情”三种基本类型。
社会的同情是一种比较复杂、高级的同情类型,建立在对某一特殊社会群体之中的个体同情基础之上并自始自终包含丰富的个体同情。
2023最新-高考作文素材2023时事热点【优秀7篇】
高考作文素材2023时事热点【优秀7篇】高考作文素材可以增强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语言表达的要点,让作文更加清晰,易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高考作文素材2023时事热点》,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2023必考的时政热点作文素材篇一新全球气候协议达成,未来变得更有希望2021年,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4月13日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4月12日的记者会上曾表示,“日方应对国际公共利益负责,这也是对本国民众利益负责。
”日本政府将核废水排入海洋的决策显然缺乏高度负责的公共精神,不仅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而且还将对周边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和利益造成威胁。
写作角度:(1)危害全世界。
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
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评估报告指出,如果福岛核电站含氚核废水排入海洋,将对周边国家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2)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能以邻为壑,不能独善其身,面临重大环境问题,人类应该携起手来,共同面对挑战,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应有效应对。
(3)责任担当。
中国需要加紧研究对策,尽最大努力保护我国沿海、特别是渔业的安全,为受影响的生产者对日索赔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争取获得与日本渔民同样的补偿权利。
决不能出现日本排废水,主要由周边国家民众埋单的情况。
核心立意: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
2023高考作文近期时事热点素材篇二适用主题:勤劳、奋斗抚今追昔,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过去曾诞生老子、孔子、孟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创造四大发明等伟大科技成果,建设长城、都江堰、大运河等伟大工程;如今,从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到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和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2024年今天怎样做教科研读后感模板
2024年今天怎样做教科研读后感模板标题:教科研读后感:2024年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引言:2024年,作为教育领域的一名教师,我有幸亲身参与了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
在这一年的实践中,我深刻体验到了新时代给教育带来的科技革命、教学变革与教科研融合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围绕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发展趋势、实践创新以及所带来的影响,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展开对2024年教育教学与科研的读后感进行探讨。
一、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发展趋势在2024年,教育教学与科研已经形成一种紧密的关联与互动。
科研成果迅速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同时丰富的教学实践又为科研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案例。
这种紧密的关系为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趋势。
首先,教育教学正在向个性化、混合化的方向发展。
在2024年,科技的飞速进步让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通过多媒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其次,教育教学与科研融合度更高。
科研不再是一项高山仰止的工作,而是与教学紧密相连的过程。
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问题,并进行小型的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也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国际交流更加频繁。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领域的科研成果在国际间共享并得到广泛应用。
教师们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活动,与国外的教师、学者进行深入合作,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
二、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实践创新2024年,科技革命不断催生着教育教学的实践创新。
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积极尝试了一些创新的方法和理念,这些实践不仅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形式,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我尝试了智能化教学。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我引入了智能辅助教学系统,能够根据学生个别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这种智能化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自主、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其次,我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的着作,是20世纪70年代,面对着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向教育提出的挑战,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专家们编写的一份报告。
报告中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是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科技发展的挑战、社会公害的威胁,然后着重论述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指出了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最后论述了教育的国际合作。
从世界、人类共同体的角度描述了教育的今天,并高瞻远瞩的设想了教育的明天。
这本着作博大精深,看了使我受益不浅。
报告中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而其核心是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是由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称谨倡导。
他认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人们再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是当前各国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是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要求教育以学会生存教育为重点,把教育当作一个长期的发展的工作来看待。
终身教育的概念因而产生。
教育实践中,生存实验的教育手段也被不断使用。
“学会生存”成为当今教育工作的一个热点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书中告诉我们,教育必须培养人类去适应变化,这是我们时代的显着特征。
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
了解世界是教育的主要目标。
教育应帮助人们解决他们今天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教育本身不能克服邪恶。
但应力求增进人民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
教育应该努力帮助每一个人发展他自己的能力。
实现其潜能,解放其创造力。
并要防止生存逐渐失去人性的危险。
我们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
有的父母则心甘情愿地为孩子受累、吃苦,恨不得替他生病、读书,。
2023卓越教师心得体会
2023卓越教师心得体会2023卓越教师心得体会1____-11-9至____-11-13我有幸参加了幼儿园卓越教师班培训,这几天的培训中老师们通过形式多样、幽默风趣的教与学及研究、探讨的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知道不等于做到,我希望将我学到的应用到我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孩子开心快乐成长。
总结下这几天来的收获:张娜莲老师给我们讲了《观察,了解儿童》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
”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
而如何去观察?张老师也说了,我们要很熟悉,掌握《指南》的各领域目标听赖竹婧老师关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新动态》的讲座,赖老师通过国外的学前教育与我国的学前教育进行对比较,使我清楚了解到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非常落后,排在全世界倒数第四名,存在这样情况让我感到非常自卑,特别是看到日本一岁半的幼儿在野外都能互相帮助,反观我们的孩子生活在温暖的怀抱里的那种差距,我的心灵深处有触动,我们的教学方法要有所改变,不要过多限制幼儿行动,应给幼儿足够活动自由。
吴海虹老师讲了贯彻落实《指南》,吴老师的课总是那样轻松易懂,幼儿最喜欢玩,自由自主的玩。
有时候我们放手让幼儿自己亲身去体验而获得的智慧,往往比我们苦口婆心讲给得他们听要来得快。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更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倾听者、旁观者!几天的学习,领悟到了很多真是受益匪浅,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不仅要正确的战略决策,还要园内人员具备良好的执行能力。
我将这次培训做为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学多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把这些技能贯穿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2023卓越教师心得体会2最近,在工作之余有幸阅读了《做卓越的教师》一书,收获颇多。
这本书中涵盖了教师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研修组织、家庭教育、魅力师训等,话语真挚,说理透彻,作为一名教师的我读完之后受益匪浅。
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教育发展趋势
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了解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做好准备,还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呢?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权威的教育资讯来源。
互联网上有许多专业的教育网站、学术期刊和研究报告,这些都是获取最新国际教育动态的重要渠道。
例如,一些知名的国际教育组织的官方网站,会定期发布有关教育政策、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信息。
鼓励学生定期浏览这些网站,订阅相关的电子期刊或邮件推送,能够让他们及时了解到国际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资讯,教育者可以组织定期的讨论活动。
比如,在课堂上或者家庭中,针对某一特定的国际教育话题展开讨论。
让学生分享自己从资讯中获取的信息,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在讨论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适时地引导和补充,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内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次,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
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如短期的游学、交换生项目或者国际学术竞赛等,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国际教育氛围和趋势的有效方式。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和学习,他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
在参与国际交流项目之前,教育者和家长要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了解目的地国家的文化习俗、教育体制,以及提前预习可能涉及的课程内容。
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充分体验国际教育的多样性和魅力。
再者,引导学生学习多门语言。
语言是了解国际教育的重要工具,掌握多门语言能够让学生更轻松地获取国际教育资讯,与不同国家的人交流。
除了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学习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其他重要的国际语言。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更要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
教师读书《教育领域发展》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教育领域发展》心得体会《教育领域发展》是一本对于教师而言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通过阅读此书,我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本书详细介绍了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作者指出,教育领域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如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等。
我从中明确了自身在这一变化时代中的定位和作用,意识到作为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和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作者列举了许多教育领域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了这些案例背后的教育理念和策略。
通过研究这些案例,我领悟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我将尝试运用这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发展潜力。
第三,本书强调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提升。
作者认为,教师应该具备持续研究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我深感赞同,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研究和成长,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为他们的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我将注重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与教学能力。
总的来说,教师读书《教育领域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此书,我不仅对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还获得了一些实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我将把这些心得和体会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果和个人发展。
以上是我对教师读书《教育领域发展》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同样关注教育领域的同仁有所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学院:专业:姓名:学号:一、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在世纪之交的90年代,国际社会面临着众多的全球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召开了一系列大会及提出建议,如90年代由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人口与发展大会,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和人类居住大会等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例。
同样,90年代也是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年代。
如同环境恶化、人口激增、社会排斥、贫穷加剧等具有全球性质一样,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问题,如全民教育、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文盲、复读等问题也具有明显的全球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下属部门和机构,针对一些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教育问题,在90年代或召开会议,或公布报告,或发表研究成果。
这些从全球角度探讨的问题,为我们认识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全球视野,对于正在努力把一个具有现代化教育思想,规模结构合理,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更高,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带入21世纪的中国来说,不无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而正是这些报告、研究成果和其他的出版物,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名句摘抄(一)转变关于地球的观念1.环境问题的厉害关系和挑战不是仅仅维护自然,而更是对继续人类进步给予重要的物质支持。
(2)2.环境教育和发展教育是发展的要求与环境的保护之间的一种联系,一种桥梁,是公民的文化和政治选择的基础。
(4)3.在国家和地区的优先事项调整之前,成千上百万的个人首先应该调整自己的重点,树立起一种个人的全球伦理观,并在他们自己的行动中反映出一种对改善环境质量和世界人民生活质量的承诺。
(7)4.环境教育,应恰当地理解为是一种全面的终身教育,一种能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各种变化作出反应的教育。
环境教育应使个人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并向他们提供在改善生活和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所必需的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使每个人都为生活做好准备。
环境教育有助于显示今天的行动与明天的结果之间存有的永久联系,并证明各国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以及全人类团结的必要性。
(9)5.“全球思考,区域行动”已成为关心环境问题的一个普遍口号,人们意识到这一口号反应了我们正在逐渐形成的一种普遍的环境道德,在道德的形成中,对跨越时空界限的环境文化和道德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成为一种开始。
(15)6.以自然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的主题为部分基础的环境教育,开始于孩童时期并贯穿了人的一生,导致了一般的人类社会和社会中具体个体行使他们职责方式的客观观点。
环境教育鼓励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区的生活,激起人们分担责任的要求,并使他们理解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的首要原则是避免浪费。
环境教育最终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的未来和后世各代的生活质量主要依赖于他们自己在人生中所作的抉择。
(23-24)7.环境教育显示了技术知识、问题解决和人们接受的价值标准或一系列价值标准的影响之间的关系。
环境教育强调积极参与的必要性,强调愿意和关心在规划、发展和管理环境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强调个体作为独特的但不是唯一的自然资源的消费者,其行为、环境道德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24)8.教授和学习学科知识的一种比较现实的方法,应该始于明确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的问题以及过去所采取的减轻自然灾害之对策的成功和失败之处。
(28)9.因为所有的环境现象都遵循着相同的、根本的物理学规律,因而虽然它们的复杂性可以导致极大的地区差异性,但在所有地方又有很大的相似性。
(30)10.发展的关键是参与、组织、教育和授权于民众。
可持续发展不是以生产为中心的,而是以民众为中心的。
发展涉及到对立面之间的持续平衡,以及打破自由和次序、群体和个体、工作和闲暇、定居地和自然之间的障碍与分离。
(33)11.知识不是一些不同内容的简单并列,而是这些内容相互地作用并从而渐渐融合。
新的信息不是通过简单地相加,而是通过全部知识的重组被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中。
(35)12.价值观的发展主要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决定了价值观的增加。
因而毫不奇怪,被个体看做是必要的生活方式,一般是他们所属的文化中被赞同的生活方式。
环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在其目的和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采用的主要策略是:放任政策;灌输;价值观分析;价值观辨析;行动学习。
(38)13.尽管生物的和物理的特征组成人类环境的自然基础已是一个事实,但环境的道德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经济的纬度在确定方法路线和设备时也发挥着作用,人们由此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时理解和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43)14.环境教育除了获得适当的客观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者发展了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向和采取合乎逻辑的行为步骤能力,从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获得能有效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49)15.效益体现在环境教育计划的四个相互联系的成分中:(1)计划的改进;(2)学生学习的进步;(3)更好的环境;(4)对计划的支持。
(53)16.困难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活动和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工业教育的多样性;工业教育领域中环境教育内容的快速变化。
(55)17.许多工农业部门今天正采用的是几十年前尚未出现的生产方式,它们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已不同于人们在最初接受教育和培训时所获得的知识。
(56)18.最好是建立一个多学科的教师小组,轮流教学,每个教师都明确知道在他或她之前的教师教了些什么,在他或她之后的教师将教些什么。
(61)19.今天环境教育中的最迫切问题之一,是如何以一种简洁明了和可理解的方式来解释和传递一些重要的概念,如相互依赖性、不可更新的资源的有限性、人口增长和能源流失等。
(71)20.制定一个国家教育计划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必须使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具有内在的能力可以随着环境变化和教育发展而加以变化。
因而,国家计划小组必须在制定短期的环境教育的同时,为国家的环境教育制定出一个动态的、能自行更正的长期计划。
(79)(二)基础教育、人口与发展1.文盲、高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增长、贫穷以及社会——经济的不平等,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主要障碍。
欠发展是人口增长率超出了经济增长率的后果。
(106)2.很多发展中国家发现,要创造基础教育机会或维持本为中等水平的教育质量是相对困难的。
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这些国家必须与人口快速增长和财政资源不足的综合后果做斗争。
现存教育体系的平庸性会危及致力于结构调整的努力并妨碍经济的增长。
教育投资的缺乏造成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力资源的匮乏。
(112)(三)高等变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性文件1.我们应该把这种发展看做是一种证明,证明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如果没有高等层次的优质培训和研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取得与社会需要和期望相适应的进步,因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环境,必须建立一种以民主、宽容和相互尊重为基础的“和平文化”,简言之即可持续的人类发展。
(118)2.教科文组织在1993年《世界科学报告》中指出,世界上80%以上的研究与发展活动仅是由少数几个工业化国家进行的。
没有能力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意味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这一方面的差距在扩大。
高等教育不仅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社会、文化及政治变革的重要手段,而这些社会、文化及政治变革,是消除殖民主义和其他不民主制度的痕迹与残余,促进民族统一,开发吸收和运用知识与技术的地方人力资源和能力所需要的。
(121)3.在校学生人数的扩充一直集中在人员、设施及总的功能发挥方面花钱较少的学科领域,而不是在需要更多资源的自然科学与技术等的学科领域。
女学生往往集中在诸如医护和教学等学科领域,而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以及导向学术生涯的各研究生学科里,她们的比例则比较低。
(123)4.各国的内部体制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无论用什么灵活的分类方法都几乎无法分清各类学校和各类课程计划。
尽管如此,在每一所学校看待自己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方面,仍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对一些特别明显的特征加以鉴别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出过去的变化,也能预示着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125)5.一切促进多样化的决定的基础,都必须在完全尊重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的情况下,确保学校和课程计划的质量、入学机会的均等和坚持高等教育的使命与指责。
(126)6.在国外就读的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幅度低于全世界高等教育就学人数的绝对增长幅度,高等教育中国学生的“国际化”程度降低了,未必是件值得担忧的事,因为这可能表明发展中国家已增强了在本国自己培养的大学生的能力。
但同样重要的是应从当前出现的学生和教师流动的形态、方式和方向等角度来考虑这些变化。
(128)7.人类应付其在当前所面临的挑战的绝对必要条件,是人力资源的开发。
这一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应狭义地理解为人力资源的使用,而应广义地理解为教育和培训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接受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能够为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是任何可持续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可持续发展计划是需要高水平的人类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
(132)8.现在需要用一种新的观点来看待高等教育,这种观点要求把大学教育的普遍性与更多适切的必要性结合起来,以对社会对其功能发挥的期望做出回应,这一观点不仅强调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的原则,而且同时强调了高等教育必须对社会负起责任。
(134)9.在一个“学位=工作”这一公式已不再适用的时代,高等教育培养未来毕业生不应仅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136)10.人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中学生的质量首先取决于那些结束中等教育并希望继续高等教育学业的人所具有的能力倾向和动机,从而需要重新检查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
(147)11.历史证明,最有生命力的高等教育体制是那些能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合理平衡的体制,而这一平衡反映了知识的普遍性和各种社会、经济和文化需要的特殊性。
(157)(四)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研究、信息和决策之联系的新挑战1.教育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产系统知识和信息及分析性知识和信息的工具,从而有助于理解教育现象,有助于规划和实践教育改革所必需的教育变革。
(170)2.中国强调教育研究的三种功能:为决策过程提供知识基础;为教育研究过程提供实际信息;建立教育问题和过程的理论和哲学基础。
(172)3.研究者的咨询能力是决定研究利用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研究和人力需求必须在通常分配到教育研究领域的有限资源的范围内得到满足———这即是困难,也是挑战。
(181)4.决策者由于要迅速地对多方面的教育问题作出决定但又缺乏对研究成果的信任,因而倾向于依赖自己的个人经验和常识而不是研究带来的科学资料和信息进行决策。
日本指出,决策者和教师在如何处理教育问题上缺乏共识。
(189)5.研究信息的提供与传播不应再被视作为边缘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