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淋巴结解剖和转移规律汇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腔淋巴结转移: 解剖、分区和分期
• 盆腔淋巴结转移是盆腔肿瘤播散的重要途 径 • 对治疗方式选择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 区域淋巴结 • 区域以外的淋巴结出现转移,M
• 影像描述盆腔淋巴结 明确叙述位置 确定区域 判断是否转移 确定分期
• 淋巴系统: • 复杂的网络,收集液体渗出物、大分子及 免疫细胞,回流入血液 • 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肿瘤播散的通道 • 肿瘤容易进入淋巴系统的原因: 管径,缺乏基底膜,流速
• 卵巢癌 • 常见转移至盆腔淋巴结及主动脉旁淋巴结 • 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特别在 T分期较高患 者 ( III–IV期) ,发生率达35%–78%.
卵巢癌N1
• • • •
前列腺癌 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约9%。 常累及部位为髂内、髂外和闭孔 同侧转移
N1
N1
M
• 直肠癌 • 最初转移位置为直肠系膜内淋巴结。 • 系膜外位置:直肠动脉旁, 髂内,闭孔, 骶 前,髂外相对少
盆腔淋巴结解剖
• 髂总淋巴结 • 位置邻近髂总动静脉,髂总血管至主动脉 分叉之间 • 依解剖关系分成三区:外侧 内侧和中间
• 髂外淋巴结 • 髂外动静脉旁 • 范围自髂总血管分叉至腹股沟
• 外侧组 • 中间组 髂外动脉及伴行静脉之间. • 内侧组 位于髂外血管内侧,位置变化较大, 有些接近闭孔内肌,近期较多被称为闭孔 淋巴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脏器周围淋巴结: 直肠旁淋巴结 位于直肠系膜脂肪内 直肠上动脉旁 膀胱旁淋巴结 前列腺旁淋巴结
诊断转移标准
• 大小: • 目前普遍应用大小单一标准判定淋巴结 • 非转移淋巴结大小波动范围大, 与转移淋巴 结大小重叠
• • • •
健康志愿者: 95%髂内淋巴结短径小于7mm 闭孔淋巴结小于8 mm 髂外淋巴结小于10 mm
• 目前诊断转移需要谨慎的结合大小、形状、 内部结构综合判断. • 大小标准需要同时考虑原发肿瘤类型及引 流部位
盆腔肿瘤N分期
• 淋巴结转移分期时需判断区域淋巴结。不 同肿瘤区域淋巴结不同
• 膀胱癌 • 最常见淋巴结转移组为闭孔及髂内淋巴结 • 如果这两处没有可疑淋巴结,其他位置出 现转移淋巴结几率很小
• • • • • •
髂内淋巴结: 有多个细分,命名根据邻近血管. 髂内组较髂外组位置偏后 骶骨外侧淋巴结 骶骨前淋巴结 前组髂内淋巴结
• • • • •
腹股沟淋巴结: 邻近腹股沟韧带处 浅组和深组 浅组:腹股沟韧带、股血管及隐静脉前方 深组:股血管鞘内,常位于股静脉内侧
• • • • •
• 对一组胃癌病例, Fukuya 发现淋巴结的短 径/长径比值越大,提示转移,转移淋巴结 平均比值0.81,正常淋巴结为0.57 • Brown 研究认为淋巴结边缘不规则提示转 移
• 淋巴结内在结构 • Brown 转移淋巴结T2信号较正常淋巴结不 均匀,淋巴结内见脂肪倾向正常淋巴结, 中央见坏死提示转移
M
• 宫颈癌 • 最常见转移淋巴结为闭孔、髂内及髂外 • 如以上部位无淋巴结,其他位置几率很小, 主动脉旁淋巴结只有在盆腔淋巴结出现时 出现 •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程度与T分期相关 • 与宫旁组织侵犯有关
N1
N1
M
• 子宫内膜癌 • 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区域淋巴结,与肿瘤的 转移方式有关。 • 与其他肿瘤不同的是,内膜癌可以在盆腔 内无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有主动脉旁的转 移 ,特别是主动脉左侧。
• USPIO: 敏感性91%–100%,特异性 87%–94% • 平扫MR 是27% 和 94% • 一个应用USPIO的多中心前列腺癌研究, 敏感性和特异性82% 和 93%, CT分别为 34% 和 97%
Thank You!
www.themegallery.com
• Oyen 在一组前列腺癌CT病例,6mm作为 标准,敏感性特异性 78% 和 97%. • Fukuda 分析一组盆腔肿瘤病例,以短径 5mm作为标准,敏感性及特异性 85.7% 和 77.8%.
• 不同的肿瘤其标准可能也不一样 • Koh 分析睾丸癌病例, 盆腔淋巴结转移标 准为短径8 mm ,腹膜后淋巴结短径10 mm ,但对于腹膜后8mm淋巴结,作者认 为是可疑的。 • 对于直肠癌,约 60% 转移淋巴结小于5mm.
N3
Future Directions
• 新的研究方向: • PET:可提供代谢及目标化合物信息 • MR:淋巴结特异性对比剂
• USPIO: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 • 基于淋巴细胞组分,特异性的检出转移淋 巴结 • USPIO混合在网状内皮系统,它的超顺磁 性作用使得在正常淋巴结上显示为低信号 • 当正常淋巴结的网状内皮系统被肿瘤代替 时, 内部不再有USPIO聚集, 信号不会发生 变化。
• 正常腹股沟淋巴结大小变化大, 短径可达 15mm • 盆腔内肿瘤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几率较小 • 但是对于一些盆腔肿瘤患者,有些腹股沟 转移淋巴结小于理论上的正常值
• 大小诊断淋巴结转移现状: • 用径线单一指标判定N分期不够准确 • 了解淋巴引流通路来结合判断可能有效
• 淋巴结形状: • 正常淋巴结含有脂肪成分,类似肾形 • 外形轮廓光滑,淋巴门处可有小血管
N1
N2
M
• 对直肠癌而言,主动脉旁淋巴结是非区域 性, 被认为是M。 • 腹股沟淋巴结同样被认定为M • 下1/3直肠癌易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发 生者5年生存率低
• 睾丸癌 • 常发生淋巴结转移 • 区域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淋巴引流 通道自性腺的血管旁直接到达腹膜后 • 如果患者做过腹股沟或者阴囊的手术,淋 巴引流通路会发生改变。手术后患者区域 淋巴结包括腹股沟、髂外和髂内 • 80%为同侧转移,剩余为双侧
• 盆腔淋巴结转移是盆腔肿瘤播散的重要途 径 • 对治疗方式选择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 区域淋巴结 • 区域以外的淋巴结出现转移,M
• 影像描述盆腔淋巴结 明确叙述位置 确定区域 判断是否转移 确定分期
• 淋巴系统: • 复杂的网络,收集液体渗出物、大分子及 免疫细胞,回流入血液 • 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肿瘤播散的通道 • 肿瘤容易进入淋巴系统的原因: 管径,缺乏基底膜,流速
• 卵巢癌 • 常见转移至盆腔淋巴结及主动脉旁淋巴结 • 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特别在 T分期较高患 者 ( III–IV期) ,发生率达35%–78%.
卵巢癌N1
• • • •
前列腺癌 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约9%。 常累及部位为髂内、髂外和闭孔 同侧转移
N1
N1
M
• 直肠癌 • 最初转移位置为直肠系膜内淋巴结。 • 系膜外位置:直肠动脉旁, 髂内,闭孔, 骶 前,髂外相对少
盆腔淋巴结解剖
• 髂总淋巴结 • 位置邻近髂总动静脉,髂总血管至主动脉 分叉之间 • 依解剖关系分成三区:外侧 内侧和中间
• 髂外淋巴结 • 髂外动静脉旁 • 范围自髂总血管分叉至腹股沟
• 外侧组 • 中间组 髂外动脉及伴行静脉之间. • 内侧组 位于髂外血管内侧,位置变化较大, 有些接近闭孔内肌,近期较多被称为闭孔 淋巴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脏器周围淋巴结: 直肠旁淋巴结 位于直肠系膜脂肪内 直肠上动脉旁 膀胱旁淋巴结 前列腺旁淋巴结
诊断转移标准
• 大小: • 目前普遍应用大小单一标准判定淋巴结 • 非转移淋巴结大小波动范围大, 与转移淋巴 结大小重叠
• • • •
健康志愿者: 95%髂内淋巴结短径小于7mm 闭孔淋巴结小于8 mm 髂外淋巴结小于10 mm
• 目前诊断转移需要谨慎的结合大小、形状、 内部结构综合判断. • 大小标准需要同时考虑原发肿瘤类型及引 流部位
盆腔肿瘤N分期
• 淋巴结转移分期时需判断区域淋巴结。不 同肿瘤区域淋巴结不同
• 膀胱癌 • 最常见淋巴结转移组为闭孔及髂内淋巴结 • 如果这两处没有可疑淋巴结,其他位置出 现转移淋巴结几率很小
• • • • • •
髂内淋巴结: 有多个细分,命名根据邻近血管. 髂内组较髂外组位置偏后 骶骨外侧淋巴结 骶骨前淋巴结 前组髂内淋巴结
• • • • •
腹股沟淋巴结: 邻近腹股沟韧带处 浅组和深组 浅组:腹股沟韧带、股血管及隐静脉前方 深组:股血管鞘内,常位于股静脉内侧
• • • • •
• 对一组胃癌病例, Fukuya 发现淋巴结的短 径/长径比值越大,提示转移,转移淋巴结 平均比值0.81,正常淋巴结为0.57 • Brown 研究认为淋巴结边缘不规则提示转 移
• 淋巴结内在结构 • Brown 转移淋巴结T2信号较正常淋巴结不 均匀,淋巴结内见脂肪倾向正常淋巴结, 中央见坏死提示转移
M
• 宫颈癌 • 最常见转移淋巴结为闭孔、髂内及髂外 • 如以上部位无淋巴结,其他位置几率很小, 主动脉旁淋巴结只有在盆腔淋巴结出现时 出现 •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程度与T分期相关 • 与宫旁组织侵犯有关
N1
N1
M
• 子宫内膜癌 • 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区域淋巴结,与肿瘤的 转移方式有关。 • 与其他肿瘤不同的是,内膜癌可以在盆腔 内无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有主动脉旁的转 移 ,特别是主动脉左侧。
• USPIO: 敏感性91%–100%,特异性 87%–94% • 平扫MR 是27% 和 94% • 一个应用USPIO的多中心前列腺癌研究, 敏感性和特异性82% 和 93%, CT分别为 34% 和 97%
Thank You!
www.themegallery.com
• Oyen 在一组前列腺癌CT病例,6mm作为 标准,敏感性特异性 78% 和 97%. • Fukuda 分析一组盆腔肿瘤病例,以短径 5mm作为标准,敏感性及特异性 85.7% 和 77.8%.
• 不同的肿瘤其标准可能也不一样 • Koh 分析睾丸癌病例, 盆腔淋巴结转移标 准为短径8 mm ,腹膜后淋巴结短径10 mm ,但对于腹膜后8mm淋巴结,作者认 为是可疑的。 • 对于直肠癌,约 60% 转移淋巴结小于5mm.
N3
Future Directions
• 新的研究方向: • PET:可提供代谢及目标化合物信息 • MR:淋巴结特异性对比剂
• USPIO: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 • 基于淋巴细胞组分,特异性的检出转移淋 巴结 • USPIO混合在网状内皮系统,它的超顺磁 性作用使得在正常淋巴结上显示为低信号 • 当正常淋巴结的网状内皮系统被肿瘤代替 时, 内部不再有USPIO聚集, 信号不会发生 变化。
• 正常腹股沟淋巴结大小变化大, 短径可达 15mm • 盆腔内肿瘤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几率较小 • 但是对于一些盆腔肿瘤患者,有些腹股沟 转移淋巴结小于理论上的正常值
• 大小诊断淋巴结转移现状: • 用径线单一指标判定N分期不够准确 • 了解淋巴引流通路来结合判断可能有效
• 淋巴结形状: • 正常淋巴结含有脂肪成分,类似肾形 • 外形轮廓光滑,淋巴门处可有小血管
N1
N2
M
• 对直肠癌而言,主动脉旁淋巴结是非区域 性, 被认为是M。 • 腹股沟淋巴结同样被认定为M • 下1/3直肠癌易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发 生者5年生存率低
• 睾丸癌 • 常发生淋巴结转移 • 区域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淋巴引流 通道自性腺的血管旁直接到达腹膜后 • 如果患者做过腹股沟或者阴囊的手术,淋 巴引流通路会发生改变。手术后患者区域 淋巴结包括腹股沟、髂外和髂内 • 80%为同侧转移,剩余为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