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诊治指南2018
弱视的治疗规范
弱视的治疗规范一、前言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儿童的1%-5%。
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期。
弱视的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
弱视影响立体视觉。
二、定义(一) VonNoordenMD ( 1985 )由于形觉剥夺或双眼相互作用异常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经恰当治疗后视力提高者。
(二)美国眼科学会临床指南( 2003 )由于视觉中枢异常导致最好矫正视力下降 , 儿童早期由于光学性、物理性或眼位异常引起视觉发育异常。
(三)美国视光学会临床指南( CPG )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1.0,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病年龄上限是6-8岁(2004)。
(四)美国眼科学会眼科基础与临床教程斜视与小儿眼科分册不能直接归因于眼部或视路的任何结构异常所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是由生命早期异常的视觉经验引起的,常发生于眼位偏斜、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各种造成视觉图像质量下降的疾病。
(五)中华眼科学会斜视弱视学组( 2010 )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三、病因弱视的根本原因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视觉剥夺和双眼相互作用异常。
(一)视觉剥夺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
(二)双眼相互作用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两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
四、分类按病因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
(一)斜视性弱视由于斜视引起的复视和视混淆,使病人感到极度不适,大脑视皮质中枢主动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使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弱视。
单眼性斜视形成弱视。
(二)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未戴过屈光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
主要见于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相近。
弱视的治疗方法
弱视的治疗方法1、明显的屈光参差:即双眼屈光度数明显不一致,度数高的眼就可能发生弱视。
2、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发生的单眼斜视:在患儿幼年时期出现的单眼斜视容易发生弱视,而双眼能交替出现斜视者,一般发生弱视的可能性小。
3、双眼明显屈光不正:包括中高度远视、高度近视,由于屈光不正度数高,导致眼睛成像不清晰,从而影响了视力发育而形成弱视。
4、视觉发育期内发生的影响眼睛清晰成像的病变,如先天性白内障、遮住了瞳孔的上睑下垂、角膜白斑等影响角膜透明度的病变等等。
遮盖疗法:遮盖健眼,强迫弱视眼注视。
是治疗弱视的首选方法,适合于中心注视及旁中心注视患者。
1,常规遮盖:全天遮盖,根据年龄及视力情况决定遮盖及打开的间隔天数。
2,部分时间遮盖:每日遮盖健眼数小时不等。
3,不完全遮盖:用半透明贴膜贴附于健眼镜片上,使健眼视力低于弱视眼视力2行以上。
遮盖方式的选择由专业医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来决定。
在遮盖治疗基础上可以辅助一些精细训练,如穿针、描画、扎板、弱视仪或训练光盘、软件中的精细目力作业等,均可以起到帮助弱视眼提高视力的作用。
视刺激疗法CAM视刺激仪治疗1,平时不遮盖,只有治疗时才遮盖健眼,或两只弱视眼分别遮盖进行非遮盖眼训练。
一般一次训练7-10分钟。
2,适合于黄斑中心凹注视性弱视,轻中度弱视,及伴有近视眼的弱视患者。
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最好。
其他治疗方法:1. 压抑疗法: 利用过矫或欠矫镜片以及每天滴阿托品眼膏以压抑健眼功能, 弱视眼则戴正常矫正镜片看远或戴过矫镜以利看近。
其优点是无需盖眼, 可防止遮盖性弱视,也适用于隐性眼震弱视患者,不足之处是疗程长, 费用高, 且不如传统遮盖有效。
2. 后像疗法: 用强光炫耀旁中心注视眼的周边部视网膜, 包括旁中心注视区, 使之产生抑制, 同时用黑色圆盘遮挡保护黄斑, 使其不致受到强光的炫耀, 然后在室内闪光灯下训练以提高弱视眼黄斑功能, 这种疗法称为增视疗法。
在治疗期间, 平日也应遮盖弱视眼, 防止旁中心注视巩固。
小儿弱视治疗方法
小儿弱视治疗方法小儿弱视是指: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而远方视力矫正<0.8者称为弱视。
如果早期发现,坚持矫正,80-90%以上的儿童均能得到治愈,恢复正常视功能,如果延误治疗(如超过10-12周岁以上)将终生低视力,而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工作及生活。
弱视眼是小儿较常见的眼病,按程度可分为:轻度弱视,矫正视力0.6~0.8;中度弱视,矫正视力0.2~0.5;重度弱视,矫正视力≤0.1。
弱视治疗主要为:(1)根据弱视的病因予以相应的治疗——矫正屈光不正;通过镜片或手术矫正眼位;手术解决白内障或上睑下垂等。
(2)加强弱视眼的训练——常规的遮盖训练,目前认为是治疗弱视的主要和有效的方法,包括完全性遮盖法和不完全性遮盖法,必须根据患儿弱视的程度及两眼的视力情况选择合适的遮盖时间比例,以免因遮盖时间过久发生遮盖性弱视。
此外,后像疗法适于旁中心注视者改善注视性质;红色滤光片疗法对视觉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借以提高弱视眼的功能。
还有精细目力训练,根据视力的高低选择不同的作业。
对于弱视采用综合疗法比单一疗法要好,可缩短疗程。
大多数患儿经过综合治疗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还需要通过同视机等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包括同时视训练、融合训练、立体视训练,以期重建双眼单视功能。
视觉发育从出生到6~9岁,如果弱视眼在这段最佳治疗时间里没有得到诊断及治疗,大脑就选择永远放弃这个弱视眼,导致患者弱视眼一生视力低下。
另外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坚持长期治疗是很关键的因素。
治疗中最常见的是遮盖问题,出于视觉模糊后的本能反抗以及怕受到嘲笑,幼儿往往不能配合,家长要与老师沟通,在幼儿园形成一个治疗环境。
另外在视觉未发育成熟之前,每个治愈的弱视都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弱视治愈之后应切记随访。
如何诊断弱视范文
如何诊断弱视范文弱视也被称为“懒眼”。
它是指儿童在视觉发育阶段,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一只眼睛的视觉功能发育不完全。
这种视觉问题很常见,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视觉功能。
以下是关于如何诊断弱视的一些信息。
首先,在儿童眼科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眼部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弱视。
医生会进行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观察眼睛的外部结构、瞳孔反射、角膜和晶状体的透明度、眼压测量以及视网膜和视神经的检查。
这些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视觉问题的状况,并确定是否存在弱视。
然后,医生会进行视觉测验,以确定每只眼睛的视力。
常用的视力表是斯诺伦视力表。
在这个测试中,患儿需要通过读出或指出不同大小的字母或形状来测试他们的视力。
医生会在适当的距离和光线条件下进行视力测试,并记录每只眼睛的视力,以便进行比较。
如果一只眼睛的视力明显低于另一只眼睛,就可能存在弱视。
接下来,医生可能会进行屈光度测量,以确定是否存在屈光问题。
施行屈光度测量来确保患者在矫正屈光度中处于最佳状态。
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进行眼底检查,以观察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健康状况。
眼底检查通常需要用特殊工具放大和照亮视网膜和视神经,并对其进行详细观察。
有时,医生还可能要求患儿进行其他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眼部疾病。
这些检查可能包括视野检查、电生理检查等。
最后,一旦弱视被诊断出来,医生会制定一个治疗计划。
常见的弱视治疗方法包括矫正屈光度、眼罩疗法及眼部训练。
在矫正屈光度方面,医生可能会根据患儿的屈光问题配戴适当的眼镜或隐形眼镜。
眼罩疗法是指让患儿在正常眼睛上戴上眼罩,以刺激懒眼的使用。
眼部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视觉活动和练习,来加强患儿的眼部协调和视觉功能。
总而言之,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弱视管理的关键。
通过进行眼部检查、视觉测验和其他相应检查,医生可以准确诊断弱视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定期的视力检查也对早期发现弱视非常重要。
弱视的治疗需要家长、医生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儿的视觉功能。
弱视的诊断和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弱视的诊断和治疗弱视的诊断和治疗眼科叶静一. 定义什么是弱视?凡是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且不能矫正者称为弱视。
弱视是由于先天或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象的机会(视觉剥夺),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象与模糊物象间发生竞争(两眼相互作用异常)所引起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
一般眼科检查无器质性改变,经睫状肌麻痹检影后矫正视力0.8。
二、分类 1 . 斜视性弱视:常为单眼,该眼有眼位偏斜或曾有斜视病史。
斜视引起复视和视觉紊乱,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大脑皮层主动抑制来自偏斜眼黄斑传入的视觉冲动,偏斜眼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使该眼视力下降而产生弱视。
黄斑功能性抑制,是可逆的。
2. 屈光参差性弱视:因双眼屈光度相差大,双眼黄斑形成物象大小及清晰度不等,大脑难以或不能把两眼物象融合,故大脑抑制屈光度大的一侧眼的物象,日久渐发生弱视。
单眼,功能性。
1 / 11两眼球镜相差1 .50D,柱镜差1 .00D 才可以下诊断. 3. 屈光不正性弱视:发生于没有及时戴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
无黄斑功能的抑制,常为双眼。
诊断标准是远视3.00D;近视6.00D;散光2.00D。
4. 形觉剥夺性弱视:多发生在婴幼儿期,在视觉功能尚未发育或尚未发育好的视觉敏感期(小于 3 岁),发生上睑下垂、角膜混浊、白内障等屈光间质混浊或不适当的遮盖一只眼,致使该眼失去或减少了光刺激,剥夺了该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机会,出现黄斑至皮层的视觉细胞发育障碍,故该眼视力变差。
小结:可以说弱视都是异常视觉环境导致视觉被剥夺所造成的。
常见的不良视觉环境包括:A.图象剥夺.上睑下垂、屈光间质混浊如先天性白内障、不适当的遮盖一只眼和屈光不正等,属图象剥夺。
斜视弱视治疗方法
斜视弱视治疗方法斜视弱视(俗称“懒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问题是眼睛的协调能力不足,导致双眼视力差异较大,表现为一个眼睛的视力明显低于另一个眼睛。
如果不及时治疗,斜视弱视会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社交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斜视弱视治疗方法。
1. 矫正视力斜视弱视治疗的首要目标是矫正患眼的视力。
常用的方法包括戴眼镜、使用隐形眼镜和角膜塑形术等。
眼镜可以调整屈光度,使眼睛能够更好地对焦,提高视力。
隐形眼镜可以改变角膜的形状,进一步改善视力。
角膜塑形术则是通过使用特殊的角膜塑形镜片来改变角膜的形状,以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2. 覆盖疗法覆盖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弱视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斜视弱视的治疗中。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遮挡患眼,强迫患者使用正常视力的眼睛,刺激懒眼的视觉系统。
患者通常需要在指导下进行定期的屏蔽训练。
3. 视觉训练视觉训练是通过一系列的眼球运动、调节活动和视觉刺激,以增强患者眼球的协调性和视力。
训练项目可以包括注视目标、眼球追踪运动、立体视觉训练等。
具体的训练项目和强度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视力状况和弱视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4. 药物治疗在部分斜视弱视的治疗中,医生可能会选择使用某些药物来改善视力。
例如,Atropine眼药水可以通过扩张瞳孔来减轻颇斜视的症状,促进正常眼的使用。
然而,药物治疗通常需要持续使用一段时间,效果和不良反应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5. 眼肌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斜视弱视病例,眼肌手术也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法。
眼肌手术通过改变眼睛的肌肉位置和张力,从而恢复眼球的协调运动,改善视力。
然而,眼肌手术是一种有风险的手术,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
总体而言,斜视弱视的治疗需要有系统的、个性化的方案。
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计划,严格执行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视力,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也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听觉环境、提供文化娱乐和培训等方式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2017弱视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PPP)精要——梅颖
2017弱视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PPP)精要——梅颖注:•因为原文是全英文,我翻译还不够细致,如有纰漏或不容易理解的,可以查看原文对照。
欢迎在评论区提出翻译不当之处。
•同时由于原文非常长,内容非常多,我按自己的理解选择了和临床最相关最重要的内容做了精简,所以本文并非原文的一一对应翻译。
图1 美国眼科学会的弱视临床指南2017图2 2017年的弱视临床指南PPP网站一、弱视的定义和分类弱视是单侧,在少见情况下为双侧,的最佳矫正视力的下降,这种情况发生于其他方面均正常的眼中,或有累及眼部或视路的结构性异常,而这种视力的下降不能只归因于结构异常的作用。
弱视眼也会伴有对比敏感度和调节缺陷。
对侧眼常常也不正常,但只有细微的缺陷。
弱视是由于生命早期的异常视觉经验而引起的,传统上依据对弱视的发生起作用的疾病或多种疾病的联合而进行如下分类:斜视性持续的、非交替性斜视(内斜视最典型)最有可能引起弱视。
斜视性弱视被认为是来自于双眼的输送非融合信号的神经元之间竞争性或抑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会导致注视眼的皮层视觉中枢占优势地位,而对非注视眼的输入信号的反应呈慢性下降。
屈光性(包括屈光参差性和双侧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可以作为未矫正的单眼或双眼屈光不正的结果而发生。
当双眼的屈光明显时,引起一只眼的视网膜影像相较对侧眼发生长期地光学离焦,而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
这种类型的弱视可以联合斜视发生。
单纯的屈光不正性弱视被认为是部分由于受累眼的视觉影像模糊对视力发育的直接作用所导致的,部分是由于双眼间的竞争性和抑制性作用而造成的,这种情况与斜视性弱视发生的情况类似。
较大的屈光参差和散光导致弱视发生的危险和严重程度增加。
双侧屈光性弱视是屈光性弱视中的一种少见的类型,会导致幼儿双眼的双侧性视力下降。
它的发生机制只涉及到模糊的视网膜影像作用。
在幼儿中未矫正的双侧的散光可以导致对于持续模糊的子午线的分辨能力丧失(子午线性弱视、散光性弱视)。
规范弱视的诊断和治疗——解读2017年版弱视眼科临床指南
规范弱视的诊断和治疗——解读2017年版弱视眼科临床指南姚静; 赵晨【期刊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年(卷),期】2019(019)005【总页数】3页(P297-299)【关键词】弱视; 眼科临床指南; 诊断; 治疗【作者】姚静; 赵晨【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200031【正文语种】中文眼科临床指南(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 PPP)由美国眼科学会定期组织专家委员会在广泛审阅最新、最可靠临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编制,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眼科诊疗指南权威。
2017年,最新版弱视PPP正式发布。
该PPP是在2012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主要证据来自美国儿童眼病研究小组(Pediatric eye Disease Investigator Group, PEDIG)的最新研究成果。
新版PPP秉承了2大突出优点:①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实用性;②立足于最新文献,定期更新,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和连续性。
本文主要对该版弱视PPP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解读,希望进一步规范我国弱视的临床实践,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和标准的医疗服务。
1 弱视的诊断新版PPP继续强调弱视的诊断必须包括视力的缺陷和可能的原因,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缺乏引起弱视的原因,即使存在视力缺陷,也无法诊断为弱视,需要积极寻找视力缺陷的原因。
1)视力的缺陷。
新版PPP对弱视的诊断标准做了更明确的界定(表1),继续强调不同年龄段儿童存在不同的最佳矫正视力,不能以“0.8”一刀切。
对于不能配合检查的婴幼儿,强调根据行为学的表现来判断双眼视力是否对称。
为了减少检测误差,新版PPP对视力检测进行了详细规定,建议使用清晰、标准、具有相似特征和无文化偏倚的视力表。
对于幼儿,推荐LEA符号或HOTV字母视力表;对于较年长的儿童,推荐Sloan字母视力表,并强调检测的一致性和配合度。
这对弱视的早期正确诊断,避免弱视的漏诊和过度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弱视诊疗方案通用课件
04
诊疗中的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与随访
定期眼部检查
每3-6个月进行一次眼部检 查,以评估弱视的进展和 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随访视力变化
密切关注患者的视力变化 ,如发现视力波动或弱视 加重,应及时调整或更改 治疗方法。
关注并发症
在诊疗过程中,需关注患 者是否出现其他眼病或全 身疾病,及时处理。
06
诊疗案例分享与讨论
诊疗案例一:轻度弱视患者治疗过程及效果
总结词
轻度弱视患者经过及时发现和科学治疗,能 够取得良好效果。
详细描述
轻度弱视患者通常在早期阶段能够得到有效 的治疗,通过配戴眼镜、遮盖疗法、视觉训 练等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效果 。
诊疗案例二:中度弱视患者治疗过程及效果
总结词
对弱视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况和情绪反应,为后续 心理疏导和治疗提供依据。
心理疏导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适当的心理疏导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 、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治疗信心。
支持与鼓励
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治疗和生 活中的挑战。
05
弱视预防与科普教育
弱视预防的重要性及措施
01
02
重要性:弱视是一种常 见的视觉障碍,严重影 响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 量。预防弱视的发生对 于保护儿童视力健康具 有重要意义。
措施
03
04
05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 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有助于促进婴儿的视觉 发育。
定期视力检查:婴幼儿 期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 期,家长应定期带宝宝 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问题。
03
弱视治疗方法
光学矫正法
2018年弱视诊治指南设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弱视诊治指南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常造成视力低下并影响双眼视功能,需要尽早积极治疗。
为规弱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弱视的定义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弱视。
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年龄为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二、弱视的分类(一)斜视性弱视恒定性、非交替性斜视最有可能引起弱视。
斜视性弱视被认为是来自于双眼的输送非融合信号的神经元之间竞争性或抑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会导致注视眼的皮层视觉中枢占优势地位,而对非注视眼的输入信号的反应呈慢性下降,造成弱视。
交替性斜视因双眼获得视觉刺激的机会均等,一般不会引起弱视。
(二)屈光性弱视1.屈光参差性弱视当双眼的屈光度数不等时,可以引起屈光度较大眼的视网膜影像与对侧眼相比发生长期地离焦,从而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参差的程度与弱视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易形成弱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双侧屈光不正性(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弱视是屈光性弱视中的一种少见类型,表现为幼儿的双眼视力下降。
它的发生机制只涉及模糊的视网膜影像作用,多发生于未配戴矫正眼镜的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的中高度屈光不正患者。
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且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
远视屈光度数≥5.00Ds、散光度数≥2.00Dc,可增加发生弱视的危险性。
近视性屈光不正由于患儿可以获得近处景物的影像而较少引起弱视,只有大于6.00Ds的高度近视才有可能导致弱视的发生,因此近视性弱视的诊断需谨慎,大于10.00Ds的高度近视尚需排除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
一般在配戴屈光矫正眼镜3~6个月后视力不能恢复正常可确诊。
斜视防治指南2018
斜视诊治指南国卫办医函〔2018〕393号斜视是导致儿童视觉发育障碍的常见眼病。
斜视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及双眼单视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
早期治疗斜视可以在矫正眼位、恢复外观的基础上,促进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建立。
为规范斜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斜视的基本检查(一)询问病史询问斜视发生(发现)的时间及症状,询问母亲妊娠史、是否早产、难产、出生时缺氧史及出生体重。
是否存在相关诱因,如发热、外伤等疾病。
询问斜视为恒定性或间歇性,同时观察患儿是否有代偿头位、斜视出现在视近还是视远或远近均有、是单眼恒定性斜视或双眼交替性斜视。
询问既往治疗情况,是否做过弱视治疗,或集合训练等双眼视功能训练,是否配戴过眼镜,是否做过斜视矫正手术。
询问是否有斜视家族史,是否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高度近视等病史。
(二)视力与屈光检查1.视力检查(1)分别查裸眼及矫正的远近视力。
远视力检查常用E字视力表,对年幼儿童也可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
近视力检查多采用Jaeger近视力表和标准近视力表。
(2)对于眼球震颤患儿,检查时保持双眼同时睁开,雾视一眼(在该眼前多加+5.00Ds球镜)以检测对侧眼视力,用此方法可检测出接近实际生活的视力。
另外,要查双眼视力,对伴有代偿头位的患儿应检查有头位偏斜时的视力。
2.屈光检查适当的睫状肌麻痹对于儿童进行准确的屈光检查是必须的。
常用的睫状肌麻痹剂有1%的阿托品眼膏或凝胶和1%环戊通滴眼液。
对于部分病例(例如屈光状态为远视和内斜视患儿),建议滴用1%硫酸阿托品眼膏或凝胶来获得最大的睫状肌麻痹效果。
对于年龄大于12岁且不伴有与调节相关的内斜视或调节功能异常的儿童,可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进行屈光检查。
3.常规外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
二、斜视的专科检查专科检查包括眼球运动功能检查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两部分。
(一)眼球运动功能检查1.眼位检查测量近距离斜视度的关键是需使用适当的调节性注视视标,如果不使用调节性注视视标,所测量的斜视度就不可能准确。
眼睛弱视治疗方法
眼睛弱视治疗方法1、明显的屈光参差:即双眼屈光度数明显不一致,度数高的眼就可能发生弱视。
2、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发生的单眼斜视:在患儿幼年时期出现的单眼斜视容易发生弱视,而双眼能交替出现斜视者,一般发生弱视的可能性小。
3、双眼明显屈光不正:包括中高度远视、高度近视,由于屈光不正度数高,导致眼睛成像不清晰,从而影响了视力发育而形成弱视。
4、视觉发育期内发生的影响眼睛清晰成像的病变,如先天性白内障、遮住了瞳孔的上睑下垂、角膜白斑等影响角膜透明度的病变等等。
按照视觉发育的特点,成人弱视遮盖治疗的成功,大多数都很难解释,主要的缺陷就是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因为即使在儿童也有50%或者更多的弱视患者表现出治疗后视力回退的问题。
而现有数据显示成人的视力回退比儿童更加严重。
成人治疗没有根据年龄将结果分级,报道有毫无治疗反应的,或者一些患者没有治疗反应而另一些在长期随访中的视力比开始时更差。
这里,经常漏掉的一个问题还是对先前治疗的控制例如,一位患者在一段治疗时期内的视力从20/200提高到了20/60,而在前一个疗程中视力就已达到20/60。
最近关于成人弱视遮盖治疗的长期随访报道,视力提高的成年患者中有4例是屈光参差性弱视,5例是小样本中n=31的很小的一部分16%,而这个样本中的其他患者都表现加重5例弱视类型也未报道。
8位患者当中的4位表现“正常的”视力,而其他4位也是没有提供细节,以及有7位患者态度友好地接受了监督,并进行防止光线进入的全时遮盖治疗。
重要的是本研究未报道患者是否以前在儿童期时接受过治疗。
ATS在一项7~18岁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单纯屈光矫正在1/4患者中视力明显提高10gMAR视力2单位或更多。
这项研究还发现7~13岁的患者不管他们以前是否接受过治疗,都能从现在治疗中视力得到提高,而13~18岁的患者则只有在没有治疗史的情况下有疗效。
然而,考虑到缺少长期随访,所有这些研究发现都是有条件的。
两项样本量分别为16和73例,平均12~17.6个月随访的研究报道表明,15岁以上患者视力得到了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视诊治指南国卫办医函〔2018〕393号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常造成视力低下并影响双眼视功能,需要尽早积极治疗。
为规范弱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弱视的定义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弱视。
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年龄为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二、弱视的分类(一)斜视性弱视恒定性、非交替性斜视最有可能引起弱视。
斜视性弱视被认为是来自于双眼的输送非融合信号的神经元之间竞争性或抑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会导致注视眼的皮层视觉中枢占优势地位,而对非注视眼的输入信号的反应呈慢性下降,造成弱视。
交替性斜视因双眼获得视觉刺激的机会均等,一般不会引起弱视。
(二)屈光性弱视1.屈光参差性弱视当双眼的屈光度数不等时,可以引起屈光度较大眼的视网膜影像与对侧眼相比发生长期地离焦,从而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参差的程度与弱视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易形成弱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双侧屈光不正性(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弱视是屈光性弱视中的一种少见类型,表现为幼儿的双眼视力下降。
它的发生机制只涉及模糊的视网膜影像作用,多发生于未配戴矫正眼镜的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的中高度屈光不正患者。
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且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
远视屈光度数≥5.00Ds、散光度数≥2.00Dc,可增加发生弱视的危险性。
近视性屈光不正由于患儿可以获得近处景物的影像而较少引起弱视,只有大于6.00Ds的高度近视才有可能导致弱视的发生,因此近视性弱视的诊断需谨慎,大于10.00Ds的高度近视尚需排除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
一般在配戴屈光矫正眼镜3~6个月后视力不能恢复正常可确诊。
(三)形觉剥夺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是由于眼的屈光间质完全或部分不透明,导致视网膜上影像模糊而引起的。
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或生后早期获得性白内障。
角膜混浊、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积血以及上睑下垂也会造成形觉剥夺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是不太常见的弱视类型,但是比较严重且难以治疗。
由单眼瞳孔区的遮挡所导致的弱视性视力丢失要比同等程度的双眼剥夺性弱视所产生的视力损失更大。
对于患有影响视力的单眼白内障的患儿,如果在生后2个月前进行白内障手术并进行光学矫正和视功能训练,预后较好。
医源性遮盖性弱视是形觉剥夺性弱视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在长期眼部遮盖性治疗或以睫状肌麻痹剂进行离焦后发生,这种类型也称为“可逆性弱视”。
三、弱视的危险因素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未矫正的屈光不正(远视性屈光度数≥5.00Ds、散光度数≥2.00Dc,近视度数≥6.00Ds)及形觉剥夺(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上睑下垂等)。
发生弱视的危险因素还包括早产、小于胎龄儿、发育迟缓,患者的一级亲属有弱视及孕期吸烟、喝酒等环境因素。
四、弱视的诊断(一)相关检查弱视的相关检查,除了常规的视力、外眼、眼前节与眼底检查,还包括双眼红光反射(Bruckner)试验、注视类型、双眼视及立体视检查、双眼眼位和眼球运动检测、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验光等。
儿童视力检查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认知能力而定。
对1岁以下的婴儿可观察其注视行为、采用注视和追随试验、遮盖厌恶试验、视动性眼球震颤(optokineticnystagmus,OKN)、选择性观看(preferential looking,PL)、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PVEP)等检查方法。
1〜2岁的儿童可采用垂直三棱镜试验、PL等检查方法;2〜3岁儿童可采用认图和图形配对等检查方法;3岁以上可采用图形视力表、E字视力表检查。
3岁以下儿童视力的评估:①注视和追随试验用于评估儿童单眼注视的能力,包括注视的质量(稳定、不稳定)、注视持续的时间(持续性注视、非持续性注视)、注视的位置(中心注视、偏中心注视)。
②遮盖厌恶试验即交替遮盖患儿两眼,观察其反应有无差别从而比较患儿两眼视力的不同。
通常患儿会拒绝检查者遮盖其视力较好的一眼,表现为哭闹、扭脸等拒绝反应。
③垂直三棱镜试验用于正位眼或小度数斜视儿童弱视的诊断。
在患儿眼前放置一块10~15△基底向下的三棱镜就可以鉴别患儿哪一只眼正在注视,因此就可以决定其两眼的注视偏爱。
④双眼注视偏爱试验常用于患有大角度斜视不配合检查视力的儿童弱视的诊断,对其两眼视力进行比较。
(二)视力检查儿童主观视力检查:主观视力检查涉及辨认视标,包括字母、数字或符号,这是评估视力确定弱视的最常采用的方法。
视标可挂在墙壁上、显示在计算机屏幕或手持卡片上,在远距离(3~6米)和近距离(35~40厘米)进行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应当标准化以便于对一系列随诊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标准视力检查应采用白色背景、黑色视标的高对比度视力表。
儿童在视力检查时能否配合取决于视力表的选择和检查者的技术,以及和儿童的友好关系。
为了检查结果的准确真实,检查的环境应当保持安静。
幼儿在视力检查开始时,对放在近处的视标进行熟悉会对检查有帮助。
对年幼、害羞或有认知缺陷的儿童进行检查时,让儿童将视力表上的视标与他们在手持卡片上的图案比对可以取得更好的检查效果。
视力检查应当左右眼分别进行,并备有屈光矫正的设备。
非检查眼应用粘贴的眼罩或胶带来遮盖以防止儿童偷看。
有时儿童不允许有任何单眼遮盖,这种情况下应当测量双眼视力。
对于眼球震颤的患者进行单眼视力检查需要应用一个高度正球镜的镜片将对侧眼进行雾视,或者应用一个半透明(而不是完全不透光)的挡眼板进行遮盖,而且对这些患者要进行双眼视力检查。
视力表上视标的选择和排列能明显地影响视力检查结果。
视标应当是清楚、标准、具有相似的特征。
目前常见的视力表有LEA图形视力表,HOTV字母视力表,Snellen视力表及国际标准视力表。
视力表上视标的排列是较重要的因素,完整一行的视标数应当是5个。
最好是每行视标的数目相似,排列的空间相等。
儿童应当能准确地辨认视标,才能通过这行的检查。
由于弱视患者区分孤立的视标要比成行的视标容易一些(拥挤现象),在检查中以单个视标进行视力检查有可能高估视力,因此,在弱视患者检查中以成行的视标来呈现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单眼视力评估。
当检查者指向每个连续的符号时不要遮挡其它视标,这是为了保持邻近视标的拥挤作用。
如果对于一些儿童必须要用单个视标才能进行视力检查,应当在这单个视标周围以棒状图案围绕其上方、下方和两侧,来造成拥挤现象,这样就不会过高地估计视力。
(三)验光检查诊断和治疗弱视必须确定屈光度。
患者应当接受主觉验光和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
在睫状肌麻痹之前,动态的视网膜检影可以对调节功能进行快速评估,在评估具有高度远视眼或可能有调节不足的视疲劳儿童时是有效的。
由于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调节力更大,因此,应在正确滴用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获得最大睫状肌麻痹效果后验光,特别是10岁前、初次验光,伴有斜视特别是内斜视的患者。
五、弱视的治疗原则弱视治疗的成功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然而,无论患者的年龄大小都应当进行治疗。
弱视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消除弱视的危险因素(如矫正屈光不正、手术治疗斜视、治疗形觉剥夺因素等);二是通过遮盖和压抑优势眼来促使弱视眼的使用。
治疗方法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视力和既往治疗的依从性决定,也决定于儿童的身体、社会和心理状态。
弱视的预后取决于许多因素:弱视的原因、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治疗时的年龄、既往治疗史、对治疗建议的依从性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等。
形觉剥夺性弱视应首先解除剥夺因素,保持屈光间质的透明,屈光性弱视要进行光学矫正。
(一)光学矫正对于屈光性弱视患者(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合并屈光不正的其他类型弱视患者(合并屈光不正的斜视性弱视及形觉剥夺性弱视),配戴眼镜的度数应参照睫状肌麻痹验光的结果,正确的光学矫正能够显著提高弱视眼的视力。
大量研究显示患有双眼屈光性弱视的儿童,甚至有斜视的儿童在单用光学矫正后,弱视眼的视力也有实质性提高。
通常儿童对眼镜有较好的耐受性,特别是当视力有所提高后。
正确地配戴和调试有利于患者接受眼镜。
在婴儿中应用头带或柔韧的一片式框架更适合,也可用带子固定眼镜或用绳索系紧眼镜的柄脚和弹性铰链来戴好眼镜,对于儿童来说聚碳酸酯镜片更为安全。
(二)遮盖遮盖疗法可以提高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的视力或双眼弱视患者较差眼的视力,也可能在一些儿童中改善斜视。
遮盖最好应用不透明的眼罩直接粘在非弱视眼的周围皮肤上。
遮盖后再戴上处方眼镜。
在眼镜框上装上布套来遮盖有可能会造成“偷看”。
近年来的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在治疗7岁以下重度弱视(视力为0.16~0.2)儿童中,每天给予6小时的遮盖可以产生与全天遮盖疗法相似程度的视力提高。
在中度弱视(视力为0.25~0.6)的儿童中,每天给予2小时的遮盖与每天6小时的遮盖治疗效果是相似的。
对于10岁及以下年龄的弱视患者,遮盖疗法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若治疗3~4个月视力提高不理想可延长遮盖时间或转换为光学压抑。
对于12~17岁的大龄儿童,遮盖的效果与之前是否进行过弱视治疗有关,若未接受过弱视治疗,遮盖疗法仍可提高弱视眼视力。
在遮盖疗法中需要注意的不良反应包括:经过遮盖治疗的儿童可能在健眼发生遮盖性弱视,这种弱视一般在打开遮盖后会很快恢复。
由于眼罩的粘贴治疗产生不同程度的皮肤刺激(轻度刺激占41%,中度或严重的刺激占6%)。
可以通过变换不同的遮盖方法或在儿童不进行遮盖时将润滑剂涂于刺激的区域,来尽量减少遮盖后的刺激性。
应当告知家长/监护人仔细地监查戴着遮盖布罩的儿童。
(三)药物性或光学性压抑疗法如果非弱视眼是远视眼,药物性压抑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弱视。
可以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大多数常用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来对非弱视眼进行光学离焦的治疗,可应用于中度弱视、遮盖性眼球震颤、遮盖失败或需要维持治疗的儿童,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改变健眼的光学矫正来引起视物模糊已被用于治疗弱视眼。
然而,这种技术的有效性具有相当大的变异且缺乏随机临床试验验证。
(四)手术治疗弱视的病因当弱视是由于屈光间质混浊导致的(如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角膜混浊)或上睑下垂的程度已经到了不进行手术就会阻碍成功的弱视治疗时,应当尽早手术治疗。
手术后仍然需要弱视治疗。
(五)弱视的随诊评估确定弱视眼的视力是随诊评估的主要目标。
随诊检查应当安排在开始治疗后的2~3个月进行,但是时间的安排应根据治疗的强度和患儿的年龄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