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诊治进展》PPT课件
心房颤动治疗进展PPT课件
(3)P-R间期≥120ms. (4)同导联的P-P或R-R间距相差﹤120ms
EKG具备以上四点既可诊断为窦性心律.
其他部位发出的激动的均为异常心律。
心房颤动----房性异位心律.
心房颤动EKG特点:
(1)P波消失,以一系列大小不等、形态不 一、 间距不均的心房颤动波(f 波)代替。
(2)心房的频率350~600次/分钟。 (3)心室率绝对不规则。 (4)窄QRS波,伴有迷走性差传时可增宽。 (5)在R-R绝对不规则又无f波时考虑房颤。
注意事项:
1. 使用抗栓治疗最主要的是脑出血和消化道 出血并发症。
2.抗栓治疗的化验监测主要为凝血酶原时间 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华法林:目标INR在之间。 华法林与阿斯匹林联用: INR保持在。
(二)非药物治疗治疗手段的进展
✤用于慢性房颤药物治疗无效的 ✤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者 ✤急性房颤伴血液动力学障碍者 2.植入型心房除颤器(IAD) ✤准确识别房颤转复为窦性节律 ✤转复律达80%以上
发病率↑
} 致残率↑ “ 无形的杀手 ”
死亡率↑
病因
70~80年代 : 风湿性心脏病为第一病因; 90年代以后: 缺血性心脏病; 高血压; 老 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呈上升趋势; 而风湿性 心脏病呈下降趋势; 随着心脏手术(换瓣,冠 脉搭桥等)的增加,1/3的病人发生房颤; 甲亢; 慢阻肺; 心力衰竭; 心肌 病等; 另外, 家族性 房颤是近年来发现的病例,与基因突变有关,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房颤的分类
2003年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北美起搏学 会; 电生理学会(NASPE); 心律失常工作组; 联合 起草发表的国际统一的心房颤动(AF)的命名和分
房颤诊治进展课件
目 录
• 房颤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 • 房颤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 • 房颤治疗方法及评价 • 房颤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房颤诊治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contents
01
房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
房颤定义与分类
房颤定义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 房无序、快速的颤动波,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和血液淤积。
血栓形成与栓塞风险
心房内血流淤滞,易形成血栓,增加脑栓塞等风险。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长期房颤导致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心肌收缩力下降,诱发心力衰 竭。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01
02
03
症状
心悸、胸闷、乏力等,部 分患者可无症状。
体征
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 强弱不等,脉搏短绌等。
心电图表现
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 间期绝对不齐等。
房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房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局部心肌电生理异常
心肌细胞电重构、钙离子调控失衡等导致异位兴奋灶形成。折返机制心房内传导异常纤维化等导致多个折返环,诱发房颤。
自主神经系统失衡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失衡,促进房颤发生和维持。
病理生理改变及影响
心房结构和功能改变
心房扩大、纤维化,收缩功能减退,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房颤分类
根据房颤的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阵发性 房颤可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需药物或电复律治疗,永久性房颤难以恢复窦性 心律。
流行病学现状及趋势
发病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发病率逐 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
问题。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房颤发病率存在差异,与 生活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 有关。
2024房颤的诊治ppt课件
CHAPTER房颤定义及分类定义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
分类根据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1 2 3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发病率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性别差异不同地区房颤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地域差异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是房颤的常见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房颤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电生理异常、结构重构、自主神经失衡等多个方面。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房颤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诊断依据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主要手段,特征性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f 波。
此外,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也有助于房颤的诊断。
CHAPTER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QRS波形态一般正常,但当心室率过快时,可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增宽变形P波消失,呈现为颤动波(f波)心电图基本特征识别不同类型房颤心电图表现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小于7天,能自行终止,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大于7天,非自限性,心电图同样表现为P波消失和f波出现永久性房颤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患者已适应房颤状态,心电图特征同上述两种类型心电图鉴别诊断要点与房扑鉴别房扑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消失,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与室上速鉴别室上速的心电图特征为突发突止,QRS波形态正常,可见逆行性P波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为QRS波畸形,多可见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了解房颤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时的心室率情况指导房颤患者的治疗,如药物复律、电复律以及射频消融等评估房颤患者的症状与心电图表现的关系评估房颤患者的预后,如是否容易发展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以及是否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动态心电图监测价值CHAPTER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2024版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PPT)
疗(PPT)•心房颤动概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原则与策略•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目录•随访管理与生活质量评估•总结与展望心房颤动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发病机制房颤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如心房肌细胞内的电生理异常、心房肌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遗传因素等。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性别差异地区差异临床表现及危害临床表现房颤患者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危害房颤可导致心房内血流速度减慢,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后可引起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房颤还可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长期房颤还可引起心房扩大、心肌纤维化等结构性改变,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
诊断方法与标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01动态心电图02心电图负荷试验03血液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030201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策略一般治疗原则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并发症药物治疗策略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维持窦性心律和预防房颤复发,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控制心室率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等。
抗凝药物对于具有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应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导管消融术电复律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至心脏内特定部位,破坏异常电信号传导通路,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
外科手术心理支持房颤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血栓形成及栓塞事件预防抗凝治疗左心耳封堵术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功能1 2 3心律失常的处理卒中的处理出血的处理其他并发症的处理随访管理与生活质量评估定期随访安排随访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一般建议在治疗后1、3、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推荐课件)房颤的治疗进展PPT学习幻灯片
(二)、INR过高的处理
1、停华法林 多在4-5天内作用消失,INR降至正常 2、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1 可使90%患者增高的INR在24h以内降至正常,但维生素K1过量有栓塞倾向
INR3-4
减量或严密观察
INR5-9
暂停华法林,如INR继续增高或存在出血的危险因素,如近期出血,过量饮酒,肝肾衰竭,应用
药物、食物相互影响大
4、需要肝素诱导 前3后4
5、不推荐冲击治疗 冲击治疗引起蛋白C一过性下降导致高凝,诱发血栓形成
6、随访
随访繁杂,第1周INR监测至少4次,以后酌减,最长间隔不超过4-6周
7、抗凝强度要求严格
INR2.0-3.0,基层医院1.7-2.5即可
(二)、药物治疗房颤转复中的抗凝问题—要点
旁路前传,不能期短,<250ms,R-R间期较短(180±29ms) 者易发生室颤
同步直流电复律,单相波 100-150J;双向波 50-100J Ⅰc类、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射频消融
恢复窦性心律
是理想的治疗终点之一。 复律治疗的理想条件:
病因解除,房颤持续时间<1年或1.5年,心脏无 明显增大
ASA、ASANDS,维生素K1 1-2.5mg口服或0.5-1mg静注,INR24h内迅速下降
INR9-20
维生素K1 5mg口服或2.5mg静注,以期在24-48小时内使INR明显降低,如有需要,重复使用,
如需快速逆转,参考下面处理
INR>20
如需快速逆转INR或出现了严重的出血,维生素K1 10mg静注,适当补充新鲜血浆或凝血酶原复
波长=不应期传导速度。
长期房颤
心房电重构(不应期缩短)。
折返环(苹果)变小,
房颤诊疗新进展ppt课件
阵发性房颤1,3 (能自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3 (不能自行终 止,≥7天)
永久性房颤2
1 持续时间<7天,绝大多数<24h; 2 复律无效或无指征; 3 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均可复发。
心房颤动的诊断
1.临床表现:
心房颤动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室率超过 150次/分,患者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率不 快时,患者可无症状。) 房颤并发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性甚大。(栓子来自左心房,多 在左心耳部。) 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脉搏短绌。
射频消融术
手术:
术前准备(检查、既往病历、术前6小时禁食禁水、摘除假 牙);
手术过程(消毒、局麻、镇静镇痛、大概2-6小时);
术后注意事项( 12 小时双下肢不动、48小时即可正常活动、 5天内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
房颤的治疗——控制心室率
①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地高辛 目标: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控制心室率<110次/分;有器 质性心脏病者,个体化治疗。 ②手术治疗: 房颤伴快速心室率、药物治疗无效者,施行房室结阻断消融 术,并安置心室按需或双腔起搏器; 心室率较慢的房颤患者,最长RR间歇>5s或症状显著者, 可植入起搏器治疗。
强调抗凝治疗INR达标2.0-3.0。
研究显示INR在 1.5-2.0时,卒中风险升高两倍,故不建议 INR<2.0。
由于种族差异,这一标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患者。
抗血栓治疗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
房颤的治疗——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药物转复:Ⅰ A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Ⅰ C (普罗帕心房颤动的诊断
心电图检查
心房颤动治疗的三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