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宝典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总结(一)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总结(一)
1. 春天的意象: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这些诗歌中描写了春天的明亮、清新、喜悦的意象,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
2. 天空的意象: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这句诗描绘了广阔的天空,给人以开阔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反映了人们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思考。
3. 月亮的意象: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这句诗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给人以安静、宁静的感觉,也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
4. 自然界的意象:
《将进酒》:“银鬓精神秀,金貂马蹄骤。
”
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银鬓、金貂、马蹄等形象,表达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 花朵的意象:
《春夜喜雨》:“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
这句诗通过描绘江头的情景,给人以诗意和美感,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
以上是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的一部分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3个诗词常用意象,助你读懂诗词

古代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而理解诗词中的常用意象对于阅读和欣赏诗词作品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43个诗词常用意象,并解读其深层含义,帮助您更好地读懂诗词。
1. 春风春风常在诗词中出现,代表着生机和希望,给人以清新和活力的感觉。
在诗歌中,春风常被用来寓意新生、重生和希望。
2. 星月星月作为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美好和神秘。
诗人常常借助星月来抒发对爱情、人生和宇宙的感悟。
3. 柳树柳树在诗词中被视为柔美的象征,常常被用来表达女性的美丽和温柔。
4. 桃花桃花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常常出现在描写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诗词中。
5. 江河江河作为广阔的水域,常常被用来表达壮阔和豪迈的意境,也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律动。
6. 山峰山峰代表着无尽的高远和壮美,也承载着诗人对于理想和远方的向往和追求。
7. 荷花荷花在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纯洁和高雅的意境,也寓意着宁静和清雅的生活。
8. 雨水雨水代表着滋润和生命的萌发,也是诗人常用的意象,表达忧郁和感伤的情感。
9. 飞鸟飞鸟是自由的象征,也象征着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10. 青山青山代表着安宁和永恒,也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生命的延续。
11. 春雨春雨滋润大地,也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常常被用来表达希望和生机。
12. 红尘红尘象征着世俗和尘世的纷扰,也代表着人世间的烦恼和追求。
13. 家园家园是最温馨的地方,常常在诗词中被用来表达对家庭和生活的眷恋和留恋。
14. 星辰星辰代表着宇宙的宏伟和无尽,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15. 风雨风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承载着人生的坎坷和沧桑,也是诗人常用的意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16. 古堡古堡作为历史的见证,常常被用来表达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17. 梦境梦境代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理想,也是诗人常常用来表达对未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18. 花开花开象征着美好,也象征着生命的蓬勃和生机的盎然。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总结(四)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总结(四)以下是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总结的内容:1. 春天的意象:春天常常被描绘成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时节。
与春天相关的意象包括鲜花、绿叶、阳光、清风等。
常考的春天意象有:春蚕吐丝、百花齐放、燕子归巢等。
2. 秋天的意象:秋天通常被描绘成秋高气爽、果实累累的季节。
与秋天相关的意象有枫叶、丹桂、黄昏等。
常考的秋天意象有:金风送爽、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3. 冬天的意象:冬天常常被描绘成冰天雪地、寒冷刺骨的季节。
与冬天相关的意象有白雪、冰凌、北风等。
常考的冬天意象有:银装素裹、冰封大地等。
4. 水的意象:水的意象多种多样,可表示平静、悠闲、清澈、流动等。
常考的水的意象有:流水潺潺、泉水淙淙、江河滚滚等。
5. 山的意象:山的意象常常表示稳固、高大、庄严等。
常考的山的意象有:高山仰止、云雾缭绕、峰回路转等。
6. 星星的意象:星星常被描绘成明亮、闪耀的小点。
星星的意象可以表示希望、向往和浪漫等。
常考的星星意象有:星光璀璨、繁星点点等。
7. 雨的意象:雨的意象具有多面性,可以表示忧愁、清洁、滋润等。
常考的雨的意象有:细雨蒙蒙、雨后春笋等。
8. 火的意象:火的意象常常表示热情、力量、燃烧等。
常考的火的意象有:烈火熊熊、火红如血等。
9. 花的意象:花的意象多种多样,可以表示美丽、香气、生命等。
常考的花的意象有:花开花谢、花香四溢等。
10. 鸟的意象:鸟的意象常常表示自由、欢快、飞翔等。
常考的鸟的意象有:鸟语花香、鸟儿欢唱等。
以上是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总结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诗歌常见意象大全.ppt

6、莲
•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 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 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 “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 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 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 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 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 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 男方爱恋着自己。
•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纯洁、 清高的象征。
7、梧桐、芭蕉
•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梧桐 大多表凄苦,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温庭筠《更漏 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期末复习资料
诗歌常见意象大全
• 意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 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 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 2002年全国考题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有“此 夜曲中闻折柳”句,考题恰好考到了“折柳” 二字,如果我们了解传统意象“杨柳”经常用 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话,则此题迎刃而解。 所以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 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抓取“象”的 基本特征,分析其人文意义。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冷雨”的意象剖析[宝典]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冷雨”的意象剖析[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76dc347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9.png)
2008—2009年第二个学期大学语文科目考查卷专业:体育学系班级:体育08—1任课老师:徐美玲姓名:徐飞奔学号:***********成绩《听听那冷雨》借“冷雨”这个意象,吧人带进了一个冷寂、凄美的范围中,抒发了身在海岛的游子对故国、国土的无尽的乡愁。
散文“听听那次冷雨”,是余光中作品中表现乡愁最悠长的一篇。
乡愁的无处不在,被他的语言表达到极致。
你仿佛置身于无边无际的丝丝密密的雨雾中,世界变得仅剩下黑白两种颜色; 你“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长时间离别他炽恋的“杏花、春雨、江南”,积蓄的乡思如此厚重,以致于栖身的每一处都成了思念对象的缩形。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与古人相对简单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乡愁相比,余光中的愁是乡愁、思愁和国愁的相互纠结,是浸润至灵魂和生命的愁和怅。
余光中先生的散文以其独特的体验,浓浓的乡思,淡淡的乡愁,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他的散文《听听那冷雨》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但另一方面这种乡情也表现在他在文中化用的诗词里面,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在被赋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中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概念,但他只能在冷雨的黑白片中找寻。
余先生在台湾厦门街住了20年,他在梦里寻根寻了20年。
他总说自己是厦门人,是江南人,他日夜思念“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的杏花春雨,思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江南,那水乡的小巷,撑着油纸伞的女孩,青色的石拱桥下的一湾活水,一条乌蓬船停泊的岸边。
但少年时代的“杏花春雨江南”也只剩下一种回忆和希望的寄托。
高中诗歌常见意象归纳总结

高中诗歌常见意象归纳总结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思想和艺术创作开始蓬勃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进行诗歌欣赏和分析的重要阶段。
在高中诗歌中,常常出现各种意象,这些意象不仅给予作品以美感,也反映了作者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感受。
本文将对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诗歌作品。
一、自然意象1. 鸟:鸟类常用作高中诗歌中的意象,代表着自由、纯真和美好。
鸟儿的飞翔、鸣叫常常与人的心灵联系在一起,给人带来欢愉和宁静的情感。
2. 花:花朵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青春、爱情和生命的美好。
花的芬芳和色彩为作品增添了鲜艳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象征着短暂和轻盈。
3. 水:水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变幻、流动和柔软。
水的润泽和透明性常常与爱情、岁月相联系,给予作品以深远的内涵和感染力。
二、情感意象1. 孤独:高中诗歌中经常出现孤独的意象,代表着一个人的内心独处和思考。
孤独可以是自身感受到的,也可以是对他人孤独的观察和感受。
2. 幻想:幻想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对未知和理想的向往。
通过幻想,诗人可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世界,寻求自我的存在和意义。
3. 悲伤:悲伤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人们在面对挫折和痛苦时的真实情感。
悲伤和孤独、失落常常相互交织,表达了一种深刻的痛苦和无奈。
三、时间意象1. 黄昏:黄昏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开始和结束之间的过渡。
黄昏的暮色和美丽常常让人回忆起过往的美好或感叹时光流逝的无常。
2. 春天:春天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希望和新生。
春天的到来经常和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联系在一起,给予作品积极的能量。
3. 静止:静止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时间的凝固和心灵的宁静。
在纷繁的生活中,诗人常常通过描写静止的画面来表现对安宁和平静的追求。
四、社会意象1. 自由:自由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个体的追求和社会的理想。
诗人通过自由的意象表达对束缚和压力的抗争,追求真我和真实的生活。
高考语文复习常用的意象100种

高考语文复习常用的意象100种2017高考语文复习常用的意象100种文学意象,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情思,它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使文字更加含蓄凝练、隽永优美,是古典文学的一颗“明珠”。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复习常用的意象100种,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古诗词常见意象和典故课件

详细描述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引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表 达了作者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03
意象与典故在古诗词中的作 用
表达情感
情感传递
04
如何运用意象和典故进行诗 歌创作
选择恰当的意象和典故
总结词
选择恰当的意象和典故是诗歌创作的关键,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详细描述
在选择意象和典故时,需要考虑其与主题的关联度、是否具有象征意义以及是否 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要避免使用过于生僻或难以理解的意象和典故。
将意象和典故融入诗歌语言中
琴瑟
象征着高雅、和谐和美好。
酒
象征着豪放、洒脱和离愁别绪。
剑
象征着侠义、壮志和孤独。
船
象征着漂泊、自由和不羁。
人物意象
美人
象征着美好、爱情和思念。
英雄
象征着英勇、壮志和豪情。
隐士
象征着清高、隐逸和淡泊名利。
神仙
象征着超脱、神秘和永恒。
02
常见典故
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古诗词中经常引用的历史事件、 人物和故事,如“赤壁怀古”、 “乌江自刎”等,用以表达作者
的情感和思想。
总结词
通过借用历史事件和人物,古诗 词作者能够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 沉的情感和寓意,使读者在联想
中产生共鸣。
详细描述
例如,杜牧的《赤壁》中,“东 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引用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 历史典故,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历
史变迁的感慨。
神话传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宝典● 雨听流人水调子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小结] 雨是水,像天在流泪,雨很冷,让人心生凉意,常常代表着愁苦忧伤。
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月1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游子思乡和亲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
因为“隔千里兮共明月”,所以常借“明月千里寄相思”。
月夜忆舍弟杜甫01上海春季高考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
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
(3分)●从诗中_________ 和___________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2分)●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3分)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1.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写作“在”字,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2、月的情爱意象。
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绵,“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
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深挚的情与爱,化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凄美祝愿。
●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鹧鸪天晏几道(04全国)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燕”的意象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孤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物是人非的伤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金陵驿》)。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鹧鸪鸟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抒发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 落花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易逝、青春易逝的感慨。
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从欣赏落花随风飘转的刹那柔美,到于纷纷扬扬的漫天花瓣中看到衰老,最终定格在浓郁的忧伤之中。
虽有清末龚自珍翻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异调,但是这样明朗嘹亮的声音,毕竟是太孤独了。
● 菊花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3分)94高考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香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无暇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元人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哪些特点。
(用若干双音节的形容词作答)(3分)(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借梅诉乡情,借梅思乡的诗歌,却寥若晨星,清代诗人汪中的《梅花》,算是这类题材的珍品。
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
“孤馆”是诗人在外地传道授业的地方,诗人从“孤馆”寒梅萌发,推知春风将缓缓到来。
三、四句是诗人的联想,由“孤馆”想到“故园”既然“孤馆”的“寒梅”已经萌发,那么,“故园”的小河边,梅花也该开放了,这首诗就是这样,含蓄委婉地表达思乡之情。
●柳刘禹锡说:“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离别”(《杨柳枝》),表示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 青山从人与青山的自然关系来看,山脉通常是人类居住环境中最恒定、最醒目的存在之一,故乡山脉的轮廊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
作为故乡的象征,雄浑沉稳的青山让游子感到无比亲切,而另一方面,人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改,万古长存。
《三国演义》开篇一首《临江仙》词,即因浓缩了这种感慨而被誉为“千古第一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历史长河中,英雄与凡人消失净尽,是非成败转头皆为空幻;夕阳无数次映红天空,惟有青山在大地上依旧绵延。
相比之下,人的身形渺小得仿佛沧海一粟,人的生命短暂得如同电光石火,饮酒笑谈的放达之中,终有一丝抹不去的苍凉。
● 船1、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杨花、柳絮、孤云、浮云、沙鸥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
下列诗中的“船”意象却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
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
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疏灯自照孤帆宿”“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与写照。
2、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下面两首以“船”意象表达自由感受的诗,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司空曙《江村即事》——韦应物《滁州西涧》前者写夜钓归来,渔人懒系渔船、任其随处漂荡的情景,传达出()的心态;(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古诗中的“捣衣”和“砧声”意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月光笼罩着整个长安城,家家户户捣衣的砧声如同多声部合奏一般此伏彼起。
听觉意象的恢弘共鸣,无人能够逃出这支缠绵悱恻、充满天地的乐章。
更有那吹不尽的秋风从远古吹向未来,千百年间风中传送着同一种情感:“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所有思妇共同的心声。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