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真正成为新媒体

合集下载

小论手机媒体(全文)

小论手机媒体(全文)

小论手机媒体麦克卢汉说过:“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合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进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报纸、广播、电视和XX络已经为人们所熟悉并被深入研究,而手机最初仅仅作为人际通讯工具,经过几十年的进展,功能逐渐扩大,已经从最初单一的人际交流通讯工具,逐渐演变成来势汹汹的一种新媒体,甚至有人称手机为继报纸、广播、电视、XX络之后的第五媒体。

手机XX络、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短信新闻、手机广告・・・・・・手机在传媒领域甚至整个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加之手机小巧便捷的特点,从古到今,从没有哪项科技产品能像手机一样渗透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无论你是富裕还是贫穷,都无可辩驳地拥有使用手机的权利。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只要他只要他需要传播,需要与人交流,而且具有简单的表达能力,他就需要手机。

手机已经像我们周围布满的空气一样,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见到手机的踪影。

手机的初始功能是语音通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被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短信、彩信、上XX、照相、录像、收音机、视频・・・・・・如今,你如果想扫瞄报纸、观看电视或XX上冲浪,完全不用分别去找报纸、电视和电脑,小小一个手机足矣。

手机在大众传播中的主要形态有短信新闻、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XX络、手机广告,现阶段,手机用户对以上各种手机传播方式的使用状况是不一样的,大多数手机用户,尤其是年轻人中,使用最多的是手机上XX,其次是手机报纸。

麦克卢汉“后视镜”的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媒介都不可能是全新的,新媒体总是与以往的媒体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手机媒体亦是如此,手机与报纸、广播等各种传统媒体结合,既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手机结合自身便携性、贴身性、移动性、渗透性等技术优势,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使其日益成为一种新的独立媒介形态。

新媒体概论中的名词解释

新媒体概论中的名词解释

新媒体概论中的名词解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一些新媒体相关的名词,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其含义。

本文将对一些新媒体概论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媒体的概念和应用。

一、数字化媒介数字化媒介是指通过数码技术传播信息的媒介,如互联网、手机、电视等。

它们使用数字化编码,可以以数字形式存储、传送和处理信息。

数字化媒介的出现,使传播方式更加便捷和高效,极大地拓展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方式。

二、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媒介,通过在线平台使用户可以创建、共享和交流内容的媒体形式。

常见的社交媒体包括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等。

它们通过虚拟社区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了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分享信息和建立联系的平台。

三、用户生成内容(UGC)用户生成内容是指由一般用户而非专业媒体机构创造、编辑和发布的内容,如博客文章、社交媒体上的发言、视频分享等。

这种内容是由用户主动产生和分享的,反映了用户个人的观点和体验。

UGC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垄断,使普通人也能参与到内容创作和传播中来。

四、虚拟现实(VR)虚拟现实是一种通过电脑技术模拟出的与现实世界相似或完全不同的虚拟场景或环境,让用户可以与虚拟世界进行互动。

通过佩戴VR头盔等设备,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虚拟场景中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游戏、模拟培训、旅游等领域。

五、增强现实(AR)增强现实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相结合的技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显示虚拟图像,将其叠加在真实世界中。

用户可以通过设备的摄像头观察周围环境,并在屏幕上显示相关的虚拟信息。

增强现实技术在实时导航、游戏、广告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六、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指通过从大量数据中自动发掘出隐含的、以前未知的、可理解的模式、规则、关系和知识的过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数据被记录和存储下来,数据挖掘成为了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
/
手机媒体的背景
从广义概念看,手机是天然的媒体。 近两年,手机跨媒体领域引发关注,主要因为其日益丰 富的功能越来越具备狭义媒体的特征。通常我们所说的媒体 是狭义概念——即信息传播的载体,典型代表是传统大众媒 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上世纪末的新兴媒体互联网。 所谓的新媒体无非是在信息技术变革的大浪潮下,传统的媒 体承载介质大大延展,传播形式不断丰富,在改变业务形态 的同时,也冲击着原有的媒体经营形态。手机作为其中一支 新锐力量成为未来新媒体的典型代表。
手机作为新媒体的属性
3、菜单式信息需求 正式由于手机媒体的私属性,决定了统一生产、集中营销、分别定制的模式很 难真正带动手机媒体类业务的蓬勃发展。从互联网出现,鼠标掌握在受众手中 开始,信息消费的自主选择性大大增强,打破了媒体主导的信息传播模式一统 的局面。受众需求细分再细分,媒体专业化再专业化,但是碎片化的趋向于个 性化需求不是某个庞大的综合媒体就能全面满足。互联网WEB 2.0应用的兴起给 信息了提供者舞台,目前的信息传递呈网状传播,有广播式的,也有受众主动 关注的。手机新媒体能实现渠道终端的整合,用户实现跨媒体的信息订购,大 大提高受众信息消费的效率。 4、传播效果有共振效应 二级传播是大众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指信息很多时候并不是对受众产生作 用,二是通过意见领袖的再扩散发生威力。手机资讯在用户之间的无限转发, 使得既可以作为信息接收终端,又可以作为信息发布终端,二级传播的效果有 了便捷的扩散渠道。新媒体的特点就是开放、分享,根据六度空间理论,手机 媒体的信息扩散可以跨不同的小圈子蔓延,行成共振效应。
1、双重属性的强化和弱化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洗礼,人们已经接受了媒体从单一属性向双重属性转变,也即媒 体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前者体现了媒体的政治功能,最广为知晓的是喉舌论,大众媒 体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使命;后者反应了媒体的经济职能,作为一个运营实体的营利能 力不容忽视。手机的私属性决定了其作为个人资讯工具的政治使命将被弱化,经济职能得 以凸显。当然,这种弱化是在国家政策、法律框架下的信息内容偏向和职能偏移,并不意 味着相悖和冲突。

新媒体的特点是什么及优势

新媒体的特点是什么及优势

新媒体的特点是什么及优势新媒体的特点是什么及优势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

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新媒体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新媒体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媒体”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价值就媒体本身意义而言,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

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具备信息传递的时间,具备传递条件,以及具备传递受众的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

这些综合形成媒体的基本价值。

这个载体本身具备其价值,加之所传递信息本身的价值,共同完成媒体存在的价值。

这个也就是媒体存在价值。

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进步也具备一定受众,但是媒体成本远高于受众所带来的商业效益,亦不能形成媒体的有效价值。

比如近几年来由于媒体的发展,各类媒体风暴市场,但是经过市场考验的留下来的却少之又少。

其中有一些就是因为其没有深入调研媒体核心价值所在而盲目拷贝别人的理念导致失败的。

或者是由于理念过于超前不能被市场认可,没有深度分析消费者形态而强加细分难以体现媒体的基本价值,或者基本价值与市场不协调导致失败的。

原因诸多,不一一赘述。

2、原创性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就新在这里。

应该具备基本的原创性。

这里的原创性,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个人或个别团体单独的原创性,应该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内容的创造,一种区别于前面时代所具备的内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种创新。

更具备广泛意义的创新。

比如,分众传媒就是一种新媒体,具备原创性,它之所以可以称为原创是因为它把原有的媒体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间上,形式上是嫁接,理念上却是原创。

但是那时的聚众或者当下更多家类似媒体,都是新媒体典范,他们或者是不谋而合或者是复制,这个原创是这个特定的时间内时代的原创,仍可称其为具备原创性的一面。

而这个原创是理念上创新的典范。

当时兴起的'分众传媒、聚众传媒、框架传媒等细分受众的媒体都是在媒体理念上具有一定意义的原创性。

新媒体是什么

新媒体是什么

新媒体是什么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获取新闻资讯、娱乐消遣,还是社交互动、学习知识,新媒体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但你有没有真正思考过,新媒体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的传播方式和平台。

传统媒体,像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它们有着相对固定的传播模式和渠道。

而新媒体则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特点和形态。

新媒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在传统媒体中,信息往往是单向传播的,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

但新媒体打破了这种限制,让用户不仅能够接收信息,还能够参与信息的生产、传播和评论。

比如,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生活,与朋友和陌生人进行交流互动。

这种互动性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也让信息的传播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堪称惊人。

一条消息在瞬间就可以传遍全球。

无论是突发的新闻事件,还是有趣的娱乐八卦,只要在网络上发布,就能够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开来。

这种即时性使得人们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信息,也让信息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新媒体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

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还包括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比如短视频平台上的精彩视频,音频分享平台上的有声读物,这些丰富的内容形式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喜好,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和直观的体验。

新媒体的传播范围也极其广泛。

它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有网络,就能够接收到来自全球的信息。

这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让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相连。

另外,新媒体的个性化推荐也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通过大数据和算法,新媒体平台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和行为习惯,为用户推送个性化的内容。

这意味着每个人在新媒体平台上看到的信息都是独特的,符合自己需求的。

新媒体的发展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个人而言,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21世纪,浩浩荡荡。

媒体正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全新变革,媒体正在经历一场由技术推动的转型。

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延在时刻迭代与突破,传媒行业也随之不断自我革新。

作为一个传媒学子,如果想比别人看得更远些,还是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一.在纸媒人心惶惶的情况下,NewMedia新媒体联盟创始人袁国宝说:“这个时代并不是报纸死了,而是那个纸死了,那个载体死了,但换个平台或方式传播,依然有生命力。

对媒体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而他理解的新媒体有五大发展趋势:①碎片化。

碎片化不是媒体的特征,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媒体的碎片化其实给很多自媒体带来了机遇,其出路就是专业、精细、特色加个性。

②全媒体时代。

所有的媒体未来就只有一种形态,就是社会化媒体,即他在NewMedia联盟定义的全媒体时代。

比如说提到人民日报,原来就是一张报纸,但今天的人民日报是什么?它是一份报纸,是一个微博,一个微信,是一个全媒体平台,这构成了人民日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立体的全面化的影响力。

③垂直细分受众。

这个时代真正的标志应该是从消费、心理、行为这几个角度去细分受众,发现受众真正的特征。

这也是新媒体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可以直接和消费者接触。

(传统媒体的人如果真正解放思想去做自媒体,一定会比别的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会有更大的优势。

比如说他的文字功底、他的视野、他的人脉、他在社会上的这种灵活度都非常强。

)④媒体出现并购潮。

虽然中国的媒体管制比较严,但是在财经领域已经出现阿里巴巴在并购很多传统的媒体,然后会发现蓝鲸财经记者联盟在拿到五千万的风投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去招募二百个一线的传统的记者。

(因此他的理解,是说这个时代并不是报纸死了,而是那个纸死了,那个载体死了,但换个平台或方式传播,依然有生命力。

)⑤价值扩张。

什么叫价值扩张,就是媒体也要自媒体化,你会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你会输出你的价值观,输出你的平台,输出你个人的影响力,媒体也会出现拟人化。

《新媒体概论》-手机媒体

《新媒体概论》-手机媒体

前景
手机媒体
网红经济
电商直播
中国特色——网红经济
网红也叫KOL ( 意见领袖) ,近年来由网红经济演伸出来的一类人一行业达人, 他们开始建立个人互联网影响力,放大个人价值。
超 级 IP
李佳琦
超级网红
口红一哥
卖啥,啥火
赚 顶级流量 钱
机 器
15分钟卖掉15000支口红;
3分钟卖出5000单资生堂红腰子销售额超 600万
随着短信增长的趋缓,一种新的增值 业务“彩信”(MMS)震撼登场,它是 在移动网络的支持下,以WAP无线应 用协议为载体传递多媒体的内容和信 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 数据等各种多媒体格式,例如音乐、 贺卡、新闻照片、MMS、动画、铃声、 视频等。随后又有一种手机铃声定制 业务“彩铃”(炫铃)风靡起来了。
2014年,自媒体开始收割。 一些个体通过运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获得了商业上的变现。这里包括为 商业公司鼓吹,包括投放商业公司硬广,也包括成名后作为一个KOL出入 各种会议讲座,成为公司顾问,等等。 还有些自媒体账号,影响力巨大,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粉丝经济,组织 “**会”、售卖“**牌”货品,做得风生水起,不亦乐乎。
2003年,美国人提出了“we media”这个术语,中文翻译过来是:自媒体。
从2004年起,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先后推出了基于蜂窝移动 网络的手机电视业务试验。2004年5月,中国联通也发布了一 项名为“视讯新干线”的手机视频服务。2004年7月18日,中 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掀开 了手机与报纸联姻的序幕。2004年11月,台湾作家黄玄的“中 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小说”— 《距离》正式上线,引 发手机文学的讨论热潮。
(3)个性化和商业化追求过度,造成媒体基本性质的转变,可能对市场产生不 良影响,或者使部分市场紊乱。

新媒体的七大发展趋势,你知道吗?

新媒体的七大发展趋势,你知道吗?

新媒体的七大发展趋势,你知道吗?1、社交媒体将取代传统媒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过去几年里,微博、微信等新兴平台的出现让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变得更为方便;同时,视频直播平台的兴起更是为网友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互动形式和内容来源。

这些变化使得网络用户数量激增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阅读门槛——只要打开手机或电脑就能随时随地浏览资讯内容。

2、自媒体将成为主流传播方式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记者已不再是句空话:从个人到企业再到国家机构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载体来发布消息或者观点。

这种趋势下,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被打破-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采集者以及内容的输出者(即编辑),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程序开发也将催生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个人。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以个体身份出现的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产生联系的情况发生。

3、碎片化时间将被利用起来对于现代人而言,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加等原因导致其每天能够用于处理自己工作以外的事情的时间越来越少。

而这一情况不仅体现在工作时间上,同时也反映在了下班后休息时间内所花费的时间方面——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晚上回家后继续完成白天未完成的公务或是娱乐活动等等然而这无疑会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并且影响我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品质!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保持对时间的合理分配以及对自身生活的有效规划。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发现那些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来满足自我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性了。

4、个性化推荐会成为一种潮流目前来看,虽然很多网站都推出了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还是主要针对一些特定的群体来进行服务的。

但事实上,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甚至是使用习惯为其量身定制的产品才是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

比如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挑选合适的尺码或者是款式等等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在线教育之类的领域同样需要这样的功能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效果哦~5、虚拟现实技术会得到应用和发展众所周知的是,近年来vr设备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但由于硬件技术的限制以及一些相关配套措施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技术在发展初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成本较高。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的概念

一、何谓新媒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基于新的数字和网络技术,使传播更加精准化、对象化,具体形式如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IPTV等。

国内外有一些较为典型的新媒体的定义。

对于“新媒体”这一概念的定义可以追溯至40多年之前,1967年戈登马克最初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

之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在向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提交的报告中再次提到此概念。

“新媒体”一词就这样在美国普遍开来,很快扩展到全球。

一般,将“新媒体”这一概念作两种界定,分为广义与狭义。

“新媒体”的广义定义为:通过运用网络数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卫星和互联网、等渠道,通过手机、电脑、电视作为最终输出终端,向使用者提供语音数据、音频、在线游戏、远程教育、视频、音频等合成信息及娱乐服务的全部新型传播形式与手段的总称。

“新媒体”的狭义定义即为“新兴媒体”。

二、新媒体新在何处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新媒体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内容方式的转变、传播语境的变化、传统话语权的解构与转变。

新媒体的“新”体现在在以下几点:(一)全方位的数字化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数字化的传播方式。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带来数字化传播方式。

Nicholas 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必然将改变人类的工作、学习、娱乐方式,即人类的生存方式。

”“当无数产业扪心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前途将如何’时,事实上,它们的前途归根结底要看它们的产品或者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

”而新媒体就是通过全方位的数字化过程,将所有的文本缩减成二进制元编码,并且可以采用同样的生产、分配与储存的过程。

微博、微信还有什么才是真正的新媒体

微博、微信还有什么才是真正的新媒体

微博、微信还有什么才是真正的新媒体新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媒体形式。

微博和微信作为目前最为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无疑是新媒体的代表。

然而,除了微博和微信,还有其他一些媒体形式也被认为是真正的新媒体。

本文将探讨微博、微信以及其他真正的新媒体形式。

首先,微博和微信作为新媒体平台,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和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

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网络的信息分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发布短文、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微博来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

微信则是一种即时通讯工具,用户可以通过发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形式的消息来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

这两种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除了微博和微信,还有其他一些媒体形式也被认为是真正的新媒体。

首先是视频分享平台,如YouTube、抖音等。

这些平台允许用户上传、分享和观看视频内容,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其他用户或频道来获取感兴趣的视频内容。

视频分享平台的出现,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直观地获取信息,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和创造力的平台。

其次是直播平台,如斗鱼、虎牙等。

直播平台允许用户实时分享自己的生活、技能或者观点,其他用户可以通过观看直播来与主播进行互动。

直播平台的出现,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直接地与主播进行交流,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获取实时信息和娱乐的途径。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媒体形式,如短视频平台、音频分享平台等。

短视频平台如快手、TikTok等,允许用户上传、分享和观看短视频内容,用户可以通过创作有趣、有创意的短视频来吸引其他用户的关注。

音频分享平台如喜马拉雅、荔枝FM等,允许用户上传、分享和收听音频内容,用户可以通过录制和分享自己的声音来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

综上所述,微博和微信作为目前最为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无疑是真正的新媒体形式。

然而,除了微博和微信,还有其他一些媒体形式也被认为是真正的新媒体,如视频分享平台、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和音频分享平台等。

新媒体概论重点

新媒体概论重点

新媒体概论重点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填空:1、手机越来越成为一个移动的数字终端平台,在20世纪末开始被定义为“第五媒体”.2、美国传播学者哈特在对媒介进行历史性考察时,把历史上依次出现的媒介系统分为示现的、再现的、机器的三类媒介系统.3、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英尼斯从时空偏向的角度考察媒介,提出了媒介的时空偏向理论,将媒介划分为偏向时间的媒介、偏向空间的媒介.名词解释:戈夫曼的情境决定论:将人们的社会生活同戏剧进行类比,他认为人人都在不同的社会舞台上扮演大量不同的角色,在每位或每群观众成员面前显示自己的略有不同的“变体形式”.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行为举止可分为两大类:“在前台的行为”和“在后台的行为”.合适的在前台的行为代表担任某一社会角色的人按其所扮演角色的社会规范应有的行为.而在后台的行为则会放松自己,进行排练,制定进一步表演的策略,并就他们在前台的行为开玩笑.电视人:日本传播学者林雄二郎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中,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明确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所谓“电视人”,指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这一点,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由于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媒介依存症容器人:“容器人”是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描述现代人的形象时提出的.“容器人”是指在现代的大众传播环境尤其是以电视为主体的传播环境下,人们的内心世界犹如封闭的容器,他们是孤立的,封闭的.他们为了打破这种孤独的状态也希望与别人接触,但是这种接触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并没有内心世界的交流,因为他们并不希望对方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保持一定的距离成了人际交往的最佳选择.“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 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梅特卡夫定律:梅特卡夫定律是3Com公司的创始人,计算机网络先驱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其内容是: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梅特卡夫定律是一条网上资源的定律,该定律由新科技推广的速度决定,所以网络上联网的计算机越多,每台电脑的价值就越大.新技术只有在有许多人使用它时才会变得有价值.使用网络的人越多,这些产品才变得越有价值,因而越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使用,最终提高整个网络的总价值.梅特卡夫定律常常与摩尔定律相提并论,如果说摩尔定律是信息科学的发展规律,那么梅特卡夫定律就是网络技术发展规律.电子乌托邦: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语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新的传播技术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度,是一种认为网络可以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的倾向思想.单方面的认为当代大众传媒会因其传播渠道的双向性和网络的实时互动性能够带来民主和自由;因大众传媒的监督功能和现今受众的舆论压力能够带来人性和道德的发展,从而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的乌托邦式期待.而这种观点是片面.在大众传媒大战的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与社会制度和文化紧密相连的大型社会信息系统,而对于这样一个强大的系统会发挥什么作用在于使用者和管理者,在于具体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电子乌托邦”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的基础上的.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电子传播网络的双向性使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它将改变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受到传播者支配的局面,使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平等,而这种平等也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平等;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介技术将保障每个人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机会,并形成“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但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出现,而是需要更加复杂的社会条件.数字鸿沟: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9年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定义: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这种差距,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数字鸿沟现象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出来的社会问题.商业模式:就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盈利能力的模式,是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成过程、产出方式和管理控制的系统构架和方法.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商业模式有时也称盈利模式,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变动的市场环境中做出适应的变化.人肉搜索:“猫扑mop”网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和百度的利用计算机搜索技术搜索不同的是,它更接近于“爱问”、“知道”一类的提问回答网站.它与机器搜索相对而言的另一种搜索信息方式,是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实际上就是通过其他人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与知识搜索的概念差不多,只是更强调搜索过程的互动而已.搜索引擎也有可能对一些问题不能进行解答,当用户的疑问在搜索引擎中不能得到解答时,就会试图通过其他几种渠道来找到答案,或者通过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寻求答案.“人肉搜索”是该网上经常有人发帖提问,并用“猫扑”网上的虚拟货币mp,“猫皮”来奖励提供信息者.网友看到帖子后就会去寻找线索,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说甚至冷嘲热讽来回答问题,然后把找到的答案回帖邀功,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人肉搜索引擎机制”.人肉搜索易导致语言暴力,争议较大.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这些恶语相向的文字,往往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因网络上发布的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发的言论.其表现形式有: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简答:新媒体的构成要素:1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2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4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新媒体的主要特征:1交互性与即时性.新媒体的传—受双方交流密切,整个信息传播过程在双方交流互动的情境中形成.新媒体的传播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即时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是几乎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随时随地接发信息.2海量性与共享性.互联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其海量信息几乎无所不包,信息量理论上可以做到无限量.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不受时空限制,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得到信息.3多媒体与超文本.网络媒体兼容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和发送信息.与传统的文本形式不同,网络媒体是多媒体,是以结点为单位的超文本呈现.4个性化与社群化.新媒体通过网络传播可以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受众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接收时间、地点和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内容,传者也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专门的信息推送服务.网络上的人们大多是“群居”,他们形成一些牢固的人际互动网络,共同活跃在虚拟空间的各个角落.浅阅读的特征:1浅阅读产生的背景是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爆炸2浏览式娱乐式阅读成为浅阅读的重点特点,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成为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的主要形式3浅阅读的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4浅阅读的过程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混合媒介文化特征:124小时不间断的报道状态使新闻永远处于待续状态2新闻源支配新闻界3不再有“守门人”4论断压过报道5“一鸣惊人”的心态彭兰在从新一代电子报刊看媒介融合的走向一文中,对媒介融合在各个方面所带来的传媒业变革进行了阐述:1业务形态融合—多媒体日益兴起2市场融合—产品相互嵌入、多元组合3载体融合—发行渠道的“合”与接收终端的“分”4机构融合—更高层次的再分工论述新媒体读公共领域的重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德裔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的,之后熊彼得、布鲁纳和杜威等人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此问题.哈贝马斯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介乎于国家与社会即国家所不能触及的私人或民间活动范围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它凸显了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互动.公共领域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它作为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一部分,立足于不受公共领域管辖的私人领域,却又跨越个人和家庭的藩篱,致力于公共事务.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存在的构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由私人组成的公众.他们具有独立人格,能够在理性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展开辩论;2拥有自由交流、充分沟通的媒介.因为媒介是信息的载体,决定着信息的流量.单向的非沟通媒体将导致信息的匮乏和意义的缺失,在此基础上私人的“独立”与“理性”也就失去了意义;3能够就普遍利益问题自由辩论、充分交流,进行理性批判达成共识,形成公共舆论.1、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新媒体逐渐成为公共领域的实现载体,不但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又统领了公共领域,既汇聚着无数个体,同时也起了组织社会的作用.随着国家和社会的逐渐融合所出现的结构转型,新闻报道转变为文化思想传播,意识传播传播到商业盈利,媒体的公共品格逐渐让位于商业广告,媒体的公共话语空间逐渐丧失.媒体假借公共舆论的外衣传播伪公共话语的现象成为常态.一个重新政治化的社会领域摆脱了“公”与“私”的区别,消解了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自由主义公共领域,理想的公共领域全盘瓦解,这种情形与封建社会会晚期有类似之处,故哈贝马斯称之为“再封建化”.2、新媒体语境下的公共领域的重构: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崛起,网络和移动传播使公民成为记者变为可能,公民新闻随之产生.公民新闻的兴起,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找到了一条实现路径.公民新闻的兴起,不仅形成了新的公共领域,而且促使传统媒体不得不拓宽资源取向,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采集新闻,包括鼓励公民提供新闻和向公民购买新闻.同时,传统媒体也越来越重视网络公共空间上的公共舆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传统媒体公共领域的重构.公共领域在传统媒体中被侵蚀的原因:传统媒体的“点到面”传播让“公众”成为了“大众”;传统媒体的“守门人”规则否定了“自由交流”的初衷;传统媒体的商业化浪潮吞噬了“理性批判”原则.3、电子乌托邦: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网络虚拟社区产生,也随之产生了新型的公共领域形态.网络等新媒体构建的公共领域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共话题空间,掌握网络技术的人与没有掌握网络技术的人之间会形成新的等级,匿名性使得网络虚拟社区抛弃许多“理性的道德”而混乱、随意不负责任.材料分析——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产业链——利益相关方、利润区价值链——上中下游企业、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价值链、运营链盈利模式设计三个层面:1以关系关注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2以竞争与对手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3以客户顾客需求发现和满足为中心的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规模经济薄利多销、摊薄;二次售卖长尾理论与微内容——新媒体经济——广告盈利、销售盈利线上线下、渠道|平台盈利、增值服务盈利.B2B:Business To Business 、B2C:Business To Customer、C2C:Customer To Customer信息中介、交易中介、支付中介。

手机媒体概述

手机媒体概述
手机本质上是个人随身工具,手机作为媒体与大众媒体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私属”与“公 有”,手机作为传媒介质对每个受众个体而言个人归属感特别强,而大众媒体介质与受众 之间仅仅是一种松散的联系。这种本质的区别,决定了手机作为新媒体具有区别于传统大 众媒体以及其他新媒体的属性。
1、双重属性的强化和弱化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洗礼,人们已经接受了媒体从单一属性向双重属性转变,也即媒 体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前者体现了媒体的政治功能,最广为知晓的是喉舌论,大众媒 体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使命;后者反应了媒体的经济职能,作为一个运营实体的营利能 力不容忽视。手机的私属性决定了其作为个人资讯工具的政治使命将被弱化,经济职能得 以凸显。当然,这种弱化是在国家政策、法律框架下的信息内容偏向和职能偏移,并不意 味着相悖和冲突。
手机媒体的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内容和用户的规模化增 长,手机已经从单一的通讯工具转变为集多元信息于一身的“ 媒体”。与此相应,众多参与手机业务商业运营的企业纷纷调 整经营思路,重构业务系统,力求通过有效的商业模式拓展市 场并快速培育竞争优势。同时手机用户的需求把握是手机媒体 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
4、传播效果有共振效应 二级传播是大众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指信息很多时候并不是对受众产生作 用,二是通过意见领袖的再扩散发生威力。手机资讯在用户之间的无限转发, 使得既可以作为信息接收终端,又可以作为信息发布终端,二级传播的效果有 了便捷的扩散渠道。新媒体的特点就是开放、分享,根据六度空间理论,手机 媒体的信息扩散可以跨不同的小圈子蔓延,行成共振效应。
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的定义
定义: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 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 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 后的“第五媒体”。

手机短信能否成为新媒体

手机短信能否成为新媒体

网络与技术中华新闻报/2003年/09月/24日/第006版/手机短信能否成为新媒体?严国萍严俊 手机短信,经历了2001年的草创和2002年的积蓄之后,终于在2003年初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一些传媒学者甚至将短信看成是即将到来的新媒体时代的希望所在──1992年,英国某GSM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成功发送了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息,到今天,十余年过去了。

在这短短十年间,短信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据统计,2000年,中国短信量是10亿余条,2001年为189亿条,2002年达到900亿条,而在2003年春天的非典危机期间,手机短信出现井喷现象。

预计今年全年将达到1500亿至2000亿余。

短信成为传播新手段著名文化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指出:“任何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生物裂变的过程。

它为人类打开了通向感知和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

”从消息树到尺素书简,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从电话传真到BP机,从电脑网络到移动手机,人类需求的多样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一次次推动了信息传播工具的革命,从而推动了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

从这样的背景来看,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正给人类的沟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现代人灵巧而热情地在70个字的空间里享受到信息传播的乐趣?──动态接收和快速传播。

手机可以随时随地都处在能接收信息的状态,它目前附带的短信新闻和无线上网功能,超越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等的限制,而且拥有声音或振动的提示,几乎做到了与新闻事件同步,传播速度极快。

这一点已经被事实所证明,如政府的非典疫情通告发布才2分钟,浙江在线的短信特快就把这个消息发给了订户。

这个速度使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其他媒体都黯然失色。

──真正的多媒体信息传输。

手机与电脑网络技术结合后,在充分发挥手机自身语音传输能力的同时,又汲取了文字、印刷、电子、网络传播的诸多优势,集文字、图片、声音甚至视频于一体。

论文:新媒体的本质

论文:新媒体的本质

论文:新媒体的本质在当今社会,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社交媒体到在线新闻,从短视频平台到直播带货,新媒体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创新,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和消费娱乐的方式。

然而,要真正理解新媒体,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本质。

新媒体首先是技术驱动的产物。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新媒体崛起的基础。

高速的网络连接、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智能的算法推荐,使得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高效。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接入网络,获取全球各地的信息。

这种技术驱动的特性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往往是单向的,从媒体机构到受众,受众的反馈和参与相对有限。

而新媒体则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双向甚至多向互动。

用户不仅可以接收信息,还可以评论、分享、点赞,甚至自己创作和发布内容。

这种互动性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积极性,也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新媒体的本质还在于其对用户需求的高度关注。

以用户为中心是新媒体发展的核心原则。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追踪,新媒体平台能够精准地了解用户的兴趣、偏好和需求,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

比如,我们在浏览新闻资讯时,经常会发现平台推送的都是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观看视频时,后续推荐的也往往是与我们之前观看历史相关的内容。

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也使得用户更容易沉浸在新媒体所提供的信息世界中。

然而,新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信息过载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数量庞大且更新迅速,用户往往面临着难以筛选和辨别有效信息的困境。

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的传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信息传播的快速和便捷的同时,一些不实的消息、谣言甚至有害的内容也能够迅速扩散,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新媒体还改变了社会的社交模式。

社交媒体平台让人们可以轻松地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也能够结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新朋友。

论手机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论手机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论手机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影响【摘要】: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地球村”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

这一时代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手机媒体作为现在新兴的第五媒体,以其及时、便捷、互动性强和融合多种没接技术的特点,不但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及运作方式,对同样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际传播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一个典型代表,对国际传播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而国际传播也因为手机媒体的出现,传播内容更加多样化,互动性不断增强。

本文主要从手机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手机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影响以及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几个方面介绍手机媒体与国际传播。

论文关键词:全球化,手机媒体,大众传播,媒介融合,手机阅读以'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揭开了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篇章。

这一时代,地球愈益紧密地被联结成一个整体,“地球村”的概念真正实现。

不同国家、区域间的信息传播、处理可以在同一时间完成。

新媒体传播的这种即时、共时的特征,不但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及运作方式,对同样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际传播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一个典型代表,对国际传播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手机媒体在诞生之初是为了更便利的实现人际交通,随着无线电传播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到现在的与手机媒体相结合,手机媒体成为了集众多媒介于一身的大众传播媒介,时至今日,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国际电信联盟表示,2009年年底,全球手机用户数量达到46亿。

这意味着全球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2个手机用户,而在发到国家,许多人拥有多部手机。

2009年全球移动宽带数量达到6亿,而固定宽带用户达到5亿。

以上数据显示手机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

手机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第五媒体市场,打造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是主要目标将会成为现实。

目前国内3家主流新闻媒体的手机报问世以来,从内容建设方面看,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件中显示出巨大的传播力。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介质,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了,至于媒体的内容,应该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结合广告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确保其可行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此前,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1、电视;2、广播;3、报纸;4、网站;此外,还应有户外媒体,如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除新的媒体,例如:IPTV、电子杂志等,他们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与传统媒体又有着质的区别。

从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1、报纸刊物应为第一媒体;2、广播应为第二媒体;3、电视应为第三媒体;4、互联网则应被称为第四媒体;5、移动网络应为第五媒体。

其中4、5属于新媒体范畴。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由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

新媒体的主要特征:1即时性与交互性2共享性与海量性3多媒体与超文本4个性化与社群化我国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程:1993-1995:首先网络化尝试的是《杭州日报》真正走上互联网媒体的是《神州学人》1995年10开播演示的《中国贸易报》12月底开通的《中国日报》1996-1999:主流媒体的网络化发展(人民网,新华网)商业网站涉足网络新闻(新浪,搜狐)地方媒体探索网络发展模式(千龙新闻网,东方网)2001-至今:各大网站纷纷改革(新华网)网络新闻频频出彩,特别是突发新闻报道及网上直播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认同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在现代科技影响下,当代媒体产业结构面临深刻的调整,主要趋向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核心竞争力。

1、新兴媒体行业将引领时代潮流,新媒体产业在媒体产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新兴媒体产业所占比重尤其高于传统媒体产业。

手机电视能成为新媒介“主角”吗?

手机电视能成为新媒介“主角”吗?
以其 自主性和 互动性 受到 网民的热 烈拥 戴 i户外
10 名 1 — 5 50 3 5岁年龄 段 人士 进行 的 调查 发现 , 有 1 % 的 只 7
人希 望在移 动 电话上看 到 电视节 目。 与之 相 比 , 4 % 人表 有 4的
示他 们会在 个人 电脑上 收看 节 目。 由于 担心服 务 的成 本 以及 画 面和 声音 的 质量 ,0 的人 表示 ,他 们 压根 儿就 不 想在 手 7%
系列 因素 , 毕竟 人们 可选 择的 电视还 有很 多。
用 的媒体 ,至 少截 至 目前 ,受 制 于各 种 技术 、 资
费 、终 端等 的局限 ,它还没 有形 成 自己的媒 介核 心 竞争 力。 因此 , 手机 电视从 目前来看 , 它还 是小
手 机 电视 自身 存 在 的 种 种 问题
当电视遇 上手机 , 变为手 机 电视 时 , 演 它所 具 备 的 电视 媒体 的直观性 、 网络 媒体 的互 动性 以及 携 带 的 便利 性 让 业 界 对 其前 景 充 满 了 憧憬 和 信 心 。手 机 电视 在我 国的发 展 已有 五 六个 年 头 了 ,

众 消费 的奢侈 品 。
中, 手机 电视 究竟路 在何 方? 根据有关 资料 , 手机 电视的使 用时间大致 有四 个 时间段 , 即等待时 间、 上下班 时间、 车旅时 间以及 休 闲时 间。这些都是 零散时 间, 用户不会 全部 用来 观看手机 电视 , 即使这些 时间都被 用户用来看手机 电视 , 加起 来也 很难超过 用户每 天上 网或 者看传统 电视的时间。 因此 , 从吸 引用户注意 力的时间长度 上来看 , 手机 电视很难有大的作为。 另外 ,手机 电视 并不 是 用户生 活 中所 必 需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mmun icatio ns World Weekly
本刊记者|舒文琼
本刊记者|邬雪艳
移动通信技术走入新阶段
手机真正成为新媒体
60
亿户
60%
虽然手机在今天已是一件稀松平常的物件,然而谁能想到,距1981年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之一NMT (Nordic Mobil e T elephony ,北欧移动电话)诞生至今不过只有30年,短短30年时间内,移动用户规模急速增长至60亿,移动通信也进入了4G 时代。

引发全球移动通信革命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指采用模拟信号、仅限于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

它具有多种制式,主要采用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 A )技术,由于传输带宽有限,不能进行长途漫游,只能是一种区域性的系统。

而这仅仅是第一代通信技术的不足之一,其缺陷还包括容量有限、手机笨重、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等。

正因为如此,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缓慢,此后随着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消亡,比如在中国T AC S 模拟网络于2001年底关闭。

不过,正是这一并不完美的技术引发了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革命。

全球移动用户进入60亿时代
在短短30年间,移动通信技术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了第四代,其技术水
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代的传输速率一般在1.2k b it /s ~10kb it /s ,而最新的LTE 的速度已经能达到1Gb it /s 以上。

此外,在保密性、频谱利用率、标准化程度、业务的丰富程度等方面,新的技术也与过去有了大幅度提高。

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移动通信的规模普及,在不久前召开的2011年GSMA 大会上,GS MA 总干事安妮鲍沃特宣布,截至2011年11月全球移
动用户已经超过60亿,而目前全球人口也不过70亿,这表明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到85%。

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LTE 也在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球LTE 网络已经覆盖了约2亿左右的用户,V erizon 、at&t 、NTT d ocomo 、KDDI 、SK 电讯、西班牙电信等运营商都已经开始了L TE 的商业部署。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曾表示,手机已经不再是一个通信手段,根据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的研究,人们在使用手机时,有60%的时间已不再跟通信相关,而是用它来获取信息和娱乐。

手机已成为信息领域“瑞士军刀”
伴随着以iPhone 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兴起和快速普及,手机已经不再仅仅是“电话机”,MP3、MP4、数码相机、电子书、GPS 、移动支付等越来越多的功能和设备被集中到了这样一个小巧的智能手机中。

“手机已成为信息的瑞士军刀,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信息设备,直接取代并融合传统的应用设备,同时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改变。

”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表示。

终端设备层面的“融合”使得手机在用户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占据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因此,用户使用手机时6%的时间不再与通信相关,这一结果并非由于用户通信时间的缩短,恰恰相反,相比几年前,用户通信的绝对时间是在快速增加的。

只是由于用户使用手机的时间成倍放大,通信时间占比逐步缩小。

线下转线上将带来
巨大商机
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角度而言,用户使用手机终端的绝对时间越来越长,这绝对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用户使用手机听音乐、看视频、看电子书、导
航、拍照等,这些看似与传统意义上的通信并无太大关系的行为加上“在线”两个字之后,就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对用户而言,将因为信息的“随时随地、无处不在”而进一步被吸引,对电信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企业而言,则代表着巨大商机。

但就目前而言,对这商机的挖掘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企业需要开发和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内容及应用,将用户的手机使用行为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并用创新应用和市场推广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电信运营商则需要充分优化市场策略,引导用户提升线上行为的频次数量,降低和消除用户的网络使用隐忧。

数字
12
wu ue a n 201112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