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简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及分类
答: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少;有极性,朝向体表和各种管、腔、囊内表面的一侧为游离面,对应的一面为基底面;一般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上皮具有吸收、保护、分泌、排泄等功能。按其功能和分布可讲上皮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两类。
简述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
答: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导管构成。分泌部又称腺泡,呈泡状或管泡状,由一层锥形腺细胞围成,中央有腔隙;导管与分泌部只想相连,由单层或复层上皮组成。
试述疏松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
答: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细胞少,种类多,包括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等。细胞外基质多,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三种纤维和基质组成。该组织分布十分广泛,在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其具有支持连接、防御保护、营养和修复的功能。
试述浆细胞的光、电镜结构,来源和功能。
答: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圆形,染色质多聚集在核周并呈辐射状排列,形似车轮装。细胞质较多,嗜碱性,近细胞核处有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电镜下可见到胞质内含大量密集的粗面内质网,浅染区是高尔基复合体所在的部位。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浆细胞可产生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试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和正常值
答: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边较厚,直径约7~8um。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其它细胞器,细胞质中充满了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具有携带O2和CO2,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正常成人的血液中,女性约含红细胞(~)*10^12/L,每L血液中含有110g~140g 血红蛋白;男性约含红细胞(~)*10^12/L,每L血液中含有120g~150g血红蛋白;幼年血液中两者的含量均较高。
试述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答:是白细胞中最多的一种,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细胞核有杆状核和分叶核两种。分叶核的叶数2~5叶不等,正常成人血液中多件2~3叶核的细胞。细胞质有许多细小的颗粒,电镜下又可分为两种:即特殊颗粒,较小,内含溶酶菌、吞噬素;嗜天青颗粒,较大,内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霉与酸性水解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是杀灭细菌。
试述单核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
答: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是血液中体积最大的细胞。细胞核形态多样,呈圆形、卵圆形、肾形、不规则形或马蹄形。核染色质颗粒细小,呈细网状,染色较浅。细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染为浅灰蓝色,内含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单核细胞在血液内具有一定的吞噬作用,穿出血管后分化为巨噬细胞。
试述成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答:成骨细胞胞体较大,呈矮柱状或椭圆形,分布在骨质的表面。幼儿的成骨细胞较多。细胞核呈圆形,核仁明显。细胞质强嗜碱性,染为深蓝色。在电镜下可见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具有分泌类骨质的功能。
试述破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答:破骨细胞数量较少,是一种多核的大细胞,一般可含6~50个细胞核。破骨细胞紧贴骨质的一侧有褶皱缘,细胞质嗜酸性,电镜下可见丰富的线粒体和溶酶体。破骨细胞具有很强的吸收骨的能力。
骨组织的发生基本过程
答:(1)骨组织的形成:首先形成类骨质,骨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成骨细胞被类骨质包埋后转变为骨细胞,然后类骨质钙化成为骨组织。
(2)骨组织的吸收:骨组织形成的同时,原有骨组织的某些部位又可被吸收,即骨组织被侵蚀溶解,在此过程中破骨细胞其主要作用。
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同时存在,处于动态平衡。
试述骨骼肌纤维的光镜和电镜结构
答:光镜结构:骨骼肌纤维呈细长圆柱状,胞核多个,位于肌膜下。肌纤维含大量细丝状的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每条肌原纤维上的明带和暗带整齐的排列子同一平面上,而显示横纹。两相邻Z线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包括一个完整的A带及其两侧各二分之一的I带。
超微结构:1、肌原纤维肌原纤维由更细的、平行排列的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2、横小管在A带和I带交界处,肌膜从表面凹入呈小管状,分支围绕每条肌原纤维,称横小管。
3、肌浆网即滑面内质网,是位于相邻横小管之间的大致纵行的小管系统,又称纵小管。其末端膨大,称终池。横小管和其两侧的终池构成共同构成三联体。肌浆网可贮存钙离子,调节肌浆中钙离子的浓度。
试述心肌纤维的光镜电镜结构。
答:光:短圆柱状,有分支。一个核,位于细胞中央。心肌细胞端对端连接处细胞特化为闰盘,呈阶梯状,位于Z线水平。
电:1、肌丝被不完全分隔为肌丝束,肌原纤维不明显;2、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
3、肌浆网较稀疏,终池多与横小管构成二联体;
4、闰盘处有细胞连接。在横位部位有中间连接及桥粒,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
试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答:神经元又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1、细胞膜为可兴奋膜,膜上有受体,可感受刺激,传导冲动。
2、胞体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胞质内有尼氏体(嗜染质)和神经元纤维。尼氏体嗜碱
性,电镜下由大量粗面内质网和核蛋白体组成,其作用是合成蛋白质。神经元纤维在银染标本中为棕黑色细丝,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聚集而成。
3、树突内含尼氏体、神经元纤维等。功能一般为感受刺激,传向胞体。
4、轴突粗细一致,末端为终末分支。胞质(轴质)中无尼氏体。轴突的功能是将神经冲
动传到其它细胞。
试述突触的定义、分类、结构与功能
答:1、突触定义:神经元与神经元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传递冲动的特化的细胞连接。
2、突触分类和结构:(1)电突触即缝隙连接。(2)化学突触突触前成分:此处胞膜
称突触前膜。胞质内含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特异受体。突触间隙
3、化学突触传递神经冲动的过程神经冲动——突触前膜——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受体——靶细胞兴奋或抑制。
试述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与功能
答:1、星形胶质细胞胞突多,有的突起末端形成脚板附于血管壁。分为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原浆形胶质细胞。
2、少突胶质细胞胞突少,胞突形成脑和脊髓内神经纤维的髓鞘。
3、小胶质细胞小,胞突细长且有分支。来自于单核细胞,有吞噬能力。
4、室管膜细胞
试述角膜的结构与其透明的原因
答:角膜由外向内分为五层:(1)角膜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无色素,游离神经末梢丰富。(2)前界层透明均质膜。(3)角膜基质厚,胶原原纤维平行排列成层,纤维间为糖胺多糖等,无血管。(4)后界层,透明均质膜。(5)角膜内皮内层扁平上皮,有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功能,能调节水的摄取,保持角膜含水量稳定。
角膜透明与一下结构特点有关:1、无血管和色素;2、胶原原纤维均匀、规则排列,屈光指数相同;3、基质中含糖胺多糖和适量的水份。
试述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
答:视网膜由四层细胞组成。
1.色素上皮:细胞立方形,含黑素颗粒,顶部有突起,功能:(1)保护视细胞;(2)吞噬视杆细胞的膜盘;(3)储存维生素A,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
2.视细胞层:视细胞为感觉神经元。视杆细胞:树突长杆状,称视杆,膜盘上含视紫红质,感受弱光,视锥细胞:树突圆锥形,称视锥,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红敏色素、蓝敏色素和绿敏色素。能感受强光并分辨颜色。
3.双极细胞层为中间神经元。
4.节细胞层为多极神经元,轴突构成视神经。
神经元之间有放射性胶质细胞,突起有支持,营养,绝缘和保护作用。
试述毛细血管的分类、分布以及光镜电镜结构特点
答:毛细血管的管壁由内皮及基膜组成,紧贴内皮细胞外还可见到扁平而有突起的周细胞,具有分化的能力。电镜下毛细血管可分为三类: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窦状毛细血管。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含有许多吞饮小泡,内皮细胞连续排列,细胞间有紧密连接,肌膜完整,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等处。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许多贯穿胞质的窗孔,孔上有或无隔膜封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主要分布于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肾血管球等处。窦状毛细血管:又称血窦,形状不规则,管腔较大,内皮细胞有或无窗孔,细胞间隙较大,基膜不完整或缺如,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
试述中动脉管壁的组织结构特点
中动脉又称肌性动脉,由内膜、中膜、外膜组成。
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组成。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较薄,为少量结缔组织;内弹性膜较明显,由弹性蛋白组成。
中膜:较厚,由10~40层平滑肌组成,其间有少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