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 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的经典论述中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物质观:“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 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依其固有规律运动着、发展着、变化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进同唯心主义相对立,也与旧唯物主义有着远的的区别。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物质观;意义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人类历史的早期,人的精神领域还没有得到开发,思想、知识、文化、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对物质的认识几乎等于物资。
随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和物质概念的出现,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也就逐渐清晰。
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精神的本原不在于自身,而是来自物质,物质对于精神和思想具有本原和决定意义。
同样,人们也从对生活实践的表面和扭曲理解中,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精神和思想是物质的根据和本原。
在长时期内,物质与精神的较量一直难分伯仲,与此相适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也一直平行发展,谁也不能最终战胜谁。
而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的经典论述中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依其固有规律运动着、发展着、变化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进同唯心主义相对立,也与旧唯物主义有着远的的区别。
(完整word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ຫໍສະໝຸດ 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一的基础。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马克思主义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以下每要点1分)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请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
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容和永恒发展的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分)(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畴的“钥匙”(2分)(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分)3、请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人们的启示。
(1)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以下每要点1分)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就一定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真理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谬误被批驳、被放弃、被真理所取代。
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就必须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信,真理最终总要战胜谬误,树立终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准备随时为真理而献身。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对世界的本质进行了论述,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且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存在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并说明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在经典的论述中也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有所体现:“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这就阐释了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处于时间和空间中根据规律运动和发展的。
对唯物主义一元论进行保护,也形成了现代科学形态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同唯心主义相对立,也在历史观上和旧唯物主义存在差别。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现代意义前言:西方哲学史上物质观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朴素物质观、机械物质观等阶段,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出现,是对物质观发展的一种革新。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展现出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其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内涵,也在现代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物质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展现出了一个重要范畴,这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起点。
从马克思主义的各个内容入手,我们都看到了物质观的重要性,对物质观进行合理的把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度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章则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内涵概述在人类历史早期的时候,精神还没有得到开发和完善。
思想、知识和文化等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
在物质的认识上往往是局限在物质方面。
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获得发展和物质概念出现之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清晰。
人们在实践之中认识到了精神的本原不是自身,而是源于物质。
物质决定着精神。
人们对实际生活的表面和扭曲理解之中,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精神和思想是物质本原。
在长时间发展下,精神和物质的较量难以分清,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也在平行发展着。
但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实践客观实在性进行了揭示,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成为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也是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关系问题的解决,通过社会历史现象对唯物主义进行诠释。
马原重点题目
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简述意识的起源和本质。(P31)
起源: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是人脑的机能,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4、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P33)
质量互变规律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人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渡渐;同时又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进程,不失时机地促使生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1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P51-52)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有继承,既克服消极因素有保留积极因素。
10、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P51, 56)
二者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与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意义: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我们就要十分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成事物质的飞跃;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然而,当事物质变的条件已趋成熟时,则应把握契机,乘势而为,勇于创新,促成事物的转化。
马哲主观题答案.缩印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于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怎样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在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三、简述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它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实现基础;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实践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五、简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的含义、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推动事物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含义:同一性: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同一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和核心内容,其中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本文将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进行复习和讨论。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物质基础,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强调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并且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不可减少的,同时物质是可感知、可测量的。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还强调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物质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中的,它具有多样性和相互联系的特点。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由内部矛盾和斗争推动的,因此物质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不断向着更高的发展阶段演进的。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质量和量的辩证关系。
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特性的本质,而物质的量则是物质的度量。
质量和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质量的变化会引起量的变化,而量的积累则会导致质变。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对比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静止和稳定的,它忽略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不关注物质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相比之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更加科学和全面,它深入探究了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还与唯心主义进行对比。
唯心主义将意识放在第一位,将物质看作只是意识的产物,它否定了物质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物质的客观存在和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实践中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告诉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世界,要根据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只有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还告诉我们要积极面对矛盾和斗争。
物质世界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只有通过解决这些矛盾和斗争,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
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的感觉⽽存在,通过⼈的感觉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的本源,物质第⼀性,意识第⼆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然界是物质的,⼈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今都具有丰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元论,同唯⼼主义⼀元论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唯物主义⾃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与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马克思主义物质的概念: “物质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就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以下每要点1分)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请简述对立统一规律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原因。
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与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分)(2)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就是理解这些规律与范畴的“钥匙”(2分)(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分)3、请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人们的启示。
(1)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以下每要点1分)首先,真理与谬误就是对立的。
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就是真理、谬误就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就是相互联系的。
真理就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就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真理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谬误被批驳、被放弃、被真理所取代。
最后,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的区别与对立并不就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就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就必须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信,真理最终总要战胜谬误,树立终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准备随时为真理而献身。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必须要以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原则为依据,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才能实现中国梦。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其现代意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
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义:(1)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在:每个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运动形式各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殊矛盾。
方法论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评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特殊性级个性。
矛盾的共性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矛盾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福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全面地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理解和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精)
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马克思主义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以下每要点1分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请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
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分(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2分(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分 3、请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人们的启示。
(1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以下每要点1分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真理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谬误被批驳、被放弃、被真理所取代。
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就必须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信,真理最终总要战胜谬误,树立终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准备随时为真理而献身。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精)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
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 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 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 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马克思主义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以下每要点1分)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请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
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分)(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2分)(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分) 3、请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人们的启示.(1)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以下每要点1分)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真理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谬误被批驳、被放弃、被真理所取代。
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就必须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信,真理最终总要战胜谬误,树立终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准备随时为真理而献身。
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方法论意义[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由物质与意识所组成,其中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关键字: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方法论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按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发展着,这是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是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
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揭示了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物质与运动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一方面,由于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一旦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是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
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一旦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
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这样,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
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
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
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方法论意义[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由物质与意识所组成,其中物质是第
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关键字: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方法论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按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发展着,这是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是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
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揭示了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物质与运动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一方面,由于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一旦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是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
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一旦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
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这样,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
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
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
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这里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从物质看,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物质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
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
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
从运动看,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与静止密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坚持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反对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也反对把静止绝对化(不变不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这里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首先表现在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具有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一去不复返的的特点。
空间指运动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空间的特点是具有三维性(具有长、宽、高三度)的特点。
同时物质是在时间(一维性)和空间(三维性)中运动的。
其次表现在物质运动是客观的,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所以时空也是客观的。
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再次表现在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绝对的,又是有限的、相对的辩证统一。
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
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
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越的,超越有限即趋向无限。
时空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在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时空有限性是指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存在时间上是有始有终、空间上有边有际。
这就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以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学。
如果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认为空间、时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一种与物质无关的空洞形式,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如果认为空间、时间是纯粹的主观形式、是先验的、理念的产物,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总之,运动着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及其时空是不可分割的。
在时空中运动着的物质表现出无限多样的形态。
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改造是无穷尽的,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研究,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