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
十大安全管理原理
![十大安全管理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30aa72caaedd3383c4d3c2.png)
都齐心协力抓安全 , 遇到隐患或违章行为及时处理 和制止 , 安全工作就不会出问题 。但是 , 如果我们的
安全 意 识 下 降 , 对 安 全 工作 持 有侥 幸 麻 痹 心 理或 事
木桶 原理 是 由美 国管理 学家 彼得提 出的 。即 由 多块 木 板 构成 的水 桶 ,其 价 值 在 于盛 水 量 的多 少 ,
七、 伤 疤 效应
板, 消灭 弱 项 ; 二 是 企 业 要 想 成 为一 个 结 实 耐用 的
木桶 , 必须全 面提升全员 的素质 , 让所 有的板子都 维持“ 足够高” 的高度 , 才能充分体现 团队精神 , 完
全发 挥 团 队作 用 。
三、 堤坝原 理
伤亡事故的鲜血和生命教育人、 鞭策人 , 引起人 们的关注和重视 ,伤疤会使人对安全工作警示和反 思。 但是 , 好了伤疤忘了疼也是一种现象, 就是有那么
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 三是有一个很好的桶底 。
木 桶原 理 给予 我 们 的启 示 : 一 是要 设 法 改 变木
板的现状 , 要 善 于发 现 系统 中 的“ 短木板” , 抓住 短
移 动所 带 来 的 临时 性 ,不 可 避 免 地滋 生 将 就 、 凑合 、 侥 幸等 观念 和行 为 。因此 , 动态 的作 业标 准化 是最 安 全最 重 要 的保 证 , 而 又 是 在现 场 移 动 中最 难 实现 的。
3 、 先通风 , 再检测 , 后作业 , 相关 国家标准或者
行 业标 准 。
l 6 、 防起重机超载的装置 , 联锁保护装置。 1 7 、 6 , 1 6 , 坚守红线 、 从严执法 。 l 8 、 明确的 , 公开的 , 文件化 的。
l 9 、 安 全标 志 。
(安全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管理十大理念
![(安全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管理十大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21c62eb183d049649a665809.png)
现代安全管理十大理念美国著名安全专家Mr.DANPetersen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或称)理念。
这十大原理极具有代表意义,概括了当今美国以及发达的国家对安全管理的研究、比较成熟和系统的认识。
原理1:系统根源传统安全管理的思维模式是:事故可能是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所导致的,找到一个最直接的因素或某种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作为事故发生的原因,然后纠正不安全行为的行为或消除这个不安全的状态,没有进一步寻找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
事故多中原因理论提出,我们不仅仅要分析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即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或系统原因)。
“系统原因”原理认为,不要将获得的所有信息仅归结为某个单独的直接因素,而是要拓宽我们的视野,考虑导致事故的系统原因。
因此,每个事故都会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改善改善安全管理的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整个管理系统和我们的管理程序。
把事故、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的状态看作系统不正常、系统缺陷的征兆。
以识别不安全行为、状态和事故为起点,研究为什么这个行为和事故会发生,为什么这种状态会存在。
应用这个原理,我们将要重新确定事故的调查程序,即针对任何一个事故,不管是重大事故,还是小事故,都尽可能地识别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最终消除管理体系的缺陷,消除和整改系统缺陷是为了从根本上改进管理系统,而不仅为了寻找某个人的错误。
在手指伤害的案例中,如果说直接原因是没有穿戴防护手套,那么纠正措施是戴上手套。
然而,这种纠正措施仅仅解决了表面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
其结果是:类似的事情可能在明天还会发生在其他地方的员工身上。
事故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没有安排培训、缺乏安全作业标准或是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等系统缺陷。
只有找到事故的根源所在,才可以长期有效地预防与减少事故的发生。
原理2:风险管理衡量风险的要素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所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
通过分析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事故的严重程度,可以对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进而管理、降低或消除风险。
安全管理十大定律
![安全管理十大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af108b2358f5f61fb63666db.png)
安全管理十大定律安全管理是企业最大的效益,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
科学有效的运用和完善安全工作理念,可有效降低安全管理纰漏给生产工作带来的类风险,进而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帕累托定律帕累托定律又称80/20法则,其原理是在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平衡的关系,往往是关键的少数决定着事件发展态势。
在安全工作中,企业应辨识和评价危险源,按ABC法分类控制,来匹配相应的安全投入;强化班组长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每层级按80/20原则来进行重点管理与控制;对易发生事故的20%人群进行重点管理,规范其作业行为,提高其安全素质;对少数设备与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进行重点治理,以提高整体设备与环境的运行状态;充分发挥管理的能动性,运用统计规律找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来改善整体安全工作状态;在考核时应本着80/20法则来配置责权利的关系;控制关键的少数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能。
二、酒与污水定律酒与污水定律是指一杯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若把一标污水倒进一桶酒中,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在企业安全工作中,往往存在极少数的“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人员,这部分人员会起到连锁性的示范效应,进而直接影响到其它人员的作业行为,弱化了安全管理方案和措施的有效落实,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对这部分人员实行亮牌警告制(亮黄牌或亮红牌)若效果仍然不明显便应及时将其解雇;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在各层面的执行能力;同时,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应注重自身的素质培养,为员工做正面的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木桶定律木桶定律是指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由此演绎出弱项管理的概念,在安全管理工作也应实施弱项管理,识别影响安全工作的主要原因或薄弱环节,集中优势资源加以改进,对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剖析,举一反三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同时,应对间接事故安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与整改;当然,在改进的过程中又会出现新的短板或弱项,对此应本着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来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良好态势。
现代安全管理(MSM)
![现代安全管理(MSM)](https://img.taocdn.com/s3/m/9d69fdf0783e0912a2162ad1.png)
OHSMS风险管理模式
评审改进
ACTION
持续改进
危害辨识
频率分析
严重性
检查纠正
CHECK
DO
改善计划或 管理控制
维持管理
危险评价
No
可接受危险?
Yes
PLAN 24
OHSMS建立流程
颁发认证证书 体系审核 体系试运行 体系文件编写 体系策划和设计 初始状态评审 OHS管理体系培训 领导决策与准备
不正确的起重 没有切断设备动力 没正确使用设备 ……
不安全状态
防护不到位 工具缺陷 照明不足 ……
33
财产损失 产品损失 环境污染 伤害 死亡
损失
34
事故成本
$1 $1 to $3 $5 to $50
• 受伤损失
– 医疗 – 赔偿……
• 财产损失
– 建筑物受损 – 设备受损 – 修复成本 – 产品损失……
9
现代安全管理特征
传统安全管理 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 事故管理(事后型) 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 静态安全管理 经济效益为主安全为辅 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 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次要工作) 手工处理
现代安全管理 横向综合安全管理 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预防型) 安全管理动力(发自内心) 动态安全管理 效益、环境、安全与健康综合效果 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 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核心事业) 信息化手段
高保险 损失重 成本 大
员工关 系不良
严 重 财 务 危 机
忽视法 律诉讼
身陷泥潭
没有什么安全管理程序
合规管理
事故自然发生,被动管理
传统管理
事故:找借口 符合性为目标 方法好看不好用 缺乏安全职责 缺乏员工参与 浮夸不实在
十大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十大现代安全管理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7c497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5.png)
十大现代安全管理原理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是现代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必须遵循的一些指导原则。
这些原理是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企业必须依据这些原理来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方案,确保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十大现代安全管理原理的概述。
一、强调安全管理的战略性地位现代安全管理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引领,把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安全管理的战略性地位。
二、以人为本,确保人身安全把人与安全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员工关爱,确保人身安全,这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全面实施安全管理全过程从安全管理规划、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到安全生产过程全过程安全管理,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覆盖和全面引导。
四、确保安全工作标准化为保障安全管理的规范和持续性发展,必须建立严谨的安全管理标准,遵循安全管理规范,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标准化。
五、科技创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推行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采用新型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六、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协助企业制定和执行全面的安全管理计划。
七、实行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进行全员安全培训,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和安全考核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实行安全管理责任落实的机制。
八、营造安全发展文化氛围强化企业安全发展文化氛围的营造,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积累,建立以安全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以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九、实施风险管理,掌握企业安全风险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应对措施,尽可能掌握企业安全风险。
十、注重协作互助,落实安全生产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协作与互助,建立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安全生产合作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
十大现代安全管理原则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指导原则。
通过依据这些原则制定企业安全管理方案,企业能够建立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树立企业安全发展文化,并掌握企业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管理的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十大定律
![安全生产十大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82fa203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6.png)
安全生产十大定律安全生产十大定律如下:1.安全周期规律安全工作的力度大小,安全状况的优差好坏,是波动曲折的,不是直线运动。
安全状况的波动与安全工作的波动呈反向运动。
安全状况平稳的时候,正是骄傲自满、松懈麻痹的时候,安全出现问题之后,往往开始发奋扭转被动局面。
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是难能可贵的危机意识,是最应该办到而又最难办到的。
2.人的安全理念升华规律理念决定人的行为观念,文化决定人的价值观。
当今一些安全抓得好的企业,都是靠安全文化的长期加盟取得的。
独特的安全理念在人的思想意识领域的不断升华,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撬动企业安全管理“杠杆”的另一端不断上升。
安全管理是一种实践,也是一门科学,在安全工作中,仅仅靠实打实、硬碰硬的指标往往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一种更深的层次、更宽的领域上认识和把握,这就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以文化兴安全、管安全、保安全。
长期的安全生产使我们认识到,如果说,企业的安全1年靠的是侥幸、3年靠的是机遇、5年靠的是管理,那么10年8年就需要靠安全文化的长期加盟和支撑。
因此,抓安全离不开文化,文化兴则安全兴。
所以,抓安全要有管理的深度。
在安全中,我们树立什么样的理念呢?我们的理念应该是:安全工作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响一切。
国家在安定中强盛,企业在稳定中壮大,家庭在和谐中幸福。
没有安全做前提,稳定、和谐和幸福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安全高于一切;安全关系每个职工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和谐,所以说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关系企业的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安全先于一切;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影响社会效益,影响企业形象,影响干部政治生命,所以说安全影响一切。
3.人的生物节律变化规律生物节律亦称“生物钟”,是一种自然现象。
生物节律学说认为,人类最重要的节律有三种:即23天的“体力盛衰周期”,28天的“情绪波动周期”和33天的“智力强弱周期”,也就是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
十大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十大现代安全管理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2829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1.png)
十大现代安全管理原理现代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多,相应的安全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安全管理原理也随之不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十大现代安全管理原理,助力企业更好地应对安全挑战。
原则一: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现代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它需要企业首先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并评估其可能对组织产生的影响。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安全风险,并决定如何调整其安全管理策略。
原则二:制定安全策略制定明确的安全策略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之一,它可以帮助企业理解安全需求、明确安全目标并展开合适的控制措施。
一个成功的安全策略应该始终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以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原则三: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在于向员工介绍应对安全威胁的最佳实践并推广安全意识。
如果员工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愿意积极参与安全管理,企业的整体安全性将得到大大提高。
原则四:多层次安全措施多层次的安全措施是现代企业必须采取的措施,通过将多个安全控制层叠加,可以减少安全威胁对企业的影响。
比如,安装反病毒软件可以防止病毒感染,启用防火墙可以提高网络安全性等等。
原则五:灵活应变安全管理需要不断调整,因为安全威胁的本质和频率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企业应该设计可扩展的安全体系,并在必要时调整组成部分,以响应威胁的新出现并保持其整体安全性。
原则六:持续监测持续监测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它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并及时应对。
企业应该投入足够的资源来监测网络、系统和应用程序,并使用监测系统来发现并统计异常事件。
原则七:管理身份管理身份是为了确保用户身份和权限能够得到正确管理而必须采取的措施。
企业应该建立非常规的身份管理机制,并定期评估与监查账户和权限来控制用户的正确使用和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
原则八:管理漏洞管理漏洞是避免安全漏洞和失效相关的关键任务之一。
企业应该使用漏洞扫描工具来识别安全漏洞,并定期对其进行修复。
此外,企业还应该与供应商合作,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早期就进行安全审查和测试。
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d0abb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2.png)
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
1.领导责任:安全管理应由组织的最高级别领导履行责任,并将安全纳入组织的战略决策中。
2.组织责任:组织应设立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并确保该部门能够有效地管理安全事务。
3.决策依据:安全管理决策应基于可靠的数据和评估,以减少风险和提高安全性能。
4.风险管理:组织应采取综合的风险管理方法,以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对安全产生的威胁。
5.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应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所有成员都应参与其中,共同维护安全。
6.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组织应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学习来提高安全性能。
7.资源投入:组织应为安全管理提供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确保其有效实施。
8.合规与合法:组织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其安全管理符合规定要求。
9.合作与协调:安全管理需要各方的合作与协调,包括组织内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10.信息共享与学习:组织应与其他组织、行业机构等分享安全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以共同提高行业的安全水平。
这些原则反映了现代安全管理的核心理念和要求。
通过落实这些原则,组织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提高安全性能,并确保员工和相关利益
相关者的安全和福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安全管理的方法和
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这些原则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和补充。
十大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十大现代安全管理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8bcfb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15.png)
十大现代安全管理原理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是根据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用于指导组织和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安全管理。
以下是十大现代安全管理原理:1.领导者的承诺:领导者应该对安全事务给予高度关注,并展示出对安全的承诺和支持。
他们应该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并确保该政策的执行和贯彻。
2.风险评估和管理:组织应该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可能影响安全的各种风险。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安全培训和教育:组织应该为员工提供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应该覆盖安全政策、规程和操作程序,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4.安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组织应该提供适当的安全设备和工具,并要求员工正确使用。
同时,组织也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备和工具,保证其正常运行。
5.安全沟通和信息共享:组织应建立有效的安全沟通渠道,传达和分享安全信息。
这可以包括安全会议、安全通告、安全分享会等形式,以便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6.安全监测和评估:组织应该设立安全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可以包括定期检查、安全检测和审核等方法,以及隐患排查和事故分析。
7.安全责任和问责制:组织应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员工的安全责任和任务。
同时,组织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问责制度,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追责和处理。
8.绩效评估和激励措施:组织应该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将安全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同时,组织也应该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9.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应制定应急预案和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培训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组织也应该进行应急演练和模拟演练,提高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和处置能力。
10.持续改进和学习:组织应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不断进行安全管理的改进。
安全管理中的十大定律
![安全管理中的十大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1feabd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b.png)
安全管理中的十大定律安全管理中的十大定律在安全管理领域,有许多重要的定律和原则,它们为我们的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以下是安全管理中的十大定律:1.海因里希事故法则2.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次未遂先兆。
这意味着,在看似完美的安全表象下,隐藏着无数可能导致严重事故的隐患。
这一法则提醒我们,任何事故的苗头都不能被忽视,要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各类安全问题。
3.事故预防的4M原则4.事故预防的4M原则从人(Man)、机器(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四个方面出发,针对不同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它强调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面把控,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5.事故的冰山理论6.事故的冰山理论认为,大部分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而一小部分无法预防的原因和后果构成了冰山的水下部分。
这一理论告诫我们,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深入挖掘问题根源,关注细节,尽可能消除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
7.安全管理的木桶原理8.安全管理的木桶原理强调,最短的那一块板决定了整个木桶的容量。
在安全管理中,要特别关注那些存在明显漏洞的地方,因为它们往往会对整个安全体系构成最大威胁。
因此,要及时发现并修补这些短板,以提高整个安全管理的效果。
9.安全管理的墨菲定律10.安全管理的墨菲定律指出,事情即使看起来很完美也会存在缺陷和风险。
这要求我们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
同时,要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11.安全管理的海因里希法则12.安全管理的海因里希法则继承了海因里希事故法则的核心思想,即不同类型的安全管理需要不同的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合适的管理方法,以满足特定场景下的安全管理需求。
13.安全管理的3E原则14.安全管理的3E原则从风险评估(Evaluation)、风险控制(Control)和紧急处理(Emergency)三个方面出发,全面覆盖了安全管理的范围。
安全工作的十大原理
![安全工作的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01534f2e3f5727a5e9623f.png)
安全周期规律安全状况的波动与安全工作力度的波动是反向运动:安全状况平稳的时候,正是骄傲自满、松劲麻痹的时候;安全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开始发愤扭转被动局面。
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容量的保有值),不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条长度的平均值,更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条,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条,取决于质地最差的木条。
每个员工都是安全这个木桶中的一根木条,千万不能成为最短、最差的。
堤坝原理安全的堤坝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
任何细小局部的隐患,都会危及堤坝。
严重的三违、隐患,是颠覆性破坏性很强的堤坝行为。
球体斜坡原理安全工作如同推球上坡。
众人协力,推动力越大,球体上升越高。
稍有懈怠松劲,球就下滑。
链条原理大工业生产的连续工艺把管理者和作业者组合成协作劳动的群体,即环环相扣的链条。
任何一个环节断裂,都会危及上下链环以及整个链条。
场所移动效应移动所带来的临时性,不可避免的滋生将就、凑合、侥幸等观念和行为。
伤疤效应好了伤疤忘了疼,是普遍现象。
有资格也很有必要接受教训的人,却不撞南墙不回头,不临深渊心不惊,眼看伤疤不想疼。
暗箱效应封闭的地下空间从事艰辛的劳动,很容易由疲劳、枯燥乏味而导致情绪的烦闷、压抑、波动、低落。
有效的现场监控、高频率的走动式管理、自觉的自觉保安和互保行为,都是关键的约束手段。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安全哲学必然性和偶然性式矛盾对的对立统一体。
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本身又始终服从于内部隐藏着的必然性,任何偶然的东西都是必然的。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安全逻辑安全工作有大量的必要条件,缺少了任何一项必要条件,安全都没有把握。
所以,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永远无止境,永远不能骄傲懈怠。
安全工作没有任何一项条件可以成为充分条件,因此,安全工作不可顾此失彼。
要有轻重缓急,但不能鄙视乃至放弃任何一项安全工作。
三违分析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合称“三违”。
误区之一,“三违”可以省力气、省时间、省材料、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美国安全专家“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
![美国安全专家“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7129a96f1aff00bed51ed0.png)
美国安全专家“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美国著名安全专家Mr.DAN Petersen在美国安全工程师协会(AMERRICAN SOCIETY OF SAFTY ENGINEERING )出版著作《安全管理技术》(Techniques of safety Management,2003)及《安全监督》(safety supervision,1999)书中都提到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或称理念)。
这十大原理非常具有代表意义,概括了当今美国以及发达国家对安全管理的研究成果,也是比较成熟和系统的认识。
以下予以简单介绍,与各位共享。
原理1:系统根源不安全行为、工作环境中不安全状态和事故的发生,都是安全管理系统存在缺陷的征兆。
传统安全管理的思维模式是:事故可能是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所导致的,找到一个最直接的因素或某种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作为事故发生的原因,然后纠正不安全行为的行为或消除这个不安全的状态,没有进一步寻找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
事故多种原因理论提出,我们不仅仅要分析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即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或系统原因)。
“系统原因”原理认为,不要将获得的所有信息仅归结为某个单独的直接因素,而是要拓宽我们的视野,考虑导致事故的系统原因。
因此,每个事故都会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改善改善安全管理的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整个管理系统和我们的管理程序。
把事故、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的状态看作系统不正常、系统缺陷的征兆,以识别不安全行为、状态和事故为起点,研究为什么这个行为和事故会发生,为什么这种状态会存在。
应用这个原理,我们将要重新确定事故的调查程序,即针对任何一个事故,不管是重大事故,还是小事故,都尽可能地识别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最终消除管理体系的缺陷,消除和整改系统缺陷是为了从根本上改进管理系统,而不仅为了寻找某个人的错误。
【案例:手指伤害】直接原因:没有穿戴防护手套。
安全生产十大法则及安全管理十大定律
![安全生产十大法则及安全管理十大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aa8777a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5.png)
安全生产十大法则1、墨菲法则: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只要存在安全隐患,事故总会发生,差别只是早晚、大小、轻重而已。
因此我们在安全工作中,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这是我们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
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方面。
安全生产工作要增强忧患意识,多朝坏处想些,居安思危,才干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2、海因里希法则: ( 1 )事故法则: l:29:300:1000 ,每一起严重的事故暗地里,必然有 29 起较轻微事故和 300 起未遂先兆,以及 1000 起事故隐患相随。
对待事故,要举一反三,不能就事论事。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事故的暗地里必然存在大量的隐患、大量的不安全因素。
所以,我们的安全管理就是排除身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等各种隐患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隐患排查要做到预知,隐患整改要做到预控,从而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确保不发生事故。
( 2 )多米诺骨牌理论: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枚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所有骨牌相继被碰倒。
如果移去中间的一枚骨牌,则连锁被破坏,骨牌挨次碰倒的过程被中止。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物质等各种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缺陷,以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诸多原因同时存在缺陷造成的。
如果消除或者避免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存在,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就是要采取一切措施,千方百计,消除一个又一个隐患。
在每一个隐患消除的过程中,就消除了事故链中的某一个因素,可能就避免了一个重大事故的发生。
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隐患,不断消除隐患,不断避免事故,确保员工安全。
3、不等式法则: 10000-1≠9999 ,安全是 1 ,位子、车子、房子、票子等等都是 0 ,有了安全,就是 10000 ;没有了安全,其他的 0 再多也没故意义。
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388bb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b.png)
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
1. 安全优先原则:确保安全是最重要的目标,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来追求其他目标。
2. 预防原则:采取积极措施,预防事故和危险事件的发生,而不只是应对已经发生的
问题。
3. 评估原则: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了解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
低风险。
4. 合规原则: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安全措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5. 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寻求改进,通过监测和评估现有的安全管理措施,找出不足之
处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6. 参与原则:建立一个安全管理的参与机制,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共同维护和促进安全。
7. 信息共享原则:确保安全相关的信息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得以共享,以便及时采取相
应的措施来应对潜在的威胁和风险。
8. 教育培训原则: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员工具备应对各类安全事件的能力
和知识。
9. 领导责任原则:领导层要对组织的安全工作负有最终责任,并带头落实和推行相关
的安全管理措施。
10. 综合管理原则:将安全管理融入到整个组织的管理体系中去,与其他管理活动相互协调,实现全面的安全管理。
现代安全管理十大理念
![现代安全管理十大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2d513b4127284b73f24250b1.png)
现代安全管理十大理念美国着名安全专家Mr.DANPetersen在其着作中多次提到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或称)理念。
这十大原理极具有代表意义,概括了当今美国以及发达的国家对安全管理的研究、比较成熟和系统的认识。
原理1:系统根源传统安全管理的思维模式是:事故可能是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所导致的,找到一个最直接的因素或某种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作为事故发生的原因,然后纠正不安全行为的行为或消除这个不安全的状态,没有进一步寻找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
事故多中原因理论提出,我们不仅仅要分析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即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或系统原因)。
“系统原因”原理认为,不要将获得的所有信息仅归结为某个单独的直接因素,而是要拓宽我们的视野,考虑导致事故的系统原因。
因此,每个事故都会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改善改善安全管理的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整个管理系统和我们的管理程序。
把事故、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的状态看作系统不正常、系统缺陷的征兆。
以识别不安全行为、状态和事故为起点,研究为什么这个行为和事故会发生,为什么这种状态会存在。
应用这个原理,我们将要重新确定事故的调查程序,即针对任何一个事故,不管是重大事故,还是小事故,都尽可能地识别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最终消除管理体系的缺陷,消除和整改系统缺陷是为了从根本上改进管理系统,而不仅为了寻找某个人的错误。
在手指伤害的案例中,如果说直接原因是没有穿戴防护手套,那么纠正措施是戴上手套。
然而,这种纠正措施仅仅解决了表面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
其结果是:类似的事情可能在明天还会发生在其他地方的员工身上。
事故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没有安排培训、缺乏安全作业标准或是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等系统缺陷。
只有找到事故的根源所在,才可以长期有效地预防与减少事故的发生。
原理2:风险管理衡量风险的要素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所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
通过分析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事故的严重程度,可以对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进而管理、降低或消除风险。
管理理论——八大安全管理理论与十大经典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八大安全管理理论与十大经典管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4621b2f83d049649a66581b.png)
经典八大安全管理理论1、事故冰山理论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安全工作可以借鉴的八个理论于世。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等等事件:伤害:死亡=300:29:1启示:安全管理必须突破水面上的八分之一,不能流于形式、浮在表面,不能只看到水面上的事故,还要看到水面一下的事件、隐患,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深度入心。
2.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桶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公司就象一只木桶。
安全工作可以借鉴的八个理论这个理论还可以延伸一下,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
新木桶理论认为传统的木桶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个木桶能不能容水,容多少水,除了看最短木板之外,还要看这个木桶是否有坚实的底板、木板之间是否有缝隙。
木桶底板是木桶能否容水的基础。
木桶是否有缝隙是能否容水的关键。
木桶的底板是基础,桶箍是关键,而最短木板决定了能容水的最大容量。
成君忆先生在其管理学新著《水煮三国》中将木桶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引申: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木块与木块之间是否紧密。
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战斗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强大的整体,企业才不会变成一个漏水桶。
团队成员之间对不安全行为相互提醒、监督。
启示:短板:法律保障、安全信息、应急救援、风险识别、安全教育……底板: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如果规程、制度存在缺陷,那么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桶箍:管理指挥70%的事故是违章造成的,大于70%的责任在于直接管理者。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c4e21eda38376bae1fae73.png)
安全管理及基本概念
➢ 安全管理: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 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管理 的手段。实现控制事故、消除隐患、减少损失的 目的,使整个企业达到最佳的安全水平,为劳动 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 控制事故是安全管理的核心,而控制事故最好的 方式就是实施事故预防,即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 的结合,消除事故隐患,控制不安全行为,保障 劳动者的安全,这也是“预防为主”的本质所在。
➢ 在世界范围内,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工 人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工作。一方面,工人奋起反抗, 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健康;另一方面,由于事故造成的巨 大经济损失以及在事故诉讼中所支付的巨额费用,使资 本家出于自身利益,也考虑和关注安全问题,这些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全技术和管理的发展。
➢进入20世纪以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环境污染 和重大工业事故相继发生,职业危害也日益严重。 发生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惨祸,在社会上引起强 烈反响,对安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诞生则成为现代化安全 管理的重要标志。
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
❖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大型企业在不断提高自身安 全管理水平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具有很强实效性 的安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并融合 成为一套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系统管理模式,成 为职业安全管理成功的基石。
❖ 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如职业安全健康(OSHMS)管 理体系、南非NOSA“安全五星”管理体系和CAP 风险管理体系、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 系、杜帮安全管理体系、人体管理模式等。
分析
产生的条件进行判断和估计,对于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 行评价,即进行危险分析与安全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AN Petersen 十大安全原理
![DAN Petersen 十大安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8b3760561252d380eb6e68.png)
DAN Petersen 十大安全原理珠海直吴伟洪编美国著名安全专家Mr.DAN Petersen 在美国安全工程师协会(AMERRICAN SOCIETY OF SAFTY ENGINEERING )出版著作《安全管理技术》(Techniques of safety Management)2003及《安全监督》(*safety suervision)1999书中都提到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或称)理念。
这十大原理具有代表意义,概括了当今美国以及发达的国家对安全管理的研究、比较成熟和系统大的认识。
原理1:系统根源传统安全管理的思维模式是:事故可能是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所导致的,找到一个最直接的因素或某种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作为事故发生的原因,然后纠正不安全行为的行为或消除这个不安全的状态,没有进一步寻找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
事故多中原因理论提出,我们不仅仅要分析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即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或系统原因)。
“系统原因”原理认为,不要将获得的所有信息仅归结为某个单独的直接因素,而是要拓宽我们的视野,考虑导致事故的系统原因。
因此,每个事故都会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改善改善安全管理的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整个管理系统和我们的管理程序。
把事故、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的状态看作系统不正常、系统缺陷的征兆。
以识别不安全行为、状态和事故为起点,研究为什么这个行为和事故会发生,为什么这种状态会存在。
应用这个原理,我们将要重新确定事故的调查程序,即针对任何一个事故,不管是重大事故,还是小事故,都尽可能地识别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最终消除管理体系的缺陷,消除和整改系统缺陷是为了从根本上改进管理系统,而不仅为了寻找某个人的错误。
在手指伤害的案例中,如果说直接原因是没有穿戴防护手套,那么纠正措施是戴上手套。
然而,这种纠正措施仅仅解决了表面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
现代安全管理十大理念
![现代安全管理十大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884d14c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2.png)
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理念美国著名安全专家Mr.DAN Petersen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或称)理念。
这十大原理极具有代表意义,本文总结了美国和发达国家对安全管理的研究、比较成熟和系统的认识。
原理1:系统根目录传统安全管理的思维模式是:事故可能是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所导致的,找到一个最直接的因素或某种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作为事故发生的原因,然后纠正不安全行为或消除不安全状态,没有进一步寻找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
事故多中原因理论提出,我们不仅要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即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或系统原因)。
“系统原因”原理认为,不要将获得的所有信息仅归结为某个单独的直接因素,而是要拓宽我们的视野,考虑导致事故的系统原因。
因此,每个事故都会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改善改善安全管理的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整个管理体系和我们的管理程序。
把事故、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的状态看作系统不正常、系统缺陷的征兆。
以识别不安全行为、状态和事故为起点,研究为什么这个行为和事故会发生,为什么这种状态会存在。
应用这个原理,我们将要重新确定事故的调查程序,即针对任何一个事故,不管是重大事故,还是小事故,都尽可能地识别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最终消除管理体系的缺陷,消除和纠正制度缺陷是从根本上完善管理体制,而不仅为了寻找某个人的错误。
在手指伤害的案例中,如果说直接原因是没有穿戴防护手套,那么纠正措施是戴上手套。
然而,这种纠正措施仅仅解决了表面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
其结果是:明天其他地方的员工也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
事故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没有安排培训、缺乏安全作业标准或是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等系统缺陷。
只有找到事故的根源所在,才可以长期有效地预防与减少事故的发生。
原理2:风险管理衡量风险的要素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
通过分析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事故的严重程度,可以对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进而管理、降低或消除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美国著名安全专家Mr.DAN Petersen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现代安全管理的十大原理(或称)理念。
这十大原理极具有代表意义,概括了当今美国以及发达的国家对安全管理的研究、比较成熟和系统的认识。
1不安全行为、工作环境中不安全状态和事故的发生,都是安全员力系统存在缺陷的征兆。
传统安全管理的思维模式是:事故可能是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所导致的,找到一个最直接的因素或某种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作为事故发生的原因,然后纠正不安全行为的行为或消除这个不安全的状态,没有进一步寻找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
事故多中原因理论提出,我们不仅仅要分析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即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或系统原因)。
“系统原因”原理认为,不要将获得的所有信息仅归结为某个单独的直接因素,而是要拓宽我们的视野,考虑导致事故的系统原因。
因此,每个事故都会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改善改善安全管理的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整个管理系统和我们的管理程序。
把事故、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的状态看作系统不正常、系统缺陷的征兆。
以识别不安全行为、状态和事故为起点,研究为什么这个行为和事故会发生,为什么这种状态会存在。
应用这个原理,我们将要重新确定事故的调查程序,即针对任何一个事故,不管是重大事故,还是小事故,都尽可能地识别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最终消除管理体系的缺陷,消除和整改系统缺陷是为了从根本上改进管理系统,而不仅为了寻找某个人的错误。
【案例:手指伤害】直接原因:没有穿戴防护手套。
然而,这种纠正措施仅仅解决了表面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
其结果是:类似的事情可能在明天还会发生在其他地方的员工身上。
根本原因:没有安排培训、缺乏安全作业标准或是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等系统缺陷。
只有找到事故的根源所在,才可以长期有效地预防与减少事故的发生。
2有些环境中可能会发生严重的伤害事故,这些环境是可以识别和控制的。
衡量风险的要素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所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
通过分析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事故的严重程度,可以对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进而管理、降低或消除风险。
另一方面,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侧重于控制事故发生的频率来减少事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然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在某些方面、状况下是可以评估的、预测和控制的。
这个原理强调,在某些条件下可以通过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严重程度,通过降低事故的严重性来减低风险,预防控制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而不仅仅通过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来减少损失。
例如,在下列作业活动或作业环境中,存在的风险比常规作业的风险要大,必须执行更有效的控制措施来识别危害、控制和降低风险。
非常规作业;涉及高能量源的作业;建筑施工场所;员工承受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工作环境等。
3应该向管理公司其他职能部门一样管理安全。
管理层应该通过设立绩效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管理控制等系列现代管理手段来管理安全。
该原理是最重要的安全原理之一。
它重申了安全与生产质量、成本和人事同等重要的思想,进一步把企业管理应用到了安全管理的领域。
“安全第一”新概念“安全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和其他的业务职能同等重要,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之一”。
企业应该如何如同对待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生产和员工关系一样重视安全。
管理层必须对安全管理作出承诺,并努力实现。
虽然我们习惯使用“安全第一”这个词,但是,有时很难平衡,特别是在日常的作业活动过程中。
现场主管们为了实现生产目标或及时完成某个项目,容易忽略安全问题。
我们总期望管理人员能权衡好风险与利益之间的关系。
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来支撑,“安全第一”往往就是一空话!会议不能保证安全第一,领导的讲话不能保证安全第一,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执行的可以操作的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和其他业务职能同等重要”的观念可能容易为生产工具监督、维修监督和其他人员所接受。
什么时候安全第一?“当其他任何事情(如生产进度、质量或费用控制)与安全出现矛盾时,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
4安全绩效管理的关键是针对岗位安全责任制定明确的管理程序。
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都会重视上级领导分配任务与责任,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如果某个人没有被指定负责某项工作,几乎可以肯定,他不会承担与此项工作相关的责任。
但是,他却会关注管理层对其所衡量和强调的工作绩效:生产、质量、成本或管理层近期所施压的任何一项其他的任务。
因此,如果企业针对所有主管人员制定了明确的岗位责任、安全绩效标准和绩效管理的程序,必须激励各级管理人员努力贯彻实施,以求履行安全职责和实现起安全安全的绩效目标。
“谁主管,谁负责”,安全必须是主管负责人的责任。
管理层应该通过设置安全目标、计划、组织和管理机制引导安全工作,明确各级主管人员的安全责任,并且赋予他们的相应的权力。
在这里“主管”这一词不仅指现场监督的管理人员,包括从现场班组长到企业高层的各级管理人员。
有些企业在明确绩效与责任、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时候,却将安全责任制变成推卸责任的工具!在推行绩效与责任的时候,应该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而不是安全指标的分解。
企业的安全责任管理机制,可以以多种形式体现出来,例如:●∙公司管理绩效评估系统中宝库包括安全指标(不仅仅是事故指标,还包括行动指标等);●∙制定明确、切合实际、可以衡量的各级安全管理行动目标;●∙有公司高层几安全管理人员参与的安全委员会定期评估管理的人员的安全绩效。
5安全管理的职能就是明确界定可能发生(引发)事故的管理上的失误。
这种职能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
1.通过“为什么?”——为什么事故会发生?找出引发事故的根源。
2.通过问“是否实施了有效的控制措施?”——确认与跟踪整改措施的执行。
安全管理专业人员的核心任务是寻找导致事故发生的管理系统出了什么问题?如何寻找?这个原理引导安全专业管理人员注意安全管理的系统性,而不仅仅是安全行为和状态。
通过分析管理系统来确定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
安全管理专业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提问,来分析公司的安全管理系统的有效性:1.公司的安全管理方针是什么?2.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的只能是什么?3.公司是如何管理安全的?4.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如何确定?5.如何衡量安全管理的绩效?使用什么指标?6.怎样选聘员工?7.怎样培训?8.如何激励?9.如何激励管理者?6不安全行为的起因是可以识别和进行分类的;许多分类涉及到工作压力(如超负荷,或人员能力与工作环境不匹配)、诱导或判断错误;所有起因都是可以控制的。
在《humanerr reduction and safety management》(1982年第一版)书中作者开发并解释了这样一个模型。
模型认为,每次事件(事故)都与人为的失误(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且在不安全行为的背后有很多原因。
这些原因可以被识别、分类和进行深入的分析。
管理者可以采取很多行动来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的可能性,来避免事故的发生,而不是仅仅限于对人的教育和强制执行上。
我们知道,事故的结果是人员的伤害、设备的损坏、环境的破坏或其他形式的经济损失,事故是安全管理系统的缺陷和人为失误的综合结果。
系统缺陷包括了传统安全管理可能包含的因素,例如:公司没有明确的安全方针?如果,是什么?如何界定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过程中是否明确谁有什么样的权力?谁对事故承担责任?如何承担?如何进行安全绩效考核?应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安全检查?是否对员工提供足够的培训?是否制定了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应用什么样的安全标准?保存什么样的记录?如何应用这些记录?我们的应急响应程序是什么?7大多数情况下,不安全行为是人们的习惯行为,是人们对环境产生的反应。
安全管理的工作就是要改善导致不安全行为的环境。
原理7是原理6的拓展和延伸。
该原理认为,当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时,他们不是哑吧,不是白痴,不是不小心,不是需要纠正行为的小孩子;不安全行为是有管理系统形成的不良“环境”所造成的。
在这样的文化气氛、行为习惯、设备条件或者管理系统存在缺陷的环境,产生不安全行为是完全合理和正常的。
因此,安全管理工作就是要改变导致不安全行为的环境,从而减少或小区不安全的行为。
8在建设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必须对三个主要的子系统进行系统管理:物(或设备)的条件、管理体系和人的行为、随着安全科学的发展,发展安全管理系统也越来越完善。
传统的安全管理只涉及了物的条件控制,如:给沙轮机安装防护设施:随后,在安全管理中考虑了管理程序,并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和作业程序,使得事故率进一步降低;但是,无论是物的条件控制,还是安全管理体系,依然不能彻底地降低事故的发生。
现代安全管理在传统安全管理侧重于物的条件控制和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更注重员工的安全行为、意识、心理状态以及行为环境。
期望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杜绝事故的发生。
因此,改善那些使员工产生不安全行为的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原理8 再次强调,我们的任务是改变导致员工不安全行为的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
安全管理可以通过4个方面到达这个目标:1.分析:分析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原因2.控制:开发制定控制措施或系统3.沟通:把这些系统要求传达给业务部门和每位人员4.实施和监测:实施控制措施,检测控制的效果。
9安全管理应该与企业文化与理念相互融合。
社会在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也已经油料巨大的变化,因此,安全管理的理念也必须改变,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与公司其他职能部门(质量、生产、技术等)相协调,与公司的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互相融为一体。
企业管理中,应该努力构建一个开放、领导重视、员工积极参与的安全管理文化气氛。
如果像过去仅仅依赖安全防护设备、安全程序和强制命令来管理安全,是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更难以实现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10对于企业而言,没有一种绝对正确的方法去管理安全;但是,有效的安全管理系统具有一些明显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通常表现为:1.最高管理层公开的安全承诺2.强调安全绩效考评3.拥有公司中层管理的支持,并依赖其发挥影响作用4.明确的安全方针与安全理念5.员工积极参与6.管理系统具有必要的灵活性,如变更管理7.安全管理的作用与成效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