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先进》
先进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古文典籍】

先进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古文典籍】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过犹不及”等。
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
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原文】11•1 子曰:“先进(1)于礼乐,野人(2)也;后进(3)于礼乐,君子(4)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1)先进: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2)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
(3)后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
(4)君子:这里指统治者。
【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
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评析】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
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
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
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官,怎样当一个好官。
【原文】11•2 子曰:“从我于陈、蔡(1)者,皆不及门(2)也。
”【注释】(1)陈、蔡:均为国名。
(2)不及门:门,这里指受教的场所。
不及门,是说不在跟前受教。
【译文】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
”【评析】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学生从陈国到蔡地去。
途中,他们被陈国的人们所包围,绝粮7天,许多学生饿得不能行走。
当时跟随他的学生有子路、子贡、颜渊等人。
公元前484年,孔子回鲁国以后,子路、子贡等先后离开了他,颜回也死了。
所以,孔子时常想念他们。
这句话,就反映了孔子的这种心情。
【原文】11•3 德行(1):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论语·先进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语·先进篇原文、翻译及赏析论语·先进篇原文、翻译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先进篇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先进篇》春秋战国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原文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原文【先进篇】第十一全文_原文【本篇引语】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过犹不及等。
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
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原文】11 1 子曰:先进(1)于礼乐,野人(2)也;后进(3)于礼乐,君子(4)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1)先进: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2)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
(3)后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
(4)君子:这里指统治者。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
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评析】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
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
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
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官,怎样当一个好官。
【原文】11 2 子曰:从我于陈、蔡(1)者,皆不及门(2)也。
【注释】(1)陈、蔡:均为国名。
(2)不及门:门,这里指受教的场所。
不及门,是说不在跟前受教。
【译文】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
【评析】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学生从陈国到蔡地去。
途中,他们被陈国的人们所包围,绝粮7天,许多学生饿得不能行走。
当时跟随他的学生有子路、子贡、颜渊等人。
公元前484年,孔子回鲁国以后,子路、子贡等先后离开了他,颜回也死了。
所以,孔子时常想念他们。
这句话,就反映了孔子的这种心情。
【原文】11 3 德行(1):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论语 先进篇总结

论语先进篇总结《论语》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组成。
其中,先进篇是《论语》中的一篇重要章节,涵盖了许多关于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的讨论。
本文将以先进篇为主题,总结其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
先进篇的内容概述先进篇主要围绕着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展开讨论。
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的本性、修养和行为的问题,并通过深入的对话和思考,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提升个人修养。
1. 人的本性和修养孔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人的善行需要通过学习和修养来培养。
在先进篇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强调。
孔子认为,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人们可以改善自己的本性,提升个人修养,从而成为更好的人。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先进篇中,孔子提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然后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而只有管理好家庭,才能够为治理国家和平天下做出贡献。
这一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学习和实践是先进篇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孔子强调,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修养。
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知识实践的重视。
他认为,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和益处。
4. 忠诚和仁爱先进篇中,孔子对于忠诚和仁爱也进行了讨论。
他认为,忠诚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一个人应该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上级。
同时,他也提到了仁爱的重要性,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待人处事的原则。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对他人有同情心和善意,尽量不伤害他人。
5. 前人的智慧和启示在先进篇中,孔子多次强调了学习和借鉴前人的智慧。
他认为,自己的智慧有限,只有通过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
论语先进篇拼音版

lún yǔxiān jìn piān论语.先进篇zǐyuēxiān jìn yúlǐyuèyěrén yěhòu jìn yúlǐ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yuèjūn zǐyěrúyòng zhīzéwúcóng xiān jìn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zǐyuēcóng wǒyúchén cài zhějiēbùjímén y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déxíng yán yuān mǐn zǐqiān rǎn bó niúzhòng gōng yán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yǔzǎi wǒzǐgòng zhèng shìrǎn yǒu jìlùwén xué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zǐyóu zǐxià子游,子夏。
zǐyuēhuíyěfēi zhùwǒzhěyěyúwúyán wúsuǒbù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shuō说。
”zǐyuēxiào zāi mǐn zǐqiān rén bùjiàn yúqífùmǔkūn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dìzhīyán弟之言。
”nán róng sān fùbái guīkǒng zǐyǐqíxiōng zhīzǐqīzhī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论语.先进》译文

文章通过对人物语言及动作神态的记录,生动地表现了孔子与几位弟子不同的个性风采,如孔子循循善诱、和蔼亲切的师长风度,子路的鲁莽直率,曾点的淡泊洒脱,冉有、公孙华的谨慎谦逊,等等,都给人以很深刻的印象。
《论语.先进》节选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认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就不敢在我面前随便说话,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嘲讽地笑了笑。
孔子又问:“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工作中,或者在同别国的会盟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皙,你怎么样?”这时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慢了,接着铿地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上身了。
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最后。
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吗?有自己的宗庙,有同别国的盟会,不是诸侯国家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为诸侯做小事,那谁能为诸侯做大事呢?”注释侍坐:卑者在尊者身旁陪伴叫“侍”。
《论语》原文+注释 先进篇

《论语》原文/注释先进篇子曰:“先进于礼乐[1] ,野人也[2]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3] 。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1] “先进”句:指先在学习礼乐方面有所进益,先掌握了礼乐方面的知识。
“后进”反之。
[2] 野人:这里指庶民,没有爵禄的平民。
与世袭贵族相对。
[3] 君子:这里指有爵禄的贵族,世卿子弟。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4] ,皆不及门也[5] 。
”[4] “从我”句:公元前489 年(鲁哀公四年,当时孔子六十一岁),孔子周游列国,率领弟子们从陈国去蔡国。
途中,楚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孔子将往楚国拜礼。
陈、蔡大夫怕与己不利,便派徒役在郊野围困孔子。
孔子和弟子们断粮七天,许多人饿得不能行走。
后由子贡去楚国告急,楚昭王派兵前来迎孔子,才获解救。
当时随从孔子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回等。
公元前484 年,孔子返回鲁国后,子路、子贡等先后离开,有的做了官,有的回老家,颜回也病死了。
孔子时常思念那些在艰危中跟随他的弟子们。
[5] 不及门:“门”,指学习、受教育的场所。
“及”,在,到。
不及门,指到不了、不在他的门下受教育。
一说,是“不及仕进(卿大夫)之门”,“孔子弟子无仕陈蔡者”。
德行[6]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7] :宰我,子贡。
政事[8] :冉有,季路。
文学[9] :子游,子夏。
[6] 德行:指能实行忠恕仁爱孝悌的道德。
[7] 言语:指长于应对辞令、办理外交。
[8] 政事:指管理国家,从事政务。
[9] 文学:指通晓西周文献典籍。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10] 。
”[10] 说:同“悦”。
这里是说颜渊对孔子的话从来不提出疑问或反驳。
子曰:“孝哉闵子骞[11]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2] 。
”[11] 闵子骞:当时有名的孝子,被奉为尽孝的典范。
他的孝行事迹被后人编入《二十四孝》。
参阅《雍也篇第六》第九章。
[12] 间:挑剔,找毛病。
昆:兄。
南容三复“白圭”[13],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14] 。
文言文翻译-《论语》-先进篇

文言文翻译-《论语》-先进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论语》第11章 先进

《论语》第11章先进本篇概述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过犹不及”等。
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
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注释(1)陈、蔡:均为国名。
(2)不及门:门,这里指受教的场所。
不及门,是说不在跟前受教。
原文翻译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
原文翻译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注释(1)间:非难、批评、挑剔。
(2)昆:哥哥,兄长。
原文翻译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注释(1)鲁人:这里指鲁国的当权者。
这就是人和民的区别。
(2)为长府:为,这里是改建的意思。
藏财货、兵器等的仓库叫“府”,长府是鲁国的国库名。
(3)仍旧贯:贯:事,例。
沿袭老样子。
(4)夫人:夫,音fú,这个人。
原文翻译鲁国翻修长府的国库。
闵子骞道:“照老样子下去,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道:“这个人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就说到要害上。
”注释(1)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
商,卜商,即子夏。
(2)愈:胜过,强些。
原文翻译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
”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注释(1)善人:指本质善良但没有经过学习的人。
(2)践迹:迹,脚印。
踩着前人的脚印走。
(3)入于室:比喻学问和修养达到了精深地步。
原文翻译子张问做善人的方法。
孔子说:“如果不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其学问和修养就不到家。
注释(1)论笃是与:论,言论。
笃,诚恳。
与,赞许。
意思是对说话笃实诚恳的人表示赞许。
原文翻译孔子说:“听到人议论笃实诚恳就表示赞许,但还应看他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庄重的人呢?”作品赏析孔子希望他的学生们不但要说话笃实诚恳,而且要言行一致。
《论语·先进(先进)》

五、思考与讨论 :
⒈ 在写到曾点的时候,出现了一段 关于弹瑟的声音和人物动作的 描写,这样写的意图和效果是 什么?
⒉ 将本文与《韩诗外传》“各赋所 愿”相比较,谈谈它们在写作 的笔法上有什么不同。
两个字。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二、背景资料 :
2. 孔子的生平和社会文化意义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
尼,鲁国昌平乡陬邑人。
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一生,可归纳为治学、从政、 施教三个方面
儒学当时即有“显学”之称。自汉代 后,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和正 统,影响中国文化至深至巨。
三、文本内涵解析 :
人物的口吻、神情宛然如现 对人生价值的不同理解:个人
幸福和社会责任
论语·先进(节选)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交代谈话的参与者和具体情境 一个严肃而又亲切的场合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 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一个蔼然长者的形象 反映出孔子求为世用的一贯思想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 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意味深长的评点,全篇意足 神完,收束自然
三、文本内涵解析 :
孔子赞同曾点是对理想社会美 好生活的向往?还是志不能伸 的出世之思?
一个永恒的问题:人应该如何安 顿自己的人生。
四、文本的艺术特点 :
1、自然而完整的结构 2、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3、简练而传神的语言
场景的出现预示着变化 曾皙的回答流露出一种从容欣悦、无 所牵碍的心境 全文在孔子的感喟中达到了高峰。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 三子者之言何如?”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注音版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注音版《论语·先进篇》是《论语》中的一篇,全文分为十一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对于先进及其修养的思考和教导。
本文在教导人们如何做先进人物的同时,也探讨了先进人物的特点和品德。
先进篇第一章是关于如何赞赏和学习先进人物的。
孔子强调,一个人应该向先进人物学习,但不应简单地崇拜他们。
他说,“如用之,则可知勇乎?”先进篇第二章是探讨如何培养自己成为先进人物。
孔子说,“自行束脩,师道以立。
”他认为,一个人必须首先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然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和榜样。
先进篇第三章讨论了学习的过程。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暂的目标。
他强调,一个人应该不断努力,永远追求更高的境界,而不是满足于眼前的成就。
先进篇第四章强调了在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说,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才能真正地了解事物的真相,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先进篇第五章主要阐述了孔子对于先进人物的评价。
他认为,一个先进人物应该有博学善思的能力,懂得分辨是非,勇于承担责任,并且有着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标准。
先进篇第六章是孔子对于先进人物能力的评价。
他强调,一个人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先进人物。
他说,“能知不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先进篇第七章讨论了如何做一个贤人。
孔子认为,一个贤人应该尽力聚德修业,以便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道德标准。
先进篇第八章强调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孔子说,“上好下法,则民服;上不好下法,则民不服。
”他认为,一个人的言行和品德会直接影响到他所引导的人们。
先进篇第九章提出了先进人物的标准。
孔子说,一个先进人物应该有温和的性格,善于与人交流,能够调和人际关系,并且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先进篇第十章是关于教育的。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他强调,一个人应该尽力去教育和培养年轻人,以便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并且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论语先进篇原文翻译及解析

论语先进篇原文翻译及解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先进篇原文翻译及解析日精进·格言1166天子畏于匡,颜渊后。
《论语》“先进”章诸家注译考辨

论语》“先进”章诸家注译考辨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在《论语》的注译之中,此章分歧甚大。
历代诸家在此费尽笔墨,但从来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由于缺乏必要的史料和语境,几乎无从考证孔子的原意。
为今之计,只有重新检视诸家注译,折衷古今,才能得出可信、合理、确切的解释。
自汉迄清,影响最大的注疏,约略有以下几家:分别为郑玄《论语注》、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集解义疏》、邢昺《论语疏》、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及刘宝楠《论语正义》。
而在近现代的译注之中,则以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和李泽厚《论语今读》最可称。
在论文方面,傅斯年《周东封与殷遗民》、曹聚仁《原儒》、吴龙辉《论语“先进”章正解》都颇有发明。
本文即本于以上诸家,对其进行系统的考辨。
表1 先进、后进注译内容原文《论语注》进学先后先进后进,谓学也。
[1] 《论语集解》入仕先后辈先进、后进,谓仕先后辈也。
[2] 《论语集解义疏》前辈后辈先进后进者,谓先后辈人也。
先辈,谓五帝以上也。
后辈,谓三皇以还也。
[3] 《论语疏》入仕先后辈(孔门弟子)此章孔子评其弟子之中仕进先后之辈也;先进,谓先辈仕进之人;后进,谓后辈仕进之人也;盖先进者,当襄、昭之世。
后进者,当定、哀之世。
[2] 《论语章句集注》前辈后辈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
[5] 《论语正义》进学先后(孔门弟子)此篇皆说弟子言行,先进后进,即指弟子;皆谓弟子受夫子所施之教,进学于此也。
[1] 《论语译注》进学先后译文本刘宝楠《论语正义》之说而略有取舍;孔子所谓“先进”一般指“士”。
[7] 《论语新解》前辈后辈(孔门弟子)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皆指孔子弟子。
先进如颜闵仲弓子路,下章前三科诸人。
后进如下章后一科,子游子夏。
[8] 《论语今读》制礼作乐的先后讲的是野人“制礼作乐”,虽“粗俗”,但在先。
君子虽典雅,但在后。
[9] 《周东封与殷遗民》先到后到先进后进自是先到后到之义。
论语 先进篇 译文

论语先进篇译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论语先进文章总结范文

一、教育理念《先进》篇中,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教导,充分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
孔子认为,教育应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弟子的德行、学问和才能。
在评价弟子时,孔子不仅看重他们的才能,更注重他们的品德。
如颜回虽无立功、立言,但其德行与境界能契入圣人之境,因此孔子将其视为儒学的传承人。
此外,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一种快乐的过程,要勤奋好学,不断温习所学知识。
二、人生哲学《先进》篇中,孔子对人生哲学的阐述也颇具启发性。
他认为,人生应注重道德修养,追求仁爱之道。
在评价弟子时,孔子强调“仁”的重要性,认为“仁者爱人”,即要关心他人,关爱社会。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中庸”的思想,认为“过犹不及”,强调在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要把握适度原则。
三、道德修养《先进》篇中,孔子对道德修养的论述也值得我们深思。
他认为,道德修养应从自身做起,注重内心世界的修炼。
在对待鬼神、生死等问题上,孔子主张“未知生,焉知死”,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外,孔子还提倡“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系社会秩序、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
四、人际交往《先进》篇中,孔子对人际交往的论述也颇具智慧。
他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讲究诚信、宽容、忍让等品质。
如孔子在评价弟子时,强调“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即面对他人的误解和不理解,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不怒不怨。
五、结语《论语·先进》篇以其丰富的内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对教育理念、人生哲学、道德修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阐述,孔子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需深入学习《论语》的智慧,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论语 先进 林觉民 屠呦呦作文

论语先进林觉民屠呦呦作文说起,那可是咱中华文化的瑰宝。
篇里,孔子和他弟子们的那些交流与智慧,至今读来都让人深受启发。
咱先聊聊这。
里面的那些话语,虽然隔着几千年的时光,可感觉就像身边的师长在耳提面命。
比如“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 这说的不就是关于成长和学习先后的事儿嘛。
想想看,有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先掌握了某项技能的人或许一开始被看作普通平凡,但后来居上的人呢,也许有着更多的资源和条件。
但到底谁更厉害?还真不好说。
这让我想起了林觉民。
这位英勇的烈士,为了理想和信念,毅然投身革命,最终英勇就义。
他写给妻子的那封,饱含着深情与决绝。
他本有着温馨的家庭,美丽的妻子,可心中的大义让他割舍了这一切。
他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为了国家和人民,我无所畏惧!” 他就像是里那些勇敢追求真理的人,先行一步,为了心中的“礼乐”,为了国家的未来,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再来说说屠呦呦。
屠呦呦奶奶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她为了研制青蒿素,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努力。
那时候的条件可比现在艰苦多了,实验室设备简陋,资料也不齐全。
可她就是有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一遍又一遍地试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但她从不气馁。
她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那一丝曙光。
记得有一次看到关于屠呦呦的纪录片,里面详细讲述了她研究青蒿素的过程。
那一个个日日夜夜,她埋头在实验室里,对着那些瓶瓶罐罐,眼睛里满是专注和执着。
累了,就靠在椅子上眯一会儿;遇到难题了,就皱着眉头苦思冥想。
她的团队成员也都被她的精神所感染,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攻克难关。
当终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的那一刻,屠呦呦脸上露出的笑容,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欣慰。
想想林觉民,为了革命理想舍弃小家;再看看屠呦呦,为了医学事业不辞辛劳。
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做着不同的事情,但都有着共同的品质——那就是为了心中的目标,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论语先进篇读后感

论语先进篇读后感《论语》先进篇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先进篇,是《论语》中的一部分,包括了孔子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言论。
通过阅读《论语》先进篇,我深受启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孔子在先进篇中提出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观点。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应该更关注自己对他人的了解。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会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但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了解他人,就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这也提醒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要轻易妄加评价,而是要用心去了解他人,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信任。
其次,孔子在先进篇中强调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善良、宽容的人,不要对别人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行为。
这种原则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不要随意伤害他人,而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另外,孔子在先进篇中还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地进步。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被淘汰,也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论语》先进篇,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的深刻。
他的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的思想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善良、宽容的人,要学会尊重他人,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这些思想不仅是我们个人成长的指导,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孔子的思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也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點,爾何
• 希:同“稀”,彈瑟的速度 如?” 放慢瑟声逐漸稀疏漸近尾聲 • 鼓瑟希,鏗爾, • 鏗爾:象聲詞,形容瑟聲。 舍瑟而作,對 • 舍:放下。作:站起來 曰:“異乎三 • 撰:才幹,從事政治工作的 子者之撰。” 才能 • 子曰:“何傷 • 何傷乎:傷害什麼呢?有什 乎?亦各言其 麼關係呢? 志也。” • 亦:副詞,只是,不過是
孔子为何“与点”?
• 赞赏曾点恢复古礼 【东汉】王充《论衡 明雩》 • ‘天理流行’说【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曾点之学, 盖有以见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直与天地万 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故夫子叹息而深许之。” (以自身的人格完善为前提,以万物各得其所为理想,也 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君子不是以职业素质谋求 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而是以修身为起点,从完善内心 做起) • ‘素位而行’说【明】王阳明《传习录》:“三子是有意 必,有意必便偏着一边,能此未必能彼;曾点这意思却无 意必,便是素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 “赤,爾何 如?” • 對曰:“非曰 能之,願學焉。 宗廟之事,如 會同,端章甫, 願為小相焉。”
• 願學焉:我不敢說我能夠做,但是, 我願意在這方面學習。 • 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 • 會:諸侯會盟;同:諸侯共同召見 天子 如:或者 • 端:玄端,一种礼服。《周礼 春官 司服》:其斋服有玄端素端。章甫: 即玄端,一种黑色的礼冠。端章甫: 指的是穿戴礼服礼帽 • 相:在君主左右協助行禮的人,称 ‘小相’,表示谦逊。
孔子为何“与点”?
• ‘太平社会缩影’说:近人杨树达《论语 疏正》:“孔子所以与曾点者,以点之所 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 ‘从政பைடு நூலகம்心衰减’说:孔子有求仕之心, 终不得志,所以产生‘欲居九夷’的想法,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因此孔子一面叹息,一面赞许曾点,表示 希望安贫乐道。
• 莫,後來寫作暮,“莫”是暮的本字。 莫春,指三月 • 曰:“莫春者, • 成:定。春服即成:指天气转暖,春天 的衣服已经穿定。冠者:成年人,古时 春服既成,冠 二十岁男子须行冠礼,此后成年 者五六人,童 子六七人,浴 • 浴:指古代上巳日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 后来演变成一种风俗 乎沂,風乎舞 雩,詠而歸。” • 風:乐曲,此处做动词,奏乐,歌唱 • 夫子喟然叹曰: • 舞雩:雩,是古代祭天求雨的祭祀,因 配有乐舞,故称‘舞雩’这里指举行舞 “吾與點也! 雩的壇。<水经注>:沂水北对稷门,一 名高门,一名雩门。南隔水有雩坛,即 曾点所欲风处也。 • 喟然:長叹的樣子。與:贊成,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