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件课件ppt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回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回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某所,而母立于兹 (3)复音虚词 ①而已: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②而况:何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③既而:不久
既而儿醒。大啼。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
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
其可忽乎!
董:督察 以:介词,用 振:同“震”,威吓 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状后 苟免:苟且免于刑罚 貌:表面上,名词作状语
恭:恭顺 惟:只是 覆:颠覆;使……倾覆 宜:应该 慎:警惕 其:副词,表反问,怎么、难道 忽:轻视,怠慢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 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 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君:名作动,统治 可欲: 想要的东西 牧: 约束、修养 乐:以……为乐 懈怠:意志松懈
诚: 表假设,如果 安: 使动,使……安定 下: 居于……之下,名词作动词 以为:以(之)为
休:喜庆,福禄。
戒:戒除。
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
现危险的可能。
俭:形作动,行节俭。
处:保持
胜:克服
长:形作动,流的长远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 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凡百:所有的。
元首:指帝王。 景:大,重大。 殷:深,深切的。
善始者:开头做得好的 繁:多。 克:能够。
(1)连词

①表并列。并且,可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
②表递进。并且、而且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
③表承接。就、接着,可不译
拔剑撞而破之
④表转折。然而、可是

15.1《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15.1《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情境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 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 德义”的结论。 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是:将有作则思知 止以安人。 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是:诚能见 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是:念高危则思谦冲 而自牧。 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是:惧满溢则 思江海下百川。 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 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8.《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说明人们开始都能 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第二段
凡百(所有的)元首(帝王),承天景(大)
命,莫不殷忧(深切的忧虑)而道著(治道显著),功成而德
衰(德行衰减),有善(好)始者实繁,能克(能够)终者盖
(大概,表推测)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
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深重的忧患),必竭诚以待
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竭诚则吴越为一
①重权,重任 ②重大的地位 ③安,安乐的时候; 危,危难的时候 ④奸恶的人 ⑤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①达到远方 ②流得长远
(3)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①则思正身以黜恶 ②弘兹九德 ③则思知止以安人
意动用法
①乐盘游
②忧懈怠
使……牢固 使……正 使……光大 使……安宁
以……为乐 以……为忧

15-1《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1《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C
解析:A项,安:使动用法,“使...安宁”。B项,正:使动用法,“使....端正”。 C项,乐:意动用法,“以..为乐”。D项,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
是: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 当作 ④木兰当户织: 对着,面对 ⑤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假使、如果
⑥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 对等、比得上 ⑦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担当、担任 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占据、把守
五、特殊句式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状语后置句 2、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
奸恶的小人 有才能的人 / 好的意见
④ 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用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达到远方
塞源而欲流长者 远远流淌 能克终者盖寡 坚持到底
⑤ 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 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 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 使……谦虚。
⑥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⑦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 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
2.翻译划线的句子: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民,他们最
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内 心却不服气。(得分点:虽、董、振、苟)
(第3段)君人者,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 以自戒,将有作则思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 以知得失。”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 镜吗?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 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 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 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 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 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 憋死在怀里。
魏征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征敢于直 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征“犯上”,所言多 被采纳。被称为“诤臣”。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 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 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 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 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昔:过去。 而① :连词,表 纵情: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
顺承。 而② :连词,表转折。情。以② :而,表并列。傲物:看不
却。竭诚:竭尽诚心。
起别人。物,人。
以① :相当于而,表修饰。 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彼此敌对
下:臣民。既:已经,以后。的两个诸侯国。骨肉:指父母兄弟子
得志:实现愿望、成功。 女。
“虽……(犹)……而况……乎”的句式,巧妙 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 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 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 使谏诤不显得突兀 。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 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 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 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 ,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 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 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 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 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 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 )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 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 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30张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30张课件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 征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 《谏太宗十思疏》为第二疏。
唐太宗接到奏章后,亲手写了诏书答复魏征。他在诏书中承认自 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警戒。
“贞观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没有多大反复,就是因为太宗在 一定程度上听取了魏征的这一劝谏。唐太宗也给予魏征很高的 评价: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 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浚(jùn ) 谗(chán )邪 谬(miù)赏 壅(yōng )蔽
载(zài )舟
文章解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要求,追求。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zhǎng):生长。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根本:树根。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

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

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
■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 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如《阿房宫赋》。
■ 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 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 《六国论》《过秦论》。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讲课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讲课课件

❖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 思的情况。
❖ “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 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文。 2、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一[高考再现]:
默写名句: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 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 (福建卷)
❖ ④ 形容词用作动词 ❖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 ❖ ⑤ 使动用法 ❖ 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 ❖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 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 三、重要虚词 ❖ 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 结构助词,的。 ❖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 代词,指代天下。
❖ 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 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 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 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 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 (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 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 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 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 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 大意呢?
背景回顾
❖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 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 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 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 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 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 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 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 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 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 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 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 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 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共4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共4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
3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 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17
•思考题:
1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答:“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13
补充注释:
1) 臣闻求木之长者 2) 必固其根本 3) 欲流之远者
1) 求:追求,想要。 之:取消独立性。 2) 根本:古—根,今—事物的本质。 3) 流:泉流,名词。
4) 必积其德义
4) 其:他们。
5)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5) 而:却
6)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7) 臣虽下愚 8) 人君当神器之重,
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 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 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 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疏进谏,使 太宗猛醒。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 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 为书石。对侍臣说:“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 没,朕亡一镜矣!”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 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10
整体思路 思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11
第一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 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 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 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 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6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6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赏析:本句紧承第一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连用四个“不”字,用后一 个“不”否定前三个“不”,否定之否定,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 “不可”既是自己的 判断,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断。 “虽……(犹)……而况……乎”的句式,巧妙地把人君拉 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非, 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使谏诤不显得突兀 。
注释: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于:介词,对。 厚:深厚。 下愚:极愚笨无知的人,自谦。 况:何况。 明哲:明智,贤能 的人,哲:聪明。有才能。
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 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 (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唐太宗
贞观初年——简朴谨慎——利国利民 十几年后——骄奢忘本——劳民伤财
魏征
认清形势——清醒进谏——警醒太宗
➢ 谏 →劝谏
➢ 太宗 →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 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 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 十思 →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结合课文注解,自读课文,疏通字词
课文分析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 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注释: 求:要求,需求。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长得好。 固:使动,使…牢固。 根本:树根。 本:本义是树的根 部。 浚(jùn)疏通。 德义:恩德,恩义。 义:适宜的道德行为。
课文分析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04
太宗治国理念及实践影响
贞观之治时期政治特点概述
政治清明
太宗时期,政治清明,官员廉洁奉公,社会秩序 井然。
法治严明
太宗强调法治,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法律制度, 并严格执法,使得社会安定有序。
民族融合
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 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
太宗治国理念形成与发展过程
1 2
对后世君主和国家的借鉴意义
为后世君主提供治国借鉴
太宗的治国理念和实践为后世君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使 得后世君主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治理国家。
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启示
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局面为后世国家长治久安 提供了启示,即要注重法治建设、官员选拔和民族融合等 方面的工作。
对现代国家治理的参考价值
哲学内涵
知足常乐,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现实意义
提醒人们在物质追求日益膨胀的 当下,要学会控制欲望,珍惜现 有,避免陷入无尽的追求和攀比 之中。
“思谦冲自牧”的品德修养要求
品德修养
谦虚谨慎,自我约束,不断提升个人 修养。
要求
在取得成就时保持谦逊,不骄傲自满 ;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
不同文化背景下谏言方式差异比较
东方谏言方式
注重委婉、含蓄,强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谏官往往通过 寓言、比喻等方式向君主进言,避免直接冲突。
西方谏言方式
更加直接、明确,强调逻辑和雄辩,哲学家和雄辩家通过公 开演讲和辩论来影响统治者的决策。
当代社会中民意表达渠道探讨
东方当代民意表达渠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当代最主要的 民意表达渠道,人民通过选举代表来参 与国家管理和决策。此外,网络舆论也 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民意表达方式。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赏析:用排比句和比喻,从正面说明”积德义”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 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比喻论证。连用三个排比句,两个 作比喻,引出观点:治国必积德。
接下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 反面推理,加强了对“积其德义” 的肯定。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 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德不处其厚,情不 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 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 也。
补充二:谥号、庙号、年号
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宗太 宗等。
谥号: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 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曾文正 (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
十思: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劝谏内 容;
疏:即“奏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 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疏通事理,分条 陈述,属奏议类,古代议论文范畴。
补充一:文体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谏:直言规劝使其改正错误。如《谏太宗十思疏》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如《周公谏厉王止谤》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 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檄:所谓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 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 文章。如骆宾王的《讨武檄文》。
本段思路
1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观点:治国必积 德。
2 、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 有力。
3 、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 自己的观点。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论证。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戒奢行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性练习]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解释“其”字的用 法:
狐谓狼曰:“羊肉其(A)鲜乎!君 其(B)有意,叼其(C)一而啖之,得 饱其(D)口福。”狼曰:“其(E)如猛 犬何?”狐闻于犬曰:“羊数詈君,其 (F) 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G) 无闻 邪,其(H)畏主人邪?及其(I) 嬉逐, 愿为一雪其(J)耻。君其(K) 许之!” 犬笑曰:“欲加之罪,其(L) 无辞乎?” 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而去。
4、课外阅读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 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 色谓之曰:“魏徵尝劝我远佞人, 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 明也①,今乃果然。”士及叩头谢 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 常不举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 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 (《大唐新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因为《,陈连情词,表表》原)因 (05江西) 6、将以衅钟 《用齐来桓,连晋词文,之表目事的》(05辽宁) 7、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归让去,来介兮词辞》)(05山东) 8、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来《,过连秦词,论表》目)的 (05浙江)
其: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多音字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008 年山东卷)
A.仲裁(zhòng)阿谀(ē)入场劵(quàn)捕风捉影(pǔ) B.袅娜(nuó) 勒紧(lēi) 嚼舌头(jué)百孔千疮(chuāng) 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面(pōu) 一语中的(dì) D.柏树(bǎi) 模具(mó) 配给制(jǐ) 否极泰来(pǐ)
它的,代词
其然乎,其不然乎?《祭十二郎文》 “是……还是……”连词,表选择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而扣之。《石钟山记》 其中的,代词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副词,表示期望 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将,又,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归纳总结“其”的用法
①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他、它、那、那些、其中的); ②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 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 等语气或加强反问语气。 ③作连词,表示选择或假设关 系。
③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 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使敌对双方团结在一起,; 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三、写作素材积累
展示自我风采
写作提示:
《谏太宗十思疏》提出“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现为领导者亦然。要做 个合格的领导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必须 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觉悟,品德修养, 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如 果,为领导者,事事以公为先,身为表 率,则令出如山,部下执行不误。令人 心服口服。
〓〉[高考链接]
1、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庄把暴,见介孟词子》)(05全国)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并游且褒,禅连山词记,》表(并0列5北京) 3、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因病为梅,馆连记词》,(表0原5重因庆) 4、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因促为织,》连(词0,5湖表北原)因
①太宗尝止一树下 ②帝正色谓之曰 ③魏公尝劝我远佞人 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宇文士及从而美之 译文:宇文士及也跟着说这
棵树好
②我不悟佞人为谁矣 译文:我没有理解奸佞
之人是谁呀
复习目标:
明确字音考点要求,熟悉字音题考试形式, 探寻字音复习应考之策
❖ 一、考点要求及解读
❖ 1、考点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重要实词虚词归纳:
安: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安定
2、思知止以安人 安抚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怎能
4、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哪里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指享受

来,连词,表目的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连词,表原因
3、虽董之以严刑。用,介词
4、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而,连词,表修饰
5、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凭借,介词
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通“已”,已经,副词
总结归纳“以”的用法
(1)介词:可翻译成“用、 拿、凭借、让、在、与”等。 (2)连词:可表示“并列、 递进、承接、目的、因果、修 饰”等。 (3)副词:通“已”
同音字 形近字
❖ B.拂拭 嗜好 卜筮 恃才傲物
❖ C.绚烂 殉职 徇私 瘦骨嶙峋
❖ D.宾客 嫔妃 濒危 五彩缤纷
答案: B
解析:A项“角色”的“角”读jué,其他读jiǎo;C项“绚烂” 的“绚”读xuàn,“瘦骨嶙峋”的“峋”读xún,其他读xùn; D项“嫔妃”的“嫔”读pín,其他读bīn;B选项均读shì)。
❖ A jué lòu kāng
liàng shí
❖ B jiāo lù
kāng
liáng shè
❖ C jiāo lòu gāng
பைடு நூலகம்
liáng shí
❖ D jué lù
gāng
liàng shè
答案: D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
组是(2007年山东卷)
❖ A.围剿 侥幸 角色 矫枉过正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 件
课前训练
高中生易错字例(七)
一泄千里() 嘻笑怒骂() 滥芋充数() 卑躬曲膝() 岂人忧天() 吊以轻心() 坐地分脏() 乌和之众()
课前训练
高中生易错字例(七)
一泄千里(泻) 嘻笑怒骂(嬉) 滥芋充数(竽) 卑躬曲膝(屈) 岂人忧天(杞) 吊以轻心(掉) 坐地分脏(赃) 乌和之众(合)
❖ 2、考点理解:
❖ ①能力层级A——识记,识别记忆
❖ ②考查对象——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京 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 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 同语)
二、考题检测 多音

❖ 1.下列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005年山东卷)
❖ 角色 露骨 力能扛鼎 量体裁衣 拾级而上
3、[翻译训练] 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所赋予的 重大使命,开始做得很好的确实很多, 能够始终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④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人民, 用暴怒来震慑人民。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国君掌握着帝王重权,居于天地间 重大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