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经典影片引发的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部经典影片引发的思考

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渗透进音乐元素,不仅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标签: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音乐元素

一、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简介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用音乐开启被社会遗弃的池塘底的孩子们心灵之窗和梦想的故事。影片讲述了在一个充满暴力、恐怖、严厉制度的少年管制学校里,一群内心阴暗、缺少爱抚、不学无术、冷漠无知的孩子,千方百计地调皮捣蛋,而相对的老师们高举着“行动—反应”的准则,用体罚的方式来惩治他们,直到马修老师的出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他得知孩子们喜欢唱歌,虽然唱得并不好,但是至少他们对音乐感兴趣。于是他开始教孩子们唱歌,每日每夜都坚持着。昔日那些淘气的孩子此刻都睁大着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的指挥,张大嘴巴认真地发出每一个音。他们安静平和的神情让人很难把教室里乱哄哄的场景与之联系到一起,他们执著专注的眼神是那样的清澈。原本令人头疼的孩子们在音乐的引导下开始逐步步入正轨……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渗透音乐元素的设想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其学历层次不高,在就业市场上,只能凭借技能去和本科生、研究生一比高低。他们的技能娴熟,一到用人单位马上就能上岗,适应性很强,工作也很踏实,颇受用人单位的好评。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十分看重学生技能等级的高低。在这种招聘标准的指挥下,学校为了使学生在竞争中取胜,将技能放在重要位置也就显得十分自然。学校抓技能、任课教师抓技能、班主任抓技能、家长抓技能,在这种全民抓技能的氛围中,难免出现“重技轻德”的弊端。

目前,多数领导和老师已经深刻认识到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重文凭、重技能的用人制度,一时也是矛盾重重、顾虑重重。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法国人特有的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使人会不自觉地去思索音乐与德育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音乐能否真正意义上地改变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道德教育能否借由音乐的引导而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更好地实施,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思。

三、升学压力下音乐教育的缺失

在崇尚功利化的年代,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其价值所在,而且这种价值最好是摸得到的。所以中小学的学生生涯中一切都是以升学为中心,为升学服务。于是那些与升学没多大关系的学科自然而然就被边缘化了,翻开中学音乐课课本,

无外乎都是些《黄河大合唱》、《浏阳河》、《春节序曲》、《保卫黄河》等等。即便有精品,如《粱祝》,也不忘加上“反封建”三个字。西方古典音乐则收录较少,偶尔有收录的也通常很少赏析。回首那些岁月,在艺术教育——美术、音乐上,除了一些记忆的碎片以外几乎是空白。面对这些悲哀的过往我们是否应该质疑当下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失呢?

四、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

亚里士多德说过:“音乐对德性有所裨益,依据的理由是它能陶冶我们的心灵,并使我们习惯于正直的愉快。”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运动形态,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表现某种情绪的艺术形式。其基本材料是音响,具有非语义性和非概念性,在艺术中最为抽象,最具情感力量,能够给欣赏者以巨大的想象空间。音乐需通过表演、演奏或中间传媒才能为欣赏者所接受,并给人以美感和心灵的陶冶,精神的感染。音乐的功能一般主要概括为三个层面:物理、生理、心理。音乐作為一种声音,是自然的物理现象;人在有意无意中生理都会受音乐的影响;音乐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作用是双向性的,使音乐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平衡和谐发展。音乐教育是其它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这是音乐自身的美所决定的。”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其间的协调与对抗、追逐与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

可见,音乐不仅作用于学生的理智,而且影响到他们的情感。音乐的功能不仅仅在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人文素养,更在于它的德育功能。所以音乐教育不能只浅薄地停留在表面,只做形式功夫,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学会欣赏作品以后能够辨别美丑,从感受音乐的艺术美的境界延伸到能够区分生活中的善恶,从而更加坚定对于美好事物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的追求,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德育作用。

五、在德育教育中渗透音乐元素的具体方法

1.掌握职业学校学生特点,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被称作“初中生涯的弱势群体”、“中考的失败者”,他们大都缺乏自信,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对前途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他们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迷茫,甚至厌学;他们性格外向轻率,缺乏稳重;他们感情脆弱,经不起批评,易产生抵触情绪,易走极端;他们普遍缺少“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但是,他们渴望独立,具有自主性,他们充满朝气,具有进取性,他们兴趣广泛,具有特质性。这些特点几乎也是影片中池塘底孩子们的写照。马修老师用音乐感化了每个孩子稚嫩的心灵,他所写下的每一个音符仿佛是一个个爱的印记、一颗颗善良的水滴默默地渗透进孩子的心灵。音乐如春风化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最终使孩子们走上了幸福的成长之路。这种成功是教条化的思想道德课无法企及的。在一次次感受美的亲身体验中,这种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实实在在的,并且记忆深刻。

2.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使音乐欣赏种类多样化

也许,我们工作在职业教育岗位上的教师,没有马修老师那么好的音乐素养,但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相对影片故事发生的1949年,我们可以依赖更多的技术手段,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们营造更好的音乐环境,让学生们沉浮于音乐的海洋,凭借着作曲家的情感指引,进入一种奇妙的、忘我的境界。通过柔曼典雅的小夜曲,体验心旷神怡,如入梦乡的感觉;通过酣畅洒脱的圆舞曲,想象是温文尔雅,风流潇洒的气度;通过优美如诗的室内乐让学生胸襟开阔,冥想翩翩;通过铿锵雄壮的进行曲,体会豪情满怀,意气奋发;更有史诗般的交响乐,激励学生情高志远,勃然向上,让学生们通过音乐感受到什么是命运,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奋斗,什么是人生!

3.降低门槛,使音乐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

也许,最初学生们欣赏水平还达不到我们想象的高度,最低限度,我们可以把流行歌曲作为切入点,把学生领进音乐之门。流行歌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亲和力强,有很鲜明的时代特色. 它取材于日常的感情,生活,歌词口语化,自然,亲切,结构短小精悍,易记易唱,娱乐性强,表演形式多样,即兴性强,适应广大学生的需求,使欣赏者容易产生共鸣.优秀的流行歌曲,那诱人的旋律清新明快,能静心养性,那优美的歌词脍炙人口,能陶冶情操,它们往往再现了特定时代的五彩生活,写尽了自然风景和人间真情,所以很多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有的还很痴迷,流行歌曲已成为校园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中职学生多数崇拜周杰伦,我们可以结合着周杰伦的《外婆》以及《听妈妈的话》等歌曲,教导学生要孝顺长辈,同时可以结合周杰伦的《稻香》、《青花瓷》等歌曲,教导学生勇于面对挫折、面对困难。贴近生活与成长道路的歌曲总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好的流行音乐可以唤回了孩子们冰冷的心,解脱了束缚他们身心的绳索,抚平了他们受伤的心。不但能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更会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的影响。

六、在德育教育中渗透音乐元素的前景展望

将音乐纳入教育范畴西方自古希腊时期起就有,我国自古亦然,《乐记》上记载:“乐者,施也。”又说:“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中国自古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传统。古人将“礼”、“乐”并论,认为“礼可修外”,“乐能修内”,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兴邦。“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乐也。”学生大量地、广泛地接触音乐作品能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学生的感观被充分调动,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从这方面来说,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和真实,现代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的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当我们的职业学校校园从教室到宿舍,从操场到食堂;无论集会还是比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