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书学教学改革研究
刑事法律文书在公安教学中的改革与探索
刑事法律文书在公安教学中的改革与探索一、问题的提出所谓刑事法律文书的教学盲区是指“公安应用文”及“刑事侦查”教学无法全面细致深入的部分或被忽视的部分。
刑事法律文书在实践中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立案、管辖、回避文书,律师参与刑事诉讼文书,强制措施文书,侦查取证文书,执行文书等,在侦查实践中最常用的是各种笔录和报告书。
而公安院校培养的学生动笔能力较差,以至走上工作岗位后,在一定时间内无法适应公安法律文书的制作工作。
本文试就公安法律文书之一的刑事侦查法律文书方面存在的教学盲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期望对公安教学改革能尽绵薄之力。
二、出现盲区的原因1.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学大纲目的性不强。
我国的公安教育是从建国开始发展的,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从开始设科就把“公安应用文”和“刑事侦查”截然分开,没有过多考虑“公安应用文”中的法律文书特别是刑事法律文书与“刑事侦查”的措施、手段、方法的密切衔接关系,包括一些无法分割的内容。
如在侦查工作中最常见的询问、讯问笔录及制作它们的格式、方法、过程、细节、手续等,既是“公安应用文”的内容,又是“刑事侦查”必须使用的搜集证据的一种基本措施,对于如此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大纲时都是原则性的、笼统的一带而过,对学生是否真正学会制作法律文书并没有进行具体细致的要求,而且几十年一贯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其实质原因就是主观思想墨守成规,没有进行实际调查,所以在指导思想上是守旧的,没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正是因为在制定教学大纲上是机械的、教条的、沿袭不变的,所以导致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上没有明确的针对性,从指导思想上直接影响了对学生动笔能力的培养。
2.教材编写缺乏创新,学时设置有失偏颇。
由于受“公安应用文”和“刑事侦查”教学大纲的直接影响,这两门课程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结构、体系及内容上都没有创新,基本上大同小异。
如“公安应用文”方面的编写,大都强调的是格式的正确、文笔的通畅和文字的错对,再就是给出素材写出材料,往往舍弃了形成材料的过程、背景、条件及相应的法律手续,没有用联系的观点对材料的制作做一些承前启后的铺垫和完善,所以其教材的编写都是就事论事,就文书写文书。
论法律文书教学模式的改革.doc
论法律文书教学模式的改革作者:李蓉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7期[摘要]法律文书的教学必须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出发,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不适应法律文书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
因此,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最终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法律文书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案例教学法[作者简介]李蓉(1977- ),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与法学。
(江西南昌 330013)[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江西省教改立项课题“网络条件下…法律文书‟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JXJG-08-38-1)[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1-0150-01法律有赖于司法、执法机关等国家机器的运用,法律文书则是保障和体现法律实施最直接、最终的表现方式。
法律文书的制作水平,是考核办案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尺度。
法律文书是法律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面对课程的内容,如何丰富教学,改进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会写、爱写的教学效果,是法律文书教学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法律文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理论灌输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中心,学生课堂上听、记,下课看,考试背,是一种封闭的教学模式。
法律文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动手制作文书,但是授课中以教师讲授概念、制作方法和技巧为主,轻技能培养,学生制作文书的水平难以提高。
1.板书式教学手段与多媒体式教学手段相孤立。
在法律文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局限性:一方面,板书式教学手段不能满足法律文书教学过程中展示大量的例文、例句及案件材料的需要。
法律文书的教材中提供的例文大多比较陈旧,在课堂上教师要将一些更新更好的例文展示给学生,只能将其片段抄在黑板上,或读给学生听,这样费时费力,数量少,不利于教师对例文的深入讲解和分析。
对法学专业课程模式改革研究
对法学专业课程模式改革研究-----------------------作者:-----------------------日期:对法学专业课程模式改革的探讨-艾奇-目录教学模式的改革包括课程模式的改革。
这实际上是我们开放教学的关键之处。
理论上的探讨是必要的,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活动来加以充实,解决该怎么做、做什么、为谁做、给谁用、何时用、哪里用等等基本问题。
一、关于课程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之下的教学进程或教学过程的简化的方式,这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容、包括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方式等。
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目标之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应采取怎样的教学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方式等等,从而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模式。
理论上大体分为以下几类:1.问题研究型通常指,教师提出某个研究课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工作经历、经验、课程先导知识和相关材料,围绕课题进行研讨,每个学生均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思路并得出初步结论。
问题研究中,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实际工作经验、实地考察或实验、资料检索、网上调研,讨论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各种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每个学生均完成工作后,教师即组织对各种类型的初步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经过全体师生的讨论,最终形成对该课题的一致性结论或倾向性意见。
问题研究型可以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尤其是网上教学资源,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案例研习型案例研习型教学模式已被教育界和全社会广泛认可,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在开放教育教学中,案例研习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事先在电大在线平台课程主页中加入大量案例,或要求学生浏览互联网上相关,获得对各种案例的初步认识或判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各种案例进行信息加工,对案例进行分类等,寻找各类案例的共性,从而形成对新知识的认知。
3.探索发现型探索发现型教育模式的主要理论观点为,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或解决办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法学本科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点滴谈——以《法律文书》课程为例
管理
法学本 科专 业集 中实践环 节教 学 改革点滴谈
— —
以《 法律文书》 课程为例
付 弘 ( 青海广 播电 视大 学教学指导中 心)
摘要 : 以《 法律文书》 课程 为例所进行 的集 中实践 教学改革 , 通过 践教 学 与社 会 实践 效 果相 统 一 的 目的 , 其 示范 性 的效 果 显
了应 付 交 差 , 提 交 了各 种 内容 的调 查 报告 , 没 有 进 行 实 地 调查 , 而 是在 网上 下载 、 抄 袭 别人 的作 品 , 这就 完全 失 去 了
当成 点评 和指 导 , 合 议 并评定 出应得 的成 绩。
社会实践 的意义。针对这种情 况, 青海 电大法学本科专业 教 师发布 的案例 ( 包括案情 介绍、 审理 过程 、 判决结 从2 0 0 8年 秋 季在 全省 开 放教 育 学院 对社 会 实践 的教 学 进 果 、 争 议 焦点 、 法 理 分析 及 防范 提醒 ) 。 学 生可 以全 面的了 行 了改革 试点 。至 今 , 已推 广 到 全省 电大 。 解 整个 审 判过 程 及所 运 用 的法律 条 文 、 法理理 论 及 逻辑 思 1改 革 的具体 做 法 学 生在 理 清案情 脉 络 、 全面理 解 案情 , 分析 案件 中个 角 我们 以《 法律文书》 课程教学实践为例 , 进行了法学本 路 。 色在本 案 中 的位 置 、 地位 , 选 择 自己所愿 意担 当的角 色 , 根 科集中社会实践的改革。 《 法律文书》 课程是一门专门讲授 适用于各项法律工作所必需的法律文书写作知识 , 有助于 据 角 色在 本 案 中 的性质 ,运 用 所 学 知识 撰 写相 应 法 律 文 既深 了学 生 对 法学 理 论 的掌握 , 有 助于 提 高 学 生 的解 提 高 同学 们 写作 能 力 的法 律 实务 课 。简 而 言 之 , 它是 一 门 书 , 决 实际 问题 的能力和 写作 能 力 。 应用写作课 , 是一门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应用写作课。它 学 生在 掌 握案 情 的 时候 ,把 自己置 身于 案件 当 中 , 提 既要 以写 作 的基 本 规则 和 知识 为依据 , 又 要 具 备按 照 法律 高 了 了解 案 情 , 弄清 案 件 审 理过 程 中个 角 色 的主 张 、 观 点 工 作 对 文 书 写作 的特 定 要 求 制作 各种 法律 文书 的 写作 知 在 写作 过 程 中可 以按 自 己的观点 从 角色所 拥 有 的 识。 但是 , 它在 课程 中单纯 的去讲 授一 般 的 写作 知 识 , 也不 的兴 趣 , 权 利 出发 整 理思 路 , 认 清 事实 、 发 现有 力证 据 , 寻 找 能够支 是专 门的讲 授 哪 一 门法 律专 业 知 识 , 而是 在 不违 背 写作 规 非常有 利 于学 律知识的基础上 , 结合法律对各种文书的特定要求予以制 撑 自己观 点 和权 利 的 法律依 据 。 这话做 法 , 并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 作。 其 目的在 于帮 助 同学们 具体 掌握 各种 法律 文 书 的写作 生进一步温 习已学过的法律知识 , 实际 问题 , 同时还 锻炼 了学 生 的 写作 能 力。 要领 , 逐 步 提 高 写作 法律 文 书 的 实际 能 力。从 一 定 意义 上 2 . 2 提高 了学 生 的参 与度和 学 习效果 。 讲, 该 课 程 既是 一 门写作 知 识 课 , 也 是一 门 写作 技 能 的训 学 生 的 法律 文 书 定稿 后 , 在 教 师指 导 下 , 按 小组 组 成 练课。 因此 , 本课程要求学生 , 不仅要掌握各种法律文书的 并由学生按 自己在法律文书 中的 写作 知 识 和 要 领 ,而 且 还 要切 切 实 实提 高 实际 的 写作 技 模拟法庭进行模拟演练。 能。 只 有 这样 , 才 能 实现 本课 程 预 期 的教 学 目的和根 本 的 角色 , 扮演法 官、 检察 官、 律师、 当事人、 其他诉讼参与人等
法律文书课程思政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合同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载体,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合同法》的教学过程中,诚信原则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合同法》课程中的一堂课为例,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法律文书课程教学。
二、案例内容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成立、效力、履行、变更、解除和违约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合同法律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2. 思政教育融入(1)诚信原则教育在讲解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时,教师结合具体案例,强调诚信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分析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诚信缺失而导致的合同纠纷,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在维护合同法律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2)职业道德教育教师通过讲解律师、法官等法律职业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敬业、诚信、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
(3)社会责任感教育在分析合同纠纷案例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当事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因素,培养其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2. 讲解合同法基本原则教师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讲解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诚信原则在合同法中的体现。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合同纠纷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合同法律关系,探讨诚信原则在解决纠纷中的作用。
4. 讨论与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诚信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 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诚信原则;2. 提高法律思维和案例分析能力;3. 培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法律职业伦理与公正意识的塑造
案例来源:实际 法律案件
案例类型:刑事 案件、民事案件、 行政案件等
案例分析:从法 律、伦理、公正 等多个角度进行 分析
案例教学:通过 案例教学,提高 学生的法律职业 素养和公正意识
案例目标
提高法律职业伦理意识
增强法律文书写作能力
培养公正意识 促进法律职业素养的提升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某律师事务所在处理 一起民事案件时,发现当事人存 在违法行为,但律师并未向法院
尊重事实:在法律文书中,必须真
01 实、准确地反映案件的事实,不得
捏造、歪曲事实。
尊重法律:在法律文书中,必须尊
04 重法律,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不得
滥用职权。
公正公平:在法律文书中,必须体
02 现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得偏袒任
何一方。
保护当事人权益:在法律文书中,
05 必须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
得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理和公正意识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将继续探索和 创新课程思政案例的实践 与效果,以提高学生的法
律职业伦理和公正意识
结语
06
对课程思政案例的总结与评价
法律职业伦理的 重要性:维护社 会公正,保障法 律权威
0 1
公正意识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的公正 意识和判断能力
课程思政案例的 价值:提高学生 的法律素养,增 强社会责任感
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法律职业伦理与公正意识的塑造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课程思政案 例概述
法律职业伦 理的塑造
公正意识的 塑造
法律文书写 作技巧与思 政元素的融 合
2024年法律文书学习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法律文书学习心得体会2024年,我有幸参加了法律文书的学习,这是我人生中一次宝贵的经历。
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对法律文书的写作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考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其他学习者有所启发。
首先,在学习法律文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
法律文书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件,要求准确、清晰、严谨,每一个字眼、标点符号都需要精心斟酌。
在学习中,我经常会遇到同一句话用不同的措辞,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时候,我会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不断修改和调整。
通过这样的细致观察和精确呈现,我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文章的表达力也更加出色。
其次,法律文书的学习也教会了我批判性思维。
法律是一门精密的知识体系,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法律原理和规则。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要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更需要能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地分析问题。
法律文书的写作也要求我们能够深入思考问题的各个方面,合理地进行论证和结论的推导。
通过这样的练习,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判断。
另外,学习法律文书也让我对法律体系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法律文书作为法律实施的工具之一,真实地展现了法律体系的不完美性和变革性。
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法律文书,我不仅能了解到其中的规则和程序,还能看到不同司法实践中的差异和问题。
这给我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和思考法律体系的机会,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法律改革和完善的重要性。
此外,法律文书的学习也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法律文书往往需要多个人员的配合和协作,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案件时,涉及到很多法律专业和实务经验的知识。
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交流,能够将各种观点和思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这样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更使我们的法律文书更具有综合性和专业性。
最后,通过学习法律文书,我也意识到法律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
《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法律职业伦理与公正意识的塑造
案例二:某法院判决书写作分析
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凿
01
法院在判决书中对案件事实进行了详细的认定,证据确凿,为
法律的正确适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法律适用正确,解释详尽
02
法院在判决书中正确适用了相关法律,并对法律条文进行了详
尽的解释,使得当事人能够充分理解判决的依据和理由。
判决理由充分,逻辑严密
03
法院在判决书中充分阐述了判决的理由,逻辑严密,既体现了
语言简练明了
法律文书要求语言简练、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要用 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晰的意思,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文书内容。
表达客观中立
法律文书要求表达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主观色彩和情绪化的表达。 要遵循客观事实,用中性的语言描述事件和事实。
05
案例分析:优秀法律文书展示及点 评
案例一:某律师代理词写作分析
02
法律职业伦理核心内容
忠诚于宪法和法律
树立宪法法律至上观念
法律职业人员应始终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维 护宪法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带头遵守宪法法 律,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忠实履行法定职责
法律职业人员应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自觉抵制各种违 法违规行为。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法律职业人员应坚决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 尊严,不得在执法和司法活动中徇私枉法、 徇情枉法,确保国家法律得到正确实施。
提升了公正意识
学员们表示,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公正的内涵, 提升了公正意识。
掌握了法律文书写作技巧
学员们认为,课程中的法律文书写作规范讲解非常实用,帮助他们掌握了法律文书的写 作技巧,为未来的法律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法律文书教学改革研究
法律文书教学改革研究摘要:法律文书课应定位于实践技能性课,教学方法以法律文书格式讲解为基础。
法律文书的制作应与具体的司法案件结合起来,教师应加强学生在制作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帮助学生提高文书的制作质量。
关键词:法律文书;教学方法;实践技能;改革现实的法律文书教学由于诸多原因却未能反映出法律文书在司法实践中的价值,法律文书在教学中的地位中有被轻视的倾向。
因此,应研究法律文书教学存在的问题,厘清法律文书的价值,改革法律文书的教学方法。
一、法律文书教学存在的问题一般观念认为,法律文书课教授学生制作各种法律文书,最高司法机关对各种法律文书的格式有专门的规定,只要按照这些格式制作就可以了,设置法律文书课的意义不大。
对法学专业的学生,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课程量非常大,法律文书课由原来法学专业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法律文书课被学生轻视。
法律文书课一般都安排在大三上期,或者大三下期。
在这个时期,往往又是学生忙于准备考研、准备司法考试的时候,很多学生部选法律文书课,即使选了,也不会认真学习。
从选课的角度,有些学生喜欢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有些喜欢选与实务比较接近的课程。
很多学生认为,法律文书课讲解法律文书格式,学习枯燥,不愿意学。
二、法律文书课的定位法律文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之所以遇到上述问题,在于缺少对法律文书课程的定位。
我们认为,法律文书课应强化实践技能教学。
“从更大的范围看,法学的所有课程都具有实践的特质,须与实践相结合,高谈阔论与现实不沾边的法律文书课程是毫无疑义的。
”[1]制作司法文书时,我们面对的并不是现成的目的、动机、罪过、客体、危害行为等,而是杂乱无章的口供,或者其它证据,这需要制作者去寻找犯罪事实,然后再进行组装。
法律文书课堂讲授的内容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事实中发现文书主旨与案件材料。
其次,法律文书是运用法学理论知识、法律条文分析具体案件,将部门法知识融通起来分析具体案件也就成为法律文书课讲授的重要内容。
法律文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原始证据材料法律文书练习法” 可较好地对学生的研读证据材料、 概括案情事实、 论证说理及架构完整法律文书
的技 能进 行训 练 , 以完成 法律文 书的课程教 学目的。
关键 词 : 法律文书 ; 实践教 学; 改革 中图分类 号: 6 2 0 G 4 . “ 法律文 书学是 以法 律 的实际运作 为 目的而产生 的一 门应用型学科 ” 现 在各 类法 学高 等 院校所 开设 的法律 。 文书课程均 以培养学生 的法律文 书写作 能力 为根本任 务 , 通过讲授法律文书 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制作 法律文书 的水 平 , 以使 学生 能适 应未 来 法律 工作 的需 要。 法律文书课程 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书写作基本理论知识 文献标 识码 : A 大小 的案情介绍 , 然后让学 生根据案情 写作不 同种类 的法 律文书 。“ 教师 每讲一种法律文书时 , 先总体讲述 一遍 , 应
法律文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郑英 明
( 集美大学 文学院, 福建
摘
厦 门 3 12 ) 60 1
要: 法律文 书课程应重视对 学生进行文 书写作的基本技能训练 , 但传统 的“ 提供 简单案情材料 , 求学生写作 要
指定种类的法律 文书” 等法律 文书课程 实践教学方式存在 较 大缺 陷 , 法对学 生的文书写作进行全 方位的训 练 。 无
学 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 近年来 , 高校的法律 各
文书教师对法律文书课 程教学中的各 个方面问题均进 行 了
这种训练的一般做法是 , 将不涉及 国家秘密 、 商业秘密 或个人隐私 的案件 的卷 宗材料提供 给学生 , 学生在 阅读 让 全案材料的基础上 , 以不 同的法律职业角色的身份 , 写作该 角色人员在实际办案进 程 中所需 拟写 的法律文 书 。之后 , 学生根据所写文书 , 结合案件 的其他材料开展模拟法庭 , 以 提高法律文书的实践写作能力 。
课程改革促进法学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程改革促进法学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摘要:本文从法学专业课的教学现状分析入手,分析法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生活案例植入课堂、模拟法庭、专业实践等课程改革,有效解决法学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的学生兴趣不高、专业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关键词:学习兴趣探究兴趣职业兴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所有大学教师面临的课程难题,那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在学生大学学习期间为学生量身打造一套切实可行,助力学生成才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
近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容乐观,就业率偏低,不是因为社会对法学人才需求降低,法学人才需要持续加大。
但是法学人才的起点较高,不但需要过法律资格考试,还需要考公务员才能进行法律工作系统,充实法官、检察官队伍。
目前尤其是法院和检察院人才需求缺口过大,不能形成良好的人才结构梯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分析法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需求法学人才的差距,缩小这个差距的唯一办法就是进行教学改革,根据社会需求重构法学专业课程体系。
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职业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一、法学专业课的教学现状分析(一)学生被动学习和被动入学,学习兴趣不高对入学的法学大一新生,进行学情分析,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根据法学大一新生入学后学情分析发现:首先:专业选择不是基于兴趣,而是被选择。
学生对法学专业没有兴趣,更没有丝毫的法律基础,被动入学学习。
设计课程必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上大学不是基于需要,而是基于被入学。
调查中不难发现,学生为什么读书,为什么上大学的目标并不明确,甚至有些迷茫。
课程设计应该明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学习目标,基于学生的法律零基础,应该从法学基础理论和宪法学作为法学课程的起点,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专业是做什么的?夯实法学基础,从起步开始,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探究
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探究唐素林(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102628)前言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思想政治素养与法学能力双向过硬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会议上强调,要清楚的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能否成功培养符合国家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问题,并明确指出要将“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素养水平是高校法学学生的道德底线,而如何实现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培养忠诚度与法律素养过硬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法治人才,是高校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一)“课程思政”的概念与特征“课程思政”本质上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指出的“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建立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充分发挥课程的道德教育作用,充分挖掘高校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从根本上点明了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所应担负的责任,这种教育功能的定位有效划分了高校各个课程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引导的职责,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主渠道育人模式,逐渐向多元化“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转变。
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想价值引导作用,实现各个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使各个课程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德法兼备的专业法治人才为基础,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人才的专业场所,所以高校必须要从法治建设战略高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法学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学知识与道德素质,使学生形成现代化法治思维理念。
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本质上就是将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理念融合到高校法学教学中,利用法学课程教育本位回归,来实现德法教育无缝衔接,旨在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坚实人力资源保障。
高校教改项目研究报告
高校教改项目研究报告—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基本原则(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法学专业是人文社科学院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之一,自2001年秋开始招收本科以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层次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发展的重点。
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
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法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攀枝花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课题内容分解为以下方面:1、教学内容的改革:2、教学形式的改革;3、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在以上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中,我们认为该课题选题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以下两点:一是法学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二是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1、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部教高[1998]2号文件印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等五个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重视本地区和本院校的优势和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项目研究情况(一)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整个项目的年底进展计划及目标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3年9月——2004年3月拟定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计划;第二阶段:2004年4月——2005年3月实施计划,包括大量阅读理论专著,开展调研,搜集材料,撰写论文等;第三阶段:2005年4月——2005年9月加工整理材料,撰写论文、结题报告、成果应用。
“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根据 中央政 法 委员 会 、 央组 织 部 、 中 中央 编 办 、
最高 人 民法 院 、 高人 民检察 院 、 最 教育 部 、 安部 、 公 国
能 和专业 能力 教 育培养 为核 心 , 探索 教 、 、 、 学 练 战一
体 化教 学模 式 的研 究 与 实践 》 题 组 申报 河 南 省 课
高等 教育 教学 改革研 究项 目获 准立 项 。在试 点专业 “ 、 、 、 一 体 化 教 学 改 革 与 探 索 的两 年 中 , 教 学 练 战” 学 院在 自身发 展 、 点班 课程 建设 、 试 科研 与教 学相 互
夺 ・ ・ . 夺 ・ ・ 。 夺 ・ ・ ・ ・ 毒 。 ・ - t § ・ ・§ ・ t ・ ・ 夺 夺 ・ ・ . ÷ ・ ・ ・ 夺 。 ・ 夺 ・ ・ ・ ・ ・ ・ ・ 。 夺 ・ ・ 夺 ・ ・ . ・ ・ 夺 ・ ・ ÷ 毒 ・ - ・ ・ ・ }, . t ・ ・ 0 ・ ・ ・ } <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试点改革是司法体制改
革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 整 体上 推进 依法 治 国 、 是从 建设
社会 主 义法治 国家 的重 要 举 措 , 是 司 法 行政 系统 也
转化 等方 面相互 推进 、 互融合 , 行 了一 些研 究 与 相 进
探索 。
一
、
研 究 与 实 践
第 9卷
第 2期
河 南 司 法 警 官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 u a fHe a u iilP l e VoainlColg o r lo n nJ dca oi c t a l e n c o e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发布时间:2022-12-12T08:30:20.79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56卷15期作者:陈晨[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于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
陈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610213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于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
高校法学教育肩负着培养法治中国建设人才的重大使命,党中央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法治目标,这不仅是对公检法等司法机关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法学教育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培养的法治人才不仅仅要掌握法律知识,思想道德教育同样重要,在法学思政教育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要求,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高法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共进。
关键词: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引言高校法学教育肩负着培养法治中国建设人才的重大使命,党中央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法治目标,这不仅是对公检法等司法机关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法学教育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培养的法治人才不仅仅要掌握法律知识,思想道德教育同样重要,在法学思政教育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要求,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高法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共进。
1课程思政融于法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 1.1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展开在法学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通过丰富法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可以有效消除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教育“两张皮”现象,进而有效发挥法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对于法学教师而言,他们将法学课程所涵盖的思政元素融入法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也能担当起对法学专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能加强对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
谈法律文书的教学改革
程教科书所呈现 出来的缺陷 . 不但影响了教师
教学水平 的提高 .还抑制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此 . 对教科书的优化已经成为提高法律 文书
教学质量刻不容缓的基础工作
会用 “ 首部—— 正文—— 尾部” 的范式、 正确表
现文书形式这么简单 . 其还融合了多方位的能
( 二)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法 律文书未被列 人全 国高等 学校法学 专
同时要 创新教学模式 . 以学生为本。 关 键词: 法律 文书 教 学改革 法律思维 教
学模 式
陈旧 : 对法律 文书的编写要求 . 基本属 于诠释 性质. 缺乏对 基于宏 观上 的历史性叙事进行知 识梳理 . 更 没有保持应有 的学术怀疑精神和 自
身的理论 洞见 当然 . 这也是大多数教材所共
引导者 : 第二 ,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教学改变 传 统的教学 方式 , 引入 《 新课标》 的教学理念 , 在
的思考U 1 . 高等师 范教育研 究, 1 9 9 9 ( 3 ) . f 2 1 樊琪 , 赵骏 . 教师科 学素养 的调查 与评 价. 小学 自然教 学 ] . 2 0 0 2 ( 9 ) . [ 3 1 4 a 波. 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 置的理论 与
程的教学 团队 .是提高法律文 书教学水 平的 关 键 .也是短期 内直接改善法 律文书教 学最
行之有效 的方法 f 三) 教 学模式 落后 教学之 目的无非就是提升学生的能力 . 而
、
当前 法学 文书教 学存在 的问题
法 律文书教 学的特殊之处在 于教会学生 制作 法律 文书的方法 . 能将其他法学学科知识加以
目 标. 而这正是法律文书课程所要涵涉 的核心 内容。笔者从事法律文 书教学 十几年 . 将教学 过 程中发现 的问题 以及 同行 和学生反 映的 问 题整理 出来 , 希望 引起大家 的关注 。
《刑事法律文书》与《刑事诉讼法》整合课程改革后对教学改革之思考
关 键 词 :教 学 改革 整合 思考 效果 评 估
中图分类号 :D9 2 5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9 0 8 2( 2 0 1 3 )0 7 - 0 0 7 1 - 0 1
2 0 1 3年 第 7期
教 育信 息
《 刑事法律文书》 与《 刑事诉讼法》 整合课程改革后对教学改革之思考
姜松华 李 国峰
7 1 0 0 5 4 ) ( 陕 西 省人 民 警 察培 训 学校 ,陕 西 西安
摘 要 :本文首先 阐述 了 ( 丹 l J 事法律文书》 和 《 刑事诉讼 法 》 两门 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 目的,是在 以 “ 基层 警务 工作 需求” 为中心 的理念 下,在传统课 堂教 学模式 不能 满足现 实实战 需要 的背景下 ,为适应基层公 安机 关实战的需要 而进行 的。作者从 对学 的 目的
根据 我校 现实 的教育 培训 特点 ,刑 事法 律文 书和 刑事诉 讼 法 的教 学 改 革应 适 应 基层 公 安 机 关 实 战 的需 要 ,通过 教 学 改
书写作规 范和技 巧。老师 将 硎 事诉讼 法》 和 硎 事法律 文书 写作》 课 程整合 教学 ,以实际案例 为引导 ,上计算 机实训 。
二 、整 合 教 学 改 革 前 景 研判
1 . 两 门课程 整合 教学后 ,课 程 命名 为 硎 事 诉讼 法在 刑 事 法 律文 书 中的应用 与操作》,其 团 队式 教学具 有如 下特点 : 1 . 1综合 性 。刑 事法 律 文书 课是 一 门综 合 运用 刑 事法 律 知 识 和公安 专业 技能 的应用 写作 课 , 。 具有 写作知 识 和刑事诉 讼 法 律 专业知 识综 合应 用的特 点 。它是将 各 门法律课 程 中和刑 案相 关 的 内容 与专 业性 写作技 法相 结合 的综合课 程 。 1 . 2实用 性 。刑 事法 律 文书 是刑 事 法律 活 动 的工具 ,是刑 事 法律活 动 的语言 表现形 式 。刑 事法 律活 动 的各个 程序 环节都 离 不开刑 事法 律文 书这一 表现形 式 ,所有 刑事 法律文 书 的写作 都有 明确 具体 的法学 侦查及 诉讼 意义 。 1 . 3技能 性 。本 课程 的教 学 目的是 培养 学 生综 合 运用 各 门 公安 专业 知识 写作 的技能 。它要 求学 生熟 知各 种刑 事法律 文 书 的写作 知识 ,还 要 求 其 掌握 刑 事 法 律 应用 时生 成 文 书 的 实 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 和加 强 国家 的法制建设 。
一
、
法律 文书 学教 学改 革的 必要性
( ) 出 多门的 法律 文 书 样 本 弱 化 了法 律 文 一 政
求 写证据 , 在操 作 过 程 中往 往对 证 据 简单 列 举 。这
样 证据 在刑 事案 件的侦 审过程 中在 文 书 中被 明显地 弱 化 了 。同样 有许 多裁 判文 书不但 不对证 据进 行论 证, 而且 对事 实 及法 律 都 不 予论 证 。最 终 使 人 只知 其 然 , 不知 其所 以然 , 却 因而 , 影响 办案质 量 , 响公 影 检法 司 的执法 形 象 。 由于 很 多法 律 文 书格 式 简 单 , 要求 简 略 , 在教 学过 程 中也就一 简 了之 , 可避 免地 不 影 响教学 质量 的提 高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1 00年第3 总第 10 期( 2 期)
法律 文 书 学 教 学 改 革研 究
王 长 江
( 南 省政法 管理 干部 学 院 , 河 河南 郑 州 40 0 ) 50 2
摘 要: 法律 文 书学存在 法律 文 书规 范不统 一 , 学科边缘 化 , 科研 水平 不 高 , 材 编订有 缺 陷 , 学手段 、 教 教
中图分类 号 : 9 8 9 文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8— 9 1 2 1 ) 3— 19— 3 D 1 .2 A 10 6 5 ( 0 0 0 0 3 0
法 律 文 书是 指 公 安 机 关 、 民检 察 院 、 民法 人 人
下 , 个 别 法 律 文 书 作 较 全 面 的 、 体 的规 定 , 对 具 如
作 的具 有法 律效 力和法 律 意义 的文 书 。法 律文 书学
些 规定 大都 依 附于程序 法 而存在 , 缺乏 独立性 , 而且 只是对 部分 法律 文 书 的规 定 , 对 于 现在 使 用 的几 相 百种法 律文 书而 言 , 具有普 遍指 导意 义 , 以形成 不 难 规 律性 的东 西 。除此 之 外 , 大量 的法律 文 书的 格式
《 民事诉 讼 法 》中关 于 民 事判 决 书 、 诉 状 的规 定 , 起
是 比较 少 的针对 文书 而设立 的专 门 的具 体规 定 。这
院、 司法行 政机关 、 仲裁 机 构 、 讼 参 与 人 等 各写 作 诉
主体依 法处 理各 种诉 讼 案 件 和 非诉 讼 事 件 时 , 制 所
人才 , 源 头上解 决 法 律 文 书 的质 量 问题 , 而 , 从 从 推
和 内容 却是 由不 同 的 司法部 门制定 的。公 、 、 、 检 法
司相互 之 间对法 律文 书 的内容设 置与方 法 的要求各 有 尺度 , 响 了法 律文 书 的整体性 与统一 性 , 往是 影 往 有 利于 本部 门 的 内容 规 定 得 比较 详 细 , 之 规定 得 反 比较概 括 。如 : 安 机关 的起 诉 意见 书没 有 明确 要 公
以法律 文 书为研 究和讲 授 内容 , 政 法院校 、 是 系开设
的一 门法律专 业 课 。在 倡 导 和 谐 司 法 的大 环 境 下 ,
法律文 书 的质量 问题 , 来 越 成 为 社 会 普遍 关 注 的 越
热点 。本文 试 图从 改革 法 律 文 书 学 教学 人 手 , 面 全 提高法 律文 书 的教学 质 量 , 国家 培 养合 格 的法 律 为
一
然很 多教师 在授课 中为 了配合 讲 授 内容 的需 要 , 举
些案 例 , 进行 案例 教学 , 案例分析往 往变成 了侦 但 的曲折情节 之 中 , 忽视 了基 本技能 的学 习 , 去 了案 失 例教 学在法 律文 书教学 中应 有 的作 用 。 ( ) 四 法律 文 书 学教 学 训 练 的方 法 和评 价 体 系
教 学方 法 落后 , 练和评 价体 系落后 等 问题 。 因此 , 训 法律 文 书要 适 应 司法改 革 的 需要 进 行 改 革 : 强对 民族 加 传 统法律 文化 的传 承 , 贯彻 素质教 育理 论 , 强科 研 活动 , 强社 会 实践 教 学 , 加 加 改进 教 学手段 、 学方 法 , 教 用更 加 科 学的标 准进行 考评 , 而促进 整体教 学水平 的提 高 。 从 关键 词 : 法律 文 书学 ; 法律 文 书 ; 学改 革 教
( ) 于统 一 的 法律 文 书教 材 及 教 材 编 写存 二 难
书本 身的 法律 性 和权威 性
现 行法律 中有关 法 律文 书 的规 定大 都散 见 于各 诉讼 法 之 中 , 比较分 散 和笼统 , 不利 于 实际操 作 。有
的仅仅 是提 出法律 文书 的 名称 , 《 事 诉 讼法 》中 如 刑 的提请批 准 逮 捕 书 、 缉 令 ; 民 事 诉 讼 法 》 的 答 通 《 中
在 诸 国的法律 院校 、 我 系遍
收 稿 日期 :00一 一0 21 叭 3
作者简 介: 王长汀 (9 7 16 一 ) 男 , , 河南方城人 , 河南 省政法管理 f 部学院副教授。
19 3
地 开花 。除 了专业 的法 律 院校 外 , 多综 合性 大 学 很 甚 至理 工类大学 都设有 法律专业 。从办学 层次上 有 法律 中专 、 专 、 科及 研究 生 、 士生 等教 育 。为 大 本 博 编写统一 的法律 文 书教 材增 加 了难 度 。所 以, 材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