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选修课整理
大学中国茶道选修课
大学中国茶道选修课茶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对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敬。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品味与修养,许多大学纷纷开设中国茶道选修课。
本文将介绍大学中国茶道选修课的内容与意义。
一、课程概述大学中国茶道选修课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向学生介绍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艺。
课程内容包括:茶道的起源和发展、中国传统茶具的分类与使用方法、茶叶的种类与品尝技巧等。
此外,还会安排学生参观茶庄和茶艺表演,亲身体验传统的茶道仪式。
二、课程特色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中国茶道选修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仅了解茶道的相关知识,还能够亲身体验茶道的魅力。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们可以学会泡茶、品茶,提升自己的独立操作能力。
2. 培养品味与修养:中国茶道强调的是内外修养的统一,通过参与茶道选修课,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味与修养,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学生通过观摩和体验茶道仪式,能够领略到茶道所倡导的优雅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3. 传承与创新并重:茶道课程不仅注重传统茶道的传承,还鼓励学生们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
学生们可以通过设计新颖的茶具或茶道仪式来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为茶道注入新的活力。
三、课程意义1. 传承中华文化:中国茶道选修课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与体验。
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这门选修课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
2. 增加人文素养:中国茶道选修课注重修养与礼仪的培养,帮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茶道,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对待自己的身心健康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 增加社交技巧:茶道是一种重视交流的文化艺术,通过参与茶道选修课,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
通过与同学共同品茶、交流心得,学生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茶文化》教材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涵盖了中国茶的历史发展、茶叶的分类与特点、茶艺表演的基本知识、品茗礼仪和茶道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茶叶的特点、制作工艺和品鉴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和品茗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的分类与特点、茶艺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品茗礼仪、茶道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投影仪、电脑。
学具:笔记本、笔、品茗杯、茶叶、茶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茶艺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中国茶的历史发展;(2)茶叶的分类与特点;(3)茶艺表演的基本知识;(4)品茗礼仪和茶道精神。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龙井茶为例,讲解其特点、制作工艺、品鉴方法和泡茶技巧。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茶叶品鉴,教师巡回指导。
5. 学生展示(10分钟)每组派代表展示品鉴结果,分享品茶心得。
6. 茶艺表演(10分钟)教师演示茶艺表演,讲解茶艺技巧。
六、板书设计1.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2. 茶叶分类与特点;3. 茶艺表演基本知识;4. 品茗礼仪与茶道精神。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普洱茶与绿茶的制作工艺和品鉴方法。
2. 答案:普洱茶采用发酵工艺,绿茶采用杀青工艺。
品鉴时注意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和汤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茶叶品鉴和茶艺表演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家乡的茶文化,开展实践活动,提升茶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茶叶的分类与特点;2. 茶艺表演技巧;3. 实践活动设计;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茶叶的分类与特点(1)分类:茶叶分为六大类,分别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
茶文化选修课练习题含答案分析
茶⽂化选修课练习题含答案分析⼀、判断题(共16道⼩题,共80.0分)1. 明清时代出现了⼀个饮茶⽂化的巨⼤变⾰,那就是从唐宋时代的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
A. 正确B. 错误2. 《⼤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赵佶。
A. 正确B. 错误3. 张载的《登成都⽩菟楼》是⽂学史上第⼀篇以茶为题材的散⽂。
A. 正确B. 错误4. 泡茶⽤⽔最好选“活”、”⽢”、”清”、”轻”之⽔,就是说⽔品为活⽔,⽔味要⽢甜,⽔质要清净,⽔质为软⽔。
A. 正确B. 错误5. 以饮茶时是否添加其他佐料来区分的话,就只有两种饮⽤⽅式:即”清饮法”和”调饮法”。
A. 正确B. 错误6. (错误)乌龙茶,⼜称为青茶,是半发酵茶类的总称。
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是红茶制法,再按绿茶制法,从⽽形成了青茶制法。
A. 正确B. 错误7. (错误)在唐代,煮茶法逐渐过渡到点茶法。
⼈们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味,调味品逐渐减少。
出现了⽤蒸青法制成的散茶,茶类⽣产由茶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
A. 正确B. 错误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茶树的国家,茶树最早原产于中国的云南和中原地区。
其中云南的⼀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
A. 正确B. 错误9. 古代的茶税和榷茶(茶叶专卖)始⾃唐代。
公元780年,唐朝为了平息兵变,增加军饷,开始对茶征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
A. 正确B. 错误B. 错误11. 戏作⼩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
是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中所述的诗句。
A. 正确B. 错误12. 世⼈总结,茶韵中有⾳韵、岩韵、陈韵、雅韵、冷韵、幽韵之分。
A. 正确B. 错误13.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然”,包含了物质、⾏为、精神三个层次。
A. 正确B. 错误14. 很多的道家⾼⼈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的⼀⼤乐事。
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的陈楠(泥丸),在《⽔调歌头?咏茶》⼀词中描述得很妙。
A. 正确B. 错误16. ⼗六世纪末,最澄继承、汲取⽇本历代的茶道精神,创⽴了⽇本正宗茶道。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课程选自《中国茶文化》教材的第一至三章,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中国茶文化概述,包括茶的起源、发展历程、茶的种类及中国茶道的形成;2. 第二章:茶叶的种植与加工,涉及茶叶的生长环境、种植技术、采摘和加工工艺;3. 第三章:茶艺与茶道,包括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茶道的礼仪和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世界茶文化中的地位;2. 培养学生对茶叶种植、加工工艺的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3. 通过学习茶艺和茶道,使学生尊重传统文化,提升个人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茶叶的加工工艺、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2. 教学重点: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叶种植与加工、茶道礼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茶叶样品、茶具、茶叶加工设备模型;2. 学具:笔记本、笔、茶叶样品、茶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茶叶样品,引导学生谈论对茶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a. 介绍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及茶的种类;b. 讲解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加工工艺;c. 解析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和茶道礼仪;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茶叶种植、加工的模拟操作;b. 学生代表进行茶艺表演,其他学生观摩并学习;4. 随堂练习:a. 识别茶叶种类;b. 模拟茶艺表演;六、板书设计1. 中国茶文化概述;2. 茶叶种植与加工;3. 茶艺与茶道;4. 重点知识点:茶叶种类、加工工艺、茶艺流程、茶道礼仪。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b. 请分析茶叶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c. 请描述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并谈谈你对茶道的理解;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但对茶叶加工工艺的理解仍有待提高,后续课程需加强讲解;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茶园,了解茶叶的种植、采摘过程;b. 邀请茶艺师进行茶艺表演,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c. 开展茶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国茶道选课主要学什么
中国茶道选课主要学什么中国茶道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深邃的艺术形式,茶道对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中国茶道的选课内容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选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茶道的精髓和学习方法。
一、茶叶知识在中国茶道的选课中,茶叶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习者需要了解不同种类的茶叶,包括其品种、产地、制作工艺以及口感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辨别茶叶的品质和保存方法,以及如何根据不同茶叶的特点进行冲泡和品评。
二、冲泡技巧冲泡技巧也是中国茶道选课的重要内容。
冲泡茶叶是表达茶道美学的核心环节,它要求学习者掌握恰当的水温、冲泡时间和水量等要素。
学习者需要学习不同种类茶叶的冲泡方法,并且通过不断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冲泡技巧。
了解茶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与茶叶的匹配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茶道礼仪中国茶道非常注重礼仪,在选课过程中也有专门的内容来学习茶道礼仪。
学习者将学习如何端茶、递茶、接茶以及与他人共享茶道的过程中应注意的礼仪细节。
茶道礼仪不仅体现了尊重和谦逊的精神,也是展现自身修养和品行的重要方式。
四、茶道文化中国茶道的还包含丰富而深奥的茶道文化。
茶道学习者需要了解茶道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茶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茶道文化,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茶道的精神内涵和多样性,从而更好地通过茶道与人沟通,并且使其在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修身养性中国茶道强调修身养性,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茶道选课中,学习者将学习如何通过冲泡和品饮茶叶来彻底放松自己的身心,并且培养内在的素养。
茶道作为一种隐逸的修行方式,帮助人们远离喧嚣和压力,培养出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六、茶道艺术表演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中国茶道,许多茶道选课还会包含茶道艺术表演的内容。
学习者将学习茶道表演的技巧和要领,掌握如何通过表演的形式将茶道精髓传达给更多的人。
茶道艺术表演不仅仅是一种欣赏的形式,更是茶道文化的传承和扩散。
中国茶道选修
中国茶道选修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喜爱的饮品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有着悠久的茶道传统。
茶道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门艺术。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选修中国茶道,以深入了解、感受和传承这一千年的文化遗产。
一、茶道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30世纪的殷商时期已有茶的使用记录。
茶道在第六至第八世纪之间得以发展,并流传至今。
二、中国茶道的价值与意义1. 文化传承:中国茶道体现了中国人的独特的审美和人生哲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中国茶道,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健康生活:中国茶道强调茶的品质和烹饪过程,使茶在煮沸、冲泡、倒茶等过程中发挥最佳效果。
合理品茶不仅可以促进健康,还可以提升生活品质。
3. 精神修养:通过茶道,人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个人的内心世界,学会专注、静心,增强耐心、恬静的品质,从而提升自身精神修养。
三、中国茶道选修的内容中国茶道的选修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茶史与茶文化:学习茶的起源、发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不同茶的种类、特点和茶叶的烘制过程。
2. 茶叶的品味:通过学习正确品茶的方法,了解茶叶的外形、气味、色泽和滋味,培养人们的鉴赏能力。
3. 茶道礼仪:学习和掌握茶道的基本礼仪,包括清洁茶具、煮沸水、冲泡茶叶、倒茶等过程,以及茶道中的传统动作和礼仪。
4. 茶器的鉴赏与选购:了解不同种类的茶具,学习欣赏茶器的工艺美术价值,掌握选购茶具的技巧和方法。
四、中国茶道选修的意义和影响选择选修中国茶道的人们,可以从中受益良多。
首先,通过学习中国茶道,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茶道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沉静,可以帮助人们排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选择选修中国茶道还可以培养个人的审美能力和人际交往的礼仪,提升自身修养。
中国茶道的传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选修课中国茶文化
中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
•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 茶德、茶礼、茶理、茶情 、茶学说、 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 核心是和。
• 周作人先生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 意思 ,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 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 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 永久。”
• 刘汉介先生(台湾学者)提出:“所谓茶 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
• 崇尚自然,人 对自然的回归 渴望。
中国茶文化
——传承于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精神
茶文化与佛家——人与自己的和谐
• 禅茶一味----通 过喝茶来修身养 性,从喝茶中品 出人生,让自己 回归本心,从了 解自己,了解大 众。
感谢您的关注!
THANKS
共
同
学
习
相
互
提
高
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幸存 者中,因饮用茶而延长了生命。 绿茶和乌龙茶防癌效果最好。 七、抗衰老延年益寿-----草鞣酸
70%长寿老人中, 每天喝5克 以上的茶叶。广东省的人是我国 寿命最长的,因他们普遍嗜茶。
茶文化
广义:茶的自然科学&茶的人文科学
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 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开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设宫 焙,专造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 茶有了很大发展。 •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元年间(公元 1107年)亲著《大观茶论》一书, 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 文化。
茶与茶文化的发展与演进
• 元(公元1206-1368年 ) • 元代出于财政经费的需要, 不断
加重了茶税的征收, 阻碍了茶业 的发展, 茶文化也出现了衰退现 象。
茶与茶文化的发展与演进
• 西汉(公元前206--24年)
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
第一讲前言•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化、茶文化的概念•2、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3、了解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茶文化的概念和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三、教学内容:•共分二节分述如下第一节文化概述•一、文化的概念•克罗博:文化是指通过符号和形象所获得并加以传播的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
•文--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纹饰、文章之义,引申为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
•化--指变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广义的文化--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特指意识形态。
(辞海)•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二、文化的性质和分类•(一)文化的性质•1、文化是人类独特的生活方式•2、人的一切活动本质上属文化•(二)文化的分类•1、据文化的功能分:•礼仪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2、据其形态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3、据其环境分:•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大陆文化、次大陆文化……•4、据其历史分:•原始文化、古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
三、文明的概念•陈启云:文明是指特定时空存在的历史文化的整体。
如中华文明、汉代文明。
•文明就是人类智德的进步。
•文明是对野蛮的否定。
•《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书经》“睿哲文明”即文德照耀。
四、文明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自然相对,文明与野蛮相对•文化体现共时性,文明体现历史性•文化指向永久,文明强调状态•文化创造了文明,文明推动并发展文化•文明整体可能消失,文化的因子则会积淀为文化传统。
•社会文明,其文化必发达。
五、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重人道轻天道的思想传统。
•中国文化有天然的人本主义倾向,以人为本,重人轻神,人为万物之中心。
“人事为本,天道为末”;西方是“上帝主宰一切”•2、重礼治轻法治的政治传统。
茶文化选修课
茶文化选修课整理①. 茶文化:茶叶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含茶产业物质生产、流通,又包括人类饮茶精神内涵;第一章:茶叶简史②.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5、6千年历史;西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古巴蜀人先发现茶用途继而传到长江流域及以南;世界三大无醇饮料:茶、咖啡、可可③. 茶树原产地的不同学说:中国起源说、印度起源说勃鲁士、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原产东南亚有野生茶的各产茶国、原产于印度、缅甸和中国交界的无名高地;④. 原产地是中国的证据:1.野生茶树最多,最集中;2.茶树近缘植物地理分布中心3.茶树生物学研究证明;4.古地质古气候5.中国西南是茶文化发祥地;⑤. 起源与演变:食用—药用—饮用;⑥. 起源时间:1.神农时期,神农说;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2.西周说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茶蜜皆纳贡之”3.西汉秦汉说西汉·王褒僮约“烹茶尽具,武阳买茶”;⑦. 饮茶方法四次改变:煮茶,煎茶,点茶宋,泡茶明,撮泡 1.洪武皇帝圣旨下,从此天下不煮茶;2.茗粥:炙茶、罗茶、煎茶、酌茶;备器、选水、取火、候汤;⑧. 加工简史: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1.晒青散茶到晒青饼茶西晋南北朝至初唐2.晒饼到蒸青饼茶中唐完善,蒸散片茶宋代3.蒸青到炒青明代第二章:茶文化简史中国茶文化:⑨. 巴蜀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萌芽在魏晋南北朝儒学联系,精神生活,以茶养廉是茶文化的传统唐朝时茶成为举国之饮中唐茶圣陆羽茶经标志茶文化发展的新高度;⑩. 陆羽733-804,字鸿渐,号桑翁,又号竟陵子;. 茶经十部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一之源:茶生长环境,自然功效、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叙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荆州之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八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茶文化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规范烹煎,烘托气氛;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唐朝:经济文化传播,边疆少数民族,朝鲜日本等;确立贡茶,税茶,以茶销边,茶马互市茶税是仅次于盐铁的财政收入来源赐茶:宫廷茶礼组成部分,赐茶笼络人心; 边销茶:政府控制与边疆交换马匹又称宫茶; 茶马交易制度:兴于唐,盛于宋,歇于元,严于明,衰于清;. 宋代:饮茶之风普及蔡襄写了茶录、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讨论茶与人的精神世界; 茶马互市:正式设立茶马司: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唐时出现的茶馆雏形到宋代已渐趋成熟; 北苑贡焙:北苑位于福建建安凤凰山一带,由五代时人张廷晖开辟,进贡北宋朝廷;. 明代:茶文化新的里程碑,明洪武年间“废团改散”;返璞归真的散茶开创了茗饮艺术的新局面,也是茶学迭兴,集传统茶学之大成的时代;. 清代:文人茶文化向平民饮茶文化转变,最终成为茶文化主流;清朝晚期,茶馆成为了三教九流聚会的场所,对于保存和延续中国茶文化及茶道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茶文化对内传播:. 1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先秦两汉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指出:“自秦人取蜀面后,始有茗饮之事;“2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成为茶业中心三国西晋3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茶业的发展东晋南朝4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心唐代十四个省区几乎达到了与我国近代茶区约略相当的局面5茶叶重心由东向南移宋代:主要原因是气候由暖转寒;主要表现:贡茶从顾渚紫笋改为福建建安茶;宋朝茶业重心南移的;作为贡茶,建安茶的采制,必然精益求精,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中国团茶、饼茶制作的主要技术中心;. “茶”字形、音、义的演变:如茶、荼、苦荼、槚、蔎、葭、荈、茗、皋芦、瓜芦、茗菜、苦茶等; 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chuan”茶文化对外传播:. 1通过来华的僧侣和使臣2将茶业作为礼品3通过贸易往来将茶业作为商品输出国外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日本最澄将茶种带到滋贺县,空海806回国,带回制茶技术与器具;南宋1168荣西法师浙江天台万年寺,赠明惠上人种植在宇治,被尊称为:“日本的茶祖”,禅茶一味,将宋朝禅院的茶风引进日本;茶具有遣困、消食、快意等功效;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茶着吃茶养生记,保健和修身养性;茶具简介. 定义:古代茶具泛指制茶、饮茶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大类;现在所指专门与泡茶有关的专门器具;古时叫茶器,宋代后茶具与茶器合一;目前则主要指饮茶器具;. 茶具分类:“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陶土、竹木、瓷器、金属、漆器、玻璃茶具茶具选择:绿茶:盖碗和玻璃杯,花茶和黄茶:盖碗,乌龙茶类、红茶类、普洱茶:紫砂壶;选壶: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出水流畅;壶盖与壶身密合;无泥味;保温;适应冷热变化;一壶不事二茶;第三章:茶与自然茶叶分类32.不发酵茶:绿茶半发酵茶:白茶黄茶乌龙全发酵茶:红茶、黑茶茶区:西南普洱华南乌龙江南龙井、碧螺春、祁门红茶江北信阳毛尖33. 茶叶发酵程度及加工方法:基本茶类6大类;再加工茶;发酵发酵是儿茶素由多酚氧化酶催化生成茶黄素、茶红素;发酵程度愈深,茶汤水色越红,叶底红变面积亦随发酵程度的加深而增加;按照茶业发酵程度分类一般依照茶业加工过程儿茶素类被氧化的百分比进行分类;绿茶:杀青-揉捻-干燥炒干,烘干,晒干品质特征:绿叶清汤代表:安吉白茶、龙井、雨花茶黄茶:杀青-揉捻-焖黄-干燥品质特征:黄叶黄汤白茶:鲜叶-萎凋-干燥品质特征:白色绒毛多,汤色浅淡或浅杏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青乌龙茶:萎凋-做青晾青,碰青,摇青-杀青炒青-揉捻-干燥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汤色金黄,香,高味醇红茶:萎凋-揉捻-补足发酵-干燥品质特征:红叶红汤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黑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毛茶-蒸压-成型品质特征:色泽油黑或暗褐,茶汤褐黄或褐红绿茶分类: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杀青技术要点: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抛闷结合,少闷多抛;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杀青适度的标志:以含水量和减重率衡量;从外观上把握;绿茶基本工艺流程1杀青——加热杀青和热蒸汽杀青,以蒸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为蒸青绿茶2揉捻3干燥——据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晒干之别;世界四大红茶——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茶叶中药效成分:咖啡碱,维生素,多糖,茶多酚,茶氨酸,微量元素;功效:“四抗抗疲劳、抗衰老、抗菌消炎、抗辐射,三降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糖,防治糖尿病、降血压,防治高血压,二预防预防癌症、预防龋齿,一增免疫力一减减肥”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是凭借茶师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审定茶叶的“色、香、味、形”的优劣;包装与储存:防压、防潮干燥、避光防止氧化、密封防止氧化、防异味春饮花茶,夏绿茶,秋青,冬红四大名丛:白鸡冠,大红袍,水金龟,铁罗汉科学饮茶:1.忌酒后浓茶2.忌空腹饮茶3.忌边吃饭边饮茶4.忌睡前喝茶5.忌茶水服药6.孕妇忌茶7.忌隔夜茶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第四章:茶与文化艺术第一节泡茶要素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 一、茶水比例1.茶的品质: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2.茶水比例: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对脾胃虚寒者更甚,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是有一定道理的;二、冲泡水温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 ;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三、冲泡时间茶叶冲泡时间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四、冲泡次数据测定,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样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冲泡第一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冲泡第二次时,能浸出30% 左右;冲泡第三次时,能浸出约10%;冲泡第四次时,只能浸出2~3%,几乎是白开水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第二节泡茶用水的选择“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龙井茶,虎跑水”被称为杭州“双绝”;可见用什么水泡茶,对茶的冲泡及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是茶叶滋味和内含有益成分的载体,茶的色、香、味和各种营养保健物质,都要溶于水后,才能供人享用;而且水能直接影响茶质,清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情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因此好茶必须配以好水;一、古代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最早提出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佶,他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后人在他提出的“清、轻、甘、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古人大多选用天然的活水,最好是泉水、山溪水;无污染的雨水、雪水其次;接着是清洁的江、河、湖、深井中的活水及净化的自来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是说用不同的水,冲泡茶叶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有佳茗配美泉,才能体现出茶的真味;二、现代茶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其一,水质要清;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其二,水体要轻,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轻,故被御封为“天下第一泉”;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功能;有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的低价铁超过时,茶汤发暗,滋味变淡;铝含量超过时,茶汤便有明显的苦涩味;钙离子达到2ppm时,茶汤带涩,而达到4ppm时,茶汤变苦;铅离子达到1ppm时,茶汤味涩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轻为美;其三,水味要甘;“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所谓水甘,即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其四,水温要冽;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其五,水源要活;“流水不腐”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三、我国饮用水的水质标准1.感官指标色度不超过15度,浑浊度不超过5度,不得有异味、臭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2.化学指标pH值~,总硬度不高于25度,铁不超过毫克/升,锰不超过毫克/升,铜不超过毫克/升,锌不超过毫克/升,挥发酚类不超过毫克/升,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超过毫克/升;3.毒理指标氟化物不超过毫克/升,适宜浓度~毫克/升,氰化物不超过毫克/升,砷不超过毫克/升,镉不超过毫克/升,铬六价不超过毫克/升,铅不超过毫克/升;4.细菌指标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毫升,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升;宜茶用水可分为天水、地水、再加工水三大类;再加工水即城市销售的“太空水”、“纯净水”、“蒸馏水”等;1.自来水自来水是最常见的生活饮用水,其水源一般来自江、河、湖泊,是属于加工处理后的天然水,为暂时硬水;因其含有用来消毒的氯气等,在水管中滞留较久的,还含有较多的铁质;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时,会使茶汤呈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又会使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喝起来有苦涩味;所以用自来水沏茶,最好用无污染的容器,先贮存一天,待氯气散发后再煮沸沏茶,或者采用净水器将水净化,这样就可成为较好的沏茶用水;2.纯净水纯净水是蒸馏水、太空水的合称,是一种安全无害的软水;纯净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解法、逆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纯度很高,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用纯净水泡茶, 不仅因为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澈,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鲜醇爽口;市面上纯净水品牌很多,大多数都宜泡茶; 其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3.矿泉水我国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开发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矿泉水与纯净水相比,矿泉水含有丰富的锂、锶、锌、溴、碘、硒和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饮用矿泉水有助于人体对这些微量元素的摄入,并调节肌体的酸碱平衡;但饮用矿泉水应因人而异;由于矿泉水的产地不同,其所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也不同,不少矿泉水含有较多的钙、镁、钠等金属离子,是永久性硬水,虽然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用于泡茶效果并不佳;4.活性水活性水包括磁化水、矿化水、高氧水、离子水、自然回归水、生态水等品种;这些水均以自来水为水源,一般经过滤、精制和杀菌、消毒处理制成,具有特定的活性功能,并且有相应的渗透性、扩散性、溶解性、代谢性、排毒性、富氧化和营养性功效;由于各种活性水内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各异,如果水质较硬,泡出的茶水品质较差;如果属于暂时硬水,泡出的茶水品质较好;5.净化水通过净化器对自来水进行二次终端过滤处理制得,净化原理和处理工艺一般包括粗滤、活性炭吸附和薄膜过滤等三级系统,能有效地清除自来水管网中的红虫、铁锈、悬浮物等机械成分,降低浊度,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是,净水器中的粗滤装置要经常清洗,活性炭也要经常换新,时间一久,净水器内胆易堆积污物,繁殖细菌,形成二次污染;净化水易取得,是经济实惠的优质饮用水,用净化水泡茶,其茶汤品质是相当不错的;6.天然水天然水包括江、河、湖、泉、井及雨水;用这些天然水泡茶应注意水源、环境、气候等因素,判断其洁净程度;对取自天然的水经过滤、臭氧化或其他消毒过程的简单净化处理,既保持了天然又达到洁净,也属天然水之列;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泡茶最理想的水,泉水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虽属暂时硬水,加热后,呈酸性碳酸盐状态的矿物质被分解,释放出碳酸气,口感特别微妙,泉水煮茶,甘洌清芬俱备;然而,由于各种泉水的含盐量及硬度有较大的差异,也并不是所有泉水都是优质的,有些泉水含有硫磺,不能饮用;江、河、湖水属地表水,含杂质较多,混浊度较高,一般说来,沏茶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远离人烟,又是植被生长繁茂之地,污染物较少,这样的江、河、湖水,仍不失为沏茶好水;如浙江桐庐的富春江水、淳安的千岛湖水、绍兴的鉴湖水就是例证;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江水,取去人远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唐代白居易在诗中说:“蜀水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认为渭水煎茶很好;唐代李群玉曰:“吴瓯湘水绿花”,说湘水煎茶也不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更进一步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澄之即净,香味自发”;言即使浊混的黄河水,只要经澄清处理,同样也能使茶汤香高味醇;这种情况,古代如此,现代也同样如此;雪水和天落水,古人称之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为古人所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扫雪煎香茗”,宋代辛弃疾的“细写茶经煮茶雪”,元代谢宗可的“夜扫寒英煮绿尘”,清代曹雪芹的“扫将新雪及时烹”,都是赞美用雪水沏茶的;至于雨水,一般说来,因时而异 : 秋雨,天高气爽,空中灰尘少,水味“清冽”,是雨水中上品;梅雨,天气沉闷,阴雨绵绵,水味“甘滑”,较为逊色;夏雨,雷雨阵阵,飞砂走石,水味“走样”,水质不净;但无论是雪水或雨水,只要空气不被污染,与江、河、湖水相比,总是相对洁净,是沏茶的好水;井水属地下水,悬浮物含量少,透明度较高;但它又多为浅层地下水,特别是城市井水,易受周围环境污染,用来沏茶,有损茶味;所以,若能汲得活水井的水沏茶,同样也能泡得一杯好茶;唐代陆羽茶经中说的“井取汲多者”,明代陆树声煎茶七类中讲的“井取多汲者,汲多则水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明代焦竑的玉堂丛语,清代窦光鼐、朱筠的日下归闻考中都提到的京城文华殿东大庖井,水质清明,滋味甘洌,曾是明清两代皇宫的饮用水源;福建南安观音井,曾是宋代的斗茶用水,如今犹在;第四节茶的品饮1.观茶察看茶叶察看茶叶就是观赏干茶和茶叶开汤后的形状变化;所谓干茶就是未冲泡的茶叶;所谓开汤就是指干茶用开水冲泡出茶汤内质来;茶叶的外形随种类的不同而有各种形态,有扁形、针形、螺形、眉形、珠形、球形、半球形、片形、曲形、兰花形、雀舌形、菊花形、自然弯曲形等,各具优美的姿态;而茶叶开汤后,茶叶的形态会产生各种变化,或快,或慢,宛如妙曼的舞姿,及至展露原本的形态,令人赏心悦目;观察干茶要看干茶的干燥程度,如果有点回软,最好不要买;另外看茶叶的叶片是否整洁,如果有太多的叶梗、黄片、渣沫、杂质,则不是上等茶叶;然后,要看干茶的条索外形;条索是茶叶揉成的形态,什么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态规格,像龙井茶是剑片状,冻顶茶揉成半球形,铁观音茶紧结成球状,香片则切成细条或者碎条;不过,光是看干茶顶多只能看出30%,并不能马上看出这是好茶或者是坏茶;茶叶由于制作方法不同,茶树品种有别,采摘标准各异,因而形状显得十分丰富多彩,特别是一些细嫩名茶,大多采用手工制作,形态更加五彩缤纷,千姿百态;1针形——外形圆直如针,如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等;2扁形——外形扁平挺直,如西湖龙井、茅山青峰、安吉白片等;3条索形——外形呈条状稍弯曲,如婺源茗眉、桂平西山茶、径山茶、庐山云雾等;4螺形——外形卷曲似螺,如洞庭碧螺春、临海蟠毫、普陀佛茶、井冈翠绿等;5兰花形——外形似兰,如太平猴魁、兰花茶等;6片形——外形呈片状,如六安爪片、齐山名片等;7束形——外形成束,如江山绿牡丹、婺源墨菊等;8圆珠形——外形如珠,如泉岗辉白、涌溪火青等;此外,还有半月形、卷曲形、单芽形等等;2.察色品茶观色,即观茶色,汤色和底色;1茶色茶叶依颜色分有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等六大类指干茶;由于茶的制作方法不同,其色泽是不同的,有红与绿、青与黄、白与黑之分;即使是同一种茶叶,采用相同的制作工艺,也会因茶树品种、生态环境、采摘季节的不同,色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细嫩的高档绿茶,色泽有嫩绿、翠绿、绿润之分;高档红茶,色泽又有红艳明亮、乌润显红之别;而闽北武夷岩茶的青褐油润,闽南铁观音的砂绿油润,广东凤凰水仙的黄褐油润,台湾冻顶乌龙的深绿油润,都是高级乌龙茶中有代表性的色泽,也是鉴别乌龙茶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2汤色冲泡茶叶后,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因此,不同茶类汤色会有明显区别;而且同一茶类中的不同花色品种、不同级别的茶叶,也。
中国茶道公共选修课
中国茶道公共选修课茶道,是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之一,作为一门细致入微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注重对茶叶的独特品味的追求,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为了推广中国茶道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其中,许多高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开始开设中国茶道公共选修课。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公共选修课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一、中国茶道公共选修课的背景中国茶道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是基于以下几个背景原因。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中国茶道作为一门以茶叶为媒介的文化传承形式,能够让人们在品味茶叶的同时,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其次,茶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通过推广中国茶道公共选修课,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最后,茶叶产业在中国拥有独特的地位和悠久的历史,茶道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也可以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为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二、中国茶道公共选修课的内容中国茶道公共选修课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程会对茶叶的种类、产地、制作工艺等进行介绍,让学员们了解不同种类的茶叶之间的差别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还会介绍如何正确冲泡茶叶,包括选用茶具、控制水温、掌握冲泡时间等技巧,让学员们能够亲自动手冲泡出一杯香气扑鼻的好茶。
此外,课程还会教授茶道的礼仪和仪式,比如茶道席上的坐姿、手势、言辞等,让学员们了解并掌握茶道的传统规范。
最后,课程还会介绍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名人茶叶故事等,让学员们更全面地了解茶道文化。
三、中国茶道公共选修课的影响中国茶道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对个人、学校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对于学员个人来说,通过学习茶道,他们可以提高品味和修养,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学校通过开设中国茶道公共选修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社会教育机构的参与,可以让更多非学生群体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中国茶道文化,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茶道选修课
中国茶道选修课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道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中国的茶文化,许多学校和机构都开设了中国茶道选修课。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选修课的内容和意义。
一、课程内容1. 茶叶知识在中国茶道选修课中,学生将学习不同种类的茶叶及其特点,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
他们将了解茶叶的产区、制作工艺以及品鉴方法,掌握茶叶的选择和保存技巧。
2. 茶具使用学生将学习使用茶具的技巧和方法,了解各种茶具的分类、特点和使用场合。
他们将掌握泡茶的正确姿势、注水的力度以及调整水温的方法,使茶叶能够充分展示其香气和口感。
3. 茶道礼仪茶道强调礼仪和仪式感,学生将学习茶道的基本礼仪,包括宾主相待、磕头施礼、用语规范等。
他们将通过实践训练,熟练掌握茶道礼仪,使茶道表演更加精致和优雅。
4. 茶艺表演中国茶道选修课还将组织茶艺表演活动,学生将学习茶艺表演的技巧和要领,包括烧水、沏茶、倒茶等。
他们将通过模拟演练和实际表演,展示自己掌握的茶艺技巧,增强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二、课程意义1. 传承中华文化中国茶道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茶文化。
通过学习茶叶知识和茶道礼仪,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 培养审美情趣中国茶道强调内涵和韵味,学生在学习茶道的过程中,将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通过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学生能够欣赏茶叶的香气和口感,提升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3. 培养修身养性茶道注重内在修养和精神向上,学生在学习茶道的过程中,将培养自己的修身养性。
通过泡茶和品茶的过程,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增强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4. 增进人际交往茶道是一种社交礼仪,学生在学习茶道的过程中,将增进自己的人际交往。
通过与同学一起泡茶和品茶,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情商。
三、结语中国茶道选修课的开设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茶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身养性,还能增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中国茶道与茶艺选修课范文
中国茶道与茶艺选修课范文中国茶道是道家的化身,这一切的背后潜隐着微妙的哲学。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道与茶艺选修课范文,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道与茶艺选修课范文1我的《中国茶文化》选修课学茶几年来,在茶文化的博大里常感自己的虚空与无知,不敢轻易发声。
但是终于在这个学期,为南校和北校两个校区的学生开设了《中国茶文化》的选修课,共54个学时。
我试图让自己在皓首穷经孜孜不倦的学习之余,从我擅长和体会深刻的茶文学茶史学切入,兼及饮茶科学知识和茶艺表演的理论与实践,将我对茶的认识、对茶文化的理解,将自己学习茶文化以来的喜悦和改变,与我的学生们共同分享。
我努力在教学和研究茶文化的同时,重新系统地学习和整理自己对于茶文化研究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感悟与体会,力图将对茶的认知上升到思想与美学的层面。
十分感谢我的学生们的热情和支持。
从上课的课堂效果中,从他们课后的微博与信息的反馈中,我收获了很多感动。
课后,经常有纯真热情的学生相伴我走到校门口,就是为了能多一点时间与我交流他们的课堂体会。
我亦总是能在自己的文化事业中感受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和文化传播者的幸福。
为此,在这个博客之中,我将逐步增添栏目,为我的大学生们进行茶文化基础知识的普及与推广。
中国茶道与茶艺选修课范文2中国茶文化心得体会经过这几次关于中国茶文化的学习,我对茶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也大大的提升了对中国茶的浓厚兴趣,了解到中国茶的文化的历史是非常的悠久的和很有历史意义的,知道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和文化不是我们一时就可以了解的,所以需要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的探索,通过这次的听课,也对中国茶的分类,地域的分布,还有一些简单的识别,以及泡茶所需要的用具有了一些浅层的了解。
还欣赏了茶艺的表演。
虽然中国茶叶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但比较科学的分类是依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来划分的,特别是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
选修课茶与茶文化的内容
选修课茶与茶文化的内容你们知道茶与茶文化的选修课上会教导我们什么知识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选修课茶与茶文化的内容,一起来看看。
选修课茶与茶文化的内容茶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
茶道源于中国,之后又传入西方。
茶德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
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
"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茶联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
我国各地茶馆、茶楼、茶园、茶亭的门庭或石柱上,往往有这样的对联、匾额。
茶中店的对联如:"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雀舌、龙团都是名茶。
茶馆的对联如:"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
"称颂所用茶、水之俱佳。
茶联美化了环境,增强了文化气息,可以促进品茗情趣。
茶具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
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荷、茶托、茶巾、茶盘、三才杯等饮茶用具。
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竹木茶具和玉石茶具等几大类。
茶画茶画,在中国茶文化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茶人所青睐,从表达方式上属于传统水墨国画,但是从内容上细分,又可归属于文人画。
相对于酒,饮茶是一大雅事,特别是好茶的生长地,多在绿水青山云雾缭绕之境,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家的心海里特别有共鸣感,很多明朝画家都喜欢在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中品茶,比如"吴门四家"的茶画就非常有代表性,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唐寅的《事茗图》等,他们基本都是描写山水之境下的茶人生活情趣,或饮茶,或烧水,等等,闲情逸致,乐在其中。
茶健康茶文化选修课总结
茶健康茶文化选修课总结第一篇:茶健康茶文化选修课总结走近普洱茶【摘要】普洱茶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茶类,但总笼罩着面纱,充满了神秘。
文章从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的发展历史,普洱茶与茶马古道,普洱茶与其他茶类的差异进行探索,竭力为人们揭开普洱茶之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普洱茶;发展历史;茶马古道人们对于普洱茶好像是很了解的:普洱茶是云南出产的茶叶,它的功效很好,诸如降脂减肥、抗癌、抗衰老等,而且价格相对于四川常常饮用的花茶还偏高。
假如你继续追问,很多人对于普洱茶的了解就很有限了。
另一方面媒体的大力宣传和渲染:据新华社2004年2月8日电:这批曾被以茶传情的鲁迅和许广平先生共同珍藏数十年的清宫普洱茶重返许广平故里——在广州登堂亮相。
净重140多克的普洱茶砖原计划昨天在广东大厦公开拍卖,低价在2~30万元之间。
由于种种原因,临时改变计划,仅仅拿出3克、约拇指大小的茶砖进行拍卖,3克茶砖拍出12000元天价。
人们对于普洱茶的口碑相传,普洱茶越发神秘起来。
揭开普洱茶的面纱,还其真实的面目,是爱茶人孜孜以求的理想。
一、什么是普洱茶什么是普洱茶,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说,云南不是有个地方叫普洱县吗?就是这个地方出产的茶叶。
普洱县的确出产普洱茶,但我多次去云南,出产普洱茶的何止普洱茶一个地方。
普洱茶是云南同香烟并重的一个品牌,是云南省政府大力扶持的一个产业。
另一方面,有的人把“普洱茶”三个字当成了“云南茶”的别称。
其实稍稍爱茶的人都知道云南是中国茶的故乡,茶叶种类非常丰富,也还有其他响当当的牌子,例如滇红。
以上两种看法,有对的方面,但不够全面。
到底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最原始的解释就是普洱地方产的茶。
这个定义通行于明代以前,到清代,由于公元1732前后普洱的农民起义被镇压,兵祸无情,普洱当地的产茶量降为零,普洱茶以地名命名的时代宣告结束。
第二个定义指用滇西、滇西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和紧压茶(通常被称为生茶),这类茶经过长时间的存放有可能变成自然后发酵茶。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茶文化》选修课,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茶叶的品类与鉴赏”以及第四章“茶艺与茶道”。
详细内容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的品类区分及特点,泡茶技巧与茶道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品类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2. 学会泡茶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感受茶道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品类的区分及泡茶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各类茶叶的特点、泡茶方法以及茶道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PPT、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笔、茶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茶叶样品,引发学生对茶叶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a. 讲解各类茶叶的特点及区分方法。
b. 播放泡茶技巧视频,示范并讲解泡茶过程。
c. 介绍茶道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茶文化的内涵。
3. 实践环节:a. 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种茶叶进行泡制。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泡茶过程中的错误。
c. 学生互相品尝,交流泡茶心得。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a. 出示茶叶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其特点。
b. 学生互相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国茶文化》2. 内容:a. 茶叶品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b. 泡茶技巧:温度、时间、水量、茶具。
c. 茶道精神:和、敬、清、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绿茶和红茶的区别。
c. 请谈谈你对茶道精神的理解。
2. 答案:a. 绿茶为未发酵茶,色泽翠绿,口感鲜爽;红茶为全发酵茶,色泽红亮,口感浓厚。
b. 泡茶基本步骤:备具、赏茶、温杯、投茶、注水、品鉴。
c. 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方式,提高自身茶文化素养。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精品教案最新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精品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茶文化》选修课第三章《茶叶种类与品评》。
具体内容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茶叶特点、制作工艺、品评方法以及相应茶文化。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解中国茶叶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辨识六大类茶叶,掌握基本茶叶品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茶文化兴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品评方法,不同茶叶制作工艺。
教学重点:六大类茶叶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茶叶样品、茶具。
学具:品茶记录表、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中国茶文化短片,引起学生兴趣,并提问:“你们对茶文化有多少解?”短片播放(5分钟)学生分享(3分钟)2. 知识讲解: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六大类茶叶特点和制作工艺(10分钟)茶叶品评方法介绍(5分钟)3. 实践操作:分组展示茶叶样品,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茶叶特征(10分钟)学生尝试品评不同茶叶,填写品茶记录表(15分钟)4.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不同茶叶品评要点(10分钟)学生跟随讲解进行品评练习(10分钟)5. 随堂练习:发放随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茶叶种类和品评方法掌握(10分钟)学生互评、讨论答案(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茶叶种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2. 制作工艺:杀青、揉捻、发酵、干燥3. 品评方法:观色、闻香、品味、看叶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种你最喜欢茶叶,描述其特点并分析其制作工艺。
比较六大类茶叶品评方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描述茶叶特点及制作工艺(学生个性化答案)品评方法比较:绿茶注重观色和闻香,红茶注重品味,乌龙茶需综合观色、闻香、品味等(标准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茶叶种类和品评方法有更深理解,但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学生对茶叶特征把握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学习中加强观察和练习。
2024年(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精彩教案最新
2024年(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精彩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课程选自《中国茶文化》选修课,涉及教材的第三章“中国茶的品类与鉴赏”以及第四章“茶艺与茶道”。
详细内容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六大类茶的品种特点、制作工艺、冲泡技巧及其文化内涵;同时,对茶艺的基本流程、茶道的哲学思想进行深入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六大类茶的品种特点及冲泡方法,提升对中国茶文化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学会欣赏茶道之美,提升审美情趣。
3. 通过茶文化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道的哲学思想及茶艺的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六大类茶的品种特点、冲泡技巧以及茶文化的基本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茶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茶圣陆羽的故事,引入中国茶文化的学习。
2. 新课内容讲解:a. 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的品种特点及制作工艺;b. 茶艺的基本流程及茶道哲学思想;3. 实践操作:a. 演示绿茶、红茶的冲泡方法;b.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心得;4. 例题讲解:以乌龙茶为例,讲解冲泡技巧及品鉴要点;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冲泡一款茶,其他同学进行品鉴;六、板书设计1. 中国六大类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2. 茶艺基本流程:备具、赏茶、置茶、冲泡、品鉴、收具;3. 茶道哲学思想:和、敬、清、寂。
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体现茶叶的品种特点、制作工艺、冲泡技巧及品鉴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茶经》、《陆羽茶经》等茶文化经典著作,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底蕴。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茶艺表演、茶文化节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茶健康茶文化选修课总结
走近普洱茶【摘要】普洱茶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茶类,但总笼罩着面纱,充满了神秘。
文章从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的发展历史,普洱茶与茶马古道,普洱茶与其他茶类的差异进行探索,竭力为人们揭开普洱茶之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普洱茶;发展历史;茶马古道人们对于普洱茶好像是很了解的:普洱茶是云南出产的茶叶,它的功效很好,诸如降脂减肥、抗癌、抗衰老等,而且价格相对于四川常常饮用的花茶还偏高。
假如你继续追问,很多人对于普洱茶的了解就很有限了。
另一方面媒体的大力宣传和渲染:据新华社2004年2月8日电:这批曾被以茶传情的鲁迅和许广平先生共同珍藏数十年的清宫普洱茶重返许广平故里——在广州登堂亮相。
净重140多克的普洱茶砖原计划昨天在广东大厦公开拍卖,低价在2~30万元之间。
由于种种原因,临时改变计划,仅仅拿出3克、约拇指大小的茶砖进行拍卖,3克茶砖拍出12000元天价。
人们对于普洱茶的口碑相传,普洱茶越发神秘起来。
揭开普洱茶的面纱,还其真实的面目,是爱茶人孜孜以求的理想。
一、什么是普洱茶什么是普洱茶,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说,云南不是有个地方叫普洱县吗?就是这个地方出产的茶叶。
普洱县的确出产普洱茶,但我多次去云南,出产普洱茶的何止普洱茶一个地方。
普洱茶是云南同香烟并重的一个品牌,是云南省政府大力扶持的一个产业。
另一方面,有的人把“普洱茶”三个字当成了“云南茶”的别称。
其实稍稍爱茶的人都知道云南是中国茶的故乡,茶叶种类非常丰富,也还有其他响当当的牌子,例如滇红。
以上两种看法,有对的方面,但不够全面。
到底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最原始的解释就是普洱地方产的茶。
这个定义通行于明代以前,到清代,由于公元1732前后普洱的农民起义被镇压,兵祸无情,普洱当地的产茶量降为零,普洱茶以地名命名的时代宣告结束。
第二个定义指用滇西、滇西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和紧压茶(通常被称为生茶),这类茶经过长时间的存放有可能变成自然后发酵茶。
第三个定义是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通常称为熟茶),它的销售比重大,传播最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选修课整理①. 茶文化:茶叶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含茶产业物质生产、流通,又包括人类饮茶精神内涵。
第一章:茶叶简史②. 中国是茶的故乡。
有5、6千年历史。
西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
古巴蜀人先发现茶用途继而传到长江流域及以南。
世界三大无醇饮料:茶、咖啡、可可③. 茶树原产地的不同学说:中国起源说、印度起源说(勃鲁士)、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原产东南亚有野生茶的各产茶国、原产于印度、缅甸和中国交界的无名高地。
④. 原产地是中国的证据:1.野生茶树最多,最集中。
2.茶树近缘植物地理分布中心 3.茶树生物学研究证明。
4.古地质古气候5.中国西南是茶文化发祥地。
⑤. 起源与演变:食用—药用—饮用。
⑥. 起源时间:1.神农时期,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2.西周说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茶蜜皆纳贡之” 3.西汉秦汉说西汉·王褒《僮约》“烹茶尽具,武阳买茶”。
⑦. 饮茶方法四次改变:煮茶,煎茶,点茶(宋),泡茶(明,撮泡)1.洪武皇帝圣旨下,从此天下不煮茶。
2.茗粥:炙茶、罗茶、煎茶、酌茶。
备器、选水、取火、候汤。
⑧. 加工简史: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1.晒青散茶到晒青饼茶(西晋南北朝至初唐)2.晒饼到蒸青饼茶(中唐完善),蒸散片茶(宋代)3.蒸青到炒青(明代)第二章:茶文化简史中国茶文化:⑨. 巴蜀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萌芽在魏晋南北朝(儒学联系,精神生活,以茶养廉是茶文化的传统)唐朝时茶成为举国之饮中唐茶圣陆羽《茶经》标志茶文化发展的新高度。
⑩. 陆羽(733-804),字鸿渐,号桑翁,又号竟陵子。
. 茶经十部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一之源:茶生长环境,自然功效、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
四之器,叙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
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荆州之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八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茶文化的自由性和随意性。
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
规范烹煎,烘托气氛。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
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
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 唐朝:经济文化传播,边疆少数民族,朝鲜日本等。
确立贡茶,税茶,以茶销边,茶马互市(茶税是仅次于盐铁的财政收入来源)赐茶:宫廷茶礼组成部分,赐茶笼络人心。
边销茶:政府控制与边疆交换马匹又称宫茶。
茶马交易制度:兴于唐,盛于宋,歇于元,严于明,衰于清。
. 宋代:饮茶之风普及蔡襄写了《茶录》、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讨论茶与人的精神世界。
茶马互市:正式设立茶马司: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
”唐时出现的茶馆雏形到宋代已渐趋成熟。
北苑贡焙:北苑位于福建建安凤凰山一带,由五代时人张廷晖开辟,进贡北宋朝廷。
. 明代:茶文化新的里程碑,明洪武年间“废团改散”。
返璞归真的散茶开创了茗饮艺术的新局面,也是茶学迭兴,集传统茶学之大成的时代。
. 清代:文人茶文化向平民饮茶文化转变,最终成为茶文化主流。
清朝晚期,茶馆成为了三教九流聚会的场所,对于保存和延续中国茶文化及茶道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茶文化对内传播:. (1)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先秦两汉)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指出:“自秦人取蜀面后,始有茗饮之事。
“(2)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成为茶业中心(三国西晋)(3)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茶业的发展(东晋南朝)(4)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心(唐代)十四个省区几乎达到了与我国近代茶区约略相当的局面(5)茶叶重心由东向南移(宋代):主要原因是气候由暖转寒。
主要表现:贡茶从顾渚紫笋改为福建建安茶。
宋朝茶业重心南移的。
作为贡茶,建安茶的采制,必然精益求精,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中国团茶、饼茶制作的主要技术中心。
. “茶”字形、音、义的演变:如茶、荼、苦荼、槚、蔎、葭、荈、茗、皋芦、瓜芦、茗菜、苦茶等。
《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chuan)”茶文化对外传播:. (1)通过来华的僧侣和使臣(2)将茶业作为礼品(3)通过贸易往来将茶业作为商品输出国外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日本最澄将茶种带到滋贺县,空海(806)回国,带回制茶技术与器具。
南宋1168荣西法师浙江天台万年寺,赠明惠上人种植在宇治,被尊称为:“日本的茶祖”,禅茶一味,将宋朝禅院的茶风引进日本。
茶具有遣困、消食、快意等功效。
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茶著《吃茶养生记》,保健和修身养性。
茶具简介. 定义:古代茶具泛指制茶、饮茶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大类。
现在所指专门与泡茶有关的专门器具。
古时叫茶器,宋代后茶具与茶器合一。
目前则主要指饮茶器具。
. 茶具分类:(“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陶土、竹木、瓷器、金属、漆器、玻璃茶具茶具选择:绿茶:盖碗和玻璃杯,花茶和黄茶:盖碗,乌龙茶类、红茶类、普洱茶:紫砂壶。
选壶: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出水流畅;壶盖与壶身密合;无泥味;保温;适应冷热变化;一壶不事二茶。
第三章:茶与自然茶叶分类32.不发酵茶:绿茶半发酵茶:白茶黄茶乌龙全发酵茶:红茶、黑茶茶区:西南(普洱)华南(乌龙)江南(龙井、碧螺春、祁门红茶)江北(信阳毛尖)33. 茶叶发酵程度及加工方法:基本茶类(6大类);再加工茶。
发酵发酵是儿茶素由多酚氧化酶催化生成茶黄素、茶红素。
发酵程度愈深,茶汤水色越红,叶底红变面积亦随发酵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按照茶业发酵程度分类一般依照茶业加工过程儿茶素类被氧化的百分比进行分类。
绿茶:杀青-揉捻-干燥(炒干,烘干,晒干)品质特征:绿叶清汤代表:安吉白茶、龙井、雨花茶黄茶:杀青-揉捻-焖黄-干燥品质特征:黄叶黄汤白茶:鲜叶-萎凋-干燥品质特征:白色绒毛多,汤色浅淡或浅杏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青(乌龙)茶:萎凋-做青(晾青,碰青,摇青)-杀青(炒青)-揉捻-干燥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汤色金黄,香,高味醇红茶:萎凋-揉捻-补足发酵-干燥品质特征:红叶红汤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黑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毛茶)-蒸压-成型品质特征:色泽油黑或暗褐,茶汤褐黄或褐红绿茶分类: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杀青技术要点: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抛闷结合,少闷多抛;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杀青适度的标志:以含水量和减重率衡量;从外观上把握。
绿茶基本工艺流程(1)杀青——加热杀青和热蒸汽杀青,以蒸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为蒸青绿茶(2)揉捻(3)干燥——据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晒干之别。
世界四大红茶——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茶叶中药效成分:咖啡碱,维生素,多糖,茶多酚,茶氨酸,微量元素。
功效:“四抗(抗疲劳、抗衰老、抗菌消炎、抗辐射),三降(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糖,防治糖尿病、降血压,防治高血压),二预防(预防癌症、预防龋齿,一增(免疫力)一减(减肥)”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是凭借茶师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审定茶叶的“色、香、味、形”的优劣。
包装与储存:防压、防潮(干燥)、避光(防止氧化)、密封(防止氧化)、防异味春饮花茶,夏绿茶,秋青,冬红四大名丛:白鸡冠,大红袍,水金龟,铁罗汉科学饮茶:1.忌酒后浓茶2.忌空腹饮茶3.忌边吃饭边饮茶4.忌睡前喝茶5.忌茶水服药6.孕妇忌茶7.忌隔夜茶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第四章:茶与文化艺术第一节泡茶要素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
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
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
一、茶水比例1.茶的品质: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
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
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
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
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茶水比例: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
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
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
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对脾胃虚寒者更甚,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
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冲泡水温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
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
“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
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 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
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
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三、冲泡时间茶叶冲泡时间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
四、冲泡次数据测定,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样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