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写实在《华盛顿广场》中塑造人物的成功体现
华盛顿广场读后感

华盛顿广场读后感《华盛顿广场》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19世纪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小说以美国社会的现实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繁华热闹的都市广场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多样性。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也更加深刻。
《华盛顿广场》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对人性的揭示而著称。
小说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命运,他们在广场上相遇、交织,展现出了社会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比如,小说中的女主角卡瑟琳·斯隆就是一个充满野心和欲望的女性形象,她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结局。
而男主角乔治·奥古斯都则是一个懦弱而又自卑的人物,他在广场上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磨难,最终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角色的塑造和命运的安排,让我对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揭示,小说还通过对美国社会的描绘,展现了19世纪美国社会的繁荣和多样性。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广场上各种各样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在广场上,有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他们各自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展现了美国社会的繁荣和多样性。
同时,小说也揭示了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比如对女性的歧视和对弱势群体的忽视,让我对美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华盛顿广场》,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的角色和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多样性,也让我对美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小说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也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总的来说,《华盛顿广场》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洞察和对人性揭示的优秀小说,它通过对美国社会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揭示,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
读《华盛顿广场》英语小说感想

读《华盛顿广场》英语小说感想第一篇:读《华盛顿广场》英语小说感想读《Washington Square》的读后感Of Henry James When I first came cross this book ,I had not thought that it is a love story.After finished this book ,I have sympathy for the main character--Catherine.She was born in a wealth family ,her father is a flourish person with elegance and wisdom.He proposes to himself to make the best of her.Catherine 'aunt ,Mrs.Penniman,take care of her in her grown time.When she is 20 years old ,a gentleman named Morris Townsend pursuits her.However ,her father looks deep in him with his experience and concludes that he is a selfish man who just care about his daughter 'money.Therefore, he against Catherine connecting him any more.During this time ,her aunt interferes in their relationship, helping Morris T ownsend secretly.As time passes ,Catherine still has strong feeling for Morris Townsend and determines to engages with him ,ignore her father' will.Her father declares that she will not receive any money from him,of course Morris knows this news and he is disappointed that his dream falls apart ,he breaks up the engagement with Catherine.Catherine is heartbroken ,she has done all the things she can do.From them on ,she regulates her days upon a system of her own ,interested herself in charity organizations,hospitals and aid societies,she gains honor among people.Through all her life ,she does not get married ,her father has passed away.Morris comes back without any success,he wants to have her back.How much has her lived ,she has known whose the person he is.She refuses,picking up her piece of fancy work ,has seated herself with it again---for life ,as it were.There is something common inour life ,Catherine has devoted all her life to this painful love ,she loves the wrong man,she has not efforts to love another person.This is a sensible story which touches me a lot.Something in this world can not be explained.Life teaches us everything.第二篇:读《华盛顿广场》英语小说感想读《Washington Square》的读后感Of Henry James When I first came cross this book ,I had not thought that it is a love story.After finished this book ,I have sympathy for the main character--Catherine.She was born in a wealth family ,her father is a flourish person with elegance and wisdom.He proposes to himself to make the best of her.Catherine 'aunt ,Mrs.Penniman,take care of her in her grown time.When she is 20 years old ,a gentleman named Morris Townsend pursuits her.However ,her father looks deep in him with his experience and concludes that he is a selfish man who just care about his daughter 'money.Therefore, he againstCatherine connecting him any more.During this time ,her aunt interferes in their relationship, helping Morris T ownsend secretly.As time passes ,Catherine still has strong feeling for Morris Townsend and determines to engages with him ,ignore her father' will.Her father declares that she will not receive any money from him,of course Morris knows this news and he is disappointed that his dream falls apart ,he breaks up the engagement with Catherine.Catherine is heartbroken ,she has done all the things she can do.From them on ,she regulates her days upon a system of her own ,interested herself in charity organizations,hospitals and aid societies,she gains honor among people.Throughall her life ,she does not get married ,her father has passed away.Morris comes back without any success,he wants to have her back.How much has her lived ,she has known whose the person he is.Sherefuses,picking up her piece of fancy work ,has seated herself with it again---for life ,as it were.There is something common in our life ,Catherine has devoted all her life to this painful love ,she loves the wrong man,she has not efforts to love another person.This is a sensible story which touches me a lot.Something in this world can not be explained.Life teaches us everything.第三篇:读《目标中国》之感想——华盛顿的“屠龙”战略读《目标中国》之感想——华盛顿的“屠龙”战略读完旅德美国人威廉•恩道尔写《目标中国》一书后,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同时也有些忧虑,国人在灯红酒绿中消耗光阴,在一次次出国旅游中爆买,还有所谓的专家还在为美国的粮油转基因等食品歌功颂德,大放厥词。
华盛顿广场读后感

华盛顿广场读后感华盛顿广场是美国华盛顿特区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也是我心目中的一个梦幻之地。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华盛顿广场的书籍,深深被书中所描述的华盛顿广场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所吸引。
在阅读之后,我的心中涌起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书中描绘的华盛顿广场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一个庄严而宁静的地方,拥有广袤的草地和壮观的纪念碑。
广场上矗立着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物,如华盛顿纪念碑、杰斐逊纪念堂等。
这些建筑物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庄重,给人一种庄严感和肃穆感。
而广场四周的绿树和花草则为这庄严的场所带来了一丝生机和活力。
在书中描绘的华盛顿广场,我能够感受到一种宏大与美丽并存的氛围,让我对它充满了向往和敬畏。
阅读书中关于华盛顿广场的历史,让我对这个地方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华盛顿广场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也是美国建国的象征之一。
广场上的纪念碑和纪念堂,是为了纪念那些为美国自由而战的英雄们。
他们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今天的美国人民争取了自由和独立。
这其中包括乔治·华盛顿和托马斯·杰斐逊等伟大的美国先驱。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永远铭刻在了华盛顿广场上,使这个地方成为了一个历史的见证和敬仰的象征。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华盛顿广场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对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我开始思考自己生活在一个自由和独立的国家中是多么幸运,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英雄们的牺牲和付出。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珍惜并维护我们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利,懂得感恩并对那些为我们的美好生活而奋斗过的人们表示敬意。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华盛顿广场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之情,希望有一天能够亲身去那里感受其庄严与美丽。
我想在广场上漫步,欣赏那些壮丽的建筑物,感受它们所散发出的历史气息。
在广场上读一本书,或者坐着沉思,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
这样的体验一定会让人深受触动,也会让自己对生活和世界有更深远的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关于华盛顿广场的书籍,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美国历史及其英雄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
亨利·詹姆斯《华盛顿广场》中的异化的开题报告

亨利·詹姆斯《华盛顿广场》中的异化的开题报告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是一部探讨现代社会中异化的小说。
通过对五位主人公的描写,揭示出他们所面临的孤独和分离感,并且通过对这些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的深入分析,展现出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异化现象。
本文将重点分析小说中展现出的异化现象,并探讨它们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
首先,本文将重点关注身份异化。
在小说中主人公们的身份经常被质疑和掩盖。
他们不得不通过加入高峰俱乐部或者其他精英组织来获得社会地位。
这种身份上的异化不仅影响了个人的认同感,更重要的是造成了社会上的阶层分化和排斥,使得社会变得更加冷漠和不平等。
另外,小说中还揭示了性别异化与种族异化的现象。
女性始终被剥夺权利和选择自由,黑人则被迫成为无名氏和忍受白人的歧视。
其次,本文将重点探讨工作异化。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都陷入了工作上的迷茫和压力之中。
他们的工作没有使他们满足或带来成就感,反而成为压迫和限制他们个人成长的桎梏。
这种工作异化使得人们的生活缺乏目标和动力,从而影响到人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和成就。
最后,本文将探讨思维异化。
主人公们在小说中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行为和想法,例如消费主义和追求名利。
这种思维上的异化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现象,并且也是造成现代社会人们追寻短期快乐和物欲的根本原因。
这种思维异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精神健康,更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社交关系和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说《华盛顿广场》中异化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对于现代社会中一些应用、政治或经济方面堆积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未来。
因此,需要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以期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华盛顿广场读后感

华盛顿广场读后感华衰顿广场读后感(一)一年前,购了一原英汉互译书模板《华衰顿广场》,精精略略天看了一遍,出有多年夜感到。
当今重又孬孬品读了一番,不由有感而领。
尾先,父客人私凯瑟琳有一个惨剧的终局。
而她的惨剧无信是她本人形成的。
她没有听她女亲、她姑姑的话,执意要跟莫面斯·汤森正在一同。
那是她犯的最年夜的一个谬误。
看待情感,不克不及由着性质胡去,看待情感,尾先要作的,是明智。
书模板外男客人私莫面斯·汤森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而他濒临一切父人的目标无非是念骗她们的人民币。
那一点,聪慧的斯洛珀大夫只用一夜便看失没去。
而愚蠢的凯瑟琳战她的姑姑彭僧曼妇人从初至末皆出有看浑本相。
凯瑟琳借而已,否彭僧曼妇人正在莫面斯曾经骗人民币得败而离来正在几年后又归去之后,居然借念让凯瑟琳战莫面斯怒结良缘,因而可知,彭僧曼妇人只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否是却出有一拍板脑。
凯瑟琳的女亲斯洛珀大夫一开端是抱着没有念让本人的父儿蒙甜的口态去阻遏凯瑟琳战莫面斯的。
否是厥后,果为凯瑟琳的体现让他很没有谦,以是他慢慢天没有再怒悲凯瑟琳,只是熟她的气。
以是,厥后斯洛珀大夫阻遏凯瑟琳、莫面斯彻底是为了展示本人的伶俐,至于凯瑟琳,他曾经没有再当她是他的父儿了。
便如凯瑟琳说的,斯洛珀大夫看没有起她,看没有起她那个既出有继承母亲仙颜也出有继承女亲伶俐的愚父孩。
华衰顿广场读后感(两)看完了华衰顿广场之后,尔正在纠结着,若是凯瑟琳是个仄平庸凡的父孩子,她的平生必然没有会是那样的吧?哪怕野底歉薄的野庭,哪怕出有上等的糊口,哪怕出有俊秀的追查者,至长她借是能够幸幸祸祸战本人相爱的人过一辈子的。
故事以凯瑟琳为外口,贯通故事此中的人物另有其女亲斯洛珀大夫,战其倾慕者汤森师长教师,以及战凯瑟琳一野住正在一同的姑妈彭妮曼太太。
正在看完了零个故事之后,尔感觉本人对那些人物褒贬的立场其实不很鲜明。
出有续对的谁对谁错,只是每一个脚色皆给了不少差别的念法,若是每一个人皆可以扭转这么一点点,或许凯瑟琳的平生便没有会凄凉。
《华盛顿广场》中凯瑟琳·斯洛泼的心理成长经历

第!7卷第12期2016年12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Vol. 37N o.l2Dec. 2016《华盛顿广场》中凯瑟琳•斯洛泼的心理成长经历鞠冰梅(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亨利.詹姆斯的作品在英美小说史上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品的诸多特点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詹姆斯 擅长心理描写,本文拟就其著名中篇小说《华盛顿广场》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心理成长经历进行探讨,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 詹姆斯小说作品中心理因素在体现人物特征方面的独特作用。
文章编号 $ 1673-2596(2016)12-0158-02关键词:亨利•詹姆斯;《华盛顿广场》;心理成长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亨利•詹姆斯的中篇小说《华盛顿广场》是一部充分运 用心理元素刻画主人公的作品。
对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凯 瑟琳来说,小说就是对她心理成长的真实记述。
与詹姆斯的 《仕女图》和《黛西•米勒》中的女主人公一样,经历了感情的 付出与极不公正的回报后,这几位天真的美国少女们都为 成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终看清了人性的复杂多面,走向 心理上的真正成熟。
《华盛顿广场》的时间背景是19世纪中叶,叙述的依然 是詹姆斯熟悉的上等人群的家庭生活,故事的焦点也依然 是集中于利欲熏心的青年男子试图通过与富贵之家的小姐 缔结婚姻的手段一步登天的桥段。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凯瑟 琳经历了从天真懵懂到逐渐认清自己倾心之人的真面目的 痛苦蜕变,在与心机很重的男友莫里斯和老于世故的父亲 斯洛泼医生的艰难对抗中,逐渐变得坚强、成熟,完成了心 理上的可贵成长。
正《华盛顿广场》 代中的样,作品中詹姆斯对于凯瑟琳的设定是“诚实憨厚、温和善 良虽不失端庄,但有欠妩媚”'2),少了风姿绰约,这对于尚 不省世事的凯瑟琳并没什么,而老于世故的父亲斯洛泼医 生却另有盘算,因为根据当时的继承法律,凯瑟琳可以继承 到她过世母亲每年一万元的赡养费,而一旦斯洛泼医生过 世,这位相貌平平的姑娘还可以另外得到每年两万元的遗 产。
《华盛顿广场》中凯瑟琳的自我表达建构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华盛顿广场》中凯瑟琳的自我表达建构程帅 海口经济学院摘 要:《华盛顿广场》讲述了住在华盛顿广场边的一家人曲折的亲情和爱情故事。
特别刻画了凯瑟琳在父权主义统治下从完全丧失自我表达到逐渐实现自我觉醒并最终完成自我表达的过程,为女性在自我表达建构上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父权主义;自我表达;建构[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129-01亨利・詹姆斯是美国现实主义时期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华盛顿广场》是其早期的一部中篇小说。
小说中,凯瑟琳由一个纯真温顺的女孩成长为成熟独立的女性。
她采用多元化的途径完成自我表达的建构成为这部小说的一大亮点。
本文主要依据时间脉络来探究凯瑟琳自我表达的建构过程。
1.通过奇装异服来表达自我的失败凯瑟琳的哥哥深受父母宠爱,可是在妹妹凯瑟琳出生前不幸夭折。
凯瑟琳的妈妈又在生她时难产而死。
这一系列的悲剧下,凯瑟琳的出生也没能给这个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
凯瑟琳常常被当做哥哥的替代品,甚至有人认为因为她的出生导致母亲的悲惨离世。
凯瑟琳的父亲斯洛普先生作为是一名医生,理智、骄傲而专制。
斯洛普对于天资并不出彩、相貌也平平的女儿充满了失望。
凯瑟琳沉默寡言、温顺驯服、头脑简单,总是想取悦父亲。
在她的眼里,父亲就是上帝。
她在这个父权主义统治的家庭里丧失了自我、地位和个性。
正如王珊所言,“在父权的威慑下,对父亲又敬又怕的凯瑟琳陷入‘他者’的境遇中,缺乏话语的实践,尽管拥有父亲财产的唯一继承人这样的殊荣,但在社交场合仍居于令人不屑的位置”。
因此,凯瑟琳在家庭内外都是一个因受到父权主义压迫而丧失自我表达的可悲之人。
然而凯瑟琳内心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理解。
她曾一度对服饰感兴趣,企图通过身穿独特的衣着获得人们的注意。
“凯瑟琳从来不敢在衣着问题上冒犯父亲,直到二十岁那年才买了一条有金色镶边的红缎子长裙”,然而她并没有发现这条裙子让她看上去像三十多岁的妇女。
浅析电影《华盛顿广场》人物的现代改编

作者: 温力亚
作者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57-5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2期
主题词:�华盛顿广场》;人物;含混;现代改编
摘要:发表于1880年的《华盛顿广场》不仅是亨利·詹姆斯创作第一阶段的一部重要作品,而且是一部被广泛关注并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小说。
1997年同名电影公映后,受到评论界广泛的好评,被称作是一部充满现代意识的改编电影。
本文将以燕卜孙的“含混”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小说文本探讨该电影的改编。
指出由于电影采用了含混的改编方法,使得主要人物分别展现了各自复杂的性格和特点,在不同环境中,这些人物呈现出了立体的形象和多面的人物性格,从而进一步论证该影片的现代改编意识。
《华盛顿广场》的主题表现手法

《华盛顿广场》的主题表现手法项方【摘要】<华盛顿广场>的主题表现手法显示出现代主义小说的特性,具体体现在小说人物的心理主观真实和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从外部客观真实转向心理主观真实,从重情节向重心理描写的转向使詹姆斯成为心理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同时詹姆斯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体现出的审美观和小说观无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示性,堪称是对现代主义小说的一种预言.界定<华盛顿广场>主题表现手法具有现代性是对詹姆斯早期文学创作的再审视,从而再次肯定了詹姆斯的文学地位.【期刊名称】《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31)008【总页数】5页(P71-75)【关键词】现代性;心理主观真实;艺术表现手法;心理现实;现代主义小说【作者】项方【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外语系,广东,中山,5284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一、引言《华盛顿广场》(Washington Square)属于詹姆斯的早期作品,作为缩影,见证了纽约市甚至整个美国的经济变迁。
正如Freedman [1]考证介绍,1835年华尔街失火后重建,基于经济压力,曼哈顿作为中心地区急剧膨胀。
1837-1857年之间,美国经济增长渐快,货物出口增多,市场商业发展较快。
新市场的兴起基于对铁路交通的投资扩大;而铁路的发展正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的表征。
这段时期美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手工业经济逐渐过渡至以工厂运作为主的工业制造经济。
在小说结尾处,斯洛泼医生去世于19世纪50年代早期,正值美国内战爆发。
各种因素引起生活模式,文化价值观的急剧变化。
在随后的七八十年代,美国进入了所谓的“镀金时代” [2]。
一方面美国早期的爱默生式的道德精神继续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追求实际利益的实用主义。
另一方面以詹姆斯、马克·吐温为代表的文人选择逃离当时的美国,旅居国外,以看似逃避的方式关注美国文化的变迁。
从这个意义上讲,《华盛顿广场》是詹姆斯旅居英国时期对美国本土逝去的文化传统的反思,同时也表示出作者对新生资本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质疑与讽刺。
《华盛顿广场》中凯瑟琳的成长

《华盛顿广场》中凯瑟琳的成长作者:介琦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1期摘要:《华盛顿广场》中凯瑟琳原本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她对爱情和这个世界有着浪漫的幻想。
然而,和莫里斯爱情的失败使她对爱情和对父亲盲目地崇拜幻灭。
在经历了伤痛之后,凯瑟琳清楚阻碍她成长的阻力,成长为不再依靠男人的独立女性。
凯瑟琳的成长过程给现代女性以启示。
摆脱精神枷锁,成为理性而又独立的人是女性获得幸福生活的关键。
关键词:《华盛顿广场》;成长;凯瑟琳作者简介:介琦(1989-),女,河南洛阳人,上海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3级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2亨利·詹姆斯是最著名的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在他毕生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华盛顿广场》并不是最著名的,却是非常独特的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经常用来和简·奥斯丁的探讨男女婚姻和关系的作品来比较。
《华盛顿广场》主要讲述了女继承人凯瑟琳的爱情故事和她与父亲的关系。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关于婚姻和爱情,更是讲述了一个软弱、单纯的姑娘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的成长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她的成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压迫她的权力的反抗三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的觉醒凯瑟琳自我意识的觉醒主要体现在她自我价值的认知。
她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
在最初,凯瑟琳并没有自我的意识。
因为天生没能遗传母亲的美貌和智慧,父亲为了纪念父亲,给她起了和母亲一样的名字,凯瑟琳很少思考自我存在的价值,她就像母亲的替代品。
她极度的尊重崇拜自己的父亲,父亲决定了她的思想,和她的意识。
但是,在经历了一切之后,凯瑟琳不再是母亲的替代品,她感受到了自己的独特性和自己独有的魅力。
她开始自己做决定,甚至在父亲贬低她的时候她开始了“我又丑又笨”这是最初凯瑟琳自我评价,也是她的父亲和周围人给她的定义,她也接受这些观点。
课题研究论文:电视电影论文33611 浅析电影《华盛顿广场》人物的现代改编

电视电影论文浅析电影《华盛顿广场》人物的现代改编作为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文体家和文艺评论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在英美文坛的地位无需再讨论。
在他笔耕不辍的小说创作过程中,他把小说作为一门艺术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大量实验。
一般认为,在詹姆斯后期的小说创作中,含混性是他的一大特点。
保罗?卢卡斯曾经在“不含混的含混”一文中说道:“含混性”被视为詹姆斯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一次真正的创新。
[1]“含混”最初是一种带有贬义色彩的修辞,一般是指“风格上的瑕疵,本该简洁明了的语言,其意义或所知显得晦涩艰深,模棱两可甚至含糊不清”[2]。
燕卜孙含混理论则认为一个词可以具有几种不同的含义,所有的词语都是一个被多重意义交叉覆盖的整体场。
[3]在文学批评领域,含混性则表示文学创作者运用单个词语来指涉不同物体或表示人物的不同情感,是一门高超的技术。
笔者认为,在1997年上映的同名电影中,导演阿格尼茨卡?霍兰将詹姆斯的这一创作技巧应用在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使得影片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呈现出较为复杂的人物特点。
本文结合小说原著,从含混这一角度探讨改编自小说《华盛顿广场》的同名电影中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含混性,从而进一步说明1997年版电影《华盛顿广场》的改编是一部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电影改编作品。
发表于1880年的小说《华盛顿广场》描写了19世纪中期纽约上层社会中一个家庭里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以女主人公凯瑟琳的爱情遭遇为主线,刻画了父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情人之间的欺骗与背叛。
用略带夸张和调侃的语调栩栩如生地反映了在19世纪中期美国资本主义日益发展时期,以凯瑟琳的追求者莫里斯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不择手段攫取财富的故事。
呈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有关婚姻和金钱两种道德观念的斗争。
小说《华盛顿广场》自20世纪电影工业发展以来一直备受电影人的关注和宠爱,它不仅是最早被搬上银幕的詹姆斯小说之一,而且是第一部赢得广泛关注的改编自詹姆斯作品的电影。
《华盛顿广场》成长主题探寻

瑟 琳 ? 洛泼 的一 段 失 败 而 痛 苦 的 恋 爱 经历 。詹 姆 斯 作 品 的 可 以 斯
归 纳 为 两 个 基 本 主 题 , 个 是 “ 际 主 题 ” 另 一 个 是 “ 纯 与 世 一 国 : 单
满 足 自 己 的 好 奇 心 。 来 自亲 人 的 关 爱 的 缺 憾 只 能 通 过 爱 情 来 弥 补 。虽 然 这 条 长 裙 使 她 看 上 去 像 个 三 十来 岁 的女 人 , 是 她 却 完 可 全 不在 意 。这 正 是 因为 她 潜 意 识 里 对 于成 长 和成 熟 的渴 望 。 ( ) 立 与尊 严 — — 主体 意 识 的 觉 醒 2独
故 、 诈的对立” 诡 。这 部 小 说 表 现 的 正 是第 二 个 基 本 主 题 。
这部小说是一部典型的“ 长小说” 莫迪凯 ・ 成 。 马科 斯在 《 么 什
是 成 长小 说 》 文 中 给成 长 小 说 下 了 一 个 定 义 : 成 长 小 说 展 示 的 一 “
是 年 轻 主 人 公 经 历 了 某 种 《 肤 之 痛 的 事 件 之 后 , 改 变 了 原 有 切 或 的世 界 观 , 改 变 了 自己 的性 格 , 两 者 兼 有 ; 种 改 变 使 他 摆 脱 或 或 这 了童 年 的天 真 ,并 最终 把 他 引 向 了一 个 真 实 而 复 杂 的 成 人 世 界 。 在 成 长 小 说 中 , 式 本 身 可 有 可 无 , 必 须 有 证 据 显 示 这 种 变 化 仪 但
对 爱 情 的渴 望 。这 些 都 是 凯 瑟琳 所 缺 少和 渴 望 的 。她 沉 默 、 言 、 寡 乎庸 , 望被关注和被爱。父亲是严厉的 , 对父亲叉敬又畏 , 渴 她 难 以产 生 亲 切 感 . 受 到 被 呵 护 与 爱 护 。姑 母 佩 尼 曼 太 太 又 是 个 爱 感 想人非非 、 切实际的人 , 不 她关 心 的 过 来 就 是 导 演 凯 瑟 琳 的 爱 情 。 当凯 瑟 琳 痛 苦 的时 候 , 并 不 是 真 心 的 关 心 和 安 慰 凯 瑟 琳 只 是 想 她
从成长小说角度研究《华盛顿广场》的开题报告

从成长小说角度研究《华盛顿广场》的开题报告《华盛顿广场》是当代青少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普通少年特里斯坦在极具竞争性的音乐领域拼搏的故事。
本文从成长小说角度研究《华盛顿广场》,探讨小说中的成长主题、教育意义和文学价值。
一、成长主题《华盛顿广场》的核心主题是成长。
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特里斯坦的成长过程,展现了成长的必经之路:困难、挫折、痛苦和奋斗。
特里斯坦的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各种挑战,如面对音乐世界的各种困难,家庭的经济压力,以及心理上的挑战等等。
但在这一连串的困境中,特里斯坦不断思考、交流、深化自己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慢慢地成长为一个更加自信、成熟的个体。
二、教育意义《华盛顿广场》有很多教育意义。
首先,小说让我们意识到一个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是既需要自我反思,也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
在小说中,特里斯坦通过与音乐老师的交流,激发出新的思维和灵感。
这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方式十分契合,强调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其次,小说强调奋斗精神。
无论是音乐比赛过程中,还是特里斯坦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我们都能感受到特里斯坦的坚持和勇气。
正是这种坚持和勇气的品质,让特里斯坦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力量。
三、文学价值《华盛顿广场》作为当代青少年文学中的佳作,其文学价值也不容小觑。
首先,小说的情节生动,节奏紧凑,从而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其次,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深意,加深了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小说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教育、道德问题进行了思考,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示和反思。
综上所述,《华盛顿广场》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成长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向读者展现了坚持、自信、勇气等品质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小说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文学价值,具有很高的读者价值。
诚实的华盛顿心得体会

诚实的华盛顿心得体会【导语】下面就是作者整理的诚实的华盛顿心得体会(共13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诚实的华盛顿心得体会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
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
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逃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我觉得诚实不欺,遵守诺言,取信于人才是诚实守信。
诚实的具体表现就是敢讲真话,不讲假话,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每个人应有的品德修养。
说大话,说假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不诚实现象是剥削阶级的道德和作风。
人的坏品德一旦养成,就会像决堤的大河,一发不可收拾。
而道义之心仿佛是一盏灯光培育成像日月那样的光芒。
今天早上,我起床时已经有8:00了,吃了一小碗水泡饭,觉得肚子还很饿,妈妈给我一元钱,叫我到市场的小吃店买馒头吃。
我拿着一元钱来到小吃店。
小吃店的生意很好,店主忙个不停。
我等了很长时间,才买到了想吃的肉包子。
回家路上,我一边吃一边看店主找给我的钱,“咦!仍然是一元钱。
”我想回去把钱还给店主,可店主正在给顾客们拿东西,忙得不亦乐乎。
我心想,多了五角钱,等一下再买东西吃。
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满以为妈妈会夸我几句,没料到,她严肃地说:“做人要诚实可信,他们赚钱困难,你把多找的钱还给他们。
”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羞愧极了,立刻拿着钱来到小吃店,把钱还给了店主,那个店主连声说:“谢谢,谢谢。
”旁边的人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我,我如释重负,心里也舒服极了,连忙说:“不用谢。
”你看,就是这个五角钱,自己拿了,顶多再吃一个肉包子,可还回去,得到的却是诚实。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这些名人格言,可以说是对诚信美德的最好概括,是从品德发展过程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人生之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如果没有诚实的美德相伴,也一定是缺少阳光的灰色人生。
华盛顿广场读后感

华盛顿广场读后感第一篇:华盛顿-读后感《华盛顿传》读后感《华盛顿转》一书是由美国约瑟夫·j·埃利斯编著的,由中国学者陈继静翻译的。
该书于20XX年11月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次出版。
本书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是一本很好的著作。
通过阅读《华盛顿传》,让我对华盛顿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本书作者跨越了一切荣耀和尊崇,只是华盛顿的灵魂深处。
伟大不排斥野心,荣耀不拒绝利益,年轻时代的华盛顿性情暴烈,对土地有着强烈的占有欲,然而他勇敢却不鲁莽,真挚却不狂热,他对名声的珍视和一丝不苟的行事风格,使他最终走向成功。
本书从华盛顿的年轻时代开始写起,对华盛顿做了最大胆、最贴切人性的揣测,坦言这个人在成为英雄之前,形象并不完美。
呈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尊冷冰冰的大理石雕像。
作者的深意在于揭示一个真实而平凡的人,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尤其是在革命成功之后身处权力巅峰时,如何获得对权力的免疫力,从而出演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退场。
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人,华盛顿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声望主要源自三个方面:第一,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军事领袖。
诚然,他决非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然也决不能亚历山大和凯撒一类的将军相提并论。
他的成功看起来似乎是由于同他对垒的英军将领的出人意料的无能,另一半才是由于他自己的才能。
尽管如此,人们也许记得,当美军将领遭遇惨败时,华盛顿虽然也小有失利,但他坚持作战,终于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立宪会议主席。
虽然他的思想对于美国宪法本身影响不大,但是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名望对各州批准这部宪法却起了重大的作用。
当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反对新宪法,如果没有华盛顿的支持,新宪法就不可能被采纳。
第三,美国第一任总统。
美国有一位华盛顿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作为第一任总统是幸运的。
翻开南美和非洲各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以民主宪法为伊始的新国家,堕落成为军事专制国家也是易如反掌。
乐绮和奥琳佩亚:反叛和颓废--论《放浪人生》中的两个女主人公

乐绮和奥琳佩亚:反叛和颓废--论《放浪人生》中的两个女
主人公
刘晓红
【期刊名称】《邢台师专学报》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放浪人生》是美国名星女作家吉琳·克琳茨的又一部力作.小说以当代美国黑手党桑坦克洛家族和希腊船王史坦尼洛普劳斯家族两位娇女乐绮和奥琳佩亚放浪的性爱生活为主线,展示了两大家族的兴衰和美国社会各阶层的众生相.乐绮和奥琳佩亚,是凝聚着作者的爱与恨、欣赏与鄙斥的两个文学形象.放浪人生,是乐绮和奥琳佩亚的共同特点.她们曾共同逃学、逃离家庭;她们都有失败的婚姻,并有很多情人;她们都会用毒品麻痹神经,她们都拥有巨额钞票,可以挥金如土.但他们的“放浪”却有不同的本质内涵.明白了这一点,是理解作者对自己的主人公的情感的关键.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刘晓红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解析《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凯瑟琳悲剧人生四部曲 [J], 费玉双
2.在对现实的反抗与妥协中发现自我--评凯瑟琳·安妮·波特《偷窃》中的女主人公
[J], 王婧
3.浅析《大雷雨》中女主人公卡捷琳娜的悲剧成因 [J], 李佳宇
4.论《我的安东妮亚》中男女主人公似非而同的人生轨迹 [J], 钱一欣;;;;
5.心理写实在《华盛顿广场》中塑造人物的成功体现——以女主人公凯瑟琳为例[J], 刘巧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写实在《华盛顿广场》中塑造人物的成功体现
对英美文学都有重要影响的亨利·詹姆斯以心理写实而著名。
本文通过分析亨利·詹姆斯在《华盛顿广场》这篇作品中对女主人公凯瑟琳的心理写实,探索亨利·詹姆斯在这部作品中如何成功地使用心理写实来塑造女主人公凯瑟琳的。
标签:
亨利·詹姆斯;心理写实;《华盛顿广场》
亨利·詹姆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文体学家、评论家,写了包括短篇小说、戏剧、小品文、小说在内的多部优秀作品。
其中,像《黛西·米勒》、《一位女士的画像》、《波士顿人》、《鸽翼》、《大使》这些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
因为其对文学所作的伟大贡献,他享有以下文学头衔: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过渡人物、现代小说的开拓者、国际主题的创造者、精神世界的开拓者、心理写实主义作家。
而心理写实主义就是他对文学的一大贡献。
从《华盛顿广场》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原创性的理论——心理写实,如何使得凯瑟琳这个女主人公塑造得非
常成功。
《华盛顿广场》是詹姆斯的一部重要作品。
在1880年,它首次出版,描述了一段发生在纽约华盛顿广场的故事。
通过运用清新隽永的语调,凝练含蓄的语言,詹姆斯描述了凯瑟琳曲折不幸的爱情经历。
当聪明、英俊、迷人的莫里斯·汤森德追求凯瑟琳时,既没继承父亲聪明智慧也没继承母亲美貌的可怜凯瑟琳深深使得父亲失望。
斯洛泼医生认为年轻人汤森德是看上了他女儿的钱。
他坚决不同意他们结婚,他威胁女儿,要和他结婚就不能继承财产。
凯瑟琳在父亲和情人之家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最终,她选择了她的爱人,可是汤森德看到无法达到他自私的目的,便无情地背叛了她。
多年之后,身无分文的汤森德企图回到华盛顿广
场,回到凯瑟琳身边。
凯瑟琳毫不犹豫地拒绝接受他,而终身未嫁。
既然心理写实是亨利·詹姆斯的独创,那它是什么?怎样定义它?怎样理解它?詹姆斯在作品中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意识活动进行详尽的分析,他的创作手法被称为“心理现实主义”。
心理现实主义包括“心理”和“现实”两个方面,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一方面,心理现实主义通过人物的心理反映现实,反映客观世界;另一方面,心理内容的描写又与客观现实相结合,在创作中使客观的现实世界和主观的精神世界统一起来。
(魏新俊8)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詹姆斯不仅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而且强调人物心理的分析和描述。
除了人物的言语行为,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也可以被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
“他不注重人物的行为,而注重人物的所思所想”(罗伯特·戴维斯156)。
在《华盛顿广场》中,有很多关于人物心理的描写和分析。
詹姆斯努力探索和揭示所有人物的内心世界。
像詹姆斯的其他作品一样,《华盛顿广场》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和激动人心的行为,只有简单的情节,但是正是心理写实吸引读者去细细品味它。
詹姆斯在读者面前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斯洛泼、凯瑟琳、佩尼曼、莫里斯·汤森德。
本文举凯瑟琳这个人物为例,说明詹姆斯怎样用心理
写实来塑造凯瑟琳这一人物。
在故事开头,对凯瑟琳的心理分析和描写使得她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下面一段描写了正处于初恋中羞涩的凯瑟琳。
年轻的莫里斯·汤森德给她留
下了美好的印象。
她深深地爱慕他,渴望接近他,认识他,和他说话。
凯瑟琳虽然舌头像打了结似地说不上话来,但一点也不觉得窘迫。
凯瑟琳真想把座位移到他那边去,以便能看得更仔细些,听的更清楚些。
但是她不敢显得
过分大胆过分热切。
(亨利·詹姆斯15)
很快,凯瑟琳爱上了莫里斯·汤森德。
就像很多人所说的,“爱情”是盲目的。
她沉侵在爱情带来的喜悦之中,无法和他分离。
当汤森德离开他时,她多么的想
念。
凯瑟琳盼望着尽快见到他。
虽然她还不知道这样子下去的结果将会是什么,姑娘还是很高兴。
现在的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神圣起来。
每次莫里斯告辞退出的时候,她总是满心希望他很
快回来。
(亨利·詹姆斯39)
通常,年轻人向女孩求婚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对凯瑟琳来说却不是这样。
当莫里斯·汤森德向他求婚时,她悲喜交加。
凯瑟琳担心的是父亲不喜欢她的白马王子,这求婚必定会激怒她父亲。
她敬慕父亲,害怕父亲,她的愿望就是取悦父亲。
“Her deepest desire was to please him,and her conception of happiness was to know that she had succeeded in pleasing him.”(James 7)。
她该怎样做呢,凯瑟琳很困惑。
她宁愿推迟做选择的时间,她想顺其自然。
下面这段确切描写了在被求
婚之后她的内心世界。
她想把事情的前景理理清楚,打定主意下一步该怎么办,如果父亲果真像她担心的那样拒绝莫里斯的话,她究竟应该做什么。
然而,用不了多久,一切都会
归于正常。
(亨利·詹姆斯52)
在一系列艰难的思想斗争之后,凯瑟琳选择了情人,而不是她父亲。
他父亲被她的选择激怒了。
为了爱情,她失去了亲情。
她父亲骂她是狠心的坏女孩,骂她大逆不道,斯洛泼医生根本不爱女儿,更别说宠爱她了,尽管她深爱父亲。
而
且,她同意结婚激怒了她父亲,但她坚持还是和他结婚。
她的心都快要碎了,但她有足够的气量来忍受这些话,有时她甚至相信父亲的话,怀疑自己这样的行为或许真的大逆不道。
她的确是大逆不道,但這是不得
已的。
她会尽量显得孝顺,即使违心也要这么做。
(亨利·詹姆斯102)
命运捉弄人,真是残酷,可怜的女孩在和父亲闹僵之后,又被情人抛弃,她受到了莫大伤害。
失去了亲情,失去了爱情,对她是个沉重的打击。
不管她付出多少,收到的只是伤害。
难怪她心都碎了。
大家可以想象被背叛和抛弃的感觉,然而,她仍旧有一丝希望,情人会回来的。
毕竟,她爱着他。
下面描写的是凯瑟
琳刚刚被抛弃后痛苦、而又怀有希望的心情。
她好像受到了猛烈得一击,觉得昏晕,感到窒息。
她呆呆地坐着,两眼直愣愣的瞪着前方。
她对自己说,也许他会回来对她说他刚才说的不是那个意思……。
(亨利·詹姆斯158)
凯瑟琳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读者似乎看到了不同阶段的凯瑟琳:初恋中天真的小女孩;热恋中的幸福女孩;被求婚之后痛苦的女孩;面临选择时犹豫的女孩;做出选择后坚决的女孩;被抛弃之后坚强的女性。
经历了这些爱情,她从年轻时天真的女孩成长为一位有主见的成熟女性。
这样的效果可以归功于对凯瑟琳心理的分析和描写。
作为20世纪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潮,心理写实影响了“意识流”作家。
詹姆斯是心理写实主义作家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