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寓言二则》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课文的注释读懂句子。

4、懂得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重点:根据注释读懂句子,讲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法:自学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矛与盾》。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还记得《两小儿辩日》吗,说说这个寓言的

小故事你是怎样读懂的。

2、今天,我们学习《矛与盾》、《郑人置履》这两则寓

言。

二、反复朗读课文,读懂读通。

1、反复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指名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断句。

3、对照注释,一字一句地读,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

课文读通、读懂。

4、理解重点词语。

矛: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鬻:夸耀。

曰:说。

吾:我的。

陷:这是穿透的意思。

或:有人。

以:用。

子:您,对人的尊称。

应:回答。

5、比较课文中的“之”和“其”。

(1)、鬻之曰。(指盾)

(2)、吾盾之坚。(的)

(3)、吾矛之利。(的)

(4)、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

(5)、又鬻其矛曰。(他的)

(6)、其人佛能应也。(那个人,指卖矛与盾的人。6、理解“也”的意思。

(1)、物莫能陷也。

(2)、于物无不陷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和肯定)(3)、其人佛能应也。

7、试着翻译课文。

楚国有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不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不论什么盾都能戳得穿。”有人说:“用您的矛戳你的盾,怎么样?”那个人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了。

三、熟读课文,理解寓意。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指名讲讲这个故事。

4、讨论:哪个卖矛与盾的人可笑在哪里?这个故事告

诉我们什么道理?

5、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可笑在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

抵触,不攻自破。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前后要一致,实事求是。

四、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个例子说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郑人买履》。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矛与盾》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这节课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寓言《郑人买履》。

3、理解课题:履:鞋。郑人买履:姓郑的人买鞋。

二、反复朗读,读懂读通。

1、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准“度”、“遂”的字音。

3、对照注释一字一句地读,尝试自己读懂。

4、比较“之”的意思。

(1)、置之其坐。(指量好的尺码)

(2)、至之市而忘操之。(前一个是往、去。后一个是

指量好的尺码。)

(3)、反归取之。(它,指尺码)

(4)、何不试之以足。(鞋)

5、理解课文的意思。

郑国有个人打算购买一双鞋,先自己在家里量好了脚的尺码并把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待他到了集市的时候

而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于是便说:“我

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返回的

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三、熟读成诵,理解寓意。

1、熟读岗位。

2、背诵课文。

3、讨论: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这则寓言告诉

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可笑之处:在那个人看来,

自己的脚是无足轻重,根据自己的脚量好的尺码

才是十分重要的。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要相信教条

主义。

四、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个例子。

五、作业:完成课堂作业和课文中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