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景观形成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砾岩
• 石灰岩:该地貌中发育的陡壁常与河流曲 流的下切侵蚀作用有关,崖岩壁陡,常以 峰林形式出现。如云南路南石林等。
石灰岩
石灰岩
变质岩类
• 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原来已经生成的各种 岩石,由于地壳的运动等造成物理化学条 件的改变,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了 一系列的变化。由此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 岩。其中,高峻雄伟的山峰均由质地坚硬、 抗风化能力强的石英岩、混合岩等组成; 而片理结构发育的片岩沿片理遭受风化剥 蚀,多形成起伏和平缓的低山丘陵,成为 高大山脉的陪衬。
• 微域分异:在小地形影响下,短距离内土 种、变种,甚至土类和亚类既重复出现又 依此更替的现象。
3.4植被因素
• 某个地区或地球表面所有生活植物的总体。 包括自然生长的植物组成的自然植被以及 人工经营和栽培管理的各种作物、林木组 成的人工植被。 • 一个地区的植被就是该地区所有植物群落 的总体。
火山作用
• 包括由岩浆上升喷出地表所引起的全部作 用过程,包括:熔透式喷发、裂隙式喷发 和中心式喷发。
地貌营力3:岩石性质
• 地壳由不同成因、不同化学成分以及不同 矿物成分的岩石组成,这些差异反映在岩 石性质上,决定着岩石的形态意义和在外 力作用下的稳定程度。较坚硬的岩石总是 形成正地貌形态,不太坚硬的岩石总是形 成负地貌形态。
• 中域分异:中形条件下,地带性土与非地带性土 按不同部位呈现有规律的组合现象。 • 枝形:高原与山地丘陵区。因河谷发育,随水系 的树枝状伸展。由地带性土、水成土、半成土组 成。 • 扇形:不同土壤类型沿洪积——冲积扇呈有规律 分布。上部物质粗,为地带性土,下部地下水升 高出现草甸土。 • 盆形:以湖泊洼地为中心向周围所形成的土壤组 合。如荒漠地带由山麓到盆地中心的荒漠土、草 甸土、风沙土、盐土等。
花岗岩类
• 是侵入岩中分布广泛、出露较多的岩石,一般以 岩基、岩株的形式产出,形成大规模岩性均一的 侵入体,在节理或断裂集中的地方形成按节理发 育的峭壁、断崖、陡壁等地貌景观。 • 由此形成的景观,大多属于直立柱状高峰。 • 石蛋地貌是花岗岩中的节理不断受到侵蚀和风化, 使岩体分离成一块块单独的大岩块,经球状风化 后形成的。
干扰的性质
• 干扰具有多重性
• 干扰具有较大的相对性 • 干扰具有明显的尺度性 • 干扰是对生态演替过程的再调节 • 干扰具有不协调性 • 干扰在时空尺度上具有广泛性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 改变景观异质性: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异质 性,而中、高强度的干扰则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 • 改变景观破碎化,从而影响物种的生存。 • 影响景观的稳定性 • 改变景观中的物种多样性:适度干扰下生态系统具 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而在较低和较高频率的干扰 作用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均趋于下降。(中 度干扰假说)
纬度地带性
•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从温带到热带森林土 壤分布: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赤 红壤→砖红壤; • 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从北到南:棕 色针叶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 黄壤→赤红壤→砖红壤;
棕壤
棕壤
黄棕壤
红壤
黄壤
赤红壤
砖红壤
暗棕壤
棕色 针叶土
经度地带性
• 水分差异引起。我国温带内陆地区,由东 向西: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 →灰漠土→棕漠土→戈壁大沙漠。
3、中国植被分区
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 年均降水量360~500mm,年均气温低于 0℃,极端最低气温-50℃;冬季寒冷晴燥 少雪而漫长,温暖季节短。落叶松林、白 桦林、樟子松林,蒙古栎林。 温带针阔混交林区 年均降水量600~900mm,年均气温1~8℃, 气候温和湿润,冬季长夏季短。阔叶红松 林为代表。
小于1000m
中国主要山脉
火山地貌
火山地貌
火山地貌
喀 斯 特 地 貌
喀斯特地貌
冰川地貌
冻土地貌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
风蚀地貌
雅丹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
荒漠地貌
世界荒漠分布
黄土地貌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3.2 气候因素
• 从岩石的风化过程到地形地貌的形成受气候 控制。 • 气候影响土壤过程,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 贮存、运输和转化过程,从而影响土壤发育 过程。 • 气候影响植被及其生产力(植被区系、群落 演替和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过程)。
变质岩---石英岩
变 质 岩 -混 合 岩
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及景观特征
海岸线为界
陆地地貌
海底地貌
陆地地貌
大平原
大高原
大盆地
大山地
海底地貌
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隆
深海平原
陆地 地貌
基本形 态成因
绝对 高度
平原
台地
丘陵
山地
极高山
大于5000m 3500~5000m 1000~3500m
高山
中山
底山
温带荒漠区 气候非常干燥,年降水量50~150mm或更 少。梭梭柴、白沙蒿等在沙漠中;盐爪爪、 白刺等生长在盐土荒漠上,河流两岸有胡 杨林和沙枣分布。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 海拔4000m以上,以高山嵩草、西藏嵩草 为主的高山草甸;以紫花针茅和羽柱针茅 为主的高寒草原。
中国植被分区
3.5 干扰
• 干扰是景观异质性的一个主要来源,既改 变景观格局,同时又受景观格局的制约。 干扰引起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生物层 次的非平衡特性,并在其结构形成以及动 态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概念: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 续性事件,它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群落 或种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物系统的资 源基础和环境状况。
花岗岩
黄山地貌
黄山 地貌
石蛋
厦门鼓浪屿
砂砾岩和石灰岩
• 沉积岩类。由红色砂岩及石英岩组成的幛 石岩地貌,刚性较刚硬,反圆化性能强, 无论什么造型,始终保持着锋利的轮廓, 崖顶常有剥蚀平台,其形成的石柱和峰林 以塔柱和排峰出现。 • 由红色砂岩组成的丹霞地貌,其岩性较弱, 容易发生表层剥落的圆化作用,山体轮廓 线都呈现边界钝圆的特色。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年均气温8~14℃。落叶林主要由槲树、辽 东槲栎等优势树种组成,常绿林以油松和 赤松为主,酸性棕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1000~2000mm,年均 气温16~20℃;以青冈、石栎为主的常绿阔 叶林,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的常绿针叶林, 毛竹林。
热带雨林、季雨林区 年均气温21~26℃,年降水量 1200~2200mm,典型土壤为砖红壤。海边 有红树林分布。 温带草原区 黑钙土和栗钙土上分布着以羊草和线叶菊 为主的中旱生草原和草甸;在砂土上有稀 疏的樟子松和榆树为主的疏林。
1 、植被类型
• 森林(红树林、热带雨林、季雨林、热带疏林、 热带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林、落叶 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欧石楠灌木); • 草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 • 荒漠:超旱生、半灌木、小灌木和灌木占优势的 稀疏植被; • 冻原:微温的北极和北极---高山成分的藓类、地 衣、小灌木、矮灌木及多年生草本组成的植物群 落。植物种类组成贫乏; • 隐域植被。
气候
• 气候是某一地域多年某一时段内的大气统 计状态(某一地方大气的温度、降水、气 压、风、湿度等气象要素在较长时期内的 平均值或统计量及其年周期波动)。是天 气的综合表现。
• 实验分类法:根据大量观测记录,以某些 气候要素的长期统计平均值及其季节变化 为依据,结合自然界的植物分布、土壤水 分平衡、水文情况及自然景观等因素对照 划分气候类型。 • 成因分类法:根据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 环流因子和下垫面因子来划分气候带和气 候型。
2、 植被分布
• 植被在陆地上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条 件,特别是水分和热量及二者的组合情况。 • 植被分布:地带性分布与非地带性分布。
• 地带性分布:经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 控制因素:热量、水分。
• 非地带性分布:受局部地区中小地形或土 壤等条件空间异质性的影响,植被分布也 出现非地带性分布特征。一些植被类型, 不是固定在某一植被带内,而是出现在2个 以上的植被带内。
地貌营力1:地质构造运动
概念: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地壳中的岩石受 地质营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从而形成各 种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山、方山、丹霞地貌等 单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山等 皱曲构造:背斜山与向斜谷、穹状山与凹陷盆地 断层构造:断层崖、断层谷、断块山等
丹霞地貌
单面山
盆 地
断层
地貌营力2:火山作用
干扰的类型
• 按产生源:自然干扰、人为干扰; • 按发生的范围:小规模的细尺度干扰(小 型干扰)、大规模的粗尺度干扰(大型干 扰); • 按功能:内部干扰、外部干扰; • 按性质:破坏性干扰、增益性干扰。
常见的干扰现象
• • • • • • • 火干扰 放牧 土壤物理干扰 土壤施肥 践踏 外来物种入侵 人类干扰
• 垂直地带性:随山体海拔升高、热量递减,降水 在一定高度内递增,超出一定高度后降低,引起 植被等成土因素按海拔高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土壤类型也呈垂直分布带的现象。 • 基带:山地基部与当地的地带性一致的土壤带。 • 建谱土带:垂直带中的主要土壤。 • 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 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
第Hale Waihona Puke Baidu讲 景观形成因素
1、地质地貌因素 2、气候因素 3、土壤因素 4、植被因素 5、干扰
3.1 地质地貌因素
1.地貌营力(地貌发展和形成的动力) 包括:地质构造运动、火山作用、岩石性 质、气候、人类活动等。
内营力:地球内能产生的作用力(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地震等)。引起巨型和大型地貌。 外营力: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 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波浪作用来表现。
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尖峰山热带雨林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荒漠
温带气候景观
温带气候景观
寒带气候景观
3.3 土壤因素
• 土壤:是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 地球陆地的疏松表层。它能够给植物提供 生长空间、矿质元素和水分,是生态系统 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本身也是独立 的生态系统。
中国土壤分布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