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材料

合集下载

介孔材料名词解释

介孔材料名词解释

介孔材料名词解释
介孔材料是一种孔径在2-50纳米之间的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容量,通常用于催化剂、吸附剂、分离膜等领域。

介孔材料在化学、物理、生物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介孔材料可以分为有机介孔材料、无机介孔材料和混合介孔材料三类。

有机介孔材料主要由有机高分子自组装形成,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可调性。

无机介孔材料主要由无机化合物(如硅酸盐、铝酸盐等)自组装形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混合介孔材料是由有机和无机材料通过共混合成的材料。

介孔材料的特点是孔径大小适中,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量,可以大幅度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此外,介孔材料还具有高度可控性和可调性,可以根据需求调控孔径大小和孔壁结构,以实现更好的性能表现。

介孔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在催化剂领域中,介孔材料可以作为载体或活性组分,用于催化反应,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在吸附剂领域中,介孔材料可以用于气体或液体的吸附和分离;在分离膜领域中,介孔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选择性的分离膜,用于分离气体或液体混合物。

介孔材料的应用

介孔材料的应用

介孔材料的应用
介孔材料是一种具有高度有序孔道结构的材料,其孔径在2-50纳米之间。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介孔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就介孔材料在催化、吸附、药物输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

介孔材料在催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介孔材料具有大量的孔道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表面积,增加催化反应的效率。

此外,介孔材料的孔径大小可调,可以用于不同尺寸的反应物分子。

这使得介孔材料在催化反应中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活性,有望取代传统的催化剂,成为未来催化领域的重要候选材料。

介孔材料在吸附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介孔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可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高速的吸附速率。

这使得介孔材料在气体分离、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例如,介孔材料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再生性能。

介孔材料还可以应用于药物输送领域。

介孔材料具有可调控的孔径大小和表面性质,可以用于载药和控释药物。

介孔材料可以将药物载入其孔道中,保护药物不被分解和降解,延长药物的血药浓度和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因此,介孔材料在药物输送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被用于治疗癌症、炎症和感染等疾
病。

介孔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催化、吸附和药物输送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孔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化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信未来介孔材料将会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介孔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

介孔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

介孔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介孔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在化学、物理、生物和化学工程等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介孔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热点领域。

本文就此作一简要阐述。

一、介孔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1.孔径与孔壁厚度介孔材料具有特殊的孔隙结构,其孔径一般位于2-50 nm之间,孔壁厚度约为2-10 nm。

因此,介孔材料具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其表面积通常在500-1000 m2/g之间,孔容率则可高达0.35 cm3/g。

2.孔结构介孔材料具有明显的球形孔、环形孔或不规则孔等不同形状的孔型结构,这种孔型结构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孔容,因而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此外,介孔材料的孔道壁面也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3.表面性质介孔材料的表面性质非常复杂,包括表面化学性质、表面电荷性质、表面形态特征、表面能等方面。

4.热稳定性介孔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在高温条件下保持稳定的孔结构。

5.光学性质介孔材料具有相对较大的折射率、色散和色散率,对于制备新型的光学材料有很高的潜力。

6.磁性质介孔材料可根据要求制备具有一定磁性的材料,这种材料可用于磁性液体浓缩、生物药物分离等方面。

二、介孔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1.分离与富集介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分离和富集能力,可以应用于无机和有机物分离、生物分离等方面。

例如,利用硅胶介孔材料可以将金属离子分离和富集,也可以用于生物分子的富集、分离和纯化。

2.催化介孔材料作为具有良好孔道结构的材料,可以有效地作为催化剂载体,例如用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 (MCM-41)包覆银纳米粒子可用于染料褪色反应催化等。

3.吸附由于介孔材料具有较大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因而也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可以用于水质净化、大气污染控制、垃圾气体治理等方面。

4.功能性薄膜通过介孔材料的表面修饰和功能化处理,可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的薄膜,例如用罗丹明B修饰的介孔材料薄膜可用于丙酮传感器的制备。

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介孔材料是一种具有大量纳米级孔隙的材料,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1. 模板法合成介孔材料模板法是合成介孔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使用一种可溶性的有机或无机模板,在它的作用下,介孔材料具有特定的孔结构、特定的晶型和形状。

由于模板法的原料成本低、易于操作、控制孔径和和孔结构,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介孔材料的合成中。

2. 溶胶-凝胶法合成介孔材料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的介孔材料合成方法。

它以无定形和有定形的先驱体为原料,在适当的氢氧离子浓度和温度下进行多连续骨架反应,最终得到孔径大小不等的介孔材料。

其优点是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反应时间短。

但缺点是无法控制孔径和孔结构的大小和分布。

二、介孔材料的应用领域1. 催化剂介孔材料在催化剂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介孔材料微米级别的特定孔型和配合物种类,使其具备较高的光催化性能、质子传递反应和离子交换反应,在催化剂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2. 吸附材料介孔材料具有大量的微小孔道,可以将具有大分子量的有机和无机颗粒物质的吸附性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在环保处理、化学分离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石油催化剂的再生、废气处理等。

3. 药物释放载体介孔材料具有空间中结构复杂的孔道和可调控的孔径大小和分布,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一种优良的药物缓释系统,可充分利用孔道吸附和承载药物,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和时间,从而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4. 电子显示器材料介孔材料的表面性质和空间结构的可调控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吸附功效,已广泛应用于LCD电子显示屏的制造行业。

五、总结介孔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在环保、化学分离、药物控释等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而且未来其在纳米材料、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中也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合成介孔材料过程中需注意控制不同操作参数对孔结构和孔径的影响,探索多种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介孔材料制备方法

介孔材料制备方法

介孔材料是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和大比表面积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介孔材料制备方法:
1.模板法(Template Method):
●选择合适的模板剂,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或胶体颗粒。

●将模板剂与溶剂和适当的硅源混合,并形成凝胶或溶胶状态。

●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或化学处理,使凝胶或溶胶发生凝胶化、溶胶凝聚或自
组装,生成介孔结构。

●最后,通过高温煅烧或其他处理方法去除模板剂,得到具有介孔结构的材料。

2.水热法(Hydrothermal Method):
●将适当的硅源和溶剂混合,形成溶胶状态。

●在高温高压的水热条件下进行反应,通过水热作用促使硅源在溶液中形成介孔结构。

●冷却后,收集和洗涤产物,经过干燥和煅烧等步骤,得到最终的介孔材料。

3.氧化物模板法(Oxide Template Method):
●制备具有有序孔道结构的氧化物颗粒,如二氧化硅或氧化铝。

●将这些氧化物颗粒与硅源等混合,并形成凝胶状或溶胶状。

●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或化学处理,使凝胶或溶胶发生凝胶化、溶胶凝聚或自
组装,生成介孔结构。

●最后,通过酸洗或其他方法去除氧化物模板颗粒,得到含有介孔结构的材料。

以上是常见的介孔材料制备方法之一,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应用需求。

在实际制备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化学系 0801 顾天宇 09介孔材料是指孔径为2.0~50nm的多孔材料,如气凝胶、柱状黏土、M41S材料。

按照化学组成分类,可分为硅基和非硅基两大类。

按照介孔是否有序分类,可分为有序和无序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的制备主要有模板法、水热法、溶胶- 凝胶法等几种方法。

模板法: 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模板剂,在介孔材料制备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常采用三甲基季铵盐(ATMA)为结构导向剂,在水热体系中用合成时,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可得到不同结构的介孔材料。

如Ch. Danumah等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和乳胶粒子作为模板剂,制备出具有中孔和大孔分层孔结构的硅基分子筛。

使用长链烷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出的介孔材料比较单一,通常仅限于M41S型类似结构的介孔分子筛,孔径只有2~5 nm,孔壁较薄,提高材料的水热稳定性是其应用开发研究的首要问题。

闫欣等报道,以低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在中性条件下,合成了结构高度有序的介孔硅铝酸盐材料MCM - 41。

由于低聚表面活性剂的端基电荷密度高、CMC值小、在水中的自组装能力强,因而可以在低温、低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合成有序性较高的介孔材料。

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长链烷基硫酸盐、长链烷基磷酸盐和羧酸盐等,常用于合成具有阳离子聚合过程的无机材料,如金属氧化物介孔分子筛的制备。

V. Luca等采用新的合成法,以价廉的十二烷基硫酸盐为模板剂,合成了具有蠕虫洞孔道的介孔二氧化钛。

该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与TiCl3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十二烷基硫酸钛,第二步是将合成的十二烷基硫酸钛溶于无水乙醇中,加入钛酸异丙酯调节硫酸盐比,最后在一定的湿度和空气流速下可获得介孔二氧化钛。

其热稳定性较差,但经改性后,可在300~400 ℃保持稳定。

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呈中性,氢键被认为是介孔相形成的驱动力。

hms介孔材料

hms介孔材料

hms介孔材料
HMS(中空介孔二氧化硅)是一种典型的中空介孔材料,具有蠕虫状结构。

这种材料的内部原子的排布是短程无序,长程有序的,其小角度部分的衍射峰仅仅反映了其孔道的有序性。

其氮气吸脱附曲线为典型的IV型吸附曲线,在$ P / P 0 = 0 . 4 \sim 0 . 6 $部分有非常明显的突跃以及相应的滞后环。

HMS材料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功能材料领域,可以通过在有序介孔材料的孔道内壁上接枝氯丙基三乙氧硅烷,得到功能化的介孔材料CPS—HMS,该功能性介孔分子筛去除水中微量的三氯甲烷等效果显著,去除率高达97%。

其次,在储能材料领域,有序介孔材料具有宽敞的孔道,可以在其孔道中原位制造出含碳或钯等储能材料,增加这些储能材料的易处理性和表面积,使能量缓慢的释放出来,达到传递储能的效果。

此外,HMS材料也可以作为催化及功能材料的优良载体。

将钛、银等金属物种引入HMS介孔材料,有利于实现钛、银金属物种的均匀分散,高效利用稀有或贵金属资源,提高紫外.可见光的利用效率和充分发挥钛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化学领域专业人士。

介孔材料孔体积

介孔材料孔体积

介孔材料孔体积
介孔材料孔体积是介孔材料的一个基本参数,其大小决定了介孔材料的吸附、催化等性能。

介孔材料是一种孔径为2-50纳米的材料,具有比普通孔径更大的孔径。

介孔材料由于其孔径分布更为广泛,可提供更多的表面积和更好的催化效率,因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介孔材料孔体积大小通常用SBET表示,SBET是介孔材料比表面积(Specific Surface Area)的一个参数,它是描述介孔材料表面特性的一个参数。

SBET的值越大代表介孔材料的比表面积越大,孔体积也就越大。

介孔材料孔体积的大小对于介孔材料的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介孔材料的吸附性能取决于介孔材料孔径的大小与孔体积。

孔径越大,孔体积越大,能够吸附的物质分子越多。

其次,介孔材料的催化能力与孔体积的大小也有关。

孔体积越大,孔内物质的扩散速度越快,催化反应也就更加高效。

为了控制介孔材料孔体积的大小,研究者们通常采用一系列的合成方法。

例如,采用不同的聚合物作为模板来调控介孔材料的孔径和孔体积。

同时,调整介孔材料的热解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也可以改变介孔材料孔体积大小。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介孔材料孔体积的大
小,进而优化介孔材料的吸附、催化等性能。

总之,介孔材料孔体积的大小是影响介孔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调节介孔材料孔体积大小,提
高其吸附、催化等性能。

未来,随着人们对介孔材料的研究逐渐深入,介孔材料的孔体积大小和控制方法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介孔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介孔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介孔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介孔材料是一类具有孔径在2-50纳米范围内的材料。

它们具有高比表面积、调控孔径大小、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传质特性等优点,因此在催化、吸附、储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以及其在催化和吸附领域的性能研究。

首先我们来介绍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

常用的合成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法、模板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最常用的合成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无机盐和有机物作为前驱物,通过溶胶聚集和凝胶形成的过程来得到介孔材料。

电化学法则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然后通过控制薄膜的厚度和孔径大小来合成介孔材料。

模板法则是利用有机或无机模板剂的模板作用,在其周围沉积无机源或有机源,形成介孔结构后,再通过煅烧等方法将模板清除,得到介孔材料。

接下来,让我们关注一下介孔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由于介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径大小,因此在催化反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将介孔材料作为载体,将活性金属纳米颗粒沉积在其表面,可以得到高活性的催化剂。

此外,通过调控介孔材料的孔道尺寸和孔道结构,还可以实现催化反应的选择性。

例如,较大孔径的介孔材料可以用于大分子底物的催化反应,而较小孔径的介孔材料则可以用于选择性催化反应。

除了催化领域,介孔材料在吸附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介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径大小,因此可以用于气体吸附和溶液吸附等方面。

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将介孔材料应用于废气处理和水处理等方面可以实现高效的吸附和去除。

此外,在能源储存领域,介孔材料也可以用于储氢、储能等方面。

通过调控介孔材料的孔径大小和孔道结构,可以调节吸附和释放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和存储。

综上所述,介孔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如高比表面积、调控孔径大小、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传质特性等。

这些性能使得介孔材料在催化和吸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将有助于优化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并深入解析其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

程序升温分析技术(TPD)
催化剂表面酸性的研究; 催化剂吸附物种种类的研究; 催化剂表面性质的研究。
MgO/HMCM-22
固体NMR技术
测定分子筛骨架Si/Al的比; 确定分子筛骨架中的硅、铝排列; 判别不同状态的Al。
红外光谱技术
表征催化剂表面的酸性强弱以及量,而且 可以有效的区分L酸和B酸; 测定表面催化剂的组分;
4.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 软膜板法 利用前驱物分子与阳离子、非离子或阴 离子表面活性剂(模板剂)的自组装来形 成介观结构,通过骨架的进一步交联,近 而除去模板剂来得到介孔材料。
合成MCM-41
25g 硅酸钠
(n)SiO2:CTBA:H2O=1:0.2:40
搅拌10min, 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透明 凝胶状 引入CTBA 6.4g
多晶X射线衍射:杂原子介孔分子筛合成 分子筛硅铝比的测定; 结晶度的测定。
电镜技术
TEM:(1) 物相鉴别; (2)负载型催化剂中金属的分散度、 金属离子的结构以及烧结。 (3)催化剂制备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4)催化剂失活、再生研究中的应用
SEM: 观察分子筛的晶体形貌; 催化剂活性组分迁移的研究; 连续观察试样在高温下的烧结行为。
介孔材料
1.介孔材料的定义 介孔材料是指孔径为2.0—50nm的多孔材料。 2.微孔,大孔材料的定义 微孔材料是指孔径为1.0—2.0nm的多孔材料。 大孔材料是指孔径大于50nm的多孔材料。
3.经典的介孔材料有哪些?其孔径为多少? 气凝胶; 柱状黏土; SBA-15(4.6-30nm); FDU-12(7-9nm); MCM-41(1.5-10nm); 介孔氧化硅泡沫MCF(24-42nm);
50ml 蒸馏水

介孔材料——精选推荐

介孔材料——精选推荐

介孔材料----有序介孔材料摘要:简要介绍了自1992年以来有序介孔材料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了几个重要的反应机理模型, 如液晶模板机理模型、棒状自组装机理模型、层状折叠机理模型、电荷密度匹配机理模型、协同作用机理模型、真液晶模板机理模型、氢键-π-π- 堆积协同作用机理模型等。

综述了有序介孔CeO2材料的制备方法。

以及有序介孔材料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介孔材料; 液晶模板; 自组装;有序介孔;软模板;硬模板一、介孔材料简介1、介孔材料的定义多孔材料分三类:微孔材料(孔径小于2 nm),如ZSM-5 沸石型分子筛(图1.1a);介孔材料(孔径在2 50 nm) 如SBA-15氧化硅材料(图1.1b);大孔材料(孔径大于50 nm),如用模板法合成的氧化硅(图1.1c)。

图a:微孔材料(ZSM-5) 图b:介孔材料(SBA-15)图c:巨孔材料(氧化硅)介孔材料是一种孔径介于微孔与大孔之间的具有巨大表面积和三维孔道结构的新型材料。

2、研究意义介孔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具有其它多孔材料所不具有的优异特性: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孔径单一分布,且孔径尺寸可在较宽范围变化;介孔形状多样,孔壁组成和性质可调控;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可以得到高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

它的诱人之处还在于其在催化,吸附,分离及光,电,磁等许多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3、介孔材料的特点a、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b、孔径分布窄,且在2~50纳米之间可以调节c、经过优化合成条件或后处理,可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一定的水热稳定性d、颗粒具有规则外形,且可在微米尺度内保持高度的孔道有序性4.、介孔材料的研究方法:a、溶胶-凝胶法b、水热合成法c、微波辐射合成法d、相转变法e、沉淀法5介孔材料的分类:按照化学组成:硅基介孔材料、非硅基介孔材料按照介孔是否有序:无定形(无序)介孔材料,有序介孔材料二、有序介孔材料的介绍1、起源:有序介孔氧化硅的合成最早出现在1969 年美国一家公司申请的一份专利中,当时并不清楚它的结构, 只是简单地把它作为一种轻质氧化硅而用于荧光粉的配方中。

介孔材料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介孔材料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介孔材料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近年来,介孔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在催化反应领域中不断得到应用。

介孔材料具有一定的孔隙大小和可调节的孔道分布,能够提高催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同时还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再生性。

本文将从介孔材料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介孔材料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一、介孔材料的基本性质介孔材料是一种具有大孔径孔道和高孔隙度的材料,其表面积和孔道结构可以调控。

介孔材料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 宏观稳定性好,耐高温、耐腐蚀。

2. 具有高的孔隙度,可以获得高比表面积,比其他材料的比表面积更大。

3. 孔径范围及其分布可控,包括微孔和介孔。

4. 可以嵌入多个活性位点和催化剂模板。

5. 有多种表面化学性质,可以针对不同的催化反应进行有选择性的化学修饰。

二、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模板法、后处理法、以及溶胶凝胶法等。

其中模板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该方法可以实现孔径可调控和孔道结构可重复的制备过程,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

模板法主要包括硬模板法和软模板法,硬模板法是在模板体相存在时直接制备介孔材料,而软模板法则是先制备一个孔径大小与欲得到的介孔材料相似的孔道结构,再加入催化剂原料进行模板催化,得到最终的介孔材料。

三、介孔材料的应用领域介孔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催化反应、吸附分离和有机合成等。

在催化领域中,介孔材料可以作为催化剂的载体和反应活性中心,以提高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

具体应用如下:1. 分离和纯化:介孔材料的孔道结构对于吸附分离的分子大小和属性的选择性很高,可以用来分离和纯化各种分子、气体和液体等。

2. 催化剂载体:介孔材料可以用作催化剂的载体,在催化反应中稳定性好,在二次重复使用中还可以保持催化活性。

3. 有机合成:介孔材料可以用于在分子中固定基团,实现高效催化的有机合成,对于分子载体催化反应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四、介孔材料的发展前景介孔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一直是化学和材料领域的热点,介孔材料在催化反应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介孔材料简介

介孔材料简介

微波辐射合成法
晶化阶段用微波辐射合成了介孔材料MCM-41 全微波辐射法,即晶化和脱模均在微波作用下合成出 MCM-41 微波辐射加热不同于传统的加热方式,它是在电磁场 作用下,通过偶极子极化使体系中的极性分子急剧扭 转、摩擦产生热量来实现,具有内外加热、升温速度 快、高效节能、环保卫生等优点。利用全微波辐射法 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整个过程用时不到5 h。和 水热法相比,合成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利用微波技术, 高效节能,操作便利,环境污染少。
介孔材料的应用
择形吸附与分离 选择性催化 半导体传感和生物传感 电容、电极、储氢材料 信息储运
介孔材料的应用
择形吸附与分离 介孔材料存储量高,表面凝缩特性
优良,对不同极性、不同分子结构和不同有效体积的 分子具有择形吸附和选择性分离作用,并成为纳米组 装、选择性催化等应用开发的重要基础。 介孔碳分子筛材料:表现出对CH4和N2的择形吸附特性。 2
电容、电极、储能材料
介孔材料比表面积大,孔结构规则,利于其孔内粒子 的快速扩散,可制得超电容电极材料。
介孔碳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荷储量高。孔径3. 9 nm的介 孔碳电容器电容量达100 F/g,充放电100次后衰减小于20%, 与金属氧化物RuO2粒子组装后电容可达254 F/g,是性能极佳 的新一代电容器材料。 以介孔CeO2作为燃料电池的电极,目的是在电解液-电极-气体三 相界面上提供大比表面积,以利于气体的扩散。它作为燃料电 池电极最大的优点是带有介孔壁的电极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输送 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催化。
介孔材料的展望
发展新的研究内容,包括合成、表征及介孔纳米结构材料性质的 转变,结合无机或有机功能材料复合、组装与杂化的理论进行研 究 对介孔纳米结构材料合成机理的认识仍是研究的热点,同时随着 计算机模拟多孔材料形成过程的进一步发展及现代表征技术手段 的提高,将有助于从分子水平或微观结构上更好的理解有机表面 活性剂-无机物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 寻找新的模板分子,设计特殊的空间结构,为介孔纳米结构材料 的合成创造新的合成路线 通过对介孔纳米结构材料形貌的控制,制备出不同形状,性质各 异的材料 大力开展介孔纳米结构材料在催化、有机高分子分离、电子器件、 传感器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介孔材料专题教育课件

介孔材料专题教育课件

主要内容
• 合成机理 • 介孔氧化硅 • 合成策略 • 介孔材料构成旳扩展 • 形貌控制 • 应用研究进展
常见多孔材料旳孔分布
常见多孔材料旳孔分布比较
有序介孔材料 (Ordered Mesoporous)
M41S系列介孔材料构造简图
优点
具有高度有序旳孔道构造 孔径呈单一分布,调控(1.3-30 nm) 具有不同旳构造、孔壁(骨架)构成和性质 经过优化合成或后处理,可具有很好旳稳定性 无机组分旳多样性; 高比表面,高孔隙率; 颗粒可能具有规则外形,具有不同形体外貌 在微构造上, 介孔材料旳孔壁为无定形 广泛旳应用前景, 大分子催化、生物过程等。
缩写 CnTMA CTA, C16TMA CTAB, C16TMABr CTAC, C16TMACl Cn-s-n
Cn-s-1
CnTEA CnEOx TEOS TMOS
名称 正硅酸丙酯 正硅酸丁酯
缩写 TPOS TBOS
OCH2CH2
EO
OCH2CH2CH2
PO
EO20PO70EO20
P123
EO26PO39EO26
Mg、Al、Ga、Mn等氧化物(层状)、氧化铝 (六方)、氧化镓 (六方)、氧化钛(六方)、 氧化锡(六方)
氧化锌(层状)、氧化铝
HMS (接近六方)
MSU-X (接近六方)、氧化物(Ti,Al,Zr,Sn 六方)
SBA-15 (六方)
N0F-I+
氧化硅(六方)
• 具有金属旳氧化硅(六方、立
(S0Mn+)I0
– 当II>OO时,此时控制反应温度、缩短反应 时间等,使无机物种旳缩聚反应处于动力学不利 旳状态下进行以减小无机物种对产物构造旳影响, 使OI界面作用控制整个合成过程中旳相转变, 产物中旳有机物依托凡德华力结合后被包藏在产 物旳笼或孔道构造中,此时即为微孔分子筛旳合 成。

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
EISA 的合成技术采用的是典型的sol-gel 化学。首先,在有机 溶剂中,硅源(TEOS)在微量酸的催化下发生预水解,生成硅 的低聚体,并与表面活性剂发生相互作用。在溶剂的挥发过程 中,硅物种进一步发生交联、聚合,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在 这个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经过了分子、胶束、液晶的不同形态, 最后,它与无机硅形成的二元液晶相被固定下来。
中,AMS-1 是三维六方结构,AMS-2 是具有调变结构的笼状结构,AMS-3 是二维六方结构,AMS-6 是双连续立方相Ia3d ,AMS-8 是立方相Fd3m 结
构,AMS-9 是四方相P42/mnm结构,AMS-10 是双连续立方相Pn3m结构。
组装特别适合于制备溶胶凝胶过程难控制物质的有序
介孔结构。该方法又被称为纳米浇铸法(Nanocasting)。
毛细作用力
溶剂挥发诱导毛细管凝聚:将前驱物溶解 在较大量的挥发性溶剂中,加入模板一起 搅拌并将溶剂不断挥发除去,溶液不断浓 缩;由于毛细管凝聚效应,颗粒外的液体 溶剂首先被挥发除去;最终液体几乎全部 在孔道之中,从而将溶解在溶液中的前驱 物带入孔道之中
水热合成是介孔材料最常见的合成方法。
水热法(Hydrothermal Synthesis),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高压釜) 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加压(或自生蒸气
压),创造一个相对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使得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
解,并且重结晶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硬模板法
硬模板是使用预先制备好的介孔材料或纳米晶作为模
板,通过在原模板主体孔道中填充客体前驱物,经原
位转化而获得反相复制结构。由于原主体材料的孔壁 的尺度也是在2-50 nm之间,除去主体材料模板之后获 得的相应的客体材料的孔道也就正好处于介观尺度之 内。由于这种合成过程不涉及模板剂与前驱物的协同

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及制备方法1、引言介孔材料(mesoporous materials )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其孔径一般在1.5—50nm 。

介孔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孔状有序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和大的孔体积使其在催化、传感器、分离技术等各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992年Mobil 公司的Beck 等以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溶致液晶作“软模板”,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高度有序的介孔硅(1.5-10nm )分子筛MCM-41,其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并把它们研究小组的成果发表在了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上,从此拉开了了利用“模板”法合成介孔材料的序幕。

至今已经制备了不同结构的介孔材料包括二维六方结构(空间群为p 6mm )、三维六方结构(空间群为P 63/mmc )、三维立方结构(空间群为m Pm 3,n Pm 3,m Fd 3,m Fm 3,m 3Im )和双连续立方结构(空间群为d Ia 3)等;材料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硅、碳、聚合物、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氮化物和金属等[1]。

图1 MCM-41的两种形成机理2、制备方法目前主要有表面活性剂和前躯体的协同作用自组织(Cooperative Self-Assembly )和液晶模板(Liquid-Crystal )两种“软模板”方法用于介孔材料的制备,最近又发展了纳米铸造(nanocasting )“硬模板”技术用于金属氧化物和氮化物等介孔材料的制备[5,6]。

2.1 表面活性剂一般用于介孔材料制备的表面活性剂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使用的有C n H 2n+1N(CH 3)3(n=8-22)包括经常使用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Gemini surfactants, bolaform surfactants, multiheadgroup surfactants 和最近发展起来的fluorinated surfactants 。

介孔材料的概念

介孔材料的概念

介孔材料的概念
介孔材料(mesoporous materials)是一种具有中等孔径(2-50纳米)的材料,是一类新兴的纳米材料之一。

它是由大量的微米或纳米级别的孔洞组成,具有大表面积、高孔隙度和良好的化学性质,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介孔材料包括多种类型,如有序介孔材料、非有序介孔材料、层状介孔材料、纳米光学介孔材料等。

其中,有序介孔材料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其孔道排列有序,呈现出典型的六方密堆结构,具有高度可控性和规律性,广泛用于分离、催化、储能等领域。

介孔材料的制备有多种方法,如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直接合成法、电化学法等,其中溶胶-凝胶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

在这个方法中,通过控制前驱体的成分和比例,再在酸性或碱性的条件下组装自组装的胶体微粒,形成介孔结构。

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板法、碳化法等方法制备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具有很多优良性质,例如大比表面积、高孔隙度、规则孔道结构、均匀分布孔道等。

这些性质使得介孔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例如,介孔材料在催化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例如在高效催化剂的制备、环保催化剂的研发等方面;在吸附和分离领域,也可以使用介孔材料进行气体、液体等成分的分离,净化和提纯;在能源储存方面,也可以使用介孔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在电池、电容器等领域应用等。

总之,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所关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介孔材料将会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介孔,光催化

介孔,光催化

介孔,光催化介孔材料是一类具有高度有序孔道结构的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孔径、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

其中,光催化是介孔材料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通过光催化反应可以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水体净化和光电转换等重要功能。

光催化是利用光能激发材料中的电荷转移和化学反应的一种过程。

介孔材料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这使得光照下的光催化反应具有更高的效率。

光催化反应中,光能激发介孔材料表面吸附的有机污染物,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等中间体,进而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相比传统的化学方法,光催化具有能量消耗低、环境友好等优势。

在光催化反应中,选择合适的介孔材料对反应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介孔材料的孔径大小决定了有机分子在其内部的扩散速率,过大的孔径会导致反应效率降低,而过小的孔径则会限制有机分子的扩散。

因此,通过调控介孔材料的孔径大小,可以实现对光催化反应的优化。

此外,介孔材料的孔道结构还可以用来载体光催化剂,提高反应效率。

除了孔径大小,介孔材料的表面性质也对光催化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介孔材料的表面通常具有丰富的活性位点,这些位点能够吸附光照下的有机污染物,并提供反应所需的活性中心。

因此,通过调控介孔材料的表面性质,可以实现对光催化反应的优化。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合成不同类型的介孔材料,不断拓展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

例如,一些研究者利用金属氧化物和碳材料等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响应的介孔光催化剂,实现了对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

另外,一些研究者还利用介孔材料的二维或多孔结构,实现了光催化反应的空间分离,提高了反应效率。

介孔材料在光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设计和调控介孔材料的孔径和表面性质,可以实现对光催化反应的优化,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未来,随着对介孔材料性质和结构的深入研究,相信介孔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并为环境污染治理和能源转化等重要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介孔材料制备

介孔材料制备

介孔材料制备介孔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孔径大小在2-50nm之间的材料,具有大孔容、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因其在催化、吸附、分离和药物释放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

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模板法、硫酸铝法等。

本文将介绍介孔材料制备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并对其特性和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1.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介孔材料制备方法,其步骤主要包括溶胶制备、凝胶形成和干燥三个阶段。

溶胶通常由一种或多种金属盐和有机物组成,通过溶解、水解和缩合反应形成胶体颗粒。

在凝胶形成阶段,通过控制溶胶的pH值、温度和添加剂等条件来实现凝胶的形成。

最后,通过适当的干燥方法得到介孔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介孔材料具有孔径分布窄、比表面积高等特点,适用于催化剂和吸附剂的制备。

2. 水热法。

水热法是利用高温高压的水热条件来合成介孔材料的方法。

在水热条件下,金属盐和有机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颗粒状的凝胶,并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介孔结构。

水热法制备的介孔材料具有孔径可调、结晶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催化剂和分离材料的制备。

3. 模板法。

模板法是利用介孔材料的模板来合成介孔材料的方法。

常用的模板包括有机聚合物、胶体颗粒和天然生物体等。

在模板法中,通过模板的选择和控制来实现介孔材料的孔径和结构调控。

模板法制备的介孔材料具有孔径可调、结构多样的特点,适用于药物释放和分离材料的制备。

4. 硫酸铝法。

硫酸铝法是利用硫酸铝和有机物在溶剂中形成凝胶,再经过干燥和焙烧得到介孔材料的方法。

硫酸铝法制备的介孔材料具有孔径可调、酸碱性能好的特点,适用于催化剂和吸附剂的制备。

总结。

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制备方法时,需要根据所需的介孔材料特性和应用来进行选择。

未来,随着介孔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介孔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介孔材料的两种合成路线:A)软模板法 B)硬模板法
软模板法
• 软模板法是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与无机或有机分子之间通过非共价键(如: 情剑、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等)自发形成热力学稳定且结构有序的超 分子结构的过程,超分子通常在10-1000nm之间 • 相对于传统的由上而下(Top-down)的微制造技术,软模板法在制造纳 米材料方面采取自下而上(bottom-up)的策略。
介孔材料
林存龙
多孔材料的分类
•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IUPAC)定义
微孔材料
介孔材料
大孔材料
孔径小于2nm
孔径在2-50nm之间 无机硅胶、介孔分子筛 (如MCM-41等)
孔径大于50nm
气凝胶、多孔玻璃、 活性炭
重要事件
• 1992年美国Mobil公司的科学家kresge,Beck等人在Nature上发表 了表面活性剂模板法通过有机-无机组分在溶液中的自发组装作用, 成功合成出孔径在1.5-10nm范围内可变的新型M41S系列氧化硅高 度有序的介孔材料,包括二维六方相的MCM-41,立方相双连续 孔道的MCM-48及一维层状结构的MCM-50三种类型,从而将沸石 分子筛的规则孔径从微孔范围拓展到介孔领域。
环境科学领域
• 介孔材料具有开放性的孔道结构,窄的孔径分布及很高的比表面 积和孔容,可以作为良好的环境净化材料。 • 例如活性炭是吸附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最有效的吸附剂,但其再回 收利用率低。所以介孔材料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
苗小郁等. 介孔材料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进展[J].
利用介孔孔道合成纳米材料
介孔材料用于吸附与分离
介孔材料的应用
• 有序介孔材料自诞生起就得到了国际物理学、化学与材料界的高 的重视,并迅速成为跨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
化工领域
生物医药领域
环境科学领域
纳米材料的合成
吸附与分离
化工领域
• 有序介孔有序介孔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相对大的孔径以及 规整的孔道结构,可以处理比较大的的分子或基团,是很好的 “择形催化剂”。特别是在催化有大体积分子参加的反应中,有 序介孔材料显示出优于沸石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因此,有序介孔 材料的使用为重油、渣油等催化裂化开辟了新天地。 • 介孔材料在酸催化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过程,在孔壁上 有酸性的MCM-41可作为大分子裂化的催化剂。
化学侵蚀法
Takei T, Ota H, Dong Q, et al. Preparation of porous material from waste bottle glass by hydrothermal treatment[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2, 38(3): 2153-2157.
Liu 等用MCM48介孔材料作为模板,将分子量为700-1000 的酚醛树脂配成溶液,在超声过程中填充到MCM48介孔中,在 800℃下碳化,然后用NaOH去掉模板,得到介孔的多孔碳材料。
Fig 反相合成多孔碳的示意图
Liu H Y A et.al. simplified preparation of mesoporous carbon and the examination of the carbon accessibility for electric double layer formation
生物医药领域
• 细胞/DNA的分离 • 控释药物 • 酶、蛋白质等的固定与分离 • 一般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酶、核酸等,当他们的分子质量 大约在1-100万之间时尺寸小于10nm,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万左 右的病毒在30nm左右。有序介孔材料的孔径可在2-50纳米范围内 连续调剂和无生理毒性的特点使其非常适用于酶、蛋白质等的固 定和分离。
Fig The HRTEM image and SAXS pattern of MCM-48
氮气吸附
• 介孔材料的吸附等温线按照IUPAC的定义多呈IV型。在相对较低的 相对压力下发生单分子层吸附;然后发生的是多分子层吸附。当 压力大到发生毛细凝聚是,在吸附等温线上出现一个吸附量的突 跃。之后,发生的是外表面吸附。 • 通过对单分子层吸附的分析可以得到样品的比表面积(BrunauerEmmett-Teller,BET分析);通过毛细凝聚发生的相对压力,可以 确定介孔的孔径(如,采用Barrett-Joyner-Halenda,BJH方法)。通 过对总吸附量的测定可以得到材料的孔容。孔的形状可以从曲线 的回滞环的类型中推知。
Adsorption and Activation of CO2 by Amine-Modified Nanoporous Materials Studied by SolidState NMR and 13CO2 Adsorption
谢谢!
表征手段
• 表征介孔材料最常见的手段是小角度X射线衍射(SAXS)、TEM、 SEM及BET等。 • 小角度X射线衍射 • 小角X射线衍射是发生在源光束附近的相干散射现象,物质内部 尺寸在1到数百纳米范围的电子密度起伏是产生这种散射效应的 根本原因,孔为一相,本体为一相,这两相之间存在电子密度差。 • 由于中孔结构多呈规整周期的孔结构,可以看作是多层结构,又 由于中孔结构阵列的的周期常数处于纳米量级,因此其主要的衍 射峰都在2θ为0-10°。因此,可以用小角度X射线衍射测定中孔的 孔径。 • 但是单纯根据XRD数据去推定介孔结构局限性比较大,一般应配 合HRTEM。
H1型回滞环一般 是筒状孔道特征 H2型回滞环通常 是笼型孔道特征; H3和H4型回滞 环对归因于狭缝 状孔道
序号
平均孔径 (nm)
303
203 129 135
总孔容积 (cc/g)
0.481
0.228 0.103 0.142
1
2 3 4
6.33
4.47 3.21 4.08
介孔材料的两种基本合成方法
Yang S, et al. Siliceous Nanopods from a Compromised Dual‐Templating Approach[J].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Stuky 一种嵌段共聚物 (Pluronic:是聚丙二 醇与环氧乙烷的加聚 物)为模板,TEOS和 MPTMS(丙基三甲氧 基硅烷)为硅源,通 过原位氧化合成有磺 酸跟基团修饰的介孔 材料。
1)将模板剂溶解在水 中,并调节溶液至恰当 的pH值; 2)加入前驱物进行溶 液化学反应,经历溶胶凝胶过程获得沉淀; 3)在室温或者更高温 度(水热)进行老化、 陈化处理; 4)过滤,洗涤,干燥; 5)出去模板剂。
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物种间的作用方式
Yang等人利用CTAB作为模板 剂,利用PFOA(全氟辛酸)作 为助剂。并且调节PFOA所占的 比例得到了多层的蚕茧状的表面 活性剂模板。然后利用TEOS作 为硅源在模板上水解,再经过高 温去除模板剂得到一种蚕茧状的 多层介孔材料。
Margolese D, Melero J A, Christiansen S C, et al. Direct syntheses of ordered SBA-15 mesoporous silica containing
硬模板法
• 硬模板是使用预先制备好的介孔材料或纳米晶作为模板,通过在 原模板主体孔道中填充客体前驱物,经原位转化而获得反相复制 结构。由于原主体材料的孔壁的尺度也在2-50nm之间,除去主体 材料模板之后获得的相应的客体材料的孔道也就正好处于介观尺 度之内。 • 由于这种合成过程不涉及模板剂与前驱物的协同组装特别适合于 制备溶胶凝胶过程难控制物质有序介孔结构。 该方法又被称为纳 米浇铸法(Nano-casting)。
• Yu 等利用前面提到的蚕茧状的双峰多孔二氧化硅,通过表面连接 氨基使其具备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
Jiaguo Yu et.al. Fabrication and CO2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bimodal porous silica hollow spheres with amine-modified
的分类
表征方法
• 表征内容 • 对于多孔材料,性质表征包括两个部分,即骨架部分和孔道部分。 • 对骨架的表征主要包括对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结构缺陷等的表征。 • 对孔道的表征包括对孔径、孔容、比表面积、孔道形状、孔径分 布、等的表征; • 对材料外形的表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