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小说阅读人物探究题(上课用)
(讲练测)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2 小说阅读之人物主题(测)(含解析)

专题22 小说阅读之人物主题(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20分)班级学号得分(说明:每题15分,共120分。
)1.(2016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15分)灯殇陈永林这天晚上,六根对女人说:“再过几天就中秋了。
你明天去买十斤月饼,三斤糖块,三十挂小鞭炮……烟我已买了。
”每年的中秋晚上,许多村里人都在六根家挂一盏灯笼。
鄱阳湖一带有这种风俗,一到中秋这晚,村里人便在德高望重的人门前挂盏灯笼,表达自己的敬意。
这几年,六根门前挂的灯笼最多。
村里人在哪家门前挂灯笼,哪家就得放鞭炮迎接。
大人敬烟,小孩散糖,女人吃月饼。
六根的女人有点不愿意:“每年花一百多块钱换几十只灯笼,一点也不值。
那些灯笼既当不得衣服穿,又顶不得饭吃。
”六根沉了脸说道:“这灯笼拿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别人想自己门前多挂几个灯笼还想不到呢。
这是村里人对我的信任,对我工作的肯定。
”女人说:“钱呢?”六根问:“家里一百多块钱也没有?”女人说:“儿子前几天上学,把家里的三千块钱全带走了。
”六根就翻口袋,口袋翻尽了,才翻出五十多块钱。
六根说:“要不,你明天提一只母鸡去卖。
”女人小声嘟囔:“哪有你这个当村长的!别人当村长,家里要啥有啥,可你每年只得几十只灯笼。
”六根再懒得搭理女人了。
每年村里人挂的灯笼,他都没扔,都堆放在一间房里。
中秋节这天,六根早早吃过了晚饭。
女人买来的糖块、月饼也摆放在桌上。
鞭炮拆了封。
只等提灯笼的人一来,就放鞭炮。
月饼样的圆月好不容易从鄱阳湖里爬起来了,一些小孩已在月光下疯闹了。
六根坐在门前悠然地吸着烟,眼光却不时往路边上掠。
终于来了一个红红的灯笼,六根兴奋地站起来,喊女人:“快拿鞭炮放,灯笼来了。
”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了。
可是灯笼并没进他家,而是进了春生的家。
六根气得骂女人:“谁叫你这么早放鞭炮?”女人不敢辩,反而安慰六根:“急啥?等会儿,灯笼不就都来了?”又来了一只灯笼。
拎灯笼的是谷子。
2017届高考语文【我的高考+我的母题君】——新课标Ⅱ卷(上):小说人物

【母题原题】【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
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
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
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
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
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
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
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
恰恰是圣人伤了心。
如果身边有朋友。
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
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
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
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
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
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
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
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
2017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练习(三)-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三)小说阅读答案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5.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基础巩固练1.(1)E(3分)A(2分)B(1分)(2)①勤劳、善良、安分。
“他也只是机村一个卑微的农人”“伛偻的腰背”。
②有虔诚的信仰。
长啸、对神灵的呼唤和跪拜、唱颂词、祈火等一系列动作都展示出他对巫师身份的重视。
③他具有责任感,为保护村民的利益不惜几次蹲进牢房,有舍己为人的品质。
(3)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小说增添了神秘感和庄严感。
②塑造多吉和村民的形象。
呼唤神、跪拜神、唱颂词点明了多吉巫师的身份,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虔诚的信仰及敢于改变现实困境的责任感表现出来,也借此展现了村民的质朴。
③照应了题目“天火”,并暗示了主题。
(4)①多吉向火神、风神、山神祈祷,经由神灵同意“借来天火”。
②与小说中长啸、对神灵的呼唤和跪拜、唱颂词、祈火、放火等一系列细节描写相契合,借“天火”来表现多吉和村民对大自然敬畏、虔诚的共同心理及改变现实困境的渴望。
③暗示着小说的主题:既要敬畏大自然,同时对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要勇于改变,勇于从实际出发承担责任,天与人是和谐共处的。
2.(1)D、E(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B给1分,选A.C不得分)(2)①狼杀是文章的线索,全文都围绕人与狼互杀来展开事件。
②以“狼杀”为标题,表面上写狼杀了人,但实际上暗示了大自然的报复是人类自身行为招致的,揭示了主题。
(4分。
每点2分)(3)这样写好。
因为①小说最后以补叙的方式写到了小山小时候喂小狼的经历,与前面小山追杀母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同一只小狼从受人点滴恩惠表达感激到杀人报仇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写升华了主题,发人深思。
②小说最后的补叙更加鲜明地揭示出悲剧的根源就在于人类的贪婪与仇恨心理,当我们心中对自然充满善意的时候,自然和人一定会和平共处的。
2017年高考-如何解答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

【技法指津】借助语言动作描写和作者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环境描写烘托领队形象:用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烘 托了领队临危不惧、自信乐观的形象。 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领队形象:①“懒懒”地说话、 “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 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 责,关爱部下;③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 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 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 地理风貌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所制造的气氛中感 受人物的情趣、心境;从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 展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描写中体 会人物性格、心理。
4.借助作者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在某些小说中,作者可能站在第三人 称的角度,对人物的经历、性格、习惯以 及他对别人的关系,做一个扼要的、概括 的说明和分析,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作者对 人物的情感倾向。
【课堂导入】
在2016年课标全国卷三套题的小说阅读 试题中,有两套题考了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 近5年的全国卷每年都有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题;各省市的自主命题卷情况也差不多。
因为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 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 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 题。因此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应成为高三文学 类阅读复习的重点。
当火车在一个站停下时,我很难阻止农民下车为我购买 一杯热的饮料。
上面的文字对农民夫妇的描写,表现了他们怎 样的性格特点?(根据2013年湖南高考卷改编)
2017高考小说阅读之人物

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 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 分点作答 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概括 分析 分析 概括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总括句(人物身份)。 分点作答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例:为了爱国战争宁愿放弃心爱的学术的爱国青年……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 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 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 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 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 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 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 空的;一手支着一支比她更 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 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祝福》 祥林嫂:被封建思想和封 建礼教摧残的悲惨的劳动 妇女
书房环境 虚伪的老学究
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在人物描写中分析 在情节发展中分析
在特定环境中分析
• • 人物形象常见四种考查形式
1.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 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4.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一、分析人物形象
严监生他骨瘦如柴,气息奄奄地躺在病床 上,望着两茎灯草,死不瞑目。严监生伸着两 个指头,总不得断气。开始,大侄子以为是他 牵挂哪两个不曾见面的亲人,来问他时,他就 把头摇了两三摇。说明大侄子没有说中。接着, 二侄子猜问是不是有两笔银子放在哪里,不曾 吩咐明白时,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 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说明二侄子也没 有猜中。紧接着,当奶妈问道是不是记念两位 舅爷时,他直接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 不动。说明奶妈也没有猜对。最后,还是赵氏 了解他的心思,一语中的。严监生把手垂下, 登时就没了气。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鉴赏之人物形象 知识点讲解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鉴赏之人物形象知识点讲解与练习题一、关于小说的常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人物(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3、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4、环境(自然、社会环境)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二、常考题型 ------ 人物类1.(2018·全国卷Ⅰ)小说中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2018·全国卷Ⅱ)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3.(2017·江苏高考)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
4.请简要概括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
5.概括×××段所描写的人物的形象特点。
6.×××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人物类题型一:人物形象的揣摩: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面对这些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答题模板1.形象特点总分式: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做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
分总式:先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做定性式的总括。
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_紧扣主题与标题

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一)(建议用时3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哈提雅的第28个馅饼乔叶天上不会掉馅饼。
在碰到哈提雅之前,我是一直信奉这句话的。
2004年秋天,我随河南作家代表团去西部采风。
在等着导游买票的工夫,我站在入口处向里张望。
“阿姨。
”有人拽着我的衣襟。
我皱皱眉,今天穿了一件白色的衣服,很不耐脏的。
一回头,我看见一个典型的维吾尔族小姑娘。
高高的鼻子,深陷的欧式眼窝,戴着镶着珠片的黑色小帽,手里拎着一串铃铛做的饰物。
噢,她是向我兜售东西来了。
我摇摇手。
“阿姨。
”她又叫。
“什么事?”我只好搭腔。
“你是第一次来这里吧?”她的普通话很生硬。
“是。
”“你是老师吗?”“我当过老师。
”我有点惊诧,我有过四年的乡村教书的经历,可她怎么能看出来?“你一看就像老师,像好人。
”她甜甜的小嘴很会说。
“你很漂亮。
”她继续进攻。
我都有些替她着急了,心想干脆买一个。
“你的东西怎么卖?”我问。
她解了一个,递给我:“给你。
”“多少钱?”“不要钱。
”我不理她,径自去掏钱包。
她拦住我,态度很认真地说:“真的不要钱。
”“那我也不要。
”我也很干脆地说。
不要钱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讲就是最贵的,这么没谱儿的事情,我不做。
导游在招呼大家了,我随着队伍进去,朝她挥挥手。
玩了两个多小时走出来,我一眼就看见了那个小姑娘。
她就在出口处站着呢,立马跟上了我。
“给你。
”她又来了。
我仍然没要。
沿着周围的小摊走了一圈,我了解了一下这种铃铛的价格,要价最高的是五元。
于是,当她再次递给我的时候,我把五元钱递给她。
“不要钱。
”她着急地说,“送你的。
”“送我?为什么?”“因为你是老师,好人。
”我笑。
“我真的不要钱,真的。
”她耐心地劝说着我,“我经常送东西给我喜欢的客人。
”我接过那个铃铛,吊坠上刻着一只老鼠。
我正好是属鼠的。
她看出了我的疑惑,指指我的胸前。
我戴着一个鼠头木制项链。
这个鬼精灵!“好,我收下了。
”我说。
我打定主意,上车后把钱从车窗递给她。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探究题题”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探究题题”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真题引路】一、(2019高考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到梨花屯去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
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
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
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
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
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
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是。
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
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我……”“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
但当时压カ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哪一篇?”“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
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目标
在梳理归纳中明确命题角度, 把握探究思路,规范答题。
【温故知新】
归纳总结: 1.人物形象探究题主要从哪些方面命题? 2.若你来命题,你会命制哪些题型?
3.人物形象探究题的答题角度主要有哪 些?
归纳总结: 1.人物形象探究题主要从哪些方面命题? (命题角度)
(1)主要人物的安排,探究谁是主人公。
2.若你来命题,你会命制哪些题型?
(1)探究小说的主人公 设问:(1)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应该是谁?为什么? (2)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为什么? (2)探究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塑造意图
设问:(1)请结合小说xx的形象,探究作者塑造人 物形象的意图。 (2)你认为作者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用意)是 什么?
(2)探究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塑造意图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①结合环境(社会环境)和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②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 带来的某种启示等。(主旨) 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①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②推动情 节发展;③贯串全文的线索;④揭示或凸显文章的主旨。 (3)探究人物的个性品质
(3)探究人物的个性品质
设问:(1)从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个性品质)中,你得到了怎样 的启示? (2)有人认为,小说中的xx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 (3)你认为小说中的xx会xx吗?为什么?
3.人物形象探究题的答题思考角度主要有哪 些?答题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根据不同 题型具体思考,可选取“创新设计”中的题 目举例说明) 基本思路:
【我的收获 】
结合你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在答“人物探究题”时应注意什么?
答题要有“四个意识”:
1.条分缕析,多角度呈现(多角度意识) 要求分点作答,一点一个角度(人物、情节、主题等) 一分析。另外还可以考虑手法运用的效果。 2.凸显关键,放大内涵(关键词句意识) 凸显关键词句,明确逻辑关系,以揭示其丰富的意蕴。 3.贴近文本,内引外联(文本意识) 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 析论述。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 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 行知识的拓展迁移。(主旨意识) 4.明晰题旨,规范表述(规范表述意识) 审清题意,“问什么答什么”,规范作答,答案全面, 富有条理,语言通顺,要点简洁,言之有理。
共勉
有时,人与人之间只差那么 一点,而这一点就会引出无穷 的不同。 ——哈代
尝试完成P179《俄罗斯妈妈》第一题
(1)探究主人公是谁:
①点明塑造人物角色所用到的描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 对比、衬托手法等)及其对主人公的作用; ②分析情节怎样围绕主人公展开及其对主人公性格展示所 起的作用; ③分析小说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及通过该主人公表现 什么主题(谁是小说主题最集中的体现者)。
(探究主人公是谁,如P179《俄罗斯妈妈》1)
(2)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及所反映出的民 族心理和人物精神。
(3)探究人物性格的特征(如人性弱点)、命运 成因。 (4)探究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给人的启示。 (5)探究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
(探究塑造人物的意图,如P154《捡烂纸的老头》)
(探究人物的个性品质,如P151《塾师老汪》)
①分析人物的个性品质对人物的个性行为起了怎样的作用。 ②人物的某一个性品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揭示或凸显文章的主旨。
答题思考角度: 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小结
★人物探究命题角度: 1.探究小说主人公。 2.探究人物的塑造意图。 3.探究人物的个性品质。 ★人物探究答题角度: 人物、环境、情节、主题
高三专题复习
小说阅读之 “人物探究”
【考点解读】
《考试说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 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 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 考,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