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处理纸带问题专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纸带问题分析 要点分析A(附答案)
纸带问题分析【学习目标】1.知道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3.会用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瞬时速度4.能通过纸带上点的位置关系分析物体运动【要点梳理】要点一、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要点诠释:1.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分别如图甲、乙所示.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磁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甲、乙来说明.当线圈中通入的交流电为正半周时,设电流方向如图甲所示,则线圈中被磁化的钢制簧片左端为N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当交流电转为负半周时,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簧片左端变为S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随着交变电流方向的周期性变化,簧片周期性地受到向下、向上的力就振动起来.位于簧片一端的振针随簧片的振动而在复写纸上打点.如果在复写纸下有运动的纸带,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2s.3.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同,不过在纸带上打点的不是振针和复写纸,而是电火花和墨粉,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也是每隔0.02s打一次点.4.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比较①两种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②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交流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③无论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都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纸带是跟物体连接在一起的,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速度的大小和变化情况.④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实验误差较小.5.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注意事项①会安装复写纸,并且会调节复写纸的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下穿过.将计时器接入50Hz交流电源,从交流4V开始,观察振片振动情况,若振片振幅较小,再升高电压至6V;对电火花计时器,应将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两条纸带要对齐穿过限位孔,墨粉纸盘夹在中间,使用220V交流电源.②开启打点计时器,待1~2s再拖动纸带打出点,观察点迹是否清晰,打完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③在纸带上打不出点或点迹颜色过淡情况下,纠正时大致从以下方面注意:电源电压较低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对电火花计时器这种情况较少);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或墨粉纸盘);调整打点计时器.④调整打点计时器.如果打不出点,首先要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阻碍了振片上的振针打不到纸带上,若是,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另外也可能是振片没有工作,在共振情况下,此时可松动固定振片的螺丝,适当调节振片位置,紧固后观察振幅,若达到或接近共振状态即可正常工作.如果振片振动较大仍打不出点,可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若振针向下调节过长,则打点的声音过大,且易出现双点,调节时要仔细.⑤如果将打点计时器错接在学生电源的直流电源上(非稳压电源),也能在纸带上打出点迹,这是因为直流输出单向脉冲电流,频率为100Hz,会导致数据处理时错误.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若用一条纸带要将纸带压在墨粉纸盘下,打完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纸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纸带,否则会只用纸盘的某一位置,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若使用双纸带,将墨粉纸盘夹在中间,拖动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纸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纸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点迹颜色较重,而上面的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但用两条纸带时摩擦阻力较大.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都应立即关闭电源.要点二、实验原理和步骤、注意事项要点诠释:1.实验目的①进一步练习打点计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②利用打点纸带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实验器材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小钩的细线、钩码若干、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 3.实验原理把纸带跟运动物体连接在一起,并穿过打点计时器,这样纸带上的点不但记录了物体的运动时间,而且相应地表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这些点的情况,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4.实验步骤①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台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②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衡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车的后面.③使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再按同样的方法(不改变钩码个数)打出两条纸带.从这三条纸带中选用一条最清晰的,记录为纸带Ⅰ.④增加一个钩码,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Ⅱ.⑤在打纸带I 时的基础上减少一个钩码,仍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Ⅲ.⑥整理器材. 5.注意事项(1) 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2) 一先一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后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 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4) 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5)弄清间隔: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 =0.02×5s =0.1s .(6)仔细描点: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 要点三、实验数据的处理 要点诠释:1. 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2.纸带的选取从三条纸带上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来确定计数点.为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间隔,即T =0.1s . 3.采集数据的方法如图所示,不直接测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而是要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x 1、x 2、x 3、x 4…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11x x V =,221x x x -V =,332x x x -V =,445x x x -V =,554x x x -V =.4. 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平均速度①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 ②根据xv t∆=∆,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x 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 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某点E 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 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所示,DG F v v =或DF E v v =.【说明】在粗略计算E 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xv t∆=∆公式来求解,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取离E 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来代替,即1212x x v t ∆+∆=∆,2322x x v t∆+∆=∆…(△t 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将各计数点对应的时刻及瞬时速度填入下表中:计数点位置编号n 0 1 2 3 4 5 6时间t/s 0 0.1 0.2 0.3 0.4 0.5 0.6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s/m对应计数点的速度v/(m ·s -1) ①如何由实验数据得出v-t 图象有了原始实验数据,如何更好地确定运动规律呢?最好的方法是作v-t 图象,具体的运动规律便能直接显现.根据表格中的v 、t 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t 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②如何由实验得出的v-t 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两条途径进行:一是通过直接分析图象(如图所示)的特点得到.小车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t ,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v .也就可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二是通过图象写出函数关系式进一步得到结论,既然小车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 随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 =kt+b ,显然v 与t 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 6.由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由图所示的纸带各计数点1、2、3、4、5…所对应的速度分别是v 1、v 2、v 3、v 4、v 5…T 为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11v v a T -=,322v v a T -=,433v v a T -=,…,1n n n v v a T +-=. 求加速度的平均值122132111()()()++++⋅⋅⋅+-+-+⋅⋅⋅+--===n n n n a a a v v v v v v v v a n nT T从结果看,真正参与运算的只有v 1和v n+1,中间各点的瞬时速度在运算中都未起作用. 方法二:逐差法求 41123∆-∆=x x a T ,52223∆-∆=x x a T ,63323∆-∆=x x a T ,则 1234561232()()39++∆+∆+∆-∆+∆+∆==a a a x x x x x x a T 这样可使各点的瞬时速度都参与了运算,可减小误差.比较两种方法,“方法二”比“方法一”好,一般不用方法一.方法三:由图象求加速度由多组数据描绘出v-t 图象,v-t 图象的直线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三种方法中,最准确,科学的是方法三,不过较繁一点. 要点四、一些利用现代技术测速度的方法除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外,还可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量: (1)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如图所示是一种运动传感器的原理图,这个系统由A 、B 两个小盒子组成.将红外线、超声波发射器A 盒固定在小车上,接收传感器B 盒固定在某一位置并调整其高度与传感器A 等高.小车上A 盒发射器对着接收器B ,并处在同一直线上.将接收传感器B 探测到的红外线、超声波到达的时间差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专门软件可以分析小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将这些位移和对应的时间差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就可以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小车的两个位置变化可求得△x ,两位置的时间差为△t ,则小车速度x v t∆=∆.(2)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一辆小车从一端垫高的木板上滑下,木板旁装有光电门,其中A 管发出光线,B 管接收光线.当固定在车上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光线被阻挡,记录仪上可以直接读出光线被阻挡的时间.这段时问就是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根据遮光板的宽度△x 和测出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x v t ∆⎛⎫= ⎪∆⎝⎭.由于遮光板的宽度△x 很小,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平均速度就是小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3)利用频闪照相分析计算物体的速度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利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定时间曝光,从而形成间隔相同时间的影像的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s 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如图中是采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照片中每两个相邻小球的影像间隔的时间就是0.1s ,这样便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而物体运动的位移则可以用尺子量出.与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信息相比,频闪灯的闪光频率相当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迹.因此,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既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至于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者都是一样的.【典型例题】类型一、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例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 .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D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E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F .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G .根据公式()2141()/3a s s T =-,()2252()/3a s s T=-,()2363()/3a s s T =-及123()/3a a a a =++求出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实验的具体步骤,回顾自己做实验的过程和具体环节即可。
纸带问题(高一物理)
例2.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 拍摄此下滑过程得到的同步闪光(即第一次闪光 时物块恰好开始下滑)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闪光 频率为每秒10次,根据照片测得物块相邻两位置 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B=2.40cm,BC=7.30cm, CD=12.20cm,DE=17.10cm.由此可知,物块经过 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滑块运动的 加速度为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2.80. 4.40 . x x
1
2
5.95
x3
.
7.57
x4
.
X5-X4
1.53
9.10
x5
.
X6-X5
1.61
10.71
x6
.
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
X2-X1
1.60
X3-X2
1.55
X4-X3
1.62
△ X平均值
1.58
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 0.05 cm,即各 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 3.2 %。由此可得出 结论:小车在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 的位移之差, 在 误差允许 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
A B C D E mm
时间间隔和位移段的选取
O x1 d
1
A d2 x2
B x3 d3
C
1、时间间隔的选取 常常采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或 “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办法,则相邻计 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秒。 2、位移段的选取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指的是 X1,X2,X3或d1,(d2-d1),(d3-d2)。
47.39 74.27
例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 的加速度,如图中给出了该次实验中,从O点 开始, 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 5、6都为计数点。测得: X1=1.40cm X2=1.90cm
物理纸带问题的题型及解析
物理纸带问题的题型及解析物理纸带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纸带问题题型及解析:1. 判断是否为自由落体运动【例题】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一张纸记录了小球的运动情况。
他从起始位置开始,在时间内将小球释放,并让小球自由下落。
他记录了小球在、、、、、时刻的位置,并测量了这些时刻小球离起始位置的距离。
他通过计算发现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请你回答:该同学用上述实验数据如何验证小球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分析】该题要我们判断小球是否做自由落体运动,我们需要用纸带上的数据,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验证小球下落的加速度是否等于重力加速度。
【解答】要验证小球是否做自由落体运动,我们需要验证小球下落的加速度是否等于重力加速度。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之差$\Delta x = gT^{2}$,若$\Delta x = gT^{2}$成立,则说明小球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
2. 计算加速度【例题】某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测得小车的加速度 a 和拉力 F 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小车的加速度与拉力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的加速度与拉力成正比B.小车的加速度与拉力成反比C.小车的质量与拉力成正比D.小车的质量与拉力成反比【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通过作图法判断小车的加速度与拉力的关系,再判断质量与拉力的关系。
【解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通过作图法判断小车的加速度与拉力的关系,发现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小车的加速度与拉力成正比,故A正确,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 \frac{F}{m}$,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而小车的质量与拉力无关,故C、D错误。
故选A。
高中物理例析纸带问题学法指导
积盾市安家阳光实验学校高中物理例析纸带问题研究纸带或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涉及的主要问题有: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根据纸带粗略计算某点瞬时速度。
下面来例析两类问题。
一、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
(1)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 (电源频率为50Hz ),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
(2)根据tx v ∆∆=,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 ,x ∆∆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 的乘积。
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例1、图1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50Hz )研究某物体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
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并计算物体在AB 段、BC 段、CD 段和DE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析:物体在AB 段、BC 段、CD 段和DE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是19cm/s 、60cm/s 、60cm/s 、59.5cm/s ,物体运动的性质是先加速,后匀速。
计算过程如下:AB 段的平均速度为s /cm 19s /cm 1.090.1v 1==BC 段的平均速度为s /cm 60s /cm 04.040.2v 2==CD 段的平均速度为s /cm 60s /cm 02.020.1v 3==DE 段的平均速度为s /cm 5.59s /cm 04.038.2v 4==在误差范围内,可认为s /cm 60v 4=,则物体先加速,后匀速。
二、根据纸带粗略计算某点瞬时速度。
某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该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
如:在粗略计算E 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公式tx v ∆∆=来求解,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取离E 点越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太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例2、某次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纸带的记录如图2所示,图中O 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B 点的瞬时速度为多大?解析:从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只有5个间隔,则计数点间运动的总时间为s 1.0s 502.0t =⨯=,每隔0.1s 纸带运动的位移分别是2.15cm 、2.89cm 、3.74cm 、4.32cm 、5.15cm ,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
最新高中物理纸带类问题经典例题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精度较高而构造又比较简单的计时仪器,它能测量微小时间的间隔,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纸带记录式的计时仪器,下面结合例题来学习一下打点计时器的有关问题.一、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例 1 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 .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 .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D .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解析 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的时间(当电源频率为50Hz 时,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打下一个点,因而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也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而不能反映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正确选项为ABD .二、考查实验的数据处理能力例2 某次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A 、B 、C 、D 、E 、F 等一系列的点,测得距离AB =11.0mm ,AC =26.5mm ,AD =40.0mm ,AE =48.1mm ,AF =62.5mm .通过计算说明在打A 、F 点的时间间隔内,纸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是,则求出速度;如果不是,则求平均速度.(已知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 )解析 AB =11.0mm ,BC =A C -AB=15.5mm ,CD =AD -AC =13.5mm ,DE=AE -AD =8.1mm ,EF=AF -AE =14.4mm ,各段距离不等,说明在打A 、F 点的时间间隔内,纸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502.0105.623⨯⨯==-t AF v m/s=0.625m/s .例3 如图1为某次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个点,图中O 点为第一个点,A 、B 、C 、D 为每隔两点选定的计数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求打A 、D 点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有多大?打B 点时刻纸带的瞬时速度有多大?计算的依据是什么?你能算出打O 、D 点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吗?为什么?解析 AD 段的平均速度 43.2515.500.0233AD AD AD v t -==⨯⨯cm/s=145.67cm/s 当时间间隔很短时,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 故B 点的瞬时速度32.5015.500.0223B AC AC v t -==⨯⨯cm/s=141.67cm/s . 因为不知道O 、D 间有多少个点,也就不知道OD 段的时间间隔,所以无法算出OD 段的平均速度.例4 用50Hz 交流电接在电火花计时器上,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某一清晰的点算起,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分别标为0、1、2、3…,量得0与1图1间的距离为x 1=30mm,2与3间的距离为x 2=48mm ,则小车在0与1间的平均速度为v 1=___________m/s,2与3之间的平均速度为v 2=__________m/s 。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纸带问题分析练习(提高篇)教科版必修1-教科版高一必修1物理试题
纸带问题分析(提高篇)一、选择题: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接通频率恒定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如下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 B.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C.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快 D.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慢2.如下列图,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3.在一次常规体检中,某运动员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2.0cm/s,如下列图每格边长是0.5cm,由此可知他的心率和他的心脏每跳一次所需的时间分别为( )A.约100次/min,1s B.约75次/min,0.8sC.约80次/min,1.2s D.约60次/min,1s4.有一身高为H的田径运动员正在进展100m国际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运动,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快门(曝光时间)是1s60.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胸前号码布上模糊局部的宽度是△L,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100 m成绩 B.冲线速度 C.100m内的平均速度 D.100m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位移大小5.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如下说法中不正确的答案是( )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可一端高一端低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6.在实验中,如下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B.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C.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D.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此计数点问的时间间隔为0.10s7、图所示为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
浅议“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纸带的处理方法
浅议“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纸带的处理方法在高中物理中,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出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然后做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从而进行研究。
该实验的关键是处理打好点的纸带,求出瞬时速度。
由速度定义式xv t∆=∆知,当t ∆非常非常小时,v 就可以表示t ∆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打好点的纸带上,相邻两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满足足够小,但测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时,误差较大。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选取间距远一些的点进行测量。
通常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这样测量误差小了,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 ,仍满足足够小。
如图中的A 、B 、C 、D 、E 、F 、G 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则打下B 、C 、D 、E 、F 五个点时的瞬时速度分别为:22B d V T =,312C d d V T -=,422D d d V T -=, 532E d d V T-=, 642F d d V T-=。
这样就得到了一系列坐标(,)n n t v ,建立坐标系()v t -,描点做出v t-图像,就可以进一步研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的问题与练习3提出了处理纸带的另外一种方法,题目如下:为研究实验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规律,把打点计时器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拖动纸带运动时,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1所示。
(1)某同学用以下方法绘制小车的v-t 图象。
先把纸带每隔0.1s 剪断,得到若干短纸条。
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条下端对齐,作为时间坐标轴,标出时间。
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v-t 图象。
请你按以上办法(用一张薄纸压在图1上,复制得到纸带)绘制这个图象。
(2)这样做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高一纸带问题知识点
高一纸带问题知识点近年来,纸带问题成为了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这个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往往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纸带问题,本文将从原理、公式和实践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纸带问题的基本原理。
纸带问题是指将一根带有纵向刻度的纸带紧贴于物体表面,在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通过测量纸带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变化,来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教学中,以及一些实际物理测量中。
接下来是一些常用的纸带问题公式。
首先是位移公式,即位移等于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差。
这个公式比较简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位移时要考虑到刻度之间的整倍数关系,以避免计算错误。
其次是速度公式,即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这个公式有两种形式,即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指在某一瞬间的瞬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最后是加速度公式,即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这个公式同样有两种形式,即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平均加速度是指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加速度是指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变化率。
实践是理论的验证,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实践中的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
首先是纸带的使用,选择合适的纸带长度和刻度之间的间距,以便能够测量到所需的位移范围。
其次是纸带的固定,要确保纸带能够紧贴于物体表面,不产生相对滑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物体表面不平整,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纸带能够紧密贴附在物体表面。
第三是刻度的读数和计算,要准确读取纸带上的刻度,并按照公式进行计算。
在计算时,要注意刻度之间的整倍数关系和单位换算,以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最后是实验误差的分析,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精确的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纸带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了许多物理概念和计算技巧。
通过研究和掌握纸带问题的原理、公式和实践要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纸带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良好机会。
高中物理纸带问题处理专题共30页文档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高中物理高三复习纸带问题处理专题
高中物理 纸带问题处理专题[基础知识]1 . 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学生电源,工作电压为4~6v 。
振片振动的频率50Hz 。
2 .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工作电压220v 交流电源。
交流电频率为50Hz 。
2.3 . 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比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优越处在于: 3. 1).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阻力小,更准确 2).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点迹清晰,成圆点状,更容易辨认。
4 . 纸带上可得出的物理量: 4.(一)可直接得出的物理量:位移和时间间隔(二)可间接得出的物理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匀变速运动)现象 原因调节方法打点不清晰,不打点1.振针过高2.电压太低,振幅小3.复写纸用得太久1.把振针适当调低2.调高电压3.换新的复写纸打出的是短线,不是点1.振针过低2.所加电压太高,使振幅过大 1.把振针适当调高一些2.适当调低电压 打双点振针松动把振针固定6.处理纸带数据时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
计数点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的点。
7、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 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题海无边 ,总结是岸打点计时器每隔时,打下一个点,因而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也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一般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所以给出的单位都是厘米或毫米,所以有关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中必须把间距单位转换为米。
5.常常采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或“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是相同的时间间隔,则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秒。
题海无边 ,总结是岸8.求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练习2 某次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A、B、C、D、E、F等一系列的点,测得距离AB=,AC=,AD=,AE=,AF=.通过计算说明在打A、F点的时间间隔内,纸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是,则求出速度;如果不是,则求平均速度.(已知打点时间间隔为)8.求加速度△x = aT 2x=vt+at2/2a=(v-v0)/t V2-V2=2ax题海无边,总结是岸2.连接的电源必须是交流电题海无边,总结是岸题海无边,总结是岸典例1.(2010重庆理综)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1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 A=,s B=,s D=。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纸带问题处理题型荟萃.doc
纸带问题处理题型特色该题型考查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根据纸带计算物体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考查实验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考点回归(1)根据纸带计算加速度a.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单位时间T 内的位移构成公差为At 2的等差数列.①若所给纸带为偶数段,即N=2n 段,则22210s a n T-=⨯后前-s (s的单位是cm).如图所示.②若所给纸带为奇数段,即N=2n+1段,则2210(+1)s a n n T-=⨯后前-s 图为N=7段的情形,应该强调的是,其中计数点3和4之间的一段空着。
(2)根据纸带计算速度v 的三种途径:①中间某点的速度用平均速度计算,具体方法就是,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例如在上图中计算2063106s v T-→=⨯.为了减小偶然误差,要寻找跨度最大的对称点,这就是不用2-→4、1→5计算的原因,②边缘某点的速度借助中间某一点的速度计算.计算纸带边缘某一点的速度,先要计算出中间某点的速度 然后根据速度公式o v v at =+计算.比如计算计数点0处的速度,用303v v a T=+.但是这种方法,还需要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显得很麻烦另一种办法就是③所述的方法.③计算第三个点的速度,用等差中项计算简便.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形成个等差数列、公差为aT 那么等差中项也就是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了,如1532v v v +=。
借助这种方法可以计算边缘点0处的速度,如0422v v v +=,但是要提前计算出计数点2和4的速度.典例精讲例1.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 ,图示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两个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cm )8.78、16.08、21.87、26.16、28.94.由此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 /s 2,方向与速度方向______.【详解示范】已知N=5段,可套用奇数段结论,算得加速度为2222228.94-21.87-16.0810=10=-1.5m /(+1)23s a s n n T --=⨯⨯⨯⨯后前(0.1-s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答案】-1.5 m /s 2 与运动方向相反.例2. 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交流电频率50Hz ,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取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分别标上0、1、2、3、4…,测量得到0与1两点间的距离s 1=30mm ,3与4两点间的距离s 4=48mm ,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 /s 2.计数点0-1之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 /s ,计数点0处的瞬时速度______m /s ,小车在打下点1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m /s 。
高中物理处理纸带问题专题
高中物理处理纸带问题专题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高中物理:处理纸带问题专题在物理实验中,对于处理纸带的问题一向是学生较难弄清的问题之一。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归纳、总结,认为只要弄清常用的几个公式的意义及其应用,就可迎刃而解了。
研究纸带需解决的有三个核心问题: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
我们常用“位移差”法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即纸带上的任意两计数点间的距离是否满足关系式△S=恒量。
设相邻点之间的位移分别为S1、S2、S3、S4……(1)若△S=S2-S1=S3-S2=S4-S3=……=0,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若△S=S2-S1=S3-S2=S4-S3=……≠0,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如何通过纸带确定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时某点的瞬时速度?常用的是“平均速度法”。
求某一计数点(或计时点)的瞬时速度v,一般利用“平衡速度”法。
即:或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时刻的速度的平均值,即:三、如何通过纸带确定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常用的有四种方法:1、粗略计算法:①、△S=aT2②、SM -SN=(M-N)aT22、较为精确计算法:①、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若为偶数段,设为6段,则,,,然后取平均值,即或由直接求得;若为奇数段,则中间段往往不用,如5段,则不用第三段,则,然后取平均值,即;或由直接求得。
这样所给的数据充分得到利用,提高了准确程度。
②、先求出第n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一般要5点以上),然后作出图象,用图象的斜率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纸带问题分析要点分析
纸带问题分析【学习目标】1.知道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3.会用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瞬时速度4.能通过纸带上点的位置关系分析物体运动【要点梳理】要点一、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要点诠释:1.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分别如图甲、乙所示.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磁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甲、乙来说明.当线圈中通入的交流电为正半周时,设电流方向如图甲所示,则线圈中被磁化的钢制簧片左端为N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当交流电转为负半周时,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簧片左端变为S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随着交变电流方向的周期性变化,簧片周期性地受到向下、向上的力就振动起来.位于簧片一端的振针随簧片的振动而在复写纸上打点.如果在复写纸下有运动的纸带,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2s.3.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同,不过在纸带上打点的不是振针和复写纸,而是电火花和墨粉,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也是每隔0.02s打一次点.4.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比较①两种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②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交流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③无论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都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纸带是跟物体连接在一起的,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速度的大小和变化情况.④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实验误差较小.5.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注意事项①会安装复写纸,并且会调节复写纸的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下穿过.将计时器接入50Hz交流电源,从交流4V开始,观察振片振动情况,若振片振幅较小,再升高电压至6V;对电火花计时器,应将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两条纸带要对齐穿过限位孔,墨粉纸盘夹在中间,使用220V交流电源.②开启打点计时器,待1~2s再拖动纸带打出点,观察点迹是否清晰,打完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③在纸带上打不出点或点迹颜色过淡情况下,纠正时大致从以下方面注意:电源电压较低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对电火花计时器这种情况较少);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或墨粉纸盘);调整打点计时器.④调整打点计时器.如果打不出点,首先要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阻碍了振片上的振针打不到纸带上,若是,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另外也可能是振片没有工作,在共振情况下,此时可松动固定振片的螺丝,适当调节振片位置,紧固后观察振幅,若达到或接近共振状态即可正常工作.如果振片振动较大仍打不出点,可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若振针向下调节过长,则打点的声音过大,且易出现双点,调节时要仔细.⑤如果将打点计时器错接在学生电源的直流电源上(非稳压电源),也能在纸带上打出点迹,这是因为直流输出单向脉冲电流,频率为100Hz,会导致数据处理时错误.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若用一条纸带要将纸带压在墨粉纸盘下,打完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纸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纸带,否则会只用纸盘的某一位置,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若使用双纸带,将墨粉纸盘夹在中间,拖动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纸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纸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点迹颜色较重,而上面的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但用两条纸带时摩擦阻力较大.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都应立即关闭电源.要点二、实验原理和步骤、注意事项要点诠释:1.实验目的①进一步练习打点计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②利用打点纸带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实验器材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小钩的细线、钩码若干、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 3.实验原理把纸带跟运动物体连接在一起,并穿过打点计时器,这样纸带上的点不但记录了物体的运动时间,而且相应地表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这些点的情况,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4.实验步骤①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台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②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衡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车的后面.③使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再按同样的方法(不改变钩码个数)打出两条纸带.从这三条纸带中选用一条最清晰的,记录为纸带Ⅰ.④增加一个钩码,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Ⅱ.⑤在打纸带I 时的基础上减少一个钩码,仍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Ⅲ.⑥整理器材.5.注意事项(1) 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2) 一先一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后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 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4) 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5)弄清间隔: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 =0.02×5s =0.1s .(6)仔细描点: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要点三、实验数据的处理要点诠释:1. 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纸带的选取从三条纸带上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来确定计数点.为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间隔,即T =0.1s .3.采集数据的方法如图所示,不直接测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而是要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x 1、x 2、x 3、x 4…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11x x =,221x x x -=,332x x x -=,445x x x -=,554x x x -=.4. 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平均速度①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②根据x v t∆=∆,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x 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 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某点E 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 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所示,DG F v v =或DF E v v =.【说明】在粗略计算E 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x v t∆=∆公式来求解,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取离E 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来代替,即1212x x v t ∆+∆=∆,2322x x v t∆+∆=∆…(△t 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5.由实验数据得到v-t 图象①如何由实验数据得出v-t 图象有了原始实验数据,如何更好地确定运动规律呢?最好的方法是作v-t 图象,具体的运动规律便能直接显现.根据表格中的v 、t 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t 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②如何由实验得出的v-t 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两条途径进行:一是通过直接分析图象(如图所示)的特点得到.小车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t ,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v .也就可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二是通过图象写出函数关系式进一步得到结论,既然小车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 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 =kt+b ,显然v 与t 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6.由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由图所示的纸带各计数点1、2、3、4、5…所对应的速度分别是v 1、v 2、v 3、v 4、v 5…T 为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11v v a T -=,322v v a T -=,433v v a T -=,…,1n n n v v a T+-=. 求加速度的平均值122132111()()()++++⋅⋅⋅+-+-+⋅⋅⋅+--===n n n n a a a v v v v v v v v a n nT T从结果看,真正参与运算的只有v 1和v n+1,中间各点的瞬时速度在运算中都未起作用.方法二:逐差法求 41123∆-∆=x x a T ,52223∆-∆=x x a T ,63323∆-∆=x x a T,则 1234561232()()39++∆+∆+∆-∆+∆+∆==a a a x x x x x x a T 这样可使各点的瞬时速度都参与了运算,可减小误差.比较两种方法,“方法二”比“方法一”好,一般不用方法一.方法三:由图象求加速度由多组数据描绘出v-t 图象,v-t 图象的直线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种方法中,最准确,科学的是方法三,不过较繁一点.要点四、一些利用现代技术测速度的方法除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外,还可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量:(1)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如图所示是一种运动传感器的原理图,这个系统由A 、B 两个小盒子组成.将红外线、超声波发射器A盒固定在小车上,接收传感器B 盒固定在某一位置并调整其高度与传感器A 等高.小车上A 盒发射器对着接收器B ,并处在同一直线上.将接收传感器B 探测到的红外线、超声波到达的时间差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专门软件可以分析小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将这些位移和对应的时间差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就可以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小车的两个位置变化可求得△x ,两位置的时间差为△t ,则小车速度x v t∆=∆.(2)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一辆小车从一端垫高的木板上滑下,木板旁装有光电门,其中A 管发出光线,B 管接收光线.当固定在车上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光线被阻挡,记录仪上可以直接读出光线被阻挡的时间.这段时问就是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根据遮光板的宽度△x 和测出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x v t ∆⎛⎫=⎪∆⎝⎭.由于遮光板的宽度△x 很小,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平均速度就是小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3)利用频闪照相分析计算物体的速度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利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定时间曝光,从而形成间隔相同时间的影像的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s 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如图中是采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照片中每两个相邻小球的影像间隔的时间就是0.1s ,这样便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而物体运动的位移则可以用尺子量出.与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信息相比,频闪灯的闪光频率相当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迹.因此,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既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至于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者都是一样的.【典型例题】类型一、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例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 .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D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E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F .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G .根据公式()2141()/3a s s T =-,()2252()/3a s s T =-,()2363()/3a s s T =-及123()/3a a a a =++求出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实验的具体步骤,回顾自己做实验的过程和具体环节即可。
高中物理微专题一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处理纸带问题练习含解析第一册
微专题一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处理纸带问题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逐差法计算加速度1。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记录了下列实验步骤.A.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绕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槽码.把纸带穿过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B.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把小车停在靠近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D.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1)合理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字母)电火花计时器使用频率f=50 Hz的交流电.在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得到的纸带上,舍去前面较为密集的点,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测得相邻计数点间距离为x1=7。
05 cm、x2=7。
68 cm、x3=8。
33 cm、x4=8。
95 cm、x5=9.61 cm、x6=10.26 cm,如图所示.(2)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
(3)打下A点时小车瞬时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 m/s;小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左端与小车相连),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
1 s。
(1)根据纸带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运动.(2)根据纸带计算B点瞬时速度v B=________,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处理纸带问题专题
在物理实验中,对于处理纸带的问题一向是学生较难弄清的问题之一。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归纳、总结,认为只要弄清常用的几个公式的意义及其应用,就可迎刃而解了。
研究纸带需解决的有三个核心问题:
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
我们常用“位移差”法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即纸带上的任意两计数点间的距离是否满足关系式△S=恒量。
设相邻点之间的位移分别为S1、S2、S3、S4……
(1)若△S= S2- S1= S3- S2= S4- S3=……=0,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若△S= S2- S1= S3- S2= S4- S3=……≠0,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如何通过纸带确定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时某点的瞬时速度常用的是“平均速度法”。
求某一计数点(或计时点)的瞬时速度v,一般利用“平衡速度”法。
即:或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时刻的速度的平均值,即:
三、如何通过纸带确定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
常用的有四种方法:
1、粗略计算法:①、△S=aT2
②、S M-S N=(M-N)aT2
2、较为精确计算法:
①、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若为偶数段,设为6段,则,
,,然后取平均值,即或由直接求得;若为奇数段,则中间段往往不用,如5段,则不用第三段,则,然后取平均值,即
;或由直接求得。
这样所给的数据充分得到利用,提高了准确程度。
②、先求出第n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一般要5点以上),然后作出图象,用图象的斜率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