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马克思哲学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一句流传千古的古语。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旨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和谐与协调,但也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这一思想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刻的启示。

首先,“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具有包容和协调的品质。

君子是指有高度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的人,他们能够面对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保持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积极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个人与个人之间,君子通常能够尊重对方的意见和观点,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达成共识和谐共存。

君子和而不同的品质,可以帮助君子走向更高的道德高地,使其在人际关系中获得更高的信任和尊重。

另一方面,“同而不和”是指小人缺乏包容与协调的品质,他们往往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自私自利,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诉求,不愿意妥协和让步。

小人之间也经常存在着明争暗斗、互相攀比的现象,缺少了对大局的认识和负责的态度,使得他们往往难以与他人协调和共同进步。

可以看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了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尊重各方的意见和看法,并在大局中考虑问题,不断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们需要通过公正的协商、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平台,真正做到“和而不同”,以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目标。

另外,“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强调了个人素质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君子”,我们需要具备包容和协调的品质,以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商。

而作为一个“小人”,我们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和认识,意识到“同而不和”的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协调和共同进步。

最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意味着,我们应该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作为一个“君子”,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和原则,不被诱惑、不受外在压力干扰,以铸就自我和塑造社会为己任。

而作为一个“小人”,我们需要看到道德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个人义务。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期末试题及答案1、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释义和:和睦;同:苟同。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泰而不骄--解释:出处:1《论语·尧曰》:“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2.《论语·子路》: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态度舒泰而不骄傲。

也指有地位、有权势后不骄傲。

凡事保持泰然处之的心境是最重要的。

2.四端、四德四端即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上)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现,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

所以孟子认为没有四端,则不能成为人。

四德即妇德:一切言行要符合忠、孝、节、义妇言:妇女说话要小心谨慎妇容:女子容貌打扮要整齐美观妇功:出嫁女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来做3、道法自然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

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于其本身。

1 最高实体范畴;道法自然——这是老子为我们提供的最高级的方法论。

2 人类社会必须遵循的准则--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

4、心斋、坐忘“心斋、坐忘”出现于庄子。

是用孔子与其学生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修行方法。

“心斋”的原文是“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者,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心斋就是抛弃了感官,用虚无之心去对待万物。

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两面性

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两面性

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两面性就像硬币有正反两面,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正与反、好与坏、积极和消极、显性和隐形的综合体。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已经做过关于此的精密的论证,即矛盾分析的方法来理解事物的两面性。

纵然在现在一个对以往任何狂热过的对象进行全方位反思的时代,马克思老人家这种对事物用客观、全面的分析看待的态度仍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人,这种理性便是我们存在的基础。

因此,对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个儒家的经典思想,我希望运用现代的理性分析之。

传统意义上,我们总是习惯正面的理解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儒家的思想,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君子用自己的意见去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一切恰到好处,却不盲目附和;小人总是盲目附和,不肯表达自己的意见。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这是何晏《论语集解》对此话的解释。

作为人之为人的准则和人与人相处的王道,君子和小人的界限泾渭分明,我所理解的这一切的根本就来自于每个人对利益的认同方式。

何谓君子,我将他理解为一个正义的人,有德性的人,客观的对待人性的善与恶,对利益公正的分配之,这是内在的德性,表现出来的外在便是孔老夫子喋喋不休的“礼”,在与人相处上,便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同时又力求维持一种和谐的状态。

相对于小人,过度放纵自己的欲望,将人性中的趋利避害发挥到了极致,正是这种控制不力,在行为的外在表现上就是同而不和,因其一切以利益为根本,并且是自己的私利,所以表里不一,阴奉阳违。

二者综合考虑之,便能引申出这样一条真理:人之为人,或者说所谓的君子,应该是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的。

人格在民法意思上理解时是享有权利义务的资格,而在这里是一种精神权利,更是人区别于任何生物的优越性之所在。

确保人格的独立是获得尊严的前提,今年的新年讲话中,温家宝提出了“为人民尊严的活着而努力”,人只有自爱,让自我的人格独立而不依附于他人,让自己的思想自由,才能真正有尊严的生存。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这是大教育家孔子留下的一句千古名言,是儒家的思想,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

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因为富有哲理,故耐人寻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本是极为正常的。

真正的朋友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识;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伤了和气,可以经过时间的检验来证明谁的意见更为正确;因此,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但是,那些营营苟苟的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人云亦云、见风使舵;更有甚者,便是党同伐异、以人划线:凡是“朋友”的意见,即使是错了也要加以捍卫;凡是“敌人”的观点,即使是对的也要加以反对。

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就划出了不同的圈子,形成了不同的帮派。

其“朋友”的真正意义也便荡然无存了。

或许,这种“同而不和”的小人之交是出于一种生存的需要。

在有些人看来,孤立的个体是很容易吃亏和受到伤害的,如果不加入某个帮派、不挤进某个圈子,就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殊不知,这种安全感的获得却是以牺牲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代价的。

当一个人连真实的思想都不敢表达,连自己的见解都无权具备的话,这个人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小人不同,真正的君子并不十分注重人际往来中的利益纠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勇于坚持立场;真正的君子并不十分计较人际往来中的是非恩怨,但却能在正视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因此,真正的君子或许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至少能保持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和而不同”强调的是事物的多样性,强调的是有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1]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的观点B. 运动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A. 没有差别的同一性B. 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C. 包含差别的同一性D. 具体同一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A.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B.对规律的辩证否定C.对规律的根本改造D.对规律的发展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单项选择题答案]1.D2.C3.A4.C5.D6.A7.B8. A9.A 10.D 11.A 12.D 13.A 14.A 15.C 16.D17.B 18.A 19.D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2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君子和而不同的哲学原理

君子和而不同的哲学原理

君子和而不同的哲学原理1. 君子和而不同,就像不同颜色的画笔能共同绘出美丽画卷。

你看在一个团队里,大家各有专长,有人擅长创意,有人擅长执行,不正是和而不同吗?这样才能让事情办得有声有色呀!2. 君子和而不同,如同各种音符能奏响和谐乐章。

好比一场音乐会,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音,却能完美融合,这就是和而不同的魅力呀,难道不是吗?3. 君子和而不同,恰似不同食材能烹饪出美味佳肴。

想想看,一道菜里有各种食材,它们相互配合,才成就了独特的味道,这不就是和而不同在生活中的体现吗?4. 君子和而不同,好像不同的花朵能装点出绚丽花园。

在花园里,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美丽,共同构成了五彩斑斓的景象,这多神奇呀,不是吗?5. 君子和而不同,宛如不同的故事能编织成精彩人生。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汇聚在一起才让世界丰富多彩,这就是和而不同的意义啊!6. 君子和而不同,好比不同的文化能碰撞出灿烂火花。

就像在国际交流中,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就是和而不同的力量呀!7. 君子和而不同,就像不同的观点能激发创新思维。

在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反而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不就是和而不同的价值所在吗?8. 君子和而不同,如同不同的性格能营造出有趣氛围。

一个群体里,有开朗的,有沉稳的,相互影响,才让生活变得有意思,这就是和而不同呀!9. 君子和而不同,恰似不同的梦想能引领人们走向远方。

大家有着不同的追求,但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共同构建了这个多元的世界,难道不是这样吗?10. 君子和而不同,宛如不同的道路能通往幸福彼岸。

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但都有可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这就是和而不同的美妙之处啊!我的观点结论是:君子和而不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哲学原理,它让我们明白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欣赏和接纳不同,这样才能让世界更加美好。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 )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C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C )A. 古希腊哲学B. 近代欧洲哲学C. 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哲学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B )A. 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 D.奥地利 C. 中国 D.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君子同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的哲学道理

君子同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的哲学道理

君子同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的哲学道理
君子同而不和,是指君子之间彼此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但在具体的观点和做法上可能存在不同。

他们相互尊重,对待彼此的观点持包容和谦虚的态度,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

他们追求真理和道德的高度,注重与人和谐相处,致力于共同的目标,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小人和而不同,是指小人之间可能在德行和品质上相似,彼此之间有共同的兴趣和目的,但却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虽然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但在追求个人利益和欲望时容易产生冲突和分歧。

他们为了达到个人目标往往采取争斗和阴谋的手段,忽视了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的整体利益。

这两句哲学道理传达了君子和小人在道德、行为和追求上的区别。

君子将道德准则置于首位,强调和谐相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追求的是真理和道德的升华。

而小人则注重自身的私利,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容易产生冲突和分裂。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 话出自孔子所著的《论语·子路》
“和”就是让相互有差异、矛盾、对立 的事物相融合,达物,把相同的事物叠加起来。
“君子和而不同”的含 义
人与人的交往贵在求同存异。你可 以不欣赏、不喜欢他人,但是你不能轻 视、排斥他人,他只是和你不同而已, 你要尊重这种不同;同时也不要在与别 人的交往中一味的迁就别人,从而丢掉 自己的个性。

•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 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 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 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说: “杨戏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 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 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 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 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 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 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 撑船”。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B)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C)A.古希腊哲学B.近代欧洲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哲学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B)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D奥地利C.中国D.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专题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专题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年—— 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
中国古代的“八卦 图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形而上学
主张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的 世界观方法论,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看问题。
飞鸟之 景,未 尝动也。
公孙龙
人不能 两次踏进同 一条河流呀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政治多级化
一超多强
“和合”思维的世界启示
3、文化上:各国之间的互相交往也愈来愈密 切深入, 各民族之间的互补、互渗现象愈来愈 频繁, 各民族文化的融突而“和合”的力度愈 来愈强劲。
“和合”思维的世界启示
结论: 不管是从经济、政治与文化, 还是从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来看, 我们都应该树立一种“和”的心境, 以 “和”的心态在尊重和理解不同的基础之 上, 达到 “和合”的境界, 从“不同而 和”的哲学视野中来看待当今的社会发展, 上升到“和”文化更高的境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讲座
(第4专题)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与和谐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
一、解读“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 不和”
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与主要内 容
三、矛盾规律所渗透的哲学方法论 四、“和合”思维的当代价值
一、解读“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对立统一规律 是辩证法 核心和实质
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 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实质和核心
1、关于矛盾的概念 比较三种不同的矛盾概念,在比较
中理解和感悟哲学上的矛盾思维。 生活中的矛盾概念 形式逻辑中的矛盾概念 哲学上的矛盾概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马克思哲学理论基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马克思哲学理论基础

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姓名:***学号:*****‎0102近年来,对孔子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们都是以‎赞同的态度‎来经常引用‎。

但如果加以‎仔细推敲,按照词义和‎语法加以理解,其正确性便‎成了问题。

孔子谈的是‎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和而不同”是要求与人‎和而不要求‎与人同;“同而不和”是要求与人‎同而不要求‎与人和。

“和而不同”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因为“同”是“和”的必要条件‎,两个人之间‎必须具有某‎种共同之处‎,如共同关系‎、共同利益、共同兴趣,才有可能建‎立某种和谐‎关系,如果两个人‎毫无共同之‎处,和谐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在人民‎内部我们经‎常把求同存‎异看作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原则;我国还把求‎同存异看成‎处理外交关系的一个‎原则;如果按照其‎词义和语法‎来理解“和而不同”,此话是错误‎的,不但不能引‎用,还应加以批‎判。

但是,这种理解不‎符合孔子原‎意,问题出在语‎境。

语境(Conte‎x t)是解释学基‎本概念之一‎,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对某‎一判断的理‎解不能“望文生义”,即不能仅仅‎根据字面来‎理解其含义‎,而必须把它‎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

语境是很复‎杂的,大致可以分‎为两层,即小语境和‎大语境,小语境即这‎一判断的前‎后文或上下‎文,大语境则是‎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文化环境。

只有把文本‎放在一定语‎境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其本‎来含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而不同”呢?“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没有小语境‎可言,因为《论语·子路》中这是两句‎孤零零的话‎,既无上文,也无下文,只能以大语‎境为参照来‎理解这两句‎话。

我国历史上注疏家就‎是这样做的‎。

他们不是根‎据字面把“和而不同”解释成要和‎谐不要共同‎,而是把它解‎释成要分歧‎中的和谐而‎不要无差异‎的苟同、随声附和或‎强加于人。

合作与共赢题库及答案(刚刚经历考试验证)

合作与共赢题库及答案(刚刚经历考试验证)

绍兴市人才培训中心继续教育试题《合作与共赢》合作与共赢试题一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题)7、(D)是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

A、一构一功B、多构一功C、多构多功D、一构多功3、在社会学家中,最早阐述“和谐”思想的是(B)。

A、迪尔凯姆B、奥古斯特·孔德C、孔茨D、斯宾塞2、集体主义价值观构建的哲学基础是( D)关于“人的本质论”。

A、恩格斯B、列宁C、康德D、马克思16、(A)是成功的关键。

A、准确定位角色B、冒险C、创新D、实验10、在人际交往活动中通常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态度模式是(C)A、我不好——你好B、我不好——你也不好C、我好——你不好 D、我好——你也好8、当今社会(D)是道德的基石。

A、友爱B、善良C、合作D、诚信25、坚持以人为本,在合作中就要做到(BCD)A、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尊重人的主体地位C、发挥人的主体作用D、挖掘人的主体价值观念33、克服沟通障碍的对策有(ADE)A、信息发送者要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B、沟通的内容要准确完整C、沟通是要运用沟通技巧D、优化信息渠道E、信息接收者要学会有效倾听31、信息策划障碍主要表现在(BCD)A、信息译码不准确B、表达能力不强C、信息传递不全D、信息传递不及时26、个体主观心理活动因素主要包括(ABD)A、认知因素B、情绪因素C、环境因素D、个性因素14、(A)是团队群体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

A、年龄结构B、气质结构C、专业结构D、知识结构15、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A)A、科学技术的竞争B、市场竞争C、经济竞争D、文化竞争6、“合作”是源于以集体主义为哲学基础的(D)假设。

A、经济人B、复杂人C、自我实现人D、社会人7、有人认为,人在世界上感到最复杂、最令人困惑的东西是(B)A、合作B、人际交往C、竞争D、物质利益8、要协调好于服务对象之间的人际关系,最根本的是要(A)A、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B、关注公众的需要C、不断听取意见 D、提高服务质量9、(A)是人际交往的第一原则。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注释(1)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2)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

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解读: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习近平用典]六、【劝学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2009年5月13日《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原文: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读书。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接受力强,应该抓紧读一些对自己终身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影响的好书。

中年的时候,精力旺盛、视野开阔,应该努力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

年老的时候,时间充裕、阅历丰富,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在读书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以忘忧。

出处:(西汉)刘向《说苑·建本》原典: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释义:这是西汉经学家刘向《说苑》中的一个故事:晋平公一次问盲乐师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

”师旷答道:“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平公听了很生气:“哪有做臣子的取笑君主的呢?”师旷说:“盲臣哪敢戏弄君主呢?我曾听说过,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光鲜明亮;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一样炽热似火;老年时好学,就像用蜡烛照明一样,在黑暗中闪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君子小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君子小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班级:120612姓名:朱原学号:1006091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第一次看到我就想到以前看过的一个动画短片《For the Birds》,一群性格尖酸的小鸟集聚在电线上,唧唧喳喳吵个不停。

不速之客大‘笨’鸟的到来打破了他们的争吵,小鸟们突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对大笨鸟冷嘲热讽,甚至打算齐心合力把它排挤出去。

可就在成功在即之时,意外发生了,本来应该摔下去的大鸟,坐在了地上,而小鸟们被大力弹飞。

落下一群无毛鸟。

第一只落下的小鸟,大鸟还憨厚的给了他一片树叶遮丑。

我爱他宽厚大度的憨笑,短片让人想到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说和为贵的时候,我们曾说过,“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是“和”,不是“同”。

由此,引申出我们处事的一个根本态度或原则,也应该求“和”而不求“同”。

晏婴举君臣关系为例,说明了和与同这样两种不同的态度。

他说,唯唯诺诺,不说不同意见,君以为可臣亦曰可,君以为否臣亦曰否,这是同。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向国君提出不同意见,纠正其错误,弥补其不足,以达到正确的结论,这是和。

他认为应该采取和的态度,而不可采同的态度。

这就是和而不同进一步把这两种态度概括为“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并且把它看作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这一原则也就成为人们处理一切事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能如晏婴所说的那样提出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

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

马原

马原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与君子之间保持着和谐,但他们的思想都不同,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因为各种私利而去改变正确的思想。

但小人之间也保持着和谐,但他们的内心都是不和谐的,他们之间的谈话不会出现严重的分歧,始末都是完全的同意对方的观点,而各自的内心却又都是因自己的利益而极烈的反对。

“和而不同”的观念就目前阶段来看,它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立统一关系. “和”为同一体,“不同”为其对立的双方。

但这里的“和”绝不是“不同”两者的简单凑合,而是建立在“不同”双方都具有的根本属性这个基础之上的矛盾统一体.它是“不同”对立的条件:“不同”也绝不是“和”的任意选择.而是建立在“和”这个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关系基础之上的矛盾对立双方,它是统一于“和”的前提。

同时,和又表现为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来自“不同”两方面力量的均衡,“不同”表现为对立双方的力量不断进行着此消彼涨的变化.这种力量变化的临界点是“和”规定的限度。

当“不同”两方面的力量对比一旦超过了“和”规定的限度。

稳定性就被打破“不同”双方的地位则发生变化,事物发生质变。

在社会实践中,“和而不同”又提出人们应始终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一方面,人类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都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实践性活动,人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满足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文化等生活条件,又不断掌握对客观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就要把确定的满足自己需要的价值目标和掌握的正确认识的真理内容统一起来,以“趋利避害”为原则,不断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而不同”。

但同时又由于人们生活需求的多样性和无限性,这就需要人们在实践中合理的运用和而不同。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应该适当的运用“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当有不同意见时,我们应该各抒己见,而不愚昧的一度的附和,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交到挚友,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理想。

在国际事务中,“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也受到了广泛的运用,国内经济方面,例如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姓名:陈小平
学号:100110102
近年来,对孔子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们都是以赞同的态度来经常引用。

但如果加以仔细推敲,按照词义和语法加以理解,其正确性便成了问题。

孔子谈的是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和而不同”是要求与人和而不要求与人同;“同而不和”是要求与人同而不要求与人和。

“和而不同”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因为“同”是“和”的必要条件,两个人之间必须具有某种共同之处,如共同关系、共同利益、共同兴趣,才有可能建立某种和谐关系,如果两个人毫无共同之处,和谐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在人民内部我们经常把求同存异看作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原则;我国还把求同存异看成处理外交关系的一个原则;如果按照其词义和语法来理解“和而不同”,此话是错误的,不但不能引用,还应加以批判。

但是,这种理解不符合孔子原意,问题出在语境。

语境(Context)是解释学基本概念之一,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对某一判断的理解不能“望文生义”,即不能仅仅根据字面来理解其含义,而必须把它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

语境是很复杂的,大致可以分为两层,即小语境和大语境,小语境即这一判断的前后文或上下文,大语境则是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文化环境。

只有把文本放在一定语境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其本来含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而不同”呢?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没有小语境可言,因为《论语·子路》中这是两句孤零零的话,既无上文,也无下文,只能以大语境为参照来理解这两句话。

我国历史上注疏家就是这样做的。

他们不是根据字面把“和而不同”解释成要和谐不要共同,而是把它解释成要分歧中的和谐而不要无差异的苟同、随声附和或强加于人。

“和而不同”的含义是比较复杂的曲折的,如果按其字面加以引用,势必引起在同与异、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上的思想混乱,甚至导致对人民的共同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思想指导、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的统一战线、对外求同存异方针的怀疑与否定,其危害性是很明显的。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意思是指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悦耳动听的音乐是“和六律”的结果,香甜可口的佳肴是“和五味”的结果。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说和为贵的时候,我们曾说过,“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是“和”,不是“同”。

由此,引申出我们处事的一个根本态度或原则,也应该求“和”而不求“同”。

晏婴举君臣关系为例,说明了和与同这样两种不同的态度。

他说,唯唯诺诺,不说不同意见,君以为可臣亦曰可,君以为否臣亦曰否,这是同。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向国君提出不同意见,纠正其错误,弥补其不足,以达到正确的结论,这是和。

他认为应该采取和的态度,而不可采同的态度。

这就是和而不同。

在国际社会中,不论我处于相对弱势还是处于相对强势,不论对他还是对己,都应主张“君子和而不同”。

首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什么关系、怎样解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例如,金融危机中,无论社会
主义国家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采取的最主要应对之策均是国家出钱刺激消费,已看不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体制上有多大区别。

这或许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关系的一个表现。

在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体制会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达而出现新的特点,社会主义国家也会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我国除国有(公有)企业外,就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各类私营企业,开辟了股票市场。

应承认,社会主义国家的私营企业家也是资本家,同样通过剥削劳动者以获得剩余价值,从而扩大再生产,甚至有些私营企业家剥削劳动者的程度较之资本主义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恩格斯1845 年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有言:“资产者总是需要无产者的,……他为了赢得火腿,可以给工人香肠。

” [1] 恩格斯还说:“资产者随心所欲地剥削自己的工人,支配他们,而且,如果他在工资以外,还对他们表现一点不花一文钱的和蔼可亲的态度,或者给他们一些小恩小惠(这一切似乎纯粹是出于一种不平常的好意,虽然加起来还不到他所应当做的事情的十分之一),那末还可以获得这些傻子的服从、感激和爱戴。

” [2] 资本家为了得到火腿,它可以给工人香肠。

但“所有这些对正义和仁爱的让步,事实上只是一种手段,是用来加速资本在少数人手中聚积的过程和窒息那些没有这种额外收入就不能生存的小竞争者的手段。

” [3] 而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私营企业家得到了“超级大火腿”,却不想给也用不着给劳动者增加哪怕一根“香肠”,不想提供哪怕一点点“义务”之内的亲切和施舍(因为劳动后备军太庞大了,政府为了追求GDP的增长而对“企业家”的支持太坚定了)。

对于股票市场,如果说社会主义国家的股票市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股票市场不同,这话倒是会得到许多人的认可。

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股票市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股票市场的确有很大不同。

两者最主要的不同点就是,社会主义股票市场面临着国家的强力干预(俗称有国家“托低”),因此连长期停工甚至濒临破产的企业只要“包装”得好,就照样能上市圈钱,而毫无经济知识的人也敢拿着“棺材本”入市以期实现发财梦,股市早已不是为促进经济发展而设立的融资场所,而变成了极为疯狂的投机套利场所(中国股民已超过一亿,几乎占全人口的十分之一)。

其结果便是,国家一次次以各种方式投钱(全体纳税人的钱)“托底”,大企业尤其垄断性大企业(主要是企业最高层负责人)及国外投机者一次次获得巨大利益,多数一般股民一次次梦想破灭。

股市成为富人追求暴利的最有效、最便捷的场所,也成为全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加速器。

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结构性,也就是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相对持久、稳定的联系模式。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而且一切处于统一体中的事物,都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依存,都是对立的同一。

就对立的双方来讲,它们总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联结、互相转化,在这个基础上构成对立的统一体。

(2)1民族和谐就是各民族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合作,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共同奋斗。

历史发展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

民族和谐的内涵也是与时俱进,不仅要求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合作,文化上的交流,而且要求思想观念一致和情感上的认同,真正实现民族的大团结
2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利益和谐是实现和谐世界的政治基础;各国共同繁荣是实现和谐世界的经济基础;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关系和谐是实现和谐世界的必要条件;构建调整国家之间利益和关系使之实现和谐的国际机制是实现和谐世界的根本途径;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是实现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础。

其主要表现是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

3古往今来,生态恶化,既由天灾,也因人祸。

从实践中特别是从因破坏生态环境而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中,我们应当得出结论:要善待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正确理解自然,合理改造和利用自然,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环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人与人的和谐一样,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必须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真正维护自然生态文明。

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就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看到全体人民的长远的根本利益,同时兼顾整个社会中不同人群的不同利益,通过民主和法制,科学有序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切实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使经济和环境双赢的路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