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知识点总结
民法知识点必背知识总结
民法知识点必背知识总结第一章基本概念一、民法的内容和基本原则民法是以调整人的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内容主要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家庭等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原则、平等原则、保护人格原则、公平原则等。
二、民事主体的概念和种类民事主体是指可以享有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又包括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等。
三、民法的任务和功能民法的任务和功能包括:维护公共利益、保障个人权利、调整社会关系等。
第二章民事权利和法律行为四、民事权利的概念和种类民事权是指具有客体性、绝对性、性对性和排他性的法益。
民事权包括人格权、财产权、债权和义务等。
五、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法律行为是指依法产生、变更或消灭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法律行为包括意思表示行为和意思表示真实的法律行为。
六、法律行为的要件和效力法律行为的要件包括:主体能力、客体能力、意思表示真实等。
法律行为的效力包括:有效、无效和撤销等。
第三章民法的保护七、人格权的内容和保护人格权是指个人的尊严、名誉、荣誉、自由、肖像权等权利。
人格权的保护包括:名誉权保护、荣誉权保护、自由权保护等。
八、财产权的内容和保护财产权是指个人的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权利。
财产权的保护包括:所有权保护、用益物权保护、担保物权保护等。
九、债权的产生和保护债权是指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货物、劳务、资金等的权利。
债权的产生和保护包括:债权的产生、债权的转让、债权的转移、债权的诉讼保护等。
第四章合同和不当得利十、合同的概念和种类合同是指民事主体之间订立的约定,具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包括: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借贷合同、建筑工程合同等。
十一、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合同的成立要件包括: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合同目的的合法性、合同形式的合法性等。
合同的效力包括:有效、无效、撤销等。
十二、不当得利的概念和种类不当得利是指民事主体在取得不当利益的情况下,受益人应当退还不当利益。
常识民法知识点总结大全
常识民法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民法概述民法是规定个人和法人在民事关系中地位、权利和义务,保护其合法权益,规范其行为的专门法律。
民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权利和义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二、民法基本原则1. 民事主体的平等原则:即公民和法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2. 自愿协议的原则:即一切民事行为应当基于自愿,不得强迫他人进行民事行为。
3. 诚实信用的原则:即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合法、合理、诚信地进行各种民事活动。
4. 法律保护的原则:即个人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5. 利益平衡的原则:即在民事活动中,一方的权利和利益与另一方的权利和利益之间应当保持平衡,不得损害对方的合法权益。
三、民事主体1. 公民: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即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2.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3.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即未满足法定年龄的人;因精神障碍或者精神疾病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辨认能力;因其他原因丧失辨认能力的人。
4.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满足法定年龄,但是由于未成年、心智障碍或者精神疾病等原因,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相比,行为能力受到法律限制的人。
四、民事权利1. 人格权:是指公民对其生命、身体、健康、姓名、肖像等人格利益所享有的利益。
2. 财产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其合法获取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处分等权利。
3. 合同权:是指公民和法人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可以依据这些规定的市场主体间订立的平等民事法律关系。
4. 物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自己的动产、不动产或者动产与不动产的权利。
五、民事行为1. 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是指法律规定的使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事实。
民法最重要知识点总结
民法最重要知识点总结民法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事权利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家庭法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总结民法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民事权利法、侵权责任法、合同法和婚姻家庭法。
一、民事权利法民事权利法是调整公民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法律,包括民事权利的取得、行使、变更、消灭等内容。
在民事权利法中,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重点关注。
1. 权利的取得权利的取得包括合法权利的产生和民事主体的取得权利两个方面。
合法权利的产生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例如所有权可以通过依法取得动产或不动产,合同权利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等方式取得。
而民事主体的取得权利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公民或法人等主体可以取得特定的法定权利。
2. 权利的行使权利的行使是指民事主体根据法律规定将自己的权利实施到某一行为上的过程。
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民事主体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履行法律义务,不得违法乱纪。
3. 权利的变更权利的变更是指权利的所有权、使用权等发生变化的过程。
权利的变更可以是依法的,也可以是合法的。
4. 权利的消灭权利的消灭是指权利在一定条件下失去的过程。
民事主体之间订立的合同到期、权利人死亡等都会导致权利的消灭。
以上是民事权利法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注意。
二、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是规范因违反个人、财产权益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在侵权责任法中,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重点关注。
1. 侵权行为的构成侵权行为的构成是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构成侵权的过程。
侵权行为的构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主体、客体和结果。
2. 侵权责任的种类侵权责任的种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责任种类。
3. 侵权责任的免责和减责侵权责任的免责和减责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免除或减轻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例如侵权行为是由于不可抗力等情况引起的。
以上是侵权责任法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注意。
民法知识点总结
民法知识点总结民法总则民法债法(私法)一、民法总论民法的概念平等主体民法的调整对象人身关系民法概述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事实1、民法调整对象1)平等主体——主体资格平等、各方当事人地位平等2)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身份关系不得抛弃和转让)3)财产关系包括支配型(对物的支配,物权;对智力成果的支配,知识产权)和流转型(债的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方面。
(1)自然人死亡后不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不再享有民事权利。
但法律对其名誉、姓名、肖像、遗体、遗骨、著作人身权等利益提供一定的保护。
这些法益受到侵害时,死者的近亲属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寻求救济。
(2)死者近亲属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顺序:原则上,仅配偶、父母、子女有权作为原告起诉;无配偶、父母、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亲属(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作为原告起诉。
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无限责任(1)公司法人负担的债务,公司以其全部的资产承担无限责任;(2)公司法人负担的债务,公司股东以其出资为限长但有限责任;(3)未履行或者为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称为“瑕疵出资股东”。
注意三个法条:①《公司法解释》第条第款规定,公司债权人有权请求瑕疵出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②《公司法解释》第条第款规定,公司债权人有权请求公司的发起人对瑕疵出资股东的补充责任承担连带责任。
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后,有权向瑕疵出资股东追偿。
③《公司法解释三》第条规定,瑕疵出资股东转让自己的股权的,公司债权人有权请求恶意的受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让与人系瑕疵出资股东)对让与人(瑕疵出资股东)的补充责任承担连带责任。
受让人承担责任后,有权向让与人(瑕疵出资股东)追偿。
(三)个人合伙、认定个人合伙的关键在于判断当时人是否共担风险。
、个人合伙的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合伙财产归合伙人共有。
民点法知识点总结
民点法知识点总结一、民法通则的基本原则民法通则是我国《民法总则》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民事主体和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则。
其中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人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法律保护的平等、自愿与诚实、保护公共利益等。
在民法的适用中,这些基本原则是判断民事行为是否合法的重要依据。
1. 个人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民法通则》规定,每个公民都有享有相应权利的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的义务。
在进行法律行为时,应当首先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义务,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
2. 法律保护的平等:《民法通则》规定,法律对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在法律的保护下,每个公民都有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承担相同的义务。
在法律行为中,不应当因为种族、性别、宗教、地域等因素而受到歧视。
3. 自愿与诚实:《民法通则》规定,法律行为应当基于当事人的自愿和真实的意思表示。
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行为中,如实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不得采取欺骗、强迫等手段。
4. 保护公共利益:《民法通则》规定,在进行法律行为时,应当尊重公共利益,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在进行法律行为时,应当考虑到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二、侵权责任法的适用条件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主要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等方面的侵权行为。
侵权责任法对于侵权行为的适用条件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侵权行为、损害结果、过错和因果关系等方面。
在适用侵权责任法时,需要对这些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1. 侵权行为:侵权责任法规定,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主要包括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等方面。
在判断是否构成侵权行为时,需要考虑到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2. 损害结果:侵权责任法规定,侵权行为必须导致损害结果,也就是说,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导致了被侵权人的权益受到了实际损害。
在判断是否构成侵权行为时,需要考虑被侵权人的权益是否受到了实际损害。
3. 过错:侵权责任法规定,侵权行为必须具有过错行为,也就是说,行为人在侵权行为中必须是故意或者过失的。
民法主观知识点总结大全
民法主观知识点总结大全1. 民法的概念民法,是国家关于专属民事法律关系及其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规范规则的总称。
是指国家对市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行为的一种规范性法律。
因此,民法是国家对市民、法人、其他组织等主体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行为的软纲规范。
民法是以规范人民的私事权益为目的、以改变、完善和发展社会生活为任务的。
目前,我国的民法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和《合同法》。
2.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由法定申请、意思表示和意思一致三个基本要件产生的一种法律关系。
它是民事主体在平等地位下,根据自己的意愿形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
3. 民法责任民事法律责任是指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依法承担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的责任。
在民法学上,民事责任一般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因违反合同而引起的民事侵权行为;侵权责任是指民事法律行为引起的责任。
4. 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能够以其法律地位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个人的休息、健康、人身自由权等通过民法来保护。
同时,民事主体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
5. 民法权利民法权利是民事主体根据法律依法享有的权益。
民事权利的基本构成要件包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这是两者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行使其权利力度时的基本条件。
6.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行为对当事人间产生的效果。
这个效力的实现依赖于法定申请、意思表示和依法变更的真实意思。
7. 民法的特征民法是以针对民事活动的规范法律为界限,对参与法律关系的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进行规范。
8. 民法基础民法基础是民事法律行为中规范法律关系的基础,是民事法律行为形成的基础。
9. 民法权利制度民事法律权利制度是指民事法律行为参与者根据法律依法享有的权益。
10. 民事法律行为的设立指的是民事法律行为参与者依照法定申请、意思表示,实际达成民事法律行为所形成的一种纯粹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法考知识点总结
民法法考知识点总结一、人格权1. 人格权的含义人格权是指每个人基于其作为人的本质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人格权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也是法律所保护的最重要的权利之一。
2. 人格权的保护人格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侵犯人格权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同时,人格权在法律上也是不可转让的,不能被他人侵害。
3. 人格权的限制尽管人格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在某些情况下,人格权也会受到限制。
比如在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等方面,人格权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财产权1. 财产权的含义财产权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财产所享有的权利,包括所有制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
2. 财产权的保护财产权在法律上受到严格的保护,任何侵犯财产权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同时,财产权也是可以依法转让、继承、处置的。
3. 财产权的限制财产权也不是没有限制的,比如在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等方面,财产权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三、合同1. 合同的概念合同是民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指当事人为了建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依法设立的意思表示。
2. 合同的主要内容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的当事人、合同的标的、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形式等多个方面。
3. 合同的效力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合同成立,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所约定的义务,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侵权1. 侵权的概念侵权是指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导致他人受到损害的行为。
侵权行为包括侵犯他人人格权、财产权等。
2. 侵权的举证责任在侵权行为中,侵权行为的举证责任一般由侵权行为的承担者负担。
即如果他人主张其受到了侵权行为的损害,那么侵权行为的承担者必须提供证据证明其自己并未侵权。
3. 侵权的责任和补偿一旦侵权行为成立,侵权行为的承担者将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需要对他人受到的损害进行补偿。
五、物权1. 物权的概念物权是指个人对一定的物的支配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
民法知识点总结大全
民法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法律关系的基本概念1.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指由法律规则设定的、以法律主体为基础的社会关系。
它是国家法律制度所调整的一定社会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这是法律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
2.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目的三要素。
主体是构成法律关系的人,客体是法律关系所涉及的物或者行为,目的是法律关系的目的和内容。
3.法律关系的性质法律关系的性质是指法律关系的法律地位或者法律属性,包括权利义务关系、相对性、继续性等特征。
4.法律关系的分类法律关系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包括权利义务关系、继续性和单次性、相对法律关系和绝对法律关系等。
二、民事主体1.自然人的民事主体地位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一个人依法能够享有和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依法可以独立实施民事行为。
2.法人的民事主体地位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
法人是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完全不能进行民事行为的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能完全进行民事行为的人,他们的民事行为需得到法定代理人的代理。
三、民事权利1.民事权利的概念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根据法律规定,依法享有的、具有排他性的、可以行使的、不以他人的行为为前提的权利。
2.民事权利的构成要件民事权利的构成要件包括:独立性、依法设定、有法定主体、具有实体内容、具有法律保护、具有行使方式等。
3.民事权利的分类民事权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包括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动产权和不动产权、利益权和观念权等。
4.民事权利的保护民事权利的保护一般包括司法保护和法律保护,司法保护是指通过司法手段予以保护,法律保护是指通过法律规定予以保护。
四、民事行为1.民事行为的概念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志对客体进行的实际行动。
民法总论知识点总结
民法总论知识点总结一、民法总论概述民法是以规定个人和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为对象的法律规范,是最基本的法律学科之一。
民法总论是民法学的入门课程,它主要介绍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为学习和理解具体的民法各分册提供了基础。
二、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能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
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参与者,是民法关系的主体。
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公民;法人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地位及享有民事权能力的组织。
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民事权利是指个人和法人依法享有的权益,包括财产权利和非财产权利。
民事义务是指应当由民事主体承担的责任,包括债权和债务关系。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是民法关系的基本要素,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和基础。
四、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指个人和法人依法进行的意思表示和行为,包括准备行为、一般行为和特殊行为。
民事行为是形成、变更、转移和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一种方式,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
五、民法责任民法责任是指当事人对民事法律关系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侵权责任、合同责任和不当得利责任。
民法责任是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方式,是民法关系得以得到有效保障和实现的重要手段。
六、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协议、承诺和声明等形式,依法设立、变更、转让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效力受法律的严格限制,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
七、民法关系民法关系是指个人和法人在特定社会关系中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包括财产关系和非财产关系。
民法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的相互权利和义务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
八、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对民事侵权、合同违约和不当得利等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损害赔偿责任、违约责任和不当得利返还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保护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一种方式,是民法关系得以得到有效实现的重要手段。
民法框架知识点总结大全
民法框架知识点总结大全导言民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人民日常生活中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民法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合同权等多个方面。
民法框架知识点总结从民事主体、民事行为、民事责任、物权、合同、侵权行为等多个方面展开,总结了民法的基本知识点,并进行深入解析。
一、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能够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个人和组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民事主体分为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法人是指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等组织。
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其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基础,是保障其正当权益的前提。
二、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等方式,产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民事行为包括意思表示和合法意思表示两个要素,必须具备自愿、真实、合法等特点。
民事行为的形式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行为形式等。
民事行为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目的、内容、方式等。
民事行为的效力从成立、变更到终止,需要满足法定条件和程序,以实现其合法权利的保障。
三、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应当承担的经济、民事、社会等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合同责任、侵权责任等多种形式。
合同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在合同关系中应当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
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应当承担的责任。
民事责任的性质包括返还、赔偿、补偿等多种形式。
民事责任的要素包括过错、损害、因果关系等。
民事责任的救济方式包括赔偿、回应、豁免等多种形式。
四、物权物权是指民事主体对特定的物品享有的权益,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
物权的内容包括所有权、用益权、担保权等多种形式。
物权的取得方式包括依法取得、合法取得、原始取得等多种形式。
物权的限制方式包括物权的限制、物权的取消等多种方式。
物权的保护方式包括实体保护、程序保护、救济保护等多种形式。
五、合同合同是指民事主体之间依法建立的民事法律关系,包括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多种内容。
最全民法知识点总结
最全民法知识点总结一、民法总则民法总则是民法的总纲和基础。
它规定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具有普适性和基础性。
民法总则主要内容包括法律关系、法律主体、法律行为、法律责任等。
1. 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待。
法律关系包括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等。
财产关系是人们在财产上的权利和义务,人身关系是人们在人身上的权利和义务。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法律关系,比如买卖关系、租赁关系、借贷关系、婚姻关系等。
2. 法律主体法律主体是指具有法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法人是指依照法律设立并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
法律关系的成立、变更和消灭,都是通过法律主体的活动来实现的。
3. 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自然人和法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或者改变、终止民事关系的意思表示。
法律行为包括意思表示和意思表示产生效力两个方面。
意思表示是当事人表达意思的行为,比如签订合同、遗赠遗产等;意思表示产生效力是指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规定,产生了法律效力,从而实现了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4.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当事人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对其违法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义务。
法律责任主要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当事人依法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违法行为人或者行政机关依法应当承担的行政处罚责任,刑事责任是指对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所适用的刑事制裁。
二、物权法物权是指人对自己的物的直接支配和享有,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权利。
物权法主要规定了对物的占有、使用、利用、处分等权利,以及对物的保护和限制。
1. 物权的主体物权主体是指具有物权的自然人和法人。
物权主体包括所有权人、用益物权人和担保物权人等。
所有权人是指对物享有最充分的权利的人,用益物权人是指对特定的物享有一定的使用和取益权利的人,担保物权人是指以自己的财产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的人。
民法考点知识点总结
民法考点知识点总结一、民法的基本概念1. 民法的含义民法是规范人们日常生活中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它对人的民事关系进行了法律的规范,以保护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2. 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构成要素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利用自己的行为权利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
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客体、主体、意思表示和法律效力。
3. 民法关系民法关系是指在民法律益保护的范围内,人们因特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而产生的相互关系。
这些民事法律行为是国家法律所允许或者禁止的,是合法的民事法律行为。
4. 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能够与他人发生法律关系或者是法律对象的各种自然人和法人。
5. 法律意思表示法律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言词、书面、行为等方式向他人表示其意志,从而产生民事法律行为。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1. 平等自愿2. 公平合理3. 有偿合同优先原则4. 保护当事人意志自由三、合同法的基本知识点1. 合同的种类2. 合同的订立3. 合同的效力和履行4.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5. 合同的解除和权利义务6. 合同的违约和赔偿四、侵权责任1. 侵权行为的构成2. 侵权责任的种类3. 侵权责任的承担4. 侵权责任的权利保护五、财产法的基本知识点1. 财产的性质和内容2. 物权的取得与转让3. 物权的限制和保护4. 不动产登记制度5. 动产的交付和返还六、继承法的基本知识点1. 继承的法律规定2. 继承的方式3. 继承的承担与放弃4. 遗嘱的制订与效力5. 继承财产的分割和处理七、婚姻家庭法的基本知识点1. 婚姻的法律要素2. 家庭关系的法律规定3. 离婚和家庭暴力的法律保护4. 子女的抚养和继承问题总结:以上就是民法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希望以上的知识点总结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民法课程,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民法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为将来从事法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民法主观知识点总结归纳
民法主观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1. 自然人的权利和义务自然人是指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其享有诸多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其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姓名权、肖像权等,而义务则包括赡养义务、抚养义务、教育义务等。
在实际生活中,自然人的权利和义务权衡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依法进行权利的行使,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
2. 法人的权利和义务法人是指依法成立、拥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等。
法人的权利和义务来源于法律或法律法规的赋予,其权利和义务范围与自然人略有不同。
在实践中,法人的权利和义务主要体现在合同关系、侵权责任、知识产权等方面。
3.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利和义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因年幼或精神障碍等原因,不能完全行使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只能部分行使的人。
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民事主体权利和义务的一部分,但又有其特殊性,需要在具体案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区分和处理。
二、民事法律行为1. 民事法律行为的设立要件民事法律行为的设立要件是指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主体资格、客体、意思表示和法律行为能力这四个方面。
这些要件对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性非常重要,是实现民事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
2.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与效力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与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所需具备的形式条件和产生的效力。
在实践中,由于不同的法律行为会涉及到不同的形式和效力要求,需要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和理解。
3. 民事法律行为的变更和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变更和撤销是指对已经设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进行修改或撤销的行为。
这一方面的知识点涉及到变更和撤销的程序、条件和效力等问题,需要加以掌握和理解。
三、民事责任1. 民事责任的类型民事责任的类型包括合同责任、侵权责任、担保责任等。
这些类型在法律上有着具体的规定和要求,需要在实践中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应用。
民法总则部分知识点总结
民法总则部分知识点总结一、民法总则的基本内容1、民法总则的概念及其作用民法总则是指导和统一民法各分编的基本法律文件。
它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作为其他民法法律的依据,为其他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基础原则和制度规范;第二,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总纲,对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规范进行了概括性的规定;第三,作为民事法律制度和具体法律规范的解释标准。
2、民法总则的内容体系民法总则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合同、侵权行为、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规范。
这些内容构成了我国民法总则的基本框架。
二、民法总则的主要知识点1、物权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性利用的权利,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
民法总则对物权进行了概括性、全面性的规定,包括物权的性质、取得、行使、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规范。
2、合同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撤销或者终止财产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调整民事关系的主要形式。
根据民法总则,合同必须符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合同负有诚实信用义务,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应当遵循合同的基本原则等。
3、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主体的因过错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民法总则规定了侵权行为的种类、主体责任、行为责任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规范,其中包括损害赔偿、责任认定、举证责任等具体规定。
4、婚姻家庭婚姻家庭是社会基本单元,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要素。
民法总则对婚姻家庭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包括婚姻的基本功能、婚姻的结婚条件、婚姻的效力、离婚程序、夫妻共同生活、子女抚养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规范。
5、继承继承是指自然人死后,其财产按法律规定分配给其继承人的法律行为。
民法总则对继承进行了全面规范,包括继承的效力、继承的顺序、继承的放弃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规范。
以上便是民法总则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总结,民法总则作为我国民法体系的基础,对整个民法体系具有总纲性、指导性的作用。
2024年法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法考知识点总结一、民法部分。
1. 总则编。
-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相关规定,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判断标准。
-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无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行为的具体情形和法律后果。
- 代理:代理的类型(委托代理、法定代理等),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
2. 物权编。
- 物权变动:不动产登记制度(登记的类型、效力等),动产交付的方式(简易交付、指示交付、占有改定)。
- 所有权:共有(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的区别、权利义务关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的内容)。
- 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的设立、内容和流转规定。
- 担保物权:抵押权(不动产抵押、动产浮动抵押等的设立、效力、实现),质权(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的特殊规定),留置权的成立要件和行使限制。
3. 合同编。
- 合同的订立:要约与承诺的规则,格式条款的规制。
- 合同的效力: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如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况。
- 合同的履行:双务合同中的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
-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债权转让和债务承担的条件与法律后果。
- 合同的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的情形,解除权的行使和法律效果。
- 典型合同: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转移、瑕疵担保责任等)、租赁合同(租赁期限、转租等规定)、借款合同(利息的规定等)等的特殊规则。
4. 人格权编。
- 人格权的种类: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的内涵与保护方式。
- 人格权的限制与保护: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与人格权保护的平衡。
5. 婚姻家庭编。
- 结婚:结婚的条件(实质条件和形式条件),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情形与法律后果。
- 家庭关系:夫妻财产关系(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父母子女关系(抚养、教育、赡养等义务)。
民法基本知识点总结
民法基本知识点总结一、民法的基本原则1. 主体平等原则民法第一条规定,公民享有与其法律地位相适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这表明了民法所确认的主体是平等的。
2. 民事权利限制的合法性原则民法规定了一些民事权利的产生、行使的限制,这些限制是合法的,是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如:合同自由原则、物权行使的限制、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3. 自然人主义原则自然人主义原则指民法认为个人是最重要的权利主体,法人只是为了服务个人而建立的法律事实的产物。
这意味着在民事关系中,自然人的权利地位是最小的。
4. 民事行为自由原则民事行为自由原则是指法律不得迫使公民进行某项交易,公民不会因为违背其中规定而受到处罚。
民事活动是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的,国家只是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顺序,保护交易的合法性。
5. 良民原则在民法的规定中,良民原则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只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民事活动才能得到保护和发展。
这种原则将涉及到公民义务尊重和法律之间的其他交易关系。
二、民法中的基本概念1. 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主体通过自己的真实意志和真实行为排自己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法律行为需要符合法律上的特定规定,从而使人们能够理解该行为的法律后果。
2.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合法的前提下由民事主体进行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产生、变更、转让、消灭民事权利和义务等。
民事法律行为是根据民事法律的规定合法地进行的。
3. 受益人和义务人在民事关系中,受益人是指在合法的前提下享有权利的主体,义务人是指在合法的前提下承担义务的主体。
在很多民事关系中,受益人和义务人可能是同一个人。
4. 保护主体保护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受到保护的主体,这些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保护主体的权利和利益是由一部分人共同承担负责的。
5. 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因违约、违法等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可分为物质责任、精神责任、经济责任等多种形式。
民法的专业性知识点总结
民法的专业性知识点总结1. 民法概论民法概论是民法学的基础课程,它包括民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精神。
民法概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民法的概念与分类:民法是以定义人民个人和家庭生活为对象的法律规范体系。
按照内容、对象、性质等方面的不同,民法可以分为一般民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等多个分支。
- 公民的法律地位:公民是民法中的主体,其法律地位包括自然人与法人两种法律地位。
-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法的核心内容,包括意思表示、意思表示的效力、意思表示的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 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合法原则等。
这些原则贯穿民法的各个分支和具体规定,是民法适用的基本准则。
2. 物权法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人们对物的占有、使用、收入和处分的权利和义务。
物权法的知识点包括:- 物权的概念和种类:物权是指人们对物的直接支配和支配能力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几种类型。
- 物权的取得和转让:物权的取得包括依法取得和非法取得两种方式,而物权的转让包括占有、使用、收入和处分等多个方面。
- 物权保护:保护物权主要包括物权归属纠纷、侵权行为、守护物权等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物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等。
3. 合同法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分支之一,它规定了人们在民事活动中订立、变更、终止合同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
合同法的知识点包括:- 合同的基本要件:合同的基本要件包括合同的主体、合同的客体、合同的形式和合同的内容等几个方面。
- 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效力包括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和合同的变更等多个方面。
- 合同的履行和违约:合同的履行和违约是合同法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履行义务、请求履行、履行期届满等多个方面。
4. 侵权法侵权法是民法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规定了人们在民事活动中因违法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权法的知识点包括:- 侵权行为的构成和主体:侵权行为是指以过错行为、违反法律或因特殊关系等情形造成损害的民事行为。
民法必背知识点总结
民法必背知识点总结一、民事主体和民事行为1. 民事主体: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法人是指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其他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2. 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依法律规定所进行的意思表示和意思表示所产生的效力。
民事行为包括订立合同、行为保护、意思表示、意思表示的效力等方面的规定。
二、民事权利和义务1. 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律规定所享有的行使、得到的保护的合法权益。
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人格权利等方面的权利。
2. 民事义务:民事义务是民事主体依法律规定所应当履行的责任。
民事义务包括履行合同、赔偿损失、抚养教育、给予帮助等方面的义务。
三、合同1. 合同的成立:合同是协议由双方或者多方订立,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合同的成立包括要约、承诺、订立合同、合同的订立和生效、合同的无效等方面的规定。
2. 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效力包括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合同的转让等方面的规定。
四、侵权责任1.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侵权行为包括损害行为、侵犯合法权益、违反法律规定等方面的行为。
2. 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违约金、赔偿标准等方面的责任。
五、继承1. 继承的方式:继承的方式包括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代位继承等方式。
2. 继承的效力:继承的效力包括继承的允许、财产继承、继承权的行使等方面的规定。
以上是民法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加练习,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提高自己的民法能力。
同时,要遵守法律法规,合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侵犯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民法知识点全总结
民法知识点全总结一、民法的基本原则1. 平等自愿原则平等自愿原则是指缔结、变更、解除民事法律关系应当基于自愿、平等的原则。
在民事活动中,双方当事人是平等地位,依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协商和实践,法律不会强迫他们进行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
2. 占有保护原则占有保护原则是指对于具有占有行为的人所形成的权利,法律给予保护。
在占有行为中,对于善意取得的占有权,法律给予绝对的保护,但对于恶意取得的占有权,则法律给予限制或排除保护。
3. 信义原则信义原则是指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对于所作的承诺和行为应当信守。
因此,在民事行为中,契约自由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相对事实主义原则等都体现了信义原则。
4.保护弱势当事人原则保护弱势当事人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法律应当对于处于弱势的当事人予以特殊保护,包括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
法律应当对于这些人群给予特殊的保护,以保障其权益。
5. 公共利益原则公共利益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法律应当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对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予以禁止和制裁。
二、民事主体1. 自然人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自然人的权利和义务均以实际行为为准绳,自然人通过实际行为实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 法人法人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法人是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
法人通过其代表人或依法设定的机构进行民事活动。
3.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未满足法定岁数或者患有精神病等导致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其行为无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年满八周岁但尚未满十八周岁,或者因精神病等没有民事行为能力而不能完全辨认或者不能完全控制自己行为的人,其行为需经监护人同意方能成立。
4. 组织组织是指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法律赋予其独立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民事权利和义务。
民法知识点总结笔记大全
民法知识点总结笔记大全一、民事主体1. 自然人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依法对自己的民事权利和义务进行处分的能力。
2. 法人法人是指依照国家法律成立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
法人包括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基金会法人等。
3.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未满足法定年龄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4.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应当代理其民事行为。
二、民事权利1. 客体权利客体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利益和受保护的权利。
客体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2. 人身权利人身权利是指个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这些权利是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
3. 财产权利财产权利是指个人合法拥有、使用和处分自己的财产的权利。
财产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
4. 合法权益合法权益是指其他依法享有的权益,如知识产权、劳动报酬权、婚姻家庭权益等。
三、民事行为1. 定义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表达意思、进行意思表示,达成民事目的的行为。
2. 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依法通过口头、书面、电子邮件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包括明示意思和默示意思。
3. 意思表示要素意思表示应当满足真实意思、表达意思和拉开意思的要求。
4. 民事行为的效力民事行为有效,依法可以产生法律效力。
民事行为无效,依法不产生法律效力。
5. 民事行为的特殊规定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民事行为,如婚姻、继承等,有着特殊的法律规定。
四、民事责任1. 民事责任的种类民事责任的种类包括返还、赔偿、连带责任、因果责任等。
2. 民事侵权责任民事侵权责任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需要对受害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抛弃动产所有权;②抛弃动产质权;③动产买卖;④动产赠与;⑤动产质权的设立;⑥部分权利质权(具有权利凭证的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设立质权)的设立;⑦基于设立公司(合伙)协议的动产出资
不动产
重要特点:①法律行为必须有效②原则上必须公示。
原则上必须公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律以登记(注销登记、移转登记、设立登记、变更登记)作为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
时效的中止
指在普通或者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发生了债权人不能主张债权的法定事由,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待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剩余的诉讼时效期间。最长时效期间不发生中止,仅普通和特殊发生。
分则部分
物权法的核心考点
物权法定
①种类法定:又称“类型强制”,指那些权力属于物权,只能由《物权法》或者其他法律作出规定。
构成要件:
(1)请求人为物权人。
(2)物权的行使具有受到妨害的现实危险。
(3)提出请求之时,危险仍现实存在。
(4)被请求人为对危险的除去具有支配力的人。
物
权
变
动
概念:指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分
类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动产
以交付(或放弃占有)为生效要件
1.物权变动规则:法律行为有效+处分权+交付(或放弃占有)=基于法律行为的动产物权变动。
1.物权变动规则:法律行为有效+处分权+登记=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2.具体适用:
①不动产的所有权抛弃;②不动产抵押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抛弃;③不动产买卖;④不动产赠与;⑤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与转让;⑥不动产抵押权的设立;⑦基于设立公司(合伙)协议的不动产出资;⑧附着于土地之林木的买卖与赠与。
范围
(1)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不发生中断
(2)仅普通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发生中断
效力
(1)普通或者特殊诉讼时效发生中断后,自中断后的事由消除之日起,重新起算原来长度的诉讼时效期间。
(2)诉讼时效中断的涉他效力。
诉讼时效
中断
法定事由
(1)债权人提起诉讼
(2)债权人在诉讼之外对债务人主张权利
(3)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效力:(被宣告死亡人在自然死亡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与被宣告死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触,以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为准。)
撤销:有溯及力的但在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方面,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法律对溯及力做了限制(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恶意赔偿)
法人
法人的分类
民法通则的分类: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②具有排他效力,故又称绝对权。支配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请求权
①是指权利人要求他人为特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②分为:支配权请求权、占有保护请求权、债权请求权、继承权回复请求权。
形成权
①是指权利人依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权利。形成权必须通过行使才能产生效力。
抗辩权
①又称异议权,是指对抗对方的请求权的权利。抗辩权的行使以请求权存在且提出请求为前提
特殊诉讼时效期间(不适用2年期间的特殊诉讼时效期间)
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特殊情况可延长)
起算
最长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与特殊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且知道债务人之日起计算。
时
效
的中断
概念
指普通或者特殊诉讼时效期间内,因发生法定事由,时效期间于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起算的制度
民法知识点总结
民法考点总结(详细版)
总则部分
权利主体
自然人
行为能力
(根据年龄与精神状况区分)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满16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宣告死亡
法律要件:(受宣告人失踪、失踪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宣告)
类型
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直接代理、间接代理、本代理、复代理、有权代理、无权代理(狭义无权代理、表见代理)、单独代理、共同代理
诉
讼
时
效
客体
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事实上,还有所限制,在我国,只有债权请求权与继承权回复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
时效期间
类型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适用于一般债权请求权,期间长度为2年)
②内容法定:又称“类型固定”。
③效力法定
④公示方法法定:物权的享有和物权的变动的公示方法只能由法律作出规定。
物权
请求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概念
指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侵害、妨害或者有被妨害之虞时,物杈人为回复物杈的圆满状态,请求侵害人、妨害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分类
返还原物请求权
通俗地说就是“我享有物权的物被你无权占有着,我总有权请你返还给我吧!”
构成要件:(1)请求人为物权人(2)被请求权人为现时的无权占有人。
物
权
请
求
权
分类
排除妨害请求权
构成要件:
(1)请求人为物权人;
(2)妨害人以无权占有以外的方式妨害物权的行使;
(3)妨害具有不法性或者超越了正常的容忍限度;
(4)提出请求之时,妨害仍在持续中;
(5)请求人系对妨害的除去具有支配力的人。
消除危险请求权
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
公益法人与营利法人
本国法人与外国法人
法人机关
意思机关(形成法人意志的机关)
执行机关(任何法人皆须有执行机关)
代表机关(代表机关对外代表法人为意思表示,是法人的对外机关)
民事权利
支配权
①是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权利客体(物、人身利益与智力成果)并享有其利益的权利,主要包括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
无效的
是指已经成立,但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不能发生法律效力
的民事法律行为。
精神损害赔偿
采用法定主义,法无明文规定的,无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代
理
概念
指通过他人独立实施法律行为,而使自己直接或者间接承担该法律行为所生法律效果(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制度。
特征
①法律行为是代理人独立实施的。②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法律行为的效果直接或者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②主要分为永久性抗辩权与延期性抗辩权
人格权
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
法律行为
可变更可撤销的
因行为有法定的重大瑕疵而须以诉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乘人之危,欺诈、胁迫)
效力待定的
是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确定,有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确定效力的民事
法律行为。
(无权代理人以他人名义从事的行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实施的法律行为、无处分权人所从事的法律行为、附条件的法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