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1]
13.3.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一、知识点概述本节课主要讲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通过学习和探究,学生将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学会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2.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学会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
三、教学重点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2.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学会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
五、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引入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2. 导入新知识告诉学生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
3. 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教师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
•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4.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直尺和量角器来测量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让学生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
5. 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给出的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
6.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是否会对其他几何问题有影响,可以举例说明。
7.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确保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学会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八、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2.思考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是否会对其他几何问题有影响,并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思考文章。
九、板书设计# 13.3.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
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
- 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边三角形”。
一、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在教材中,等边三角形的知识不仅是三角形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从知识的前后联系来看,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通过对比和拓展,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理解。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想、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是,对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逻辑不严密、书写不规范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想、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以及证明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和书写规范。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通过演示法,直观地展示图形的性质和变化。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和探究活动,深入理解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等边三角形的实物图片,如等边三角形的路标、建筑装饰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为后续学习正多边形和圆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但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但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让学生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等边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引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用PPT展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模型或图片,进行观察和操作,验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用PPT呈现一些有关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给其他同学。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既有三角形的普遍性质,又有自身独特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这一节,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的性质,对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认识误区,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引入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发现和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一、教材版本及学期•教材版本:人教版•学期:2022-2023学年•年级:八年级上册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能够根据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解决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即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提示学生思考等边三角形有哪些特点。
2.判断等边三角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几个等边三角形的例子,帮助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来判断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等边三角形内角的度数都是多少。
3.解决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如等边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等;–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解决这些问题;–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一些等边三角形的图形,引发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认知和兴趣。
2.探究引导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等边三角形的特点,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规律。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意识。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归纳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5.提问法:–运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教学反馈:–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合作学习的情况等;–教师布置一些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12.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城关二中时莉红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等边三角形是新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第3节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初步应用。
本教材是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后学习的,在实际生活中总能找到等边三角形的影子,它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特殊的对称美,而且为我们的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这一课的内容不仅是等腰三角形的延续,而且为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的教材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通过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理解,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的推理能力。
(4)通过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活动,渗透类比、分类、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确立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探究与证明。
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应用。
二、教法学法1.教法探讨:根据“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理念。
我确定本课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
2.学法指导:“教学中让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而本课的学法指导是让学生在“观察——发现——论证——归纳”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交流合作的良好品质。
3.教具学具:通过手中的自制的等边三角形卡片,学生展开讨论,探索新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三、教学诊断分析由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等边三角形,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等边三角形已形成初步认识,在前两个学段又对等边三角形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节课通过类比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同时根据经验能够画一个等边三角形,易于掌握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同时在原有几何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合情推理,易于利用性质和判定解决等边三角形的相关问题.四、预期效果分析由于本节课是以认知规律为主线,运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达到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思考,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方法,形成技能.课堂教学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从归纳中形成能力.因此,我现对课堂教学落实不同的知识点将产生的效果预期较好。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边三角形。
一、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对三角形的边和角有了一定的了解。
到了初中阶段,教材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为后续学习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在最新教材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咱们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等边三角形这种特殊三角形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的重点。
(一)导入新课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个生活中的等边三角形的例子,比如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交通指示牌。
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指示牌要做成等边三角形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然后问学生:“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从而得出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13.3.2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3.3.2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观察与推理探究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好数学、善于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应用到解题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例如:拿出一张纸、一支笔等,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等边三角形,并引导学生讨论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2. 学习新知1.引入知识:–提出问题:什么是等边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
2.引入概念:–通过观察等边三角形的示意图,引入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示意图中标记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并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特点。
3.展示定理:–将“等边三角形的边相等,角都是60°”的定理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3. 拓展练习1.巩固概念与性质:–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调整纸张的形状,观察等边三角形在平面上的表现,并发现与定理的吻合。
–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并给出理由。
2.解决问题:–出示一些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归纳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进行板书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5.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小结,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四、教学资源•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纸张•笔五、板书设计等边三角形- 定义:三边相等、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性质: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2.思考并记录生活中的实例,判断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并给出理由。
初二数学说课稿同步《等边三角形》
初二数学说课稿同步《等边三角形》初二数学说课稿同步《等边三角形》初二数学说课稿同步《等边三角形》一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判定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初步应用。
是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后学习的,本课学习不仅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更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
能力目标: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经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知识目标:(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
难点:(1)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和证明。
二、教法指导根据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理念。
我确定本课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
三、学法指导:教学中让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而本课的学法指导是让学生在观察发现论证归纳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交流合作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为以下四个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让学生观察实物图片,在众多图形中认识等腰三角形,辨认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揭示课题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从实物抽象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用课件展示图形。
请同学思考下列问题:问题1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殊之处? 学生回答后自然引出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问题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根据定义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度量三角形内角的角度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12.3.2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等边三角形”是新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2.3.2第1课时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判定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初步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后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一种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同时本节内容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的教材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经过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经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3、根据新课程标准,确立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
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应用。
二、说教法、学法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观察、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节的教材的特点,制定教法、学法如下:教法:教具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按照:情境铺设——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联系实际——归纳总结进行教学。
学法:沿着“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的思维过程,通过个人操作感悟、观察、比较、尝试分析应用;使学生亲自经历新知的产生过程。
三、说教具、学具教、学具:三角板、等边三角形纸片、圆规、量角器。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12.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等边三角形是新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2.3.2第1课时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判定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初步应用。
本教材是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后学习的,本课学习不仅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更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的教材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经过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经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确立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
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应用。
4、教学用具:为了上好这节课以及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准备了如下教学用具:学生自画等边三角形的模型;我准备多媒体课件。
这些教学用具的使用,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说学情我任教的学生是农村孩子由于接触事物少,知识面相对较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但我通过平时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还是很感兴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有必要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他们从直观上认识等边三角形及其性质。
三、说教法:根据“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理念。
我确定本课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
四、说学法:“教学中让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而本课的学法指导是让学生在“观察——发现——论证——归纳”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等边三角形是新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第3节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初步应用.本教材是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后学习的,在实际生活中总能找到等边三角形的影子,它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特殊的对称美,而且为我们的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这一课的内容不仅是等腰三角形的延续,而且为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的教材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2)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力目标:(1)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经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类比、分类、转化思想,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促进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确立如下教学重点、难点.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探究与证明.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应用.二、教法学法1.教法探讨:根据“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理念,我确定本课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2.学法指导:“教学中让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本课的学法指导是让学生在“观察——发现——论证——归纳”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交流合作的良好品质.3.教具学具:通过手中的自制的等边三角形卡片,学生展开讨论,探索新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三、教学分析由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等边三角形,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等边三角形已形成初步认识,在前两个学段又对等边三角形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节课通过类比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同时根据经验能够画一个等边三角形,易于掌握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同时在原有几何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合情推理,易于利用性质和判定解决等边三角形的相关问题.四、预期效果分析由于本节课是以认知规律为主线,运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达到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思考,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方法,形成技能.课堂教学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从归纳中形成能力.因此,我现对课堂教学落实不同的知识点将产生的效果预期较好.。
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等边三角形的理解。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d.增加相关题目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面积计算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等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它具有三个相等的角,均为60度。等边三角形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的性质和应用广泛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其面积,或理解它在建筑和设计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重点关注了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通过整个教学流程,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学生们对于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得比较扎实,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推理得出等边三角形的特点。但在判定等边三角形时,部分学生对于两边相等且夹角为60度的情况容易忽略,这说明这个知识点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
举例解释:
-教学重点示例:通过展示等边三角形的模型和动画,强调其三条边和三个角的相等性,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加深印象。
-教学难点示例:提供一些包含等边三角形的复杂图形,让学生识别出其中的等边三角形,并解释其如何影响整个图形的性质。对于面积计算,可以设计一些不规则的等边三角形,让学生练习如何找到正确的底和高。
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13章第3节第2课时的“等边三角形”。这一内容在课程体系中位于平面几何部分,是三角形性质的深化与拓展。主要知识点包括: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均为60°)。
这些方法的选择基于以下理论依据:情境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探究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互动讨论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三角板、直尺、圆规等传统教具,用于学生在纸上进行作图和验证性质。
1.年龄特征:学生年龄大约在13-15岁之间,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2.认知水平: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几何知识。
3.学习兴趣: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喜欢探索和挑战,但对理论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可能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兴趣。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时,我会提问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学生进行解题时,我会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化的反馈和建议。
2.生生互动: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证明过程。此外,我还会安排学生进行小组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需要学生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13.3.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说课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能够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突破:白板、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3.学具:等边三角形的模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展示(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个等边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共同性质,并与学生一同讨论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2. 理论讲解(15分钟)•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有三个:–三边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三个内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相等,每个内角为60度;–三条高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条高长度相等,每条高的长度为边长的根号三分之二。
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给出相关的例子和证明过程。
3. 性质探究(20分钟)通过给出一些具体的等边三角形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示例问题: 1. 构造一个等边三角形,请找出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相等,能否断定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为什么? 3.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分别为75度、60度和45度,请判断它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并给出证明过程。
4. 判定练习(20分钟)以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练习题示例: 1. 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 - - 2.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度数分别为60度、60度和60度,证明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通过学生的总结和讨论,对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归纳和总结。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和解题方法。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进行巩固和拓展。
张冬霞--等边三角第二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叶公中学:张冬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
(2)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3)会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拼等边三角形这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乐于探究、大胆猜想等良好品质。
(2)使学生经历观察、探究、归纳、推理和证明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究。
【教学过程】活动一:旧知准备问题:已知△ABC,∠A=60°,()。
请你在括号内补充一个条件,使△ABC能成为等边三角形。
学生活动:学生补充条件并说明。
教师活动:教师找学生补充条件,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设计意图:此题的设计意图是通过问题形式回顾旧知,促使学生经常温故知新,同时为新课应用判定做铺垫。
传统的回顾旧知,一般是直接找学生背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容易产生误导:学习就是背诵定理、性质。
最终会造成学生会背性质、定理,却不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著名数学家哈墨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里通过一个半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使不同的学生想到不同的条件,如:∠B=60°(或∠C=60°)、AB=BC、AC=BC、AB=BC=AC等多种答案,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而非机械记忆定理、性质所能解决的。
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会在不同层面上体验到成功。
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使学生遇到问题学会思考,避免对性质、定理的学习停留在简单的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上,有效克服学生的简单机械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3.2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三章里的等边三角形的第二课时内容,它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主要解决直角三角形函数时,将应用它及相似形的性质,引出三角函数的概念。
它是我们最常见的三角形,也是最特殊的的三角形。
用的最多的三角形。
在中考中常会考到,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自做──发现──猜想──证明──应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
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自做──发现──猜想──证明──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应用.
教学难点
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三、说学生:
我们从七年级开始就采用五自教学法,开展小组建设,六位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不断地磨合,能够互相帮助。
每个人有不同的分工,每个人都有在小组里展示的机会,遇到不会做的题,都优等生几遍的讲解,因此在这种模式下,睡觉的学生没有了,学困生的自信一点一点的增加,对于今天的课,当学生把性质定理证明之后学习应用就很简单了,因此自学的例题我就放手让孩子们去展示。
四、说教法
用五自教学法让学生自做,通过画、折、剪,一边复习等边三级形的性质一边发现两个全等的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从而探究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说出理由,通过拼图,引导学生熟悉轴对称,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自做----发现----猜想,归纳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理论证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通过自学例题让兵教兵使学生学会定理的应用,然后通过自测熟练定理的应用,紧接着进行自纠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最后自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说学法
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自做——自学——自测——自纠——自悟”的模式展开教学。
五、教学过程
自做:
1动手操作
(1)画等边三角形
(2)剪下此等边三角形
(3)对折此等边三角形
(4)沿折线剪开
2 动脑思考
(1)你发现了什么?
(2)探究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总结归纳结论
(4)理论证明定理
自学:例题
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A
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 m,∠A=30°,立柱BC、DE要多长?
自测:
1、填空:
∵Rt△ACB中,∠C=90°∠A=30°∴BC= ()
2、Rt△ABC中,∠C=90°,∠B=2∠A,∠B和∠A各是多少度?边AB与BC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根据提示画图操作
学生度量,折叠,推理与同伴交流自
己的猜想,教师电脑演示,
得出结论:
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
半.(或者说: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
斜边的2倍)
并有同学进行理论证明。
学生分析条件和结论,并转化成数学
符号
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
∠BAC=30°
求证:BC=1/2AB
证明省略
解:∵DE⊥AC,BC⊥AC,∠
A=30°,
∴BC=1/2AB,DE=1/2AD,
∴BC=1/2×7.4=3.7(m).
又∵AD=1/2AB,
∴DE=1/2AD=1/2×3.7=1.85(m).
答:立柱BC的长是3.7 m,DE
的长是1.85 m.
这节课,我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推理
证明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
的关系,这个定理是个非常重要的定
理,在今后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这是证
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线段等于另
一条线段边的一半的一种途径
动手操作,
激发兴趣
学生经历拼
摆三角形和
度量三角尺
的活动,发现
结论。
引导学生意
识到,通过实
际操作探索
出来的结论,
还需要给予
证明
培养学生的
语言转换能
力,增强理性
认识,体验性
质的正确性,
提高演绎推
理的能力
提示学生注
意语言表达
的严谨与科
学
这个定理在
我们实际生
活中有广泛
的应用.
让学生体会
到找准直角
三角形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