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说课稿】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 等腰三角形 13.3.2 等边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 等腰三角形 13.3.2 等边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 等腰三角形 13.3.2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3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之后,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殊形态。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三条边都相等。

这些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黑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

2.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展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得出判定方法。

3.讲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同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展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得出判定方法。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解答。

5.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13.3.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一、知识点概述本节课主要讲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通过学习和探究,学生将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学会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2.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学会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

三、教学重点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2.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学会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

五、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引入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2. 导入新知识告诉学生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

3. 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教师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

•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4.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直尺和量角器来测量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让学生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

5. 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给出的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

6.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是否会对其他几何问题有影响,可以举例说明。

7.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确保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学会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八、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2.思考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是否会对其他几何问题有影响,并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思考文章。

九、板书设计# 13.3.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

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

- 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等边三角形是新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第3节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初步应用.本教材是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后学习的,在实际生活中总能找到等边三角形的影子,它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特殊的对称美,而且为我们的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这一课的内容不仅是等腰三角形的延续,而且为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的教材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2)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力目标:(1)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经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类比、分类、转化思想,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促进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确立如下教学重点、难点.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探究与证明.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应用.二、教法学法1.教法探讨:根据“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理念,我确定本课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2.学法指导:“教学中让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本课的学法指导是让学生在“观察——发现——论证——归纳”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交流合作的良好品质.3.教具学具:通过手中的自制的等边三角形卡片,学生展开讨论,探索新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三、教学分析由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等边三角形,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等边三角形已形成初步认识,在前两个学段又对等边三角形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1、教学目标11 学生能够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111 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12 能够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教学重难点21 重点211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12 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

22 难点221 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推理过程。

222 灵活运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

3、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认识。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4、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图片,引出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42 新课讲授421 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422 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423 判定方法: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示范如何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4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视并指导。

4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

4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教学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反馈的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类型的三角形,具有独特的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判定等基础知识,对于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等边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性质和判定方法与普通三角形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因此,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了解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学生能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难点: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理解等边三角形性质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等边三角形的模型、图片等教学素材。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13.3.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

13.3.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

13.3.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掌握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3. 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2.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难点1.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步骤一:导入新知1.引入问题:小明手上有一个三角尺,边长分别是10 cm、10 cm和12 cm,请问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边三角形?2.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激发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兴趣。

步骤二:引入定义1.将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呈现在黑板上: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时,称为等边三角形。

2.向学生解释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帮助他们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步骤三: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提问: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吗?2.引导学生思考,并快速讨论得出结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3.引导学生找出等边三角形的其他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条高线重合,并且高线上的点与三角形的顶点连线分成60°和120°两个角。

4.让学生通过画图验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步骤四:判断等边三角形的方法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2.引导学生发现,只需判断三条边相等即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3.提供一些示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步骤五: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1.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想用几根长度相等的木条拼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每根木条的长度是6 cm,请问需要几根木条?2.让学生思考并找出解决方法: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等边三角形的三边均相等,所以只需将6 cm的木条依次连接即可。

3.引导学生完成计算,得出需要3根木条。

步骤六:总结与拓展1.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12.3.2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等边三角形”是新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2.3.2第1课时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判定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初步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后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一种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同时本节内容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的教材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经过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经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3、根据新课程标准,确立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

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应用。

二、说教法、学法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观察、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节的教材的特点,制定教法、学法如下:教法:教具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按照:情境铺设——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联系实际——归纳总结进行教学。

学法:沿着“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的思维过程,通过个人操作感悟、观察、比较、尝试分析应用;使学生亲自经历新知的产生过程。

三、说教具、学具教、学具:三角板、等边三角形纸片、圆规、量角器。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人教版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人教版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人教版一、说教材本文是按照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设计,着重介绍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及应用。

等边三角形作为特殊的平面图形,在几何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

1. 作用与地位等边三角形作为基本图形之一,在几何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它既是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素材。

通过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圆等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2.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相等、三角相等、三线(高、中线、角平分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边相等;②两边相等且夹角为60度;③有一个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2)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能够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1)等边三角形性质的推导过程;(2)等边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四、说教法在教学等边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并会画图;
2.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
3.学会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4.了解等边三角形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2.掌握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等边三角形,引出等边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体会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和美妙之处。

然后让学生画出等边三角形的图形。

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通过让学生测量三边和三角度数,发现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个角度数也相等的特点,然后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学习。

3.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某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 1. 通过测量三边的长短是否相等来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2. 通过测量三个角的大小是否一致来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4. 综合练习和扩展应用
练习判断某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掌握应用等边三角性质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理清思路,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作业(P11-12 习题
2.1);
2.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训练巩固自己的判断等边三角形的技能。

在课堂上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环节,不仅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和解题能力。

不过,还需要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3.3.2等边三角形性质、判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3.3.2等边三角形性质、判定
2.学生在逻辑推理能力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在运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可能遇到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表述等边三角形性质时的准确性,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4.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各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通过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总结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如三边相等、三角相等、对称轴等。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介绍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SSS、SAS、ASA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判定方法。
4.性质的应用:以实例为载体,展示等边三角形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周长、面积等。
3.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练习,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
4.方法指导: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2.归纳方法: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应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4.小组合作题:布置一道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解决一个综合性的等边三角形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等边三角形人教版说课稿

等边三角形人教版说课稿

等边三角形人教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通过对等边三角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 等边三角形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 等边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它会有怎样的特性。

- 展示生活中的等边三角形实例,如足球图案、蜂巢结构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 明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 介绍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角都是60度。

3. 性质证明- 利用已知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

- 通过构造辅助线,证明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和中垂线的性质。

4. 判定方法- 介绍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判定定理解决具体问题。

5. 应用拓展- 探讨等边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如正六边形的构造。

- 讨论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图案设计等。

6. 课堂练习-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7.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强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等边三角形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等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程度。

-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等边三角形性质证明的掌握情况。

2. 结果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情况。

13.3.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说课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

13.3.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说课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能够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突破:白板、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3.学具:等边三角形的模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展示(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个等边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共同性质,并与学生一同讨论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2. 理论讲解(15分钟)•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有三个:–三边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三个内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相等,每个内角为60度;–三条高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条高长度相等,每条高的长度为边长的根号三分之二。

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给出相关的例子和证明过程。

3. 性质探究(20分钟)通过给出一些具体的等边三角形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示例问题: 1. 构造一个等边三角形,请找出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相等,能否断定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为什么? 3.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分别为75度、60度和45度,请判断它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并给出证明过程。

4. 判定练习(20分钟)以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练习题示例: 1. 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 - - 2.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度数分别为60度、60度和60度,证明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通过学生的总结和讨论,对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归纳和总结。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和解题方法。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进行巩固和拓展。

【说课稿】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说课稿】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初步应用.本教材是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后学习的,在实际生活中总能找到等边三角形的影子,它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特殊的对称美,而且为我们的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这一课的内容不仅是等腰三角形的延续,而且为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的教材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2)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力目标:(1)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经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类比、分类、转化思想,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促进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确立如下教学重点、难点.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探究与证明.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应用.二、教法学法1.教法探讨:根据“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理念,我确定本课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2.学法指导:“教学中让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本课的学法指导是让学生在“观察——发现——论证——归纳”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交流合作的良好品质.3.教具学具:通过手中的自制的等边三角形卡片,学生展开讨论,探索新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既有几何图形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2《等边三角形》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引入等边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而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等边三角形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对几何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等边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性质独特,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去发现。

同时,学生需要将这些性质与已学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进行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发现并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黑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等边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性质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用语言描述这些性质。

4.性质证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三角形知识,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5.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周长等。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7.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3.3.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3.3.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3.3.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中的13.3.3节内容,主题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属于平面几何部分,是三角形性质的进一步研究,为后续学习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性质打下基础。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先通过展示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对等边三角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接着,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等边三角形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然后,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展示如何应用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来解决问题。
主要知识点包括: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分析、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三角形的性质,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定理,如全等定理等。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等边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与等腰三角形混淆;
2.对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可能存在困难,难以将其与具体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
3.缺乏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和证明数学性质的习惯,依赖记忆而非理解;
4.练习巩固法: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3.2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3.2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最后,我认识到在课堂总结环节,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所学内容,以便了解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点。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对性质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难以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无法正确选择和使用判定方法。
-识别等边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模型:学生可能难以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等边三角形的模型。
举例解释:
-性质应用难点:例如,给出一个等边三角形,要求计算其内切圆的半径,学生需要运用性质(如三角相等)来解决问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折叠、测量等边三角形纸片,观察性质和判定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3.2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3.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内容包括: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a.三条边相等;
b.三角相等,均为60度;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整体氛围较好。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偏离主题,需要我及时引导他们回到正题。此外,在小组讨论时,我要更加关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鼓励那些不太爱发言的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说课稿】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说课稿】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初步应用.本教材是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后学习的,在实际生活中总能找到等边三角形的影子,它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特殊的对称美,而且为我们的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这一课的内容不仅是等腰三角形的延续,而且为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的教材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2)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力目标:(1)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经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类比、分类、转化思想,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促进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确立如下教学重点、难点.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探究与证明.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应用.二、教法学法1.教法探讨:根据“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理念,我确定本课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2.学法指导:“教学中让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本课的学法指导是让学生在“观察——发现——论证——归纳”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交流合作的良好品质.3.教具学具:通过手中的自制的等边三角形卡片,学生展开讨论,探索新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新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新版】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位评委老师,你们好!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教材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边三角形》是新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第1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课学习不仅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更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重要工具,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他们的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

2、能力目标:(1)经过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经过探索、猜想、证明、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

重点的依据:经过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来发展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难点的依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新学内容,在应用证明过程中又相对比较抽象;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需要锻炼。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获得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进行如下操作:探索、发现、归纳、练习。

其理论依据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原则,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发现本课重点知识内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新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新版】
问题1:本题若将D是BC边上的中点这一条件改为AD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或底边BC上的高线,其它条件不变,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
问题2:求∠1是错的打“×”。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b.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内角也为60°( )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对折,折叠两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与AC重合,点B与点C重合,线段BD与CD也重合,所以∠B=∠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由于AD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所以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ADB=∠ADC=90°,AD又为底边上的高,因此“三线合一”。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其周长为多少?
二、新课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例1.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分析:由AB=AC,D为BC的中点,可知AB为BC底边上的中线,由“三线合一”可知AD是△ABC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从而∠ADC=90°,∠l=∠BAC,由于∠C=∠B=30°,∠BAC可求,所以∠1可求。
2.如图(2),在△ABC中,已知AB=AC,AD为∠BAC的平分线,且∠2=25°,求∠ADB和∠B的度数。
3.P80练习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边三角形》是新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第1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课学习不仅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更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重要工具,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他们的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

2、能力目标:
(1)经过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经过探索、猜想、证明、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

重点的依据:经过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来发展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难点的依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新学内容,在应用证明过程中又相对比较抽象;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需要锻炼。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获得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进行如下操作:探索、发现、归纳、练习。

其理论依据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原则,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采
学法,发现本课重点知识内容。

在问答过程中,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复习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定义、性质、判定,辨认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揭示课题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20分钟)
请同学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学生回答后自然引出定义)
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问题2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你能填出等边三角形对应的结论吗?
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变简单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 请同学们对这一结论进行证明,给予时间交流练习。

3分钟后师生一起板书过程。

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 =∠b =∠c =60°。

证明:∵ △abc 是等边三角形,
∴ bc =ac ,bc =ab .
∴ ∠a =∠b ,∠a =∠c .
∴ ∠a =∠b =∠c .
∵ ∠a +∠b +∠c =180°, ∴ ∠a =60°. ∴ ∠a =∠b =∠c =60°.
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符号语言: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 ∠a =∠b =∠c =60°.
问题3等边三角形除了用定义(即用边)来判定以外,能否利用角来判定呢? 思考1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满足什么条件是等边三角形?
思考2 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或者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 请你将得到的这两个命题进行证明.
已知:在△abc 中,∠a =∠b =∠c .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 ∠a =∠b ,∠b =∠c ,
∴ bc =ac , ac =ab .
∴ab=bc=ac.
∴△abc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在△abc中,ac=bc且∠a=60°.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略.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符号语言:
在△abc中,
∵∠a=∠b=∠c,
∴△abc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符号语言:
在△abc中,
∵bc=ac,∠a=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3、应用新知巩固提高:(10—13分钟)
例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60°.
∵de∥bc,
∴∠b=∠ade,∠c=∠aed.
∴∠a=∠ade=∠aed.
∴△ade是等边三角形.
练习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且ad=be=cf.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由学生们分组相互探讨,共同研究此题的已知、猜想结论部分,然后由小组派代表阐述推理过程,教师板书,在板书的过程中,请其它小组的同学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此题证明过程条理更加清晰,从而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4、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1—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总结能力。

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从边的角度: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从角的角度:等边三角形的两条判定定理.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
5、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83页习题13.3第12、14题。

七、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