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可打印修改)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教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数学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教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讲解的是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12.2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于解题和证明的正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通过引入SAS(边边边)判定条件,帮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通过练习题的讲解和解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SAS(边边边)判定条件;3.运用SAS判定条件判断给定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二、教学目标确定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SAS判定条件;•运用SAS判定条件判断全等三角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证明过程的认真、严谨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SAS判定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SAS判定条件的意义和正确性;•如何培养学生解题和证明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PPT:课件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SAS判定条件。
2. 教学资源准备•练习题和答案;•同步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提问和示意图的引入,引起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兴趣,并了解他们已经学过的内容。
教师: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已经学过什么是全等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全等图形是指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的图形,它们有相等的边长和角度。
教师:很好!那么,全等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回答:全等三角形是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它们的三个边长和三个角度都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角边》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角边》说课稿海南省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龙清炉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说课内容:华东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第十九章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第二个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角边》.图形的全等是图形相似的一种特例,是今后学习图形相似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以前各章中数学说理与逻辑推理的继续,是理性思维的一次飞跃.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在初中数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边角边”内容及运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②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2)技能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3、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发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并能运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1)构造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2)“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辨析.二、说教法本节课主要是“边角边”这一基本规律的发现及应用,因此在课题教学中我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渗透分类讨论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另外,课前让学生准备直尺、圆规、剪刀、卡纸等教学用具,同时我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直观教学,有效的营造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情境.三、说学法新课标的精神是要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学生主要采用“探究式和应用式”的学习方法.四、说教学程序(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工人师傅把两根钢条的中点连在一起,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如图,要测量工具内槽宽,只要测量什么?为什么?[设计意图] 多媒体演示生活中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生活实例,有效地营造了学生研究问题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二) 探索归纳,发现规律(三) 探索归纳,发现规律-----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探索归纳、发现规律 借助图形 探究规律 回到引例 解决问题活动1:探究同一个三角形中两边一角的位置关系.提问:三角形中的两条边与这个三角形中的一角有哪几种位置关系?(两边及其夹角)(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四)探索归纳,发现规律-----借助图形、探究规律活动2:已知两条线段和一个角,以这两条线段为边,以这个角为这两条边的夹角,画一个三角形.(1)(2)步骤:1、画一线段AB,使它等于4cm;2、画∠MAB=45°;3、在射线AM上截取AC=3cm;4、连结BC.△ABC即为所求.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其他同学所画的三角形相比较,它们全等吗?[设计意图] 让学生动手画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得出边角边可判定三角形三全都的初步结论,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归纳与解决问题能力.用运动变换方法给同学们演示(flash演示).[设计意图]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用运动变换的方法证实全等三角形“边角边”判定方法,通过学生操作感知、教师引导探究,学生尝试总结概括,媒体辅助攻破难点,成功地实现了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使本节课的重难点得到突破.提问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由此可得到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简便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A.S.”或(边角边).条件: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 结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AB=DE ,∠B=∠BC=EF ,∴ △ABC ≌△注意:在书写过程中注意对应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五) 探索归纳,发现规律-----借助图形、探究规律填一填1、如图1,AC =DF , BC =EF ,(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使△ABC ≌△DEF ;2、如图2, BC =BD ,∠ABC =∠ABD 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 _______.3、在下列推理中填写需要补充的条件,使结论成立:证明:在△AOB 和△DOC 中∵ AO=DO (已知)______=________ ( )BO=CO (已知)∴△AOB≌△DOC()[设计意图] 设计不同系列的图形变换类型的题目,包括旋转变换和翻折变换,让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在练习中提高,在应用中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题目由学生独立分析解答,运用课件验证学生的结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六)探索归纳,发现规律----回到引例、解决问题已知:△ABO,A'、B'分别在AO、BO的延长线上,且OA=OA',OB= OB'. 求证:AB=AB'.分析:要证AB=AB'△ABO≌△A'B'O'S A S证两线段(或是两角)相等可以通过证明它们所在的三角形全等.[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释生活、阐释现象,进而应用所学解决问题.(七) 掌握运用,强化训练----解析例题例1 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求证:△ABD ≌△ACD . 证明: ∵ AD 平分∠BAC ,∴ ∠BAD =∠CAD .在△ABD 与△ACD 中 ,∵AB =AC ,∠BAD =∠CAD , AD =AD ,∴△ABD≌△ACD (S.A.S.).提问:由△ABD 与△ACD 全等,还能证得∠B=∠C,即证得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这条定理,你还能证得那些结论?例题推广① 例1 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求证:∠B =∠C . 证明: ∵ AD 平分∠BAC ,∴ ∠BAD =∠CAD .在△ABD 与△ACD 中 ,∵ AB =AC ,∠BAD =∠CAD ,AD =AD ,∴△ABD ≌△ACD (S.A.S.).∴∠B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若题目的已知条件不变,你还能证得哪些结论?② 例1 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求证:BD=CD. ③ 例1 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求证:AD ⊥BC.[设计意图] 通过例题变换,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达到了目标要求,并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八)掌握运用,强化训练----学以致用1、如图,AD∥BC,AD=CB,AE=CF .求证: △AFD≌△CEB .2、如图2,两车从路段AB的一端A出发,分别向东,向西行进相同的距离,到达C、D两地,此时C、D到B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设计意图] “学数学而不练,犹如入宝山而空返”(华罗庚语). 放手练习,学生通过充分思考,合作探究,自己动手书写证明过程,做到知识内化,培养学生应用新知和解决问题能力.(九)掌握运用,强化训练----操作验证活动3:(角不夹在两边的中间,形成两边一对角 .)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并与小组讨论一下这种情况一定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课件演示(ppt)结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和直观的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得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十)归纳小结,提高认识----学习小结(1)知识层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2)方法层面:①证明两线段(或是两角)相等可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三角形全等;②构造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3)学习反思:本节课主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进一步充分理解判定方法的合理性,然后结合相关的例题和练习巩固对知识的应用.(十一) 归纳小结,提高认识----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 P79 习题19.2 第2题,学习指导P45选做题: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C=600,AD=CD.E 、F 分别在AD 、CD 上,DE=CF,AF 、BE 交于点P.求∠BPF 的度数.[设计意图] 采取分层式作业,即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能力上可以有进一步的提升.(十二) 归纳小结,提高认识----板书设计[设计意图] 通过清楚明了、简单有序的板书,辅助知识的呈现与回顾.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由此可得到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简便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A.S.”或(边角边).ABCEFD 例题: 在△ABC 和△ DEF 中 ,∵ AB=DE , 证明:∠B=∠E ,BC=EF ,∴ △ABC ≌△DEF (S.A.S.) .投影五、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将图形间的变化联系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感知和表象,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了桥梁,不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更化解了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更顺利地掌握重点,让学生经历了真正的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12.2《全等三角形》判定 (胖瘦模型)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 全等三角形判定(胖瘦模型)说课稿介绍本节课是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第12.2节,主题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其中使用了胖瘦模型。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准确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以及掌握使用胖瘦模型进行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
教学目标•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学会使用胖瘦模型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胖瘦模型的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胖瘦模型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反思笔记。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作业。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引导学生回忆并巩固基础知识。
引入1.通过展示一个两座山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此图片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通过讨论,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2.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四个条件,并解释每个条件的含义。
学习1.教师通过示例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示例问题1:“在下图中,若点A、B、C分别是MN均分线的中点,你能判断三角形ABC和三角形MNP是否全等吗?”–示例问题2:“在下图中,若∠A = ∠P,你能判断三角形ABC和三角形MNP 是否全等吗?”2.介绍胖瘦模型的概念。
–教师通过绘制胖瘦模型的图形,并通过比较边长、夹角来解释不同情况下的全等判定。
3.导入胖瘦模型的判定方法,并提供练习题进行巩固。
–练习题1:“在下图中,若AB = PQ,BC = QR,∠ABC = ∠PQR,你能判断三角形ABC和三角形PQR是否全等吗?”–练习题2:“在下图中,若AB = PQ,AC = PR,你能判断三角形ABC和三角形PQR是否全等吗?”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给出了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边长或三个角度,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的地位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本课是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后展开的。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下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其它条件的基础,还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今后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提供很好的模式和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三维教案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因为是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给学生讲解全等三角形的“SSS”判定公理,同时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熟悉掌握“SSS”|的判定方法,能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在过程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索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解三角形的各个边和角,两个三角形做对比,用问题分解法求解,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全等条件,经历认知探知过程,体会挖掘知识的过程。
通过两个三角形边与角的对比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SSS”,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重点与难点1.教案难点认识三角形全等的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边的辨析。
能够对运用三角形判定公理“SSS”解决三角形全等问题,对三角形其他定理的拓展与思考,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教案重点利用性质和判定,关键是学会准确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
准确理解“SSS”三角形判定的公理,规范书写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二、教法与学情分析1.教法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案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针对初二年纪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特色。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最基础的判定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本节是在此基础上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做进一步的探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全等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全等图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它既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课标理念,又易于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宗旨。
全等三角形是构建“空间与图形”知识大厦的重要奠基石,它在研究四边形和其它图形的性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仅是《全等三角形》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探索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着“做数学”的思想。
我们要让学生在做中主动获取知识,在做中体验、感悟三角形全等的数学本质,在做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已知条件画直角三角形的画图方法;(2)掌握SAS、ASA、 SSS公理和AAS、HL定理;(3)能够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和计算。
2、能力目标:(1)通过画图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训练;(2)通过公理和定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
四、教材重难点:1、重点:HL定理的掌握。
2、难点: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实践操作法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同时,通过范例和练习培养提高学生解答几何问题的书写格式和应用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流程(一)复习提问,引入课题(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哪些特征?(2)我们已学过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简便方法是什么?(3)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斜边和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引入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问,使学生轻轻松松的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期待,为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做好了铺垫。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5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5篇.doc》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一边
(2)两个条件
× 只有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 一角 ×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一边一角 × 只有两个条件对应相 两角 × 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 两边 × 定全等。
三角
三边 两边一角 两角一边
21
(3)三个条件
65度 65度 35度 80度
35度
80度
22
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一定否全等:
× ×
只有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一边一角
三角
(3)三个条件 三边 两边一角
两角一边
15
300
300
9cm
9cm
16
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一定否全等:
(1)一个条件
(2)两个条件
× 只有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 一角 ×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一边一角 ×
一边 两角 两边
三角
(3)三个条件 三边 两边一角
想一想:由上述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 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边边”或“sss”)
24
8cm
8cm
25
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
一个条件 一边 一角
× ×
只有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只有两个条件对应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 定全等。
(1)一个条件
(2)两个条件
(3)三个条件
× 只有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 一角 ×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一边一角 × 只有两个条件对应相 两角 × 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 两边 × 定全等。 三角 ×
一边 三边 两边一角
两角一边
23
1.用你手中的细铁丝折一个边长分别是3cm,4cm,6cm的三角形, 把你做的三角形和小组内其他同学做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 重合吗? 2.用你手中的细铁丝,余下1cm,用其余部分折一个边长分别是 3cm,4cm,5cm的三角形,把你做的三角形和其他小组同学做 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重合吗? 3.任取一组能构成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数据(上面出现的除外), 和小组内同学一起,画出这组数据构成的三角形,各组间比较所 画三角形,它们能重合吗?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通用4篇)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通用4篇)《全等三角形》篇1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全等三角形》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
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类型,已经知道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但是对于全等三角形这一特殊的三角形却还是一个新的知识点。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对于研究它的全等的判定有着足够的感知经验,但是也存在着以下困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对于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此之前,学生所接触的逻辑判断中直观多余抽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多于用数学语言表述。
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发挥认知和操作方面的经验,为掌握规范和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服务将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意在通过全等图案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又由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过渡,学生容易接受。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SAS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说课稿颍上县六十铺中学:翟俊杰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全等三角形》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必考内容。
在知识结构上:是学生在了解了全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手段,并且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等内容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加以解决.在能力培养上:在探索三角形的全等及应用判定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着“做数学”的思想。
我们要让学生在做中主动获取知识,在做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2)、合作探究三角形全等(SAS)的由来;(3)、能运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推理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2)教学生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生活问题,感受三角形全等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
(2)对问题的发现、猜想、论证及运用的过程处处体验发现的快乐,增强学习兴趣,培养了合作精神。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难点:SAS的应用四.学情分析1。
由于初二的学生思维活跃,但注意力易分散,考虑问题往往不是很全面等,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动手、动嘴、动脑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2.在第一节课基础上,学生具备基本作图能力,这使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但有些学生现在处于几何推理论证的初步阶段,几何证明题的推理过程的书写及在解题过程中找全等条件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引导五.教法、学法(1)教法:我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设疑——探究——发现——应用——测评--小结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一——SAS(边-角-边)判定法,能够准确判断给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能够应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课内容本节课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的第12.2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2.1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定义;•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之一——SAS判定法的原理和步骤;•根据SAS判定法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利用SAS判定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学会利用已知条件进行判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SAS判定法的原理和步骤,学会应用SAS判定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SAS判定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2.3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包括:•教学重点:掌握SAS判定法的原理和步骤,能够准确判断给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教学难点:理解SAS判定法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SAS判定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将一张图片投影到黑板上,上面有两个相似的三角形,通过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引导学生提出判断的依据是哪些方面。
最后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3.2 提出问题在导入新课后,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判断给定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鼓励学生先进行讨论,然后引出SAS判定法。
3.3 讲解SAS判定法讲解SAS判定法的原理和步骤。
首先解释什么是SAS,即“边-角-边”;然后讲解SAS判定法的具体步骤,包括依次判断两个三角形的边是否相等、角是否相等和边是否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的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是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是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第一课,主要讲的是如何利用“边边边”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后展开的,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地位与学生实际,依据教学大纲,本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同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目的,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思想目标。
⒈知识目标:掌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并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⒉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思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思想目标:通过画图比较、验证,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善于思考、不断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四说教法:针对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与求知欲都非常强,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新课阶段以启发谈话法为主,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与解决问题,始终让学生参与整个问题的“发生”与“解决”过程,让学生即掌握了新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另外,在这个阶段还运用了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这样做也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应用阶段采用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中使学生展开思维。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判定三角形全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第11单元第2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这个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识记:SSS\SAS\AAS\ASA这4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能力目标:熟练掌握运用判断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初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SAS\AAS\ASA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才能理解和掌握判定三角形的全等教学难点:扩展使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SAS\AAS\ASA难点的依据:在原有的基础上使用,有些学生可能会迷糊或者就没有解题思路。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考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初2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角边)说课稿: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角边) - 说课稿一、教材分析《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的第12章是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其中第2节是关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边角边(SAS)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几何直观具有重要作用。
在进一步学习几何学、图形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节课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如角的度量、线段的度量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 1. 了解边角边(SAS)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3. 能够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边角边(SAS)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教学难点为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转化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新知识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和图形,导入现实生活中的“全等”概念,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让学生自己观察并总结规律。
2. 概念解释与示例分析讲解边角边(SAS)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通过几个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判定的思路和方法。
3. 练习与巩固组织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边角边(SAS)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运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讨论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全等三角形判定问题,并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归纳总结与展示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吸取教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整理成笔记或思维导图,展示给全班。
五、板书设计#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角边)## 边角边(SAS)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一节新授课。
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
全等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
本节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在知识结构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等内容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加以解决;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得以提高。
而且证明全等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手段,本节作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因此成为重中之重。
2、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用三边进行画图和验证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过程中,探索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边边边”,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能力目标: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情分析:学生现在处于几何推理论证的初步阶段,从这章开始,学生应该逐步学会几何证明,几何证明题的推理证明的书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同时,我们知道,以前学生学习几何都是一些简单的图形,从这章开始出现了几个图形的变换或叠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找全等条件是一个难点。
鉴于以上学情分析,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为: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探索“SSS”及应用是难点。
我将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教学具准备教具:相关多媒体课件;学具:剪刀、纸片、直尺。
二、说教法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体验中探究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此判定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 有用,特别是在涉及角度和边长的 几何问题中。
角角边相等(AAS)
定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相 等,并且其中一个非夹角的一边 长度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举例
在△ABC和△DEF中,如果 ∠A=∠D, ∠B=∠E, CA=FD,则
△ABC≌△DEF。
应用
此判定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 常有用,特别是在涉及角度和边
边边边相等(SSS)
01
02
03
定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度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 角形全等。
举例
在△ABC和△DEF中,如果 AB=DE, BC=EF, CA=FD, 则△ABC≌△DEF。
应用
此判定方法在实际问题中 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几何 图形证明和计算中。
边角边相等(SAS)
定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长 度相等,并且这两边所夹 的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 形全等。
加强实践操作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 此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实践操作的环节,例如让学生自 己动手制作三角形、测量边长等。
完善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评 价方式,例如增加一些课堂小测验、作业等,以便更好地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06 作业布置与要求
提交时间
作业需在每周五晚自习前完成并 提交,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教 师请假并说明原因。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教学目标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 定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 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 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说课稿
11.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一节课的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前后联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要素和性质、全等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它与前面学习的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及后面将要学习的三角形全等的(“SAS”、“ASA”、“AAS”)判别方法作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核心内容,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教学共分5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
2、教学目标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习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结论,还要领略到数学的精神和思想方法,这应该是数学学习所追求的目标。
具体来说,本节课我确定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SSS”)条件的内容;②能初步运用“SSS”公理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③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探索交流、分析归纳等活动,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②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三角形全等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感受数学美。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整节课都是围绕着探索三角形全等的“SSS”的判别方法进行的。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我确定为: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并能利用它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由于本课时是探索两三角形全等的起始课,学生以前未曾接触,一时难以确定探究方法而感到经验的局限,加之多次使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难点..确定为探索思路的选择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SSS”条件的过程。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通用10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通用10篇)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1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对全等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的深入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本章内容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对全等、对顶角、对应边、对应角的定义,能够熟练掌握,并达到更深一层的理解。
②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学生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
③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SSS和SAS。
④能够运用SSS和SAS判定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⑤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读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师生共同摸索判断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①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②运用定理判定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的问题和几何题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判定定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两探究引出定理,两个运用定理的例子,来进行教学。
探究中主要用尺规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中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而得出定理。
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定理。
在用两个练习巩固知识。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我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概括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鼓励和表扬同学。
3、学情分析:(说学法)(1)、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共34页文档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这是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的第3节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及教案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之后展开的,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重要方法之一。
全等三角形是两个三角形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证明线段、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喜欢动手实践,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逻辑分析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所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案目标
在本课的教案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边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目标:
掌握“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基本事实,能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案重点:
掌握“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基本事实,并会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证明线段、角相等。
教案难点: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三、教法设计
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时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始终让学生参与整个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过程,既可以掌握新的知识,又培养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增强直观性,获得感性认识,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四、学法设计
根据教案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画图、叠合、展示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内化,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提高。
五、教案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学以致用强化新知
(四)巩固练习深化拓展
(五)反思小结布置作业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内容,我由复习引入,提问: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学生回答后,我用多媒体演示。
让学生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然后由学生思考: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它们全等吗?学生可以由定义知道全等。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较少的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自然引入课题:《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问,可以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一: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①只给一条边:AB=3cm
②只给一个角:∠A=60°
探究二 2.给出两个条件:(分几种情况呢?)①两边:两边分别为3cm和4cm.
60°
60°
60°
3cm3cm
4cm
4cm
②两内角:两角分别为30°和60°
③一边一内角:一边为4cm 、一角为30°.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思考、画图探究出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两个三角形不全等的例子。
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若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是不一定保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
【设计意图】:多媒体演示形象直观,可以清楚的展示出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所画出的三角
形不全等,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
探究三 :
满足三个条件有几种情形呢?它们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四种情况:1.三边对应相等
2.三角对应相等
3.两边一角对应相等
4.两角一边对应相等 继续追问: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满足三个条件中的三边对应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动手操作:
准备一些长都是13cm 的细铁丝。
(1)和同学一起,每人用一根铁丝,折成一个边长分别是3cm ,4cm ,6cm 的三角形。
把你做出的三角形和同学做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重合吗?
(2)和同学一起,每人用一根铁丝,余下1cm,用其余部分折成边长分别是
3cm ,4cm ,5cm 的三角形。
再和同学做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重合吗?
(3)每人用一根铁丝,任取一组能够构成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数据,和同桌分别按这些数据折三角形,折成的两个三角形能重合吗?
此环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折三角形再进行比较,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过程,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教师引导得30°
30°30°30°60°30°60°30°30°60°
60°
A B C 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边边边”或“SSS”)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将满足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动画演示叠放在一起,可以更有力,更直观的验证基本事实的成立 。
(三)学以致用 强化新知
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生活中不可直接测量的事物,可采用三角形全等原理来解决问题。
例1如图, △ABC 是一个钢架,AB=AC,AD 是连接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
求证: △ABD≌△ACD
证明:∵D 是BC 的中点
∴BD=CD
在△ABD 与△ACD 中
AB=AC
BD=CD (已证)
AD=AD (公共边)
∴△ABD≌△AC(SSS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求证的结论,学生口述推理过程,教师板演推理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其作法的依据是基本事实,强化对基本事实的理解
此环节先由学生试着板演过程,然后再由教师给出解题步骤。
例2 做一做:回顾“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并说
说作法的依据
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把已知角看成三角形的一
个内角,那么我们只需要作一个三角形与这个三角形全等,则
新三角形中已知角的对应角就是我们求作的角。
这是对“边边
边”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再实践。
【设计意图】:复习尺规作图,让学生明确其作法的依据是基本事实,强化对基本事实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深化拓展
1.已知:如图,AB=DB ,AC=DC .求证:△ABC ≌△DBC
2.已知:如图,AB=DF ,AC=DE , BF=CE .求证:∠A= ∠E.
3.已知:如图,AB =CD ,AD =CB .求证:AB//CD .
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其成果, 全班交流证明过程,大家共同订正,如有问题,可以小组内讨论解决。
B O D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书写过程,强调解题格式,此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展示,自我评价与教师启发、引导环环相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巩固,深化基本事实的目的。
(五)反思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对于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1、本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2、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3、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师生共同总结: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
2、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初步学会理解证明的思路,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小结、反思,积累活动经验。
为下节课的探究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作业布置:1、必做题:书40页练习1、2题 2、选做题:书40页B组1、2题【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布置,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发现和弥补教与学的不足。
教案设计说明
这节课学生不仅要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还要学会如何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也为后面的判定找到解决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案,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
动手操作、猜想、验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及想法的机会,使学生充分的感知后,自然得出本节课的基本事实。
教师仅作为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发现、讨论交流、概括总结,使课堂教案真正成为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数学活动。
结束语
实践证明:现代教案媒体与数学教案有机地整合,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辟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提高课堂教案效率创设了条件。
教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现代信息技术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吧!谢谢聆听,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