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秦论》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提倡的仁政思想。

2、学习文言字词句,掌握通假字,归纳多义词,了解句式的特点。

3、背诵课文3、4、5段。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交流式。以朗读带动文意疏通,以背诵带动对作品的鉴赏,指导学生反复读,品评鉴赏本文广用排比、对偶,极力渲染夸张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2、学习作者把对历史的研究与对现实的思考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气势之磅礴,说理之透彻。

2、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的规律。

【教学用具】课件、mp3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贾谊及秦统一前后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以求学生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1:战国时期,七雄并举,秦国地处西域却异军突起,称霸天下,其实力可见一斑,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则更是强盛,可为何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在《过秦论》的见解。

导语设计2:“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封建社会的兴衰变革,而打破战国割据状态,首先一统天下的秦国却没能长治久安,到了秦二世就灭亡了。孰是孰非,历史上有不少人评论,其中著名的一篇就是西汉文学家贾谊的《过秦论》。

导语设计3:战国纷争,群雄逐鹿,秦以边陲之地,纵横征伐,百有余年而一统天下,可谓盛极一时!可是,谁曾想这个盛极一时的王朝却短命而亡,亡得那样迅速,那样悲惨,又是那样的神秘,这不能不令世人感到震惊自古以来,多少有识之士在震惊之余,不懈地探索其迅速崛起而又突然灭亡的原因,以期从秦王朝的盛衰兴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汉初杰出政论家、史学家贾谊的经典名篇,分析探讨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的史论文章——《过秦论》(板书)

二、解题及作者

1.(师):过秦论:过,(动词)指出秦的过失。论:古代的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史论。《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二、

2、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

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三、背景简介: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四、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

单音:腴(yú)轸(zhěn)镞(cù)笞(chī)恬(tián)藩(fān)瓮(wèng)牖(yǒu)

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孝公既没(mò)召滑(shào)俯首颈系(xì)践华为城(huà)劲弩(jìng)中人(zhōng)墨翟(dí)行伍(háng)将数百之众(jiàng)度长絜大(duó)(xi é)比权量力(liàng)万乘之势(shèng)朝同列(cháo)一夫作难(nàn)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六、同桌之间对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交流看法,逐段翻译课文。

七、思考:《过秦论》全文内容结构是怎样的请先画出全文五个自然段的最大结构层次,再概括每段段意。

学生交流、思考。教师总结。

《过秦论》内容结构

一、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1-4)。

崛起(1) 发展(2) 极盛(3) 灭亡 (4)

二、阐述秦王朝灭亡的原因(5)。

八、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文中广用排比、对偶,极力渲染夸张的特点。

九: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课文,熟悉文意。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研习课文1、2、3、4自然段。

指导学生总结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现象、重点文言句式。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诵读课文的情况,抽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二、分析理解课文。

(一)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1、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固、席、包、囊、内、斗、河

教师强调:

固:坚固的地势,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席:像席子一样地,名词作状语,包、囊:用法同上。

衡:通“横”(通假字)

2、引导学生分析了解课文:

(1)、思考:作者在第一段“崛起”段是如何分层次论述的。

地理:据……固;拥……地;君臣固守

崛起雄心:席卷;包举;囊括;并吞

政策:内……;外……

成功:拱手而取

(2)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明确: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二)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

3、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南、弱、从、亡、北、漂、橹、利

教师强调以下词句: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纳。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北,溃败的军队。

因遗策:因,沿袭。

因利乘便:因,趁着。

开关延敌:延,引。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延,延续。

4、引导学生分析了解课文:

⑴九国诸侯的强大都是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首先写出了诸侯们买通天下之士,采用了合纵策略缔结了盟约;其次写出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各有所长;最后写九国之师军队强大,而最后的结果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这样就反衬出秦国的强大。

⑵思考:作者在“发展”段是如何分层次论述的,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秦: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宰割、分裂

诸侯:才多、地广、师众、惨败——、请服,请朝

(三)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段。

5、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履、亡、却、废、愚、弱、帝王

教师指出重点字词:

奋六世之余烈:烈,功业。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以愚黔首:愚,使……愚昧。

以弱天下之民:弱,使……衰弱。

聚之咸阳:省略介词"于",应为"聚之于咸阳"。

信臣精卒:信,诚信、可靠。

以为固:省略句,省略宾语应为"以之为固"。

句式:省略句、判断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