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沸腾的赵家棚
铭记抗战历史 缅怀先烈功勋
铭记抗战历史缅怀先烈功勋赵苏清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特殊纪念日子里,让我们一起重温赵家棚抗日斗争史,激励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缅怀先烈,开创未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赵家棚抗日斗争史,实际上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参战、全民皆兵、英勇反抗外强、广泛发动民众的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战斗争史;也是一部充满艰苦卓绝,激情和悲壮的热血壮歌。
抗日战争时期,赵家棚是李先念南下鄂中后开创的地跨安陆、应山、孝感的第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是连接平汉铁路路东路西的枢纽,是新四军第五师建军前后和鄂豫边区的重要战略指挥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
1939年5月李先念奉中央军委和中原局之命,率160余人的红军骨干南下第一站到达赵家棚,李先念、陈少敏等革命前辈先后到达赵家棚地区以后,迅速开展抗日斗争工作,在这里,李先念高举统战大旗,成功地召开了安、应、孝三县各界代表人士联席会议,打开了鄂中抗战的初步局面,组建了鄂豫边区新四军第一个主力团队,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建军活动;直接筹划了建党、建政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声明远播的“千塘百坝运动”,亲自决策指挥了“憨山寺伏击战”,出击刘梅溪、贺成慈之战和白兆山之战,多次组织赵家棚保卫战等战斗。
在赵家棚,五师和边区的许多部队得到过修整和补充,五师和边区的军械厂、被服厂、军用地图绘制所《挺进报》和《七七报》印刷厂及敌后军医院,抗大十分校等机关单位,相继在此创办成或长期坚持。
在抗战初期,赵家棚地区周边敌、伪、顽,我“三角斗争”形势异常突出,日军第3师团、16师团、13师团、4师团分别重兵驻扎在应山城、孝感城、应城、安陆城及京山县城,此外,赵家棚周边的广水、陈巷、花园、王店等集镇也长期驻有日军把守,加之皇协军等敌顽势力有10万之众,日军在该地区遍设据点,广修碉堡,各路司令多如牛毛,对赵家棚地区构成层层包围之势。
尽管敌后抗战形势十分严峻,但我新四军抗日武装,在李先念、陈少敏等人的领导和指挥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与日伪军巧妙周旋,不断打击和消灭敌人,点燃了鄂中地区熊熊燃烧的抗日烈火。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血染土桥店
血染土桥店叶培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侵华期间,大肆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用这种惨无人道的手段来制服其侵略统治。
1938年10月27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安陆以后,先后制造了五次重大屠杀事件,“血染土桥店”就是其中一案。
土桥店在赵家棚街东边五里远的一座小山岗上,是一处很小的小街。
但它是一条南北驿道必经之地。
抗战时期,它是敌我双方都力图控制的地方。
日本侵略军军队一入侵赵棚,土桥店不少老百姓在中国共产党教育下,就公开或隐蔽地参加了抗击日寇的斗争。
新四军第五师在那里开办了兵工厂,生产手榴弹急需铁及煤炭。
土桥店有几位农民,经常冒着危险到平汉铁路王家店车站附近为兵工厂收购煤炭及钢铁。
频繁地买铁买炭活动,引起驻守王家店日伪军的注意。
土桥店有一位农人叫魏世富,因为口齿伶俐,被称作“魏嘴巴”。
他是一位秘密的基干队员,农闲时挑货郎担串乡,以做小生意为掩护进行着收集敌方情报的工作。
一次,他在离日军碉堡不远的萧家店街上听一屠户说,碉堡里的鬼子兵经常下乡骚扰,其中一个日本兵特别邪乎,几乎每次逢热集都来要一块猪肉,不给钱,还时常打人。
经过多次观察,魏嘴巴已掌握了鬼子兵的行动规律,就决心惩办这个胆大妄为的鬼子兵。
不久,他约了一位伙伴带上绳子到萧家店,看好行动路线后就守侯在那个鬼子兵必须经过的地方,等鬼子兵提了肉走出巷子口时,魏嘴巴飞快地用绳子套住了他的脖子,与同伴挟持着鬼子兵冲出萧家店西后街,一过街边的沙河就把鬼子兵勒死在一个沙坑中了。
驻守王家店磨山北碉堡的日军发觉少了一名士兵,就四处追查起来。
萧家店街上一个认识魏嘴巴并且看到了惩办鬼子兵的过程,但丧失了国格人格的家伙,向日本军队告密,出卖了魏嘴巴。
驻扎在王家店的日伪军以此为由,决定实行报复。
1940年12月26日,制造了惨绝人褰的“土桥店血案”。
那天五更,土桥店东北方向的葫芦包村村民李朝阳在村头上厕所时发现有大队人马走来,等判断出是日本侵略军队后就连忙大声向村中人们报警,第三句“日本人来了”还没有喊完,就被日本鬼子刺死在厕所里。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日寇两烧赵家棚
日寇两烧赵家棚赵苏清抗日战争时期,安陆赵家棚是李先念师长创建军的鄂中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
赵家棚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权即安应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地。
由于我抗日武装不断袭扰日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抗日的烽火席卷鄂中大地,因此,日军视赵家棚为眼中钉、肉中刺。
从1938年到1945年间,日寇在赵家棚地区,为了搜捕我新四军和地方抗日武装,对赵家棚地区实行数十次的“围剿”、“扫荡”和“清乡”,犯下了滔天罪行,赵家棚人民受尽了日本侵略者的深重灾难。
赵家棚集镇曾两度被日寇焚烧。
1939年8月4日,日军调集了驻扎应山城、花园、安陆城三方约1000余兵力日伪军,分三路对赵家棚进行“扫荡”。
由于事先我根据地军民得到准确情报,在日军未到之前已组织了居民转移到附近深山老林中躲避,大的牲畜几乎都随人带走了。
此时的赵家棚街空空荡荡,只有少数不听劝告的“犟”户和家财较多的富余户未转移。
当日中午,日军气势汹汹的长驱直入,很快占领了赵家棚,整个街上布满了荷枪实弹的鬼子兵。
日军见街上关门闭户,冷冷清清,人走房空,想捕获抗日军政人员,大抢财产几乎成了泡影。
无奈之下,还是向未转移,举着“太阳旗”欢迎日军的“良民”开刀。
无论这几户“良民”怎样孝敬皇军,但日寇的侵略本性改变不了,悉数将几户富裕户财产抢光。
一群日军到一户抢东西时,见一中年妇女躲在房内,顿时兽性大发,当场在这家堂屋剥光了该妇女的衣服进行了残无人道的轮奸,至使这名妇女下身流血不止。
街上有两户魏姓居民,见日军实行强盗暴行,惊慌地拔腿向外跑,后来被日军发现,举枪射击,有两名男子应声倒在血泊中,另有4名受伤居民却逃脱了敌人的追杀。
日军在赵家棚闹腾了一天一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了不空手而归,强行在富裕户中抢夺了整整十多马车物资,临走时,令士兵纵火焚烧房屋。
点着的房屋,无人灭火,风助火威,大火在赵家棚街上烧了三天三夜,除少数富户和单独的房子幸免外,九成连片的街房被烧毁。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赵家棚抗日女干部的故事
赵家棚抗日女干部的故事刘厚中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陈少敏从河南竹沟南下鄂中,在安陆赵家棚建立起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的第一个主力团队一—挺进团,随之就开辟建立起赵家棚抗日根据地。
当年,一大批女青年抛开了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和温馨的家庭,先后来到赵家棚投奔抗日的队伍。
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利益,贡献出了她们火红的青春岁月,同这里的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
下面讲述的就是这样几位抗日女干部的故事。
默默奉献的石墨兰1938年寒冬,寒风刺骨,草木萧条。
座落在安(陆)应(山)边界的吉阳山,不时传来豺狼的嚎叫。
一天,一对夫妻拖儿带女,挑着破旧行李卷,翻山越岭,来到赵家棚东面的张家冲。
从此,男的每天挑着货郎担或游乡叫卖,或赶集兜售;女的就在住处张罗衣食,不大抛头露面。
在兵荒马乱的年月,要饭的乞丐遍地都是,人们对这两位不速之客,并不感到新鲜或疑惧。
谁会晓得,这对患难夫妻,就是党组织秘密派往鄂中的汪立波和石墨兰同志。
石墨兰是1932年入党的老党员,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黄麻起义时,她是乡苏维埃的妇女委员,起义失败后与区赤卫队长汪立波相识并结为夫妻。
1931年,汪立波参加攻打黄安城,左腿负伤致残,由党组织安排,转移到大别山隐蔽活动。
石墨兰与汪立波一起,住石洞,吃野果,冒着搜山被捕杀的危险,坚持斗争。
几年后,她和丈夫离开大别山,到过许多地方,后又来到平汉铁路线上的应山县杨家寨。
1938年日本鬼子侵占武汉前,才与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接上组织关系,并就地秘密开展党的活动,为党发动敌后游击战争作准备。
在杨家寨、高家店、李家冲建立起党的组织后,相机来到了赵家棚,这时,安陆已被日寇占领。
一天,石墨兰的房东张世金见国民党区署将一个交不起枪款、马料的农民,绳索捆绑,不给饭吃,气得青筋直冒,跑进屋来还骂了几句,通过交谈,石墨兰从他口中了解到赵家棚也是土地革命的红色区域,有着光荣的斗争传统。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安陆县第二区区长兼第二游击支队长杨弼卿,收集国民党溃军遗弃的枪支,拼凑了十余人枪的地主武装,打着“抗日”和“保境安民”的旗号:抽丁派款,借机勒索。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疑阵
疑阵李顺文在赵家棚这片革命热土上,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破庙智退敌人”的故事,一直在当地流传着。
那是一九四一年深秋的一天,正在破庙山下棋家湾的安北抗日游击大队长汪立波接到消息:一股约百人的日伪鬼子,从王店开来,想经赵棚、穿破庙、去会寨,扫荡接官亭。
上级要求安北抗日游击大队务必阻止敌军前进,并尽可能消灭这股敌人,以挫败敌人西进的阴谋。
当时,安北抗日游击大队的主力到陈家巷执行任务去了。
汪立波身边只有十二名手枪队队员。
情况紧急,汪立波一面派一名手枪队员去陈家巷与主力部队联系,一面和大家商量退敌之计。
最后商定,由基干队队长邓以恕把刚刚组织起来的基干队员和十名手枪队员连同邻近的两湾百姓,带上破庙,做好战斗准备;由另一名手枪队员和基干队员余新家抄近路赶到刘家大湾,组织力量,发动群众,准备接应破庙,夹击敌人;汪立波本人因腿脚不便(黄麻起义时,一条腿受伤致残)在山下联络、指挥。
他安排妥当后,赶紧换装,肩背一个大水罐,手拄一根大竹杖,脚拖一双破草鞋,衣服破烂不堪。
等他走到棋家湾东头的碾子旁时,与鬼子遭遇了,汪立波立即就地躺在碾子旁,安然闭目,听凭鬼子从身旁走过。
当鬼子行到山脚处,听见“叭”的一声枪响,一个走在最前面的小鬼子应声倒地,此时山腰山顶同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还伴随着满山的喊杀声,震天动地;半山腰至山顶的树林中,一下子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红旗。
鬼子见状,慌乱地趴下,向山上射击。
“巴格呀噜,上!”日伪军仗着自己武器装备的优势,往上冲。
正在这时,刘家大湾的后山上,棋家湾对面的山林里,同时响起了洪亮的喊杀声:“冲啊!冲啊!”喊杀声漫山遍野,人们拿着铁锄、长刀、扁担,借助树林、浓烟的掩护,从山顶、山坡、田坎潮水般地冲向敌人。
惶惶如丧家之犬的鬼子兵,以为碰上了新四军的主力,害怕被“包了饺子”,乱糟糟地调转头来,仓惶地向北面夺路而逃。
敌人西进的计划成了泡影,人们拍手称快。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十四个神枪手智袭会家寨
十四个“神枪手”智袭会家寨程厚文张俊云在安陆会家寨流传着抗战时期14名新四军战士撵跑了500多日伪军的故事……那是1942年春季,驻扎在会家寨的新四军某部,奉命赴寿山征剿地痞顽匪。
盘踞在安陆城内的日伪军大队长王琴甫得悉我基本区暂时空虚,便带领日伪军500多人乘机对我基本区进行疯狂的“扫荡”。
他们一路糟踏庄稼,抢劫耕牛,掠夺群众的粮食和财物,无恶不作。
灭绝人性的敌伪军进驻会家寨后,大肆烧、杀、抢、掠,奸淫妇女。
一时间,会家寨鸡飞犬吠,叫骂声和哭喊声连成一片。
留守在安北杨兴街附近艾家岗的我军一个班及小部分民兵得到这一情况后,个个义愤填腐,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教训这帮丧心病狂的家伙。
“仗是要打的,可大部队刚刚开走,留下来的兵力实在有限,怎么办?”安北工委书记汪立波迅速召集几位干部研究对策。
最后决定:利用会家寨有利地形,多路袭击敌人。
会家寨四面环山,树茂林密,易进易退,且敌人在明处,我在暗处。
周密计划后,汪书记挑选14名枪法过硬的“神枪乎”,另派三个号兵助战,分成三组,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对会家寨进行偷袭,并组织当地基于民兵配合作战。
这天傍晚,横行于会家寨的日伪军丝毫没有减弱对老百姓的踩躏,继续翻箱倒柜。
突然,三面枪声大作,一些伪军还没有清醒过来,便呜呼哀哉了。
紧接着,三面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
一时间,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军民喊杀声、军号声汇成一体,如万马奔腾。
会家寨街上的敌人以为新四军主力返回来了,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晕头转向,在街上乱冲乱撞。
伪军大队长王琴甫急忙下令:“来者不善,快,快,快向西边撤退!”被打懵了的敌军一时没命地集中火力突围,狼狈不堪地向西窜逃。
严惩敌顽,扬我军威。
十四个“神枪手”及基于民兵一鼓作气,乘胜追击,逐敌十多里。
狼狈不堪的敌人沿途扔掉了许多枪支、军帽、雨衣、背包,还撇下了几十具尸体,惶恐地向城内逃去。
这一仗,狠狠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坚定了抗日军民的必胜信念。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难忘的军民鱼水情
难忘的军民鱼水情肖春芳安陆的赵家棚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
土地革命时期,这里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安北起义”,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及地主豪绅的反动气焰。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5月李先念等同志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从竹沟南下,第一站到达鄂中赵家棚,领导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辟了以赵家棚为中心的安(陆)应(山)县抗日民主根据地。
整个抗战期间,这里是豫鄂边区党、政、军机关的经常驻地之一,边区党委机关报——《七七报》及其印刷厂也在这里活动达3年之久。
党的军政人员同安应根据地的人员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
下面是我回忆当年《七七报》印刷厂人员与赵家棚人民的血肉联系的几个片断。
取名“党救”1944年麦收季节,《七七报》印刷厂的排字房设在黄家中湾的黄长权家里。
一天,排字人员除坚持工作的外,都下地帮老百收割去了。
正在排版的“杨胡子”(即杨楚华,因他蓄有“八字胡”,人们管他叫“杨胡子”)忽然闻到了一股大粪恶臭气味。
“老百姓都在割麦,无人起粪,那来的大粪臭气?”他预感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于是,立即疾步屋外查看,果然见到一个4岁左右的小孩在一口1公尺多深,满是粪液的粪窖里挣扎,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
他见到此状,当即跳进粪窖救起小孩,抱到水塘中清洗,换上他的干衣后,又去找附近医生抢救。
待孩子的父母黄富玉夫妇闻讯赶来时,孩子已转危为安。
黄富玉夫妇为感谢“杨胡子”救子这恩,要将孩子拜他为“干爹”。
“杨胡子”婉言谢绝,他说:“我们是共产党新四军的干部,你要感谢就感谢共产党、毛主席吧!”黄富玉说;“对!对!应该感谢共产党、毛主席!为让孩子牢记党的恩情,就给孩子起名叫‘党救,吧!”从此,“党救”的故事在赵家棚各地广为流传。
群众“采买”1944年秋,《七七报》印刷车间移迁赵家棚王家西湾。
当时赵家棚地区农民无生产商品蔬菜的习惯,加之因被日伪军封锁,外地的食盐、蔬菜又不能进入赵家棚地区各乡镇,这里的军需民食很困难。
车间秦事务长(四川籍)因口音不同,易被敌人盘查,不便去安陆城、洑水港、应山陈家巷等敌占区采买;平时,为让工作人员能吃好饭,一日三餐他不是买豆子,便是拾黄松菌、地渣皮(一种形似黑木耳的菌体)炒熟给大家充当菜咽。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冯德峰“狼窝”宰狼
冯德峰“狼窝”宰“狼”叶培风赵家棚李家嘴山头上有一座平常的坟头,这就是抗战时期,战斗在赵家棚一带的豹子连长冯德峰烈士的墓地。
当年,只有13岁的冯德峰跟随父亲参加过黄麻起义。
起义作战中,他手持梭标穷追三华里,俘获了一个白匪兵,缴得一支步枪,受到首长的夸奖。
主力部队转移时,因他年纪小,父亲要他叔叔带他就地继续进行对敌斗争。
多年后,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冯德峰由老家黄安县(今红安县)辗转来到赵家棚,并担任了安应县武装指挥部手枪队队长,后升任直属一连连长。
他经历了许多战斗,为抗击日寇作出了杰出贡献。
深入敌占区,击毙日本鬼子走狗、铁杆汉奸头子王瑞阶,就是一件突出的事例。
冯德峰任手枪队长不久,就接受了处决汉奸汪瑞阶的任务。
那是1942年初夏,由于日、伪、顽的封锁,赵家棚地区食用盐严重缺乏,已直接影响到群众的正常生活,影响到抗日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为了尽快解决缺盐问题,安应县抗日民主政府委派本地商人叶泽峰到河南省中部地区,利用青帮关系购得一批食盐。
但路途遥远,路上关卡很多,食盐难以及时运回。
县政府又向设在铁路以东大悟县境内的豫鄂边区政府求援。
边区政府立即为安应县组织了一批食盐,然而运盐受阻,过不了平汉铁路。
豫鄂边区分布在平汉铁路东西两边,日本侵略军在铁路沿线设据点、安碉堡、派铁甲车巡逻,想保证日军控制的铁路畅通,并严防边区人员过往铁路。
然而,日本鬼子夜间外出护路却屡受重创,就把各地汉奸组织起来,在夜里“控制”各段铁路。
控制王家店车站一带的汉奸头子叫王瑞阶。
这个人是王家店街上的大地主,一贯行凶作恶、称霸一方,投靠日本人后,他不但是汉奸组织“维持会”的头子,还网罗了一批熟知本地地势、人员情况的流氓地痞,组成“夜巡队”,专门伏击夜间过往铁路的新四军人员。
这次运盐受阻,也就是这些地头蛇在作梗。
安应县抗日武装多次采取行动,都没能抓住这个狡猾的坏蛋。
受到打击的汉奸头子为了保命,躲进了孝感县城,对王家店汉奸活动通过铁路传信进行指挥。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一块怀表
一块怀表余从新1983年春的一天,安陆县博物馆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地前去参观革命文物展览,无不为展出的革命文物所吸引、所感动。
几个青年学生观看一个用漆木方盒装着的一块怀表,他们一边目不转睛地在看,一边发议论:有的说,这块表并不怎么精致;有的说,这是件老掉牙的东西;有的说,时针、分针停了,秒针断了,是十足的破烂……正当他们议论纷纷时,讲解员金爱华向他们介绍了这块怀表的经历:“同学们,这块怀表是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呀!说起来,它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哩!”那是1942年秋,抗日战争正处最紧张阶段,盘踞在安陆城内的几百名敌伪军窜到北乡赵家棚一带进行“扫荡”,抢走群众的耕牛,挑走群众的新米,烧毁群众的房屋,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无恶不作。
当时,新四军、地方抗日武装及民兵等,团结一致对敌进行了几天几夜的反击,终于迫使敌人南逃。
战后,一名姓张的农民,在赵家棚南边敌伪溃逃的大路上拾到了敌人失落的一块怀表。
一天,张老汉去赵家棚赶集时,特地到安应县政府驻地,将怀表交给了政府工作人员。
县委、县政府表扬了张老汉拾物不昧的精神。
当时,安应县委决定将这块怀表交给刚到任的副县长李雨膏使用。
‘时光易逝,转瞬间到了1946年,这块怀表在李雨膏的身上渡过了1500个日日夜夜。
这时,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已近一年了。
此时,蒋介石调动三十万大军“围剿”中共中原部队。
6月下旬,李雨膏接到中原军区的紧急通知,要率领安应县党政军干部和战士千余人随江汉军区部队突围。
值此紧急时刻,李雨膏来到他的住户、留在后方的共产党员何老头的家里,跟何老头说:“老何,我马上要离开这里,这块怀表托你妥善保存。
日后,我若能重返安应时再来取;万一我牺牲了,就请你据情处理吧!”李雨膏走后,何老头与老伴商量后,用一块青布,把怀表包扎好塞进牛栏屋的璧缝内,再用黄泥把壁缝封闭,将怀表保存起来。
这件事,除了老俩口,谁也不知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又过了三秋。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薛家山骚扰战
薛家山骚扰战赵苏清话说1939年5月,李先念奉中央军委之命,从河南竹沟率南下部队,到鄂中安陆赵家棚创建了第一块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
我抗日武装巧妙灵活运用游击战术,狠狠打击日本鬼子。
赵家棚地处交通要道,驻扎在应山城日军第三师团派遣了一个中队日军及一个中队伪军扼守赵家棚。
日伪军在赵家棚地区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这部分日伪军害怕我抗日武装的打击,修筑了多处坚固的碉堡,碉堡工事连成一线。
赵家棚街西北侧一座林木茂密的的薛家山上,日军修的一座用青石垒起的大碉堡格外刺眼,除四周挖了一人多深的壕沟工事、布满了铁丝网外,一面太阳膏药旗斜挂在碉堡上,晃晃荡荡,发射出阴森的寒光。
这座碉堡正处交通要道旁,它像长在赵家棚根据地上一颗毒瘤,成为我抗日军民的眼中钉,肉中刺。
1940年6月,当时任鄂豫挺进纵队司令员的李先念,指示在赵家棚地区活动的安北抗日游击大队,狠狠打击一下赵家棚日军的嚣张气焰。
汪立波大队长立刻命令当时任二中队指导员的邓立藩负责完成此次骚扰任务。
邓立藩接受战斗任务后,立刻进行了周密的侦察和部署,决定选择一个闷热的黑夜骚扰敌人。
那天,夜幕刚刚降临,邓指导员率领中队80多名精神抖擞的游击队员,趁着夜色悄悄地潜伏隐蔽在薛家山敌人碉堡周围荆棘茂密的草丛中。
根据侦察,这座据点驻扎着日伪军各一个小队,约90多敌人。
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队员们不仅忍受着天气闷热,还要忍受队员们汗流浃背,忍受草丛中的蚊叮虫咬,他们不露声色神情贯注地注视着碉堡的一切。
夜深人静,据点里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岗哨,炮楼上刺眼的探照灯循环地晃来晃去,阴森恐怖,似乎一只苍蝇也难飞进。
午夜时分,敌人大都休息了。
见时机已到,邓指导员悄悄地向潜伏的队员们传达准备战斗命令。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邓指导员举起驳壳枪瞄准炮楼上的探照灯“啪”地一声响,灯立即熄灭,随着一声“打”,顿时枪炮齐鸣,仇恨的子弹射向敌方。
此时还在睡梦中的敌人,听到激烈的枪声,乱成一团,慌忙光着身子拿枪应战。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铜墙铁壁
铜墙铁壁左铭安应,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敌后抗日的一个重要区域。
那时,我在安应县委担任组织部长,工作到抗战胜利。
每当我的思绪转回到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就想念起曾经与我们患难相依,为抗日作出了巨大成绩的安应人民。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
但是,由于国民党顽固派推行片面抗战的路线,由于担任长江局书记的王明背弃了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结果使予鄂边区丧失了抗日力量大发展的良机。
一九三八年十月,日寇气势凶凶,相继侵占了武汉和武汉外围各县。
广大中原人民,惨遭日寇蹂躏。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动员全国人民奋起抗战,党中央于一九三八年十月至十一月,在延安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批判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制订了深入敌后,发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正确路线,并撤销了长江局成立了中原局,刘少奇同志任中原局书记。
会后不久,毛泽东、刘少奇同志,先后派李先念、陈少敏同志率领少量部队组成的新四军抗日部队,向武汉外围挺进,于一九三九年仲夏,先后到达了地处予鄂边区中心的安陆县赵家棚,领导和指挥予鄂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
部队在赵家棚整编后,李先念、陈少敏同志即以游击战争的方式,开辟抗日根据地。
五月,争取了赵家棚地主武装杨弼卿部的中立,建立了赵家棚区委,汪立波同志任书记;七月,争取了青龙潭地主武装周淑平部起义,建立了安(陆)随(县)工委,胡山同志任书记;年底,安随工委与京(山)安(陆)应(城)县委合并,成立了京(山)安(陆)县委,黄德钦同志任书记;后来,赵家棚区与应(山)南、孝(感)北合并,成立了安(陆)应(山)县,王良同志任县委书记。
部队活动于安北的外围,连续打击了反共成性的地主武装和不可一世的日寇部队,打通了安北通往予鄂边区各县的道路。
为了推动抗日游击战争的顺利开展,李先念、陈少敏同志一再指示我们,要广泛发动群众,发展党的组织,扩大抗日武装,同时抽调了—大批干部,组成宣传队,分赴集镇农村,开展抗日宣传,建党建军建政,开辟安应抗日根据地。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开篇语
开篇语
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特编印了《烽火赵家棚》这本抗战斗争故事集。
以此献给那些曾战斗在安应赵家棚地区的抗日先烈们,献给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们。
位于吉阳山之麓的赵家棚,是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了鄂中第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
在那艰苦卓绝的抗战峥嵘岁月,抗日烽火燃遍鄂中大地,赵家棚人民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烽火赵家棚》这本故事集,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安应地区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敌后抗战,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及其汉奸走狗的动人故事。
翻开这本故事集,我们仿佛看到了弥漫的战场硝烟,透过硝烟,我们又看到了日本侵略者制造惨绝人寰的“土桥大屠杀”“两烧赵家棚”的累累罪行,看到了抗日军民锄奸除恶、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看到了铁骨铮铮的烈士们在侵略者屠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看到了抗日军民亲如一家的鱼水深情。
许多故事的作者是抗战斗争的亲历者,故事悲壮、真实、生动、感人,是难能可贵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动教材,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历史遗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重温这段悲壮历史,我们将更加缅怀为了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先烈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更加热爱赵家棚这片浸染先烈鲜血的红色土地。
弘扬传统熏百代,后人敬仰顶天松。
愿赵家棚老区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英才辈出,让我们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设革命老区,共同开创赵家棚美好的明天。
《烽火赵家棚》编委会
二○一一年五月。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抗战时期赵家棚大事记
抗战时期赵家棚大事记1938年1938年10月15日,日军扫荡赵家棚地区,洗却民众财物,纵火焚烧赵家棚集镇房屋数十间、柜台、家具不计其数。
1939年2月,在“黄麻起义”中负伤辗转到安陆赵家棚的共产党员汪立波建立了中共张氏祠堂支部。
这是安北的第一个独立支部,先后由汪立波、张世哲任书记。
有5个小组,党员30余人。
5月9日,李先念率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大队从河南竹沟南下,第一站到达安陆赵家棚,着手创立安(陆)孝(感)应(山)3县接壤区抗日民主根据地,领导与指导鄂中敌后军民抗战。
5月10日,李先念在赵家棚地区大小集镇以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司令员李威(李先念化名)的名义张贴布告,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扩大政治影响。
5月15日,李先念在赵家棚赵家祠堂成功地召天了安应孝3县接壤区军政人员和开明绅士50余人参加的联席会议。
这是李先念挺进鄂中后首次召开的统战会议。
会上,着重宣讲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阐明党的团结抗战的政治主张,与到会人员共商合作抗战事宜。
在安应孝地区确立了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
5月,新四军挺进团卫生队在赵家棚地区建立。
6月,该院名为挺进团赵家棚医院。
1941年元月,发展成为新四军五师第三野战医院。
6月,独立游击支队挺进团修械所在安陆赵家棚成立。
主要生产和修理枪械。
所长许蓬芳,有职工10余人。
1940年6月,该所工人大部分并入挺纵队修械所。
7月,中共应山县赵家棚区委成立。
汪立波参加应山县委为成员,汪任区委书记。
8月4日至7日,敌伪军1000余人扫荡安陆赵家棚地区。
李先念率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挺身而出进团与之进行了3昼夜“捉迷藏”式战斗,毙伤敌伪数十名。
10月,中原局刘少奇委派机要员马书年从竹沟送一部15瓦的电台到安陆孙家店,由罗厚福转交给李先念。
12月,赵家棚加入鄂东抗日总队。
后编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10团。
下半年,赵家棚区农民救国会建立。
侯大寿任会长。
年底,赵家棚区妇女救国会建立。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赵家棚抗日斗争故事集
赵苏清、李红军
原载《地方革命史研究》约5000字
伟人的胸怀
郭世鸿
原载《地方革命史研究》约3500字
汪立波擒匪记
叶培风
原载《地方革命史研究》约2000字
李先念、陈少敏在赵家棚的日子
叶培风整理
原载《孝感晚报》约2000字
抗战时期赵家棚的女干部
赵苏清收录
原载《孝感论坛》约4000字
税务员宁死不屈
叶培风
约1500字
冯德峰“狼窝”宰“狼”
叶培风
约2000字
擒匪记
叶培风
原载《地方革命史研究》约2000字
难忘汪家医药铺
叶培风
约1500字
新四军五师老战士刘大信
原载《安陆县志》约1000字
李先念汪立波重逢在赵家棚
叶培风
约3000字
李司令与杨弼卿
叶培风
约4000字
赵家棚革命烈士录(不完全统计)
约2000字
宋宏权
原载《血火征程》约3000字
薛家山搔扰战
赵苏清
原载《地方革命史研究》约3000字
陈大嫂智杀日本兵
赵苏清
原载《安陆日报》约1200字
血战勇士
赵苏清
原载《湖北日报》约2000字
汪大队长给我改名
邓立藩口述,赵苏清整理
原载《地方革命史研究》约1200字
布疑阵智退鬼子兵
叶培风
原载《地方革命史研究》约2500字
智擒绑匪
陈明
原载《碧山儿女》约1400字
过年
悦之
原载《碧山儿女》约1800字
唐科长慧眼识奸细
肖春芬
原载《碧山儿女》约1300字
县委书记与爱国人士樊筱亭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智救汪立波
智救汪立波赵秋卉一九四○年八月的一天中午,天气阴闷低沉,令人窒息,眼看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
腿脚不便而化装成乞丐的安北抗日游击大队队长汪立波正在赵家棚水牛坡组织群众,准备晚上偷袭日军据点。
忽然,一侦察员紧急地跑来说:“汪队长,不好了,你被坏蛋告密了,鬼子抓你来了,快跑,这里是藏不住的……”“好,你们自行分散。
记住,白天不要与敌人冲突。
”说完,他一瘸一颠地向陡坡旁边的茂密林走去。
“砰、砰!”夏大妈正在张家祠堂纺线,忽然听到枪声,心想:“又出什么事了?”她丈夫被日军打死,房子也被烧了,无处安身,只好住到这破祠堂里,靠替人纺线过生活。
“狗东西们的,新四军总有一天会把你们千刀万剐。
”说着,走出门来。
“啊,那不是常和丈夫一起的汪大队长吗?”她不由得心头一紧,一定出了情况,我得想法子救他。
于是急忙向汪大队长跑去。
“啊,夏大嫂,敌人追来了!”“快,到我家躲一躲。
”“不行,你丈夫(侦察队长)已为我们牺牲,不能再连累你。
”“那破祠堂,敌人不会想到你会躲在里面的。
”“这,不行。
”“快,到了,进去。
敌人要到山岗了,再推辞就来不及了。
”“砰,砰!”枪声已在山岗上响起。
很快,咚咚地脚步声就可以听到。
“嗨,叫花子见到的没有!”一日军闯进屋,冲着哭泣的夏大妈大声问道。
夏大妈扭过头,满脸是泪,没有答话,只摇了摇头,又回过头去,继续哭着。
几个日军涌进屋,只见里面空空荡荡,破破烂烂,床上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男人,盖着破被,只露着灰黑的脸。
为首的日军,大刀向外一挥:“追!”日军又向东追去。
隆,隆!东边响起了闷雷声。
哗,哗,哗!暴雨下起来了。
“夏大嫂,谢谢你,队长的仇,我们一定要报!”夏大妈含着泪,深深地点了点头,望着汪大队长消失在雨幕中……。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过年
过年悦之1943年春节届临。
尽管日军对赵家棚根据地虎视眈眈,可是,这里军民仍象太平年那样,家家户户办年货、杀年猪,为过春节而忙碌着。
刚从别处转移到河西杨驻扎的安应县大队官兵,一进村,就忙着为烈军工属写贴春联,担水、打柴。
这些事儿做完后,才动手整理铺位。
县抗日指挥部指挥长汪立波住杨大伯家。
警卫员小金在为他搭铺,他见用的是门板和板凳时,忙加制止,对小金说:“过春节,老百姓习惯在所有的门板上贴春联、门画;板凳,客人来了要坐,都不能占用。
”小金听后大不高兴。
说:“我们一年到头钻树林,宿山沟野岭,还不是为老百姓,过春节借用一下他们的东西难道过分?”“话不能这样讲呀!”汪指挥长给小金做思想工作,“人民子弟兵,要尊重民俗嘛!”接着,他向小金介绍当地民俗:春节本是人们辛勤劳动一年之后休养生息的日子,可是,不知何时把它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似乎春节期间特别是大年三十夜,讲话、办事都关系来年吉凶、福祸。
因此,每个家庭要求每个人讲吉庆话,办顺心事,图吉利的兆头。
他们怕无知的小孩讲不吉利话,还要用红纸写“童言无忌”贴着哩。
小金听着听着,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了。
汪指挥长继续开导说:“我们处在游击战争环境中,在老百姓家里过春节,一定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灯不拨不亮。
小金觉得汪指挥长讲的在理,忙把门板和板凳退给杨大伯。
大伯说留着用不碍事,小金怎么也不肯。
大伯无奈只好搬来凉床,端来小方桌和矮脚木椅。
可是,小金只留下凉床。
他找来土砖垒成“桌子”和“凳子”,分别铺上纸和稻草代替桌椅,还蛮实用呢!汪指挥长夸奖小金做得很对很好。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汪指挥长给全体官兵“约法三章”:“春节期间,不准住老百姓堂屋,不准占用老百姓必用的床位和家用具;不准接受吃请和礼品;讲吉庆话,多办好事。
”官兵全体遵行。
除夕夜,河西杨出现了战时从未见过的军民联欢的喜人景象:军民聚集在村前稻场上扭秧歌,唱歌,打锣敲鼓,热闹非凡。
正当军民纵情联欢时,大队突然接到了紧急情报:安陆城、陈家巷、花园等据点敌伪军,可能于除夕从东南北三方偷袭根据地军民。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抗日事迹之擒 匪 记
擒匪记叶培风这是60多年前发生在安陆县赵家棚的一件事。
赵家棚街西南有一个村子叫做池家湾。
池家湾的池万兴在安陆城经商,家产大,影响也大。
这家商户不仅十分富有,并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
日寇一侵占这安陆城,池家就停止了一切业务活动,闭门谢客,以示抗议。
日本占领军多次派人找池家,威逼其开门营业,还要社会影响大的池万兴参加汉奸组织“维持会”。
对这类劝说、威吓,池家始终不为所动。
当听说日本占领军要派人亲自找池家麻烦后。
1942年初冬,池家出城逃难。
回到了处于安应县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老家——赵家棚的池家湾。
得知池万兴一家拒绝与日本侵略合者而回乡的消息后,安应县抗日民主政府派出干部到池家看望,并高度评价了他们的爱国精神。
乡亲们也纷纷帮助池家安置家务、安排生活。
可是一双罪恶的眼睛也盯上了池万兴。
他就是赵家棚杨兴街附近的裁缝邬家银。
凭裁缝手艺转悠四乡的邬家银,对乡间大小事都感兴趣。
当他听说池家带了大量财物回乡来住后,贼眼为之一亮。
因为邬裁缝赌钱成性,赌技又差,早已是债台高筑了,靠裁缝手艺赚钱,是远远不够还债的。
于是,他动了邪念,想找个机会大捞一把。
可是,在抗日民主政府管理下,赵家棚一带社会稳定,秩序良好。
邬家银一直找不到作案对象,找不到下手机会。
池万兴回乡之后,他以为池家是从敌占区来的,又是大地主、大商人出身,民主政府不会维护这样的人。
还以为池家很富有,即使遭了难,只可能是“蚀财折灾”。
邬家银把池家看作作案对象后,就联络了两个臭味相投的人当帮手,实施了绑票。
那是一个朦艨月夜,他们摸到池家,在事先己弄清池家小孩卧室的侧墙上挖了一个可以进出的洞,然后在备好的铁皮桶里陆续放了几个炮竹,那响声很像枪响。
池家人听到“枪”响后不明情况而慌乱一团时,邬家银头戴“狗钻洞”帽子,由墻洞钻入池家,抱起池家的小儿子迅速逃离。
出洞前又将一封勒索信丢在房里。
池家人安定下来一清查,发现少了一个小孩。
接着发现了墙上有洞,紧接着又看见了信。
这才明白了是小儿子被绑了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沸腾的赵家棚汪立波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陈少敏同志,遵照党中央指示,率领新四军抗日部队,挺进安陆县赵家棚,领导和指挥豫鄂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
为了适应豫鄂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需要,李先念、陈少敏同志先后到达以后,又以极大的努力,领导我们开创了以赵家棚为中心的安(陆)应(山)抗日民主根据地。
(一)我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从应山秘密来到安陆赵家棚的。
那时,继武汉刚刚失陷以后,安陆、应山等武汉外围县也很快被日寇侵占。
由于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日寇大举南进时,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纷纷沿大别山麓和长江两岸向西南溃退。
望风而逃的大别山国民党溃兵,都由广水,经赵家棚,至三陂港西渡,逃往他们的“安全地带”。
这些残兵败将,只顾自己逃命,官不管兵,兵不管官,能开小差的都开了小差,枪枝弹药丢的遍地都是。
这种情形,不仅给沿途的人民群众带来了一场浩劫,也给沿途地主武装的滋生造成了一个良机。
在这动乱之际,赵家棚一带的地主豪绅乘机蠢起。
国民党二区区长杨弼卿,纠集附近的地主流氓,收拣枪枝,招兵买马。
拉起了一支共有六个大队、近千人枪的全县最大的地主武装一一安陆县第二游击支队。
这些家伙,各霸一方,敲榨勒索,吃喝嫖赌,甚至你争我夺。
不断发生火并,把赵家棚的人民群众推入了苦海。
具有长期斗争光荣传统的赵家棚人民群众,不甘忍受这种阶级压迫和民族欺凌,纷纷要求组织起来。
于是,我们首先在张家冲、熊家巷子秘密成立了抗日十入团;不久又在这两个地方建立了党支部。
广大人民群众回顾当年西进红军为赵家棚人民解除苦难的情景,都热切地期待着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重返赵家棚革命根据地。
这一天终于盼到了。
一九三九年五月九日,李先念同志率领新四军抗日部队,胜利地到达了赵家棚。
六月六日,陈少敏同志亦率部经四望山南下,到达赵家棚与李先念同志会合。
李先念同志到达以后,即以“新四军挺进游击支队司令李威”的署名,在赵家棚一带的大小集镇上张贴布告,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战宗旨,扩大政治影响。
广大群众看了布告,兴奋得彻夜不眠,纷纷奔走相告:“再好了,再好了,我们自己的队伍回来了:”争相腾房让铺,筹粮筹款,迎接亲人新四军。
从此,赵家棚一带的集镇乡村,打破了沉寂,重又欢腾起来了。
我和李先念同志该有多熟!一九二七年,我们都参加了黄麻起义;一九二九年,我们又一起开辟了陂安甫,他任县委书记和苏维埃主席,我任独立一营营长。
由于开始我不知道李威就是李先念同志,所以直到在一次会议上,我们才得以幸福见面。
那天,我在张家冲的孙家湾,正同应山县的几位干部谈话,李先念同志来了。
他跟大家一一握手时,突然看到了我,惊喜地说:“汪立波,你还在呀,我以为你的坟上长了树哩!”顿时,我凝神注视着他:三十多岁,高瘦的个儿,长方形的脸,一对烔烔有神的大眼,一身土布灰色军服,腰间挂着一枝勃朗宁小手枪,绑腿、皮带扎的整整齐齐——对,是李先念同志。
于是脱口喊道:“李司令,你好哇!”我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两行热泪簌簌而下。
自从一九三二年十月,李先念同志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进后:我因作战负伤,由组织安排,一直在白区坚持隐蔽活动。
自此一别七年,李先念同志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这次见面,仍然一如当初,情同手足,怎么不叫我百感变集、万分激动呢?李先念同志是来参加应山县委会议的。
他将我介绍给应山县委书记马远清同志,安排我参加应山县委工作。
这时,我汇报了赵家棚地区国民党军政情况和我们党的组织活动情况,提出了新四军到达后,地方党如何开展工作的建议。
李先念同志听了,很高兴,鼓励我们按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放开手脚,大胆工作,迅速把赵家棚建设成为我党我军进行抗日活动的坚强阵地。
这次县委会议决定,成立赵家棚区委,由我兼任区委书记。
这次会议以后,我们就根据李先念同志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建立统一战线,扩大抗日武装。
安应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工作,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二)新四军抗日部队的出现,引起了当地地主武装的惊恐,使赵家棚地区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交化。
一方面,是地主武装的加紧集并。
正当我新四军抗日部队向赵家棚挺进时,孝感县地主武装集团蒋少瑗部、应山县地主武装集团熊源泉部、安陆县杨弼卿第二大队杨雄欧部,在赵家棚南之安(陆)孝(感)接壤的白沙铺,借日“点验”部队,成立了反共游击纵队。
企图乘我新四军立足未稳,形成对峙。
一方面,是地主武装集团的内部角斗加剧。
杨弼卿迫于我军抗日旗帜鲜明,群众热烈拥护,同时其内部又有进步力量的配合,开始对我军挺进取合作态度。
这却引起了杨雄欧的极大不满。
杨雄欧仗着人多枪多,名义上受杨弼卿的指挥,实际上不听调遣,自成体系。
他趁地主武装集团的集并之机,率部参加了反共游击纵队,脱离了杨弼卿的控制。
五月十二日,杨雄欧从白沙铺回到了赵家棚,将其三百号人马带到与应山毗邻的槎山脚下驻防,与熊源泉部三个支队连成一线,对赵家棚我军构成一种弧形包围;同时与南面的蒋少瑗部遥相呼应,对驻扎在杨新街一带的杨弼卿部形成一种钳制。
不论哪方有事,他的部队便能进退自若,左右逢源。
这种形势对我军极为不利。
李先念同志仔细地考察了这几支地主武装的内部状况,决定以民族利益为重,召开赵家棚地区国共两党军政人员联席会议,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統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缓解地主武装集团对我军的压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与我党我军合作抗战。
五月十五日,联席会议在赵家棚召开。
参加会议的,除我方代表外,有赵家棚附近的安陆、应山、孝感国民党县区军政人员、开明绅士。
我们真诚地期望这次会议的成功,对入会人员,一律以礼相待。
李先念同志首先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帝国主义者,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都在施展新的阴谋。
日寇一方面将其主力由正面战场转向敌后战场,力图消灭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一方面对蒋介石改取诱降政策,利用国民党来打共产党,实现‘以华制华’。
英、美、法帝国主义者,为了对付欧洲加剧的紧张局势,也竭力劝蒋降日,企图以牺牲中国,实现对日妥协,保持他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
在国际帝国主义者的劝诱之下,蒋介石更加动摇,正在走着汪精卫的老路,并且把反共作为投降的准备步骤,蓄意制造反共磨擦。
针对这种局面,他说:“大家试想,如果让这种局面继续下去,我们中华民族,岂不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今天,我们彼此初见,不知诸位是否有此同感?”李先念同志讲话时,全场鸦雀无声。
这时,经李先念同志这么一问,一些平时自恃高明的国民党军政人员,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只是对李先念同志的分析和见解,啧啧称赞,为之叹服。
李先念同志列举大量事实,揭露了日寇侵华的滔天罪行后指出,现在,日寇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兵力分散,军费负担很重,不但中国人民深恶痛绝,日本国内人民也坚决反对,失败的命运是注定了的。
只要我们一切抗日党派、抗日军队、公正绅士及广大人民团结一致,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亲日派的投降阴谋,就一定能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他说:“摆在我们中华民族面前的历史任务是团结抗战,以求解放。
本军就是为着这个目的而不是为了别的目的而来的。
为此,我们愿意根据国共两党商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办法,与友党友军平等相处,合作共事。
请贵地各军不要产生怀疑和误会,并就团结抗战这一中心任务充分交换意见。
”李先念同志讲话结束时,全场热烈鼓掌。
由于李先念同志正确地阐明了我党坚持抗战、团结抗战的方针政策,一些心有疑虑的国民党军政人员,逐渐缓和了敌对情绪,表示愿意与我军相互合作;有些顽固分子,态度矜持,但看到我党政策公正无私,无懈可击,也不得不作团结抗战的种种表示。
尽管这些人发言的出发点各不相同,抗战的调子有高有低,但是,李先念同志仍然以极大的耐心,认真听取,平等商谈,并一再要与会人员认清大局,共同抗日,不要上了帝国主义者的当。
散会时,驻扎在赵家棚的我新四军战士还高唱了“国民党,共产党,两党合作,抗战有希望,两党团结,中国不会亡”的歌曲,来庆祝大会的圆满成功。
会后,李先念同志又分别接见了赵家棚地主武装支队长杨弼卿和大队长杨雄欧,对合作抗战的具体事宜进行协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这次会议,对于阻止赵家棚政治形势的逆转,意义极大。
针对当时情况的变化,李先念同志又及时提醒我们说:“看来,国民党方面对我党我军的对立会暂时有所缓和,这对我军的立足和发展大有好处;但是,他们之间的内部斗争将越来越激烈,斗争分化的结果是有的人又要反共。
”要求我们抓紧有利时机,做好各项工作,同时严密注视国民党军政内部的斗争动向,提高革命警惕。
(三)新四军抗日部队在赵家棚的立足,树立起了我党领导豫鄂边区人民实行武装抗日的旗帜,大大鼓舞了赵家棚人民群众的抗战热忱。
我们便因势利导,大力发展抗日十人团的组织,迅速壮大我党领导的抗日力量。
正当赵家棚抗战热潮方兴未艾、蓬勃兴起之时,五月十八日传来消息,杨弼卿将杨雄欧枪杀于杨新街。
赵家棚会议后,杨弼卿在我党政策的感召下,同我军关系较为密切。
杨雄欧对此更加不满。
但慑于我党我军政治影响,与我军对峙开始松解,而把攻击的目标转向了杨弼卿。
为了调解两杨之间的矛盾,赵家棚权绅周遗直出面,邀集一些地方绅士,决定与杨雄欧一起,到杨新街与杨弼卿开展“和谈”。
周遗直原来作过国民党郑州行署秘书长,后辞官回乡教书,在当地国民党军政人员中有较高的声望,是个老于世故的地头蛇。
五月十八门上午,杨雄欧、周遗直及一些地方绅士,骑马坐轿地来到了杨新街。
杨弼卿对周遗直的热快心肠表示感激。
设宴招待他们。
酒过数巡。
周遗直说:“弼卿,雄欧来了,你们好好谈谈,应该以地方为重,重归旧好。
”杨弼卿笑了笑:“可以。
欧兄大驾光临,有什么话可以当面说。
”“不过一—”杨弼卿停了停,转而对杨雄欧说,“当初组织队伍,是你帮忙搞起来的,怎么我一上了楼,你就拖了梯呢?。
“是的。
”杨雄欧极力辩解着,“当初我扶你上楼。
算是我对你尽了一番力。
现在你我都有了队伍,有了地盘,总不能老吃你的干饭嘛。
眼下兵荒马乱,群雄四起,如果我们不见机行事,巧妙周旋,那就无异于往别人的砧板上送肉。
老弟,我就不得不和你分道扬镳喽!”说完,杨雄欧打着哈哈.摆出一副无奈我何的样子。
周遗直见他们话不投机,加上都喝得醉醺醺的,怕越谈越僵,连忙说:“休息一下,静一静。
你们应该以地方为重,互相谅解。
等会再谈吧!”席散。
杨弼卿将他们带到隔壁鸦片烟馆下榻。
每个铺位面前,都摆好了烟具。
杨弼卿一一给他们烧燃了烟泡。
这些人早渴了烟瘾,都拼命地吸着。
杨弼卿出了烟馆门,碰见了他的独立中队长冯伯华。
冯伯华是杨弼卿的得力干将,可就是人枪不多,对杨雄欧早就觊觎莫及,以至嫉恶如仇。
冯伯华说:“杨雄欧到处讲,解铃还得系铃人,新四军是你接来的,还得要你送走。
你知道吗?”杨弼卿听了,一惊:“怪得的,新四军来了他跑了,让我首当其冲;现在又要我送走,那不是让我去送死,好家伙!”“你还犹豫什么?”冯伯华接着说,“世上无毒不丈夫,你不杀掉他,他就要杀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