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心理学.doc
视觉心理学人的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
视觉心理学人的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视觉心理学-人的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视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的一门学科,它深入探讨了人类是如何通过眼睛接收、处理和解释信息的。
本文将探讨视觉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以及人的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
一、视觉心理学的概念视觉心理学是研究视觉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人类视觉系统是如何感知和理解视觉信息的。
视觉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包括视觉注意、对象识别、空间知觉、运动感知、视觉记忆等。
通过研究这些现象,视觉心理学试图揭示人类的视觉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人们是如何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做出反应的。
二、人的视觉感知过程人的视觉感知过程可以分为感知阶段、加工阶段和解释阶段。
1. 感知阶段在感知阶段,人们通过眼睛接收外部环境的视觉信息。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能转变为神经电信号,并传递到视觉皮层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在这个阶段,人们对视觉刺激的感知是直接的,还没有进行意义的解释。
人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形状、颜色、运动等基本特征。
2. 加工阶段在加工阶段,视觉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加工和整合。
人们通过视觉皮层对不同特征进行分析和整合,以获得更加复杂和具体的信息。
在这个阶段,人们能够识别不同的物体、人脸、文字等,并能够进行空间定位、辨认运动等高级视觉信息的处理。
3. 解释阶段在解释阶段,人们对感知到的视觉信息进行解释和理解。
通过之前的经验和学习,人们可以给感知到的物体赋予意义和价值,从而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
在这个阶段,人们能够理解物体的功能、用途、情感和记忆等因素,并能够作出相关的决策和反应。
三、人的视觉认知过程人的视觉认知过程是建立在视觉感知过程的基础上的,它是对感知到的视觉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和解释的过程。
人们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来理解视觉信息,并根据其意义和价值进行认知。
观察和思考的过程涉及到推理、记忆、语言等相关认知能力的运用。
在视觉认知过程中,人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视觉信息,还能够主动地选择、筛选和加工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型和理解。
视觉心理学人类视觉和感知的原理与应用
视觉心理学人类视觉和感知的原理与应用视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视觉和感知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人类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我们如何感知和理解周围的视觉信息。
视觉心理学研究视觉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
一、视觉和感知的原理人类视觉系统由眼球、视神经和大脑组成。
当光线进入眼睛并通过晶状体聚焦在视网膜上时,视觉过程开始。
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锥细胞和杆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
大脑在视觉皮层中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解释,最终形成我们对世界的感知。
人类视觉和感知的原理涉及几个重要的概念和过程。
其中一个是感觉融合,它指的是大脑将来自双眼的两个稍微不同的图像合并成单一的视觉感知。
这使我们能够感知深度和距离,并且有助于我们在三维空间中导航。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形状感知,也称为边界检测。
我们的大脑通过检测物体的边缘和轮廓来识别和理解物体的形状。
此外,颜色感知也是视觉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颜色是由不同波长的光引起的,而我们的大脑能够解释这些光信号并识别不同的颜色。
这种颜色感知对于我们对物体的辨识和分类至关重要。
二、视觉心理学的应用视觉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多个领域和行业都有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广告和市场营销:视觉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广告商了解人们对不同广告元素的反应。
例如,通过研究颜色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广告商可以选择适合的颜色来吸引潜在客户。
2. 设计和艺术:视觉心理学对于设计人员和艺术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通过了解人类视觉和感知的原理,设计人员可以创建更具吸引力和易于理解的产品和艺术作品。
3. 教育:视觉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指导教育者开发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了解学生如何感知和理解信息可以帮助教师提供更符合他们个体需求的教学内容。
4.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受欢迎,视觉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改进虚拟现实体验。
了解人类视觉和感知的原理可以帮助开发者提供更真实且令人愉悦的虚拟环境。
视觉心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1-20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视觉感知基础 • 色彩视觉心理学 • 形状视觉心理学 • 空间视觉心理学 • 动态视觉心理学 • 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视觉心理学概述
1 2
视觉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视觉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解释和理解的心 理学分支。
视觉错觉与幻觉
错觉定义与分类
解释错觉的概念,列举常见的错 觉类型,如几何图形错觉、运动
错觉等。
错觉产生机制
探讨错觉产生的神经和认知机制, 如感知系统的局限性、注意力和记 忆的影响等。
幻觉定义与分类
解释幻觉的概念,列举常见的幻觉 类型,如幻视、幻听等,并探讨其 产生原因和机制。
03 色彩视觉心理学
深度知觉的生理基础
深度知觉的生理基础是双眼视差和视觉辐合。双眼视差是指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 差异的视像,经大脑综合分析后产生的立体视觉。视觉辐合是指两眼视线向一点聚拢的现 象,也是产生深度知觉的重要因素。
空间心理效应及应用
01
空间心理效应的种类
空间心理效应是指由空间环境引起的心理感受和反应,包括空间的大小
视觉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视觉心理学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 、品牌形象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对设计实践的 认识和理解。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作品展示
选取了部分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包括海报设计、 标志设计、界面设计等,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作品评价
从创意性、美观性、实用性等角度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和成绩,同时也指出了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视觉心理学与行为学
视觉刺激:光线、 形状、颜色等视 觉信息
视觉感知:大脑 对刺激的识别和 解读
视觉认知:大脑 对感知信息的理 解和记忆
视觉行为:根据 认知结果做出反 应和行动
3
视觉心理学是行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视觉感知、视觉认知和视 觉行为等方面。
行为学与视觉心理学的关系密切,视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行为学提 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视觉心理学与行为学相互影响,视觉感知影响行为决策,行为决策影响视觉感知
视觉心理学与行为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为产品设计、广告宣传、 教育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视觉心理学可 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理解人们 的视觉感知和
行为
视觉心理学在 广告、产品设 计、环境设计 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价值
自动驾驶:视觉 心理学在人工智 能驾驶系统中的 应用,提高自动 驾驶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
虚拟现实:利用 视觉心理学原理, 优化虚拟现实体 验,提高沉浸感
人脸识别:利用 视觉心理学原理, 提高人脸识别的 准确性和速度
5
视觉心理学研究视觉感知、认知和情感反应等心理过程
行为学研究人的行为、动机和决策等行为过程
行为学与视觉心理学的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视觉感知对行为的影响、 视觉认知对行为的影响以及视觉行为对行为的影响等。
行为学与视觉心理学的关系还体现在视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例如实验 法、观察法、心理物理法等。
色彩心理学:不同颜色对人的心理影响不同,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平静
形状心理学:不同形状对人的心理影响不同,如圆形代表和谐,方形代表稳定
汇报人:XX
01
视觉心理学 的概念
02
视觉心理学 的基本原理
视觉症状的心理学分析
视觉症状的心理学分析视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有时我们的视觉系统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症状,如光斑、扭曲、模糊等。
这些视觉症状可能是由心理学因素引起的,下面我们将对这些视觉症状进行心理学分析。
一、光斑光斑是指在视野中出现微小的光点或闪光。
这种症状可能是由注意力分散或焦虑情绪引起的。
注意力分散可能让我们忽略了一些细微的光线变化,而焦虑情绪则会导致我们对任何微小的感知进行过度的关注。
研究发现,当我们处于紧张状态或面临压力时,光斑的出现率会显著增加。
因此,放松心情、集中注意力对缓解光斑症状具有积极作用。
二、扭曲扭曲是指图像或物体在我们的视野中出现弯曲或变形的感觉。
这种症状通常与视幻觉有关,即我们的大脑对图像进行了错误的解读。
研究表明,焦虑和紧张情绪可以引起大脑信息加工方式的改变,从而导致扭曲现象的出现。
此外,一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也可能与扭曲有关。
因此,对于频繁出现扭曲症状的人群,建议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帮助。
三、模糊模糊是指物体或图像在看起来不够清晰、不够锐利。
这种症状可能是由焦虑、疲劳或抑郁引起的。
焦虑可以导致我们的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对细节的敏感程度;疲劳会使我们的视觉系统处于低效状态,无法有效处理光线的传递;抑郁可能导致对世界的感知变得模糊不清。
因此,调整好心态、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习惯对缓解模糊症状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视觉症状的出现往往有心理学因素的参与。
焦虑、疲劳和抑郁等情绪可以改变我们对图像和物体的感知,从而导致光斑、扭曲和模糊等症状的出现。
因此,通过减轻焦虑、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缓解这些视觉症状。
同时,如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建议尽早咨询专业的心理学医生,以便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治疗。
视觉心理学
视觉心理学视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视觉系统如何感知、理解和处理信息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大脑在接收视觉刺激时是如何进行处理的,以及这些处理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视觉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之一,我们大部分获取信息的方式都是通过视觉来完成的。
因此,通过研究视觉心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
视觉感知视觉感知是视觉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人类是如何从外部世界中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解释的。
视觉感知不仅涉及到对物体形状、颜色和运动的感知,还包括对深度、大小和距离等空间属性的感知。
通过不同的视觉线索,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环境中的事物,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视错觉视错觉是视觉心理学中的一个有趣现象,它指的是当外部刺激与我们的视觉系统产生冲突时,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出现偏差或误解。
视错觉可以揭示出人类视觉系统运作的一些特殊规律,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是如何对视觉信息进行处理和编码的。
视知觉视知觉是视觉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关注于人类是如何把视觉信息转化为对物体、场景和情境的认知。
视知觉考虑到了感知、认知和情感等多方面因素对视觉信息处理的影响,是视觉心理学中一门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
视觉注意力视觉注意力是指我们在处理视觉信息时,对某些刺激进行选择性关注和加工的能力。
通过视觉注意力的调控,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大量的视觉信息,并更加快速地做出准确的决策。
视觉注意力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认知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还对视觉认知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视觉记忆视觉记忆是指我们对视觉信息在大脑中的存储、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视觉记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视觉记忆来识别熟悉的人脸、事物或场景。
通过研究视觉记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大脑是如何存储和检索视觉信息的机制,以及记忆如何与感知和认知相互作用。
总而言之,视觉心理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刻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视觉系统的各个方面及其与认知和行为的关系。
视觉心理学正式版
1.眼睛的构造包括:角膜、晶状体和虹膜。
2.眼睛与135相机的比较:①篇幅:视网膜的直径与135mm胶片上的24mm画面宽度大致相同。
②焦距:35mm摄影机的标准镜头焦距通常为50mm左右而眼睛的焦距一般约为17mm。
③视角:短焦距结合弧形视网膜形成的视角约为180°而摄影机的一般视角仅为50°左右。
④景深:眼睛的短焦距还能产生较大的景深,由于景深的大小与焦距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在同样相对光孔下,眼睛的景深约是摄影机标准镜头的九倍⑤瞳孔光圈:瞳孔的大小主要根据景物的亮度不同而变化,但也会因兴趣与情绪的不同而略有变动同事,当眼睛对着较近物体进行聚焦是瞳孔会变小,与简单摄影机镜头一样眼睛的视觉系统也有许多缺陷,如球面差、色差、彗差及像散,由各种像差引起的清晰度的降低会随瞳孔的缩小而减少,但由衍射引起的清晰度的降低却会随瞳孔的缩小而增加。
当瞳孔处在大约4mm(f/4)大小时,所见影像最清晰,而照相机的最佳光圈是f8左右。
3.视网膜:眼睛后部的衬膜,包括感光杆,感光锥和神经细胞网络。
4.适应性:视觉系统对环境的调整过程,如随着照明度的提高而降低敏感度。
5.眼睛适应过程中的黑暗适应性:黑暗适应的曲线中,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增加,眼睛对光的敏感度越来越高,曲线课分为两段,从开始到7、8分钟的时候是锥体细胞负责,但此时锥体细胞的敏感度欲达到极限,所以曲线略趋平缓,杆体细胞的敏感度下降得非常慢,但是在7、8分钟的时候,敏感度变得比椎体细胞高。
所以改由椎体细胞接手,负责黑暗中的视觉,大约30分钟的时候,杆体细胞的敏感度也达到了极限,所以曲线再度平缓。
6.感光细胞层----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杆体细胞:在低亮度环境下反应明暗的亮度讯息,提供“黑白”的单色视觉形象。
锥体细胞:含有三种分别对红、绿、蓝感光的不同色素,提供“彩色”的知觉判断。
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不仅在外形不同,在视网膜上锥体细胞与杆体细胞也不是均匀分布。
大一普通心理学视觉知识点
大一普通心理学视觉知识点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之一,通过眼睛接收和处理外部环境中的视觉信息。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视觉心理学研究了人类对物体、颜色和空间等视觉信息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本文将介绍大一学生在学习心理学时需要掌握的一些普通心理学视觉知识点。
1. 光线与视觉光线是视觉的基础,它是通过眼睛进入我们的视觉系统的。
光线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和聚焦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学习视觉心理学时,我们需要了解光线的传播和折射规律,以及角膜、晶状体等结构的功能和作用。
2. 视网膜与感光细胞视网膜是眼球的内层膜,它包含了感光细胞,即视觉神经元。
感光细胞分为两种类型:锥细胞和杆细胞。
锥细胞主要负责白天的明亮环境下感知颜色和细节,而杆细胞则在弱光环境下负责黑白视觉,但对颜色和细节的感知较差。
3. 视觉皮层与视觉感知视觉信息从视网膜通过视觉通路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在视觉皮层中,对于不同的视觉信息,存在不同的神经元和处理通路。
视觉皮层的功能包括边缘检测、形状识别、颜色感知等。
通过对视觉皮层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
4. 感知与认知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处理外部刺激的过程,而认知则是对感知信息进行理解、识别和加工的过程。
视觉感知和认知紧密相关,我们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的感知都是通过视觉信息进行的。
在视觉心理学中,研究者探索了感知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于不同类型视觉信息的感知和认知差异。
5. 视错觉视错觉是指人们在感知和理解视觉信息时出现的偏差或误判。
视错觉现象常见且广泛,比如大家熟知的“直线干扰错觉”和“形状识别错觉”。
这些错觉现象帮助了我们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方式,并对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总结:大一学生在学习心理学时,需要掌握的视觉心理学知识点包括光线与视觉、视网膜与感光细胞、视觉皮层与视觉感知、感知与认知以及视错觉。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人类的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以及相关的神经机制和心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视觉心理学(一)2024
什么是视觉心理学(一)引言概述:
视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的学科,通过对视觉系统的研究,揭示出人类如何感知、理解和处理视觉信息。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来阐述什么是视觉心理学。
正文内容:
一、视觉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1. 视觉心理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
2. 视觉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著名的视觉心理学实验和研究方法
二、视觉感知的基本过程
1. 光线如何进入眼睛并形成视觉感知
2. 视觉感知的前处理:视网膜的功能和视觉通路的组成
3. 视觉感知的后处理: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
三、视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 视知觉的研究:色彩、形状、运动等视觉要素的感知
2. 视觉注意力的研究:人类对视觉信息的选择和集中
3. 视觉记忆的研究:对视觉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四、视觉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1. 视觉心理学对广告设计的应用:如何吸引人的眼球和引发购买意愿
2. 视觉心理学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如何提高司机对道路信息的感知和反应速度
3. 视觉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如何设计易于识别和操作的界面和图标
五、视觉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1. 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对视觉心理学的影响
2. 虚拟现实技术对视觉心理学的应用前景
3. 个体差异的研究在视觉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总结:
视觉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视觉感知和认知的学科,通过对视觉系统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如何感知、理解和处理视觉信息。
本文通过对视觉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视觉感知的基本过程、研究领域、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阐述,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了视觉心理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心理学中的视觉知觉和注意力研究
心理学中的视觉知觉和注意力研究视觉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人类的视觉机制也成为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特别是视觉知觉和注意力的研究。
视觉知觉主要是指人对外界视觉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而注意力则与感知和认知的过程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视觉知觉和注意力两个方面来介绍心理学中的相关研究。
一、视觉知觉的研究1. 颜色知觉颜色知觉是视觉知觉中的重要方面,颜色是由物体反射或发射的光谱成分决定的,但是颜色知觉并不全是由周围光线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也受到个体的感知能力和认知加工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个体的生理差异和环境因素会影响颜色知觉,而人的情绪和认知过程也会对颜色的感知产生影响。
2. 形状和空间知觉形状和空间知觉主要是指对物体轮廓、形状、体积和距离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
神经学研究发现,大脑的皮层区对物体的轮廓和形状有特定的处理方式,不同的皮层区通过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完整的视觉神经通路,参与了形状和空间信息的处理和整合。
3.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视觉知觉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视觉反映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
感知和认知加工对视觉运动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些神经学研究发现,大脑的运动区域与运动信号的传导和整合密切相关,人的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对运动信息的感知和理解。
二、注意力的研究1. 分类与处理注意力是指人的意愿性或自然性的选择性注意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
注意力的效果与其分配和处理的方式密切相关,而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则对注意力的表现和效果产生影响。
注意力的分类和处理包括选择性注意力、分配注意力、转换注意力、持续注意力和分散注意力等。
2. 功能和生理机制人的注意力过程与大脑的皮层区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生理机制密切相关。
神经研究发现,注意力可以通过调节脑区间的神经驱动来实现,而个体对注意力任务的表现和效果则受到基于大脑皮层区的神经适应和调节的影响。
同时,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也会影响注意力维持和调节的效果。
视觉心理学文献综述
视觉心理学国内外研究综述前言心理学家卡夫卡于1925年曾为心理学下过一个定义:心理学是探讨生物和外界环境接触时产生相应“行为”的科学。
而“行为”则包含两种意义:一是具象可观的反应,如说话、动作或可以量测之生理变化;二是抽象不可观的反应,如人内在的动机、情绪、思考、知觉等等。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可说是内外兼具,涵盖了人类所有可观、不可观的心理活动历程与表现,因此它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心智历程,经过缜密观察与测量而建立的科学。
由卡夫卡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视觉心理学,他是探讨生物和外界环境接触时由视觉及相关行为产生的相应“知觉”反应的科学。
视觉心理学是一个细化的分类,它是指外界影像通过视觉器官引起的心理机理反应,是一个有外在向内在的过程。
这一过程比较复杂,二者在相互联接并发生转化时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视觉心理学的特性主要包括:固有优越性、聚焦区域、尺寸大小、距离远近、运动模糊、运动视差和磁滞现象等七个方面。
本文主要从固有优越性、聚焦区域、运动视差磁滞现象这四个方面来综述国内外基于视觉心理学的交通安全研究。
1.固有优越性固有优越性是指某些类型的物体具有“天生的”相对重要性。
视觉最先选取的东西往往是环境中最为突出的东西,由于有机体的需要是由眼睛调节的,对于一种运动的,即使是很微弱的,离注意中心点很远的,都会使生物以闪电般的速度对其做出反应。
当某种东西出现或消失,或从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或形状、大小、色彩、亮度、材质等发生变化时,人们都会依据这个原理选择进入视线的物体:朱红丽在《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浅谈》中提出感兴趣的东西往往更容易进入视野;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物体更容易让人发现;明亮的色彩比昏暗的色彩更容易进入人的视线;陌生新奇的事物比熟悉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具有光亮材质的物体比粗糙的物体更容易进入人的视线;有节奏和韵律感的远比杂乱无章的感觉更让人舒适。
栗海翔在《驾驶人视觉特性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探讨》中提出驾驶人的颜色视觉特性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现象。
视觉心理学名词解释
视觉心理学名词解释视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感知,包括如何看待,理解和处理信息的一门心理学科。
它研究人们如何从图像,空间信息和混合信息中提取和使用有用的信息,以及如何解释和控制人类行为。
视觉心理学包括许多不同的概念和术语,下面将简要介绍它们:1、空间视觉:空间视觉指人们对物体在空间上的位置和方向的理解。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复杂空间中寻找特定物体,例如在一个房间中找到一条路径。
2、数量视觉:数量视觉指人们对数量信息的理解。
这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外观或次数来进行,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排风扇或竹竿的数量来计算它们的数量。
3、刺激排序:刺激排序是指人们对空间和粒度信息的理解。
这包括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以及如何把它们放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整体的视觉模式,例如拼图。
4、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指人们对输入信息的理解和分类能力。
它可以帮助人们从大量信息中提取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
5、色彩视觉:色彩视觉指对彩色信息的理解。
除了观察物体的颜色,它还可以帮助人们辨认物体,用色彩创造视觉效果,以及使用色彩来表达情绪和情感。
6、动态视觉:动态视觉指人们对正在发生的空间变化过程的理解。
它可以帮助人们从动态的图片和动态的环境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7、对比心理学:对比心理学在视觉心理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研究人们如何在不同的视觉刺激间做出选择。
例如,当我们看到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时,我们会根据这些特征做出不同的选择。
视觉心理学分析了人们对视觉信息的理解和处理,提供了用于设计图形界面和支持人机交互的基础。
它也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视觉行为,以及如何更好地构建令人愉悦的空间内容。
此外,通过实验验证视觉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开发人员了解和改善产品的界面设计。
本文介绍了视觉心理学,简要介绍了它常用的几个概念,如空间视觉、数量视觉、刺激排序、模式识别、色彩视觉以及动态视觉和对比心理学。
通过这些理论,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视觉行为,改善视觉和交互设计。
视觉设计的心理学原理
视觉设计的心理学原理视觉设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产品包装、广告海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网站、APP等数字产品设计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实,好的视觉设计要充分运用心理学原理才能产生更好的视觉效果。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视觉设计中涉及的心理原理及其应用,为大家解析视觉设计的奥秘。
一、颜色的心理作用颜色是视觉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颜色不仅可以美化整体视觉效果,还可以对观众产生很大的心理作用。
例如,在一些食品广告中,使用红色背景可以增加食欲,促进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而在一些健康类产品的广告中,使用绿色背景可以使消费者感到舒适、健康、清新,不仅增加购买欲望,还让消费者产生对产品的好感。
此外,颜色的互补性也是重要的视觉效果。
互补色是指彼此位于调色盘对面的颜色,如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等。
在设计中运用互补色不仅可以提高视觉强度,还可以产生对照、平衡的视觉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过多的互补色或互补色的搭配不当,会产生过度刺眼、不适宜观看的视觉效果。
二、空间与形状的心理作用空间和形状也是视觉设计重要的元素。
不同的空间和形状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
例如,圆形和曲线代表柔和、温暖、亲密和无边际等;方形和直线代表公正、稳定和坚实等。
在设计中运用这些元素可以表现品牌形象、传递产品理念。
空间分配也是视觉设计中很重要的一条线索。
在传递信息时,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要素之间的比例、分布和距离,使设计获得更好、更合理的视觉效果。
例如,对于通常较密集的商业展示,合理分配广告内容和空间非常必要。
此外,利用密度差异、排列的不同方法和线性结构的设计将彰显和谐、轻松的着重点,为化解用户焦虑做出努力。
三、图像视觉设计中的心理作用在视觉设计中,图片、图形和符号等形象元素也是重要的心理作用。
图像设计通过运用象征表达方式,可以很好地引导和激发观众情感。
例如,一些食品公司的广告中会使用美食的图片或者使用可爱的动物,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产品的好感。
视觉的基本现象 普通心理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视觉的基本现象普通心理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视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感知方式之一,也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主要途径。
它通过眼睛和大脑之间的复杂协同作用,将外部环境的光线信息转化为我们能够理解和识别的图像。
作为一门专注于研究视觉现象和感知的学科,视觉心理学旨在深入了解人类是如何感知、注意和记忆视觉信息的。
在这个领域,研究者们探索了视觉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与其他心理过程(如注意力和记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视觉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们需要探讨和了解视觉的感知、注意力和记忆三个基本现象。
首先,视觉的感知是指我们如何通过视觉系统感知环境中的各种视觉刺激。
这包括了我们对颜色、形状、大小、运动等视觉属性的感知能力。
其次,视觉的注意力是指我们在众多视觉刺激中选择性地关注和处理特定的信息。
注意力的分配可以影响我们对环境中不同刺激的感知和处理效果。
最后,视觉的记忆是指我们如何存储和检索与视觉相关的信息。
我们的记忆系统对过去的视觉经验起着关键的作用,使我们能够识别、回忆和辨别各种视觉对象和场景。
通过深入研究视觉心理学中的这些基本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感知和认知的机制,并且对于应用领域,如广告、设计和教育等,也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将以这三个基本现象为主线,探讨视觉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以期增进对视觉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探讨,分别是视觉的感知、视觉的注意力和视觉的记忆。
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视觉心理学的基本现象。
在这些内容中,我们将深入研究人类视觉系统的运作方式,探讨视觉对人类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在第一部分,我们将着重介绍视觉的感知。
视觉的感知是指人们通过眼睛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
我们将深入研究人类视觉系统如何感知光线、颜色、形状和运动等视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是如何被加工和解读的。
通过了解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心理学研究论文:视觉心理学论文18篇
心理学课题研究论文视觉心理学论文18篇【摘要】室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为此,视觉心理学的应用很有必要。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准确把握室内装饰、环境同居住者生活、工作的内在关系,进而设计出适合居住者居住的住宅环境。
【关键词】视觉心理学心理学论文视觉心理学论文:视觉心理学室内设计论文一、视觉心理学的特点(一)自身固有的优越性人们对美的事物的享受大多是经过眼睛对外界事物的捕捉而实现的。
一般来说,人的视觉神经系统在捕捉外界事物时主要有两个特点:1.对于相对静止的事物,视觉系统会优先接收那些正在运动的事物或场景;2.颜色艳丽的事物同那些颜色略显暗淡的事物相比,更容易获得人们的注意。
视觉心理学本身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它可以将事物的第一印象牢牢印在人们的脑海中。
(二)存在空间局限性从本质上来说,人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范围并不是无限大的,如人眼在水平方向上的视觉范围角度大约为120°,也就是以眼睛中线为基准,左右各一半,而在垂直方向上,视觉范围角度为上50°,下70°,相应的,有效色彩所获得的视觉空间范围则是在此基础上减掉10°,在这样一个视觉范围内,人们所获得视觉效果是最好的。
(三)可实现视觉效果的完整获取一般来说,人们可对自身脑海中的某些深刻印象进行更深入的图形构建,即现代人常说的“脑补”,以此来获得更为完整的视觉效果。
从自身视觉接收来说,视觉效果并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一场景或事物的显现,更多的是在当前视觉效果的基础上对缺失场景或事物展开自助构建,进而达到视觉效果整体性的目的。
(四)存在视错觉人在用眼睛接收外界事物时,容易受到光影、眼膜及自身相关因素的影响,故有时对所获取的事物或场景会产生一种视错觉影像。
另外,在观看有序水平图像时,人们往往会获得一种更为广阔的空间感,故在室内设计中可利用镜子,使房间产生一种“变大了”的视错觉效果,实际上,房子大小并未改变,通过这样一种形式的设计,不仅可获得视觉上的享受,还能使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视觉生理心理学关键知识点
视觉生理心理学关键知识点视觉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视觉系统如何感知和处理信息的学科。
通过了解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
本文将介绍视觉生理心理学的关键知识点,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
1.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视觉感知是指人类对视觉输入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能力。
人眼接收到的光信号经过视网膜、视神经和大脑的处理,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
这个过程涉及到光线的折射、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神经元的神经传递等多个环节。
2.视觉感知的层次视觉感知可以分为低层次和高层次两个层次。
低层次的视觉感知主要包括图像的边缘检测、颜色感知、运动检测等基本特征的提取。
高层次的视觉感知则涉及到对物体的识别、场景的理解等更加复杂的认知过程。
3.视觉注意力视觉注意力是指我们对视觉输入中某些特定信息的选择性关注和加工能力。
在面对大量视觉信息的时候,我们往往只能注意到其中一小部分。
视觉注意力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是如何选择性地注意到某些信息,以及这种选择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
4.视觉错觉视觉错觉是指我们在感知过程中对视觉输入的错误解读。
这些错觉可能是由于感觉器官的特性、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或者是文化经验等因素引起的。
经典的视觉错觉包括莱斯利错觉、赫姆勒格图案等。
通过研究视觉错觉,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特点和限制。
5.颜色感知颜色是视觉感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对颜色的感知是通过视网膜上的三种不同类型的感光细胞来实现的。
这三种感光细胞对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它们的相对激活程度决定了我们对不同颜色的感知。
6.双眼视觉双眼视觉是指我们通过两只眼睛同时接收到的视觉输入。
由于两只眼睛的位置不同,它们接收到的视角也不同。
大脑通过比较两只眼睛接收到的视觉信息,可以实现深度感知和立体视觉。
7.视觉记忆视觉记忆是指我们对过去所见视觉信息的存储和回忆能力。
通过视觉记忆,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保持和操作大量的视觉信息。
普通心理学第三章第二节视觉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它是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所产生。
一、视觉刺激要看见东西,就需要光。
当我们讲到视觉刺激物——光的特性时,既包括光源的特性,也包括具有反射作用的物体表面的特性。
三人行提示,这些特性,决定了人的视觉特性。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三人行提示,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一)眼球人的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巩膜和角膜,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
内层为视网膜和视神经内段。
眼球内容物包括晶体、房水和玻璃体,它们都是屈光介质。
这些结构加上眼球前端的角膜,组成眼睛的屈光系统。
(二)网膜的构造和换能作用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它们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
椎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三)视觉的传导机制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第一级为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鼻侧束交叉至对侧,和对侧的颞侧束合并,传至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第三极神经元的纤维从外侧膝状体发出,终止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
侧抑制:相邻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四)视觉的中枢机制特征觉察器: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呈现给网膜上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刺激物作出反应,这种高级神经元叫特征觉察器。
三、视觉的基本现象(一)视觉理论1、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
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
当它们分别感受到不同的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体验。
即三色说。
三人行提示,三色说不能解释红绿色盲。
由于三色说假定黄是由红、绿混合产生的,因此,缺乏感红和感绿装置的病人,不应该具有黄色的经验,这和病人的实际色觉经验是不符合的。
2、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纪实摄影与视觉心理学
纪实摄影与视觉心理学随着纪实摄影兴起,一批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中国乡村天主教,他们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满怀人类学情怀,用照片记录下中国农村天主教的实况。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纪实摄影的视觉表达的内容,欢迎大家参阅。
纪实摄影的视觉表达本文以吕楠和杨延康关于中国乡村天主教摄影为例,通过解读其摄影作品,探讨两位摄影师的视觉表达经验及其背后的人类学情怀;同时根据笔者的田野调查经验,对中国乡村天主教纪实摄影中的片面化呈现作一反思。
目前学术界有一大批历史学者、人类学者、宗教学者倾心于中国天主教研究,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从事研究工作。
有人埋头古籍,探赜索隐,通过梳理文献来还原中国天主教史;有人走出书斋,进入教堂,与神父、教友倾心交谈,获取一手资料,研究中国当下天主教的发展状况。
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采访记录,这些研究主要通过学理化、逻辑化的文字论述呈现出来;但是还有一种方法——通过照片、影像手段记录中国天主教却一直被忽视,其实这种方法并非新近出现,当年的殖民官员、传教士、旅行家、摄影师留下了大量关于中国天主教的图片影像资料,而且这些资料也经常为前者所引用,但是他们认为这种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摄影作品只是其学术研究的辅助材料。
笔者试图从这些摄影作品入手,探究其摄影作品中的视觉表达经验及方法论层面上的人类学情怀。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渐次展开,西方思潮涌入中华大地,纪实摄影因运而生,一方面摆脱传统政治题材意识形态宣传的桎梏,恢复艺术家对现实观察和视觉表达,另一方面学习西方摄影艺术中的各种影像文本,结合中国现实进行艺术创作,关注底层、边缘的人和事,发挥摄影的批判功能和记录功能。
天主教在中国现代政治语境下,因为政治与宗教上的敏感性,使得其徘徊在话语权的边缘,得不到主流社会的重视。
出于对传统的反叛和艺术的自觉,一批摄影师开始关注中国乡村天主教,吕楠、杨延康率先进入此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功和社会影响力;步后尘者不计其数,比较有名的摄影师还有彭祥杰、赵利文、李泛、黄新利等。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shang
第三章视觉心理学视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视觉感知的机制和过程。
它关注人们如何通过眼睛接收光信号,并如何在大脑中处理这些信号以产生视觉体验。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如何感知世界、如何进行视觉识别以及如何处理视觉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在视觉心理学中,有几个关键的概念和理论,包括:1. 视觉感知:这是指人们如何通过眼睛接收光信号,并如何在大脑中处理这些信号以产生视觉体验。
视觉感知包括颜色、形状、大小、深度和运动等方面的感知。
3. 视觉记忆:这是指人们如何记住视觉信息,并在需要时回忆起来。
视觉记忆对于人类学习和记忆具有重要意义。
4. 视觉识别:这是指人们如何识别视觉对象,包括面孔、物体和场景等。
视觉识别对于人类进行社会交往、解决问题和导航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视觉心理学的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1. 实验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视觉行为,以研究视觉感知、注意、记忆和识别等过程。
2. 认知神经科学法:通过脑成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观察大脑在处理视觉信息时的神经活动,以研究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
3. 行为研究法:通过观察和记录人们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视觉行为,如驾驶、导航和社交等,以研究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4. 计算机模拟法: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以研究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的算法和机制。
视觉心理学的研究对于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包括:1. 视觉艺术:通过研究人类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艺术家可以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2. 人机交互:通过研究人类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可以设计出更符合人类视觉习惯和认知特点的交互界面。
3. 教育和培训:通过研究人类视觉记忆和识别过程,可以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培训方案。
4. 医学和康复:通过研究人类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可以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视觉障碍患者恢复视觉功能。
视觉心理学名词解释
视觉心理学名词解释视觉心理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门复杂又深奥的学科,学习它涉及到许多术语以及知识点。
如果想要掌握视觉心理学,很有必要掌握一些核心的概念和名词,下面就是一些重要的视觉心理学名词以及它们的解释。
一、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是指个体与某个事物之间的体验距离,在心理学理论上可分为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社会距离和情感距离四种类型。
心理距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当个体只有一点心理距离时,他们会更趋向于保持一致性;而当心理距离较远时,个体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二、视觉强调(visual emphasis):指主观信念和外在表现的偏好的表现,它可以通过不同的特征来定义,比如可以通过尺寸、浅深以及其他任何视觉元素来表现,它可以控制人们的注意力,调节着人们的情绪。
如此一来,我们看到的视觉元素的强调,会影响到我们对某种视觉元素及其周围环境的判断。
三、色调模式(color tone pattern):指由六种主要色彩构成的模式,如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和橙色。
每种色调模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特性,它们都具有自己的特质,可以改变人们的情绪、记忆以及行为。
色调模式对于进行视觉艺术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用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四、视觉反引力(visual repulsion):是指视觉元素衍生聚集一起的趋势,例如当视觉元素越强调,它们越倾向于聚集在一起。
视觉反引力有助于确定视觉元素的位置,让设计师们更容易掌控设计的节奏和结构,使他们的作品更加美观。
五、视觉穿越(visual tunneling):是指视觉元素从某一位置穿越到另一位置的趋势,即在视觉上形成一条连续的线条。
视觉穿越有助于强调可视元素,让某种信息能够更有力的传播,使进入观者的视觉冲击力大大提升。
六、视觉重心(visual gravity):是指通过视觉元素的摆放形成视觉焦点,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引起观者的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心理学》自考考试大纲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视觉心理学》课程是摄影专业基础课,它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视觉心理学基本规律,并且在实践中运用这些规律,了解如何使一张照片变得有趣、如何让观众对自己拍的照片产生感动的反应。
课程主要讨论视觉心理的基本概念,不同的研究角度,理论学派,研究方法以及应用视觉心理学的范畴,课程分为基本理论论述探讨与应用研究等三部分。
课程要求学生在进行作品赏析的同时,了解视觉的基本规律,并能够结合相关的实践训练,掌握和熟练使用这些视觉规律和法则。
Ⅱ. 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视觉的生理系统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本章将讲述《视觉心理学》课程绪论以及视觉的生理系统——探讨眼睛的光学结构、大脑神经元组合,以及介绍诸多视觉的生理现象。
学习本章,要求把握眼睛的生理构造、视神经的回路系统以及视觉的生理现象。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绪论(一)、课程目的介绍课程设置的目的及课程特点。
(二)、课程内容介绍课程本课程分为三个部份:(1)视觉的生理系统——探讨眼睛的光学结构、神经元组合和特性侦测器的效用,以及介绍诸多视觉的生理现象。
(2)人类的知觉系统——介绍各种知觉的现象及视觉讯息的处理模式。
(3)影像与完形研究——探讨视觉场之观念、各种完形法则、完形训练以及符号学评析摄影影像的方法等等。
(三)、参考资料介绍课程学习方法以及参考书目。
第二节眼睛的生理构造(一)、生物的视觉起源低等生物的眼睛效用十分简单;直到生物演化到高级阶段,才出现构造精密复杂、能够清晰成像的眼睛,才产生了能够辨析形状、色彩、细节和明暗的“视觉”。
(二)、眼睛VS照相机从篇幅、焦距、视角、景深、光圈几个角度分析对比眼睛与照相机的区别。
(三)、肉眼的光学规格肉眼与135小型相机相比较,所具有的光学规格。
第三节:脑与神经系统(一)、神经的效用神经具有以下三种效用:1、负责连接外界的刺激;2、管理从肌肉或器官作出的反应;3、将1、2两种系统整合,同时负责传导的效用。
(二)、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是基本的单细胞,有树状突、细胞体与轴突三部分组成,它们也被称为神经元。
神经细胞有其自身特点。
(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人的神经网络可以分成中央神经系统与周边神经系统两大类。
(四)、脑脑部分为后脑、中脑与前脑,各有其不同的效用与特点。
(五)、脑之侧化解剖学上将外观相近的左右半脑,却具有各不同的效用,称之为脑的侧化现象。
摄影学习者需不断加强自己的弱势半脑,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有进步。
第四节:视网膜(一)、视网膜的构造视网膜是接收视觉刺激的第一站,由眼球外围往轴心方向包含了五层细胞:感光细胞层、水平细胞、两极细胞、无轴突细胞、以及节细胞。
光讯号在接受器转为电讯号后,经由节细胞的轴突送出眼睛至下一站─侧膝核LGN,这些轴突在送出眼睛之前集结成束,形成视神经。
视网膜的结构及连结方式的探索,最早可追溯至卡哈尔的研究,他当时用染剂染色,可清楚见到视网膜不同神经元的构造与连结方式。
(二)、视觉形成的原理我们能清楚地看见外界影像,是因为当凝视某外界物体时,光线由该物体反射并投入眼球。
眼球聚焦,使影像能适当地落于视网膜上。
(三)、感光细胞层─锥体细胞与杆体细胞杆体细胞——在低亮度环境下反映明暗的亮度讯息,提供“黑白”的单色视觉形象。
锥体细胞——含有三种分别对红、绿、蓝感光的不同色素,提供“彩色”的知觉判断。
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不仅在外形不同,在视网膜上锥体细胞与杆体细胞也不是均匀分布。
(四)、三种视觉范围暗视觉——在低亮度的黑暗环境下,只有杆体细胞进行的视觉反应。
昼视觉——在非常明亮的照明环境下,只有锥体细胞进行的视觉反应。
中间视觉——一般正常的室内照明环境下,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两者同时发挥作用的视觉范围。
第五节:视觉神经的回路系统视知觉是由视觉刺激和视觉系统互动所产生。
视觉系统主要分成三大部分,包括眼睛,侧膝核(LGN),最后到达大脑视觉皮质层。
第六节:视觉的生理现象(一)、后像当眼前出现的短暂视觉刺激被迅速移去之后,眼睛将会持续大约1/4的时间,仍然可以看到与移出刺激相近似的视觉残像。
分为正后像(呈像颜色与刺激相同)与负后像(呈像颜色与刺激为互补色)。
(二)、彩色视觉光线是视觉刺激的来源,但是人眼可见的光线(visible light)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已——波长400—700nm的部分。
(三)、适应黑暗适应的曲线中,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增加,眼睛对光的敏感度越来越高;曲线可分成两段,从开始到7、8分钟的时候,是由锥体细胞负责,但此时锥体细胞的敏感度已达极限,所以曲线略趋平缓;杆体细胞的敏感度下降得非常慢,但是在7、8分钟的时候,敏感度变得比锥体细胞高,所以改由杆体细胞接手,负责黑暗中的视觉。
大约30分钟的时候,杆体细胞的敏感度也达到极限,所以曲线再度平缓。
(四)、双眼视觉一般而言,具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有比较宽阔的视野范围,任何眼前的物体都会被左右双眼同时察觉,在每只眼睛的视网膜上产生各自独立的影像,形成所谓的双眼视觉。
(五)、视觉的运动规律三、考核知识点(一)、眼睛的生理构造(二):脑与神经系统(三):视网膜(四):视觉神经的回路系统(五):视觉的生理现象四、考核要求(一)、眼睛的生理构造1、识记:生物的视觉起源2、领会:从篇幅、焦距、视角、景深、光圈几个角度分析对比眼睛与照相机的区别。
3、应用:肉眼与135小型相机相比较,所具有的光学规格。
(二):脑与神经系统1、识记:神经的效用、神经细胞有其自身特点、神经系统的结构、脑部各自不同的效用与特点。
2、领会:解剖学上将外观相近的左右半脑,却具有各不同的效用,称之为脑的侧化现象。
3、应用:摄影学习者需不断加强自己的弱势半脑,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有进步。
(三):视网膜1、识记:视网膜的构造、感光细胞层─锥体细胞与杆体细胞2、领会:视觉形成的原理3、应用:三种视觉范围(四):视觉神经的回路系统1、识记:视知觉是由视觉刺激和视觉系统互动所产生。
视觉系统主要分成三大部分,包括眼睛,侧膝核(LGN),最后到达大脑视觉皮质层。
2、领会:视觉神经的回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路线3、应用:远视与近视的形成原因(五):视觉的生理现象1、识记:后像、彩色视觉、适应、双眼视觉等视觉的生理现象形成原因2、领会:视觉的生理现象的表现3、应用:视觉的运动规律第二章人类的知觉系统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本章将讲述人类知觉系统及基本的知觉规律,学习本章要求要了解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与区别、知觉的发展,知觉反应与知觉现象,重点掌握视觉信息的处理模式以及知觉的一些特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感觉与知觉(一)、什么是“感觉”?所谓“感觉”是指人类对于物理刺激的直接反应。
而受到刺激的人诠释“感觉”的结果,便形成这个人的知觉。
感觉从认知流程与心理机制两个层面的不同认识。
(二)、什么是“知觉”?所谓“知觉”是将情境赋予意义的过程,是对于感觉到的刺激进行组织、解释和加工的过程。
(三)、感觉和知觉过程知觉过程模型知觉过程的模式(四)、知觉历程知觉历程如同一个循环,不断地重复每一个步骤。
(五)、感觉规律1、阈限:刺激的强度必须达到某种程度,才能引起感受器官的感应,从而激起神经冲动。
2、绝对阈限:能够被观察者觉察到的最小物理能量。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绝对阈限。
3、感觉强度的测量:感觉是不能直接测量的,必须和另一个感觉对照比较,以判断这两个感觉的孰强孰弱。
4、差异阈限:观察者辨别两种刺激强度不同时所需要的最小差异值;也被称为最小可觉差异。
5、韦伯定律:差异阈限与作为比较根据的标准刺激之间,保持定比关系。
差别阈限/标准刺激的强度=常数(k)韦氏分数k 如果将差异阈限视为感觉比较时的敏锐度,而此种敏锐度,将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低。
不同感觉的韦氏分数6、关于知识知识是来自于过去的学习和经验,会影响到我们的知觉。
在辨识物体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知识,必须比对知觉与记忆系统中的物体,才能成功地辨识。
第二节:知觉(一)、知觉的精确性1、人类对于视觉的信任感远大于触觉。
2、“错觉”是人类视觉系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常态。
什么是错觉?——视觉信息与物理刺激的真实性相违背的情况。
错觉几乎都发生在三维立体空间转换为二维平面图像的过程中。
(二)、知觉的特质——知觉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就各种平面媒体而言,摄影是描述物体属性最完备、记录物体信息最清楚的一种媒介。
(三)、明亮度的知觉“明亮度”对于光源而言,是指它发射光线引起人们知觉的数量;对于物体而言,是指光线反射或穿透进而引起人们知觉的数量。
人类视觉系统对于“明亮度”的知觉会受到环境影响。
(四)、细节的知觉摄影艺术以可以传递大量细节知觉为主,“具有无限多的细节”是讲究品质的传统摄影独一无二的重要特质。
但也有例外之时。
(五)、形状的知觉形状被视为一幅图画中主体的外形或轮廓,是对物体描述最清楚也最具体的一项。
摄影上“形状”的认知有两种情况被误认:使用短焦距广角镜头拍摄,形成夸张的透视效果;一般人在辨识平面图像时,容易受到过去三维立体形状的经验和记忆的影响。
(六)、形态的知觉在平面图像传播范畴里,“形态”指的是物体在二维平面表现出三维立体的深度属性。
深度属性包括:物体表面的凹凸质感;物体立体的纵深;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表现被摄体的立体纵深,最有效的莫过于摄影棚里的灯光技巧。
不论采用何种光源,摄影者都必须记住:太阳只有一个,被摄体的阴影也应该只有一个,而且必定出现在物体下方。
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就会对“形态”知觉产生混乱。
闪光灯永远位于镜头上方。
(七)、尺寸与距离的知觉被摄体极端放大被摄体极端缩小有两个因素可以提供人类精确的尺寸知觉: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十分熟悉的物体,如:一般人的身高、手掌的大小、汽车或楼房的尺寸等;用标尺作为比对和参考的依据。
(八)、色彩的知觉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大约可以分辨出七百万种不同的颜色。
色彩的属性:色调、纯度、明度。
色彩知觉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九)、动作的知觉当人们在极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现眼前某一物体或刺激的位置有所改变,就会引起动作知觉。
一般而言,物体移动的角速度一旦超过每秒180度,人们就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残影。
追踪摄影平面高速摄影第三节:知觉反应(一)、认知反应——知觉的结果包括: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鉴等。
(二)、情绪反应兴趣态度感动(三)、精神运动反应指涉及精神及肌肉之间协调合作的一种知觉状态,通常反应在人的某一项专门技能上。
第四节:知觉现象(一)、感觉剥夺感觉剥夺是指感觉器官对于环境信息的种类与强度急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察觉能力的一种状态。
(二)、知觉准备所谓“知觉准备”,是指人们会根据个人期望或经验的不同,而赋于知觉对象以不同的意义。
(三)、知觉防御知觉防御是指人类运用自己的知觉系统以规避含有恐吓、胁迫意图的刺激,以维护自身安全的知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