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微课教案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够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进行简要概括;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2.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概括。
三、教学难点:1.理解抒情诗中的意境;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四、教学准备:1.诗歌《夏夜》的课文;2.生词表和短语表;3.课堂讲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1. 老师为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一首诗歌,《夏夜》。
你们会通过阅读、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提高你们的语文能力。
2. 老师呈现课文标题《夏夜》,并放送朗读版录音。
Step 2: 生词和短语解释 (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并标记不熟悉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并让学生朗读。
3.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
Step 3: 课文理解和概括 (20分钟)1. 老师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段的意思和情感表达。
2. 老师提问学生,帮助他们概括课文的大意。
3.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每段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4. 学生代表小组汇报他们的归纳结果,全班一起讨论并纠正。
Step 4: 诗歌欣赏 (15分钟)1. 老师讲解抒情诗的特点和写作手法。
2. 老师带领学生欣赏《夏夜》这首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3. 学生就诗歌的意境和感受发言,并与同学分享。
Step 5: 总结与拓展 (10分钟)1. 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课文要关注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以及整体的概括和归纳能力的提高。
2. 老师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朗读并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理解一首抒情诗,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课堂活动设计合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良好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诗歌的语言和形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微型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能正确运用。
2.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运用所学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隐含意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启发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预测。
Step 2:阅读理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篇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短文,要求学生默读并回答问题。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
Step 3:教学内容(20分钟)教师出示本节课的课文,并解释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采用分组读、师生互动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Step 4:听说训练(1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课文情境相关的对话,要求学生仔细听并进行回答。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境对话训练。
Step 5:综合运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包括词汇填空、句子改错等。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综合运用。
Step 6:作文操练(20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个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图片,并要求学生以此为题目,写一篇短文。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Step 7:展示与点评(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文,并进行互评。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就作文的内容、语言等方面给予意见和建议。
Step 8: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并根据课堂上的点评进行作文修改。
语文微课教案 初中
语文微课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背影》中的经典段落;(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象;(3)了解文章的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细节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情怀;(2)学会珍惜亲情,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父亲分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爱意。
文章以朴素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传递了亲情的伟大。
2. 教学重点:分析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
3.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情感,学会从细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父亲》,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2)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父爱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如父亲为作者购买书籍、邮寄衣物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亲情的感受;(2)分享自己的孝心故事,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经典段落,深入理解文本。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背影》中的经典段落;2. 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悟;3. 分析身边的人物,从细节中把握人物形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背影》这篇文章,感受父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恩情怀。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书写并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掌握生字、词语的读音、书写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这篇课文有什么初步的了解?想不想进一步了解?(二)生字词教学1. 教师展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掌握字音、字形。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三)课文阅读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思考文章主旨。
2.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重点。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点评。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
七、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阅读,了解课文背景。
3. 撰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八、板书设计1. 课题:课文标题2. 生字词:生字、词语3. 文章主旨:简要概括文章中心思想4. 教学重点:本节课重点知识5. 教学难点:本节课难点知识九、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初中语文微课堂全文教案
初中语文微课堂全文教案课程类型:语文微课堂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 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哲理,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课文中写作特色的分析。
3. 课文中所表达的哲理的领悟。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写作特色的把握。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课文注释。
3. 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春天的诗句或词语。
2. 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朗读课文(5分钟)1. 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10分钟)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大意。
2. 教师给出课文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如描绘春天的词语和句子。
四、写作特色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如描绘春天的词语和句子。
2. 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写作例子,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五、哲理领悟(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所表达的哲理,如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焕发。
2.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哲理。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对本次微课堂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朗读和理解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微课堂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春》,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同时,学生也应该能够领悟课文中所表达的哲理,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第1篇:初中语文微课教案设计初中语文微课教案设计《陋室铭》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体会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一、译二、读,体会韵文“铭”的文体特点。
找韵脚,生读韵文,师读散句。
体会骈散结合、错落有致的语言节律之美。
三、把握人文情怀及写法。
1、生动讲述《陋室铭》刘禹锡三次搬家气知县的轶事。
之后齐读感悟2、析文。
由尾句“何陋之有”引出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明确主旨句。
分析主旨句的引出方式,陋室不陋三表现。
结句的类比手法和引用典故的作用。
顺势明确本文思想感情。
归结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总结: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类比衬托的手法。
板书设计:陋室铭刘禹锡景——幽雅陋室人——儒雅不陋(德馨)事——高雅附件2: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初中语文微课的优点及作用 1.“微课”不同于教研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讨论对象主要是老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想。
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老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加性强。
老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
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老师和专业人员)组成。
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老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加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阅历,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
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
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语文微课教案初中
语文微课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微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济南冬天的景色特点,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感受济南冬天景色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习并运用文中描绘景色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学会通过朗读和感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微课设计思路:1. 导入:通过展示济南冬天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解释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
4. 互动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冬天景色,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出来。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方法和技巧。
五、微课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5分钟):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解释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
4. 互动交流(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冬天景色,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出来。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方法和技巧。
六、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家乡的冬天景色。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试着用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方法进行修改和润色。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教案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审视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会珍惜亲情,感恩身边的人。
(3)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困境时能够自强不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秋天的怀念》的主题思想、作者简介、课文内容解析。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的朗读与表达。
4. 写作技巧的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品味课文中的情感,体会作者对亲情的珍惜。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审视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3)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秋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魅力。
(2)简介作者史铁生及其作品《秋天的怀念》。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审视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情感内涵。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写作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抒发自己的情感。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作业的完成要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畅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初中语文真人微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互动等形式,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 学会运用讨论、互动等形式,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2. 教学难点:- 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课文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讲解重点字词、句子和段落。
- 学生通过讨论、互动等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人物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了解其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情感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分享自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 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情感的感受。
5. 互动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 学生通过问答、辩论等形式,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6.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蕴含的价值观。
-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讨论、互动中的表现,如口语表达、沟通能力等。
3. 学生对课文情感态度的把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
优秀微课教案语文初中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 掌握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理解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 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学习本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 通过朗读、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 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2. 难点:- 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春天有什么感受?请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下春天的特点。
2. 新课导入:- 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写作背景。
- 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
- 分析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景物描写的方法。
4. 朗读与背诵:-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6.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背影》微课教学设计优秀3篇
初中语文《背影》微课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重点──体会朴实语言中包含的父子深情。
难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课文中心的作用。
教法──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口述重点段落,体会描写的好处。
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1、检查预习:⑴给加点字注音,齐读。
⑵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含义。
2、以小故事,激发情感,引入新课:父亲与母亲不同的送别方式:一个用行动,一个用表情或语言。
如父亲或许早早起床准备好行李,口理会说你走吧我就不送了,但在你走后父亲却会默默地站在某处目送,而母亲则会一边送一边流泪。
3、听录音朗读,体会课文感情。
4、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⑴文中写了几次背影?着重写哪一次?⑵以背影为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⑶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讨论:课文四次写“背影”。
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
着重写在车站父亲爬月台买桔子时的背影。
难忘背影──点题。
(1段)家境:祸不单行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2、3段)描写背影送别前:细心关照为写背影做铺垫(4、5段)买桔子:周到入微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6段)再现背影──思念。
(7段)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抒发了儿子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5、分段朗读,加深理解。
思考: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讨论: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
这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对儿子满腔的温情形成对照,显示出父爱的崇高。
6、朗读课文,准备复述“望父买桔”一段。
第二课时1、读4、5段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⑴因为事忙,托人送我,他再三叮嘱,甚是仔细。
⑵尽管有事,终于决定自己亲自去送。
⑶给我选定座位。
⑷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⑸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父亲的慈爱真是感人肺腑2、齐声朗读第六段说一说:这一段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的描写?讨论:动作──“蹒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表现出父亲行动艰难。
语文初中微课教案
语文初中微课教案课程类型:语文初中微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草原》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老舍以及写作背景,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草原》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运用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准备:1. 微课视频:介绍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作者老舍的写作背景。
2. 课文《草原》:老舍著。
3. 教学PPT:包含课文重点内容、词语和句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作者老舍的写作背景。
2. 学生分享观看微课视频的感悟,教师总结并导入课文学习。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草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学生完成PPT上的自主学习任务,巩固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描绘草原景色的词语和句型。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悟,运用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
2.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并反馈。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和建议。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草原》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在写作练习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一篇篇关于草原的美丽文章。
初中语文 微教案
初中语文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课文中春天的美好景色,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描绘春天景色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欣赏和评价课文中的美景描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描绘春天的美文的课文《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查阅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句子。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3)解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朗读练习: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语感。
6. 表达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子和修辞手法,描绘自己身边的春天景色。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春》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的美景。
通过这篇微教案,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欣赏美的心态。
同时,通过朗读和表达练习,提高他们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篇一: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教案】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三、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小说的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面对这些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初中 语文微课教案
初中语文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读写“糕、崇、rod、峰、城、峦、蜿蜒、横贯、名胜古迹”等词语。
(2)了解课文描绘的长城雄奇壮丽的景色和它悠久的历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听读,讨论,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坚固结构。
(2)通过默读,揣摩,品味,领会作者在语言文字上的特点和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领会课文的主题,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坚固结构。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景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长城的语句中的关键字词。
三、教法学法1. 教法:(1)讲述法:通过讲述,使学生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坚固结构,以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讨论法: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理解课文。
(3)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语句,通过反复品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2. 学法:(1)朗读体味: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2)质疑问难: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疑难问题,进行质疑。
(3)合作交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长城》,齐读课题。
(2)简介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三千多里,气势雄伟,构思巧妙,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理解词语,理清课文层次。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坚固结构?3. 研读课文,体会感情(1)学习第一自然段A. 指名读,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写什么?B. 联系实际,说一说:你能具体说明长城的雄伟气势吗?C. 读后想象:当你站在长城之上,望着连绵起伏的山峦,看着长城从山海关一直伸向远方,你会想到什么?D. 出示投影:长城全景图,让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画面,进一步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
初中语文5分钟微课教案
初中语文5分钟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微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秋天的怀念》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史铁生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课中的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秋天的怀念》的基本内容,包括情节、人物、环境等。
2. 分析课文中的母爱主题,理解母亲的形象。
3. 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微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秋天的怀念》的基本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2分钟):简要介绍作者史铁生及其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微课学习(15分钟):(1)观看微课视频,让学生对课文《秋天的怀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针对微课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母爱主题,理解母亲的形象。
3. 课堂讲解与拓展(15分钟):(1)针对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讲解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体会。
4.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母爱主题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写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微课教学,教师应认真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秋天的怀念》的基本内容掌握情况。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能力。
3. 学生对母爱主题的理解和体会,以及他们在作文中的表达。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精选5篇)初中语文微型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依据课文注释及工具书,掌握重要文言词句,读通*大意,并用简洁的话概括*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能结合情节分析形象,总结寓意,得到人生启示。
3.学会运用*以对话展开情节的表达方式,体会*逻辑严谨、文气贯通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积累文言知识与文言词语,明了*大意。
难点:准确理解*寓意,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点明了“忧”。
“忧”指的是忧虑、担忧。
“杞人”忧虑哪些事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杞人忧天》,一起去了解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集体朗读)【板书:杞人忧天忧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字音读准确,把握重要实词。
.2.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次圈画没有解决的读音和重要词句。
(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朗读,带领学生整体解决*中的疑难。
)3.再次齐读(带着问题进行朗读)。
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这个故事在讲什么?明确:杞国有个人整天神色忧虑,担忧天会塌地会陷,使得自己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有一个人就去开导他,为他解释天、日月星辰以及地存在的状态,一经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小组讨论:杞人为什么会“废寝食”?试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忧天地崩坠,身所寄。
【板书:起因——担心天地塌陷】2.提问:“晓之者”开导“杞人”的理由是什么?杞人一开始信服了吗?从两者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两人什么样的性格?明确:理由是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人们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天空不会坠落;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也不会对人有伤害;大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人们整天在地上活动,大地不会陷落。
杞人不完全相信晓之者的劝导,又提出了另一方面的担忧。
初中语文10分钟教案模板(共6篇)
初中语文10分钟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篇1:微型课教案】《草虫的村落》微课教学设计草虫的村落教学目的: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展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
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得意,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老师板书〕〔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应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老师点拨:〔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小结:从这位英勇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
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p 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十分钟微课教案初中语文
十分钟微课教案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略读、寻读、精读、猜读、批注等。
2. 阅读理解的方法:关键词提取、句子理解、段落大意、文章结构分析等。
3. 阅读材料的选取: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主,辅以课外读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阅读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阅读理解技巧(10分钟)教师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包括略读、寻读、精读、猜读、批注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讲解阅读理解方法(10分钟)教师讲解阅读理解的方法,包括关键词提取、句子理解、段落大意、文章结构分析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4. 实践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教师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进行阅读理解,并互相交流心得。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实践练习进行点评,总结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践练习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对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初中语文教材。
2. 课外读物。
3. 教学PPT。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主动阅读。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初中语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语,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口头表达等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语的识记,文章内容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文章主题的把握,写作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
(2)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语,查阅字典、词典。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主题思想等。
4. 课堂展示(1)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学习成果。
(2)教师点评,纠正学生错误,表扬优秀表现。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2. 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能力?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能否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4.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六、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2. 课文相关图片、音乐3. 字典、词典4. 教学课件5. 教学视频6. 课后作业七、教学时长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情况,教学时长约为4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
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
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6.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课时可根据课堂推进状态自我调节。
一、诗句导入,激发兴趣。
以组合诗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标,以教师范读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四、综合学习,自主探究
学生围绕人物和作品评价或其他学习中的问题自我发现,自谈感受,合作探讨。
五、选背课文,文化积累
学生选背精彩片断,展开竞背,师生共评。
在上当中我们以课文《出师表》为例给大家介绍了一初中语文微课教案。
不知道同学们通过这篇教案能不能感受到老师们课下准备教案作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