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培训讲学

合集下载

教学活动中的激励研究综述

教学活动中的激励研究综述

教学活动中的激励研究综述引言教学活动中的激励是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激励学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综述相关的研究成果,探讨教学活动中的激励策略,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激励理论的发展激励理论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

早在20世纪初,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快感原则”,认为人类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快感和避免痛苦。

后来,皮亚杰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不断地追求成就来获得满足感。

随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对激励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激励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激励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充分的激励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而缺乏有效的激励则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研究表明,激励对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教学活动中的激励策略1. 目标设定学生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适当的目标,并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反馈机制及时的反馈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课堂互动等方式提供及时的反馈。

3. 激励激励激励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

外部激励可以是奖励、表扬等方式,内部激励则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4.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如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四、教学活动中的激励策略的实际应用以上提到的激励策略在实际教学中都是可行的。

目标设定可以让学生有清晰的学习方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及时的反馈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水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激励激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评价提升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评价提升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评价提升策略研究摘要:评价是一种激励学生积极进步的手段,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和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其智力。

所以要加强对课堂激励性评价的研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励性评价;课堂教学引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而对数学教育而言,培养学生能力正是关键所在。

为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当前高效实用的评价工具和手段来开展教学工作,从而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和提升学科成绩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表扬鼓励学生我们常说:“鼓励是一把金钥匙”。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有所表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应该要学会赞赏与鼓励学生,这是培养学生自信的前提条件。

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对于那些表现良好、进步较大的学生能够给予更多的表扬。

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应该学会肯定和鼓励,但是要注意尺度与力度。

需要注意表扬与鼓励过程中的技巧与方法。

如果老师在奖励与批评过程中不注意尺度与方法就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并逐渐丧失对老师及其他同学的信任。

(二)明确具体鼓励目标在获得正面目标之后,学生对于知识更有自信。

教师要学会对自己的学生进行鼓励。

首先教师要给自己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其次教师在鼓励学生的时候要把目标具体化。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的前提下降低自己学生心理承受压力,在不断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发现那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突出重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以我们在表扬学生之时,应该注意将重点放在那些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身上。

表扬其实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有进步,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教学活动中的激励研究综述

教学活动中的激励研究综述

教学活动中的激励研究综述激励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教学激励的设计和实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教学活动中的激励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激励的定义和分类激励是指通过外部或内部的机制,刺激个体产生行为,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行为导向模式。

根据激励的来源和方式,可以将激励分为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

内部激励是指个体因为其内在的兴趣、需求或自我要求而被激励的一种形式。

内部激励主要包括自我实现、成就感和认同感等。

外部激励则是指个体因为外在的奖励、惩罚、竞争等因素而被激励的一种形式。

外部激励主要包括物质奖励、荣誉奖励和权力奖励等。

二、激励的理论模型目前,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激励理论模型主要有自我决定论、期望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等。

自我决定论认为人们在参与活动时有自主性和主动性的需求,而不是被外部因素牵制而行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和自由,以促进他们的自我激励。

期望理论则强调人们对行为结果的期望和价值评估对行为选择和行为效果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期望和评估,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成就动机理论则强调个体追求个人成就感和任务目标实现的动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任务挑战性和适应性,以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和主动性。

1. 目标设定激励策略。

通过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标,以增强学习的动力。

2. 奖励激励策略。

通过给予学生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绩效反馈激励策略。

及时给予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的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和行为。

4. 分组合作激励策略。

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以激发他们的竞争和合作意识。

5. 激励性评价策略。

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

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

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激励性评价策略是一种在教育和工作场所中被广泛应用的管理技巧,以提高员工和学生的绩效和动力。

这些策略旨在通过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来增加个人的投入和努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表现和成果。

本文将对激励性评价策略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激励性评价策略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许多研究表明,积极的激励性评价可以显著提高个人的动力和绩效。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给予员工正面的评价和奖励可以显著增加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效率。

另一项研究发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激励性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绩。

激励性评价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给予个人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和控制力。

研究表明,当人们感到他们有权利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努力工作并取得好的结果。

因此,一些研究建议采用基于目标和任务的激励性评价策略,让员工和学生参与到目标设定和决策制定的过程中。

此外,激励性评价策略也可以通过提供具体、可行的目标来促进个人的努力和动力。

研究表明,当个人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表现时,他们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达到这些目标。

因此,在激励性评价中,给予明确的目标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激励性评价策略还可以通过提供及时、具体的反馈来激励个人的努力和动力。

研究表明,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表现,并激励他们进行必要的改进。

因此,在激励性评价中,提供具体、及时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

总的来说,激励性评价策略是一种强大的管理工具,能够在教育和工作场所中激励个体的努力和动力。

通过给予个人自主权、明确的目标和标准以及及时的反馈,激励性评价策略可以提高员工和学生的表现和成果。

然而,尽管激励性评价策略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但其实施方式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和激励。

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

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

一、激励与教学现代教育评价是一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评价以来,在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教育评价实践中,对激励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从现代教育评价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在一些方面运用了激励理论。

1.“激励功能”概念的提出【1】我国在现代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中,参考、借鉴、吸收相关学科有关激励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提出“激励功能”。

现代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激发评价对象情感,鼓舞斗志、振作向上的功效和能力”。

“依据设定的评价目标,……作出客观的价值判断,肯定成绩或进步,指出缺点与不足,指明产生的成绩进步或缺点不足的原因,从而激励评价对象主体的意识情感,促使其精神振奋,在提高教育、教学或学习质量的更高层面上,产生……动机,”【2】2.多指标整体综合激励和全过程激励的思想目标到达度评价模式,是我国应用很广的评价模式之一。

根据这一模式,开展教育评价,首先要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既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更是引导激励评价对象努力争取达到的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将目标激励,发展成为多指标群体激励,将局部激励,拓展成为整体综合激励,大大拓宽了目标激励的范围,提高了目标激励的效能。

现代教育评价特别强调过程评价,强调在过程中随时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使评价对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随时得到激励,从而大大提高激励的功能。

3.自我激励的思想外界的激励固然具有重要意义,但自我激励更是最直接、最经常、最有效的激励因素;就是外界的激励发挥作用,也需要变为主体的内部动因。

现代教育评价特别重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的过程。

因为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所以评价结果极易被自我认同和接受。

良好的自我评价结果,会鼓舞评价对象自己向更高目标前进;不好的评价结果,更会使评价对象自己产生危机感,促使评价对象振奋精神奋勇上进;因而自我评价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二、激励理论运用于小学生评价的意义激励理论是英文“Theory of Motivation”的意译,是研究激励、激励因素、激励与行为的关系,以及通过激励激发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一种理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激励性评价》微课题研究报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激励性评价》微课题研究报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激励性评价》微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提出: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

它具有文学性、情感性、模糊性等特点。

学生在学习理解时,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原有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进行知觉感受和创造性体验,常回答出一些幼稚可笑、稀奇古怪等系列问题,得不到老师所要的答案,有时以致于弄得教师焦头烂额、一无是处,不经意间一堂课给搅和了。

有的教师也常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课堂,直接给出结果或否定:“不对”、“错了”、“更正”、“重做”等。

在不经意间阻止学生的回答,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性。

一次次给学生心理造成严重的创伤,把学生回答问题的满腔热情之火扑灭了。

而面对学生回答正确的问题,有的老师一堂课下来,全是“很好、很好”、“真棒、真棒”。

如此的单调、没有变化,不能把所要激励评价的内容落到实处,让学生感到迷糊,不知“好”在哪里、“棒”在哪里,这一切都似乎流于形式,让学生感到乏味,缺乏艺术。

长此以往,学生就不爱学语文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曾有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它说明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是巨大的。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真正落实课改要求,进行良好的激励性评价刻不容缓,我们要想尽一切方法,寻求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为此,我和所在的语文团队成员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激励性评价”这一研究课题。

二、研究计划:1、研究范围:亚沟中心小学共六个班(一年至六年的一班)语文课。

(其余班级不参加课题研究实验,便于对比进行激励性评价的效果。

)2、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制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观察量表》,深入课堂听课观察,进行汇总分析,研讨交流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方法。

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每位教师结合课堂实践,撰写反思和总结,例会交流,形成本课题研究初期成果,以便今后在语文课堂中更好地实施激励性评价。

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

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

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引言:在当今社会,小学生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注重考试成绩和等级排名,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的需求。

而激励性评价则以学生的兴趣、自主性和挑战性为核心,鼓励学生通过充实的教育经验和积极参与来推动学习。

本文将探讨激励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和研究成果,并进一步讨论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一、激励性评价的理论基础1.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激励性评价的理论基础之一。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学生的动机分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

传统评价方式常常侧重于外在激励,如奖励和惩罚。

而激励性评价则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其感到自主和自我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2. 流动理论流动理论认为个体在参与活动时,最容易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和全神贯注的状态。

激励性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流动状态,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3. 成就目标理论成就目标理论指出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动机和学习策略有重要影响。

激励性评价通过将学习目标设定为自主发展和成长,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反思。

二、激励性评价的实施方法1. 提供即时反馈激励性评价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并提供具体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教师可以通过评语、个体谈话、评估工具等方式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2. 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激励性评价鼓励教师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个性化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感到更有挑战和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培养学习策略和元认知能力激励性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管理学习过程和解决学习难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使用归纳、推理和总结等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的意义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容易培养出一些机械记忆和应试技巧,而非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员工激励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员工激励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员工激励研究进展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员工激励研究进展一、引言员工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而员工激励作为管理者重要的工具之一,对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绩效、增强员工忠诚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员工激励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探讨不同激励方式对员工的影响,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员工激励策略。

二、薪酬激励薪酬激励是最直接的员工激励方式之一,通过薪酬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研究表明,薪酬水平与员工工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仅仅依靠薪酬激励可能无法持续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还需要结合其他激励方式。

三、晋升激励晋升激励是一种重要的职业发展机会,能够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研究表明,晋升激励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然而,晋升激励也需要公平公正,避免出现晋升机会不公平的情况。

四、培训激励培训激励是一种提升员工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研究表明,受过培训的员工更具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培训激励,为员工提供持续的学习机会。

五、奖励激励奖励激励是一种积极的激励方式,可以及时表彰员工的优秀表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研究表明,奖励激励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激励员工不断进步。

六、激励方式的选择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员工需求选择适合的激励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此外,企业还应该注重激励方式的灵活性和及时性,根据员工的表现及时调整激励策略。

七、结论员工激励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通过有效的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忠诚度,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员工激励的文献综述,总结了薪酬激励、晋升激励、培训激励和奖励激励等不同激励方式的研究进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激励策略选择。

希望本文能够对员工激励研究有所启发,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建议。

教学活动中的激励研究综述

教学活动中的激励研究综述

教学活动中的激励研究综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教学活动中的激励研究综述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学活动则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面临着如何激励学生,激发其学习动力和潜能的问题。

而教学激励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从教学激励的角度出发,研究教学活动中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关于教学激励的研究也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入化的趋势。

从理论层面探讨教学激励的概念和分类,到实践层面探讨不同教学活动中的激励方式及其效果,教学激励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研究成果有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教学活动中的激励研究进行综述,从教学激励的概念、分类、影响及应用等方面深入探讨,旨在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通过对教学激励的研究和总结,进一步强调教学活动中激励的重要性,探讨对未来教学活动中激励的启示,为未来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展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教学活动中激励的作用和机制,揭示激励对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影响规律,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教学激励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机制,探讨激励对学习者的潜在影响因素;2.总结不同类型教学激励的特点和优缺点,为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适合的激励方式提供依据;3.探讨激励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4.通过研究成果的实践检验,验证教学活动中激励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为教学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教学激励的相关问题,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

1.3 研究意义教学活动中的激励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激励,教师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激励性评价”的策略

“激励性评价”的策略

“激励性评价”的策略【摘要】面对评价方式多元化来说,课堂教学之中的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的有效评价方式。

只有把教师的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口头语与手势语相结合,使学生感到亲切;口头语与眼神语相结合,让学生得到信任;口头语与头势语相结合,使学生体验成功;口头语与表情语相结合,让学生树立信心。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口头语言;体态语言;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

”面对评价方式多元化来说,课堂教学之中的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的有效评价方式。

因为它具有引导功能和激励功能,它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矢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那么,如何实施激励性评价呢?笔者认为:只有把教师的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才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口头语与手势语相结合使学生感到亲切手势是通过手臂及指、掌、腕的动态姿势和静态姿势来表达信息的方式,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体态语言。

用手势配合口头语,能够帮助把话说得更加明确、更加有力;还能帮助增加说话的形象性,强化说话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能让学生感到亲切。

例如,教学中如果遇到知识的延伸点、知识的连接点、知识的疑难点、知识的易混点等问题。

教学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乘、加”内容时,教师可出示一幅图让学生根据图意写出适当的算式大部分学生可能很快列出:4×2+3 3×3+2 2×5+1等算式。

团队激励策略研讨培训活动总结报告

团队激励策略研讨培训活动总结报告

团队激励策略研讨培训活动总结报告一、引言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个组织都希望建立一个高效、团结且充满激情的团队。

为了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我公司组织了一次团队激励策略研讨培训活动。

本报告将对此次培训活动进行总结,分享我们的经验和心得。

二、培训目标与内容本次团队激励策略研讨培训活动的目标是帮助团队成员了解和掌握激励策略,并通过分享案例和讨论来促使团队成员思考和学习如何应用这些策略。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励策略的概念和重要性;2. 团队激励策略的分类及应用;3. 成功案例分享和分析;4. 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

三、培训活动回顾1. 激励策略的概念和重要性培训活动以激励策略的概念和重要性为开篇,通过介绍相关理论和实际案例,引发了团队成员对激励的深思。

活动中我们强调了激励对员工士气、工作积极性和绩效的影响,并提醒大家激励不同人的方法和效果可能有所不同。

2. 团队激励策略的分类及应用接下来,我们系统地介绍了团队激励策略的分类和应用,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激励、培训激励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我们探讨了各种策略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组织和团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激励策略。

3. 成功案例分享和分析为了激发团队成员的学习兴趣,我们特意邀请到两位成功企业家作为嘉宾,并分享了他们在团队激励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嘉宾的讲解既生动又实用,使团队成员从实际案例中获得了启示和灵感。

4. 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为了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

通过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和制定激励方案,团队成员们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和锻炼,并从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培训效果评估为了衡量此次培训活动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发放问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培训前后团队成员对激励策略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2. 团队成员对不同激励策略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3.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沟通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培训课件】激励的综合研究与应用

【培训课件】激励的综合研究与应用

毕业的年青职工的离职率达50%,这不仅大大增加了
招聘、培训等人事管理成本,而且丧失了极可贵的人
力资源。后来,学者们发现,员工组织归属感的研究
有深远的意义,它不是一种头疼医头的治标措施,而
是关系到员工总的、长期的积极性的问题,是一种治
本的措施。
18
员工组织归属感概述
组织归属感的概念
斯蒂尔斯(R.M. Steers)和波特(L.W. Porter)认为,组 织归属感是员工所处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此 人与某一特定组织的目标与价值观认同,有把实现和 捍卫组织的利益与目标置于本人或所在小群体直接利 益之上行事的意愿,并希望能维持其成员身份以促进 组织目标的实现。
9
二、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
次生强化效应
含义:外激可诱发和增强内激,内激产生于初生的外激。 条件:当事者本人的经验、个性特点(个性、爱好、需 要、价值观等);工作本身的性质(是否确实有趣、富 有挑战性)。
自我感知效应
琼斯的人际感知论 人在推断他人的行为动机时,常按照当时情境中有无强 大明确的外界诱激物而定,若有,则判断此人的行为源 于此诱激物引发的外激;若无,则为内激所致。
25
26
(5)
(4)
(3)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对结果作最后评 估
定期评估、取得进程 的反馈和做出调整
制定个人目标和 行动计划
为推行目标管理 做准备
制定总体目标和 行动计划
(2)
目标管理的过程:
(1)
目标管理的过程
(1)制定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由组织上层领
组织归属感的构成要素:
(1)对组织目标与价值观的强烈信念与接受;

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

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

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小学生激励性评价是指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可操作的反馈,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素养的一种教育评价方式。

在小学教育中,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培养小学生学习意愿与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论述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效果,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一、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的研究内容1.学习目标的设定与评价。

激励性评价要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学习动机,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评价方面,可以采用目标设定、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监控,从而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2.学习过程的指导与支持。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技巧,提供给予学生成就感的任务,从而激励学生投入学习。

3.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反馈。

激励性评价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同时,教师的反馈要准确、具体、及时,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反馈还可以通过奖励等方式来激励学生,加强学习的正向反馈。

二、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的研究方法1.实地调研和访谈法。

通过实地走访和访谈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动机和评价方式,从而为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通过访谈,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小学生对激励性评价的认知和需求,为制定相应的评价模式和策略提供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问卷,对大量的小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激励性评价的认知和态度。

在问卷调查中,可以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支持以及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内容,以全面了解小学生对激励性评价的需求和期望。

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

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

激励性评价策略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运用激励理论 、评价理论和策略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激励性评价策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 和特长,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 能发挥。
过程导向:激励性评价策略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更重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强调对学 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反馈。
品德素养
激励性评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 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其良 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心。
实践能力
激励性评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其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综合素质
激励性评价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 社会发展的能力。
04
激励性评价策略的实施和管理
要点三
探索个性化激励策略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应该探 索个性化的激励策略,以最大限度地 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力。同时, 还需要研究激励性评价策略在其他领 域的应用效果,拓展其应用范围。
06
研究结论和展望
研究结论
激励性评价策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绩效有积极影响 。
激励性评价策略对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行为有积极影 响。
激励性评价策略强调对学生的 尊重和关爱,能够增进师生之 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师
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激励性评价策略面临的挑战
实施难度较大
激励性评价策略需要教师投入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需要 具备一定的教育评价理论和实
践经验,实施难度较大。
容易流于形式
激励性评价策略如果只是简单地 进行表扬和奖励,容易流于形式 ,缺乏实质性的效果。

2024版学生评价与激励:教育机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训课件

2024版学生评价与激励:教育机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训课件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自我评价的意义
学生自我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自我 反思和自我提升方式。通过自我 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 和不足,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自我评价的方法
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自我 评价,如填写自我评价表、撰写 学习日记、与同学交流心得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 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身存在的 问题。
科学的评价与激励体系有助于减少教 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让每个学生 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和适当的激励。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 意识。
培训内容与结构
学生评价理念与方法
1.A 介绍学生评价的基本理念、原则和方法,包括 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
02 学生评价策略
形成性评价
定义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的评价,旨在提供及时反馈,帮 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进度和掌
握情况。
目的
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发现 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及时调 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
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施方式
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表现、 作业、测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 行。教师应该及时收集和分析学 生的反馈,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激励理论与策略
1.B 探讨激励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具体
的激励策略和方法,如目标设置、奖励制 度等。
实践与案例分析
1.C 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分享,展示评价与 激励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教育机构角色与责任
1.D 强调教育机构在学生评价与激励中的角色和
责任,包括制定政策、提供资源、监督实施 等。
激励因素
激发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满意度的 因素,如成就、认可、责任等。

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培训讲学

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培训讲学

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激励性评价研究综述一、激励与教学现代教育评价是一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

20世纪80年代我国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评价以来,在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教育评价实践中,对激励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从现代教育评价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在一些方面运用了激励理论。

1. “激励功能”概念的提出111我国在现代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中,参考、借鉴、吸收相关学科有关激励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提出“激励功能”。

现代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激发评价对象情感,鼓舞斗志、振作向上的功效和能力”。

“依据设定的评价目标,作出客观的价值判断,肯定成绩或进步,指出缺点与不足,指明产生的成绩进步或缺点不足的原因,从而激励评价对象主体的意识情感,促使其精神振奋,在提高教育、教学或学习质量的更高层面上,产生……动机,”【212. 多指标整体综合激励和全过程激励的思想目标到达度评价模式,是我国应用很广的评价模式之一。

根据这一模式,开展教育评价,首先要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既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更是引导激励评价对象努力争取达到的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将目标激励,发展成为多指标群体激励,将局部激励,拓展成为整体综合激励,大大拓宽了目标激励的范围,提高了目标激励的效能。

现代教育评价特别强调过程评价,强调在过程中随时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使评价对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随时得到激励,从而大大提高激励的功能。

3. 自我激励的思想外界的激励固然具有重要意义,但自我激励更是最直接、最经常、最有效的激励因素;就是外界的激励发挥作用,也需要变为主体的内部动因。

现代教育评价特别重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的过程。

因为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所以评价结果极易被自我认同和接受。

良好的自我评价结果,会鼓舞评价对象自己向更高目标前进;不好的评价结果,更会使评价对象自己产生危机感,促使评价对象振奋精神奋勇上进;因而自我评价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激励性评价的策略研究报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激励性评价的策略研究报告

龙源期刊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激励性评价的策略研究报告作者:黄娜来源:《教育界·综合教育》2019年第07期【摘要】激励性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肯定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积极学习的课堂氛围,有效运用激励性评价,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励性评价;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这些激励性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一、研究方法和过程(一)区别对待评价法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实施不同的评价,进行不同的激励,需要教师遵循差异性原则。

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知识水平和家庭环境都不同,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不能千篇一律,要有所区别,因“生”施评。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点。

有的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数学学习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要差一些。

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所有学生按统一标准进行评价,会打击成绩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甚至造成学生懈怠的问题。

激励性评价以促进每位学生成长为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区别对待每位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阶段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成功。

另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喜好,有的喜欢口头表扬,有的性格内敛但对书面激励比较敏感,还有的对评比栏里的小红花特别感兴趣。

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喜好,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会处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发展要素,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性评价标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评价,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不断进步、发展。

评价标准的个性化是针对不同学生采用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各方面认知进行分类和总结,进而开展分层教育与管理,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激励性评价研究综述一、激励与教学现代教育评价是一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评价以来,在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教育评价实践中,对激励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从现代教育评价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在一些方面运用了激励理论。

1.“激励功能”概念的提出【1】我国在现代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中,参考、借鉴、吸收相关学科有关激励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提出“激励功能”。

现代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激发评价对象情感,鼓舞斗志、振作向上的功效和能力”。

“依据设定的评价目标,……作出客观的价值判断,肯定成绩或进步,指出缺点与不足,指明产生的成绩进步或缺点不足的原因,从而激励评价对象主体的意识情感,促使其精神振奋,在提高教育、教学或学习质量的更高层面上,产生……动机,”【2】2.多指标整体综合激励和全过程激励的思想目标到达度评价模式,是我国应用很广的评价模式之一。

根据这一模式,开展教育评价,首先要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既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更是引导激励评价对象努力争取达到的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将目标激励,发展成为多指标群体激励,将局部激励,拓展成为整体综合激励,大大拓宽了目标激励的范围,提高了目标激励的效能。

现代教育评价特别强调过程评价,强调在过程中随时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使评价对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随时得到激励,从而大大提高激励的功能。

3.自我激励的思想外界的激励固然具有重要意义,但自我激励更是最直接、最经常、最有效的激励因素;就是外界的激励发挥作用,也需要变为主体的内部动因。

现代教育评价特别重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的过程。

因为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所以评价结果极易被自我认同和接受。

良好的自我评价结果,会鼓舞评价对象自己向更高目标前进;不好的评价结果,更会使评价对象自己产生危机感,促使评价对象振奋精神奋勇上进;因而自我评价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二、激励理论运用于小学生评价的意义激励理论是英文“Theory of Motivation”的意译,是研究激励、激励因素、激励与行为的关系,以及通过激励激发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一种理论。

【3】激励理论自“激励”一词产生之日起,便成为了古今中外各领域学者研究探讨的中心论题,伴随着深入研究,激励理论也由最初的企业管理的专属名词拓展到了其他领域,比如: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等领域,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哪个领域的研究都要围绕激励理论的核心思想去延展。

激励的核心就是管理,但激励理论也为这种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指导。

目前许多关于激励理论的研究都是针对企业管理领域的成人而言的,涉及教育领域的并不多。

但实际上,激励对于教育而言更为重要,因为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激励则是促使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另外,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活动,教育就是让教育者管理好学生,利用激励理论去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激励理论也可以让学生重拾信心,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实验研究中发现: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激励的人,他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 20%-30%,而在受到激励后,他的能力能发挥 80%-90%。

激励对于人的潜能的发挥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课改中提出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激励性,让学生树立信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方针正是想运用“激励”来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4】发展性评价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可以说激励理论与学生评价结合是实现发展性评价理念的的最佳途径,激励性评价则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有效方式。

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评价者在充分把握学生心理,维护学生自尊的基础上,重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激励性的语言或行动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既有利于引导教师掌握和运用激励理论,也有助于使评价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而这也正是激励理论应用于学生评价的意义之所在。

三、我国中小学学生评价中激励不当现象分析新课改的提出,使学生评价再次成为改革的重点,其中也明确指出了目前学生评价过分注重甄别与选拔,应注重采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去激励学生。

理论上,我们的学生评价已经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当我们真正走入中小学校,就不难发现,应试教育仍占主流,学生评价也仍在甄选。

我们不能否认很多学校也在按着新课改的思想走,教师积极运用着激励性的评价,然而这种运用大多情况下是机械的,甚至有违中心思想的,有些更是起到了相反的效果,非但没能激励学生,反而成了贬损,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伤害,也消除了他们的积极性。

因此,学生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而要怎么改,我们首先要找到确切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一)评价目的偏离,学生被分数所累,丧失信心与兴趣什么是评价的目的?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大家都用分数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这正是评价目的的偏离,评价本来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结果却变成了学生们都被分数所累。

教师为“分”教,学生为“分”学,于是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没有了,相反变成了一种负担,获得的也不是成功体验,而是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和一次次的挫败感,整天叫着“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无疑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这也无疑是不符合学生评价的初衷与最终的目的的。

(二)评价内容片面,高分低能现象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学生评价内容比较片面,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业成就,也就是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或比赛取得的名次,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态度以及情感认知方面的发展却很少有人关注。

这样的评价造成的结果就是产生了许多“小书呆子”,这些孩子除学习外的其他能力都很弱甚至没有,于是出现了很多高考状元到了大学生活却还不能自理,这就是评价内容片面所造成的高分低能现象。

(三)评价主体单一,学生主动性丧失目前的学生评价中,占主体地位的仍是教师。

一个学生的好坏,家长、学校甚至于学生本人也只能从教师的评价中知道,这就造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丧失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然而教师对一个学生的了解真的就如此全面吗?当然不是,教师评定一个学生的标准大多都是依据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与日常表现,这是片面的。

(四)评价方式单调,使学生感到成功难于获得传统的学生评价中,评价方式单调,只重视纸笔测验,考试可以说是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式,于是每次考试的成绩与班级、学年的排名这些量化指标就成为了测试学生的唯一标准。

这种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会造成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

(五)忽视过程,评价对学生欠针对、乏激励目前学生评价领域越来越重视评价的“回波效应”(back—wash effect),所谓回波效应就是指学生在统一测验中的成绩成为学校管理者实施教师、学生奖惩的惟一依据,如教师工资的提高、荣誉的授予以及学生奖学金等的获得。

【6】这就使得教师一味追求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与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学生思考的过程与努力的过程却被忽略了,这不但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一但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回答问题错误,就会让他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丧失自信心,进而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不足,而这些问题的核心则主要围绕两方面:一是评价理论虽完备,但实际应用中激励却严重缺失;二是教师对应用于评价中的激励理解偏差,用不得法。

评价固然需要激励,但更需要的是恰当的激励,因此,教师学会在评价中正确的运用激励策略正是解决上述不足的关键。

四、小学生激励性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原则就是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它是人们在实施策略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教师在学生评价中想恰当的运用激励理论进行“激励性评价”,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尊重性原则学生评价的评价对象是学生,因此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无论他们处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我们都应赋予他们受尊重的权利,这是最起码的人权。

有的学生会说:老师的话有时会损伤我们的自尊心,即使在鼓励我们的时候说的话也比较形式化,感觉很虚假,不真诚;还有的学生说:“老师只看重成绩,成绩不好的学生做什么都是错的,根本不尊重我们,总带着有色眼镜看人。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

”每一个学生内心其实都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学生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希望教师能够客观公正的去评价他们,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认为“老师给我指出的错误确实存在,那么我很愿意去努力改正自己”,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片面,在没搞清问题的情况下就把责任归咎于学生身上,这就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很委屈,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同时也会让他们在自我意识得不到良好调节的情况下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8】所以,在实施评价时,教师首先要站在尊重学生的视角,客观、真诚的去评价他们,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你的信赖感,获得他们对你的尊重,同时也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差异性原则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我们要实施不同的评价,进行不同的激励,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差异性原则。

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知识水平和家庭环境都不同,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激励性评价时,就不能千篇一律,要有所区别,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生”施评。

【9】(三)及时性原则古人常说:“赏不逾时”,“罚不迁列”,就是说赏罚都要及时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教育评价也是如此,而激励性评价更要遵循这一原则,《学记》有云:当其可时谓时,意思就是要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既不提前,也不延后,而要适时适当,否则激励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激励的有效率为 80%,而延时激励的有效率只有7%,可见及时的激励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学生,年龄越小则越要重视激励性评价的及时性,当一个学生的课堂问题回答的很好的时候,一定要马上表扬,而不要等到第二天再表扬;当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考试进步了,那么应该马上表扬并鼓励他以增加他的自信;不仅是教师,家长也如此,如果答应孩子完成某件事给奖励,那就一定要及时兑现,如果言而无信,迟迟不兑现诺言,那么激励就没有效果了,而且以后的类似激励也会失灵。

所以,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要及时,要善于抓住激励的时机,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对其“闪光点”要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外界激励与行为之间迅速建立联系,以巩固良好的行为方式,加强思想认识。

学生获得荣誉和成功之时,是激励的最佳时机。

【10】(四)针对性原则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根据不同的人的特点给予准确真诚的评价;根据学生所做的不同的事对其进行及时的激励性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