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课件
实验诊断学粪便检查PPT课件
![实验诊断学粪便检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12f662312b3169a551a407.png)
16
17
细胞检查 巨噬细胞
显微镜检查
吞噬较大异物的单核细胞,常见于细菌 性痢疾和直肠炎症。
3
标本采集
概述
1 新鲜,容器要洁净干燥,不可混入尿液、消毒液 或其他杂物。
2 一般检查留取指头大小粪便即可,集标本应选取 有粘液、脓血的部分。
3 做化学法潜血试验时,应于前三日禁食含有动物 血的食物,并禁服铁剂及维生素C,否则易出现 假阳性。
4
粪便检查的内容
概述
1
一般检查
2
显微镜检查
3
化学检查
5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第二节 粪便检查
概述
正常粪便由 已消化和未消化 的食物残渣、消 化道分泌物、大 量细菌和水分所 组成。
2
粪便检查的用途
概述
1 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 肿瘤等。
2 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而粗略判断胃肠、胰腺、 肝胆的功能。
3 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为防止肠道传染病提供 根据。
21
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
球杆比例测定:诊断菌群失调,监测临床抗生素 的应用
粪便培养:肠道致病菌的检查 霍乱弧菌筛查
22
THE END THANK YOU!
23
一般性状检查 结石
一般检查
量
一般性 状检查
颜色及 性状
寄生虫
气味
6
一般检查
量
系统认识排粪造影,有效诊断肛肠疾病
![系统认识排粪造影,有效诊断肛肠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cdded23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b.png)
系统认识排粪造影,有效诊断肛肠疾病排粪造影定义排粪造影(barium defecography,BD)是通过向病人直肠注入造影剂,观察静坐、提肛、力排、排空后直肠肛管形态及粘膜像变化,借以了解排粪过程中直肠等排便出口处有无功能及器质性病变。
能显示肛管直肠部位的功能性及器质性病变,为临床上便秘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排粪造影原理所需设备DS-I型装置a.形似坐便器,坐着舒适b.螺旋杆转动体位方便c.千斤顶调节高低d.上套塑料袋,解决了卫生问题机器设备200毫安以上X光机操作步骤1.钡灌肠:2.检查肛管直肠,灌入300-400ml钡剂达降结肠即可。
同时检查大肠,则需要800~1000ml钡剂。
先查大肠然后作排粪造影。
3.拍片:病员坐在排粪桶上,调整高度,使左右股骨重叠显示耻骨联合。
在躯干与下肢(股骨)成钝角的情况下,分别摄取静坐、提肛、初排、力排四张侧位相,正位力排一张相。
主要测量项目1.肛直角:肛管轴线与近似直肠轴线的夹角。
2.耻尾线:耻骨联合与尾骨尖的连线,它基本相当于盆底位置。
3.肛上距:肛管、直肠轴线交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
4.乙耻距:即耻尾线与乙状结肠距。
5.小耻距:即耻尾线与小肠距,线上为负值,线下为正值。
通过肛直角变化诊断疾病肛直角主要随耻骨直肠肌和肛门括约肌的运动发生变化。
静态接近直角(70~140°)力排为钝角( 110~180°)提肛为锐角( 75~80°)盆底痉挛综合症用力排粪时盆底肌肉收缩而不松驰的功能型疾病。
力排时肛直角不增大,仍保持90°左右或更小,且多出现耻骨直肠肌痉挛压迹。
分度:Ⅰ度-肛直角静坐正常,力排<90°;Ⅱ度 -肛直角静坐、力排均< 90 °;Ⅲ度-肛直角大部< 90 ° 伴PRMI及PD;Ⅳ度-静坐、力排肛直角均< 90 °伴PRMI及PD。
盆底痉挛综合症合并直肠前突则出现“鹅症”。
排粪造影ppt课件
![排粪造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42fd4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b.png)
检查用设备:
(1)、坐桶:坐桶很重要,是取的优
质影象的关键因素之一。DS-I型。密度:要 求与臀部组织的透X光性相近,否则摄得片 子中盆底组织结构与盆腔中的结构由于厚度 相差太大而不能同时显示(盆底肛管部分太 黑,暴光过度而不能分辨;或者盆腔部分肠 管太白,暴光不足而显示不清),从而大部 分测量无法进行;高度:应当可调,以适应 不同的病人;排出物的收集:尽可能方便,
清洁。
(2)、机器设备: 焦点:0.6-1.2mm 电压:90-100kv 胶片:10×12inch 在透视下点片,有条件
的可以录象更好。
2.操作步骤
先行钡灌肠,600-800ml钡 剂,一般灌至降结肠如须同时 检查结肠,则适当增加钡剂, 先查结肠后再做排粪造影。拔 肛管时要留少量钡以显示肛管。
我们认为如果兼顾结肠气钡双重造
影和排粪造影时,易造成直肠区集气 影响排粪造影效果,在这种情况下:
1、结肠内注气易少不易多。 2、充分利用体位引流,将钡剂引
流至直肠部。
病人坐在排粪桶上,调整高度以充分
显示耻骨联合。躯干与下肢成钝角的情况 下,分别摄静坐、提肛、初排和力排时的 直肠侧位象。力排象应包括开始时和最大
映功能状态。
三:排粪造影的测量 和正常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肛直角(anorecal angle:ARA) 有轴线法和近似轴线法,后者易划且准。
因此只介绍后者。划平行与直肠壶腹部远端 后缘末端在耻骨直肠肌切迹处的平行线。上 述线与肛管轴线的夹角为肛直角。该角反映 盆底肌群特别是耻骨直肠肌的活动情况。 静坐和提肛时耻骨直肠肌处于收缩状态, 故肛直角小,提肛时更小。力排时耻骨 直肠肌放松,肛直角加大。
别:直肠全层套叠者均同时有直肠型腹膜疝。 (盆底疾患的同步排粪造影和腹腔造影)力排相
粪便检查医学PPT课件
![粪便检查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5350af8762caaedc33d400.png)
食物消化不完全时:不同类型的食物残渣
43
1.淀粉颗粒
正常粪便中较少见 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腹泻:可大量出现,常伴较多的脂肪小滴和肌肉纤维
粪便中的淀粉颗粒→
淀粉颗粒
具有同心性纹或不规则放射线纹的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棱角状颗粒, 无色,具有一定折光性
44
2.脂肪
三种形式:中性脂肪、游离脂肪酸、结合脂肪酸 正常情况:粪便中很少见到 脂肪排泄增多:脂肪小滴>6个/HP,常见腹泻 脂肪小滴大量存在:提示胰腺功能障碍:
66
检测出粪类圆线虫一例报告
病情说明:
患者男,57岁,腹痛入院消化科
B超胆囊部有包块 生化指标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偏高, 总胆高,血脂及蛋白偏低 血常规显示贫血,白细胞分类中单核
和嗜酸略高
粪便潜血阳性+ 尿液分析正常
67
检测出粪类圆线虫一例报告
雌虫多埋于肠粘膜内,并在此产卵虫卵发育较快,数小时后即可孵化 出杆状蚴,并自粘膜内逸出 圆线虫杆状蚴大小约为0.2~0.45mm, 虫体半透明,具双球型咽管,尾部尖细,
53
粪便中草酸钙结晶
54
病理性结晶有
①夏科-雷登结晶
阿米巴痢疾、钩虫病及过敏性 肠炎的粪便
②血晶
胃肠道出血后的粪便
③脂肪酸结晶
阻塞性黄疸的粪便
55
四、病原生物
1、细菌 2、寄生虫卵 3、肠道原虫 4、酵母菌
5、霉菌
56
1、细菌
⑴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 成人粪便:
• 主要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和厌氧 菌,约占80% • 少量菌群:产气杆菌、变形杆菌、芽胞菌 及酵母菌等; • 少部分:致病细菌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PPT参考幻灯片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PPT参考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cbedecf165ce0508763213df.png)
邳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韩洪林
1
排粪造影(defecography, DFG)是 通过向病人直肠注入造影剂,对病人 “排便”时肛管直肠部位进行动、静态 结合观察的检查方法。它能显示肛管直 肠部位的功能性及器质性病变,为临床 上便秘(特别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 断治疗提供依据。
2
2020/4/4
出口梗阻型便秘(也叫直肠性便秘)是指排便出口 附近组织、器官的功能性改变,导致排便困难或羁 留性便秘的一种综合征。以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 里急后重、大便干燥或不干燥亦难排出为主症。
常见的病因有:直肠无力(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 会阴下降、直肠外脱垂等)、盆底肌功能不良(耻 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症、内括约肌失弛 缓症等)、肠外梗阻等。本病症以青壮年女性发病 为多见,直肠无力性便秘亦多见于老年人。
2、肛上距:肛上距是肛管上部与直肠接合部中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主要观察会阴 上升下降的幅度;肛管上部(肛管直肠接合部),正常平静时位于耻尾线下缘。该点 在耻尾线以上为负值,以下为正值。正常人肛上距力排比静息明显增大,女性明显大 于男性,而且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经产妇产次越多肛上距越大。国人肛上距的正常 参考值为30mm,经产妇放宽至≤35mm。超过即为会阴下降(PD)。
14
2020/4/4
正常排粪造影粗略判断
正常可见排出顺畅,大约10s左右即大部排出;所摄 图像力排与静息比较:肛直角增大,应>90°,肛 上距增大,但不应>30mm(经产妇不超35mm); 肛管开大;直肠大部分或接近完全排空,可显示粗 细均匀1~2mm的黏膜皱襞;耻骨直肠肌压迹消失; 乙(小)耻距增大,但仍为负值。
17
2020/4/4
18
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cded1ca58da0116d1749ad.png)
-
23
• 2 ) 耻 尾 线 肛 上 距 ( 简 称 肛 上 距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norctal junction and the pubococygeal line DUAC)为肛 管上部中点至耻尾线(耻骨联合下缘与尾
骨尖之间联线)的垂直距离,它反映会阴
下降的程度,正常值:男,静坐 11.7±9.1mm,力排23±13.6mm。女,静 坐 15.0±10.02mm , 力 排 32.8±13.3mm 。 正常人肛上距力排比静坐明显增大,女性 明显大于男性。国人肛上距大于31mm, 有临床意义。
突起,相应部位的直肠阴道隔被推压
变形;
-
38
• (2)单纯前突ARA减小,合并 RMP 或 RI 时 , ARA 异 常 增 大 。
排粪造影还可显示前突的深度和
大小。直肠前突的分度,依前突 的深度将RC分为3度,Ⅰ轻度: 6-15mm , Ⅱ 中 度 : 16-30mm,Ⅲ 重度:≥31mm和伴有其它异常者。
作排粪动作,但肛门紧闭)和力排 (Defeeation,用力排便,肛门开大)时的
直肠侧位片及黏膜相,要求包括骶尾骨、 耻骨联合和肛门,必要时加摄正位片。
-
21
• 现在采用数字胃肠检查,可以对 整个排便过程进行采集,重放整 个检查过程,并对重要征象加以 点片,对于排便急速着影像的记 录有重要意义,并能观察细微变 化减少照射量。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健康评估粪便等检测ppt课件
![健康评估粪便等检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5b98affe4733687f21aa20.png)
目的:检测肠道微量出血
反应原理如下:
1、血红素(Hb)+ 双氧水(H2O2) → 水(H2O) + 氧(O2)
2、 氧(O2)+ 氨基比林 → 蓝紫色
滴完呈色液,立刻产生蓝紫色,报告为“+++”
5秒内产生蓝紫色,报告为“++”
5秒后产生蓝紫色,报告为“+”
无蓝紫色产精选生pp,t课件报最告新 为“-”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如果你是接诊医生,你将如何处理?
精选ppt课件最新
19
实验室检查
• 血液学一般检查: –RBC 2.9×1012/L,Hb 88g/L;WBC 9.5×109/L,
–N 70%,L 25%,M 2%,E 3%;
–ESR 30mm/h
• 血生化检查: –K+ 3.0 mmol/L,Na+ 120 mmol/L,Cl80mmol/L;
化脓性↑ ↑ ↑>癌性↑↑>结核性↑
Rivalta试验:粘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在酸性溶液中 析出白色沉淀。
精选ppt课件最新
57
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
【参考值】 漏出液: <100×106/L 渗出液: >500 ×106/L
精选ppt课件最新
58
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
【漏出液】:淋巴细胞、间皮细胞 【渗出液】:
精选ppt课件最新
63
2、判断: 胸腔渗出性积液都是感染性积液???
精选ppt课件最新
64
总结
• 重点内容: ➢粪便隐血试验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
➢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ppt课件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cf33df02020740bf1e9bce.png)
13
会阴下降 (perineum descending ,PD)
• 力排时:肛上距≥31mm,经产妇≥36mm。 多伴有其他异常,又称为会阴下降综合征 (Descending perineum syndrome)。部 分患者可单独出现。
可编辑课件PPT
14
直肠前壁粘膜脱垂
(anterior mucosal prolapse,AMD )
• 6、骶直间距(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acrum and the rectum,DSR):为充钡的直 肠后缘至骶骨前缘的距离。正常<10mm,> 20mm异常
可编辑课件PPT
9
可编辑课件PPT
10
排粪造影正常所见
• 造影剂排出顺畅,往往10s左右即大部排出。 所摄照片力排与静坐比较:肛直角增大, 应>90°;肛上距增大,但不应>30mm (经产妇≤35mm);肛管开大;直肠大部 或近于全部排空,显示粗细均匀1~2mm的 粘膜皱襞;耻骨直肠肌压迹消失;乙(小) 耻距增大,但仍为负值。
可编辑课件PPT
8
• 4、乙耻距(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igmoid colon and the pubococcygeal line,DSPC): 即耻尾线乙状结肠距,为充钡的乙状结肠最下曲 的下缘与耻尾线的垂直距离。正常为负值。
• 5、肛管长度(the length of the anal canal, ACL):肛管上部中点至肛门的距离。力排正常人 男>女,男:37.67±5.47mm;女: 34.33±4.19mm。
可编辑课件PPT
11
各种疾病诊断
• 便秘一般分三类病变: • 1、结肠慢传输型; • 2、出口梗阻型; • 3、混合型。 • 出口梗阻型分两类: • 1、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PRMH • 2、盆底松弛综合征:AMD、IRI、ERP、RC、
排粪造影的临床应ppt课件
![排粪造影的临床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b635d5fab069dc51220102.png)
2﹑测量尺
用特制含角度仪﹑米尺﹑放大﹑缩小尺的四合一测 量尺。该测量尺是坐桶后部中线垂直矢状方向嵌放的暗 比例尺,是根据在靶片距为100cm时所摄照片的放大 (大点片)﹑缩小(100mm缩影片)率而制成的 25cm×10cm的薄透明胶片。其放大、缩小率应与盆腔 中线器官在照片上的放大、缩小率一致。用该尺的角度 仪量肛直角,用放大、缩小尺分别测量大点片和缩影片 上所示的各长度距离,如肛上距、乙(小)耻距、肛管 长度、骶直间距、直肠前突的深度长度、直肠内套叠的 深度、厚度和套叠肛门距以及其他需测量的指标。该尺 是经纬线互相垂直的坐标式的,测量时只需定点,勿需 划线和换算既可得出实际数值,既快又准、用途广,使 排粪造影诊断达到计量化标准,使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 判定有计量依据。
⒉直肠前壁粘膜脱垂
直肠前壁粘膜脱垂(anterior mucosal prolapse,AMP) 是增粗而松弛的直肠粘膜脱垂于肛管上部前方,造影时该 部呈凹陷状,而直肠肛管结合部的后缘光滑连续。
直肠前壁粘膜脱垂、会阴下降
⒊直肠内套叠
直肠内套叠(internal rectal intussusception,IRI)又 称直肠隐性脱垂(concealed procidentia)。它有两种情 况,即直肠内粘膜套叠和直肠内全层套叠。前者为增粗 而松弛的直肠粘膜脱垂,在直肠内形成厚约3mm的环形 套叠。如环形套叠环的厚度>5mm者则应考虑为全层套 叠。两者的鉴别有时很困难,用盆腔(有机碘水)造影 同时行排粪造影较有帮助,因可同时观察到直肠全层套 叠的内外环行陷凹影像。依IRI的发生部位,可分直肠 近段、远段套叠和直肠套入肛管3种情况。有的IRI与 AMP并存,或由AMP发展为IRI。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 海医院1193例中的98%为直肠远段套叠和直肠套入肛 管,12 %为多发套叠,有的为多重套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2
排粪造影测量
• 一、时相名称: • 1、静坐----rest; • 2、提肛----lifting, lift; • 3、强忍----straining,strain; • 4、力排----defecation,def。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8
• 4、乙耻距(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igmoid colon and the pubococcygeal line,DSPC):即 耻尾线乙状结肠距,为充钡的乙状结肠最下曲的 下缘与耻尾线的垂直距离。正常为负值。
• 5、肛管长度(the length of the anal canal, ACL):肛管上部中点至肛门的距离。力排正常人 男>女,男:37.67±5.47mm;女:34.33±4.19mm。
• 6、骶直间距(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acrum and the rectum,DSR):为充钡的直肠后缘至骶 骨前缘的距离。正常<10mm,>20mm异常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9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10
排粪造影正常所见
• 造影剂排出顺畅,往往10s左右即大部排出。所摄 照片力排与静坐比较:肛直角增大,应>90°;肛 上距增大,但不应>30mm(经产妇≤35mm); 肛管开大;直肠大部或近于全部排空,显示粗细 均匀1~2mm的粘膜皱襞;耻骨直肠肌压迹消失; 乙(小)耻距增大,但仍为负值。
现在研究上有一些进展;而盆底痉挛综合征则主 要是功能性改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12
出口梗阻型便秘
• 会阴下降(perineum descending ,PD)
• 直肠前壁粘膜脱垂(anterior mucosal prolapse,AMD )
• 直肠内套ion,IRI)
• 3、肛上距(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norectal junction and the pubococcygeal line,DUAC):肛管上部中点至耻 尾线的垂直距离。肛管上部即肛管直肠结合部,正常静坐 时位于耻尾线下缘1cm左右。该点位于耻尾线以上为负值, 以下为正值。
• 直肠外脱垂(external rectal prolapse,ERP)
• 直肠膨出(rectocele,RC)
• 盆底痉挛综合征(spastic pelvic floor syndrome,SPFS)
• 耻骨直肠肌肥厚症(puborectalis muscle hypertrophy, PRMH)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3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4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5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6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7
• 二、测量项目:
• 1、耻尾线(pubococcygeal line,PCL):耻骨联合下缘 至尾骨尖的连线。基本相当于盆底的解剖位置。
• 2、肛直角(anorectal angle,ARA):肛管轴线与直肠 轴线的夹角。静坐101.9°±16.4°;力排120.2°±16.7°;力排 与静坐差18.3°±16.5°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11
各种疾病诊断
• 便秘一般分三类病变: • 1、结肠慢传输型; • 2、出口梗阻型; • 3、混合型。 • 出口梗阻型分两类: • 1、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PRMH • 2、盆底松弛综合征:AMD、IRI、ERP、RC、PD、
SP、PFH、S-RS。 • 盆底松弛综合征是盆底和盆底结构的松弛性改变,
• 增粗而松弛的直肠粘膜脱垂于肛管上部前方,造 影时该部呈凹陷状,而直肠肛管结合部的后缘光 滑连续。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15
直肠内套叠 (internal rectal intussusception,IRI)
• 又称直肠隐性脱垂(concealed procidentia) • 分两种情况:1.直肠内粘膜套叠。为增粗而松弛的
• 内脏下垂(splanchnoptosis,SP)
• 盆底疝(pelvic floor hernia,PFH)
• 骶直分离(sacrum-rectal separate,S-RS)
•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olitary rectal ulcer syndrome,
SRUS)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13
会阴下降 (perineum descending ,PD)
• 力排时:肛上距≥31mm,经产妇≥36mm。多伴 有其他异常,又称为会阴下降综合征 (Descending perineum syndrome)。部分患者可 单独出现。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14
直肠前壁粘膜脱垂
(anterior mucosal prolapse,AMD )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1
概述
• 20世纪60年代,Phillips和Broden将排粪造影用于 对小儿巨结肠和直肠脱垂的研究。70年代后期才 逐步应用于临床。
• 1985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开始将排粪 造影应用于临床,提出中国人的有关正常参考值 和一些异常诊断标准。
• 多发套叠为直肠内有两处彼此不连续的套叠;多重叠为几 个套叠连续重叠在一起,多为粘膜套叠。
• 2、直肠内套叠分度:Shorvon分七级:Ⅰ级-直肠近段粘膜 厚度≤3mm,仅累及一侧壁。Ⅱ级-累及环壁(一圈)者。 Ⅲ级- > 3mm累及一侧壁者。Ⅳ级-累及环壁者。Ⅴ级-环 状粘膜套入肛管内。Ⅵ级-粘膜大部套入肛管内。Ⅶ级-脱 垂至肛门外者。郭俊渊(同济医大)分四度:Ⅰ度-粘膜深 3~15mm;Ⅱ度-粘膜深16 ~ 30mm ;Ⅲ度- >31mm或 多发、多重或厚度 > 5mm;Ⅳ度-直肠脱垂。
直肠粘膜脱垂,在直肠内形成厚约3mm的环形套 叠。2.直肠内全层套叠。环形套叠的厚度>5mm。 • 依IRI发生部位,可分为直肠近段套叠、远断套叠、 直肠套入肛管。 • 有的IRI与AMD并存,或由AMD发展成为IRI。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16
• 1、IRI测量:套叠深度为套叠入口至其顶端的距离,厚度为 套叠环内外层间宽度,肛门距为套叠顶端至肛门的距离。